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水师营历史的文化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齐哈尔水师营历史的文化传承

作者:关连芳

来源:《理论观察》2014年第01期

[摘要]齐齐哈尔水师营是清朝水师中的一支劲旅,在反击沙俄侵略、保卫与建设黑龙江三城(瑷珲、摩尔根、齐齐哈尔)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的文化繁荣与发展以及促进经济振兴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齐齐哈尔水师营;历史贡献;传统文化;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1 — 0070 — 02

清齐齐哈尔水师营正式建制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裁撤。在此期间,齐齐哈尔水师营参加了著名的雅克萨之战,并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其后驻守齐齐哈尔的208年中历尽守城护民之责,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重温这段历史,并挖掘其文化内涵,会给我们以启迪。

一、水师历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财富

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传承的精髓。水师精神、寿山精神与马占山精神构成了齐齐哈尔古代、近代和现代反侵略历史的三部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财富。

顺治元年(1644年),百万八旗军入关,“龙兴之地”——盛京仅有千余名兵丁守卫,宁古塔只有数百人可以支用,整个东北完全处于沙俄的“鹰视狼顾”之下。

16世纪的沙俄为了掠夺土地和他们垂涎的皮货,开始越过乌拉尔山迅速东进,成为中国的“邻居”。叶尼塞斯克城和雅库茨克城成为他们侵入黑龙江下游的桥头堡。匪首波雅科夫、哈巴罗夫和斯捷潘诺夫,先后率领哥萨克匪徒,占据达斡尔的居住地——雅克萨城,屠杀、抢掠古伊古达尔村民千余人;他们袭击瑷珲城,威胁赫哲人的乌扎拉村……

清政府曾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顺治十五年(1658年)、顺治十七年(1660年)三次对俄军展开清剿。但因清军没有在此长久驻扎和徙民实边,沙俄吞并黑龙江的边患一直存在。

康熙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反击沙俄的准备。

康熙元年(1662年)始,清政府采取奖励投军措施,共在盛京、吉林、宁古塔等地编制“新满洲”兵万余人;康熙十年(1671年)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两次以谒陵的名义巡视东北。他以“非观兵”的姿态表达了对“貔貅健甲”的厚望与自信;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政府分拨吉林部分水师分驻黑龙江地方,这一年吉林水师到齐齐哈尔驻防。他们日夜

操练,转运齐齐哈尔、摩尔根、瑷珲城之间的物资与人员,以备抗俄之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在黑龙江和呼玛尔二地建立木城,与俄军对垒,因应俄军的军事行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黑龙江将军,全面负责对俄作战相关事宜,并组织实行大规模的屯田。同年调福建水师北上,赴黑龙江协助作战;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筹组藤牌军,赴前线作战;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批准设置吉林乌喇到黑龙江的19处驿站,共一千三百四十余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与信息网,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传递。同年令林兴珠组织藤牌兵准备参战。

随着平定三藩和对台湾的统一战争接近尾声,反击沙俄的条件日臻成熟,雅克萨之战就在其时爆发了。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康熙帝下令收复雅克萨。诏曰:“发兵黑龙江,扼其往来之路,罗刹又窃据如故,不送还逋逃,应即剪灭”。

五月二十二日,近3000名清军分水路和陆路包围了雅克萨城。清军要求俄军撤出雅克萨,免遭刀兵。但“罗刹负固,出言不逊”,拒绝了清军的要求。

二十四日,来增援雅克萨的哥萨特木筏队被林兴珠率领的藤牌兵截在汹涌的江流中,具有强大优势的俄军火器,被藤牌形成的水上长城所抵消,随着包围圈的缩小,火器逐渐失去功效。临近俄军的藤牌兵,使出高超的藤牌技艺,在木筏上下左右挥刀斩脚,顷刻间哥萨克望风而逃。水师此次共击毙俄军30余人,生擒10余人。

切断了援军之后,清军制定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城南布置弓弩,却在东西两侧布置了红衣大炮。

二十五日发起了总攻,顿时雅克萨变成了火海,俄军损失严重,百余名俄军被打死。二十六日头目托尔布津走投无路,被迫投降,700余名哥萨特被驱逐。

第一次收复雅克萨城后,清朝旋即撤回到瑷珲城驻防。可不到两月的时间,得到兵员补充的托尔布津又重返雅克萨,加固工事,以图永踞。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康熙帝下诏:“今罗刹复回雅克萨,筑城盘踞,若不速行扑剿,势必积粮坚守,图之不易。”萨布素率领士兵两千余人,七月初进抵雅克萨,并确定了水陆两路合围的策略。七月二十三日发动总攻,陈汶环所率水师及藤牌兵在江中截杀俄军的进出人员,阻断了雅克萨与尼布楚的联系。陆上清军在城外挖筑工事的同时,以红衣大炮不时轰城,督军托尔布津被轰毙命。加之此时俄军疾病流行,城内仅剩的150余人失去了抵抗的实力。九月,沙俄派使上疏,愿意“以礼通好”。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七月,康熙帝下令撤兵,与沙俄展开谈判。

正是水师官兵的英勇奋战,正是他们对江面的全面封锁,才使得哥萨特援军望江兴叹,才使得城内的匪徒放弃了负隅顽抗的幻想,最后同意与中国媾和。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如今,水师官兵万里奔袭、共御外辱、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与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已经变成了中华儿女的血氧,他们时刻准备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二、水师历史是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齐齐哈尔水师营的组建与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抵御沙俄侵略的历史是紧密相连的,水师营的发展也是与齐齐哈尔城的建设与发展相伴而行的。早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就调集吉林水师分驻黑龙江各地,这是齐齐哈尔的第一批水师。后来陈汶环率领的福建水师、林兴珠率领的藤牌兵都成为齐齐哈尔水师的主力。代代水师人为建设和保卫齐齐哈尔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得这颗北国明珠光彩照人,这极力展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与伟大。

齐齐哈尔水师中有一部分来自吉林水师。他们最早奉命来到齐齐哈尔等地,做反击沙俄的准备,他们沿江防务、训练水兵、运转送往雅克萨的军资。在雅克萨之战结束后,他们在墨尔根驻防9年后又移防齐齐哈尔。2011年在吉林北山发现了“齐齐哈尔镶黄旗崔氏之墓”碑,立碑者是黑龙江水师营总管七克坦布,他是吉林水师的后裔。这块碑与水师镇崔门村等地的“崔氏碑”相互印证。齐齐哈尔的崔氏曾被称为“崔半城”,他们的祖茔在吉林,现在他们的后人仍生活在齐齐哈尔市。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萨布素的奏请下,“夙有澄清天下之志,有立功异域之心”的福建厦门提督水师军门——陈汶环奉召“率父子之兵,成英雄之队”,从江南、荆口、闽浙、天津等五湖四海之地挑选水性极佳的水手百余名,配以丁状三千余名,万里驰援黑龙江。在雅克萨之战中,陈汶环所率领的水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他被任命为黑龙江水师总管,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迁移到齐齐哈尔驻防。

陈汶环所率的福建水师没有离开齐齐哈尔,他死后葬在了齐齐哈尔城西南十里岗。他们的后人见证了齐齐哈尔水师与这座古城的发展。他的五世孙陈广耀曾是发奋读书的楷模,他曾聘请流人程瑛为家庭教师,为全家广布鸿学。他的九世孙陈福龄,为水师营五品官。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俄罗斯军队兵临城外,欲炮轰齐齐哈尔城。危急之下,时任边军额外帮办的陈福龄和行营总管程德全用身体堵住俄军的炮口,与俄军据理力争,使得齐齐哈尔百姓躲过一劫。后来他从事慈善,是齐齐哈尔五教道德院的第一任院长。他还编制了《陈氏宗谱》,收集了大量康熙朝前后的资料,是研究齐齐哈尔水师营的重要参考资料。

雅克萨之战中,林兴珠所率领的藤牌军令俄国人闻风丧胆,这些被称为“大帽鞑子”的水上作战团队,都与台湾的藤牌兵有着联系。原来郑成功在闽台就有一支非常倚重的藤牌军,台湾统一后,这些官兵就内附到大陆各地,或从军或务农。当年康熙帝召见林兴珠的时候,林兴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