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教学设计大赛教学设计竞赛文档
福建省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福建省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比赛项目说明初中组语文:教科书研究与使用1.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素材,按要求解答。
2.比赛时间:100分钟。
3.比赛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理念、目标要求,评价教科书内部相对独立部分的设计意图,运用新课程理论处理教材与教学,落实新课程倡导的“用教材教”的要求。
数学:解题析题1.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要求进行现场解题析题。
2.比赛时间:50分钟(含解题与现场析题)。
3.比赛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解题和对题进行拓展设计(30分钟);析题并对题进行拓展设计说明(20分钟)。
英语:口头作文1.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命题与要求进行现场口头作文。
2.比赛时间:15分钟(含准备、作文与表述)。
3.比赛要求:围绕主题,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表述流畅;语音语调准确。
物理:实验技能1.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素材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操作并讲解。
2.比赛时间:20分钟(含实验方案设计、操作与讲解)。
3.比赛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设计方案、规范操作、准确讲解,实验结果正确。
化学:演示实验技能1.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课题、素材进行演示实验,边演示边讲授。
2.比赛时间:20分钟(含熟悉演示实验的课题、素材,现场演示与讲授)。
3.比赛要求:根据该演示实验的学习目标,正确地进行演示操作和讲授。
生物:实验技能1.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与器具进行实验设计并现场操作。
2.比赛时间:20分钟(含实验设计与操作)。
3.比赛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科学设计实验;规范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正确合理。
历史:故事评析1.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指定的历史图片进行口头评析。
2.比赛时间:10分钟(含熟悉素材与口头评析)。
3.比赛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分析评述提供的历史图片素材并简要提出教学的意见与看法。
地理:命题设计(含电子制图)1.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素材进行现场命题设计。
第三届教学案例评选:梯形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梯形在生活中较 为常见,以实物图 片引入较亲切自 然,学生易于理解 记忆。 让学生按自己的 方式作出等腰梯 形体现教学的开 放性。初步体会轴 对称的知识在等 腰梯形性质中的 应用。探究合作能 力的培养。体会平 移思想在研究梯 形问题时的运用, 进一步渗透类比 与转化的数学思 想应用意识的培 养。
教师精讲总结
Ppt 课件
教师总结
教
师
杨 艳
课 题
梯
形
班 级
初二六班
时 间
2011.6.
6、师生总结学习内容
结束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了解等腰梯形的性质,并学会简单 应用。 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平移、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研究等腰梯形性质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梯形的性质的过程,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 生的说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渗透类比与转化 的数学思想。 探索等腰梯形性质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合作发现意识。 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 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索以及证明。 多媒体课件 小组合作,探究发现,点拨归纳。 教学设计 多媒体出示彩色图片 提问:在图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 共同特点? 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图形介绍梯形 的有关概念。 你能利用笔记本画一个等腰梯形吗? 提问: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里?你 能发现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发现结论,小组探究如何证明结论。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参赛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梯形》 梯形》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十三中学 杨艳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参赛作品
《雪》教学设计
雪一、课题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二、设计思路: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以鲜明的形象,描绘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江南雪的优美是为了衬托朔方雪的壮美,从而表达作者所倡导的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这是文本的灵魂之所在,这种个性和精神也是我们现代人所不可缺少的。
现代教育观念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互动与对话,来体会文本精粹的文字所传达的独立、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发展,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章运用的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与内蕴美。
(2)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对比、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3)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学习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五、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含蕴深刻的语句,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灵”,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六、教学准备:1.搜集鲁迅先生有关材料。
2.学生收集、整理描写雪景的诗文。
3.收集有关南北的雪景图,制成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七、学习过程:一、美文美导:提问学生收集的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雪的诗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师生简评雪的特点:纯洁与刚毅。
(多媒体)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多媒体:简介作者)二、美文美读:1、提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借助画面,进入美境;借助音乐,进入情境。
《功》教学设计
邯郸市第三届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必修 2第七章第 2 节《功》教学设计单位:武安市第一中学授课人:***第七章第二节功---《功》教学设计武安一中李湘茹一、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功》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功是高考常考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是介绍功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功能关系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本章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初步接触过功,本节课是让学生加深对功的深入理解。
此阶段的学生理解和思考能力很强,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但是对正、负功比较难于理解。
因此在对功的学习中,我会采取合理方法给予引导。
(三).教材特点与学生特征联系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原有的力和位移同向求功的思维基础上,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探索力和位移不共线时的表达式及夹角的含义。
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
学法上依据教学目标,结合物理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处理具体问题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
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由生疑到释疑,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能够从有趣的实验中感受能量变化,建立做功和能量变化关系的概念。
2、通过观察实例得出做功的两个要素,并形成功的概念。
3、会运用力的分解观念推导功的表达式,并能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科学思维:1、在演示实验的引领下推导归纳功的表达式,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论证能力。
教学设计1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品选活动科目:小学科学课题: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执教者:王珂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逸夫小学邮编:711300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科学3、课时:一课时三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向日葵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的一生中要发生变化。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
科学讲究实证,我们更希望学生在实际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将是最稳固的。
本课内容的设计是要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课题:(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三、教材分析:《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是三下第一单元第一课,有三部分内容:1.通过描述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小猫小狗出生方式,以问题形式提出了本单元的研究任务即绿色开花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它们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2.对不同种子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对种子里面有什么结构的推测?3.布置种植凤仙花的学习任务,提示学生做好种植准备。
四、教学方法: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2.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认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3、科学方法:观察(看、闻、摸、捏)、实验4、互动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激励法。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
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鼓励高校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应运而生。
而这次大赛的评分标准则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评价教学创新的重要指标。
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评委会会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科特点、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以及是否具备前瞻性和创新性,都会对教师的评分产生重要影响。
教学设计是否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是评分的重要依据。
教学设计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对跨学科、跨专业的整合性也是评委会会考量的方面。
二、教学实施教学实施是教学创新的关键环节。
在评价教师的教学实施环节时,评委会会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多样丰富,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激励与反馈是否得当,也会成为评判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
另外,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是否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反馈与差异化学习进行有效的应对,也将对其评分产生深远影响。
而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也是评委会重点关注的方面。
三、教学效果教学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在评价教学效果时,评委会会全面考察教师的教学成果与学生的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次教学创新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这将成为评判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
另外,教学效果的可持续性、影响力以及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也是评委会会进行评判的重要标准。
教师是否能够通过本次教学创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将成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关键点。
总结与回顾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体现了对教学创新的全面而深入的考量。
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方面都将受到全面的评判与考量,对其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届全国英语教师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初中教案毛筠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主要想探讨新课标下如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进行有效的句型教学。
根据新课标初中英语听说、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我在英语教学中开始摸索将听说、阅读与写作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将阅读与写作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各种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听说、阅读与写作联动的教学方法。
《新概念英语》的作者认为:“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话。
”我所实验的联动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以听说为基础,以阅读材料为指导,并将它们作为写作的基础。
同时,还能将写作教学的效果---学生习作,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从而达到听说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联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本节课我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创设各种情景,使学生在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注意拓宽知识面,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他们自主学习和在真实的情景中,直接交流的自我发展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运用所学语言;关注学生情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一、本课的亮点分析1、教学目标设计突出了一个“明”字,即明确具体。
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本。
教学目标不但考虑了语言知识学习技能的培养,而且也考虑到了文化和情感教育。
2、教学过程设计突出了一个“清”字,即层次清楚。
教学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教学过程的主线非常清晰,明线是听(语言输入)→说(语言输出);读(语言输入)→写(语言输出),教学过程呈螺旋式上升,有梯度和一定厚度;暗线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词—句—文,重视语言学习的过程与运用。
3、PPT和flash的制作针对性强,能比较直观的启发学生思考,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加大了课堂密度。
消失的恐龙--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消失的恐龙》教学设计教案背景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学生学科:小学科学课时:1课时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研究恐龙的兴趣高,但水平较低,头脑中虽有一系列的疑问,却又未曾深究其原因,通常表现为只对现象感兴趣。
2、学生对恐龙知识的了解比较零乱,缺乏系统,他们很难对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3、本课的教学,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较多(书本、画报、网络等)因此,可以就一些内容让学生进行自学。
教学课题《消失的恐龙》教材分析《消失了的恐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进化》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重点从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的角度,介绍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使学生加深对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为学习《共同的家园》这一单元做好准备。
恐龙的种类、恐龙的生活、恐龙的灭绝等都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它们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庞大身躯,有着令人生畏的力量,以至于人们一提起它就会产生敬畏和神秘感,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个无尽的谜团……本课以学生在课外对恐龙的零星认识为基础,为他们交流有关恐龙的经验搭建一个平台,帮助他们梳理零散的点滴知识,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学方法将“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
陈列模型:提出问题—说明事实:发现(文)、骨骼还原(图)——加深认识:从骨骼到模型—拓展引伸:从课内到课外。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2、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
科学知识:1、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2、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研讨活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恐龙相关的资料。
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
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生教学素质大赛教学设计姓名顾佳萍学号08090146课题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设计课时: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08090146 顾佳萍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
通过本专题第一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从海水中得到的氯、溴、碘都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而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学习从海水中得到的金属钠和金属镁,通过实验探究钠和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从而使学生既了解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又了解典型的金属单质。
钠作为最基础的碱金属,学好金属钠,有利于以后金属元素及元素周期表ⅠA 族的学习。
在学习本节课时,充分利用第一专题所学的简单的原子结构的知识: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极易失去,因而其具有强还原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
分组实验的加入,更利于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理解,及充分识记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现象。
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学过了氯溴碘等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所以他们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实验方面,更应该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实验后但又学不到知识的现象的发生。
教学方法:<一>问题链“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
对于元素钠的学习,我认为最重要是的性质的识记。
本节课,多方使用问题,构成一组问题链,引入、对比、探究、迁移等,逐步深入,使学生牢记钠的性质。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同学们相信水能生火吗?2、(“滴水生火实验”)为什么实验中用水能点燃酒精灯?[实验探究学习新知]3、钠与水的反应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有哪些?实验中钠怎么会变小?反应过程中的钠是什么形状?钠怎么会从不规则形状变成小球呢?钠与水反应生成物有哪些?如何检验其生成物?(实验的最后)用简单的话总结钠与水反应的现象?4、钠与氧气反应钠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和钠在空气中加热,产物分别是什么?如何检验?试比较两产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5、写出实验二、三的方程式,并判断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若是,用双线桥法标明电子得失?6、从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钠如此活泼的原因?7、观察金属钠金属钠有哪些物理性质?钠有这些物理性质的原因?[学以致用解决问题]8、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里?具有什么性质的物质可以保存钠?9、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取金属钠?[联系生活了解应用]10、自然界能有钠单质存在么?戴维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金属钠的?现代工业制法是如何制取金属钠的?为什么是电解氯化钠,而不是其他的钠的化合物?为什么是电解熔融氯化钠,而不是氯化钠水溶液?11、金属钠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呢?【设计意图】“同学们你们相信水能生火么?”“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用水点着了火呢?”这两个是引入性问题,在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将钠的性质先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教学设计大赛参赛文档
第三届教学设计大赛参赛文档图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下而以“FLASH 补间动画”这一章节的内容为例,按照上述三个模块.将整个教 学过程安排如下:•课前自主学习模块为学生提供教学微视频及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微视频学习传统补间和形状 补间动画的特点和制作技术,并完成配套练习。
通过课前的口主学习,使学生明确学 习重点和难点,为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课堂知识内化模块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导入一一检测一-进阶一-展示一一拓展一一小结一一反 馈共七个环节,以学生个体活动、学生团队活动、师生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
在整个 教学活动设计中注重挖掘新IU 知识点间的异同和关联,以降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门槛, 同时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维持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捉升学课刖课堂 课后自主学习)/知识内化、C 拓展延伸•谡前宇习孜果检测一一岂室测試•课前实例銅__学生寸论络习、教児答鑒•小對加寸论•学生作品展评-一学生乍品展示 学生点評 ■■完號碑瘪习•柘展任务讨论一一 /」迦耐论尧展实例•完战花展任芻■网上亘动交流• 芋生日翊推圭\ • 題学习反険__手生反游习鳧遨及建议! •選前手习孜果行析教学反馈分析・•加析 i表1 "FLASH 补间动画”自主学习任务单学习内吝J视频类2P 建谆习E 长+酉!套练习卫 麋堂1用縉动 讲斛型农 M 分种 球的运动〜 当堂检斛-讲餡型卫10分钟卩 痔台效果Q 当堂枪测卩• 多种动画综含p演示型卩15分铀◊照相机动画卩协作讨论。
•要求:自主学习上述微视频 ,耳完成配套练习»于滦前48小时上交。
卩♦作业设置课后作业釆取套餐化梯度作业的形式,将课后作业分为基础作业和拓展作业两种类型,基础作业以当堂课知识点的简单应用为主,由个人独立完成,每周一次;拓展作业以前后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为主,并按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不同等级,由团队协作完成,每月一次。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全国第三届群文阅读授课方案大赛参赛作品谢明莲课题故事的结局群文议题故事的结局作品授课年级六年级上《不会汪汪叫的小狗》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选文篇目《里纳尔多奇遇记》选文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本源《里纳尔多奇遇记》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1 、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 、领悟不同样的故事结局缘于不同样的授课目的选择。
3 、掌握并正确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后,续写不同样的结局。
授课重难点掌握四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续写故事结局。
-1-授课步详尽内容一、孩子,都喜听故事?(想)今天,老你来一个很幽默的故事,名字叫《不引会汪汪叫的小狗》。
听——入,激2、听故事 :PPT 出示故事目趣3、老渡 : 咦,故事听到里却没有了尾,明的你有趣来猜一猜?1、学生猜想:小狗被人捉住;小狗逃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自己开始新的生活⋯⋯:孩子,你都很能干。
听到前面的故事就可以猜想后边的局(板:猜想),可是一种很好的。
(停)2、老渡:那孩子,想知道作者是怎尾的?(想)真相上揭(件出示),我一起来一吧。
3、学生故事的局。
4、同学,你了什么?一个故事多种局。
5、同学,你喜那种局?什么?(同桌)二、学6、交流果。
生猜想7、同一个故事,什么要置不同样的局呢?()并8、交流。
尾。
9、老渡:其,像局故事有很多,想不想呀?(想)好,今天,我一起来《新文本》上的别的二个故事,小把资料小成。
三、孩子快速地《里多奇遇》和《当帽子从米上空落》两个故不同样事,(板:)局1、料其他二篇故事。
2、学生领悟不同样的局。
(填表)故事关不同样局不同样里多摔跤后有超奇遇凡的能力当帽子从各种各样的米上空帽子从空中落落后四、3、小:你喜那种局?什么?故事,把4、交流果,整理表格,比局的不同样及其生的原因。
(板:比)意学生念,激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培养握主要内容,比较不同的结局,找到自己喜欢的结局。
1、讨论喜欢的理由。
2、交流3、整理比较故事标要点选择不同样结局不同样题问题里纳尔摔跤乐于助人满足孤独的老教授拥有一多奇遇后有条猎狗记超凡被利用被过着双重生活的老教授的能利用后失去超凡能力力多此一举被冰激凌杯子砸失去超凡能力当帽子形形追查下帽翱翔员错误操作致使下帽从米兰色色子“雨”的子“雨”,并受各处分上空纷的帽原因纷坠落子从连续下商家倒霉时空中“雨”坠落奇异消失奇异的来,有奇异的消失——风刮走帽子5、若是是作者,你还会给出什么样的结局?学生谈论,总结。
第三届全国教学设计比赛
全国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设置动画效果》教学设计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小学吴洁【教材分析】《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是选取清华大学出版社《信息科技》第二单元活动中的第7课。
这一单元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对动画制作的兴趣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多媒体的组成要素中,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的基本知识。
通过PowerPoint软件,让学生实际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让学生体会到多媒体作品制作的乐趣。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多媒体作品的能力,这节课可以说,是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即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演示作品,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所以,本节课采取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办法,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半的信息技术学习已经掌握了OFFICE软件的许多知识,如word的学习,而演示文稿与word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这为演示文稿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具备了相当的信息技术素养,这就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始终以任务为主线,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加强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和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融合贯通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通过自定义动画中“预设动画”和“路径动画”命令可以对幻灯片中图片设置多种动画效果。
2.发现并体会“预设动画”和“路径动画”命令的不同。
方法与过程:1.培养学生在网络中搜集信息的意识,自主探究学习。
3.学生通过灵活、合理地利用资源,制作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有动画效果的宣传交通法规的幻灯片,培养学生的故事感和设计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为幻灯片设置动画这一活动,学生进一步体验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使他们更加珍爱生命。
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比赛规则
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比赛规则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比赛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赛目标: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设;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精心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的标杆展示与交流平台。
2. 大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
3. 参赛对象:全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在职教师,其中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
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已获得前两届大赛全国赛一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再次参赛。
4. 大赛实施:采用校赛、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赛(以下简称省赛)、全国赛三级赛制。
校赛、省赛由各赛区负责组织实施。
5. 评分标准:网络评审阶段满分60分,实录视频占40分,创新报告占20分。
现场评审阶段满分40分,分为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和10分钟的专家提问交流两部分。
6. 注意事项:参赛教师最需要注意的便是不要出现透露身份信息的标识,以及告知学生视频的公开性。
请注意,具体的比赛规则可能会根据大赛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请以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个过程需要小组合作――分工――合作的步骤完成整个网站页面的搭建。
情感目标:
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重点:搭建同一个 XHMTL 页面结构,编写不同的页面效果 CSS 代码。
难点 难点:如何搭建小组三人都能够共同使用的 XHMTL 页面结构。
与 JavaScript 技术的实践课程。
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相关 Web 产品的界面设计,制作标准优化的
目标 代码,增加交互动态功能,改善用户体验等 Web 前端综合开发技术,培养学生基
于 Web 工程的程序设计开发思想,使学生初步具备 Web 前端开发一线工程师应
有的知识、能力与基本职业素养。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 Web 数据库应用程序开
网站页面的搭建
课时
32
学习目标:
(1) 观察效果图及切片情况,画出网页结构图,由小组合作完成;
章节
(2) 熟练搭建 XHTML 页面结构,由小组合作完成; (3) 编写不同效果图的符合 web 标准的 CSS 代码,并完成 IE8 及 FireFox
教学 目标
浏览器下的兼容性测试,由小组成员分工单独完成; (4) 熟练应用 JavaScript 进行 CSS 代码的调用,整合三张页面完成整个网
呢?下面以 LOGO 一块内容剖析如何利用同一 XHTML 结构来调用不同 CSS 文件显示不同 的页面效果。 (1)logo 一块内容的 XHTML 结构学生都相当熟悉了,同以前实验的一部分,事先准 备好。
教 学 过 程 安 (2)选择效果图 1 和 3 以下部分效果为例进行两种 CSS 代码的编写,呈现不同的网支架:情境型支架(10 分钟)
(1)总结以前实验中常见页面结构,规范符合 web 标准的代码;(以图像的形式展示)
(2)
#container
教
#banner
学
#content
过
#left
程
#main #logo
#right
img
#box #text
安
#c
排
#footer
p #ver
第三届教学设计大赛教学设计竞赛文档
教师 姓名 出生 年月 主讲 课程
XXX 198105 Web 编程基础综合实践
职称
联系电话 Email
课程性质
讲师 专业基础
《Web 编程基础综合实践》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32 学时,它是在上一学期《Web 编程基础》课程基础上综合应用 XHTML、CSS
穿插提问:两列标准布局的 web 标准代码是什么?为本次实验的搭建垫定基础。 (2)预览已经事先做好的网站效果,明确本次实验内容;(以交互的方式演示) 先看 XHTML 结构,再看 CSS 效果,最后通过刷新演示三种效果图。如下图所示:
3
第二步:进入支架:问题型支架(15 分钟) 创设以上情境,引出以下问题:如何通过一个 XHTML 结构调用三种不同的 CSS 样式
效果。
排
(3)使用以下 JavaScript 代码,通过 F5 刷新按钮调用以上两种不同的 CSS 代码,页 面就会随着刷新按钮切换样式呈现不同的网页效果。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number = new Date().getSeconds() % 3 + 1; //随机数,从 1 到 3
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 XHTML、CSS 等技术知识的相关理论学生,并完成了常见简
分析 单页面布局的设计制作和一个较完整的小型企业网站的设计,但是对于知识的综
合应用不是很熟悉,欠灵活。学生对于综合实验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不愿意投入
时间课前预习实验内容。
2
以“网站页面的搭建”4 节课的章节内容为例详细介绍教学过程安排: 1、课前准备(至少提前一星期准备好):
发打好基础。
采用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它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它
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
构目的的教学方法。
要求教师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
(1) 实验的微视频,通过网络课程平台提前上传; (2) 学生分组,学生只有通过提前预习实验内容才能确定自己完成哪一张效
果图,分组完成后提前一星期汇总到课代表处上交; (3) 实验素材及相关 PPT,通过网络课程平台提前上传; (4) 课堂演示的相关内容,如页面结构,DIV 结构及相关演示页面的源码。
作品答辩、论坛上传、投 票、企业认可
课程 教学 内容 设计
社会任务选题 阅读需求分析 前台美工设计 前台页面编码 CSS 页面效果 网站页面测试 撰写设计报告
分组合作 实践任务
效果评价
《WEB 编程基础综合课程 设计》支架式教学内容
实验情景
独立探索 完成任务
网络课程 资源协作
操作视频,文档资源,PPT, 实践项目,使用手册
4
//随机选择 CSS 外部文件 document.write('<link href="0' + number.toString() + '/0' + number.toString() + '.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script>
向深入。意思就是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得学习者自
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
课程 教学 方式 方法
支架式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 探索,协作学习及效果评价。
1
根据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重新组织设计了教学内容,并按支架式教学模式 的五个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与规划,整门课程的内容框架如下图所示:
学习支持手册 项目开发团队
Web 项目开发 过程
项目需求分析 项目开发规范
搭建支架 构建内容
CSS 兼容性
项目需求分析 项目开发规范
交互性设计
资讯门户网站 的设计
页面设计 兼容性设计 交互设计
jQuery 技术 Ajax 技术
具体教学设计方案
章节 名称
用一次课(或一个单元)为例,展示课堂具体的教学设计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