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课后答案
02324离散数学(课后习题解答(详细)
离散数学~习题1.1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它的真值。
⑴中国有四大发明。
⑵计算机有空吗?⑶不存在最大素数。
⑷21+3<5。
⑸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
⑹2与3都是偶数。
⑺小李在宿舍里。
⑻这朵玫瑰花多美丽呀!⑼请勿随地吐痰!⑽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 。
⑾只有6是偶数,3才能是2的倍数。
⑿雪是黑色的当且仅当太阳从东方升起。
⒀如果天下大雨,他就乘班车上班。
解:⑴⑶⑷⑸⑹⑺⑽⑾⑿⒀是命题,其中⑴⑶⑽⑾是真命题,⑷⑹⑿是假命题,⑸⑺⒀的真值目前无法确定;⑵⑻⑼不是命题。
2. 将下列复合命题分成若干原子命题。
⑴李辛与李末是兄弟。
⑵因为天气冷,所以我穿了羽绒服。
⑶天正在下雨或湿度很高。
⑷刘英与李进上山。
⑸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
⑹如果你不看电影,那么我也不看电影。
⑺我既不看电视也不外出,我在睡觉。
⑻除非天下大雨,否则他不乘班车上班。
解:⑴本命题为原子命题;⑵p:天气冷;q:我穿羽绒服;⑶p:天在下雨;q:湿度很高;⑷p:刘英上山;q:李进上山;⑸p:王强学过法语;q:刘威学过法语;⑹p:你看电影;q:我看电影;⑺p:我看电视;q:我外出;r:我睡觉;⑻p:天下大雨;q:他乘班车上班。
3.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⑴他一面吃饭,一面听音乐。
⑵3是素数或2是素数。
⑶若地球上没有树木,则人类不能生存。
⑷8是偶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8能被3整除。
⑸停机的原因在于语法错误或程序错误。
⑹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它的对边平行。
⑺如果a和b是偶数,则a+b是偶数。
解:⑴p:他吃饭;q:他听音乐;原命题符号化为:p∧q⑵p:3是素数;q:2是素数;原命题符号化为:p∨q⑶p:地球上有树木;q:人类能生存;原命题符号化为:⌝p→⌝q⑷p:8是偶数;q:8能被3整除;原命题符号化为:p↔q⑸p:停机;q:语法错误;r:程序错误;原命题符号化为:q∨r→p⑹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q:四边形ABCD的对边平行;原命题符号化为:p↔q。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邱学绍)
第一章 命题逻辑习题1.11.解 ⑴不是陈述句,所以不是命题。
⑵x 取值不确定,所以不是命题。
⑶问句,不是陈述句,所以不是命题。
⑷惊叹句,不是陈述句,所以不是命题。
⑸是命题,真值由具体情况确定。
⑹是命题,真值由具体情况确定。
⑺是真命题。
⑻是悖论,所以不是命题。
⑼是假命题。
2.解 ⑴是复合命题。
设p :他们明天去百货公司;q :他们后天去百货公司。
命题符号化为q p ∨。
⑵是疑问句,所以不是命题。
⑶是悖论,所以不是命题。
⑷是原子命题。
⑸是复合命题。
设p :王海在学习;q :李春在学习。
命题符号化为p ∧q 。
⑹是复合命题。
设p :你努力学习;q :你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
p →q 。
⑺不是命题。
⑻不是命题⑼。
是复合命题。
设p :王海是女孩子。
命题符号化为:⌝p 。
3.解 ⑴如果李春迟到了,那么他错过考试。
⑵要么李春迟到了,要么李春错过了考试,要么李春通过了考试。
⑶李春错过考试当且仅当他迟到了。
⑷如果李春迟到了并且错过了考试,那么他没有通过考试。
4.解 ⑴⌝p →(q ∨r )。
⑵p →q 。
⑶q →p 。
⑷q → p 。
习题1.21.解 ⑴是1层公式。
⑵不是公式。
⑶一层: p ∨q ,⌝p二层:⌝p ↔q所以,)()(q p q p ↔⌝→∨是3层公式。
⑷不是公式。
⑸(p →q )∧⌝(⌝q ↔( q →⌝r ))是5层公式,这是因为 一层:p →q ,⌝q ,⌝r 二层:q →⌝r 三层:⌝q ↔( q →⌝r ) 四层:⌝(⌝q ↔( q →⌝r ))2.解 ⑴A =(p ∨q )∧q 是2层公式。
真值表如表2-1所示:表2-1⑵p q p q A →→∧=)(是3层公式。
真值表如表2-2所示:表2-2⑶)()(q p r q p A ∨→∧∧=是3层公式。
真值表如表2-3所示:表2-3⑷)()()(r q r p q p A ∨∧∨⌝∧∨=是4层公式。
真值表如表2-4所示:3.解 ⑴p q p A ∨⌝∧⌝=)(真值表如表2-5所示:表2-5所以其成真赋值为:00,10,11;其成假赋值为01。
离散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版)_乔维声_汤维版
、命题逻辑1.用形式语言写出下列命题:(1)如果这个数是大于1 的整数,则它的大于1 最小因数一定是素数。
(2)如果王琳是学生党员又能严格要求自己,则她一定会得到大家的尊敬。
(3)小王不富有但很快乐。
(4)说逻辑学枯燥无味或毫无价值都是不对的。
(5)我现在乘公共汽车或者坐飞机。
(6)如果有雾,他就不能搭船而是乘车过江。
解:(1)设P:这个数是大于1 的整数。
Q:这个数的大于1 最小因数是素数。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P→Q。
或:设P1:这个数大于1。
P2:这个数是整数。
Q:这个数的大于1 最小因数是素数。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P1∧ P2→Q。
(2)设P:王琳是学生。
Q:王琳是党员。
R:王琳能严格要求自己。
S:王琳会得到大家的尊敬。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P ∧Q∧R→ S。
(3)设P:小王富有。
Q:小王很快乐。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P ∧Q。
(4)设P:逻辑学枯燥无味。
Q:逻辑学毫无价值。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 P∨Q)。
(5)设P:我现在乘公共汽车。
Q:我现在坐飞机。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P⎺∨Q。
(6)设P:天有雾。
Q:他搭船过江。
R:他乘车过江。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P →⌝ Q∧R。
2.设P:天下雪。
Q:我将进城。
R:我有时间。
将下列命题形式化:(1)天不下雪,我也没有进城。
(2)如果我有时间,我将进城。
(3)如果天不下雪而我又有时间的话,我将进城。
解:原命题可分别表示为:(1)⌝P ∧⌝ Q。
(2)R→Q。
(3)⌝P ∧ R→Q。
3.将P、Q、R所表示的命题与上题相同,试把下列公式翻译成自然语言:(1)R∧Q(2)⌝(R∨Q)(3)Q↔(R∧⌝P)(4)(Q→R)∧(R→Q)解:(1)原公式可翻译为:我有时间而且我将进城。
(2)⌝(R∨Q) ⇔⌝R∧⌝Q。
原公式可翻译为:我没有时间也没有进城。
(3)我将进城当且仅当我有时间而且天不下雪。
(4)(Q→R)∧(R→Q) ) ⇔(Q∧R) ∨ (⌝Q ∧⌝ R) ⇔ Q↔R。
离散数学最全课后答案(屈婉玲版)
习题一1.1.略1.2.略1.3.略1.4.略1.5.略1.6.略1.7.略1.8.略1.9.略1.10.略1.11.略1.12.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并给出各命题的真值:(1) 2+2 = 4 当且仅当3+3 = 6. (2)2+2 =4 的充要条件是3+3 6. (3)2+2 4 与3+3 = 6 互为充要条件. (4) 若2+2 4, 则3+3 6, 反之亦然.(1) p 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 1.(2) p 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0.(3) p 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0.(4) p 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 1.1.13.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并给出各命题的真值(1) 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二. (2)只有今天是星期一, 明天才是星期二. (3)今天是星期一当且仅当明天是星期二. (4)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三.令p: 今天是星期一; q: 明天是星期二; r: 明天是星期三(1) p q 1.(2) q p 1.(3) p q 1.(4) p r 当p 0 时为真; p 1 时为假1.1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 刘晓月跑得快, 跳得高.(2) 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3) 因为天气冷, 所以我穿了羽绒服. (4)王欢与李乐组成一个小组.(5) 李辛与李末是兄弟.(6) 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 (7) 他一面吃饭, 一面听音乐. (8)如果天下大雨, 他就乘班车上班. (9)只有天下大雨, 他才乘班车上班. (10)除非天下大雨, 他才乘班车上班. (11)下雪路滑, 他迟到了.(12)2 与4 都是素数, 这是不对的.(13) “或24 是素数, 这是不对的”是不对的.(1) p q, 其中, p: 刘晓月跑得快, q: 刘晓月跳得高.(2) p q, 其中, p: 老王是山东人, q: 老王是河北人.(3) p q, 其中, p: 天气冷, q: 我穿了羽绒服.(4) p, 其中, p: 王欢与李乐组成一个小组, 是简单命题.(5) p, 其中, p: 李辛与李末是兄弟.(6) p q, 其中, p: 王强学过法语, q: 刘威学过法语.(7) p q, 其中, p: 他吃饭, q: 他听音乐.(8) p q, 其中, p: 天下大雨, q: 他乘班车上班.(9) p q, 其中, p: 他乘班车上班, q: 天下大雨.(10) p q, 其中, p: 他乘班车上班, q: 天下大雨.(11) p q, 其中, p: 下雪路滑, q: 他迟到了.12) (p q)或p q, 其中, p: 2 是素数, q: 4 是素数. (13) (p q)或p q, 其中, p: 2 是素数, q: 4 是素数.1.15.设p: 2+3=5.q: 大熊猫产在中国.r: 复旦大学在广州. 求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值:(1)(p q) r(2)(r (p q)) p(3) r (pq r)(4)(p q r) (( p q) r)(1)真值为0.(2)真值为0.(3)真值为0.(4)真值为1.注意: p,q是真命题r 是假命题.1.16.略1.17.略1.18.略1.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1)p (p q r)(2)(p q) q(3) (q r) r(4)(p q) (q p)(5)(p r) ( p q)(6)((pq) (q r)) (p r)(7)(p q) (r s) (1) , (4), (6)为重言式.(3) 为矛盾式.(2) , (5), (7)为可满足式1.20.略1.21.略1.22.略1.23.略1.24.略1.25.略1.26.略1.27.略1.28.略1.29.略1.30.略1.31.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并给出各命题的真值:(1) 若3+=4, 则地球是静止不动的(2) 若3+2=4, 则地球是运动不止的. (3)若地球上没有树木, 则人类不能生存(4) 若地球上没有水, 则3 是无理数.(1) p q, 其中, p: 2+2=4, q: 地球静止不动, 真值为0.(2) p q, 其中, p: 2+2 =4, q: 地球运动不止, 真值为 1.(3) p q, 其中, p: 地球上有树木, q: 人类能生存, 真值为 1.(4) p q, 其中, p: 地球上有水, q: 3 是无理数, 真值为 1.习题二2.1. 设公式 A = p q, B = p q, 用真值表验证公式 A 和 B 适合德摩根律:(A B) A B.p q A =p q B =p q (A B) A B0 0 1 0 0 00 1 1 0 0 01 0 0 1 0 01 1 1 0 0 0因为(A B)和 AB 的真值表相同,所以它们等值.2.2. 略2.3. 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1) (p q q)(2)(p (p q)) (p r)(3)(p q) (p r)(1) (p q q) ((p q) q) ( p q q) p q q p 0 0 0. 矛盾式. (2)重言式.(3) (p q) (p r) (p q) (p r) p q p r 易见, 是可满足式, 但不是重言式. 成真赋值为: 000,001, 101, 111p q r p q p r0 0 0 1 1 1 1 00 0 1 1 1 1 1 00 1 0 1 0 0 0 00 1 1 1 0 0 0 01 0 0 0 0 1 0 01 0 1 0 0 1 1 11 1 0 0 0 0 0 01 1 1 0 0 0 1 12.4. 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1) p (p q) (p q)(3) (p q) (p q) (p q)(4) (p q) ( p q) (p q) (p q)(1) (p q) (p q) p (q q) p 1 p.(3) (p q)((p q) (q p)) (( p q) ( q p))(p q) (q p)(p q) (p p) ( q q) ( p q)(p q) (p q)(4) (p q) ( p q)(p p) (p q) ( q p) ( q q) (p q) (p q)2.5. 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并求成真赋值:(1)( p q) ( q p)(2) (p q) q r(3)(p (q r)) (p q r)(1)( p q) ( q p)(p q) ( q p)pq q pp qq p(吸收律) (p p) q p (q q)pq p q p q p qm10 m 00 m11 m10m0 m2 m3(0, 2, 3). 成真赋值为00, 10, 11.(2) 主析取范式为0, 无成真赋值, 为矛盾式. (3)m0 m1 m2 m3 m4 m5 m6 m7, 为重言式. 2.6. 求下列公式的主合取范式, 并求成假赋值:(1) (q p) p(2) (p q) ( p r)(3) (p (p q)) r(1) (q p) p( q p) pq p p q0 0 M0 M1 M2 M3 这是矛盾式. 成假赋值为00, 01, 10, 11. (2)M4, 成假赋值为100.(3) 主合取范式为1, 为重言式.2.7. 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再用主析取范式求合取范式(1)(p q) r(2)(p q) (q r)(1)m1 m3 m5 m6 m7 M0 M2 M4(2)m0 m1 m3 m7 M2 M4 M5 M62.8. 略2.9. 用真值表求下面公式的主析取范式(2) (p q) (p q)p q (p q) (p q)0 0 1 0 0 10 1 1 1 1 01 0 0 1 1 11 1 1 0 0 0(2)从真值表可见成真赋值为01, 10. 于是(p q) (p q) m1 m2.2.10. 略2.11. 略2.12. 略2.13. 略2.14. 略2.15. 用主析取范式判断下列公式是否等值: (1) (p q) r 与q (p r)(2)(p q) r( p q) r( p q) rp q rp q (r r) (p p) (q q) rp q r p q rp q r p q r p q r p q r= m101 m100 m111 m101 m011 m001m1 m3 m4 m5 m7= (1, 3, 4, 5, 7).而q (p r)q ( p r)q p r( p p) q ( r r) p ( q q) ( r r)( p p) ( q q) r( p q r) (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 p q r) ( p q r) ( p q r)(p q r) (p q r) (p q r) (p q r)= m0 m1 m4 m5m0 m1 m2 m3m1 m3 m5 m7m0 m1 m2 m3 m4 m5 m7(0 , 1,3, 4, 5, 7).2,两个公式的主吸取范式不同, 所以(p q) r? q (p r).2.16. 用主析取范式判断下列公式是否等值(1)(p q) r 与q (p r)(2) (p q)与(p q)(1)(p q) r) m1 m3 m4 m5 m7q(p r) m0 m1 m2 m3 m4 m5 m7所以(p q) r) ? q (p r)(2)(p q) m0 m1 m2(p q) m0所以(p q) ? (p q)2.17. 用主合取范式判断下列公式是否等值(1)p (q r) 与(p q) r(2)p (q r) 与(p q) r(1)p (q r) M6(p q) r M6所以p (q r) (p q) r(2)p (q r) M6(p q) r M0 M1 M2 M6 所以p (qr) ? (p q) r2.18. 略2.19. 略2.20.将下列公式化成与之等值且仅含{ , } 中联结词的公式(3)(p q) r.注意到 A B (A B) (B A)和 A B ( A B) (A B)以及 A B A B. (p q) r(p q r) (r p q)( (p q) r) (r (p q))(( (p q) r) (r (p q))) 注联结词越少, 公式越长.2.21. 证明:(1) (p q) (q p), (p q) (q p).(p q) (p q) (q p) (q p).(p q) (p q) (q p) (q p).2.22. 略2.23. 略2.24. 略2.25. 设A, B, C 为任意的命题公式.(1) 若 A C B C, 举例说明 A B 不一定成立. (2)已知 A C B C, 举例说明 A B 不一定成立. (3) 已知A B, 问: AB 一定成立吗?(1) 取 A = p, B = q, C = 1 (重言式), 有AC B C, 但A ? B.(2) 取 A = p, B = q, C = 0 (矛盾式), 有AC B C, 但A ? B. 好的例子是简单, 具体, 而又说明问题的. (3)一定.2.26. 略2.27. 某电路中有一个灯泡和三个开关A,B,C. 已知在且仅在下述四种情况下灯亮(1) C 的扳键向上, A,B 的扳键向下.(2) A 的扳键向上, B,C 的扳键向下.(3) B,C 的扳键向上, A 的扳键向下.(4) A,B 的扳键向上, C 的扳键向下.设F 为1 表示灯亮, p,q,r 分别表示A,B,C 的扳键向上. (a) 求 F 的主析取范式.(b) 在联结词完备集{ , } 上构造 F. (c)在联结词完备集{ , , } 上构造 F.(a) 由条件(1)-(4)可知, F 的主析取范式为F ( p q r) (p q r) ( p q r) (p q r) m1 m4 m3 m6m1 m3 m4 m6(b )先化简公式2.28. 一个排队线路 , 输入为 A,B,C, 其输出分别为 F A ,F B ,F C . 本线路中 , 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信号通过 ,若同 时有两个和两个以上信号申请输出时 , 则按 A,B,C 的顺序输出 . 写出 F A ,F B ,F C 在联结词完备集 { , } 中的 表达式 .根据题目中的要求 , 先写出 F A ,F B ,F C 的真值表 (自己写) 由真值 表可先求出他们的主析取范式 , 然后化成{ , } 中的公式 F A m 4 m 5 m 6 m 7p(已为{ , } 中公式 )F Bm 2 m 3pq(已为{, } 中公式 )F Cm 1p q r(已为{ ,} 中公式 )2.29. 略 2.30. 略q(( p r) (p r)) q (( p r) (p r)) (q q) (( p r) (pr))(p r) (pr)(( p r)(p r))(已为{ , } 中公式) (c )(p r) (pr)(p r) ( p r)( p r) ( p r)(p r) ( p r)(r p) (p r)(已为{ , , }中公式 )q r) (p q r) ( p q r) (p qr)3.1. 略3.2. 略3.3. 略3.4. 略3.5. 略3.6. 判断下面推理是否正确. 先将简单命题符号化, 再写出前提, 结论, 推理的形式结构(以蕴涵式的形式给出) 和判断过程( 至少给出两种判断方法):(1) 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三;今天是星期一. 所以明天是星期三. (2)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二;明天是星期二. 所以今天是星期一. (3)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三;明天不是星期三.所以今天不是星期一. (4)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二;今天不是星期一. 所以明天不是星期二.(5)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二或星期三. (6)今天是星期一当且仅当明天是星期三;今天不是星期一. 所以明天不是星期三.设p: 今天是星期一, q: 明天是星期二, r: 明天是星期三. (1)推理的形式结构为(p r) p r此形式结构为重言式, 即(p r) p r 所以推理正确. (2) 推理的形式结构为(p q) q p 此形式结构不是重言式, 故推理不正确. (3)推理形式结构为(p r) r p此形式结构为重言式, 即(p r) r p 故推理正确. (4) 推理形式结构为(p q) p q 此形式结构不是重言式, 故推理不正确. (5)推理形式结构为p (q r)它不是重言式, 故推理不正确. (6)推理形式结构为(p r) p r此形式结构为重言式 , 即(p r) p r 故推理正确 .推理是否正确 , 可用多种方法证明 . 证明的方法有真值表法 , 等式演算法 . 证明推理正确还可用构造证明法 下面用构造证明法证明 (6)推理正确3.7. 略 3.8. 略3.9. 用三种方法 (真值表法 , 等值演算法 , 主析取范式法 )证明下面推理是正确的 :若a 是奇数, 则a 不能被 2 整除. 若a 是偶数, 则a 能被 2 整除. 因此, 如果a 是偶数, 则a 不是奇数. 令 p: a 是奇数 ; q: a 能被 2 整除 ; r: a 是偶数 . 前 提: p q, r q.结论 : r p.形式结构 : (p q) (r q) (r p).3.10. 略3.11. 略3.12. 略3.13. 略3.14. 在自然推理系统 P 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 (1)前 提: p (q r), p, q结论 : r s(2) 前提 : p q, (q r), r结论 : p(3) 前提 : p q结论 : p (p q)(4) 前提 : q p, q s, s t, t r结论 : p q(5) 前提: p r, q s, p q前提 : p r, p 结论 : r 证明 : ①p r ② (p r) (r③ r p④ p⑤ r 所以, 推理正确 .前提引入p) ①置换 ② 化简律 前提引入 ③④拒取式结论: r s(6)前提: p r, q s, p q结论: t (r s) (1) 证明:①p (q r) 前提引入前②p提引入③qr ①② 假言推理④q前提引入⑤r ③④ 假言推理⑥rs ⑤附加律(2) 证明:①(q r) 前提引入②qr ①置换③r 前提引入④q ②③ 析取三段论⑤pq 前提引入⑥p④⑤ 拒取式(3) 证明:①p q前提引入②p q①置换③(p q) ( p p) ②置换④p(p q) ③置换⑤p(p q)④置换也可以用附加前提证明法, 更简单些.(4) 证明:①②st 前提引入①置换(s t) (t s)③ts ②化简前提④tr 引入⑤t ④化简⑥s ③⑤ 假言推理⑦qs 前提引入⑧(s q) (q s) ⑦置换⑨sq ⑧化简⑩q⑥⑥ 假言推理(5) 证明 : ① pr 前提引入 前② qs 提引入③ pq 前提引入④ p ③化简⑤ q ③化简⑥ r ①④ 假言推理⑦ s ②⑤ 假言推理 ⑧ rs ⑥⑦ 合取(6) 证明 :① t 附加前提引入② pr 前提引入③ pq 前提引入④ p ③化简⑤ r ②④ 析取三段论 ⑥ rs ⑤附加说明: 证明中 , 附加提前 t, 前提 q s 没用上. 这仍是正确的推理 .(1) 证明:附加前提引入前提引入○11 ○1 前提引入⑩○11 假言推理⑩○12 合取③ ④ ⑤ ⑥ ⑦ (q r) ①② 假言推理 前提引入③④ 假言推理 前提引入⑤⑥ 假言推理3.15.在自然推理系统 P 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 : p 结论 : s(q r), s p, q(2)前提: (p 结论 : pq) (r s), (s t) u(2) 证明:(1)前提: p q, r q, r s 结论 : p(2) 前提: p q, p r, q s结论 : r s(1) 证明: ① P 结论否定引入② p q 前提引入③ q①② 假言推理④ r q 前提引入⑤ r③④ 析取三段论 ⑥ r s 前提引入⑦ r⑥ 化简⑧ r r ⑤⑦ 合取⑧为矛盾式 , 由归谬法可知 , 推理正确 .(2)证明:① (r s) 结论否定引入② pq 前提引入③ pr 前提引入④ qs 前提引入⑤ rs ②③④ 构造性二难 ⑥ (r s) (r s) ①⑤ 合取①P 附加前提引入② pq①附加③ (p q) (r s)前提引入④ rs ②③ 假言推理⑤ S ④化简⑥ st ⑤附加⑦ (s t) u 前提引入⑧u ⑥⑦ 假言推理3.16.在自然推理系统 P 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推理⑥为矛盾式, 所以推理正确3.17. P53 17. 在自然推理系统P 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只要 A 曾到过受害者房间并且11 点以前没用离开, A 就犯了谋杀罪. A 曾到过受害者房间. 如果 A 在11 点以前离开, 看门人会看到他. 看门人没有看到他. 所以A 犯了谋杀罪.令p: A 曾到过受害者房间; q: A 在11 点以前离开了; r: A 就犯了谋杀罪; s:看门人看到 A. 前提: p q r, p, qs, s.结论: r.前提: p q r, p, q s, s; 结论证明:①s 前提引入② q s 前提引入③q ①②拒取④p 前提引入⑤ p q ③④合取⑥ p q r 前提引入⑦r ⑤⑥假言推理3.18. 在自然推理系统P 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1) 如果今天是星期六, 我们就要到颐和园或圆明园去玩. 如果颐和园游人太多, 我们就不去颐和园玩. 今天是星期六. 颐和园游人太多. 所以我们去圆明园玩.(2) 如果小王是理科学生, 他的数学成绩一定很好. 如果小王不是文科生, 他必是理科生. 小王的数学成绩不好. 所以小王是文科学生.(3) 明天是晴天, 或是雨天;若明天是晴天, 我就去看电影;若我看电影, 我就不看书. 所以, 如果我看书则明天是雨天.(1) 令p: 今天是星期六; q: 我们要到颐和园玩; r: 我们要到圆明园玩; s:颐和园游人太多前提: p (q r), s q,p, s.结论: r.①p前提引入②p q r前提引入③qr①②假言推理④s前提引入⑤s q前提引入⑥q④⑤假言推理⑦r ③⑥析取三段论(1)的证明树(2) 令p: 小王是理科生, q: 小王是文科生, r: 小王的数学成绩很好. 前(3) 令p: 明天是晴天, q: 明天是雨天, r: 我看电影, s: 我看书. 前提: p q, p r, r s结论: s q证明:rs④⑤⑥⑦pr ppq q附加前提引入前提引入①②拒取式前提引入③④ 拒取式前提引入⑤⑥析取三段论提: p r, q p, 结论: q 证明:r①p r 前提引入②r 前提引入③p①② 拒取式④q p前提引入⑤q③④ 拒取式习题四4.1. 将下面命题用 0 元谓词符号化 : (1)小王学过英 语和法语 . (2)除非李建是东北人 , 否则他一定 怕冷.(1) 令 F(x): x 学过英语 ; F(x): x 学过法语 ; a: 小王. 符号化为 F(a) F(b).或进一步细分 , 令 L(x, y): x 学过 y; a: 小王; b 1: 英语; b 2: 法语. 则符号化为L(a, b 1) L(a, b 2).(2) 令 F(x): x 是东北人 ; G(x): x 怕冷; a: 李建. 符号化为F(a) G(a) 或 G(a) F(a).或进一步细分 , 令 H(x, y): x 是y 地方人; G(x): x 怕冷; a: 小王; b: 东北.则符号化H(a, b) G(a) 或 G(a) H(a, b).H(a, b) G(a) 或 G(a) H(a, b).4.2.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 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 (a),(b)时命题的真值 :(1)凡有理数都能被 2 整除 . (2) 有的有理数能被 2 整除. 其中(a)个体域为有理数集 合 , (b) 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的 x, 均有 x 2 2=(x+ 2 )(x(2) 存在 x, 使得 x+5=9.其中 (a)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1) (a)中, x(x 2 2=(x+ 2 )(x 2 )), 真值为 1.(b)中, x(F(x) (x 2 2=(x+ 2 )(x 2 )))), 其中, F(x): x 为实数, 真值为1. (2)(a) 中, x(x+5=9),真值为 1.(b)中, x(F(x) (x+5=9)), 其中, F(x): x 为实数, 真值为 1.4.4.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没有不能表示成分数的有理数 (2)在北京卖菜的人不全是外地人(1)(a)中, (b)中, x(G(x) F(x)), 其中, G(x): x 为有理数中, xF(x), 其中, F(x): x 能被 2 整除,(b)中, x(G(x) F(x)), 其中, F(x)同(a)中, 真值为 0. (2)(a) x 为有理数 , 真值为 1.4.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 (a),(b)时命题的真值 : (1)对于任意 2 ). , (b) 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 其中, F(x): x 能被 2(3) 乌鸦都是黑色的 . (4)有的人天 天锻炼身体 .没指定个体域 , 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 .(1)x(F(x) G(x))或 x(F(x) G(x)), 其中, F(x): x 为有理数, G(x): x 能表示成分数 . (2)x(F(x) G(x))或 x(F(x) G(x)), 其中, F(x): x 在北京卖菜 , G(x): x 是外地人 . (3)x(F(x) G(x)), 其中, F(x): x 是乌鸦, G(x): x 是黑色的 . (4) x(F(x) G(x)), 其中, F(x): x 是人, G(x): x 天天锻炼身体 .4.5.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 (1)火车都比 轮船快 . (2)有的火车比有的汽车快 . (3)不存在 比所有火车都快的汽车 . (4) “凡是汽车就比火 车慢 ”是不对的 .(1) x y z(x y = z);(2) x y(x y = 1).③ “对于任意整数 x 和 y, 都存在整数 z, 使得 x y = z. 选③, 直接翻译 , 无需数理逻辑以外的知识 . 以下翻译意思相 同, 都是错的 :“有个整数 , 它是任意两个整数的差 . ”“存在一个整数 , 对于任意两个整数 , 第一个整数都等于这两个整数相减“存在整数 z, 使得对于任意整数 x 和y, 都有 x y = z.”这 3 个句子都可以符号化为z x y(x y = z).0 量词顺序不可随意调换 .(2) 可选的翻译 :(1) 可选的翻译 : ① “任意两个整数的差是整数 ② “对于任意两个整 第三个整数 , 它等于这两个整数相减 . ” 因为没指明个体域 , 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1) x y(F(x)(2) x y(F(x)(3) 或 x(F(x) x(F(x) G(y) H(x,y)), 其中, F(x): x 是火车 , G(y): y 是轮船 , H(x,y):x 比 火车, G(y): y 是汽车, H(x,y):x 比 y 快. H(x,y))) H(x,y))), 其中, F(x): x 是汽车 , G(y): y 是火车, y(G(y) y(G(y)(4) 或 x y(F(x) G(y) x y(F(x) G(y)(x,y))(x,y) ), 其中, F(x): x 是汽车, G(y): y 是火车 , H(x,y):x 比y 慢. 4.7. 将下列各公式翻译成自然语言y):x 4.6. 略? , 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 .① “每个整数都有一个倒数 . ”② “对于每个整数 , 都能找到另一个整数 , 它们相乘结果是零③ “对于任意整数 x, 都存在整数 y, 使得 xy = z.”选③, 是直接翻译 , 无需数理逻辑以外的知识 4.8. 指出下列公式中的指导变元 , 量词的辖域 , 各个体变项的自由出现和约束出现 :(3) x y(F(x, y) G(y, z)) xH(x, y, z)x y( F( x, y) G(y,z)) xH(x,y,z)前件 x y(F(x, y) G(y, z)) 中, 的指导变元是 x, 的辖域是 是(F(x, y) G(y, z)). 后件 xH(x, y, z) 中 , 的指导变元是 x, 的辖域是 H(x, y, z). 整个公式中 , x 约束出现两次 , y 约束出现两次 , 自由出现一次 ; z 自由出现两次 .4.9. 给定解释 I 如下 : (a)个体 域 D I 为实数集合 .(b)D I 中特定元素 a =0. (c)特定 函数 f ( x,y)= x y, x,y ∈D I .(d)特定谓词 F(x,y): x=y, G(x,y): x<y, x,y ∈D I . 说明 下列公式在 I 下的含义 , 并指出各公式的真值 : (1)4.10. 给定解释 I 如下 :(a)个体域 D=? (? 为自然数 ).(b)D 中特定元素 a=2.(c)D 上函数 f (x,y)=x+y, g (x,y)=x ·y. (d) D 上谓词 F (x,y): x=y.说明下列公式在 I 下的含义 , 并指出各公式的真值(1) xF(g(x,a),x)(2) x y(F(f(x,a),y) F(f(y,a),x))(3) x y z(F(f(x,y),z)(4) xF(f(x,x),g(x,x))(2) x y(F(f(x,y),a) G(x,y))(3) x y(G(x,y) F(f(x,y),a))(4) x y(G(f(x,y),a) F(x,y))x y(G(x,y) F(x,y))y(F(x, y) G(y, z)); 的指导变元是 y, 的辖域(1)(2)(3)y(x<y x y), 真值为 1. y((x y=0) x<y), 真值为 0. y((x<y) (x y 0)), 真值为 1 (4) y((x y<0) (x=y)), 真(1) x(x ·2=x), 真值为 0.(2) x y((x+2=y) (y+2=x)), 真值为 0.(3) x y z(x+y=z),真值为 1.(4) x(x+x=x ·x),真值为 1.4.11. 判断下列各式的类型 :(1) F(x, y) (G(x, y) F(x, y)).(3) x yF(x, y) x yF(x, y).(5) x y(F(x, y) F(y, x)).(1) 是命题重言式 p (q p) 的代换实例 , 所以是永真式 .(3) 在某些解释下为假 (举例), 在某些解释下为真 (举例), 所以是非永真式的可满足式(5) 同(3).4.12. P69 12. 设I 为一个任意的解释 , 在解释 I 下, 下面哪些公式一定是命题 ? (1) xF(x, y)yG(x, y). (2) x(F(x)G(x)) y(F( y) H( y)) (3) x( yF(x, y)yG(x, y)). (4) x(F(x)G(x)) H( y).4.15. (1) 给出一个非闭式的永真式 .(2) 给出一个非闭式的永假式 .(3) 给出一个非闭式的可满足式 , 但不是永真式(1) F(x) F(x).(2) F(x) F(x).(3) x(F(x, y) F(y, x)).4.13.略4.14.证明下面公式既不是永真式也不是矛盾式 : (1) x(F(x) y(G(y) H(x,y)))(2) x y(F(x) G(y) H(x,y)) (2), (3) 一定是命题 , 因为它们是闭x. 数 , H(x,y): x<y 为真命题 , 所以该公式不是矛盾式 . (1) 取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 . 解释 I 1: F(x) 在 I 1 下 : x(F(x) 解释 I 2: F(x),G(y)同 I 1, 在 I 2 下 : x(F(x) y(G(y) H (x,y)))为假命题, 所以该公式不是永真式 . (2) 请读者给出不同解释 , 使其分别为成真和成假的命题即可 . : x 为有理数 , G(y): y 为H(x,y5.1. 略5.2. 设个体域 D={ a,b,c}, 消去下列各式的量词 :xF(x) yG(y)(1) x(F(x) G(x))(2) x(F(x) G(x))(1)I 1: F(x):x ≤2G,(x):x ≤3 F(1),F(2),G(1),G(2)均为真, 所以(F(1) G(1) (F(2) G(2))为真.I 2: F(x)同 I 1,G(x):x ≤0 则F (1),F(2)均为真, 而 G(1),G(2)均为假,x(F(x) G( x))为假. (2)留给读者自己 做.5.4. 略5.5. 给定解释 I 如下: (a) 个体域 D={3,4}.(b) f (x)为 f (3)=4, f (4)=3. (c) F(x,y)为F(3,3)= F(4,4)=0, F(3,4)= F (4,3)=1.习题五(1) (1) (2) (3) (4) x y(F(x) x y(F(x) xF(x) x(F(x,y) G(y)) G(y)) yG(y) yG(y))x y(F(x) G(y))(2) (3) (4) (F(a) F(b)) F(c))x y(F(x) G(y)) xF(x) yG(y) (F(a) F(b) F(c)) xF(x) yG(y) (F(a) F(b) F(c)) x(F(x,y) yG(y)) xF(x,y) yG(y)(G(a) (G(a) (G(a) G(b) G(b) G(b) G(c)) G(c)) G(c))(F(a,y) F(b,y) F(c,y)) (G(a) G(b) G(c)) (F(a,y) F(b,y) F(c,y)) (G(a) G(b) G(c))5.3. 设个体域 D={1,2}, 请给出两种不同的解释 I 1 和I 2, 使得下面公式在 I 1 下都是真命题 , 而在 I 2 下都是假命题.x(F(x) G(x))试求下列公式在 I 下的真值 :(1) x yF(x,y)(2) x yF(x,y)(3) x y(F(x,y) F(f(x),f(y))) (1) x yF(x,y) (F(3,3) F(3,4))(F(4,3) F(4,4)) (0 1) (1 0)1 (2) x yF(x,y)(F(3,3) F(3,4))(F(4,3) F(4,4)) (0 1) (1 0) 0(3) x y(F(x,y) F(f(x),f(y)))(F(3,3)F(f(3),f(3))) (F(4,3)F(f(4),f(3))) (F(3,4)F(f(3),f(4))) (F(4,4)F(f(4),f(4))) (0 0) (1 1) (1 1) (0 0)5.6. 略5.7. 略5.8.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 要求用两种不同的等值形式(1) 没有小于负数的正数 .(2) 相等的两个角未必都是对顶角 .5.9. 略5.10. 略5.11. 略5.12. 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 .(1) xF(x) yG(x, y);(3) xF(x, y) xG(x, y); (5) x 1F(x 1, x 2) (F(x 1)x 2G(x 1, x 2)). 前束范式不是唯一的 .(1) xF(x)yG(x, y) x(F(x) yG(x, y))(1) 令 F(x): x 小于负数 , G(x): x 是正数 . 符合化为 : x((F(x) G(x))x(G(x) G(x)).等的 , L(x, y): x 与 y 是对顶角(2) 令 F(x): x 是角, H(x, y): x 和 . 符合化为 : x y(F(x) F(y) H(x, y) L(x, y))x y(F(x) F(y) H(x, y) L(x, y))L(x, y))). (F(y) H(x, y)(F(x)x 3 x 4(G(x 3, y) F(x 4, y)) G(x 2, y))(G(x 3, y) F(x 4, y))). 5.13.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 要求符号化的公式全为前束范式(1) 有的汽车比有的火车跑得快 .(2) 有的火车比所有的汽车跑得快(3) 说所有的火车比所有的汽车跑得快是不对的(4) 说有的飞机比有的汽车慢是不对的(1) 令 F(x): x 是汽车, G( y): y 是火车, H(x, y): x 比y 跑得快.x(F(x) y(G( y) H(x, y))x y(F(x) G( y) H(x, y)).(2) 令 F(x): x 是火车, G( y): y 是汽车, H(x, y): x 比 y 跑得快.x(F(x) y(G( y) H(x, y)))5.14. 略(1) 前提 : xF(x) 结论 : xR(x).(2) 前提 : x(F(x) (G(a) R(x))), 结论 : x(F(x) R(x))(3) 前提 :x(F(x) G(x)), xG(x) 结论 : xF(x)(4) 前提 : x(F(x) G(x)), x( G(x) 结论 : xF(x) R(x)), xR(x)xF(x) x y(F(x)G(x, y)). (3) xF(x, y)xG(x, y) ( xF(x, y)xG(x, y)) ( xG(x, y) xF(x, y)) ( x 1F (x 1, y) x 2G(x 2, y)) ( x 3G(x 3, y) x 4F(x 4, y))x 1 x 2(F(x 1, y) G(x 2, y)) x 1 x 2 x 3 x 4((F(x 1, y) y(F(x) (G( y) H(x, y))) xy(F(x)(不是前束范式 ) x y(F(x)(4)令 F(x): x 是飞机, G( y): y 是汽车, H x(F(x) y(G( y) H(x, y)))x y(F (x) G( y) H(x, y)) (不是前束范式 )x y (F(x) x y(F(x) G( y) H(x, y))., y): x 比 y 跑得慢 .G( y) H(x, y))5.15. 在自然推理系统 F 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y((F(y) G(y)) R(y)), xF(x)x 0 错误的答案 : x y(F (x)(3)令 F(x): x 是火车, G( y):x) (G( y) H(x, y))). H(x, y)).车, H(x, y): x 比 y 跑得快. y(G( y) H(x, y)))y)) y)). H ( y)① xF(x) y((F(y) G(y)) R(y)) 前提引入② xF(x) 前提引入③ y((F(y) G(y)) R(y)) ①②假言推理 ④ (F(c) G(c)) R(c) ③UI⑤ F(c) ①EI⑥ F(c) G(c) ⑤附加⑦ R(c) ④⑥假言推理 ⑧ xR(x) ⑦EG(2) 证明 :前提引入①UI前提引入③UI前提引入⑤UI④⑥ 析取三段论②⑦ 析取三段论UG5.16. 略① xF(x) 前提引入② F(c) ①EI③ x(F(x) (G(a) (R(x))) 前提引入④ F(c) (G(a) R(c)) ④UI⑤ G(a) R(c) ②④ 假言推理⑥ R(c) ⑤化简⑦ F(c) R(c) ②⑥ 合取⑧ x(F(x) R(x)) ⑥EG(3) 证明: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x G(x) G(c) x(F(x) G(x F(c) G(c) F(c) xF(x) 前提引入①置换②UI(4) 证明:前提④UI③⑤ 析取三段⑥EG① x(F(x) G(x)) ② F(y) G(y) ③ x( G(x) R(x)) ④ G(y) R(y) ⑤ xR(x) ⑥ R(y) ⑦ G(y) ⑧ F(y) ⑥ xF(x)5.18. 略5.19. 略5.20. 略5.21. 略5.22. 略5.23. 在自然推理系统 F 中, 证明下面推理 :(1) 每个有理数都是实数 , 有的有理数是整数 , 因此有的实数是整数 .(2) 有理数 , 无理数都是实数 , 虚数不是实数 , 因此虚数既不是有理数 , 也不是无理数(3) 不存在能表示成分数的无理数 , 有理数都能表示成分数 , 因此有理数都不是无理数设: F( x): x 为有理数 , G(x):x 为无理数 , R( x)为实数 , H(x)为虚数前提: x((F(x) G(x)) R(x)), x(H(x) R(x))结论:x(H(x) ( F(x) G(x)))证明:①x((F(x) G(x) R(x)) 前提引入 ②F(y) G(y)) R(y) ①UI ③x(H(x) R(x)) 前提引入 ④H(y) R(y) ③UI ⑤R(y) (F(y) G(y)) ②置换 ⑥H(y) (F(y) G(y)) ④⑤假言三段论 ⑦ H(y) ( F(y) G(y))⑥置换 (1)设 F(x):x 为有理数 , R(x):x 为实数 , G( x): x 是整数 . 前提 结论 证明 ① ②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⑥ x(F(x) x(R(x) x(F(x) F(c) G F(c) G(c) x(F(x) F(c) R(c R(c) ②化简前提引入⑤UI R(c) G(c) ④⑦ 合x(R(x) G(x))⑧ EG (2) x(F(x)) R(x))G(x))(c)R(x)), G(x))前提引入 EI ②x(H(x) ( F(x) G(x)))⑦UG5.24. 在自然推理系统 F 中, 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 每个喜欢步行的人都不喜欢骑自行车 . 每个人或者喜欢骑自行车或者喜欢乘汽车 . 有的人不喜欢乘汽车 所以有的人不喜欢步行 . (个体域为人类集合 )5.25. 略(3) H(x)为有理数 前提: x(G(x) F(x)), x(H(x) F(x))结论: x(H(x) G(x))证明: ① x(H(x) F(x)) 前提引入 ② H(y) F(y)①UI ③ x(G(x) F(x))前提引入 ④G(y) F(y) ③UI ⑤ F(y) G(y) ④置换 ⑥ H(y) G(y) ②⑤ 假言三段论 ⑦ x(H(x) G(x)) ⑥UG设: F( x): x 能表示成分数 , G(x):x 为无理数 , 令 F(x): x 喜欢步行 , G( x): x 喜欢 前提 : x(F(x) 结论 : x F(x). ① x(G(x) H(y))② G(c) H(c③ x H(x)④ H(c)⑤ G(c)⑥ x(F(x)⑧ F(c)前提引入UI 前提引入 ③UI ④析取三段 引入 ⑨ x F(x)行车 , H(x): x 喜欢乘汽车 . G(x)), x(H(y)), x H(x). G(x)) ⑥ ⑦ F(c) G(c)⑤⑦拒取 G6.1. 选择适当的谓词表示下列集合(1) 小于 5 的非负整数(2) 奇整数集合(3) 10 的整倍数的集合(1){ x|x ∈ ? 0≤x<5}(2){ x|x=2k+1 k ∈? } (3) { x|x=10k k ∈? }6.2. 用列元素法表示下列集合 : (1)S 1 = {x|x 是十进制的数字 } (2)S 2={ x|x = 2 x =5} (3)S 3= { x|x = x ∈ ?3<x<12}x 2- 1 = 0 x>3} (5)S 5={ x, y>|x, y ∈? 0≤x ≤2 1≤y ≤ 0}(1) S 1={0,1,2,3,4,5,6,7,8,9}(2) S 2={2,5}(3) S 3={4,5,6,7,8,9,10,11}(4) S 4=(5) S 5={ 0, 1, 1, 1, 2,1,0,0,1,0, 2,0}6.3. 略6.4. 设 F 表示一年级大学生的集合 , S 表示二年级大学生的集合 , M 表示数学专业学生的集合 , R 表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集合 , T 表示听离散数学课学生的集合 , G 表示星期一晚上参加音乐会的学生的集合 , H 表示 星期一晚上很迟才睡觉的学生的集合 . 问下列各句子所对应的集合表达式分别是什么 ? 请从备选的答 案 中挑出来 .(1) 所有计算机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在学离散数学课 . (2) 这些且只有这些学离散数学课的学生或者星期一晚上去听音乐会的学生在星期一晚上很迟才睡觉 .(3) 听离散数学课的学生都没参加星期一晚上的音乐会 .(4)这个音乐会只有大学一 , 二年级的学生参加 . (5)除去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以外的二年级学生都去参 加了音乐会 . 备选答案 :①T G ∪H ②G ∪H T ③S ∩R T④ H =G ∪T ⑤T ∩G = ⑥F ∪S G⑦G F ∪S ⑧S (R ∪M) G ⑥G S (R ∩M)答案:(1)③S ∩R T (2)④H=G ∪ T (3)⑤T ∩G= (4)⑦G F ∪S (5) ⑧S (R ∪ M) G6.5. 确定下列命题是否为真 :(1)(2) ∈(3) { }(4) ∈{ }(5) { a, b} {a, b, c, {a, b, c}}习题六(4)S 4={x|x ∈(6) { a, b}∈{a, b, c, {a, b }}(7) { a, b} {a, b, {{ a, b}}}(8) { a, b}∈{a, b, {{ a, b}}}(1) 真(2)假(3) 真(4) 真(5) 真(6) 真(7) 真(8) 假6.6. 略6.7. 略6.8. 略6.9. 略6.10. 略6.11. 略6.12. 略6.13. 略6.14. 略6.15. 略6.16. 略6.17. 略6.18. 略6.19. 略6.20. 略6.21. 略6.22. 略6.23. 略6.24. 略6.25. 略6.26. 略6.27. 略6.28. 略6.29. 略6.30. 略6.31. 略6.32. 略6.33. 略6.34. 略6.35. 略6.36. 略6.37. 略6.38. 略6.39. 略6.40. 略6.41. 略6.42. 略6.43. 略6.44. 略6.45. 略习题七7.1. 已知 A={ ,{ }}, 求 A ×P(A).A ×P(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对于任意集合 A,B,C, 若A ×B A ×C,是否一定有 B C 成立? 为什么? 不一定, 因为有反例 : A= ,B={1}, C={2}, B C,A ×B= =A ×C.7.3. 设 A, B, C, D 是任意集合 ,(1) 求证 (A ∩B) ×(C ∩D)=(A ×C)∩B (×D).(2) 下列等式中哪个成立 ? 那些不成立 ?对于成立的给出证明 , 对于不成立的举一反例 . (A ∪B)×(C ∪D)=(A ×C)∪(B ×D) (A B) ×(C D)=( A ×C) (B ×D)(1) x,yx,y ∈(A ∩B) ×(C ∩D) x ∈A ∩B y ∈ (x ∈B y ∈ D) x,y ∈(A ×B) x,y ∈(C ×D) x,y ∈ (A ∩B) ×(C ∩D)=(A ×C) ∩B (×D)A={1,2}, B={2,3}, C={1,2}, D={2,3}(2)都不成立, 反例: (A ∪B) ×(C )={1,2,3} {×1,2,3} (A ×C)∪(B ×D) (AB) ×(C D)={1} ×{1} (A ×C) (B ×D)7.7. 列出集合 A={2, 3, 4} 上的恒等关系 I A , 全域关系 E A , 小于或等于关系 L A , 整除关系 D A . I A ={ 2,2 ,3,3 ,4,4 }E A =A ×A={ 2,2, 2,3 , 2,4 , 3,2 , 3,3 , 3,4 , 4,2 , 4,3, 4,4}L A ={ 2,2 , 2,3 , 2,4 , 3,3 , 3,4 , 4,4 }D A ={ 2,2 , 2,4 , 3,3 , 4,4 }7.8. 列出集合 A={ , { }, { , { }}, { , { }, { , { }}}} 上的包含关系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9. 设 A={1, 2, 4, 6}, 列出下列关系 R: (1) R={ x, y|x, y ∈ A x+y 2} (2) R={ x, y|x, y ∈A |x y|=1}C ∩D (x ∈AA ×B ∩C × D7.4. 略7.5. 设 A, B 为任意集合 , 证明 若 A ×A=B ×B, 则 A=B.x ∈B) (y ∈C ∈A y ∈C)(3) R={ x, y |x, y ∈A x/y ∈A}(4) R={ x, y |x, y ∈A y 为素数 }(1)R={ 1,2 , 1,4 , 1,6 , 2,1 , 2,2 , 2,4 , 2,6 , 4,1 , 4,2 , 4,4 , 4,6 , 6,1 , 6,2 , 6,4 , 6,6 }=E A {1,1} (2)R={ 1,2 ,2,1 } (3)R={ 1,1,2,2, 4,4, 6,6,2,1,4,2,4,1} (4)R={ 1,2,2,2, 4,2, 6,2} 7.10. 略7.11. R i 是 X 上的二元关系 , 对于 x ∈X 定义集合 R i (x)={y|xR i y}.显然 Ri(x) X. 如果 X={ 4, 3, 2, 1, 0, 1, 2, 3, 4}, 且令 R 1={ x, y |x, y ∈ X x<y} R 2={ x, y |x, y ∈ X y 1<x<y+2}R 3={ x,2y |x, y ∈ X x 1 2≤y}求 R 1(0), R 1(1), R 2(0), R 2( 1), R 3(3).R 1(0)={1,2,3,4}R 1(1)={2,3,4}R 2(0)={ 1,0}R 2( 1)={ 2, 1}R 3(3)=7.12. 设A={0, 1, 2, 3}, R 是A 上的关系 , 且R={0, 0, 0, 3, 2, 0, 2, 1, 2, 3, 3, 2} 给出 R 的关系矩阵和关系图 .7.13. 设A = { 1, 2, 2, 4 , 3, 3}B = { 1, 3, 2, 4 , 4, 2}求 A ∪B, A ∩B, domA, dom(A ∪B), ranA, ranB, ran(A ∩B), fld(A B).R={ 0,1 , 0,2 , 0,3 , 1,2 , 1,3 , 2,3} 求 R ○R,R 1 ,R?{0,1}, R[{1,2}]. R ○R={ 0,2 , 0,3 , 1,3 }1R 1={ 1,0 , 2,0 , 3,0 , 2,1 ,3,1 , 3,2 } R?{0,1}={ 0,1 , 0,2 , 0,3 , 1,2 , 1,3 } R[{1,2}]={2,3}7.15. 设A={ ,{ ,{ }} , { }, }求 A 1,A 2,A 3,A?{ },A[ ],A? ,A?{{ }}, A[{{ }}].1 A 1={ { ,{ }}, , ,{ } },2A 2={ { },{ ,{ }} }, A 3= ,A?{ }={ ,{ ,{ }} }, A[ ]={ ,{ }},A ∪ B={ 1 A ∩B= domA={1,2,3}dom(A ∪B)={1,2,3,4}ranA={2,3,4}ranB={3,4,2}ran(A ∩B)={4} fld(A B)={1,2,3} 4,2}7.14.设, 1,3 , 2,4 ,A? = ,A?{{ }}={ { }, }, A[{{ }}]=7.16. 设A={a,b,c,d}, R 1,R 2 为A 上的关系 , 其中 R 1={ a,a , a,b , b,d } R 2={ a,d 2, b,c 3 , b,d , c,b } 求 R1○R 2,R 2○R 1,R 1 ,R 2 .R 1○R 2={ a,a, a,c , a,d }, R 2○R 1={ c,d },2R 1 ={ a,a , a,b , a,d }, 3R 2 ={ b,c, b,d , c,b }2 37.17. 设 A={ a,b,c}, 试给出 A 上两个不同的关系 R 1 和 R 2,使得 R 1 =R 1, R 2 =R 2.(2) (G ∪H) ○F=G ○F ∪H ○F 任取 x,y ,x,y ∈(G ∪H) ○F t( x,t∈(G ∪H) t,y ∈F) t(( x,t ∈ G t(( x,t ∈ G t( x,t ∈G x,y ∈G ○F x,y∈G ○F ∪H ○F(4) (G ∩H) ○F G ○F ∩H ○F 任取 x,y ,x,y ∈(G ∩H) ○Ft( x,t ∈(G ∩H) t,y ∈ F)t(( x,t ∈G t,y ∈H) t,y ∈ F))t(( x,t ∈ G t,y ∈F) ( x,t ∈H t,y ∈F)) t( x,t ∈G t,y ∈F) t( x,t ∈H t,y ∈F)) x,y ∈G ○F x,y ∈H ○F x,y ∈G ○F ∪H ○F7.19.证明定理 7.5 的(2), (3).(2) F[A ∪B]=F[A]∪F[B] 任取 y,R 1={ a,a , b,b },R 2={ b,c , c,b }7.18.证明定理 7.4 的(1), (2), (4).(1)F ○(G ∪H)=F ○G ∪F ○H 任取 x,y ,x,y ∈ F ○(G ∪H)t( x,t ∈ Ft( x,t ∈ F t(( x,t ∈ F t( x,t ∈ F x, t,y ∈G ∪ H( t,y ∈G t,y ∈H))t,y ∈ t,y ∈ x,y ∈∩F ○H所以有 F ○(G ∩H) F ○G ∩F ○H.x,t,y ∈ H))t,y ∈ H)) F ) ( x, t( x,t ∈ F t,y t,y t,y x,y ∈H) t,y ∈ ∈ F) ( x,t ∈ F) t( x,t ) H t,y ∈F))t,y ∈F))y ∈F[A ∪B] x( x,y ∈F x ∈ A ∪B)x( x,y ∈F (x ∈ A x ∈B))x(( x,y ∈ F x ∈A) ( x,y ∈F x ∈ B)) x( x,y ∈F x ∈ A) x( x,y ∈F x ∈B) y ∈F[A] y ∈F[B] y ∈F[A] ∪F[B]所以有 F[A ∩B]=F[A]∪F[B].(3) F? (A ∩B) F?A ∩F?B任取 x,yx,y ∈ F? (A ∩B)x,y ∈F x ∈(A ∩B) x,y ∈F (x ∈A x ∈B)( x,y ∈F x ∈ A) ( x,y ∈F x ∈ B) x,y ∈F?A x,y ∈F?Bx,y ∈ F?A ∩F?B 所以有 F? (A ∪B) F?A ∩F?B.∈(R 1∩R 2)∈R 1 1 (y,x)∈ R 2) x,y 1 ∈R 2 R 2 所以 (R 1∪R 2) 1=R 1 ∩R 2117.21. 略 7.22. 略 7.23. 略 7.24. 略 7.25. 略 7.26. 略 7.27. 略 7.28. 略 7.29. 略 7.30. 略 7.31. 略 7.32. 略 7.33. 略 7.34. 略 7.35. 略 7.36. 略 7.37. 略 7.38. 略 7.39. 略 7.40. 略7.20.设 R 1 和 R 2 为 A 上的关系 , 证明:(1)( R 1∪ R 2) 1=R 1 ∪R 21 11 1 ∩R 21 (2)( R 1∩R 2) 1=R 1(1)( R 1∪ R 2) 1=R 1 ∪ R 2任取 x,y x, y,x y,x x,y x,y 所以 (R 1∪R 2) (2)( R 1∩ y ∈ (R 1∪R 2)∈(R 1∪R 2) ∈R 1 1 (y,x)∈ ∈R 1 1 x,y 1 ∈ ∈R R 1 21R 1 ∪ R 2 1=R 1∩R 2 1 1R 1R 2 )21任取 x,y1x,y ∈ (R 1∩R 2) 1 y,x y,x x,y x,y∈ R 11∈R7.41. 略7.42. 略7.43. 略7.44. 略7.45. 略7.46. 略7.47. 略7.48. 略7.49. 略7.50. 略若 x 为奇 数 若 x 为偶数求 f(0), f({0}), f(1), f({1}), f({0, 2, 4, 6, ⋯}), f({4, 6, 8}), f({1, 3, 5, 7})(1) f: R (2) f: R (3) f: N (4) f: N (5) f: Z (6) f: S (7) f: S(8) f: S 对以上每一组 f 和 A, B, 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a) f 是不是满射 , 单射和双射的 ?如果 f 是双射的 , 求f 的反函数 . (b) 求A 在 f 下的像 f(A)和 B 在 f 下的完全原像 f -1(B).8.4. 4.判断下列函数中那些是满射的 ? 哪些是单射的 ? 哪些是双射的 ? 2(1) f: ? ? , f(x) = x 2 + 2(2) f: ? ?, f(x) = (x)mod 3, x 除以 3 的余数.1 若 x 为奇(3) f: ? ? , f (x) 0数 若x0 为偶数若 x 为奇数(4) f: ? {0, 1}, f (x) 1 若x 为偶数(5) f: ? {0} R, f(x)=log 10x (6) f: R R, f(x)=x 2 2x 158.1. 1 设f: ? ? , 且习题八f(0) = 0, f({0}) = { f(0)} = {0}, f(1) = 1, f({1}) = { f(1)} = {1}, f({0, 2, 4, 6, ⋯ = }{)f(0), f(2), f(4), f(6), ⋯ =} {0, 1, 2, 3, =⋯ ?}, f({4, 6, 8}) = { f(4), f(6), f(8)} = {2, 3, 4}, f({1, 3, 5, 7}) = {1, 1, 1, 1} = {1}. 8.2. 2.设A={1, 2}, B={a, b, c}, 求B A . AB A ={ f 1, f 2, f 3, f 4, f 5, f 6, f 7, f 8, f 9} f 1 = { 1, a, 2, a}, f 2 = { 1, a, 2, b}, f 3 = { f 4 = { 1, b, 2, a}, f 5 = { 1, b, 2, f 7 = { 1, c, 2, a}, f 8 = { 1, c , 2,}, f 6 = { f 9 = { 1, c, 2, c }.1, a , 2, c }, 1, b , 2, c }, f (x)8.3. 3.给定函数 f 和集合 A, B 如下:R, f(x)=x, A={8}, B={4}+R +, f(x)=2x, A={1}, B={1, 2}N N, f(x)= x, x+1}, A={5}, B={ 2, 3 } N,f(x)=2x+1, A={2, 3}, B={1, 3} N, f(x)=|x|, A={ 1, 2}, B={1}S, S=[0, 1], f(x)=x/2+1/4, A=(0, 1), B=[1/4, 1/2] R, S=[0, + ∞f)(,x)=1/(x+1), A={0, 1/2}, B={1/2} R +, S=(0, 1), f(x)=1/x, A=S, B={2, 3}.。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详细
第一章命题逻辑基本概念课后练习题答案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1)p∧q,其中,p:2是素数,q:5是素数,真值为1;(2)p∧q,其中,p:是无理数,q:自然对数的底e是无理数,真值为1;(3)p∧┐q,其中,p:2是最小的素数,q:2是最小的自然数,真值为1;(4)p∧q,其中,p:3是素数,q:3是偶数,真值为0;(5)┐p∧┐q,其中,p:4是素数,q:4是偶数,真值为0.5.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1)p∨q,其中,p:2是偶数,q:3是偶数,真值为1;(2)p∨q,其中,p:2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3)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4)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5)┐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6.(1)(┐p∧q)∨(p∧┐q),其中,小丽从筐里拿一个苹果,q:小丽从筐里拿一个梨;(2)(p∧┐q)∨(┐p∧q),其中,p:刘晓月选学英语,q:刘晓月选学日语;.7.因为p与q不能同时为真.13.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二,r:明天是星期三:(1)p→q,真值为1(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2)q→p,真值为1(也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3)p q,真值为1;(4)p→r,若p为真,则p→r真值为0,否则,p→r真值为1.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2)(p↔r)∧(﹁q∨s) ⇔(0↔1)∧(1∨1) ⇔0∧1⇔0.(3)(⌝p∧⌝q∧r)↔(p∧q∧﹁r) ⇔(1∧1∧1)↔ (0∧0∧0)⇔0(4)(⌝r∧s)→(p∧⌝q) ⇔(0∧1)→(1∧0) ⇔0→0⇔1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
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
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1-1,1-2(1) 解:a) 是命题,真值为T。
b) 不是命题。
c) 是命题,真值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d) 不是命题。
e) 是命题,真值为T。
f) 是命题,真值为T。
g) 是命题,真值为F。
h) 不是命题。
i) 不是命题。
(2) 解:原子命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A(3) 解:a) (┓P ∧R)→Qb) Q→Rc) ┓Pd) P→┓Q(4) 解:a)设Q:我将去参加舞会。
R:我有时间。
P:天下雨。
Q (R∧┓P):我将去参加舞会当且仅当我有时间和天不下雨。
b)设R:我在看电视。
Q:我在吃苹果。
R∧Q:我在看电视边吃苹果。
c) 设Q:一个数是奇数。
R:一个数不能被2除。
(Q→R)∧(R→Q):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并且一个数不能被2整除,则它是奇数。
(5) 解:a) 设P:王强身体很好。
Q:王强成绩很好。
P∧Qb) 设P:小李看书。
Q:小李听音乐。
P∧Qc) 设P:气候很好。
Q:气候很热。
P∨Qd) 设P: a和b是偶数。
Q:a+b是偶数。
P→Qe) 设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Q :四边形ABCD的对边平行。
PQf) 设P:语法错误。
Q:程序错误。
R:停机。
(P∨ Q)→ R(6) 解:a) P:天气炎热。
Q:正在下雨。
P∧Qb) P:天气炎热。
R:湿度较低。
P∧Rc) R:天正在下雨。
S:湿度很高。
R∨Sd) A:刘英上山。
B:李进上山。
A∧Be) M:老王是革新者。
N:小李是革新者。
M∨Nf) L:你看电影。
M:我看电影。
┓L→┓Mg) P:我不看电视。
Q:我不外出。
R:我在睡觉。
P∧Q∧Rh) P: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入设备。
Q: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出设备。
P∧Q1-3(1)解:a) 不是合式公式,没有规定运算符次序(若规定运算符次序后亦可作为合式公式)b) 是合式公式c) 不是合式公式(括弧不配对)d) 不是合式公式(R和S之间缺少联结词)e) 是合式公式。
(2)解:a) A是合式公式,(A∨B)是合式公式,(A→(A∨B)) 是合式公式。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1. 集合论1.1. 集合的基本概念•问题1:什么是集合?如何表示一个集合?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元素构成的整体。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表示一个集合:–列举法: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逐一列举出来,并用大括号{}包括起来。
–描述法:使用一种公式或条件来描述集合中的元素的特点,并用大括号{}包括起来。
–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问题2:集合的关系有哪些?集合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包含关系(⊆):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B,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表示为A⊆B。
–真包含关系(⊂):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A≠B,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表示为A⊂B。
–并集(∪):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在一起,去除重复元素。
–交集(∩):将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提取出来。
–差集(-):从一个集合中去掉与另一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
–互斥关系:两个集合没有共同的元素,即交集为空集。
1.2. 集合的运算•问题1:集合的运算有哪些?集合的运算有以下几种:–并集运算(∪):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在一起,去除重复元素。
–交集运算(∩):将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提取出来。
–差集运算(-):从一个集合中去掉与另一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
–补集运算(C):对于给定的全集U,集合A 在U中的补集就是U中除去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所构成的集合,表示为A’。
–笛卡尔积(×):将两个集合的元素按照有序对的形式进行组合,构成一个新的集合。
•问题2:集合运算的性质有哪些?集合运算的性质有以下几种:–交换律:A∪B = B∪A,A∩B = B∩A。
–结合律:(A∪B)∪C = A∪(B∪C),(A∩B)∩C = A∩(B∩C)。
–分配律:A∪(B∩C) = (A∪B)∩(A∪C),A∩(B∪C) = (A∩B)∪(A∩C)。
–吸收律:A∪(A∩B) = A,A∩(A∪B) = A。
–互补律:A∪A’ = U,A∩A’ = ∅。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
1.21.分析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其真值:a)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b) 上海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c) 今天天气多么好啊d) 11+1=100.e) 雪是黑色的,当且仅当5>0.f) 全体起立!g) 不存在最大素数。
h) x+6≥16.i) 白色加红色可以调成粉红色。
j) 明天你去看电影吗?k) 火星上有生物。
答:a)的真值为T;b)的真值为T;c)不是命题;d)的真值为F;e)F;f)不是命题;g)F;h)不是命题;i)T;j)不是命题;k)F。
3.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a) 小李不但聪明而且用功。
b) 昨天晚自习时小赵做了二三十道数学题。
c) 如果天下大雨,他就在体育馆内锻炼。
d):::::4.将下列复合命题分成若干原子命题。
a) 今天天气炎热,且有雷阵雨。
b) 如果你不去比赛,那么我也不去比赛。
c) 我既不看电视,也不去看电影,我准备做作业。
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它的对边平行。
答:a)原子命题为:今天天气炎热;今天有雷阵雨b)原子命题为:你去比赛;我去比赛;c)原子命题为:我看电视;我看电影;我做作业;d)原子命题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对边平行;1.31.判别下列公式哪些是合式公式,哪些不是合式公式。
a) (Q→R∧S);b) (P←→(R→S));c) ((|P→Q)→(Q→P));d) (RS→K);e) ((P→(Q→R))→((P→Q)→(P→R)));答: a) 不是合式公式。
b) 是合式公式。
c) 是合式公式。
d) 不是合式公式。
e) 是合式公式2.根据定义,说明下列公式如何形成合式公式。
a) (A→(A∨B));b) ((|A∧B)∧A);c) ((|A→B)∨(B→A));答:a) 由合式公式的定义中的规定(1)A、B本身是一个合式公式;由规定(3)(A∨B)是一个合式公式;由规定(4)再次应用(3)可得式(A→(A∨B);b) 由合式公式定义规定(1)A、B本身各是一合式公式;由规定(2)|A是一合式公式;由规定(4)应用(3)得(|A∧B)是一合式公式;再应用(3)得原式是一个合式公式。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屈婉玲(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5.给定解释I如下: (a)个体域 D={3,4}; (b) f ( x) 为 f (3) 4, f (4) 3 (c) F ( x, y )为F (3,3) F (4,4) 0, F (3,4) F (4,3) 1 . 试求下列公式在I下的真值. (1) xyF ( x, y ) (3) xy ( F ( x, y ) F ( f ( x), f ( y ))) 解:(1) xyF ( x, y ) x( F ( x,3) F ( x,4)) ( F (3,3) F (3,4)) ( F (4,3) F (4,4)) (0 1) (1 0) 1 (2) xy ( F ( x, y ) F ( f ( x), f ( y )))
2
(p q) ( q p) ( p q) ( q p) ( p q) ( q p) ( q p) (p q) (p q) ( p q) (p q) (p q) m 0 m 2 m3 ∑(0,2,3) 主合取范式: ( p→q)→( q p) (p q) ( q p) ( p q) ( q p) ( p ( q p)) ( q ( q p)) 1 (p q) (p q) M1 ∏(1) (2) 主合取范式为:
3 是无理数 0
2 是无理数 1
6 能被 2 整除 6 能被 4 整除 1 0
命题符号化为: p∧(q→r)∧(t→s)的真值为 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4)(p→q) →( q→ p) (5)(p∧r) ( p∧ q) (6)((p→q) ∧(q→r)) →(p→r) 答: (4) q p q p→q 0 0 1 1 0 1 1 0 1 0 0 1 1 1 1 0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离散数学答案版(全)
第一章命题逻辑内容:命题及命题联结词、命题公式的基本概念,真值表、基本等价式及永真蕴涵式,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中常用的直接证明、条件证明、反证法等证明方法。
教学目的:1. 熟练掌握命题、联结词、复合命题、命题公式及其解释的概念。
2. 熟练掌握常用的基本等价式及其应用。
3. 熟练掌握(主)析/合取范式的求法及其应用。
4. 熟练掌握常用的永真蕴涵式及其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
5. 熟练掌握形式演绎的方法。
教学重点:1 .命题的概念及判断2 .联结词,命题的翻译3. 主析(合)取范式的求法4. 逻辑推理教学难点:1. 主析(合)取范式的求法2. 逻辑推理1.1命题及其表示法1.1.1 命题的概念数理逻辑将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称作命题。
1.1.2 命题的表示命题通常使用大写字母 A , B,…,Z或带下标的大写字母或数字表示,如A i, [10], R等,例如A1:我是一名大学生。
A1:我是一名大学生.[10]:我是一名大学生。
R:我是一名大学生。
1.2命题联结词1.2.1否定联结词「P1.2.2合取联结词A1.2.3 析取联结词V1.2.4 条件联结词—125126 与非联结词T性质:(1)P T P=「( PAP)二「P;(2)(P T Q)T( P T Q) -「( P T Q) - PAQ;(3)( P T P)T( Q TQ) -「P T「Q= P V Q。
127 或非联结词J性质:(1) P J P=「( P V Q) =「P;(2)( P J Q );( P J Q) =「( P J Q) = P V Q;(3)( P J P)J( Q J Q) =「P Q=P V-Q) = PAQ1.3 命题公式、翻译与解释1.3.1 命题公式定义命题公式,简称公式,定义为:(1)单个命题变元是公式;(2 )如果P是公式,则「P是公式;(3)如果P、Q是公式,则PAQ、PVQ、P > Q、P Q都是公式;(4)当且仅当能够有限次的应用(1)、(2)、(3)所得到的包括命题变元、联结词和括号的符号串是公式。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1-1,1-2(1)指出下列哪些语句是命题,那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它的真值。
a)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系的一门必修课。
是命题,真值为T。
b)计算机有空吗?不是命题。
c)明天我去看电影。
是命题,真值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d)请勿随地吐痰。
不是命题。
e)不存在最大的质数。
是命题,真值为T。
f)如果我掌握了英语,法语,那么学习其他欧洲语言就容易多了。
是命题,真值为T。
g)9+5≤12.是命题,真值为F。
h)X=3.不是命题。
i)我们要努力学习。
不是命题。
(2)举例说明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
原子命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复合命题:如果不是练健美操,我就出外旅游拉。
(3)设P 表示命题“天下雪。
”Q 表示“我将去镇上。
”R 表示命题“我有时间。
”以符号形式写出下列命题a)如果天不下雪和我有时间,那么我将去镇上。
(┓P ∧R)→Q b)我将去镇上,仅当我有时间时。
Q→R c)天不下雪。
┓P d)天下雪,那么我不去镇上。
P→┓Q(4)用汉语写出一些句子,对应下列每一个命题。
a)()Q R P ∧¬�Q:我将去参加舞会。
R:我有时间。
P:天下雨。
Q ↔(R∧┓P):我将去参加舞会当且仅当我有时间和天不下雨。
b)R Q∧R:我在看电视。
Q:我在吃苹果。
R∧Q:我在看电视边吃苹果。
c)()()Q R R Q →∧→Q:一个数是奇数。
R:一个数不能被2除。
(Q→R)∧(R→Q):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并且一个数不能被2整除,则它是奇数。
(5)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a)王强身体很好,成绩也很好。
设P:王强身体很好。
Q:王强成绩很好。
P∧Qb)小李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
设P:小李看书。
Q:小李听音乐。
P∧Qc)气候很好或很热。
设P:气候很好。
Q:气候很热。
P∨Qd)如果a 和b 是偶数,则a b +是偶数。
设P:a 和b 是偶数。
Q:a+b 是偶数。
P→Qe)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它的对边平行。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精编版
( P, Q, R) = (T , T ,×), ( F ,×,×) 。
(3) (¬¬P ∧ Q ) → ((Q → R ) ↔ ¬P ) 解 当P =T 时 原式= (¬¬T ∧ Q ) → ((Q → R ) ↔ ¬T ) = Q → ((Q → R ) ↔ F ) = Q → ¬(Q → R ) 当Q = T 时
( P, Q, R) = (T , T , F ) ,存在成假解释 ( P, Q, R) = (T , T , T ) ,故公式可满足,但非永真。
1.3 试求下列公式的成真解释和成假解释 (1) ¬(( P → Q ) → R ) ↔ (Q ∨ R ) 解 当Q = T 时 原式= ¬(( P → T ) → R ) ↔ (T ∨ R ) = ¬(T → R ) ↔ T = ¬R 当 R = T 时,上式= F ,当 R = F 时,上式= T 。 当Q = F 时 原式= ¬(( P → F ) → R ) ↔ ( F ∨ R ) = ¬(¬P → R ) ↔ R 当R =T 时 上式= ¬(¬P → T ) ↔ T = ¬T ↔ T =F 当R = F 时 上式= ¬(¬P → F ) ↔ F
P ∧ Q = ¬( P → ¬Q)
所以,联结词集合 {¬, →}可以表示集合 {¬,∧,∨}。 又因为,联结词集合 {¬,∧,∨} 是完备的,即 {¬,∧,∨} 可以表示任何一个命题演算公式, 所以 {¬, →}可以表示任何一个命题演算公式,故联结词集合 {¬, →}是完备的。 1.6 试证明联结词集合 {∧}, {→} 不是完备的。 证明 设 集 合
( P, Q, R) = (T , T , T ) 。
(4) (¬¬P → ¬Q ) ∧ (Q ∨ (¬R ∧ P )) 解 当P =T 时 原式= (¬¬T → ¬Q ) ∧ (Q ∨ (¬R ∧ T )) = (T → ¬Q ) ∧ (Q ∨ ¬R ) = ¬Q ∧ (Q ∨ ¬R ) 当Q = T 时 上式= ¬T ∧ (T ∨ ¬R ) =F ∧T =F 当Q = F 时 上式= ¬F ∧ ( F ∨ ¬R ) = T ∧ ¬R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离散数学基础题目1问题:证明集合A和集合B的笛卡尔积的基数等于集合A 和集合B的基数的乘积。
答案:设集合A的基数为|A|,集合B的基数为|B|。
我们要证明集合A和集合B的笛卡尔积的基数等于集合A和集合B的基数的乘积,即|(A x B)| = |A| * |B|。
首先,我们可以将集合A x B表示为{(a, b) | a∈A, b∈B}。
由于A和B是两个集合,集合A x B中的元素可以看作是将A 中每个元素与B中每个元素组成的有序对。
因此,集合A x B 中的元素个数等于A中元素的个数乘以B中元素的个数,即|(A x B)| = |A| * |B|。
题目2问题:对任意两个集合A和B,证明A∩(A∪B) = A。
答案:要证明A∩(A∪B) = A,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集合的交和并的定义。
- 集合的交:集合A∩B表示同时属于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 集合的并:集合A∪B表示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现在,我们开始证明。
首先,根据集合的并的定义,A∪B 表示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因此,任意属于集合A的元素也一定属于A∪B,即A⊆A∪B。
其次,根据集合的交的定义,A∩(A∪B)表示同时属于集合A和集合A∪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由于A⊆A∪B,所以A中的元素一定属于A∪B,因此A∩(A∪B) = A。
综上所述,对任意两个集合A和B,A∩(A∪B) = A成立。
第二章命题逻辑题目1问题:证明合取命题的真值表达式。
答案:合取命题的真值表达式表示命题P和命题Q同时为真时合取命题为真,否则为假。
假设命题P和命题Q的真值分别为真(T)或假(F),那么合取命题的真值可以通过以下真值表得出:P Q P∧QT T TT F FF T FF F F从上述真值表可以看出,只有P和Q都为真时,合取命题才为真。
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命题为假,则合取命题为假。
题目2问题:证明命题的等价关系。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邱学绍)
第一章习题1.11.解 ⑴:A ={}19,17,13,11,7,5,3,2;⑵:B ={a , e , i ,m , n , o , r , t , u }; ⑶:C ={-3,2}。
2.解 ⑴ A ={x 1 x 79, x N };⑵ B ={x x =2k +1, k N }; ⑶ C ={x x =5n , n I }。
3.解 ⑴:1,2,3,4,6,9,12,18,36; ⑵:a ,b ;⑶:1,{}3,{}{}a 。
习题1.21.解 互不相同。
⑴是不包含任何元素的空集,⑵是以空集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⑶是以0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但和⑵的集合中的元素不同。
2.证明 若d b c a ==,,则{}{}{}{}{}{}d c c b a a ,,,,=;反之,若{}{}{}{}{}{}d c c b a a ,,,,=,则 {}{}c a =,{}{}d c b a ,,=, 因此,d b c a ==,。
3.解 ⑴设{}A φ=,则(){,{}}P A φφ=;⑵设{,{}}B φφ=,则(){,{},{{}},{,{}}}P B φφφφφ=;⑶设{{,},{}}C a a φ=,则(){,{{,}},{{}},{{,},{}}}P C a a a a φφφ=; ⑷设{{,},{,,},{,,}}{{,}}D a b a a b b a b a b ==,则(){,{{,}}}P D a b φ=。
4.解 ⑴M T ;⑵N P ;⑶P T = 。
5.解 由题意可得:{}8,7,2,1=A ;{}7,6,5,4,3,2,1,0=B ;{}30,27,24,21,18,15,12,9,6,3,0=C ;{}64,32,16,8,4,2,1=D 。
⑴A (B (C D )) = A B C D={0,1,2,3,4,5,6,7,8,9,12,15,16,18,21,24,27,30,32,64}; ⑵A (B (C D ))=;⑶因为,A C ={0,1,2,3,6,7,8,9,12,15,18,21,24,27,30},所以,B - A C ={4,5}; ⑷}6,5,4,3,0{=-=⋂A B B A ,D B A ⋃⋂)(={}64,32,16,8,6,5,4,3,2,0;6.解 ⑴、⑵的文氏图如图1-1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所求集合。
大学离散数学课后答案
9.1.1 解:⑴ 几何图表示如右。
⑵ deg(v 1)=3 deg(v 2)=4 deg(v 3)=3 deg(v 4)=3 deg(v 5)=1 deg(v 6)=0 奇度数结点数为 4。
⑶ (v 2,v 2) 为自环;(v 1,v 3) 与 (v 3,v 1) 为平行边;(v 4,v 5) 为悬挂边;v 5 为悬挂点;v 6 为孤立点。
该图为伪图。
9.1.2 证:⑴ n 个结点的所有图中,完全图边数最多。
每点n-1度,n 个点的总度数为:2m=∑=n i i v 1)deg(=n(n-1) ∴ m=n(n-1)/2n 个结点的任一图的边数≤完全图的边数,∴ m ≤n(n-1)/2 ※ ⑵ ∵ 在简单有向完全图中,任二点之间有两条方向相反的边,∴ 每点的度数为 2(n-1),∴ 总度数为 2m=2(n-1)n ,∴ m=n(n-1)。
※ 9.1.3 解:⑴ 去掉 v 点后,有 n-1个结点,m-d 条边。
⑵ 去掉 e 边后,有 n 个结点,m-1条边。
9.1.4 证:假设n 个结点的度数皆不相同∵ 在简单无向图中,一个结点的最大度数为n-1,最小度数为0。
∴ 它们只能为 0,1,…,n-1 n 个值。
∵ 0度点不与其它任何结点相邻,而n-1度点与其它任何结点相邻,∴ 二者产生一个矛盾。
※ 9.1.5 解:仅考虑无向图。
⑴ 可构成图,图如右。
⑵ 否。
奇度数结点数为奇数。
⑶ 否。
n 个结点的简单无向图中,结点的最大度数为n-1,5不可。
⑷ 否。
后三点均与其它各点有边,故第一点也应三度。
⑸ 否。
后二点均与其它各点有边,故第一点至少应为二度。
9.1.6 解:2m=nk m=nk/2 。
9.1.7 证:⑴ 当图G 中n 个点的度数都为 δ(G)时,总度数为 2m=n δ(G)。
但一般情况下,δ(G) 为最小度数,而并非所有结点的度数都为 δ(G)时, 必有 2m ≥n δ(G), ∴ 2m/n ≥δ(G) 。
《离散数学》(左孝凌李为鉴刘永才编著)课后习题集标准答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1,1-2(1)解:a)是命题,真值为T。
b)不是命题。
c)是命题,真值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d)不是命题。
e)是命题,真值为T。
f)是命题,真值为T。
g)是命题,真值为F。
h)不是命题。
i)不是命题。
(2)解:原子命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复合命题:如果不是练健美操,我就出外旅游拉。
(3)解:a)(┓P ∧R)→Qb)Q→Rc)┓Pd)P→┓Q(4)解:a)设Q:我将去参加舞会。
R:我有时间。
P:天下雨。
Q↔ (R∧┓P):我将去参加舞会当且仅当我有时间和天不下雨。
b)设R:我在看电视。
Q:我在吃苹果。
R∧Q:我在看电视边吃苹果。
c) 设Q:一个数是奇数。
R:一个数不能被2除。
(Q→R)∧(R→Q):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并且一个数不能被2整除,则它是奇数。
(5) 解:a)设P:王强身体很好。
Q:王强成绩很好。
P∧Qb)设P:小李看书。
Q:小李听音乐。
P∧Qc)设P:气候很好。
Q:气候很热。
P∨Qd)设P: a和b是偶数。
Q:a+b是偶数。
P→Qe)设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Q :四边形ABCD的对边平行。
P↔Qf)设P:语法错误。
Q:程序错误。
R:停机。
(P∨ Q)→ R(6) 解:a)P:天气炎热。
Q:正在下雨。
P∧Qb)P:天气炎热。
R:湿度较低。
P∧Rc)R:天正在下雨。
S:湿度很高。
R∨Sd)A:刘英上山。
B:李进上山。
A∧Be)M:老王是革新者。
N:小李是革新者。
M∨Nf)L:你看电影。
M:我看电影。
┓L→┓Mg)P:我不看电视。
Q:我不外出。
R:我在睡觉。
P∧Q∧Rh)P: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入设备。
Q: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出设备。
P∧Q1-3(1)解:a)不是合式公式,没有规定运算符次序(若规定运算符次序后亦可作为合式公式)b)是合式公式c)不是合式公式(括弧不配对)d)不是合式公式(R和S之间缺少联结词)e)是合式公式。
(2)解:a)A是合式公式,(A∨B)是合式公式,(A→(A∨B))是合式公式。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1.3.1习题1.1解答1设S = {2,a,{3},4},R ={{a},3,4,1},指出下面的写法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a}∈S,{a}∈R,{a,4,{3}}⊆S,{{a},1,3,4}⊂R,R=S,{a}⊆S,{a}⊆R,φ⊆R,φ⊆{{a}}⊆R⊆E,{φ}⊆S,φ∈R,φ⊆{{3},4}。
解:{a}∈S ,{a}∈R ,{a,4,{3}} ⊆ S ,{{a},1,3,4 } ⊂ R ,R = S ,{a}⊆S ,{a}⊆ R ,φ⊆ R ,φ⊆ {{a}} ⊆ R ⊆ E ,{φ} ⊆ S ,φ∈R ,φ⊆ {{3},4 } 2写出下面集合的幂集合{a,{b}},{1,φ},{X,Y,Z}解:设A={a,{b}},则ρ(A)={ φ,{a},{{b}},{a,{b}}};设B={1,φ},则ρ(B)= { φ,{1},{φ},{1,φ}};设C={X,Y,Z},则ρ(C)= { φ,{X},{Y},{Z},{X,Y },{X,Z },{ Y,Z },{X,Y,Z}};3对任意集合A,B,证明:(1)A⊆B当且仅当ρ(A)⊆ρ(B);(2)ρ(A)⋃ρ(B)⊆ρ(A⋃B);(3)ρ(A)⋂ρ(B)=ρ(A⋂B);(4)ρ(A-B) ⊆(ρ(A)-ρ(B)) ⋃{φ}。
举例说明:ρ(A)∪ρ(B)≠ρ( A∪B)证明:(1)证明:必要性,任取x∈ρ(A),则x⊆A。
由于A⊆B,故x⊆B,从而x∈ρ(B),于是ρ(A)⊆ρ(B)。
充分性,任取x∈A,知{x}⊆A,于是有{x}∈ρ(A)。
由于ρ(A)⊆ρ(B),故{x}∈ρ(B),由此知x∈B,也就是A⊆B。
(2)证明:任取X∈ρ(A)∪ρ(B),则X∈ρ(A)或X∈ρ(B)∴X⊆A或X⊆B∴X⊆(A∪B)∴X∈ρ(A∪B)所以ρ(A)∪ρ(B) ⊆ρ( A∪B)(3)证明:先证ρ(A)∩ρ(B) ⊆ρ( A∩B)任取X∈ρ(A)∩ρ(B),则X∈ρ(A)且X∈ρ(B)∴X⊆A且X⊆B∴X⊆ A∩B∴X∈ρ( A∩B)所以ρ(A)∩ρ(B) ⊆ρ( A∩B)再证ρ( A∩B) ⊆ρ(A)∩ρ(B)任取Y∈ρ(A∩B),则Y⊆ A∩B∴Y⊆A且Y⊆B∴Y∈ρ(A)且Y∈ρ(B)∴Y∈ρ(A)∩ρ(B)所以ρ( A∩B) ⊆ρ(A)∩ρ(B)故ρ(A)∩ρ(B) = ρ( A∩B)得证。
离散数学最全课后答案(屈婉玲版)
1.1.略1.2.略1.3.略1.4.略1.5.略1.6.略1.7.略1.8.略1.9.略1.10.略1.11.略1.12.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并给出各命题的真值:(1)2+2=4 当且仅当3+3=6. (2)2+2=4 的充要条件是3+3≠6. (3)2+2≠4与3+3=6 互为充要条件. (4)若2+2≠4, 则3+3≠6, 反之亦然.(1)p↔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1.(2)p↔⌝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0.(3) ⌝p↔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0.(4) ⌝p↔⌝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1.1.13.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并给出各命题的真值:(1)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二. (2)只有今天是星期一, 明天才是星期二. (3)今天是星期一当且仅当明天是星期二. (4)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三.令p: 今天是星期一; q: 明天是星期二; r: 明天是星期三.(1) p→q ⇔ 1.(2) q→p ⇔ 1.(3) p↔q ⇔ 1.(4) p→r 当p ⇔ 0 时为真; p ⇔ 1 时为假.1.1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 刘晓月跑得快, 跳得高.(2)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3)因为天气冷, 所以我穿了羽绒服. (4)王欢与李乐组成一个小组.(5)李辛与李末是兄弟.(6)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 (7)他一面吃饭, 一面听音乐. (8)如果天下大雨, 他就乘班车上班. (9)只有天下大雨, 他才乘班车上班. (10)除非天下大雨, 他才乘班车上班. (11)下雪路滑, 他迟到了.(12)2 与4 都是素数, 这是不对的.(13)“2或4 是素数, 这是不对的”是不对的.(1)p∧q, 其中, p: 刘晓月跑得快, q: 刘晓月跳得高.(2)p∨q, 其中, p: 老王是山东人, q: 老王是河北人.(3)p→q, 其中, p: 天气冷, q: 我穿了羽绒服.(4)p, 其中, p: 王欢与李乐组成一个小组, 是简单命题.(5)p, 其中, p: 李辛与李末是兄弟.(6)p∧q, 其中, p: 王强学过法语, q: 刘威学过法语.(7)p∧q, 其中, p: 他吃饭, q: 他听音乐.(8)p→q, 其中, p: 天下大雨, q: 他乘班车上班.(9)p→q, 其中, p: 他乘班车上班, q: 天下大雨.(10)p→q, 其中, p: 他乘班车上班, q: 天下大雨.(11)p→q, 其中, p: 下雪路滑, q: 他迟到了.12) ⌝ (p∧q)或⌝p∨⌝q, 其中, p: 2 是素数, q: 4 是素数.(13) ⌝⌝ (p∨q)或p∨q, 其中, p: 2 是素数, q: 4 是素数.1.15.设p: 2+3=5.q: 大熊猫产在中国.r: 复旦大学在广州. 求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值:(1)(p↔q) →r(2)(r→ (p∧q)) ↔ ⌝p(3) ⌝r→ (⌝p∨⌝q∨r)(4)(p∧q∧⌝r) ↔ (( ⌝p∨⌝q) →r)(1)真值为0.(2)真值为0.(3)真值为0.(4)真值为1.注意: p, q 是真命题, r 是假命题.1.16.略1.17.略1.18.略1.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1)p→ (p∨q∨r)(2)(p→⌝q) →⌝q(3) ⌝ (q→r) ∧r(4)(p→q) → (⌝q→⌝p)(5)(p∧r) ↔ ( ⌝p∧⌝q)(6)((p→q) ∧ (q→r)) → (p→r)(7)(p→q) ↔ (r↔s)(1), (4), (6)为重言式.(3)为矛盾式.(2), (5), (7)为可满足式.1.20.略1.21.略1.22.略1.23.略1.24.略1.25.略1.26.略1.27.略1.28.略1.29.略1.30.略1.31.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并给出各命题的真值:(1)若3+=4, 则地球是静止不动的.(2)若3+2=4, 则地球是运动不止的. (3)若地球上没有树木, 则人类不能生存.(4)若地球上没有水, 则 3 是无理数.(1)p→q, 其中, p: 2+2=4, q: 地球静止不动, 真值为0.(2)p→q, 其中, p: 2+2=4, q: 地球运动不止, 真值为1.(3) ⌝p→⌝q, 其中, p: 地球上有树木, q: 人类能生存, 真值为1.(4) ⌝p→q, 其中, p: 地球上有水, q: 3 是无理数, 真值为1.习题二2.1. 设公式A = p→q, B = p⌝∧q, 用真值表验证公式A 和B 适合德摩根律:⌝(A∨B) ⇔ ⌝A⌝∧B.p q A =p→q B =p⌝∧q⌝(A∨B)⌝A⌝∧B0 0 1 0 0 00 1 1 0 0 01 0 0 1 0 01 1 1 0 0 0因为⌝(A∨B)和⌝A⌝∧B 的真值表相同, 所以它们等值.2.2. 略2.3. 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1) ⌝ (p∧q→q)(2)(p→ (p∨q)) ∨ (p→r)(3)(p∨q) → (p∧r)(1) ⌝ (p∧q→q)⇔ ⌝ (⌝(p∧q) ∨ q) ⇔ ⌝ (⌝p ∨ ⌝q ∨ q) ⇔ p∧q∧⌝q ⇔ p∧0 ⇔ 0 ⇔ 0. 矛盾式.(2)重言式.(3) (p∨q) → (p∧r) ⇔ ⌝(p∨q) ∨ (p∧r) ⇔ ⌝p⌝∧q ∨ p∧r 易见, 是可满足式, 但不是重言式. 成真赋值为: 000, 001, 101, 111p q r←p ∍ ←q (p∍r0 0 0 1 1 1 1 00 0 1 1 1 1 1 00 1 0 1 0 0 0 00 1 1 1 0 0 0 01 0 0 0 0 1 0 01 0 1 0 0 1 1 11 1 0 0 0 0 0 01 1 1 0 0 0 1 12.4. 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1) p⇔ (p∧q) ∨ (p∧⌝q)(3) ⌝ (p↔q) ⇔ (p∨q) ∧⌝ (p∧q)(4) (p∧⌝q) ∨ (⌝p∧q) ⇔ (p∨q) ∧⌝ (p∧q)(1) (p∧q) ∨ (p∧⌝q) ⇔ p ∧ (q⌝∨q) ⇔ p ∧ 1 ⇔ p.(3) ⌝ (p↔q)⇔⌝ ((p→q) ∧ (q→p))⇔⌝ ((⌝p∨q) ∧ (⌝q∨p))⇔ (p∧⌝q) ∨ (q∧⌝p)⇔ (p∨q) ∧ (p∨⌝p) ∧ (⌝q∨q) ∧ (⌝p∨⌝q)⇔ (p∨q) ∧⌝ (p∧q)(4) (p∧⌝q) ∨ (⌝p∧q)⇔ (p∨⌝p) ∧ (p∨q) ∧ (⌝q∨⌝p) ∧ (⌝q∨q)⇔ (p∨q) ∧⌝ (p∧q)2.5. 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并求成真赋值:(1)( ⌝p→q) → (⌝q∨p)(2) ⌝ (p→q) ∧q∧r(3)(p∨ (q∧r)) → (p∨q∨r)(1)(⌝p→q) → (⌝q∨p)⇔ ⌝(p∨q) ∨ (⌝q∨p)⇔ ⌝p∧⌝q ∨ ⌝q ∨ p⇔ ⌝p∧⌝q ∨ ⌝q ∨ p(吸收律)⇔ (p⌝∨p)⌝∧q ∨ p∧(q⌝∨q)⇔ p⌝∧q ⌝∨p⌝∧q ∨ p∧q ∨ p⌝∧q⇔ m10 ∨ m00 ∨ m11 ∨ m10⇔ m0 ∨ m2 ∨ m3⇔ ∑(0, 2, 3).成真赋值为00, 10, 11.(2)主析取范式为0, 无成真赋值, 为矛盾式.(3)m0∨m1∨m2∨m3∨m4∨m5∨m6∨m7, 为重言式.2.6. 求下列公式的主合取范式, 并求成假赋值:(1) ⌝ (q→⌝p) ∧⌝p(2)(p∧q) ∨ (⌝p∨r)(3)(p→ (p∨q)) ∨r(1) ⌝ (q⌝→p) ∧ ⌝p⇔ ⌝(⌝q⌝∨p) ∧ ⌝p⇔ q∧p ∧ ⌝p⇔ q∧0⇔ 0⇔ M0∧M1∧M2∧M3这是矛盾式. 成假赋值为00, 01, 10, 11.(2)M4, 成假赋值为100.(3)主合取范式为1, 为重言式.2.7. 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再用主析取范式求合取范式:(1)(p∧q) ∨r(2)(p→q) ∧ (q→r)(1)m1∨m3∨m5∨m6∨m7⇔M0∧M2∧M4(2)m0∨m1∨m3∨m7⇔M2∧M4∧M5∧M62.8. 略2.9. 用真值表求下面公式的主析取范式.(2) (p→q) → (p⌝↔q)p q(p q) (p ← q)0 0 1 0 0 10 1 1 1 1 01 0 0 1 1 11 1 1 0 0 0(2)从真值表可见成真赋值为01, 10. 于是(p → q) → (p⌝ ↔ q) ⇔ m1 ∨ m2.2.10. 略2.11. 略2.12. 略2.13. 略2.14. 略2.15. 用主析取范式判断下列公式是否等值:(1)(p→q) →r 与q→ (p→r)(2)(p→q) →r⇔ ⌝(⌝p∨q) ∨ r⇔ ⌝(⌝p∨q) ∨ r⇔ p⌝∧q ∨ r⇔ p⌝∧q∧(r⌝∨r) ∨ (p⌝∨p) ∧ (q⌝∨q)∧r⇔ p⌝∧q∧r ∨ p⌝∧q∧⌝r ∨p∧q∧r ∨ p∧⌝q∧r ∨ ⌝p∧q∧r ∨ ⌝p∧⌝q∧r= m101 ∨ m100 ∨ m111 ∨ m101 ∨ m011 ∨ m001⇔ m1 ∨ m3 ∨ m4 ∨ m5 ∨ m7= ∑(1, 3, 4, 5, 7).而q→(p→r)⇔ ⌝q ∨ (⌝p∨r)⇔ ⌝q ∨ ⌝p ∨r⇔ (⌝p∨p)⌝∧q∧(⌝r∨r) ∨ ⌝p∧(⌝q∨q)∧(⌝r∨r)∨ (⌝p∨p)∧(⌝q∨q)∧r⇔ (⌝p⌝∧q∧⌝r)∨(⌝p⌝∧q∧r)∨(p⌝∧q∧⌝r)∨(p⌝∧q∧r)∨(⌝p∧⌝q∧⌝r)∨(⌝p∧⌝q∧r)∨(⌝p∧q∧⌝r)∨(⌝p∧q∧r)∨(⌝p∧⌝q∧r)∨(⌝p∧q∧r)∨(p∧⌝q∧r)∨(p∧q∧r)= m0 ∨ m1 ∨ m4 ∨ m5∨ m0 ∨ m1 ∨ m2 ∨ m3∨ m1 ∨ m3 ∨ m5 ∨ m7⇔ m0 ∨ m1 ∨ m2 ∨ m3 ∨ m4 ∨ m5 ∨ m7⇔ ∑(0, 1, 2, 3, 4, 5, 7).两个公式的主吸取范式不同, 所以(p→q) →rœq→ (p→r).2.16. 用主析取范式判断下列公式是否等值:(1)(p→q) →r 与q→ (p→r)(2) ⌝ (p∧q)与⌝ (p∨q)(1)(p→q) →r) ⇔m1∨m3∨m4∨m5∨m7q→ (p→r) ⇔m0∨m1∨m2∨m3∨m4∨m5∨m7所以(p→q) →r) œq→ (p→r)(2)⌝ (p∧q) ⇔m0∨m1∨m2⌝ (p∨q) ⇔m0所以⌝ (p∧q) œ⌝ (p∨q)2.17. 用主合取范式判断下列公式是否等值:(1)p→ (q→r)与⌝ (p∧q) ∨r(2)p→ (q→r)与(p→q) →r(1)p→ (q→r) ⇔M6⌝ (p∧q) ∨r⇔M6所以p→ (q→r) ⇔ ⌝ (p∧q) ∨r(2)p→ (q→r) ⇔M6(p→q) →r⇔M0∧M1∧M2∧M6所以p→ (q→r) œ(p→q) →r2.18. 略2.19. 略2.20.将下列公式化成与之等值且仅含{⌝, →} 中联结词的公式.(3) (p∧q)↔r.注意到A↔B ⇔ (A→B)∧(B→A)和A∧B ⇔ ⌝(⌝A⌝∨B) ⇔ ⌝(A⌝→B)以及A∨B ⇔ ⌝A→B. (p∧q)↔r⇔ (p∧q → r) ∧ (r → p∧q)⇔ (⌝(p⌝→q) → r) ∧ (r → ⌝(p⌝→q))⇔ ⌝((⌝(p⌝→q) → r) → ⌝(r → ⌝(p⌝→q)))注 联结词越少, 公式越长.2.21. 证明:(1) (p↑q) ⇔ (q↑p), (p↓q) ⇔ (q↓p).(p↑q) ⇔ ⌝(p∧q) ⇔ ⌝(q∧p) ⇔ (q↑p).(p↓q) ⇔ ⌝(p∨q) ⇔ ⌝(q∨p) ⇔ (q↓p).2.22. 略2.23. 略2.24. 略2.25. 设A, B, C 为任意的命题公式.(1)若A∨C⇔B∨C, 举例说明A⇔B 不一定成立. (2)已知A∧C⇔B∧C, 举例说明A⇔B 不一定成立. (3)已知⌝A⇔⌝B, 问: A⇔B 一定成立吗?(1) 取A = p, B = q, C = 1 (重言式), 有A∨C ⇔ B∨C, 但A œB.(2) 取A = p, B = q, C = 0 (矛盾式), 有A∧C ⇔ B∧C, 但A œB.好的例子是简单, 具体, 而又说明问题的. (3)一定.2.26. 略2.27.某电路中有一个灯泡和三个开关A,B,C. 已知在且仅在下述四种情况下灯亮:(1)C 的扳键向上, A,B 的扳键向下.(2)A 的扳键向上, B,C 的扳键向下.(3)B,C 的扳键向上, A 的扳键向下.(4)A,B 的扳键向上, C 的扳键向下.设F 为1 表示灯亮, p,q,r 分别表示A,B,C 的扳键向上. (a)求F 的主析取范式.(b)在联结词完备集{⌝, ∧}上构造F. (c)在联结词完备集{⌝, →,↔}上构造F.(a)由条件(1)-(4)可知, F 的主析取范式为F⇔ (⌝p∧⌝q∧r) ∨ (p∧⌝q∧⌝r) ∨ (⌝p∧q∧r) ∨ (p∧q∧⌝r)⇔m1∨m4∨m3∨m6⇔m1∨m3∨m4∨m6(b)先化简公式F⇔ (⌝p∧⌝q∧r) ∨ (p∧⌝q∧⌝r) ∨ (⌝p∧q∧r) ∨ (p∧q∧⌝r)⇔⌝q∧ ((⌝p∧r) ∨ (p∧⌝r)) ∨q∧ ((⌝p∧r) ∨ (p∧⌝r))⇔ (⌝q∨q) ∧ ((⌝p∧r) ∨ (p∧⌝r))⇔ (⌝p∧r) ∨ (p∧⌝r)⇔⌝ (⌝ (⌝p∧r) ∧⌝ (p∧⌝r)) (已为{⌝, ∧}中公式)(c)F⇔ (⌝p∧r) ∨ (p∧⌝r)⇔⌝⌝ (⌝p∧r) ∨ (p∧⌝r)⇔⌝ (⌝p∧r) → (p∧⌝r)⇔ (p∨⌝r) →⌝ (⌝p∨r)⇔ (r→p) →⌝ (p→r) (已为{⌝, →,↔}中公式)2.28.一个排队线路, 输入为A,B,C, 其输出分别为F A,F B,F C. 本线路中, 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信号通过, 若同时有两个和两个以上信号申请输出时, 则按A,B,C 的顺序输出. 写出F A,F B,F C 在联结词完备集{⌝, ∨}中的表达式.根据题目中的要求, 先写出F A,F B,F C 的真值表(自己写) 由真值表可先求出他们的主析取范式, 然后化成{⌝, ∧}中的公式F A⇔m4∨m5∨m6∨m7⇔p (已为{⌝, ∧}中公式)F B⇔m2∨m3⇔⌝p∧q (已为{⌝, ∧}中公式)F C⇔m1⇔⌝p∧⌝q∧r (已为{⌝, ∧}中公式)2.29. 略2.30. 略习题三3.1. 略3.2. 略3.3. 略3.4. 略3.5. 略3.6. 判断下面推理是否正确. 先将简单命题符号化, 再写出前提, 结论, 推理的形式结构(以蕴涵式的形式给出)和判断过程(至少给出两种判断方法):(1)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三;今天是星期一. 所以明天是星期三. (2)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二;明天是星期二. 所以今天是星期一. (3)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三;明天不是星期三. 所以今天不是星期一. (4)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二;今天不是星期一. 所以明天不是星期二. (5)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二或星期三. (6)今天是星期一当且仅当明天是星期三;今天不是星期一. 所以明天不是星期三.设p: 今天是星期一, q: 明天是星期二, r: 明天是星期三. (1)推理的形式结构为(p→r) ∧p→r此形式结构为重言式, 即(p→r) ∧p⇒r 所以推理正确. (2)推理的形式结构为(p→q) ∧q→p 此形式结构不是重言式, 故推理不正确. (3)推理形式结构为(p→r) ∧⌝r→⌝p此形式结构为重言式, 即(p→r) ∧⌝r⇒⌝p故推理正确. (4)推理形式结构为(p→q) ∧⌝p→⌝q此形式结构不是重言式, 故推理不正确.(5)推理形式结构为p→ (q∨r)它不是重言式, 故推理不正确. (6)推理形式结构为(p⇒r) ∧⌝p→⌝r此形式结构为重言式, 即(p⇒r) ∧⌝p⇒⌝r故推理正确.推理是否正确, 可用多种方法证明. 证明的方法有真值表法, 等式演算法. 证明推理正确还可用构造证明法.下面用构造证明法证明(6)推理正确.前提: p⇒r, ⌝p结论: ⌝r证明: ①p⇒r 前提引入②(p→r) ∧ (r→p) ①置换③r→p ②化简律④⌝p 前提引入⑤⌝r ③④拒取式所以, 推理正确.3.7. 略3.8. 略3.9. 用三种方法(真值表法, 等值演算法, 主析取范式法)证明下面推理是正确的:若a 是奇数, 则a 不能被2 整除. 若a 是偶数, 则a 能被2 整除. 因此, 如果a 是偶数, 则a 不是奇数.令p: a 是奇数; q: a 能被2 整除; r: a 是偶数. 前提: p → ⌝q, r → q.结论: r → ⌝p.形式结构: (p → ⌝q) ∧ (r → q) → (r → ⌝p).……3.10.略3.11.略3.12.略3.13.略3.14.在自然推理系统P 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1)前提: p→ (q→r), p, q结论: r∨s(2)前提: p→q, ⌝ (q∧r), r结论: ⌝p(3)前提: p→q结论: p→ (p∧q)(4)前提: q→p, q⇒s, s⇒t, t∧r结论: p∧q(5)前提: p→r, q→s, p∧q结论: r∧s(6)前提: ⌝p∨r, ⌝q∨s, p∧q结论: t→ (r∨s) (1)证明:①②p→(q→r)p前提引入前提引入③④q→rq①②假言推理前提引入⑤r③④假言推理⑥r∨s⑤附加律(2)证明:①②③⌝ (q∧r)⌝q∨⌝rr前提引入①置换前提引入④⑤⑥⌝qp→q⌝p②③析取三段论前提引入④⑤拒取式(3)证明:①p→q前提引入②⌝p∨q①置换③(⌝p∨q) ∧ (⌝p∨p)②置换④⌝p∨ (p∧q)③置换⑤p→ (p∧q) ④置换也可以用附加前提证明法, 更简单些.(4)证明:①②③④⑤s⇒t(s→t) ∧ (t→s)t→st∧rt前提引入①置换②化简前提引入④化简⑥s③⑤假言推理⑦⑧⑨⑩q⇒s(s→q) ∧ (q→s)s→qq前提引入⑦置换⑧化简⑥⑥假言推理○11 q →p前提引入○12 ○13 pp∧q⑩○11 假言推理⑩○12 合取(5)证明:①②p→rq→s前提引入前提引入③④p∧qp前提引入③化简⑤q③化简⑥r①④假言推理⑦s②⑤假言推理⑧r∧s⑥⑦合取(6)证明:①②t⌝p∨r附加前提引入前提引入③④p∧qp前提引入③化简⑤r②④析取三段论⑥r∨s⑤附加说明: 证明中, 附加提前t, 前提⌝q∨s 没用上. 这仍是正确的推理.3.15.在自然推理系统P 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 p→ (q→r), s→p, q结论: s→r(2)前提: (p∨q) → (r∧s), (s∨t) →u结论: p→u(1)证明:①②ss→p附加前提引入前提引入③p①②假言推理④⑤⑥p→ (q→r)q→rq前提引入③④假言推理前提引入⑦r⑤⑥假言推理(2)证明:①②Pp∨q附加前提引入①附加③(p∨q) → (r∧s) 前提引入④⑤r∧sS②③假言推理④化简⑥⑦⑧s∨t(s∨t) →uu⑤附加前提引入⑥⑦假言推理3.16.在自然推理系统P 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推理:(1)前提: p→⌝q, ⌝r∨q, r∧⌝s结论: ⌝p(2)前提: p∨q, p→r, q→s结论: r∨s(1)证明:①②Pp→⌝q结论否定引入前提引入③④⑤⑥⑦⌝q⌝r∨q⌝rr∧⌝sr①②假言推理前提引入③④析取三段论前提引入⑥化简⑧⌝r∧r⑤⑦合取⑧为矛盾式, 由归谬法可知, 推理正确.(2)证明:①⌝ (r∨s)结论否定引入②p∨q前提引入③p→r前提引入④q→s前提引入⑤r∨s②③④构造性二难⑥⌝ (r∨s) ∧ (r∨s)①⑤合取①②③④⑤⑥⑦pp q(rq(rss ←q←qr①②假言推理前提引入前提引入⑥为矛盾式, 所以推理正确.3.17.P53 17. 在自然推理系统P 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只要A 曾到过受害者房间并且11 点以前没用离开, A 就犯了谋杀罪. A 曾到过受害者房间. 如果A 在11 点以前离开, 看门人会看到他. 看门人没有看到他. 所以A 犯了谋杀罪.令p: A 曾到过受害者房间; q: A 在11 点以前离开了; r: A 就犯了谋杀罪; s:看门人看到A.前提: p⌝∧q → r, p, q → s, ⌝s.结论: r.前提: p⌝∧q → r, p, q → s, ⌝s; 结论: r.证明:①⌝s 前提引入②q → s 前提引入③⌝q ①②拒取④p 前提引入⑤p⌝∧q ③④合取⑥p⌝∧q → r 前提引入⑦r ⑤⑥假言推理3.18.在自然推理系统P 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1)如果今天是星期六, 我们就要到颐和园或圆明园去玩. 如果颐和园游人太多, 我们就不去颐和园玩.今天是星期六. 颐和园游人太多. 所以我们去圆明园玩.(2)如果小王是理科学生, 他的数学成绩一定很好. 如果小王不是文科生, 他必是理科生. 小王的数学成绩不好. 所以小王是文科学生.(3)明天是晴天, 或是雨天;若明天是晴天, 我就去看电影;若我看电影, 我就不看书. 所以, 如果我看书,则明天是雨天.(1)令p: 今天是星期六; q: 我们要到颐和园玩; r: 我们要到圆明园玩; s:颐和园游人太多.前提: p→ (q∨r), s → ⌝q, p, s.结论: r.前提引入前提引入p p→q∨rq∨rs s → ⌝q⌝qr④⑤假言推理(1)的证明树③⑥析取三段论① p →r 前提引入 ② ⌝r 前提引入 ③ ⌝p ①②拒取式 ④ ⌝q →p 前提引入 ⑤q③④拒取式(2) 令 p : 小王是理科生, q : 小王是文科生, r : 小王的数学成绩很好. 前提: p →r , ⌝q →p , ⌝r 结论: q 证明:⌝qp →q⌝p⌝r →p(2)的证明树 r(3)令 p : 明天是晴天, q : 明天是雨天, r : 我看电影, s : 我看书. 前提: p ∨q , p →r , r →⌝s结论: s →q 证明:① ② s r →⌝s 附加前提引入 前提引入 ③ ⌝r ①②拒取式 ④ p →r 前提引入 ⑤ ⌝p ③④拒取式 ⑥ p ∨q 前提引入 ⑦q⑤⑥析取三段论习题四4.1. 将下面命题用0 元谓词符号化:(1)小王学过英语和法语. (2)除非李建是东北人, 否则他一定怕冷.(1) 令F(x): x 学过英语; F(x): x 学过法语; a: 小王. 符号化为F(a)∧F(b).或进一步细分, 令L(x, y): x 学过y; a: 小王; b1: 英语; b2: 法语. 则符号化为L(a, b1)∧L(a, b2).(2) 令F(x): x 是东北人; G(x): x 怕冷; a: 李建. 符号化为⌝F(a)→G(a) 或⌝G(a)→F(a).或进一步细分, 令H(x, y): x 是y 地方人; G(x): x 怕冷; a: 小王; b: 东北. 则符号化为⌝H(a, b)→G(a) 或⌝G(a)→ H(a, b).4.2.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时命题的真值:(1)凡有理数都能被2 整除.(2)有的有理数能被2 整除. 其中(a)个体域为有理数集合, (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1)(a)中, ∀xF(x), 其中, F(x): x 能被2 整除, 真值为0.(b)中, ∀x(G(x) ∧F(x)), 其中, G(x): x 为有理数, F(x)同(a)中, 真值为0. (2)(a)中, ∃xF(x), 其中, F(x): x 能被2 整除, 真值为1.(b)中, ∃x(G(x) ∧F(x)), 其中, F(x)同(a)中, G(x): x 为有理数, 真值为1.4.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时命题的真值:(1)对于任意的x, 均有x2-2=(x+ 2 )(x- 2 ).(2)存在x, 使得x+5=9.其中(a)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 (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1)(a)中, ∀x(x2-2=(x+ 2 x- 2 真值为1.(b)中, ∀x(F(x) → (x2-2=(x+ 2 x- 2 其中, F(x): x 为实数, 真值为1. (2)(a)中, ∃x(x+5=9), 真值为1.(b)中, ∃x(F(x) ∧ (x+5=9)), 其中, F(x): x 为实数, 真值为1.4.4.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没有不能表示成分数的有理数.(2)在北京卖菜的人不全是外地人.(3)乌鸦都是黑色的. (4)有的人天天锻炼身体.没指定个体域, 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1) ⌝∃x(F(x) ∧⌝G(x))或∀x(F(x) →G(x)), 其中, F(x): x 为有理数, G(x): x 能表示成分数.(2) ⌝∀x(F(x) →G(x))或∃x(F(x) ∧⌝G(x)), 其中, F(x): x 在北京卖菜, G(x): x 是外地人.(3) ∀x(F(x) →G(x)), 其中, F(x): x 是乌鸦, G(x): x 是黑色的.(4) ∃x(F(x) ∧G(x)), 其中, F(x): x 是人, G(x): x 天天锻炼身体.4.5.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火车都比轮船快. (2)有的火车比有的汽车快. (3)不存在比所有火车都快的汽车. (4)“凡是汽车就比火车慢”是不对的.因为没指明个体域, 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1) ∀x∀y(F(x) ∧G(y) →H(x,y)), 其中, F(x): x 是火车, G(y): y 是轮船, H(x,y):x 比y 快.(2) ∃x∃y(F(x) ∧G(y) ∧H(x,y)), 其中, F(x): x 是火车, G(y): y 是汽车, H(x,y):x 比y 快.(3) ⌝∃x(F(x) ∧∀y(G(y) →H(x,y)))或∀x(F(x) →∃y(G(y) ∧⌝H(x,y))), 其中, F(x): x 是汽车, G(y): y 是火车, H(x,y):x 比y 快.(4) ⌝∀x∀y(F(x) ∧G(y) →H(x,y))或∃x∃y(F(x) ∧G(y) ∧⌝H(x,y) ), 其中, F(x): x 是汽车, G(y): y 是火车, H(x,y):x 比y 慢.4.6. 略4.7. 将下列各公式翻译成自然语言, 个体域为整数集®, 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1) ∀x∀y∃z(x - y = z);(2) ∀x∃y(x⋅y = 1).(1) 可选的翻译:①“任意两个整数的差是整数.”②“对于任意两个整数, 都存在第三个整数, 它等于这两个整数相减.”③“对于任意整数x 和y, 都存在整数z, 使得x - y = z.”选③, 直接翻译, 无需数理逻辑以外的知识. 以下翻译意思相同, 都是错的:“有个整数, 它是任意两个整数的差.”“存在一个整数, 对于任意两个整数, 第一个整数都等于这两个整数相减.”❶ “存在整数z, 使得对于任意整数x 和y, 都有x - y = z.”这3 个句子都可以符号化为∃z∀x∀y(x - y = z).0量词顺序不可随意调换.(2) 可选的翻译:①“每个整数都有一个倒数.”②“对于每个整数, 都能找到另一个整数, 它们相乘结果是零.”③“对于任意整数x, 都存在整数y, 使得x⋅y = z.”选③, 是直接翻译, 无需数理逻辑以外的知识.4.8. 指出下列公式中的指导变元, 量词的辖域, 各个体变项的自由出现和约束出现:(3)∀x∃y(F(x, y) ∧ G(y, z)) ∨ ∃xH(x, y, z)∀x∃y(F(x,y)∧ G(y,z))∨ ∃x H(x,y,z)前件∀x∃y(F(x, y)∧G(y, z)) 中, ∀ 的指导变元是x, ∀ 的辖域是∃y(F(x, y)∧G(y, z)); ∃ 的指导变元是y, ∃ 的辖域是(F(x, y)∧G(y, z)).后件∃xH(x, y, z) 中, ∃ 的指导变元是x, ∃ 的辖域是H(x, y, z).整个公式中, x 约束出现两次, y 约束出现两次, 自由出现一次; z 自由出现两次.4.9. 给定解释I 如下:(a)个体域D I 为实数集合\.(b)D I 中特定元素↓a =0.(c)特定函数↓f (x,y)=x-y, x,y∈D I.(d)特定谓词↓F(x,y): x=y,↓G(x,y): x<y, x,y∈D I. 说明下列公式在I 下的含义, 并指出各公式的真值:(1)∀x∀y(G(x,y) →⌝F(x,y))(2) ∀x∀y(F(f(x,y),a) →G(x,y))(3) ∀x∀y(G(x,y) →⌝F(f(x,y),a))(4) ∀x∀y(G(f(x,y),a) →F(x,y))(1) ∀x∀y(x<y→x≠y), 真值为1.(2) ∀x∀y((x-y=0) →x<y), 真值为0.(3) ∀x∀y((x<y) → (x-y≠0)), 真值为1.(4) ∀x∀y((x-y<0) → (x=y)), 真值为0.4.10.给定解释I 如下:(a)个体域D=Æ(Æ为自然数).(b)D 中特定元素↓a=2.(c)D 上函数↓f (x,y)=x+y,↓g (x,y)=x·y.(d)D 上谓词↓F (x,y): x=y.说明下列公式在I 下的含义, 并指出各公式的真值:(1) ∀xF(g(x,a),x)(2) ∀x∀y(F(f(x,a),y) →F(f(y,a),x))(3) ∀x∀y∃z(F(f(x,y),z)(4) ∃xF(f(x,x),g(x,x))(1) ∀x(x·2=x), 真值为0.(2) ∀x∀y((x+2=y) → (y+2=x)), 真值为0.(3) ∀x∀y∃z(x+y=z),真值为1.(4) ∃x(x+x=x·x),真值为1.4.11.判断下列各式的类型:(1) F(x, y) → (G(x, y) → F(x, y)).(3) ∀x∃yF(x, y) → ∃x∀yF(x, y).(5) ∀x∀y(F(x, y) → F(y, x)).(1) 是命题重言式p → (q → p) 的代换实例, 所以是永真式.(3) 在某些解释下为假(举例), 在某些解释下为真(举例), 所以是非永真式的可满足式.(5) 同(3).4.12.P69 12. 设I 为一个任意的解释, 在解释I 下, 下面哪些公式一定是命题?(1) ∀xF(x, y) → ∃yG(x, y).(2) ∀x(F(x) → G(x)) ∧ ∃y(F( y) ∧ H( y)).(3) ∀x(∀yF(x, y) → ∃yG(x, y)).(4) ∀x(F(x) ∧ G(x)) ∧ H( y).(2), (3) 一定是命题, 因为它们是闭式.4.13.略4.14.证明下面公式既不是永真式也不是矛盾式:(1) ∀x(F(x) →∃y(G(y) ∧H(x,y)))(2) ∀x∀y(F(x) ∧G(y) →H(x,y))(1) 取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解释I1: F(x): x 为有理数, G(y): y 为整数, H(x,y): x<y在I1 下: ∀x(F(x) →∃y(G(y) ∧H(x,y)))为真命题, 所以该公式不是矛盾式.解释I2: F(x),G(y)同I1, H(x,y): y 整除x.在I2 下: ∀x(F(x) →∃y(G(y) ∧H(x,y)))为假命题, 所以该公式不是永真式.(2) 请读者给出不同解释, 使其分别为成真和成假的命题即可.4.15.(1) 给出一个非闭式的永真式.(2) 给出一个非闭式的永假式.(3) 给出一个非闭式的可满足式, 但不是永真式.(1) F(x) ∨ ⌝F(x).(2) F(x) ∧ ⌝F(x).(3) ∀x(F(x, y) → F(y, x)).习题五5.1. 略5.2. 设个体域D={a,b,c}, 消去下列各式的量词:(1) ∀x∃y(F(x) ∧G(y))(2) ∀x∀y(F(x) ∨G(y))(3) ∀xF(x) →∀yG(y)(4) ∀x(F(x,y) →∃yG(y))(1) ∀x∃y(F(x) ∧G(y))⇔∀xF(x) ∧∃yG(y)⇔ (F(a) ∧F(b)) ∧F(c)) ∧ (G(a) ∨G(b) ∨G(c))(2) ∀x∀y(F(x) ∨G(y))⇔∀xF(x) ∨∀yG(y)⇔ (F(a) ∧F(b) ∧F(c)) ∨ (G(a) ∧G(b) ∧G(c))(3) ∀xF(x) →∀yG(y)⇔ (F(a) ∧F(b) ∧F(c)) → (G(a) ∧G(b) ∧G(c))(4) ∀x(F(x,y) →∃yG(y))⇔∃xF(x,y) →∃yG(y)⇔ (F(a,y) ∨F(b,y) ∨F(c,y)) → (G(a) ∨G(b) ∨G(c))5.3. 设个体域D={1,2}, 请给出两种不同的解释I1 和I2, 使得下面公式在I1 下都是真命题, 而在I2 下都是假命题.(1) ∀x(F(x) →G(x))(2) ∃x(F(x) ∧G(x))(1)I1: F(x):x≤2,G(x):x≤3F(1),F(2),G(1),G(2)均为真, 所以∀x(F(x) →G(x))⇔ (F(1) →G(1) ∧ (F(2) →G(2))为真.I2: F(x)同I1,G(x):x≤0则F(1),F(2)均为真, 而G(1),G(2)均为假,∀x(F(x) →G(x))为假. (2)留给读者自己做.5.4. 略5.5. 给定解释I 如下:(a)个体域D={3,4}.(b)↓f (x)为↓f (3)=4,↓f (4)=3. (c)↓F(x,y)为↓F(3,3)=↓F(4,4)=0,↓F(3,4)=↓F(4,3)=1.试求下列公式在I 下的真值:(1)∀x∃yF(x,y)(2)∃x∀yF(x,y)(3) ∀x∀y(F(x,y) →F(f(x),f(y)))(1)∀x∃yF(x,y)⇔ (F(3,3) ∨F(3,4)) ∧ (F(4,3) ∨F(4,4))⇔ (0∨1) ∧ (1∨0) ⇔1(2)∃x∀yF(x,y)⇔ (F(3,3) ∧F(3,4)) ∨ (F(4,3) ∧F(4,4))⇔ (0∧1) ∨ (1∧0) ⇔0(3) ∀x∀y(F(x,y) →F(f(x),f(y)))⇔ (F(3,3) →F(f(3),f(3)))∧ (F(4,3) →F(f(4),f(3)))∧ (F(3,4) →F(f(3),f(4)))∧ (F(4,4) →F(f(4),f(4)))⇔ (0→0) ∧ (1→1) ∧ (1→1) ∧ (0→0) ⇔15.6. 略5.7. 略5.8.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要求用两种不同的等值形式.(1) 没有小于负数的正数.(2) 相等的两个角未必都是对顶角.(1) 令F(x): x 小于负数, G(x): x 是正数. 符合化为:∃⌝x((F(x) ∧ G(x)) ⇔ ∀x(G(x) → ⌝G(x)).(2) 令F(x): x 是角, H(x, y): x 和y 是相等的, L(x, y): x 与y 是对顶角. 符合化为:⌝∀x∀y(F(x) ∧ F(y) ∧ H(x, y) → L(x, y))⇔ ∃x∃y(F(x) ∧ F(y) ∧ H(x, y) ∧ ⌝L(x, y))⇔ ∃x(F(x) ∧ (∃y(F(y) ∧ H(x, y) ∧ ⌝L(x, y))).5.9. 略5.10.略5.11.略5.12.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1) ∀xF(x) → ∀yG(x, y);(3) ∀xF(x, y) ↔ ∃xG(x, y);(5) ∃x1F(x1, x2) → (F(x1) → ∃⌝x2G(x1, x2)).前束范式不是唯一的.(1) ∀xF(x) → ∀yG(x, y)⇔ ∃x(F(x) → ∀yG(x, y))⇔ ∃x∀y(F(x) → G(x, y)).(3) ∀xF(x, y) ↔ ∃xG(x, y)⇔ (∀xF(x, y) → ∃xG(x, y)) ∧ (∃xG(x, y) → ∀xF(x, y))⇔ (∀x1F(x1, y) → ∃x2G(x2, y)) ∧ (∃x3G(x3, y) → ∀x4F(x4, y))⇔ ∃x1∃x2(F(x1, y) → G(x2, y)) ∧ ∀x3∀x4(G(x3, y) → F(x4, y))⇔ ∃x1∃x2∀x3∀x4((F(x1, y) → G(x2, y)) ∧ (G(x3, y) → F(x4, y))).5.13.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要求符号化的公式全为前束范式:(1) 有的汽车比有的火车跑得快.(2) 有的火车比所有的汽车跑得快.(3) 说所有的火车比所有的汽车跑得快是不对的.(4) 说有的飞机比有的汽车慢是不对的.(1) 令F(x): x 是汽车, G( y): y 是火车, H(x, y): x 比y 跑得快.∃x(F(x) ∧ ∃y(G( y) ∧ H(x, y))⇔ ∃x∃y(F(x) ∧ G( y) ∧ H(x, y)).(2)令F(x): x 是火车, G( y): y 是汽车, H(x, y): x 比y 跑得快.∃x(F(x) ∧ ∀y(G( y) → H(x, y)))⇔ ∃x∀y(F(x) ∧ (G( y) → H(x, y))).0错误的答案: ∃x∀y(F(x) ∧ G( y) → H(x, y)).(3)令F(x): x 是火车, G( y): y 是汽车, H(x, y): x 比y 跑得快.⌝∀x(F(x) → ∀y(G( y) → H(x, y)))⇔ ⌝∀x∀y(F(x) → (G( y) → H(x, y)))⇔ ⌝∀x∀y(F(x) ∧ G( y) → H(x, y)) (不是前束范式)⇔ ∃x∃y(F(x) ∧ G( y) ∧ H(x, y)).(4)令F(x): x 是飞机, G( y): y 是汽车, H(x, y): x 比y 跑得慢.⌝ ∃x(F(x) ∧ ∃y(G( y) ∧ H(x, y)))⇔ ⌝ ∃x∃y(F(x) ∧ G( y) ∧ H(x, y)) (不是前束范式)⇔ ∀x∀y ⌝ (F(x) ∧ G( y) ∧ H(x, y))⇔ ∀x∀y(F(x) ∧ G( y) → ⌝H(x, y)).5.14.略5.15.在自然推理系统F 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1) 前提: ∃xF(x) → ∀y((F(y) ∨ G(y)) → R(y)), ∃xF(x)结论: ∃xR(x).(2) 前提: ∀x(F(x) → (G(a) ∧R(x))), ∃xF(x)结论: ∃x(F(x) ∧R(x))(3) 前提: ∀x(F(x) ∨G(x)), ⌝∃xG(x)结论: ∃xF(x)(4) 前提: ∀x(F(x) ∨G(x)), ∀x(⌝G(x) ∨⌝R(x)), ∀xR(x)结论: ∀xF(x)①∃xF(x) → ∀y((F(y) ∨ G(y)) → R(y)) 前提引入②∃xF(x) 前提引入③∀y((F(y) ∨ G(y)) → R(y)) ①②假言推理④(F(c) ∨ G(c)) → R(c) ③UI⑤F(c) ①EI⑥F(c) ∨ G(c) ⑤附加⑦⑧R(c)∃xR(x)④⑥假言推理⑦EG(2) 证明:①∃xF(x) 前提引入②F(c) ①EI③∀x(F(x) → (G(a) ∧ (R(x))) 前提引入④F(c) → (G(a) ∧R(c)) ④UI⑤G(a) ∧R(c) ②④假言推理⑥R(c) ⑤化简⑦F(c) ∧R(c) ②⑥合取⑧∃x(F(x) ∧R(x)) ⑥E G(3) 证明:①⌝∃xG(x) 前提引入②∀x⌝G(x) ①置换③⌝G(c)②UI④∀x(F(x) ∨G(x) 前提引入⑤F(c) ∨G(c) ④UI⑥F(c) ③⑤析取三段论⑦∃xF(x) ⑥E G(4) 证明:①∀x(F(x) ∨G(x)) 前提引入②F(y) ∨G(y) ①UI③∀x(⌝G(x) ∨⌝R(x)) 前提引入④⌝G(y) ∨⌝R(y)③UI⑤∀xR(x) 前提引入⑥R(y) ⑤UI⑦⌝G(y) ④⑥析取三段论⑧F(y) ②⑦析取三段论⑥∀xF(x) U G5.16.略5.18.略5.19.略5.20.略5.21.略5.22.略5.23.在自然推理系统F 中, 证明下面推理:(1) 每个有理数都是实数, 有的有理数是整数, 因此有的实数是整数.(2) 有理数, 无理数都是实数, 虚数不是实数, 因此虚数既不是有理数, 也不是无理数.(3) 不存在能表示成分数的无理数, 有理数都能表示成分数, 因此有理数都不是无理数.(1)设F(x):x 为有理数, R(x):x 为实数, G(x):x 是整数.前提: ∀x(F(x) →R(x)), ∃x(F(x) ∧G(x))结论: ∃x(R(x) ∧G(x))证明:①∃x(F(x) ∧G(x)) 前提引入②F(c) ∧G(c) ①EI③F(c) ②化简④G(c) ②化简⑤∀x(F(x) →R(x)) 前提引入⑥F(c) →R(c) ⑤UI⑦R(c) ③⑥假言推理⑧R(c) ∧G(c) ④⑦合取⑥∃x(R(x) ∧G(x)) ⑧EG(2)设: F(x):x 为有理数, G(x):x 为无理数, R(x)为实数, H(x)为虚数前提: ∀x((F(x) ∨G(x)) →R(x)), ∀x(H(x) →⌝R(x))结论: ∀x(H(x) → (⌝F(x) ∧⌝G(x)))证明:①∀x((F(x) ∨G(x) →R(x)) 前提引入②F(y) ∨G(y)) →R(y) ①UI③∀x(H(x) →⌝R(x)) 前提引入④H(y) →⌝R(y)③UI⑤⌝R(y) →⌝ (F(y) ∨G(y)) ②置换⑥H(y) →⌝ (F(y) ∨G(y)) ④⑤假言三段论⑦H(y) → (⌝F(y) ∧⌝G(y)) ⑥置换⑧∀x(H(x) → (⌝F(x) ∧⌝G(x)))⑦UG(3)设: F(x):x 能表示成分数, G(x):x 为无理数, H(x)为有理数前提: ∀x(G(x) →⌝F(x)), ∀x(H(x) →F(x))结论: ∀x(H(x) →⌝G(x))证明:①∀x(H(x) →F(x)) 前提引入②H(y) →F(y) ①UI③∀x(G(x) →⌝F(x)) 前提引入④G(y) →⌝F(y)③UI⑤F(y) →⌝G(y) ④置换⑥H(y) →⌝G(y) ②⑤假言三段论⑦∀x(H(x) →⌝G(x))⑥UG5.24.在自然推理系统F 中, 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每个喜欢步行的人都不喜欢骑自行车. 每个人或者喜欢骑自行车或者喜欢乘汽车. 有的人不喜欢乘汽车, 所以有的人不喜欢步行. (个体域为人类集合)令F(x): x 喜欢步行, G( x): x 喜欢骑自行车, H(x): x 喜欢乘汽车.前提: ∀x(F(x) → ⌝G(x)), ∀x(G(x) ∨ H(y)), ∃x⌝H(x).结论: ∃x⌝F(x).①∀x(G(x) ∨ H(y)) 前提引入②G(c) ∨ H(c) ①UI③∃x⌝H(x) 前提引入④⌝H(c) ③UI⑤G(c) ②④析取三段⑥∀x(F(x) → ⌝G(x)) 前提引入⑦F(c) → ⌝G(c) ⑥UI⑧⌝F(c) ⑤⑦拒取⑨∃x⌝F(x) ⑧EG5.25.略习题六6.1. 选择适当的谓词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5 的非负整数(2)奇整数集合(3)10 的整倍数的集合(1){x|x∈®∧0≤x<5}(2){x|x=2k+1∧k∈®}(3){x|x=10k∧k∈®}6.2. 用列元素法表示下列集合:(1)S1={x|x 是十进制的数字}(2)S2={x|x=2∨x=5}(3)S3={x|x=x∈®∧3<x<12}(4)S4={x|x∈\∧x2-1=0∧x>3}(5)S5={〈x, y>|x, y∈®∧0≤x≤2∧-1≤y≤0}(1) S1={0,1,2,3,4,5,6,7,8,9}(2) S2={2,5}(3) S3={4,5,6,7,8,9,10,11}(4) S4=∅(5) S5={〈0, -1〉,〈1, -1〉,〈2, -1〉,〈0,0〉,〈1,0〉,〈2,0〉}6.3. 略6.4. 设F 表示一年级大学生的集合, S 表示二年级大学生的集合, M 表示数学专业学生的集合, R 表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集合, T 表示听离散数学课学生的集合, G 表示星期一晚上参加音乐会的学生的集合, H 表示星期一晚上很迟才睡觉的学生的集合. 问下列各句子所对应的集合表达式分别是什么? 请从备选的答案中挑出来.(1)所有计算机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在学离散数学课. (2)这些且只有这些学离散数学课的学生或者星期一晚上去听音乐会的学生在星期一晚上很迟才睡觉.(3)听离散数学课的学生都没参加星期一晚上的音乐会.(4)这个音乐会只有大学一, 二年级的学生参加. (5)除去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以外的二年级学生都去参加了音乐会.备选答案:①T⊆G∪H ②G∪H⊆T ③S∩R⊆T④H=G∪T ⑤T∩G=∅ ⑥F∪S⊆G⑦G⊆F∪S ⑧S- (R∪M) ⊆G ⑥G⊆S- (R∩M)答案:(1)③S∩R⊆T(2)④H=G∪T(3) ⑤T∩G=∅(4)⑦G⊆F∪S(5) ⑧S- (R∪M) ⊆G6.5. 确定下列命题是否为真:(1) ∅⊆∅(2) ∅∈∅(3) ∅⊆{∅}(4) ∅∈{∅}(5){a, b}⊆{a, b, c, {a, b, c}}(6){a, b}∈{a, b, c, {a, b }}(7){a, b} {a, b, {{a, b}}}(8){a, b}∈{a, b, {{a, b}}}(1) 真(2)假(3) 真(4) 真(5) 真(6) 真(7) 真(8) 假6.6. 略6.7. 略6.8. 略6.9. 略6.10.略6.11.略6.12.略6.13.略6.14.略6.15.略6.16.略6.17.略6.18.略6.19.略6.20.略6.21.略6.22.略6.23.略6.24.略6.25.略6.26.略6.27.略6.28.略6.29.略6.30.略6.31.略6.32.略6.33.略6.34.略6.35.略6.36.略6.37.略6.38.略6.39.略6.40.略6.41.略6.42.略6.43.略6.44.略6.45.略习题七7.1. 已知A={∅,{∅}},求A×P(A).A×P(A)={ 〈 ∅,∅〉,〈∅,{∅}〉,〈∅,{{∅}}〉,〈∅,{∅,{∅}}〉,〈{∅},∅〉,〈{∅},{∅}〉,〈{∅},{{∅}}〉, 〈{∅},{∅,{∅}}〉}7.2. 对于任意集合A,B,C, 若A×B⊆A×C,是否一定有B⊆C 成立? 为什么?不一定, 因为有反例: A=∅,B={1},C={2},B⊆C,A×B=∅=A×C.7.3. 设A, B, C, D 是任意集合,(1) 求证(A∩B)×(C∩D)=(A×C)∩(B×D).(2) 下列等式中哪个成立? 那些不成立?对于成立的给出证明, 对于不成立的举一反例.(A∪B)×(C∪D)=(A×C)∪(B×D)(A-B)×(C-D)=(A×C) - (B×D)(1) ∀〈x,y〉〈x,y〉∈(A∩B)×(C∩D) ⇔x∈A∩B∧y∈C∩D⇔ (x∈A∧x∈B) ∧ (y∈C∧y∈D) ⇔ (x∈A∧y∈C) ∧ (x∈B∧y∈D)⇔〈x,y〉∈(A×B) ∧〈x,y〉∈(C×D) ⇔〈x,y〉∈A×B∩C×D(A∩B)×(C∩D)=(A×C)∩(B×D)(2)都不成立, 反例: A={1,2},B={2,3},C={1,2},D={2,3}(A∪B)×(C∪D)={1,2,3}×{1,2,3}⊃(A×C)∪(B×D)(A-B)×(C-D)={1}×{1}⊂(A×C) - (B×D)7.4. 略7.5. 设A, B 为任意集合, 证明若A×A=B×B, 则A=B.∀x,x∈A⇔〈x,x〉∈A×A⇔〈x,x〉∈B×B⇔x∈BA=B7.6. 列出从集合A={1, 2}到B={1}的所有的二元关系.R1=∅ ,R2={〈1,1〉},R2={〈2,1〉},R3={〈1,1〉,〈2,1〉}.7.7. 列出集合A={2, 3, 4}上的恒等关系I A, 全域关系E A, 小于或等于关系L A, 整除关系D A.I A={〈2,2〉,〈3,3〉,〈4,4〉}E A=A×A={〈2,2〉,〈2,3〉,〈2,4〉,〈3,2〉,〈3,3〉,〈3,4〉,〈4,2〉,〈4,3〉,〈4,4〉}L A={〈2,2〉,〈2,3〉,〈2,4〉,〈3,3〉,〈3,4〉,〈4,4〉}D A={〈2,2〉,〈2,4〉,〈3,3〉,〈4,4〉}7.8. 列出集合A={∅, {∅}, {∅, {∅}}, {∅, {∅}, {∅, {∅}}}}上的包含关系.R⊆={〈∅,∅〉,〈∅,{∅}〉,〈∅,{∅,{∅}}〉,〈∅,{∅,{∅},{∅,{∅}}}〉,〈{∅},{∅}〉,〈{∅},{∅,{∅}}〉,〈{∅},{∅,{∅},〈∅,{ ∅}〉}〉,〈{∅,{∅}}, {∅,{∅}}〉,〈{∅,{∅}},{∅,{∅},{∅,{∅}}}〉, 〈{∅,{∅},{∅,{∅}}},{∅,{∅},{∅,{∅}}}〉}7.9. 设A={1, 2, 4, 6}, 列出下列关系R:(1) R={〈x, y〉|x, y∈A∧x+y≠2}(2) R={〈x, y〉|x, y∈A∧|x-y|=1}(3) R={〈x, y〉|x, y∈A∧x/y∈A}(4) R={〈x, y〉|x, y∈A∧y 为素数}(1)R={〈1,2〉,〈1,4〉,〈1,6〉,〈2,1〉,〈2,2〉,〈2,4〉,〈2,6〉,〈4,1〉,〈4,2〉,〈4,4〉,〈4,6〉,〈6,1〉,〈6,2〉,〈6,4〉,〈6,6〉}=E A-{〈1,1〉}(2)R={〈1,2〉,〈2,1〉}(3)R={〈1,1〉,〈2,2〉,〈4,4〉,〈6,6〉,〈2,1〉,〈4,2〉,〈4,1〉}(4)R={〈1,2〉,〈2,2〉,〈4,2〉,〈6,2〉}7.10.略7.11.R i 是X 上的二元关系, 对于x∈X 定义集合R i(x)={y|xR i y}.显然Ri(x) ⊆X. 如果X={-4, -3, -2, -1, 0, 1, 2, 3, 4}, 且令R1={〈x, y〉|x, y∈X∧x<y}R2={〈x,y〉|x, y∈X∧y-1<x<y+2}R3={〈x,y〉|x, y∈X∧x2≤y}求R1(0), R1(1), R2(0), R2(-1), R3(3).R1(0)={1,2,3,4}R1(1)={2,3,4}R2(0)={ -1,0}R2(-1)={ -2, -1}R3(3)= ∅7.12.设A={0, 1, 2, 3}, R 是A 上的关系, 且R={〈0, 0〉, 〈0, 3〉, 〈2, 0〉, 〈2, 1〉, 〈2, 3〉, 〈3, 2〉}给出R 的关系矩阵和关系图.7.13.设A = {〈1, 2〉, 〈2, 4〉, 〈3, 3〉}B = {〈1, 3〉, 〈2, 4〉, 〈4, 2〉}求A∪B, A∩B, dom A, dom(A∪B), ran A, ran B, ran(A∩B), fld(A-B).A∪B={〈1,2〉, 〈1,3〉, 〈2,4〉, 〈3,3〉, 〈4,2〉}A∩B={〈2,4〉}dom A={1,2,3}dom(A∪B)={1,2,3,4}r an A={2,3,4}r an B={3,4,2}r an(A∩B)={4}fld(A-B)={1,2,3}7.14.设R={〈0,1〉,〈0,2〉,〈0,3〉,〈1,2〉,〈1,3〉,〈2,3〉}求R○R,R-1 ,R†{0,1},R[{1,2}].R○R={〈0,2〉, 〈0,3〉, 〈1,3〉}R-1={〈1,0〉,〈2,0〉,〈3,0〉,〈2,1〉,〈3,1〉,〈3,2〉}R†{0,1}={〈0,1〉, 〈0,2〉, 〈0,3〉, 〈1,2〉, 〈1,3〉}R[{1,2}]={2,3}7.15.设A={〈∅,{∅,{∅}}〉,〈{∅},∅〉}求A-1,A2,A3,A†{∅},A[∅],A†∅,A†{{∅}},A[{{∅}}].A-1={〈{∅,{∅}},∅〉,〈∅,{∅}〉},A2={〈{∅},{∅,{∅}}〉},A3=∅,A†{∅}={〈∅,{∅,{∅}}〉},A[∅]={∅,{∅}},1 2A †∅=∅,A †{{∅}}={〈{∅},∅〉}, A [{{∅}}]=∅7.16.设 A ={a ,b ,c ,d }, R 1,R 2 为 A 上的关系, 其中R 1={〈a ,a 〉,〈a ,b 〉,〈b ,d 〉} R 2={〈a ,d 〉,〈b ,c 〉,〈b ,d 〉,〈c ,b 〉} 2 3求 R 1○R 2, R 2○R 1,R 1 ,R 2 .R 1○R 2={〈a ,a 〉,〈a ,c 〉,〈a ,d 〉}, R 2○R 1={〈c ,d 〉}, R 2={〈a ,a 〉,〈a ,b 〉,〈a ,d 〉}, R 3={〈b ,c 〉,〈b ,d 〉,〈c ,b 〉}237.17.设 A ={a ,b ,c }, 试给出 A 上两个不同的关系 R 1 和 R 2,使得 R 1 =R 1, R 2 =R 2.R 1={〈a ,a 〉,〈b ,b 〉}, R 2={〈b ,c 〉,〈c ,b 〉}7.18.证明定理 7.4 的(1), (2), (4).(1) F ○ (G ∪H )=F ○G ∪F ○H任取〈x ,y 〉,〈x ,y 〉∈F ○ (G ∪H )⇔∃t (〈x ,t 〉∈F ∧〈t ,y 〉∈G ∪H )⇔∃t (〈x ,t 〉∈F ∧ (〈t ,y 〉∈G ∨〈t ,y 〉∈H ))⇔∃t ((〈x ,t 〉∈F ∧〈t ,y 〉∈G ) ∨ (〈x ,t 〉∈F ∧〈t ,y 〉∈H )) ⇔∃t (〈x ,t 〉∈F ∧〈t ,y 〉∈G ) ∨∃t (〈x ,t 〉∈F ∧〈t ,y 〉∈H )) ⇔〈x ,y 〉∈F ○G ∨〈x ,y 〉∈F ○H ⇔〈x ,y 〉∈F ○G ∩F ○H 所以有 F ○ (G ∩H )⊆ F ○G ∩F ○H .(2) (G ∪H ) ○F =G ○F ∪H ○F 任取〈x ,y 〉,〈x ,y 〉∈(G ∪H ) ○F⇔∃t (〈x ,t 〉∈(G ∪H ) ∧〈t ,y 〉∈F )⇔∃t ((〈x ,t 〉∈G ∨〈t ,y 〉∈H ) ∧〈t ,y 〉∈F ))⇔∃t ((〈x ,t 〉∈G ∧〈t ,y 〉∈F ) ∨ (〈x ,t 〉∈H ∧〈t ,y 〉∈F )) ⇔∃t (〈x ,t 〉∈G ∧〈t ,y 〉∈F ) ∨∃t (〈x ,t 〉∈H ∧〈t ,y 〉∈F )) ⇔〈x ,y 〉∈G ○F ∨〈x ,y 〉∈H ○F ⇔〈x ,y 〉∈G ○F ∪H ○F(4) (G ∩H ) ○F ⊆G ○F ∩H ○F 任取〈x ,y 〉,〈x ,y 〉∈(G ∩H ) ○F⇔∃t (〈x ,t 〉∈(G ∩H ) ∧〈t ,y 〉∈F )⇔∃t ((〈x ,t 〉∈G ∧〈t ,y 〉∈H ) ∧〈t ,y 〉∈F ))⇔∃t ((〈x ,t 〉∈G ∧〈t ,y 〉∈F ) ∧ (〈x ,t 〉∈H ∧〈t ,y 〉∈F )) ⇒∃t (〈x ,t 〉∈G ∧〈t ,y 〉∈F ) ∧∃t (〈x ,t 〉∈H ∧〈t ,y 〉∈F )) ⇔〈x ,y 〉∈G ○F ∨〈x ,y 〉∈H ○F ⇔〈x ,y 〉∈G ○F ∪H ○F7.19.证明定理 7.5 的(2), (3).(2) F [A ∪B ]=F [A ]∪F [B ]任取 y ,。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全集
第1章 命题逻辑P7 习题1. 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命题: (1)大连的每条街道都临海。
否命题:不是大连的每条街道都临海。
(2)每一个素数都是奇数。
否命题: 并非每一个素数都是奇数。
2. 对下述命题用中文写出语句: (1)()P R Q ⌝∧→如果非P 与R ,那么Q 。
(2)Q R ∧Q 并且R 。
3. 给出命题P Q →,我们把Q P →、P Q ⌝→⌝、Q P ⌝→⌝分别称为命题P Q →的逆命题、反命题、逆反命题。
(1)如果天不下雨,我将去公园。
解:逆命题:如果我去公园,则天不下雨; 反命题:如果天下雨,则我不去公园;逆反命题:如果我不去公园,则天下雨了。
(2)仅当你去我才逗留。
解:(此题注意:p 仅当q 翻译成p q →) 逆命题:如果你去,那么我逗留。
反命题:如果我不逗留,那么你没去。
逆反命题:如果你没去,那么我不逗留。
(3)如果n 是大于2的正整数,那么方程nn n xy z +=无整数解。
解:逆命题:如果方程nn n xy z +=无整数解,那么n 是大于2的正整数。
反命题:如果n 不是大于2的正整数,那么方程nn n x y z +=有整数解。
逆反命题:如果方程nn n xy z +=有整数解,那么n 不是大于2的正整数。
(4)如果我不获得更多的帮助,那么我不能完成这项任务。
解:逆命题:如果我不完成任务,那么我不获得更多的帮助。
反命题:如果我获得了更多的帮助,那么我能完成任务。
逆反命题:如果我能完成任务,那么我获得了更多的帮助。
4. 给P 和Q 指派真值T ,给R 和S 指派真值F ,求出下列命题的真值。
(1)(()(()()))P Q R Q P R S ⌝∧∨⌝∨↔⌝→∨⌝=(()(()()))T T F T T F F ⌝∧∨⌝∨↔⌝→∨⌝ =()T F T ⌝∨→ =T F ∨ =T(2)()Q P Q P ∧→→ =()T T T T ∧→→ =T T T ∧→ =T T →=T(3)((()))()P Q R P Q S ∨→∧⌝↔∨⌝=((()))()T T F T T F ∨→∧⌝↔∨⌝ =(())T T F T ∨→↔ =T T ↔ =T(4)()()P R Q S →∧⌝→ =()()T F T F →∧⌝→=()F F F ∧→=F5. 构成下来公式的真值表: (1)()Q P Q P ∧→→(2)()()()P Q R P Q P R ⌝∨∧↔∨∧∨(3)()P Q Q P P R ∨→∧→∧⌝(4)()P P Q R Q R ⌝→∧⌝→∧∨⌝6. 使用真值表证明:如果P Q ↔为T ,那么P Q →和Q P →都是T ,反之亦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习题一6.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小丽只能从框里那一个苹果或一个梨.(2)这学期,刘晓月只能选学英语或日语中的一门外语课.答:(1)(p Λ¬q )ν(¬pΛq)其中p:小丽拿一个苹果,q:小丽拿一个梨(2)(p Λ¬q )ν(¬pΛq)其中p:刘晓月选学英语,q:刘晓月选学日语1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 刘晓月跑得快, 跳得高.(2)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3)因为天气冷, 所以我穿了羽绒服.(4)王欢与李乐组成一个小组.(5)李辛与李末是兄弟.(6)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7)他一面吃饭, 一面听音乐.(8)如果天下大雨, 他就乘班车上班.(9)只有天下大雨, 他才乘班车上班.(10)除非天下大雨, 他才乘班车上班.(11)下雪路滑, 他迟到了.(12)2与4都是素数, 这是不对的.(13)“2或4是素数, 这是不对的”是不对的.答:(1)p∧q, 其中, p: 刘晓月跑得快, q: 刘晓月跳得高.(2)p∨q, 其中, p: 老王是山东人, q: 老王是河北人.(3)p→q, 其中, p: 天气冷, q: 我穿了羽绒服.(4)p, 其中, p: 王欢与李乐组成一个小组, 是简单命题.(5)p, 其中, p: 李辛与李末是兄弟.(6)p∧q, 其中, p: 王强学过法语, q: 刘威学过法语.(7)p∧q, 其中, p: 他吃饭, q: 他听音乐.(8)p→q, 其中, p: 天下大雨, q: 他乘班车上班.(9)p→q, 其中, p: 他乘班车上班, q: 天下大雨.(10)p→q, 其中, p: 他乘班车上班, q: 天下大雨.(11)p→q, 其中, p: 下雪路滑, q: 他迟到了.(12) ¬ (p∧q)或¬p∨¬q, 其中, p: 2是素数, q: 4是素数.(13) ¬ ¬ (p∨q)或p∨q, 其中, p: 2是素数, q: 4是素数.16.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1)p→ (p∨q∨r) (2)(p→¬q) →¬q(3) ¬ (q→r) ∧r(4)(p→q) →(¬q→¬p)(5)(p∧r) ↔( ¬p∧¬q)(6)((p→q) ∧ (q→r)) → (p→r)(7)(p→q) ↔ (r↔s)答:(1), (4), (6)为重言式.(3)为矛盾式.(2), (5), (7)为可满足式习题二9.用真值表求下面公式的主析取范式.(1) (pνq)ν(¬pΛr)(2) (p→q) →(¬p↔q)答:(1)(2)p q (p → q) →(¬p ↔ q)0 0 1 0 0 10 1 1 1 1 01 0 0 1 1 11 1 1 0 0 0从真值表可见成真赋值为01, 10.于是(p → q) →(¬p ↔ q) ⇔ m1 ∨ m211.用真值表求下面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1) (pνq)Λr(2) p→(pνqνr)(3) ¬(q→¬p)Λ¬p15.用主析取范式判断下列公式是否等值:(1) (p→q) →r与q→ (p→r)(2) ¬(pΛq)与(¬pνq)答:(1)(p→q) →r ⇔¬(¬p∨q) ∨ r ⇔¬(¬p∨q) ∨ r ⇔ p¬∧q ∨ r ⇔p¬∧q∧(r¬∨r) ∨(p¬∨p) ∧(q¬∨q)∧r ⇔p¬∧q∧r ∨p¬∧q∧¬r ∨ p ∧q∧r ∨ p∧¬q∧r ∨¬p∧q∧r ∨¬p∧¬q∧r = m101 ∨ m100 ∨ m111 ∨m101 ∨ m011 ∨ m001 ⇔m1 ∨ m3 ∨ m4 ∨ m5 ∨ m7 = ∑(1, 3, 4, 5, 7).而 q→(p→r) ⇔¬q ∨(¬p∨r) ⇔¬q ∨¬p ∨r ⇔(¬p∨p)¬∧q∧(¬r∨r) ∨¬p∧(¬q∨q)∧(¬r∨r) ∨(¬p∨p)∧(¬q∨q)∧r ⇔(¬p¬∧q∧¬r)∨(¬p¬∧q∧r)∨(p¬∧q∧¬r)∨(p¬∧q∧r) ∨(¬p∧¬q∧¬r)∨(¬p∧¬q∧r)∨(¬p ∧q∧¬r)∨(¬p∧q∧r) ∨(¬p∧¬q∧r)∨(¬p∧q∧r)∨(p∧¬q∧r)∨(p∧q∧r) = m0 ∨ m1 ∨ m4 ∨ m5 ∨ m0 ∨ m1 ∨ m2 ∨ m3 ∨ m1 ∨ m3 ∨ m5 ∨m7 ⇔ m0 ∨ m1 ∨ m2 ∨ m3 ∨ m4 ∨ m5 ∨ m7 ⇔∑(0, 1, 2, 3, 4, 5, 7). 两个公式的主吸取范式不同, 所以(p→q) →rk q→ (p→r).16. 用主析取范式判断下列公式是否等值:(1)(p→q) →r与q→ (p→r)(2) ¬ (p∧q)与¬ (p∨q)答:(1)(p→q) →r) ⇔m1∨m3∨m4∨m5∨m7q→ (p→r) ⇔m0∨m1∨m2∨m3∨m4∨m5∨m7所以(p→q) →r) k q→ (p→r)(2)¬ (p∧q) ⇔m0∨m1∨m2¬ (p∨q) ⇔m0所以¬ (p∧q) k ¬ (p∨q)习题三15.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 p→ (q→r), s→p, q 结论: s→r(2)前提: (p∨q) → (r∧s), (s∨t) →u 结论: p→u答:(1)证明: ① s 附加前提引入② s→p 前提引入③ p ①②假言推理④ p→(q→r) 前提引入⑤ q→r ③④假言推理⑥ q 前提引入⑦ r ⑤⑥假言推理(2)证明: ① P 附加前提引入② p∨q ①附加③ (p∨q) → (r∧s) 前提引入④ r∧s ②③假言推理⑤④化简⑥ s∨t ⑤附加⑦ (s∨t) →u 前提引入⑧ u ⑥⑦假言推理16.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推理:(1)前提: p→¬q, ¬r∨q, r∧¬s 结论: ¬p(2)前提: p∨q, p→r, q→s 结论: r∨s答:(1)证明: ① P 结论否定引入② p→¬q 前提引入③¬q ①②假言推理④¬r∨q 前提引入⑤¬r ③④析取三段论⑥ r∧¬s 前提引入⑦ r ⑥化简⑧¬r∧r ⑤⑦合取⑧ 为矛盾式, 由归谬法可知, 推理正确.(2)证明: ①¬ (r∨s) 结论否定引入② p∨q 前提引入③ p→r 前提引入④ q→s 前提引入⑤ r∨s ②③④构造性二难⑥¬ (r∨s) ∧ (r∨s) ①⑤合取⑥为矛盾式, 所以推理正确.18.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1)如果今天是星期六, 我们就要到颐和园或圆明园去玩. 如果颐和园游人太多, 我们就不去颐和园玩. 今天是星期六. 颐和园游人太多. 所以我们去圆明园玩.(2)如果小王是理科学生, 他的数学成绩一定很好. 如果小王不是文科生, 他必是理科生. 小王的数学成绩不好. 所以小王是文科学生.(1)令 p: 今天是星期六;q: 我们要到颐和园玩;r: 我们要到圆明园玩;s:颐和园游人太多.前提: p→ (q∨r), s →¬q, p, s. 结论: r.证明① p 前提引入② p→q∨r前提引入③q∨r①②假言推理④s前提引入⑤ s →¬q前提引入⑥¬q ④⑤假言推理⑦ r ③⑥析取三段论r ¬q s →¬q sq∨r p→q∨r p(2)令p: 小王是理科生,q: 小王是文科生,r: 小王的数学成绩很好.前提: p→r, ¬q→p, ¬r 结论: q证明:① p→r 前提引入②¬r 前提引入③¬p ①②拒取式④¬q→p 前提引入⑤ q ③④拒取式习题四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没有不能表示成分数的有理数.(2)在北京卖菜的人不全是外地人.(3)乌鸦都是黑色的.(4)有的人天天锻炼身体. 没指定个体域, 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答:(1) ¬∃x(F(x) ∧¬G(x))或∀x(F(x) →G(x)), 其中, F(x): x为有理数, G(x): x能表示成分数.(2) ¬∀x(F(x) →G(x))或∃x(F(x) ∧¬G(x)), 其中, F(x): x在北京卖菜,G(x): x是外地人.(3) ∀x(F(x) →G(x)), 其中, F(x): x是乌鸦, G(x): x是黑色的.(4) ∃x(F(x) ∧G(x)), 其中, F(x): x是人, G(x): x天天锻炼身体.5.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火车都比轮船快.(2)有的火车比有的汽车快.(3)不存在比所有火车都快的汽车.(4)“凡是汽车就比火车慢”是不对的.答:因为没指明个体域, 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1) ∀x∀y(F(x) ∧G(y) →H(x,y)), 其中, F(x): x是火车, G(y): y是轮船, H(x,y):x比y快.(2) ∃x∃y(F(x) ∧G(y) ∧H(x,y)), 其中, F(x): x是火车, G(y): y是汽车, H(x,y):x比y快.(3) ¬∃x(F(x) ∧∀y(G(y) →H(x,y))) 或∀x(F(x) →∃y(G(y) ∧¬H(x,y))), 其中, F(x): x是汽车, G(y): y是火车, H(x,y):x比y快.(4) ¬∀x∀y(F(x) ∧G(y) →H(x,y)) 或∃x∃y(F(x) ∧G(y) ∧¬H(x,y) ), 其中, F(x): x是汽车, G(y): y是火车, H(x,y):x比y慢.9.给定解释I如下:(a)个体域DI为实数集合\.(b)DI中特定元素⎯a =0.(c)特定函数⎯f (x,y)=x−y, x,y∈DI.(d)特定谓词⎯F(x,y): x=y,⎯G(x,y): x<y, x,y∈DI.说明下列公式在I下的含义, 并指出各公式的真值:(1) ∀x∀y(G(x,y) →¬F(x,y))(2) ∀x∀y(F(f(x,y),a) →G(x,y))(3) ∀x∀y(G(x,y) →¬F(f(x,y),a))(4) ∀x∀y(G(f(x,y),a) →F(x,y))答:(1) ∀x∀y(x<y→x≠y), 真值为1.(2) ∀x∀y((x−y=0) →x<y), 真值为0.(3) ∀x∀y((x<y) → (x−y≠0)), 真值为1.(4) ∀x∀y((x−y<0) → (x=y)), 真值为0.习题五5.给定解释I如下:(a) 个体域D={3,4}.(b)⎯f (x)为⎯f (3)=4,⎯f (4)=3.(c)⎯F(x,y)为⎯F(3,3)=⎯F(4,4)=0,⎯F(3,4)=⎯F(4,3)=1.试求下列公式在I下的真值:(1) ∀x∃yF(x,y)(2) ∃x∀yF(x,y)(3) ∀x∀y(F(x,y) →F(f(x),f(y)))答:(1) ∀x∃yF(x,y)⇔(F(3,3)∨F(3,4))∧(F(4,3)∨F(4,4))⇔(0∨1)∧(1∨0) ⇔1(2)∃x∀yF(x,y)⇔(F(3,3)∧F(3,4))∨(F(4,3)∧F(4,4))⇔(0∧1)∨(1∧0)⇔0(3)∀x∀y(F(x,y)→F(f(x),f(y)))⇔(F(3,3)→F(f(3),f(3)))∧(F(4,3)→F(f(4),f(3)))∧(F(3,4)→F(f(3),f(4)))∧(F(4,4)→F(f(4),f(4))) ⇔ (0→0)∧(1→1)∧(1→1)∧(0→0)⇔112.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1) ∀xF(x) →∀yG(x, y);(3) ∀xF(x, y) ↔∃xG(x, y);答:前束范式不是唯一的.(1) ∀xF(x) →∀yG(x, y) ⇔∃x(F(x) →∀yG(x, y))⇔∃x∀y(F(x) → G(x, y)).(3) ∀xF(x, y) ↔∃xG(x, y) ⇔ (∀xF(x, y) →∃xG(x, y)) ∧ (∃xG(x, y) →∀xF(x, y)) ⇔ (∀x1F(x1, y) →∃x2G(x2, y)) ∧ (∃x3G(x3, y) →∀x4F(x4, y)) ⇔∃x1∃x2(F(x1, y) → G(x2, y)) ∧∀x3∀x4(G(x3, y) → F(x4, y)) ⇔∃x1∃x2∀x3∀x4((F(x1, y) → G(x2, y)) ∧ (G(x3, y) → F(x4, y))).13.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要求符号化的公式全为前束范式:(1) 有的汽车比有的火车跑得快.(2) 有的火车比所有的汽车跑得快.(3) 说所有的火车比所有的汽车跑得快是不对的.(4) 说有的飞机比有的汽车慢是不对的.答:(1)令F(x):x是汽车,G(y):y是火车,H(x,y):x比y跑得快.∃x(F(x)∧∃y(G(y)∧H(x,y))⇔∃x∃y(F(x)∧G(y)∧H(x, y)).(2)令F(x):x是火车, G( y): y 是汽车,H(x,y):x比y跑得快.∃x(F(x)∧∀y(G(y)→ H(x,y)))⇔∃x∀y(F(x)∧(G y)→H(x,y))).;错误的答案:∃x∀y(F(x)∧G(y)→H(x,y)).(3)令F(x):x是火车,G(y):y是汽车,H(x,y):x比y跑得快.¬∀x(F(x)→∀y(G(y)→H(x,y)))⇔¬∀x∀y(F(x)→(G(y)→H(x,y)))⇔¬∀x∀y(F(x)∧G(y)→H(x,y))(不是前束范式)⇔∃x∃y(F(x)∧G(y)∧H(x,y)).(4)令F(x):x是飞机,G(y):y是汽车,H(x,y):x比y跑得慢.¬∃x(F(x)∧∃y(G(y)∧H(x,y)))⇔¬∃x∃y(F(x)∧G(y)∧H(x,y))(不是前束范式)⇔∀x∀y¬(F(x)∧G(y)∧H(x,y))⇔∀x∀y(F(x)∧G(y)→¬H(x,y)).21.24.在自然推理系统F中, 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每个喜欢步行的人都不喜欢骑自行车. 每个人或者喜欢骑自行车或者喜欢乘汽车. 有的人不喜欢乘汽车, 所以有的人不喜欢步行. (个体域为人类集合) 答:令 F(x): x 喜欢步行, G( x): x喜欢骑自行车, H(x): x 喜欢乘汽车.前提:∀x(F(x)→¬G(x)), ∀x(G(x)∨H(y)),∃x¬H(x).结论:∃x¬F(x).② ∀x(G(x) ∨ H(y)) 前提引入② G(c) ∨ H(c) ①UI③∃x¬H(x) 前提引入④¬H(c) ③UI⑤ G(c) ②④析取三段⑥∀x(F(x) →¬G(x)) 前提引入⑦ F(c) →¬G(c) ⑥UI⑧¬F(c) ⑤⑦拒取⑨∃x¬F(x) ⑧EG习题七12.设A={0, 1, 2, 3}, R是A上的关系, 且R={〈0, 0〉, 〈0, 3〉, 〈2, 0〉, 〈2,1〉, 〈2, 3〉, 〈3, 2〉} 给出R的关系矩阵和关系图.16.设A={a,b,c,d}, R1,R2为A上的关系, 其中R1={〈a,a〉,〈a,b〉,〈b,d〉}R2={〈a,d〉,〈b,c〉,〈b,d〉,〈c,b〉} 求R1·R2, R2·R1,R1²,R2³. R1·R2={〈a,a〉,〈a,c〉,〈a,d〉},R2·R1={〈c,d〉}, R1²={〈a,a〉,〈a,b〉,〈a,d〉},R2³={〈b,c〉,〈b,d〉,〈c,b〉}20.设R1和R2为A上的关系,证明: (1)(R1∪R2) −1=R1−1∪R2−1(2)(R1∩R2) −1=R1−1∩R2−1答:(1)(R1∪R2)−1=R1−1∪R2−1任取〈x,y〉〈x,y〉(∈R1∪R2)−1⇔〈y,x〉(∈R1∪R2)⇔〈y,x〉∈R1∨ (y,x)∈R2)⇔〈x,y〉∈R1−1∨〈x,y〉∈R2−1⇔〈x,y〉∈R1−1∨R2−1所以(R1∪R2) −1=R1−1∪R2−1(2)(R1∩R2) −1=R1−1∩R2−1 任取〈x,y〉〈x,y〉(∈R1∩R2) −1⇔〈y,x〉(∈R1∩R2)⇔〈y,x〉∈R1∧ (y,x)∈R2)⇔〈x,y〉∈R1−1∧〈x,y〉∈R2−1⇔〈x,y〉∈R1−1∧R2−1所以(R1∪R2) −1=R1−1∩R2−126.33.43.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