以学定教论文

合集下载

以学定教各环节的研究 论文

以学定教各环节的研究 论文

“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及各个环节教学内容设计研究安乡一中许仁慧应该说,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和经验,但为什么还是无法实现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放在中心位置来考虑教学呢?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和症结:一.学习是要依靠每个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信行为的,很自觉无自信,难以学好,很自信不自觉,也难以学好,而现在的课堂,从整体上看,学生的学习很多是被动的,课堂上如何让每个学生真正行动起来。

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是此问题的症结。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从这方面去改。

二.现在问题还出在班级授课阶段,班级授课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一些问题,就是教师如何顾及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对此问题我们还缺乏应对思路,那么多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起点,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暴露的弱点等,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如何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我们明了现在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的问题,就应该从实质入手改变现有的观念,我们的教学改革还应该真正从教学环节入手:做到“以学定教,少教多学”。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教学环节及各个环节教学内容设计可以说至关重要,下面我就教学环节谈自己几点体会:第一环节:课前预习,也可以布置前置性作业。

此步骤环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习研究的问题有个初步的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新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

因而预习练习设计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学生认知能力的层次特点,要注意总结性、巩固性、层次性、变式性、可测性、开放性。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适当提示,以便学生目的明确,从而加强对文本的认识。

具体要求如下:(1)预习作业的布置应该分成几个不同的模块。

有高有低,有难有易,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选择。

(2)预习作业的设置,既要量化又要质化,二者兼顾,有量无质,能力难以培养提高。

(3)何以为量何以为质,量就是书本上的基础东西,质就是要探求的较深的东西。

以学定教的教学实践(3篇)

以学定教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以学定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

本文从以学定教的背景、原则、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模式。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界共识。

以学定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以学定教的背景、原则、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以期为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模式。

二、以学定教的背景1. 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以学定教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和需求。

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3.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以学定教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以学定教的原则1. 学生为本原则以学定教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发展性原则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3. 实效性原则以学定教强调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 整合性原则以学定教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四、以学定教的实施策略1. 课前准备(1)了解学生: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

(2)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

(3)设计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活动。

以学定教,构建阅读性教学论文

以学定教,构建阅读性教学论文

以学定教,构建阅读性教学语文新课标不仅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还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学定教构筑阅读生成性课堂。

一、自读自悟,入情入境首先,小学生的模仿力较强,教师正确流利的范读,不仅可以便于学生人情入境增加读书的兴趣,产生读书的激情,而且有了模仿的榜样,由“听读”到“学读”扎扎实实的打好读书的基础,同时教师的示范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受力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其次,反复自读更能感悟文中的语句。

一篇文章是由语言组成,而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学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它们是文章的血与肉。

因此,抓好词句的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根本。

在教学中只有指导学生自读才能感悟文中的语句。

如教学《丰碑》-课中将军看到有人冻死的情景: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着光秃秃的树干一动不动的望着;他身上落满了雪,但神志十分镇定、安详;右手中指和食指间夹着被雪打灭的半截纸卷的旱烟,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单薄破旧的衣服紧贴在他的身上。

通过反复阅读,同学们可以从“十分镇定、安详”,“夹着”,“微微向前伸着”,“单薄破旧”等词语中体会到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和穿着,同时还能体会到:军需处长直到冻死时还为同志们指示路的方向,可见他对革命的赤胆忠心。

课文对将军神态、语言、动作的准确描写更反衬了军需处长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可见此时他的心情是沉重的。

这是谁的责任,将军当然要查问个水落石出。

“吼道”一词说明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工作极为不满。

他要查问军需处长为什么只给这位老战士穿单薄破旧的衣服,致使他冻死。

当将军知道了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愣住了”,对照前面听说有人冻死了他“愣了一下”体会将军的心情和对于出乎意料之事的神态。

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眼睛湿润了”继而“缓缓的举起右手”,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学定教”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学定教”论文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学定教”一、不受备课束缚,生成美妙的“意料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遵循备课,但不受备课的束缚,抓住和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发展的切入点,进而生成美妙的“意料之外”。

如一次学习生字“日”。

我指着“日”字问:“同学们,这个字读什么?”学生齐答:“日”!我问:“谁知道日是什么?”学生1:“老师,我知道‘日’是太阳……”。

学生2:“老师,我知道太阳是红红的……”。

学生们开始美妙的“扯远”了!学生3:“太阳红红的挂在天上!”我兴奋地竖起大拇指:“这个‘挂’字用得好!”学生们更兴奋了。

学生4:“老师,应该是红红的太阳挂在蓝蓝的天上!”学生5:“红花红的太阳挂在蓝蓝的天上,旁边还飘着几朵白云!”学生6:“红红的太阳挂在蓝蓝的天上,旁边还飘着几朵白云,小鸟绕着白云飞来飞去。

”学生7:“红红的太阳挂在蓝蓝的天上,旁边还飘着几朵白云,小鸟绕着白云飞来飞去,还快活地欢叫着与公阳公公聊天。

”太美妙了,太意外了!真是美妙的“意料之外”!学生由一个词扩成词组、句、一段话,学生“越扯越远,”学生的踊跃让我无暇评价,更不忍心打断。

怎么能打断呢?这正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时期,是我们老师可遇不可求的时机呀。

我们不能受备课的束缚,不能单纯为了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而放弃学生发展思维与想象,发展语言的机会,而是以学定教,让学生大胆地表达。

在这里看似扯远了,其实学生在学习中语言、思维、想象都得到了发展,积极性得到了保护,个性得以张扬。

二、不受备课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二次备课“因学定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们的教育活动是针对学生的“学”去设计,备课的时候既要有预设,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二次备课。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要受备课的束缚,而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自己对新教材、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二次备课,化非预设为预设,从而使教学目标、人文目标、学生目标三位一体,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整合学生学习思路,更新、调整自己的“一相情愿”的教案,确定完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完成二次备课,并相机实施之。

论文:以学定教

论文: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策略的探讨课堂教学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基本程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为此,在教学时,应做好以下三个准备工作:(1)课前,预设学习提纲在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要从宏观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这是“学前导”。

教师要在学生学习之前发挥好“导向”作用,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学流程,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包括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兴趣、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情况。

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大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预设应指导的具体方面,其中包括学法的指导。

注意的是这里教师预设的是“学习提纲”,不是“教学提纲”,也不是“学习方案”,是要对学生的学习发挥“导”的作用,而不是“牵”的作用。

所以,教师首先想到的不应是我该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应是学生会学什么,会怎样学的问题。

学习提纲应侧重点拨关键、启发问题、激发兴趣,目的是引导学生能进入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状态。

教师不应牵着学生走,切忌把学习提纲编成教案或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形成现成的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课中,思考学生如何学这是“以学定教”教学法实施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集中体现。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预设的学习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促使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与自主合作,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通过自我对学习方案的设计和落实,学生有了独立思考和自我实践的足够时间和空间。

浅谈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以学定教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要求,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篇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定教思想的融入,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和发展平台。

(一)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处于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教学活动时常保持着“鸦雀无声”的氛围。

新课程背景下,更加关注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定教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便能够凸显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表现。

(二)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教师的指导有时候会使小学生“摸不着头脑”,尽管言语中表示“听懂了”,但是实际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应用效果较差,学习情况不够理想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以学定教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能够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深入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与小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系的事物,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为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通过构建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开展综合评价活动,适当引导学生思维等方式来开展。

(一)构建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学定教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明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

以学定教论文

以学定教论文

小学语文“以学定教”浅探【摘要】以学定教是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

以学定教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身心规律及其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师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教育(学习)的主要矛盾,教师参与其中是为了使主体和客体实现辩证的统一,不断化解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矛盾,促进主体自主发展。

【关键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先教后学以教助学以教促学以读成思新课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

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以学定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指导策略。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需要教师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计划,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

”由此可见,以学定教是教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

以学定教是对以教定学的变革,它既有必要性也有必然性。

以学定教有三个基本要素:学生、教材、教师。

在这三个要素中,学生是主体(学习主体),教材是客体(学习客体),教师是介体(学习介体)。

以学定教是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与教材成了教育(学习)的主要矛盾,教师参与其中是为了使主体和客体实现辩证的统一,不断化解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矛盾,促进主体自主发展。

一、先教后学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

它不但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我国教育思想上的一次巨大的革命。

在整个的课程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老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进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

我以为“先学后教“思想,其实质并不意味着”教“与”学“的先后顺序排列,它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扬弃”。

“先学”中的“先”字,其含义应该是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先入为主,主动探究。

教师科研论文 《以学定教》

教师科研论文  《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邓州市元庄二初中王光海以学定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474166河南省邓州市元庄第二中学王光海)当前,在一些学校,教师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

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难以适应新的学习。

具体分析,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教师教学常常带有盲目性,忽视学生的动态变化,对学情的主观判断失误。

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提问、讨论的意义何在。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从起点上就开始被动。

二、从总体上看,教师讲的太多,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即使有学生自己学习的环节,但学习方式也是单一的,不能体现师生互动,更没能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操作,自主迁移,自主比较,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课堂上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教师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从来不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以及正确与否。

目前,新课改倡导要以学习者和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经确立。

强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的顺序,并作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学”的含义是基于学生为了学生。

“定教”是确立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

这就要求教师从根本上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者,自觉地把自己的基本角色定位为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支持服务的提供者,教学过程的促进者。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心理学依据。

从专业角度来讲,高效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先学”就是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教”就是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以学定教,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以学定教,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以学定教,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在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中,运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极大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小学生们爱学、爱问、爱探索,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进而实现新课标的既定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以学定教;有效性《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就意味着小学科学课堂应当从单一的学科教育转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来。

下面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要想获得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老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应当变“以教定教”为“以学定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注重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解惑式教学以及讲评式教学的运用,让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重视以及发挥。

我在教学《植物》一单元时,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大路旁等的植物,让学生回答自己对学校、路边最熟悉的植物有哪些。

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植物着手,开始研究本单元关于植物的科学知识,并通过搜集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

小学生由于对事物的接触较少,对很多事物都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制订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并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科学课堂学习中以兴趣为导师,引导他们探究科学知识。

在教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时,我出示两杯不知名的液体,结果同一个马铃薯在两杯液体中一沉一浮,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好多学生都猜测使马铃薯浮起来的这杯不知名的液体应该是盐水。

在谈到如何证明是盐水时,学生更来劲了,有的说可以用尝的方法,有的说可以用加热的方法等等,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以学定教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以学定教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以学定教人教版新课标什么叫“以学定教”?为什么“以学定教”在理论上都十分认可,而在实践中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呢?一、什么叫以学定教?意义何在?我认为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

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

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以学定教和以案定教、以教定教的本质区别在于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真正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的发展。

而以案定教,教师心中只有教案,教学是为教案服务,而不顾及学生的基础、情感和生命发展。

以教定教呢?那教师心中只有自己,忙着灌输知识,忙着传授方法,全然不考虑学生喜欢不喜欢,接受不解释。

我一直提倡情智教育,就是要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体察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积极高涨的情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唯有这样学生对学习才会乐此不疲,兴致勃勃。

我们倡导教师有智慧地教学,就是要摸准学生认知起点、把握学生预习基础,精心准备教学问题,循循善诱、举一反三、画龙点睛地智慧地教导、点拨、启发。

这才是情智教育的真谛。

二、怎样以学定教?有什么方法和策略?怎样做到以学定教呢?这里有观念层面、方法和操作层面的问题。

㈠真正确立教学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

叶圣陶先生在多少年前就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他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经验之所以在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就是确立了以学为主,教为学服务的教学理念。

教学,教学,应是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从这个立场出发,“教学”应改为“学教”更为恰当,“教室”应改为“学室”更为准确。

以学定教 ,构建有效课堂论文

以学定教 ,构建有效课堂论文

以学定教 ,构建有效课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是新课程中新的教学模式所传递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这就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自主的参与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过多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学的不佳现象。

测测底底变成了以讲堂为学堂,以学生为发展为中心,回归到了以育人为终极目标的教育本源。

因此,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备有效课,做有效事,摆脱题海大战和各种负担过重等不良现象,真真正正的让学生在高效的教学环境中增长知识。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笔者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做法,现与大家互相学习、探讨。

一、在阅读中体现“减负”阅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提倡大量阅读是对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人们只有通过大量阅读书面语言,才能够摄取大量的信息,掌握大量的文化科学知识。

新大纲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

”学生一旦有了阅读兴趣,就不会把阅读视为一种负担。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 万字,大约相当于5本长篇小说。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量的多少不是一种负担,只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会是很轻松自然的一件事,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如笔者在各年段阅读中,对不同年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低年级要求做到“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中年级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高年级要求在中年级基础上递进一步,即要“有自己的见解”。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一步步提高要求。

而这些要求学生都很容易把握,比较旧大纲来说,新大纲确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论文(以学定教 多学少教)

论文(以学定教 多学少教)

以学定教多学少教——有效学习点滴谈顺昌县实验小学黄利荣【内容摘要】“以学定教”要求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上,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本文结合一些教学经验,从“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开展有效学习;发自主探究为核心,促进有效学习;以创新为目标,提升有效学习”四方面阐述了在课堂中实施“以学定教”,开展学生的有效学习的一点想法。

【关键词】以学定教多学少教有效学习前言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先教后学”,教师在课堂上挖空心思,煞费苦心、尽心尽力地“教”,却换来学生面面相觑,抓耳挠腮,迷惑不解的“学”。

对于这样的现象,许多教师认为这是因为学生不爱学,不会学,不认真学的一种体现。

其实不然,长期以往的先教后学,学生的学习只是一种机械的复制操作,这样的学习,只会让学生越学越不会,越学越不爱学,这样的学习终将会泯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变“先教后学”的教学理念尤为重要。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教”的目的,“教”要为“学”服务,“以学定教”,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和高效运用,从而避免教学的低效与无效。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实施“以学定教”,开展学生的有效学习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开展有效学习在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老师刚刚开了个头,一些学生就脱口而出把后面的知识讲了出来,弄得我们教师很尴尬,要么不理不睬,要么指责学生破坏纪律,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书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

如果我们还在按教材的起点去设计,显然不符合实际。

例如:教学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教学实践片段以:师:(拿出1元人民币)这是……生:这是1元。

师:你能拿出和1元同样多的人民币吗?生1:两张5角的。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论文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论文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摘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因而本文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为主体,就“以学定教”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做出思考。

仅供同行参考与交流之用,难免存在不正之处还望多多指导,以大家共勉一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84-01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是师生双方的互动,以学生的学唤起教师的教,以教师的教催生学生的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质疑伴随着探究,探究伴随着质疑在求索中遐想,在遐想中奋进。

基于此,以下笔者就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模式下“以学定教”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的作出以下几点思考。

1 概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学情作为依托,关注学生生生成,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下顺运而成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将课堂学习权利还给学生,把思考问题的时间还给学生,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采用适当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加以适时引导,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找出问题的所在,寻根问源,牢固掌握知识点的形成轨迹,并灵活应用于实践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2 应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模式的应用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互动,且只有确保互动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发展的全面化和可持续性,因而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并坚持以下几点根本原则:一是生本原则,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结合当代00后小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针对确定教学目标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二是重点原则,短短的40分钟教学内容较多,就必须突出重点,加大力度讲解重点知识,突出教学重点;三是能力培养原则,即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摈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教育技术与方法没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定教论文

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定教论文

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定教论文“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是我们当今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我们教在探究中落实着“多学少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论教”的要求,在这几个方面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以学定教”,刚开头时,我很困惑。

什么是“以学定教”?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通过不断的学习、思索,它的真正含义就是坚决同学为本的理念,依据同学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依据同学课堂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内容,以进展思维,提高学习力量为主线,以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定教学思路。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呢?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熟悉与教学中的点滴尝试。

一、确定教学的起点与策略数学课上有时会看到老师心中很多:或者起点太低,学习的内容缺乏挑战性,同学在学习伊始就感到平淡无味,造成时间铺张;或者起点太高,使同学对学习产生畏难心情;或者教法不当,难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导致课堂上被动接受。

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需做好学情的调查与分析。

前几天我们学校进行了教学开放周活动,听了一节一班级的数学课《熟悉人民币》,在学习新知时,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一张一张带着同学辨认,同学顿觉枯燥无味,部分同学开头左顾右盼,有的甚至玩起了桌上的钱币,听课老师也觉得平淡无奇。

我想,之所以会消失这种现象,是由于老师没有做好学情分析。

其实大部分同学已初步熟悉人民币,并会简洁地换算与计算。

依据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我认为可以做以下调整:首先,通过猜谜、师生谈话引出人民币。

接着,老师问道:“你们都熟悉哪些人民币?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于是,老师请自告奋勇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并展现课前预备的各种人民币。

当然,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可以发表不同看法。

此时,老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参加者,而同学在沟通中,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新知。

试想,由老师带着一张张辨认人民币调整为同学自己去介绍,去沟通,去学习,教学效果会是怎样?不言而喻,这样教学,既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极大地激发同学学习的乐观性。

初中数学教学的“以学定教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的“以学定教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的“以学定教论文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所以课堂教学效率相对低下.而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就需要做到“以学定教”.接下来将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就基于“以学定教”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关键词】初中数学;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数学教师反映自己教学很卖力,学生也在认真地听讲,可是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是上不去,面对这样的教学疑惑,其实教师自己应当反思,个人制订的教学方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保证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果一味让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听讲,进行机械性的学习,那么显然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以学定教”的内涵和执行策略,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一、坚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以案定教”“以教定教”等教学模式,基本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标准都是统一的,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面向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却无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有些数学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教学中心地位,所以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比较少,无法对班级内每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情感以及知识缺陷等情况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所以“以学定教”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以学定教”,需要教师深入贯彻和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必须首先全面了解学生,对班级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然后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难度.例如,在初中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先带领学生复习一下“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知识,看学生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时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就应当先让基础差的学生复习一下旧知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提前预习新知识,这样方能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以生为本和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坚持“因材施教”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与“因材施教”在教学理念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面对应试教育等落后教育思维的影响时,初中数学课堂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和无趣,学生也容易在数学课堂上变得无精打采.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合理分类,然后分别制订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策略.同时,基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摒弃过去标准化的教学形式,要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途径,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例如,在初中数学的习题教学中,针对部分学生选择题解题方法匮乏的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常规方法进行解题,也可以通过排除法、代入法、数形结合法等方法进行解答,初中数学教师要减少标准答案的灌输,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一题多解的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三、构建和谐、互动课堂,实现教学相长“以学定教”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要积极构建和谐课堂、互动课堂,在多方互动中理清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知识缺陷,及时优化自身数学教学方案,调整数学课堂授课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敢于开拓数学教学思路,打破数学教材的限制,多结合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点和心理偏好,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的教学中,由于初中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还相对薄弱,所以无论是教师单向灌输性的教学,还是依据数学教材开展的常规教学,都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这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集体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如让学生思考教室中的黑板、课本、灯具等物品在旋转后的位置关系,当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或者动手亲自实践一下,将原本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情境,在和谐、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下变得既形象又生动,降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大大提高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结语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以学定教”,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转变过去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要更加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做到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充分尊重,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平等、和谐、快乐化的教学氛围下实现快乐的学习.。

以学定教(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以学定教(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以学定教(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摘要】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的内容方法,就会使教更精粹,更切合学生的需要,那么学生的学习也会更积极主动,甚至忘我!教因学而产生,教的目的是助学,教的重点应该是学的难点。

只要我们能以学生为本,总是可以找到学生最感兴趣而又能涵盖“双基”的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

【关键词】以学定教【正文】奥修有一句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的确,当土壤湿润时,花草树木就会忘我地生长;当夜空晴朗时,星星就会忘情地闪烁;当教学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迫切需求时,他们也会全身心沉浸于学习之中,走向纯洁与透辟,走向卓越。

因为教不仅由知识本身决定,更多时候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

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的内容方法,就会使教更精粹,更切合学生的需要,那么学生的学习也会更积极主动,甚至忘我!这是新课标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

一、教的重点是学的难点。

学习本是人的天性,更是青少年、儿童的本性。

人的天赋规定了人一降生就能学习,越学越能;人的生存需要决定了人必须学习,学无止境,教也就应运而生了。

教因学而产生,教的目的是助学,教的重点应该是学的难点。

教的效率当然是单位时间里指导学生扫除的学习障碍量,是单位时间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强度了。

教学广东版高中语文必修1《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一文,我以学定教的程序是:1、学生先阅读课文及“点击链接”中《讲述自己的故事》,再提出四人小组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抄录5个问题于此:①为何“我”的北大梦美丽又羞涩?②“我”已考上北大,为什么还说“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个怎么成功的家伙”?③“一旦认定自己是颗海桐,是不是就会解开自降生时就套上的枷锁?”“枷锁”是指什么?④文章讲了几个故事,为何以“北大的梦美丽又羞涩”为文题?⑤“奶奶拂袖而去”、“习惯是一种力量”两节“我”要告诉读者(高中生及其师长)什么?2、调整问题顺序为①③⑤④②,再逐个交回给同学们阅读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以学定教”浅探【摘要】以学定教是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

以学定教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身心规律及其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师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教育(学习)的主要矛盾,教师参与其中是为了使主体和客体实现辩证的统一,不断化解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矛盾,促进主体自主发展。

【关键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先教后学以教助学以教促学以读成思新课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

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以学定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指导策略。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需要教师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计划,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

”由此可见,以学定教是教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

以学定教是对以教定学的变革,它既有必要性也有必然性。

以学定教有三个基本要素:学生、教材、教师。

在这三个要素中,学生是主体(学习主体),教材是客体(学习客体),教师是介体(学习介体)。

以学定教是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与教材成了教育(学习)的主要矛盾,教师参与其中是为了使主体和客体实现辩证的统一,不断化解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矛盾,促进主体自主发展。

一、先教后学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

它不但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我国教育思想上的一次巨大的革命。

在整个的课程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老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进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

我以为“先学后教“思想,其实质并不意味着”教“与”学“的先后顺序排列,它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扬弃”。

“先学”中的“先”字,其含义应该是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先入为主,主动探究。

以生生合作、组组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为“课堂教学”建构一个前置平台,创造一个课程各要素间积极合作,主动探究的课程学习氛围。

而“后教”中的“后”字则更是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权威的弱化,它更多的是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走下讲台,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打破以往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僵死的教学模式,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个性的发展。

二.顺学而导课堂的随机也是素质的体现。

老师:同学们,弯弯的月牙多么可爱啊,你们喜欢吗?大多数同学回答喜欢。

可有两三个小家伙摇着头说:不喜欢,我喜欢圆圆的月亮。

(这可完全出乎了老师意料。

教师原意是这么美的弯弯月亮,引导学生读出喜欢之情。

可学生的回答结结实实地将了老师一军。

问:你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圆圆的月亮呢?生1:圆圆的月亮像月饼一样,很好看。

生2:月亮圆圆的时候最亮了。

生3: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太漂亮了。

(这么一说,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也喜欢圆圆的月亮了。

)教师仍微笑着说:这几位小朋友说得真好,十五的月亮圆圆的多可爱啊,老师也很喜欢。

那月亮是不是天天是圆的呢?生齐声回答:不是。

师:那它有时是怎么样的?你能说说吗?生1:像香蕉一样的弯弯的。

生2:像我眉毛一样师夸道:跟你眉毛一样美(孩子乐得笑眯眯的)生3:像小船一样师:是啊,能在上面坐着,那该多好啊生4:像钩子一样,还是银子打的,亮晶晶的哩。

师:你说得真好,说得真美。

是啊,这时候的月亮我们就把它叫作月牙。

我们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读读。

(生读)师:你们想想叔叔阿姨为什么不写“月亮圆圆”呢?听老师来读。

你们来比比。

(教师先读“红日圆圆,月亮圆圆”;再读“红日圆圆,月牙弯弯”。

)师:听出来了吗?来说说。

生1:“月牙弯弯”好,“月亮圆圆”不好。

第一句已经有“圆圆”了。

生2:读起来“太阳圆圆,月牙弯弯”好听。

生3:月牙弯弯读得轻轻的,很可爱的生4:太阳是圆圆的,月牙是弯弯的。

这样有变化了。

师:你们懂的可真多,说的可真好。

我们好好读读,能把它的好听读出来?(学生很投入地读)思考:这个教学片段充分显示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睿智,真正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原则。

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弯弯月牙”,学生有喜欢的权力,也有不喜欢的权力。

教师不是视而不见,更不是压制这一与文本内容价值取向所不相和谐的声音,而是针对这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尽情地诉说“圆月”的美。

在此基础上,话锋一转,“月亮天天是圆的吗?它有时是怎样的呢?”启发学生去发现“月牙”的美,让学生喜欢上“弯弯月牙”。

更可贵的是,教师再次引领学生比较“红日圆圆,月亮圆圆”与“红日圆圆,月牙弯弯”朗读感觉,学生在比较中悟出了文本语言的变化美、音律美。

在充满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学习了语言,发展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三、以教助学学习的过程说到底是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品质涵养的过程。

就知识建构而言,建构主义提倡的是让学生自主建构。

但是,建构主义理论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过分地强调自主建构(个体独立建构)的重要性,忽略了建构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解构(知识解构)。

知识的建构是一个“解构——建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没有解构就没有建构。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无法独立进行知识解构,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帮助。

以学定教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规律及其学习情况科学地进行“以教助学”的过程。

“以教助学”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规律及其学习情况的基础上。

学生的身心规律及其学习情况,归结起来就是学生的学习品质状况。

所谓学习品质,指的是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学习行为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活动,如学习环节、学习秩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如学习认识、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行为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如智力、个性和知识储备等。

“以教助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合理地安排课时教学内容。

例如《画家和牧童》这一课,可以安排两个课时,如果学生的学习品质较好,可以把六个教学内容作如下安排:第一课时(教学重点:识字读文、感知课文内容)1.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3个生字——兄、呆、商);2.初读课文(读通读顺);3.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戴嵩(课外延伸:了解戴嵩的事迹)。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1.感情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课内延伸:欣赏中国画的名家名作);“以教助学”的第二步,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科学地安排课时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由教学环节组成,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教学原则,排列出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这就组成了教学流程。

当前,以学定教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先学后教,二是以教导学。

先学后教的教学流程大致有“呈现目标→有指导的自学→自学检测→教师讲解→当堂训练”等环节,这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洋思中学原校长蔡林森创造的。

如果说蔡林森创造的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是现场临机“定教”,那么,以教导学则是根据教师的经验预先“定教”。

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摸索出一种以教导学的“语文导读”模式,这种导读模式是教师事先根据教学经验对学生和学情有所把握的前提下设计教师的“教”。

以学定教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着眼点和落脚点。

由于种种原因,一个教学班的学生群体,其学习品质是不可能相对一致的,总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差异。

教师在设计安排教学流程的时候,还要考虑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帮助学生弥补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缺漏。

只有及时地弥补缺漏,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着眼于服务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适时地教给学习方法、进行技能训练。

例如《画家和牧童》这一课的写字指导,该课要求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好12个生字,即“兄、呆、商、抹、挤、拱、决、价、钱、购、批、评”。

这12个生字都是合体字,从字形结构上分析,上下结构的有3个(兄、呆、商),左右结构的有8个(抹、挤、拱、决、价、钱、购、评),左中右结构的只有1个(批)。

写好合体字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是观察(即读帖,也就是读文本中的范字):一看字形结构(分清是什么结构),二看部件大小(是大小均等还是有大有小),三看每个部件第一笔的起笔位置(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就能够较好地进行书写练习。

教师在指导书写的过程中,可以抓住字形有代表性的生字进行指导,如上下结构的生字就指导书写“商”字,左右结构的生字就指导书写“价、钱”二字(“价”左小右大,“钱”左右均等)。

值得关注的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三种知识:语文知识(字词句段篇等方面的知识,即语言文字本身的知识)、语文以外的知识(文本中所承载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学习语文的知识(如何识记、如何理解、如何概括、如何分析……),教师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知识。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以学定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以教助学”的作用。

设计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品质状况,把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建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要素大致是:学习内容的解构(知识解构)、学习方法的指导、实践练习的设计、学习步骤的安排、情境氛围的创设。

四.以教促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其职责就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是什么?简而言之,教育的功能就是通过传承知识、经验和文化,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

现代语文教育的先驱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以学定教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不着教”,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以学定教的结果就是“以教促学”。

在以学定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职能作用的主要方式是组织、引导和激励。

组织就是组织学生学习。

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组织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开展自学,组织开展自学检测,组织聆听内容讲解,组织开展当堂训练。

这种以“组织”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就是引导学生学习。

在“以教导学”的“语文导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引导学生读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走进语言文字所呈现的绚丽多彩的世界……这种以“引导”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激励就是激励学生求知上进。

由于以学定教能够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地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不断得到学习进步和成功的喜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快乐地参与学习、坚持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