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含区分和例题)
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在逻辑学和数学中,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是经常用到的概念。
它们被用来描述某些陈述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
本文将详细探讨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的含义和区别,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必要条件的含义和举例必要条件是指一个陈述中必须成立的条件,如果这个条件不满足,那么该陈述就不成立。
换句话说,必要条件是指没有它就不可能有结果或情况发生。
举例来说明,我们可以说“雨天是草地湿润的必要条件”。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雨天,草地就不可能湿润。
雨天是导致草地湿润的原因,是使草地变湿的必要条件。
另一个例子是“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是参加考试的必要条件”。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他就不能参加考试。
知识水平的达到是参加考试的必要条件。
二、充分条件的含义和举例充分条件是指一个条件足以保证一个结果或情况发生,即当这个条件满足时,该结果或情况一定会发生。
举例来说明,我们可以说“有机食物是健康饮食的充分条件”。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饮食中有机食物占据了主要部分,那么他的饮食就可以被称为健康饮食。
有机食物的摄入足以保证健康饮食的实现。
另一个例子是“积极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充分条件”。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学习,他就能取得好成绩。
积极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足以保证好成绩的取得。
三、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的区别必要条件是一个事件或结果发生时不可或缺的条件,没有它就不能实现。
而充分条件是一个足以导致一个结果或情况发生的条件,它可以确保结果或情况的实现。
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必要条件为前提,充分条件为结论。
必要条件是因,充分条件是果。
必要条件是导致,充分条件是保证。
从语义上来看,必要条件是对条件的要求,充分条件是对结果或情况的描述。
必要条件关注的是一个条件的必不可少性,充分条件关注的是一个条件的足够性。
四、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的应用理解和应用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的概念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题型解析

ʏ朱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概念,因其抽象性而成为同学们难以理解的内容㊂下面就这方面的题型进行举例分析㊂一㊁充分条件㊁必要条件㊁充要条件的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则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㊂一般地,如果p⇒q,且q⇒p,就记作p⇔q,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㊂概括地说,如果p⇔q,那么p与q互为充要条件㊂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主要判断p⇒q,及q⇒p这两个命题的正确性,若p⇒q真,则p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若q⇒p 真,则p是q成立的必要条件㊂要否定p与q不能相互推出时,举出一个反例即可㊂例1(1)已知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 x2+b x+c=0(aʂ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㊂①Δ=b2-4a cȡ0是这个方程有实根的充要条件;②Δ=b2-4a c=0是这个方程有实根的充分条件;③Δ=b2-4a c>0是这个方程有实根的必要条件;④Δ=b2-4a c<0是这个方程没有实根的充要条件㊂A.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2)若p:AɘB=A,q:∁U B⊆∁U A,则p 是q的()㊂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分析:对于(1),利用Δ=b2-4a c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等根;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根;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㊂对于(2),画出V e n n图(如图1),结合图形,可帮助求解㊂图1解:(1)Δȡ0⇔一元二次方程a x2+b x+ c=0(aʂ0)有实根,①正确㊂Δ=0⇒一元二次方程a x2+b x+c=0(aʂ0)有实根,②正确㊂Δ>0⇒一元二次方程a x2+b x+c=0 (aʂ0)有实根,但a x2+b x+c=0(aʂ0)有实根⇒/Δ>0,③错误㊂Δ<0⇔一元二次方程a x2+b x+c=0(aʂ0)无实根,④正确㊂应选D㊂(2)结合图1可得AɘB=A⇔A⊆B⇔∁U A⊇∁U B,即p是q的充要条件㊂应选C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两种判断方法:直接利用定义判断;集合法,将命题p,q分别看作集合A, B,当A⊆B时,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当A=B时,p,q互为充要条件㊂二㊁充分条件㊁必要条件㊁充要条件的应用利用充分条件㊁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常利用集合法求解,先化简集合A={x|p(x)}和B={x|q(x)},然后根据p 与q的关系(充分㊁必要㊁充要条件),得出集合A与B的包含关系,进而得到相关不等式组,最后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㊂例2已知集合A={x|a<x<a+2}, B={x|x<-1或x>3},且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㊂分析:由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说0 1知识结构与拓展高一数学2023年9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明集合A 是B 的真子集,即A ⫋B ,由此可得实数a 满足的条件,从而得到实数a 的取值范围㊂解:因为A 是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A ⫋B ㊂又因为A ={x |a <x <a +2},B ={x |x <-1或x >3},所以a +2ɤ-1或a ȡ3,解得a ȡ3或a ɤ-3,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a ȡ3或a ɤ-3}㊂充分条件㊁必要条件中的含参数问题,往往是通过集合的包含关系来解答的㊂三㊁充要条件的证明充要条件的证明,可分为充分性和必要性的证明,证明时要注意两种叙述方式的区别:①p 是q 的充要条件,由p ⇒q 是充分性,由q ⇒p 是必要性;②p 的充要条件是q ,由p ⇒q 是必要性,由q ⇒p 是充分性㊂例3 求证:方程m 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m <13㊂分析:先找出条件和结论,然后证明充分性和必要性都成立㊂证明:先证充分性(由条件推结论)㊂因为0<m <13,所以方程m x 2-2x +3=0的判别式Δ=4-12m >0,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㊂设方程的两根为x 1,x 2,当0<m <13时,x 1+x 2=2m >0且x 1x 2=3m>0,所以方程m 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所以0<m <13⇒方程m 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㊂再证必要性(由结论推条件)㊂若方程m 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则Δ=4-12m >0,x 1x 2=3m>0,所以0<m <13,所以方程m 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0<m <13㊂综上可得,方程m 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m <13㊂ 证明p 是q 的充要条件,既要证明命题 p ⇒q为真,又要证明 q ⇒p 为真,前者证明的是充分性,后者证明的是必要性㊂证明充要条件,即证明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成立㊂要注意 p 是q 的充要条件 与 p 的充要条件是q 这两种说法的差异,要分清哪个是条件,哪个是结论㊂1.求证:关于x 的方程a x 2+b x +c =0有一个根是1的充要条件是a +b +c =0㊂提示:先证明p ⇒q ,即证明必要性,再证明q ⇒p ,即证明充分性㊂设命题p :方程a x 2+b x +c =0有一个根是1,命题q :a +b +c =0㊂先证明p ⇒q ,即证明必要性,由x =1是方程a x 2+b x +c =0的根,可得a ㊃12+b ㊃1+c =0,即a +b +c =0㊂再证明q ⇒p ,即证明充分性,由a +b +c =0,可得c =-a -b ,因为a x 2+b x +c =0,所以a x 2+b x -a -b =0,即a (x 2-1)+b (x -1)=0,也即(x -1)(a x +a +b )=0,所以x =1是方程的一个根㊂综上可知,方程a x 2+b x +c =0有一个根是1的充要条件是a +b +c =0㊂2.已知三个不等式:a b >0,b c -a d >0,c a -db>0(其中a ,b ,c ,d 均为实数)㊂用其中两个不等式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则可组成的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㊂A.0 B .1 C .2 D .3提示:a b >0为①,b c -a d >0为②,ca-d b >0为③㊂若①②成立,则1a b (b c -a d )>,可得c a -d b >0,即③成立㊂若①③成立,则a bc a -d b>0,可得b c -a d >0,即②成立㊂若②③成立,则由③得b c -a da b>0,由②b c -a d >0得a b >0,即①成立㊂应选D ㊂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东沟中学(责任编辑 郭正华)11知识结构与拓展高一数学 2023年9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例题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例题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两个数学和逻辑中的重要概念。
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儿枯燥,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们用得当,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清晰、更精准。
咱们先从简单的入手,再慢慢深入,保证大家听完后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 基本概念1.1 充分条件所谓充分条件,就是一个条件的满足可以保证另一个条件的成立。
换句话说,只要满足了这个条件,结果就能实现了。
例如,你做了充足的准备,那么考试就很可能能取得好成绩。
这里,“充足的准备”就是取得好成绩的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充足的准备足够让你取得好成绩,但它本身并不一定是唯一的途径。
1.2 必要条件相对的,必要条件就是一个条件的存在是另一个条件成立的必须条件。
它是实现某个结果的基础条件,但单靠它还不够。
比如说,考试成绩及格的必要条件是你至少得参加考试。
如果你根本没有参加考试,那你肯定无法获得成绩。
然而,参加考试并不一定保证你能及格,你还得努力复习,做好准备。
2. 例子分析2.1 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假如你想学会开车,首先,你必须有一个驾照,这就属于学习开车的必要条件。
没有驾照,你就不能合法开车。
然后,拿到驾照只是个起点,你还得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掌握驾驶技巧,这才是充分条件。
如果你拥有驾照但没有练车,那即便有了条件,你也可能没法真正开车。
2.2 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再来看一个数学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数学命题:“如果一个数是偶数,那么它可以被2整除。
”这里,“偶数”就是充分条件,因为一旦你确认某个数是偶数,那么它就一定能被2整除。
而“可以被2整除”则是这个命题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具备这个条件,数才能被称为偶数。
3. 如何应用3.1 理解和分析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对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你明白某个条件是否足够让结论成立,或者某个条件是否必须存在,你会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含区分和例题)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含区分和例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解释: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 ; 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 , 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简单地说,满足A,必然B ;不满足A,必然不B,则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A可以推导出B,且B也可以推导出A)例如: 1. A=三角形等边” B=三角形等角” 2. A=某人触犯了刑律”;B=应当依照刑法对他处以刑罚” 3. A=付了足够的钱”;B=能买到商店里的东西” 例子中A 都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一、A必然导致B ;其二,A是B发生必需的。
区分:假设A是条件,B是结论由A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 的充要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由A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由A不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由A不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 是B 的不充分不必要条件简单一点就是:由条件能推出结论,但由结论推不出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充分条件如果能由结论推出条件,但由条件推不出结论。
此条件为必要条件如果既能由结论推出条件,又能有条件推出结论。
此条件为充要条件例子:1.充分条件:由条件a推出条件b,但是条件b并不一定能推出条件a,天下雨了,地面一定湿,但是地面湿不一定是下雨造成的。
2.必要条件:由后一个条件推出前一个条件,但是前一个条件并一定能推出后一个条件。
我们把前面一个例子倒过来:地面湿了,天下雨了。
我这里在简单说下哲学上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1. 充分条件是指根据提供的现有条件可以直接判断事物的运行发展结果。
充分条件是事物运行发展的必然性条件,体现必然性的哲学内涵。
如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属于亲情关系吗?答必然属于。
2. 必要性条件。
事物的运行发展有其规律性,必要性条件是指一些外在或内在的条件符合该事物的运行规律的要求,但不能推动事物规律的最终运行。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举例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举例1.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基本概念要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咱们先来聊聊这俩个概念。
简单来说,充分条件就像是一个“钥匙”,只要你有了它,就能打开“门”。
而必要条件就像是你要进这扇门必须具备的“通行证”。
明白这点后,咱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各种关系了。
1.1 充分条件的例子比如说,想要成为一名足球明星,你得踢得特别好。
也就是说,踢得好就是成为足球明星的一个充分条件。
你只要有这个条件,基本上就可以说,成为足球明星的那扇门对你敞开着。
不过,这里得注意哦,光踢得好还不够,你还得有好的教练、合适的球队,甚至还得有人赏识你。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要上大学,拿到好成绩就是一个充分条件,只要你成绩足够高,大学的大门就会向你敞开。
1.2 必要条件的例子说到必要条件,咱们换个角度想。
如果你想上大学,没高中毕业的学历,基本上是没戏的。
高中毕业就是个必要条件,你不具备这个条件,就算考得再好也没用。
再比如,想喝到好酒,你得年满18岁,这就是喝酒的必要条件。
如果不满18岁,哪怕你在酒吧外面干等,也只能望酒兴叹。
2. 生活中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随处可见。
想买车,肯定得有钱,这就是个必要条件。
没钱,你就别想开上车了。
不过,钱多了就能选择更多的车型,这就变成了一个充分条件。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可以用这两种条件来解释,让人觉得生活更有趣。
2.1 感情中的充分与必要条件再来聊聊感情。
想要谈恋爱,首先得有对方愿意,这就是一个必要条件。
如果对方不喜欢你,那你再努力也白搭。
不过,光有这个条件还不够哦,你还得有共同的兴趣、良好的沟通,这些都是充分条件,缺一不可。
就像一顿丰盛的晚餐,只有一道菜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配上米饭、饮料,这样才能让味道更加丰富。
2.2 职场中的充分与必要条件在职场上也是如此。
想要升职加薪,首先得有工作的能力,这就是一个必要条件。
如果你啥都不会,老板怎么可能提拔你呢?但是,单靠能力也不行,适当的人脉关系、出色的表现也都是提升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含区分和例题)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解释: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简单地说,满足A,必然B;不满足A,必然不B,则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A可以推导出B,且B也可以推导出A)例如: 1. A=“三角形等边”;B=“三角形等角”。
2. A=“某人触犯了刑律”;B=“应当依照刑法对他处以刑罚”。
3. A=“付了足够的钱”;B=“能买到商店里的东西”。
例子中A都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一、A必然导致B;其二,A是B发生必需的。
区分:假设A是条件,B是结论由A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要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由A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由A不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由A不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不充分不必要条件简单一点就是:由条件能推出结论,但由结论推不出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充分条件如果能由结论推出条件,但由条件推不出结论。
此条件为必要条件如果既能由结论推出条件,又能有条件推出结论。
此条件为充要条件例子:1.充分条件:由条件a推出条件b,但是条件b并不一定能推出条件a,天下雨了,地面一定湿,但是地面湿不一定是下雨造成的。
2.必要条件:由后一个条件推出前一个条件,但是前一个条件并一定能推出后一个条件。
我们把前面一个例子倒过来:地面湿了,天下雨了。
我这里在简单说下哲学上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1. 充分条件是指根据提供的现有条件可以直接判断事物的运行发展结果。
充分条件是事物运行发展的必然性条件,体现必然性的哲学内涵。
如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属于亲情关系吗答必然属于。
2. 必要性条件。
事物的运行发展有其规律性,必要性条件是指一些外在或内在的条件符合该事物的运行规律的要求,但不能推动事物规律的最终运行。
如亲情关系和父子关系,亲情关系符合父子关系的一种现象表达,但不能推倒出亲情关系属于父子关系。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含区分和例题)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含区分和例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解释: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简单地说,满足A,必然B;不满足A,必然不B,则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A可以推导出B,且B也可以推导出A)例如: 1. A=“三角形等边”;B=“三角形等角”。
2. A=“某人触犯了刑律”;B=“应当依照刑法对他处以刑罚”。
3. A=“付了足够的钱”;B=“能买到商店里的东西”。
例子中A 都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一、A必然导致B;其二,A是B发生必需的。
区分:假设A是条件,B是结论由A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 的充要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由A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由A不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由A不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 是B的不充分不必要条件简单一点就是:由条件能推出结论,但由结论推不出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充分条件如果能由结论推出条件,但由条件推不出结论。
此条件为必要条件如果既能由结论推出条件,又能有条件推出结论。
此条件为充要条件例子:1.充分条件:由条件a推出条件b,但是条件b并不一定能推出条件a,天下雨了,地面一定湿,但是地面湿不一定是下雨造成的。
2.必要条件:由后一个条件推出前一个条件,但是前一个条件并一定能推出后一个条件。
我们把前面一个例子倒过来:地面湿了,天下雨了。
我这里在简单说下哲学上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1. 充分条件是指根据提供的现有条件可以直接判断事物的运行发展结果。
充分条件是事物运行发展的必然性条件,体现必然性的哲学内涵。
如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属于亲情关系吗?答必然属于。
2. 必要性条件。
事物的运行发展有其规律性,必要性条件是指一些外在或内在的条件符合该事物的运行规律的要求,但不能推动事物规律的最终运行。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含区分和例题)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解释: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简单地说,满足A,必然B;不满足A,必然不B,则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A可以推导出B,且B也可以推导出A)例如: 1. A=“三角形等边”;B=“三角形等角”。
2. A=“某人触犯了刑律”;B=“应当依照刑法对他处以刑罚”。
3. A=“付了足够的钱”;B=“能买到商店里的东西”。
例子中A都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一、A必然导致B;其二,A是B发生必需的。
区分:假设A是条件,B是结论由A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要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由A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由A不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由A不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不充分不必要条件简单一点就是:由条件能推出结论,但由结论推不出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充分条件如果能由结论推出条件,但由条件推不出结论。
此条件为必要条件如果既能由结论推出条件,又能有条件推出结论。
此条件为充要条件例子:1.充分条件:由条件a推出条件b,但是条件b并不一定能推出条件a,天下雨了,地面一定湿,但是地面湿不一定是下雨造成的。
2.必要条件:由后一个条件推出前一个条件,但是前一个条件并一定能推出后一个条件。
我们把前面一个例子倒过来:地面湿了,天下雨了。
我这里在简单说下哲学上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1. 充分条件是指根据提供的现有条件可以直接判断事物的运行发展结果。
充分条件是事物运行发展的必然性条件,体现必然性的哲学内涵。
如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属于亲情关系吗?答必然属于。
2. 必要性条件。
事物的运行发展有其规律性,必要性条件是指一些外在或内在的条件符合该事物的运行规律的要求,但不能推动事物规律的最终运行。
如亲情关系和父子关系,亲情关系符合父子关系的一种现象表达,但不能推倒出亲情关系属于父子关系。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基础知识+基本题型)(含解析)

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基础知识+基本题型)知识点一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 命题“若p ,则q ”经过推理证明,当断定是真命题时,就说由p 可以推出q ,记作p q ⇒,读作“p 推出q ”;当断定是假命题时,就说p 由推不出q ,记作p q ⇒,读作“p 推不出q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定义拓展(1)p 是q 的充分条件是指“p 成立可充分保证q 成立”,但是没有p 成立,q 也可能成立.(2)q 是p 的必要条件是指“要使p 成立,必须要有q 成立”,或者说“若q 不成立,则p 一定不成立”,但即使有q 成立,p 也未必会成立.(3)从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看充分条件、必要条件p :(){}A x p x =成立q :(){}B x q x =成立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A B =,则p ,q 互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若A B ⊄,且B A ⊄,则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4)在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时,要注意A B ⊆与AB 对结果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若,则为真命题 是充分条件是必要条件知识点二 充要条件1.充要条件的定义一般地,如果既有p q ⇒,又有q p ⇒,就记作p q ⇔.此时,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2.互为充要条件的定义若p 是q 的充要条件,则q 也是p 的充要条件,虽然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在说法上还是不同,因为这两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不同. 3.充要条件的等价说法“p 是q 的充要条件”又常说成“q 当且仅当p ”或“p 与q 等价”提示(1)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时,要与原命题和其逆命题的关系结合起来,具体判断方法如下:条件p 与结论的关系 结论p q ⇒,但q p ⇒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p ⇒,但p q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 q ⇒,且q p ⇒,即p q ⇔p 是q 的充要条件 p q ⇒,且q p ⇒ 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灵活利用集合关系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可使问题变得易于理解.知识点三 充要条件的探求与证明证明p 是q 的充要条件,分两步:(1)充分性:把p 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q ;(2)必要性:把q 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p .综上可得,p 是q 的充要条件. 提示(1)探求充要条件,可先求出必要条件,再证充分性;如果能保证每一步的变形转化过程都可逆,那么也可以直接求出充要条件.(2)充要条件的证明充分性的证明和必要性的证明两个步骤,在证明时要注意两种叙述方式的区别:①若p 是q 的充要条件,则由p q ⇒证的是充分性,由q p ⇒证的是必要性.②若p 的充要条件是q ,则由p q ⇒证的是必要性,由q p ⇒证的是充分性.考点一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例1.下列各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在“充分条件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作答)(1)p :A B A =,q :U U B A ⊆;(2)对于实数x ,y ,p :8x y +≠,q :2x ≠或6y ≠;解:(1)A B A =U U A B A B ⇒⊆⇔⊇.①所以p 是q 的充要条件.(2)8x y +≠⇒2x ≠或6y ≠,但是,2x ≠或6y ≠ 8x y +≠.②所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2)等价法:将命题转化为另一个等价的又便于判断真假的命题. (3)逆否法:这是等价法的一种特殊情况.若p q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q 是p 的充分条件;若p q ⌝⇒⌝,且q ⌝ p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p q ⌝⇔⌝,则p 与q 互为充要条件;若p ⌝ q ⌝,且q ⌝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集合法:写出集合{|()}A x p x =,及{|()}B x q x =,利用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加以判断.用集合法判断时,要尽可能用图示、数轴、直角坐标平面等几何方法,图形形象、直观,能简化解题过程,降低思维难度. 考点二 充分、必要条件的传递性例2.已知p ,q 都是r 的必要条件,s 是r 的充分条件,q 是s 的充分条件,那么:(1)s 是q 的什么条件? (2)r 是q 的什么条件? (3)p 是q 的什么条件?分析:按p ,q ,r ,s 的关系画出用“⇒”与“⇐”表示的关系图,并根据推出符号的流向判断关系.解:p ,q ,r ,s 的关系如图1.2-2所示.(1)由关系图,知q s ⇒,且s r q ⇒⇒,所以s 是q 的充要条件.(2)因为r q ⇒,q s r ⇒⇒,所以r 是q 的充要条件.(3)由关系图,知q r p ⇔⇒,但p q ,所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总结:(1)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具有传递性:若A B ⇒,B C ⇒;若A B ⇔,B C ⇔,则A C ⇔.(2)对于较复杂的关系,常用“⇒,⇐, ”等符号进行传递,根据这些符号所组成的图示就可以得出结论.考点三 充要条件的证明例3.已知0ab ≠,求证:1a b +=的充要条件是33220a b ab a b ++--=.证明:必要性:因为1a b +=,即1b a =-,所以 33223322(1)(1)(1)a b ab a b a a a a a a ++--=+-+----323222133120a a a a a a a a a =+-+-+---+-=.所以必要性成立.充分性:因为33220a b ab a b ++--=,即2222()()()0a b a ab b a ab b +-+--+=,所以22(1)()0a b a ab b +--+=.又因为0ab ≠,所以0a ≠且0b ≠,从而220a ab b -+≠. 所以10a b +-=,即1a b +=.所以充分性成立.故原命题成立.考点四 充要条件的探求 例4.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1)0x k x k +-+=,求使方程有两个大于的实数根的充要条件.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等价于判别式0∆≥,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上看,两根均大于等价于对称轴在的右侧,并且(1)0f >.解:令22()(21)f x x k x k =+-+,由()f x 的图象(如图1.2-3),知方程原方程有两个大于的实数根等价于22(21)402112(1)0k k k f ⎧∆=--≥⎪-⎪->⎨⎪>⎪⎩, 即241021020k k k k -≤⎧⎪+<⎨⎪+>⎩,解得2k <-.因为以上过程每一步都是等价的,所以2k <-是使方程22(21)0x k x k +-+=有两个大于的实数根的充要条件.考点五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综合考例5.已知p :关于x 的不等式|23|x m -<,q :(3)0x x -<.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分析:可借助集合间的关系进行判断,设不等式|23|x m -<,(3)0x x -<的解集分别为A ,B ,因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A B .解析:由题意,知{|03}B x x =<<.当0m ≤时,A =∅,符号题意; 当0m >时,33{}22m m A x -+=<<. 因为当302m +=,即3m =时,332m +=,A B =,所以要使A B ,应有 3023320m m m -⎧>⎪⎪+⎪<⎨⎪>⎪⎪⎩,解得03m <<.综上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题型解析文章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题型解析文章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是数学和逻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解题、证明和推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解题中,对于这些条件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到解题的关键点,进行有效的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面我将就这些条件的概念、特点、解题技巧和例题进行解析,希望能为你对这些条件的理解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1. 充分条件:如果A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表示A是B发生的一个足够的条件,即如果B发生,则A一定发生。
充分条件通常用“若……则……”表示。
2. 必要条件:如果A是B的必要条件,那么表示A是B发生的一个必需条件,即只有当A发生时,B才能发生。
必要条件通常用“只有……才……”表示。
3. 充要条件:A是B的充要条件,表示A不仅是B发生的充分条件,也是B发生的必要条件,即当且仅当A发生时,B才能发生。
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特点1.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对偶关系,即A是B的充分条件,等价于B 是A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2. 充要条件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结合,即A是B的充要条件,表示A既是B发生的充分条件,又是B发生的必要条件。
3. 在数学证明中,常常用“充要条件”的推理方式来进行证明,因为它包含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双重性质,能够更准确地得出结论。
三、解题技巧与例题解析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逻辑推理、证明方法和解题技巧中。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特点,灵活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推理和证明:1. 分情况讨论法:对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我们可以分别讨论条件成立和不成立的情况,从而得出结论。
2. 双向推理法:对于充要条件,我们可以采用双向推理的方法,即从A推出B,再从B推出A,从而证明A是B的充要条件。
下面通过一个例题来进行解析:例题:已知命题P:若x > 3,则x^2 > 9。
必要条件的实际例子生活

必要条件的实际例子生活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解释: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简单地说,满足A,必然B;不满足A,必然不B,则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A可以推导出B,且B也可以推导出A)例如:1.A=“三角形等边”;B=“三角形等角”。
2.A=“某人触犯了刑律”;B=“应当依照刑法对他处以刑罚”。
3.A=“付了足够的钱”;B=“能买到商店里的东西”。
例子中A都是B 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一、A必然导致B;其二,A是B发生必需的。
区分:假设A是条件,B是结论由A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要条件(充分且必要2、条件)由A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由A不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由A不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不充分不必要条件简单一点就是:由条件能推出结论,但由结论推不出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充分条件如果能由结论推出条件,但由条件推不出结论。
此条件为必要条件如果既能由结论推出条件,又能有条件推出结论。
此条件为充要条件例子:1.充分条件:由条件a推出条件b,但是条件b并不一定能推出条件a,天下雨了,地面一定湿,但是地面湿不一定是下雨造成的。
2.必要条件:由后一个条件推出前一个条件,但是前一个条件并一定能推出后一个条件。
我们把前面一个3、例子倒过来:地面湿了,天下雨了。
我这里在简单说下哲学上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1.充分条件是指根据提供的现有条件可以直接判断事物的运行发展结果。
充分条件是事物运行发展的必然性条件,体现必然性的哲学内涵。
如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属于亲情关系吗?答必然属于。
2.必要性条件。
事物的运行发展有其规律性,必要性条件是指一些外在或内在的条件符合该事物的运行规律的要求,但不能推动事物规律的最终运行。
如亲情关系和父子关系,亲情关系符合父子关系的一种现象表达,但不能推倒出亲情关系属于父子关系。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解释: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简单地说,满足A,必然B;不满足A,必然不B,则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A可以推导出B,且B也可以推导出A)例如: 1. A=“三角形等边”;B=“三角形等角”。
2. A=“某人触犯了刑律”;B=“应当依照刑法对他处以刑罚”。
3. A=“付了足够的钱”;B=“能买到商店里的东西”。
例子中A都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一、A必然导致B;其二,A是B发生必需的。
区分:假设A是条件,B是结论由A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要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由A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由A不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由A不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不充分不必要条件简单一点就是:由条件能推出结论,但由结论推不出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充分条件如果能由结论推出条件,但由条件推不出结论。
此条件为必要条件如果既能由结论推出条件,又能有条件推出结论。
此条件为充要条件例子:1.充分条件:由条件a推出条件b,但是条件b并不一定能推出条件a,天下雨了,地面一定湿,但是地面湿不一定是下雨造成的。
2.必要条件:由后一个条件推出前一个条件,但是前一个条件并一定能推出后一个条件。
我们把前面一个例子倒过来:地面湿了,天下雨了。
我这里在简单说下哲学上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1. 充分条件是指根据提供的现有条件可以直接判断事物的运行发展结果。
充分条件是事物运行发展的必然性条件,体现必然性的哲学内涵。
如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属于亲情关系吗?答必然属于。
2. 必要性条件。
事物的运行发展有其规律性,必要性条件是指一些外在或内在的条件符合该事物的运行规律的要求,但不能推动事物规律的最终运行。
如亲情关系和父子关系,亲情关系符合父子关系的一种现象表达,但不能推倒出亲情关系属于父子关系。
典型例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是学习常用逻辑用语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后继学习的理论基础.对于如何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方法比较多,下面通过实例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常用的方法加以解析.一.定义法给出条件p 、q ,根据定义,只要判断“p 能否推出q ”与“q 能否推出p ”,从而确定条件p 、q 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关系.例1 “1=a ”是“函数||)(a x x f -=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若“1=a ”,则函数|1|||)(-=-=x a x x f 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而若“函数||)(a x x f -=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则有1≤a ; 所以“1=a ”是“函数||)(a x x f -=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选A .评析:定义法是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判断一个命题不成立时,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二.集合法设满足条件p 的元素构成集合P,满足条件q 的元素构成集合Q,把判断条件p 、q 的充分、必要关系转化为判断集合P、Q间的关系,即(1)若Q P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Q P ⊂,则p 是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2)若P Q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若P Q ⊂,则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3)若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4)如果上述三种关系均不成立,即p 、q 之间没有包含或相等的关系,即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例2 设p :0202>--x x ,q :02||12<--x x ,则p 是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p :0202>--x x ⇔4-<x 或5>x ,q :02||12<--x x ⇔2-<x 或11<<-x 或2>x ,借助图形可知,条件集}54|{>-<x x x 或是结论集}2112|{><<--<x x x x 或或的真子集,所以p 是q 的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选A。
高考数学必考之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高考数学必考之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基础知识1、定义:(1)对于两个条件,p q ,如果命题“若p 则q ”是真命题,则称条件p 能够推出条件q ,记为p q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如果条件,p q 满足p q ⇒,则称条件p 是条件q 的充分条件;称条件q 是条件p 的必要条件2、对于两个条件而言,往往以其中一个条件为主角,考虑另一个条件与它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包含充分方面,也包含必要方面。
所以在判断时既要判断“若p 则q ”的真假,也要判断“若q 则p ”真假3、两个条件之间可能的充分必要关系:(1)p 能推出q ,但q 推不出p ,则称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p 推不出q ,但q 能推出p ,则称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p 能推出q ,且q 能推出p ,记为p q ⇔,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也称,p q 等价(4)p 推不出q ,且q 推不出p ,则称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如何判断两个条件的充分必要关系(1)通过命题手段,将两个条件用“若……,则……”组成命题,通过判断命题的真假来判断出条件能否相互推出,进而确定充分必要关系。
例如2:1;:10p x q x =-=,构造命题:“若1x =,则210x -=”为真命题,所以p q ⇒,但“若210x -=,则1x =”为假命题(x 还有可能为1-),所以q 不能推出p ;综上,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理解“充分”,“必要”词语的含义并定性的判断关系① 充分:可从日常用语中的“充分”来理解,比如“小明对明天的考试做了充分的准备”,何谓“充分”?这意味着小明不需要再做任何额外的工作,就可以直接考试了。
在逻辑中充分也是类似的含义,是指仅由p 就可以得到结论q ,而不需要再添加任何说明与补充。
以上题为例,对于条件:1p x =,不需再做任何说明或添加任何条件,就可以得到2:10q x -=所以可以说p 对q 是“充分的”,而反观q 对p ,由2:10q x -=,要想得到:1p x =,还要补充一个前提:x 不能取1-,那既然还要补充,则说明是“不充分的”② 必要:也可从日常用语中的“必要”来理解,比如“心脏是人的一个必要器官”,何谓“必要”?没有心脏,人不可活,但是仅有心脏,没有其他器官,人也一定可活么?所以“必要”体现的就是“没它不行,但是仅有它也未必行”的含义。
充分条件推理和必要条件推理

充分条件推理和必要条件推理充分条件推理和必要条件推理是数学中常见的两种推理方式,它们在证明定理、推导结论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面将从定义、特点、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这两种推理方式。
一、充分条件推理1.定义充分条件是指一个命题P能够推出另一个命题Q,即P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
如果P成立,则Q必定成立。
2.特点(1)充分条件是单向的,即只有当P成立时才能得出Q成立。
(2)如果P不成立,则不能确定Q是否成立。
(3)在证明某一结论时,可以采用充分条件推理,即先假设某一命题成立,再根据该命题得出结论的正确性。
3.应用(1)证明定理或定理中的某个结论。
例如,在证明“若a和b都是偶数,则a+b也是偶数”时,可以先假设a和b都是偶数,然后根据偶数的定义得出a+b也是偶数的结论。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问题。
例如,在解决“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我就不去游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观察天气情况来判断是否下雨,从而决定是否去游泳。
二、必要条件推理1.定义必要条件是指一个命题P是另一个命题Q成立的必要条件,即如果Q 成立,则P也必定成立。
2.特点(1)必要条件是双向的,即只有当P成立时才能得出Q成立,同时当Q不成立时也可以得出P不成立。
(2)如果P不成立,则不能确定Q是否成立,但如果Q不成立,则可以确定P一定不成立。
(3)在证明某一结论时,可以采用必要条件推理,即先假设结论不成立,再根据所给出的条件得出假设不正确的结论。
3.应用(1)证明定理或定理中的某个结论。
例如,在证明“若a+b是奇数,则a和b中至少有一个是奇数”时,可以先假设a和b都是偶数,然后根据偶数的定义得出a+b也是偶数的结论。
由于这与所给出的条件矛盾,因此原命题得证。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问题。
例如,在解决“如果我去游泳,则天气一定好”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观察天气情况来判断天气是否好,并从而判断我是否去游泳。
如果天气不好,则可以得出我一定没有去游泳。
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推理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例子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例子
以下是 9 条关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例子:
1.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认真复习就是一个充分条件呀!就像你要去远方旅行,有一张车票就是能到达的充分条件。
”
2. “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刻苦训练可真是个必要条件呢!这就好比鸟儿要飞翔,拥有翅膀是多么必要呀!”
3. “要想做出美味的饭菜,掌握烹饪技巧不就是个充分条件嘛!好比汽车要开动,有油就是很关键的呀!”
4. “对获得他人的信任来说,真诚待人绝对是个必要条件啊!就如同植物需要阳光才能生长一样必要!”
5. “想要有健康的身体,合理饮食难道不是个充分条件吗?就像船要航行,需要水的承载一样呀!”
6. “对于交到真心的朋友,善良的心可是个必要条件呢!这不就跟花朵需要土壤的滋养一样嘛!”
7. “要想在职场上获得成功,努力工作就是个充分条件吧!好比战士上战场,有武器就是有力的保障啊!”
8. “对拥有幸福的家庭,相互理解无疑是个必要条件呀!就如同乐器要奏响动听的音乐,各个部件都不可或缺一样!”
9. “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绝对是个充分条件啊!宛如登山者要登顶,一步一个脚印是多重要啊!”
我的观点结论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让我们能更明确地朝着目标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解释: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简单地说,满足A,必然B;不满足A,必然不B,则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A可以推导出B,且B也可以推导出A)
例如: 1. A=“三角形等边”;B=“三角形等角”。
2. A=“某人触犯了刑律”;B=“应当依照刑法对他处以刑罚”。
3. A=“付了足够的钱”;B=“能买到商店里的东西”。
例子中A都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一、A必然导致B;其二,A是B发生必需的。
区分:假设A是条件,B是结论
由A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要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
由A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由A不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由A不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简单一点就是:由条件能推出结论,但由结论推不出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充分条件
如果能由结论推出条件,但由条件推不出结论。
此条件为必要条件
如果既能由结论推出条件,又能有条件推出结论。
此条件为充要条件
例子:1.充分条件:由条件a推出条件b,但是条件b并不一定能推出条件a,
天下雨了,地面一定湿,但是地面湿不一定是下雨造成的。
2.必要条件:由后一个条件推出前一个条件,但是前一个条件并一定能推出后一个条件。
我们把前面一个例子倒过来:地面湿了,天下雨了。
我这里在简单说下哲学上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 充分条件是指根据提供的现有条件可以直接判断事物的运行发展结果。
充分条件是事物运行发展的必然性条件,体现必然性的哲学内涵。
如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属于亲情关系吗?答必然属于。
2. 必要性条件。
事物的运行发展有其规律性,必要性条件是指一些外在或内在的条件符合该事物的运行规律的要求,但不能推动事物规律的最终运行。
如亲情关系和父子关系,亲情
关系符合父子关系的一种现象表达,但不能推倒出亲情关系属于父子关系。
集合表示:设A、B是两个集合,
A是B的充分条件,即满足A的必然满足B,表示为A包含于B;
A是B的必要条件,即满足B的必然满足A,表示为A包含B,或B包含于A;
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A是B的真子集,表示为A真包含于B;
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B是A的真子集,表示为A真包含B,或者B真包含于A;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即A、B等价,表示为A=B。
其中包含与真包含的符号打不出,自己写吧。
不过这种表示方法非常的不严格,实际中A、B两集合的元素未必是同一各类,而只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所以这种表示法也只能在特别的情况下适用。
例题:例1 已知p: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q:x1+x2=-5,则p是q的
[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利用韦达定理转换.
解∵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x1,x2的值分别为1,-6,
∴x1+x2=1-6=-5.
因此选A.
说明:判断命题为假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
例2 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
[ ]
A.p:3x+2>5,q:-2x-3>-5
B.p:a>2,b<2,q:a>b
C.p: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四边形是正方形
D.p:a≠0,q:关于x的方程ax=1有惟一解
分析逐个验证命题是否等价.
解对A.p:x>1,q:x<1,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B.p q但q p,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对C.p q且q p,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说明:当a=0时,ax=0有无数个解.
例3 若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则D 是A成立的
[ ]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通过B、C作为桥梁联系A、D.
解∵A是B的充分条件,∴A B①
∵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 D②
由①③得A C④
由②④得A D.
∴D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选B.
说明:要注意利用推出符号的传递性.
例4 设命题甲为:0<x<5,命题乙为|x-2|<3,那么甲是乙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先解不等式再判定.
解解不等式|x-2|<3得-1<x<5.
∵0<x<5 -1<x<5,但-1<x<5 0<x<5
∴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条件甲为x∈A,条件乙为x∈B.
当且仅当A=B时,甲为乙的充要条件.
例5 设A、B、C三个集合,为使A (B∪C),条件A B是
[ ]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可以结合图形分析.请同学们自己画图.
∴A (B∪C).
但是,当B=N,C=R,A=Z时,
显然A (B∪C),但A B不成立,
综上所述:“A B”“A (B∪C)”,而
“A (B∪C)”“A B”.
即“A B”是“A (B∪C)”的充分条件(不必要).选A.
说明:画图分析时要画一般形式的图,特殊形式的图会掩盖真实情况.例6 给出下列各组条件:
(1)p:ab=0,q:a2+b2=0;
(2)p:xy≥0,q:|x|+|y|=|x+y|;
(3)p:m>0,q:方程x2-x-m=0有实根;
(4)p:|x-1|>2,q:x<-1.
其中p是q的充要条件的有
[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分析使用方程理论和不等式性质.
解 (1)p是q的必要条件
(2)p是q充要条件
(3)p是q的充分条件
(4)p是q的必要条件.选A.
说明:ab=0指其中至少有一个为零,而a2+b2=0指两个都为零.
分析将前后两个不等式组分别作等价变形,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
例8 已知真命题“a≥b c>d”和“a<b e≤f”,则“c≤d”是“e≤f”的________条件.分析∵a≥b c>d(原命题),
∴c≤d a<b(逆否命题).
而a<b e≤f,
∴c≤d e≤f即c≤d是e≤f的充分条件.
答填写“充分”.
说明:充分利用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是常见的思想方法.
例9 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 ]
A.0<a≤1 B.a<1
C.a≤1 D.0<a≤1或a<0
分析此题若采用普通方法推导较为复杂,可通过选项提供的信息,用排除法解之.当a=1时,方程有负根x=-1,当a=0时,x=
当a≠0时
综上所述a≤1.
即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a≤1.
说明:特殊值法、排除法都是解选择题的好方法.
例10 已知p、q都是r的必要条件,s是r的充分条件,q是s的充分条件,那么s,r,p分别是q的什么条件?
分析画出关系图1-21,观察求解.
解 s是q的充要条件;(s r q,q s)
r是q的充要条件;(r q,q s r)
p是q的必要条件;(q s r p)
说明:图可以画的随意一些,关键要体现各个条件、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11 关于x的不等式
分析化简A和B,结合数轴,构造不等式(组),求出a.
解 A={x|2a≤x≤a2+1},B={x|(x-2)[x-(3a+1)]≤0}
B={x|2≤x≤3a+1}.
B={x|3a+1≤x≤2}
说明:集合的包含关系、命题的真假往往与解不等式密切相关.在解题时要理清思路,表达准确,推理无误.
要条件?
分析将充要条件和不等式同解变形相联系.
说明:分类讨论要做到不重不漏.
例13 设α,β是方程x2-ax+b=0的两个实根,试分析a>2且b>1是两根α,β均大于1的什么条件?
分析把充要条件和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问题相联系,解题时需
∴q p.
上述讨论可知:a>2,b>1是α>1,β>1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说明:本题中的讨论内容在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理论中常被使用.
例14 (1991年全国高考题)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 ]
A.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B.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
C.丙是甲的充要条件
D.丙不是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分析1:由丙乙甲且乙丙,即丙是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分析2:画图观察之.
答:选A.
说明:抽象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通常靠画图观察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