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

合集下载

初中古诗文朗读节奏的方法技巧

初中古诗文朗读节奏的方法技巧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 侍中╱侍郎╱郭攸之。
5、"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 闻 之 也 /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 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 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6、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 帝/不/以/臣 卑 鄙。
例⒈医 之 好 治 不 病/以 为 功。
解析:"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为功",即,以之为功,把治好 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 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⒉而/不 知 /太 守 之 /乐 其 乐 也。
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名词, 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 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0、有时古人在单音节主语之后加上助词,凑成双音节, 也是为了照顾标准音步。
例如: 雍也/可使南面。(《论语·雍也第六》);
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第 六》)
11、考察一下句中连词“而”字的停顿情况,也可以 反映双音节标准音步的优先权。一般情况下,停顿在 “而”字之前。
9、划分句子朗读停顿时,必须优先照顾双音节音步
主谓之间一般可以有停顿,可当主语是单音节时,这条规律就 会努力去服从双音节标准音步的要求。(之所以说“努力去服 从”,是因为仍然有一些单音节主语后面没有独立的单音节可供 组合,只得成为单音步。)

古诗朗读节奏如何划分音节

古诗朗读节奏如何划分音节

古诗朗读节奏如何划分音节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韵律和格律给人带来了无限的诗意和魅力。

古诗的朗读不仅需要掌握每个字句的音调,更需要准确地掌握节奏感和音节的划分,才能将古诗的韵律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发出读者的情感共鸣。

古诗朗读的节奏感朗诵古诗,首先要感受到古诗的节奏感。

古诗的节奏往往是根据字数、韵脚等规律来确定的,因此,在朗读时要注意每个字的长短和重音,形成一种特定的节奏。

例如,五言绝句的节奏感较为明显,每句五个字,通常可以分为两个短句,前三个字为一句,后两个字为一句,通过掌握这种分句方式,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古诗的韵律美。

音节的划分在古诗的朗读中,音节是至关重要的。

音节的划分有助于掌握每个字的发音和重音位置,更好地表达出古诗的韵律之美。

古诗的音节划分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单音节词:单音节词通常只有一个音节,朗读时可以直接按照字的发音进行朗读,重音位置通常在单音节词的头部或尾部。

2.双音节词:双音节词有两个音节,通常需要注意每个音节的长短和重音位置。

朗读时要分清每个音节的发音,并掌握好重音位置,以保持韵律的连贯性和美感。

3.多音节词:如果古诗中出现了多音节词,通常需要根据词语的含义和整句的韵律来决定音节的划分。

在朗读时要尽量保持句子的连贯性和节奏感,不要让多音节词的出现影响整体的朗读效果。

古诗朗读的技巧除了注意节奏感和音节的划分外,在朗读古诗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以提升整体的朗读效果:•抑扬顿挫:在古诗的朗读中,要注意抑扬顿挫的运用,即通过声调的变化和停顿的安排来表现出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感情投入:朗读古诗时要尽量将自己融入到诗意之中,发挥自己的情感和表达力,使朗读更具感染力和真实性。

•节奏变化:在朗读古诗时可以通过控制语速、声音的高低、停顿的长短等手段来调整节奏感,使古诗更具生动感和表现力。

通过以上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古诗的朗读要领,准确划分音节,把握节奏感,使古诗的韵律之美得以充分展现,带来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

xx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对古诗文的停顿和节奏的考查,是近几年一些省市的中考试卷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题型。

要做好这一题型,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弄懂其意,即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其正确的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而有人则会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其原因是把“犬”误认为是主语,这明显是不符合文意的停顿。

再如: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其正确的停顿是:可/以一战。

而有人常划成:可以/一战。

原因是他把“可以”看成是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一词,古汉语中“可以”实际是“可”与“以”两个词,它们可译为:可以凭借。

其次:掌握一些古文化知识,分析句子结构及其成分,也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以下几种情形需要停顿:(1)主语与谓语之间可停顿。

如:吾/视其辙乱。

(《xx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2)动宾之间可停顿。

如:寻/xx(《记xx夜游》)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3)句中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介宾短语之前可停顿。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5)在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结果等语气的句子里,若前面有:“夫、盖、其、故”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语气词后可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

(《xx刿论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盖/追先帝之殊遇。

(《出师表》)故/君子有不战。

(《xx刿论战》)(6)提前状语之后可停顿。

如:今/天下三分。

(《出师表》)今/南方已定。

(《出师表》)今/齐地/方千里。

中国古诗词节奏划分 类型

中国古诗词节奏划分 类型

中国古诗词节奏划分类型中国古诗词的节奏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二字音步: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节奏单位,通常由两个音节组成。

在五言诗中,常常划分为“2-3”的节奏,如“白日/依山尽”。

在七言诗中,则常常划分为“2-2-3”的节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四字音步:由四个音节组成的节奏单位,这种节奏在诗词中较为少见。

但在一些特定的诗句中,也会出现四字音步的划分,如“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字音步和三字音步:一字音步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节奏单位,三字音步则是由三个音节组成的节奏单位。

这两种节奏单位在诗词中较为少见,但在一些特定的诗句中也会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诗词的节奏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也会根据诗句的具体情况和作者的表达意图进行灵活的调整。

同时,不同的读者和研究者对于同一首诗词的节奏划分也可能存在差异。

除了以上的节奏类型外,古诗词的节奏还与其平仄、押韵等要素密切相关。

在欣赏和理解古诗词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领略其韵律之美和意境之深。

除了上述提到的基本节奏类型外,中国古诗词的节奏划分还有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进一步的节奏划分类型:交错的节奏:在一些古诗词中,诗人会故意打破常规的节奏划分,使得相邻句子或诗句之间的音节数目不相等,形成交错的节奏。

这种节奏划分能够增加诗句的变化和动态感,给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重叠的节奏:重叠的节奏是指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音节、词语或句式来构建节奏。

例如,在《诗经》中常见到重章叠句的手法,即相邻的章节或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相似或重复,形成一种独特的节奏感。

这种节奏划分能够增强诗句的韵律美和表达效果。

自由节奏:自由节奏是指不遵循固定音节数目的节奏划分方式。

在古诗词中,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的新诗创作中,自由节奏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

诗人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自由安排音节的数目和分布,创造出更加自由、多变的节奏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节奏划分类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相互交织、重叠。

古诗节奏划分依据

古诗节奏划分依据

古诗节奏划分依据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珍贵遗产,其独特的节奏感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古诗的
节奏并非随意而来,其划分依据既包含韵律规则,也融合了语言韵律和情感表达。

在古诗的韵律中,每个字都承载着特定的音韵和节奏,这些音节和节奏的组合形成了古诗独有的韵律美感。

音节和平仄
古诗的韵律主要依赖于字的音节和平仄。

音节是指一个字中的发音单元,平仄
是指字的声调高低。

在古诗中,音节和平仄的搭配非常讲究,以达到和谐的韵律效果。

韵律规则
古诗的节奏划分也遵循一定的韵律规则,例如五言绝句每句由五个字组成,七
言绝句每句由七个字组成。

这种规则的约束,使得古诗的节奏更加节制和规整。

语言韵律
古诗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一种语言韵律的表达。

古诗的节奏划分依
据还包括了语言的韵律美感,通过诗句的长短、句式的变化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情感表达
古诗的节奏也是作者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

节奏的变化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如悲伤、喜悦、悲壮等,通过节奏的流畅与起伏,古诗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内涵。

在古诗的节奏划分依据中,音节和平仄、韵律规则、语言韵律和情感表达是相
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了古诗独特的韵律之美。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古诗的节奏划分依据,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古诗的音韵之美,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哲理。

高中必修一古诗。划分节奏

高中必修一古诗。划分节奏

高中必修一古诗。

划分节奏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按音节划分。

五言、七言诗,找出畸零的那一个单音节作为1个节拍,其他的都是两个音节作为1个节拍。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

二、关于古文节奏的划分按意义划分。

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

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以下情况需要注意停顿:1、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

即按照: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可以一战。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如:“且”“虽”“因”“惟”“故”而”等。

(例如:虽/乘奔御风且/焉置土石敏而好学)4、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句首发语词“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则素湍绿潭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5、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如:问/今是何世瞻,余马首/可也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

7、“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

8、文言文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9、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后一般要停顿。

如:卢陵/欧阳修也。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小学阶段古诗古文常见断句情况及方法

小学阶段古诗古文常见断句情况及方法

小学阶段古诗古文常见断句情况及方法我们常见的古诗一般按照下面的节奏来划分。

四言诗可按照“二二”节奏划分:比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五言诗,按照词意句意可以划分为:“二三”。

比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或是按照节奏划分为“二二一”,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同样适用于“二三”划分)七言诗,按照词意句意大体可按照“四三”划分。

比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部分特殊节奏的可以划分为“二二二一”或者是“二二一二”。

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为什么这么划分,新学的古文又该怎么断句,我们详细说一下。

一、按照音节加意义来划分。

我们看例1:白日依山尽。

白日属于一个词汇,中间不能断开,“依”是一个独词,解释为“依傍”,可以停顿,整体划分为“白日/依/山尽”,这是“二一二”的断句法。

同时“依山尽”可以连读,划分为“白日/依山尽”。

也就是“二三”断句法。

例2: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按照“二三”节奏划分为“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二、语气词要停顿。

在古文中,语气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不论是在句首还是句尾,我们读到的时候都要做一下停顿。

看下面的例3。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的语气词,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停顿一下。

整句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再比如我们四年级下册要学的《囊萤夜读》里的一句“以夜继日焉”其中“焉”是句尾语气词,我们读到的时候同样要断开:以夜继日/焉。

三、根据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划分。

我们同样以四年级语文下册中《铁杵成针》里的句子举例:在象耳山下。

“象耳山”是山名,不能断开,在这里划分为:在/象耳山/下。

同样的例子还有:侍中侍郎郭攸之。

“侍中”和“侍郎”都是官职称谓,朗读的时候要停顿,“郭攸之”是人的名字。

整体划分为:侍中/侍郎/郭攸之。

四、四字骈文,两字一顿,节奏整齐划一。

四字骈文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这类文章数量不在少数。

比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划分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诗节奏划分规律和原则

古诗节奏划分规律和原则

古诗节奏划分规律和原则在古代文学中,古诗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不仅在内容上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在形式上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其中,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和原则是古诗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和原则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古诗的韵律之美,还可以领略古代诗人的创作技巧和意蕴。

古诗节奏划分规律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是指古诗在音韵和语音上的节奏变化和规则。

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这两种形式的古诗在节奏上有着不同的规律。

五言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五言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通常按照句子和词语的重音来划分。

每句五言古诗通常为七个音节,分为上下两句,上句为四个音节,下句为三个音节。

在划分韵律时,要注意每句的停顿和韵脚的押韵。

七言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七言古诗相比五言古诗更为宽松,但其节奏划分规律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每句七言古诗通常为十个音节,分为上下两句,上句为五个音节,下句为五个音节。

在划分韵律时,同样要注意每句的停顿和韵脚的押韵。

古诗节奏划分原则古诗节奏划分并非只是简单地按照音节数来划分,还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循。

顿挫平仄的原则古诗的节奏划分需要根据顿挫平仄来处理。

顿挫是古诗的重音和轻音的分布,平仄是指古诗中的平声和仄声。

在创作古诗时,要注意处理好顿挫平仄关系,使古诗的节奏更加和谐。

对仗押韵的原则古诗的节奏划分还需要遵循对仗押韵的原则。

对仗是指古诗中对仗词或对仗句的使用,押韵是指古诗中同一韵脚的使用。

在创作古诗时,要注意处理好对仗押韵的关系,使古诗的节奏更加流畅。

结语古诗作为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音韵和韵律上有着独特的美感。

通过对古诗节奏划分规律和原则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韵律之美,也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诗人的创作技巧和意蕴。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和原则有更深入的了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1.古诗的声律(节拍)节奏《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

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 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

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单音节呢?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

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因此就分别成为五言与七言诗基本的,也是经典的声律节奏。

汉以后的诗人写诗,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经典的声律节奏来造句,如:潮平两岸/ 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古诗的意义结构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

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

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从而使五七言诗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成为锻造名句的诗歌时代。

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

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

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这是符合自然的、经典的声律节奏。

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

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读少府之任蜀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古诗的朗读技巧

古诗的朗读技巧

语调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 (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 降语调,分别用“↑”“↓”表示。

注意诗句前后部分的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就整首诗而言, 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以取 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如“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 明月何时↑照我↓还? ↑ 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 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次第减弱,语速平缓。
情感基调

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在这样的朗读感受中 逐渐体会古诗中蕴含的节奏美和音律美。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朗读时语速可平缓些,语调可 略微低沉些,要读出思乡的情感;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样的朗读感受中 逐渐体会古诗中蕴含的节奏美和音律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情感基调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要 以豪迈的语气去指导朗读,体会到河山的壮 丽,诗人的喜悦之情;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情感基调

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在这样的朗读感受中 逐渐体会古诗中蕴含的节奏美和音律美。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诗的节奏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 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

七言有“二二三”,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 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韵脚
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古诗词诵读节奏的划分

古诗词诵读节奏的划分

按意义
资料整理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
“四言”节奏的划分
四言:“二二”节奏 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如:对东酒临/碣当石歌,,人以生观/沧几海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五言”节奏的划分
五言: “二二一” 节奏
如:大漠孤/孤烟烟直/,直长,河长落河日/落圆日/圆
“二一二”节奏
如:野火烧/烧不/尽不,尽春,风春吹风又/吹生/又生
绝句 杜甫
两两个个/黄黄鹂鹂/鸣鸣翠/翠柳柳,, 一一行行/白白鹭鹭/上上青/青天天。。 窗窗含含/西西岭岭/千千秋秋雪/雪,, 门门泊泊/东东吴吴/万万里里船/船。。
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
课堂小结
四言(22)
五言(221、212)
节 奏
按音节
六言(222)
划 分
七言( 223、2221、2212)
“六言”节奏的划分
六言: “二二二” 节奏
如:明月别/别枝枝惊/鹊惊,鹊, 清风半/半夜夜鸣/蝉鸣。蝉。
“七言”节奏的划分
七言:“二二三”节奏 “二二二一”节奏 “二二一二”节奏
“七言”节奏的划分
“二二三”节奏
如: 商女不/不知知亡/国亡恨国,恨, 隔江犹/犹唱唱后/庭后花庭。花。
“七言”节奏的划分
“二二二一”节奏
如: 沉舟侧/侧畔畔千/帆千过帆,/过, 病树前/前头头万/木万春木。/春。
“七言”节奏的划分
“二二一二”节奏
如: 春蚕到/到死死丝/方丝尽/方,尽, 蜡炬成/成灰灰泪/始泪/干始。干。
绝句 杜甫 迟迟日日/江山丽/丽,, 春春风风/花草香/香。。 泥泥融融/飞燕/燕子子,, 沙沙暖暖/睡鸳/鸳鸯鸯。。古诗词诵读节ຫໍສະໝຸດ 的划分古诗文诵读节奏的划分

古诗朗诵技巧的知识

古诗朗诵技巧的知识

古诗朗诵技巧的知识一、节奏古诗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

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

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

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

四言为“二二”节奏,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晨兴/理/荒秽”(《归园田居》其三),“夕露/沾/我衣”(同上),这主要是因为中间的这个词是动词,与后面的构成了动宾结构。

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和“四、三”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如“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同上);“水面初平/云脚低”(同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他们的区别在于意思的连贯性和成语的连读上。

“水面初平”是主谓结构。

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词主要是按意义单位来划分。

如“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这是按照动宾之间划分。

更应注意词中“一字领”的句子,如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其中的“对”“渐”字必须停顿并重读。

二、语速朗读速度的快慢是根据所表达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决定的,要与语意感情相协调。

内容决定速度,一般地说,诗词特别是古典诗词要读得慢些,给人以体味的余地,景物描写也应读得慢些,给人清晰的印象。

与此相反,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都应该读得快些。

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激动情绪时语速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迟疑情绪或心情沉痛及回忆往事时,语速比较缓慢。

诗的一句划分依据

诗的一句划分依据

古诗节奏划分一、古诗的自然声律节奏《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

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

单音节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

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二、古诗的意义结构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

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

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

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

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这是符合自然的、经典的声律节奏。

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

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读少府之任蜀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把两种形式错综起来使用。

如: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三、一般如何划分古诗节奏⑴找到各句畸零的单音节,这个音节单独作为一个节拍;⑵其他音节,只要不违背意思,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拍。

这样的方法,对于常见的两种结构形式都是可行的。

诗歌节奏划分1、根据词或词组划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设想初一学生诵读古诗的通病是急于成诵:读的速度太快,节奏感不强,这就不利于感悟与理解。

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

这篇课文有多种诗的体式,节奏型各不相同,用来进行这种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诵诗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

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依次是:如“东临偶石,以观/沧海”(四言句)“客路/青山∕外”(五言句)“常记/溪亭/日暮”(七言句)“旧时/茅店∕社林/边”(六言句)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如“海日/生∕残夜”“七八个/星/天外”“稻花/香里/说/丰年”。

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我们建议每一首教师都应领读两三遍,或者挑选个别学生为全班领读。

至于串讲或启发提问,重点可放在景物描写,因为借景抒情是这几首诗词的共同特点。

背景也要讲一点,切忌展开。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二、读读讲讲问问。

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现在来看诗的正文。

读两遍后,指导学生划分层次。

要先提出问题:①全诗12行,除开头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

②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

③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然后归纳如下: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
划分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

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依次是:
X X/X X如“东临偶石,以观/沧海”(四言句)
XX/XX/X如“客路/青山∕外”(五言句)
X X/X X/XX如“常记/溪亭/日暮”(七言句)
X X/X X/X X/X如“旧时/茅店∕社林/边”(六言句)
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如“海日/生∕残夜”“七八个/星/天外”“稻花/香里/说/丰年”。

]
学目的
一、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二、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三、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二、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课文。

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明确:沧,是暗绿色。

“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
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

“临”作“登临”讲。

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
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

(如有同学答到“若出其里”为止,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


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

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

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

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

“洪”,大的意思。

很明显,这两句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

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

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
明确: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

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

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想象,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根据“阅读提示”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

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

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解释:最后两句是一般的结束句。

4.分析韵律。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5.齐读、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