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复习资料:马哲知识点与谚语
考研政治马哲常考62个成语
考研政治马哲常考62个成语1.守株待兔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 田忌赛马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掩耳盗铃。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都属此意。
3. 刻舟求剑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 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 揠苗助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 必然要受到惩罚。
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5. 按图索骥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 智子疑邻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 审时度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 对症下药解析 :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 对牛弹琴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 画龙点睛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又如, “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 本末倒置解析: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
7.20每晚一专题——马哲考试中的古诗和俗语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欲速则不达——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多行不义必自毙——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背道而驰,必然会自取灭亡。
★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保守,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求进取。
★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燕知春;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万变不离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一、物质和意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5.按图索骥。
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画饼充饥。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7.掩耳盗铃。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8.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差别。
二、实践与认识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3.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运动变化和发展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2.树欲静而风不止。
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户枢不蠢,流水不腐。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3.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考研马原常考成语及谚语解析
考研马原常考成语及谚语解析2017考研马原常考成语及谚语解析1、守株待兔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掩耳盗铃。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都属此意。
3、刻舟求剑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
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本末倒置解析: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
政治常见哲学谚语
政治常见哲学谚语(一)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意志所主宰。
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说明意识是物质反映。
又如,我们常听到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反映。
不过有是歪曲反映,有是虚幻或者是夸大了反映。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意识。
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4、掩耳盗铃。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关系。
又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也是这个道理。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
7、有志者,事竟成。
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意识,会推动事物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发展。
又如,“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
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说明人肉体与精神是统一,不可分离。
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又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结果,亦属唯物论。
9、心外无物。
是说物质存在于人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
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经典名言全解析
一名言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咱们的感觉而存在,为咱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二、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算了。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动身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此刻: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大体领域③实践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体,而是进程的**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进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五、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括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六、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处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熟悉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顶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式是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方式论前提。
②现代科学研究方式及其功效丰硕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式。
八、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考研政治名言俗语哲学道理
政治格言分类讲解【哲学基本常识】1、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4、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5、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6、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古代朴素唯物。
7、神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物是观念的集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存在就是被感知:主观唯心。
8、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黑格尔“绝对精神”:客观唯心。
【唯物论】1、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物质运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的哲理是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
8、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9、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0、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1、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研政治中成语谚语中的哲学原理
考研政治中成语谚语中的哲学原理成语谚语中的哲学原理前言:随着政治复习的深入,哲学一直是大家头疼的问题,总是会遇到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成语、诗词入手,去阐述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
这不部分内容肯定是大部分小伙伴头疼的部分,帮大家整理如下,记得转存哦!好东西不藏私,记得转给身边小伙伴哦~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
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
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4、掩耳盗铃。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又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也是这个道理。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7、有志者,事竟成。
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又如,“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
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又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亦属唯物论。
9、心外无物。
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
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唯心主义。
考研政治背诵材料
考研政治背诵材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的。
3.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4.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5.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 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5.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屈辱、抗争和探索的历史。
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革命。
4.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5.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019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1)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考研政治:常见古语成语中体现的马哲原理
2017考研政治:常见古语成语中体现的马哲原理考研路已经走过一大半,你的政治复习咋样了?政治复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开始,复习的时候觉得还好。
但是,做起题来,完全一脸无辜,尤其是出现一句古语、成语、名言的题目,理解这句话都够呛,根本就是晕乎。
小伙伴们不要担心,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福利贴,给大家普及一下马哲部分常考的古语、成语、名言。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相关原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相关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3.画饼充饥。
相关原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意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相关原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5.揠苗助长。
相关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关原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
相关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相关原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9.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处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相关原理: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0.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形,前后相随。
相关原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11.物极必反,相反想成;居安思危;鸟鸣山更幽。
相关原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2.失败乃成功之母;火系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相关原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3.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相关原理:矛盾具体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
相关原理:抓主要矛盾。
15.形存则神存;气者,理之依也。
相关原理: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6.刻舟求剑。
相关原理:否认运动,形而上学。
17.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考研政治马哲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18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考研政治三十个俗语教给你马克思哲学原理
考研政治三十个俗语教给你马克思哲学原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2、知人知面要知心解析:这个成语比喻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认识。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又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等同属此类。
4、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问题,搞一点论,否定两分法。
又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同属此类。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析:这个成语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7、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解析:这个谚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现象与本质的这一对范畴。
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解析:这个谚语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9、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解析:这个成语所体现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10、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等成语也是这个道理。
1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解析:这句话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解析:这句话都强调了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又如“未雨绸缪”、“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都是这个道理。
考研政治记忆技巧口诀
考研政治记忆技巧口诀考研政治记忆技巧口诀是为了帮助考生高效记忆政治知识点而总结的简短、押韵的语句。
这些口诀通常将重要的政治理论、历史事件、政策法规等关键信息以易于记忆的形式呈现出来。
以下是一些示例口诀:1. 马克思两大理论核心:马哲唯物史观辨,阶级斗争是动力。
口诀简记:马哲阶级斗争动力。
2.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求创新。
口诀简记:实事求是独立创。
3. 邓小平理论三大意义:指导理论开辟路,解放思想续发展。
口诀简记:指导思想解放路。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代表性发展前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口诀简记:代表前进公为民。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口诀简记:富民主文和谐法。
6. 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为中心。
口诀简记:一个中心两基本。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口诀简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
8. 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成就:经济腾飞国力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口诀简记:经济国力生活改善。
9.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口诀简记:人民需求与发展矛盾。
1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口诀简记:两个一百梦复兴。
使用这些口诀可以帮助考生在复习考研政治时,尤其是面对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时,提高记忆效率,巩固记忆成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口诀只能作为辅助记忆的工具,最终的复习还是需要结合教材、笔记和真题进行深入理解和练习。
政治马哲常考名言
政治马哲常考名言(4)39、“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解析:这句话把“天”看成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所以这句话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而且它还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又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形而上学的典型句子有:“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白马非马”、“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飞矢不动”等。
40、“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解析:这是一种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4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解析:王充的这句话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4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解析:前一句是辩证法观点,后一句是诡辩论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一句的意思是在人第一次踏入河水中的时候,人与河水相对静止,人是踏入了同一条河流中;而河水是处于绝对运动的状态当中,因此当人再次踏入河中,河水已经流动,人是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
这句话承认了绝对运动,也承认了相对静止,因而属于辩证论。
第二句话意思是说河水永远在流动,随着人的“踏入”,河水依然不断流淌,人永远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认识到了河水的绝对运动,却没有认识到人在第一次踏入河流中,人与河水的相对静止关系。
这种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诡辩论。
4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例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等都是这个道理。
4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解析:这句话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45、“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解析:荀子认为,如果不欲动心的功能,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1)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俗语成语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
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
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历年考研政治: 2012 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论述
No.1“水是一切的始基。”(古希腊 泰勒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No.2“磁石有灵魂,因为它有灵魂。” (古希腊 泰勒斯)——“物活论”思想
No.3“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 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古希腊 赫拉克利特)——此话是对辨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 说明。
No.45“存在三个世界,世界一是物理状态的世界,包括自然界的物质,一切生物以至人脑;世界二指 意识状态的世界,即精神世界;世界三是指客观知识的世界,这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世界,包括语言、科学、 艺术和道德等。”——该命题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最终是一种二元论,因为世界 2 和世界 3 都属于 意识,而世界 1 则属于物质。
13、"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了实践锻炼和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
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模式,如逻辑格式等。
10、"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
马哲常考的50句(诗词+谚语)含解析
马哲常考的50句(诗词+谚语)含解析2019年山东省统考时政押题班优惠倒数第三天!一、马哲常考诗词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说明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解析:说明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意思是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有:①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的基本范畴。
告诉我们要用因果关系的哲学道理分析问题,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②唯物辩证法的现象与本质的基本范畴,告诉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说明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事物发展总的趋势前进的,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这就要求我们在顺利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6、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解析:说明了人们对于那些外表相似的真假难辩的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辨别其真伪。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解析:意思是说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
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8、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解析:说明了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
考研政治 参透成语中的哲学原理
2018考研政治:参透成语中的哲学原理来源:智阅网在考研政治中,名言、诗歌、成语及谚语常常是马哲这一部分的考察形式,分析这些素材来用马哲知识点进行解读,考察形式以选择题或者材料题中各位大大们的重要讲话为主。
下面总结了一些历年常考成语,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1、守株待兔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3、刻舟求剑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
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本末倒置解析: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复习资料:马哲知识点与谚语
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
意志所主宰。
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又如,我们
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
反映。
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
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
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4、掩耳盗铃。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
替客观现实。
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
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又如,“公
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也是这个道理。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
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
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
角度看的。
7、有志者,事竟成。
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又如,“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
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
不可分离的。
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又如,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亦属唯物论。
9、心外无物。
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
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唯心主义。
10、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
这是陈云同志的一贯主导思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和迷信盲从的奴隶主义。
也就是说要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1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12、刻舟求剑。
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
又如,“守株待兔”等亦属此类。
13、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
说明客观事物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
与此相反,有人提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走向了极端,否定了相对静止,是一种不可知论。
14、天行有常,不为饶存,不为桀亡。
意指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不因为饶是圣王而存在,也不因为桀是暴君而消亡。
又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
“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表明生物的运动都是遵循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沈括)
15、揠苗助长。
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
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16、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就不能成功。
17、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18、量力而行。
是说在实际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做力不能及而勉强要做的事,使主观违背客观。
1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是指客观事物不断地变化、发展,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就必须破除旧观念,破除迷信盲从;实
事求是就是说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规律性,按规律办事。
这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可能解放;反之,
思想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也就谈不上实事求是了。
20、相反相成。
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
又如,“相辅相成”与此同理。
21、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
即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又如,“虚心使人
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居安思危”等都
包含着矛盾同一性原理。
2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又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等同属此类。
23、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问题,搞一点论,否定两分法。
又如,“只见树木,不
见森林”等同属此类。
24、对症下药。
符合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及“世界上没有完
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万物无相异”等都
包含了这一原理。
25、对牛弹琴。
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又如,“张冠李戴”、“照办照抄”、
“一刀切”、“一风吹”等同属此类。
26、画龙点睛。
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27、荷花虽好,也要绿叶相扶。
比喻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因为次要矛盾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又如,“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等亦属同理。
28、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违背了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
不分主次,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
又如,“眉毛胡子一把抓”,亦属此类。
29、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
毛泽东同志常常以此来比喻成绩与错误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
要求我们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所决定,所以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分清主流与支流,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
30、本末倒置。
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
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