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5篇范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5篇范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科学知识: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四、教学材料准备:排队使用图片5张、学生画图用小圆每人两张,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球模型、活动记录汇总等。

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听说我们班学生在美术方面有非常高的水平,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想考一考同学们。

请同学们画一画这个球,你看到是怎样的就画成怎样的,黑色部分用水彩笔涂黑,黄色部分不用画。

(讲台上放一个半黑半白的篮球)2、学生画画3、展示各不同角度画的画,说一说:怎么不一样呢?哪个同学画错了?那为什么会这样?生:是因为角度不同的原因(教师表扬:同学们的美术水平确实很高)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将美术作品收好放进抽屉)1、观察黑板上的图片,说说它像天空中的哪个星球。

2、对!我们看到的月球形状是经常会变的,科学家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投影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全班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相变化(板书)二、学生根据经验画月相1、大家看到过月相吗?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怎样的月相。

2、认识两个月相。

投影出示全黑的月相,说说是农历哪一天。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弯弯的月亮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弯弯的月亮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弯弯的月亮第一篇:(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观察月亮一个月,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做记录知识与技能: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形成的原因。

3.认识月相,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2.能够克服恐惧心理。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本课导课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首先从赞美月亮入手,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本课交流可首先在组内交流,重点描述一个月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一天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位置变化。

通过交流要达到以下共识:在一天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是弧线自东向西移动,这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月亮的图片和影片、模拟月相变化实验。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1.月相是怎样形成的(1)组织学生画出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2)展示画像,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形成。

(3)评议画像:指出哪些画像和生活中的月亮形状的相近。

(4)讨论:得出“这些看见的月亮部分是太阳光照射到的部分”的结论。

(5)欣赏关于月亮的影片和图片并讲解。

(6)布置学生对月相进行观察,分组连续观察和记录三、四和五月的月相;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做记录。

2.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1)组织学生交流月相日记。

(2)小组内部交流,按照日期排 3.指导学生认识特殊月相。

4.组织学生讨论月相变化规律。

5.组织学生做模拟月相变化实验。

6.对照图片或画像辨认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等月相。

7.讨论,并初步得出结论。

8.学生动手做一个月的月相卡,证明结论是否正确。

9.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板书设计:弯弯的月亮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想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1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1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1 17。

“弯月”教学目标1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什么”和“怎样”的角度向月亮相位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将自己得出的结论与现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

2年,能够参加观测月相的中长期科学研究活动;愿意合作和交流2,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月亮每天和每个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亮相位的形成原因教材分析青岛版小学科学涉及“地球和宇宙”,这让老师们普遍觉得不容易教。

一方面,这类话题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范畴,难以直接观察。

另一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尤其是对于涉及体育的内容,更不知道如何下手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仿真实验,通过仿真实验的可视化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月亮相位的变化是小学生熟悉而陌生的想象。

熟悉的是,学生已经看到月亮是圆的还是短的变化,可以知道农历十五月是满月,明白月亮本身并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太阳反射出来的月亮;月亮正逆时针绕地球运行,等等。

奇怪的是月球相位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的规律性。

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亮的相位变化和变化是有规律的。

根据生活中的记忆,学生画出月亮相位的变化,然后通过小组和全班的交流和比较,初步了解月亮相位的变化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月相的变化与月亮不发光、太阳照射和月亮绕地球公转有关。

同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月球相位变化的原始规律。

在学生感知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地介绍月亮相位产生的原理,培养空间想象力。

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只能通过记忆图片和模拟实验来使学生真正形成“理论性”。

真实的记录最有说服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

要促进学生开展课外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

另一方面,学生需要用事实来确定课堂上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根据需要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究活动的情境播放“水旋律头”的闪光,创造学习月相的情境。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深入的分析月相的成因,培养学生推理及想象能力,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有效教学。

并争取多利用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表现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2、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排球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直径140cm硬纸板、8张10*5cm 硬纸板、大号油性笔、学生人手一个圆球(一半黑,一半白)、PPT课件【教学重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古以来月亮总是给人以很多遐想,许多文人墨客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歌散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月亮诗歌或散文。

从学生熟悉的有关月相的古代诗词切入,如:苏轼《水调歌头》里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提问:那么关于月亮,你想探究那些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如果学生提出关于日食月食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两节课解决这节课先来研究月亮时缺时圆的原因)出示课题:弯弯的月亮(一)画月亮的形状。

学生动手把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讲台的展台来交流。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有的象镰刀,有的象圆盘,老师找了几副月亮的照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多媒体出现月亮图片,学生观察圆缺变化)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板书月相定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月相。

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天黑夜形成原因?学生回答其实月球也是球体,太阳也能照亮月球一半,月球并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太阳的反射光线,既然太阳能照亮月球一半,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亮却时缺时圆呢?(也可以说为什么会产生月相?)小组讨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小组代表发言——(所有假设都成立)同学都很善于思考,假设都很不错。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7弯弯的月亮》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7弯弯的月亮》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7.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以及月球的运动模式,知道月相的变化及其规律。

2、能观察并记录月相的变化过程,并能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推理,理解月相形成的原因。

3、善于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月相的变化及其规律;月相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月相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经验回顾、质疑导课:1.交流观察过的月亮的样子谈话:同学们平日喜欢观察身边的事物吗?谁观察过月亮?你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活动:把看到的月亮的样子画下来2.谈话:我们观察的是同一个月亮吗?既然是同一个月亮那为什么观察到的月亮的样子却是不同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奥秘。

(二)模型展示、初步探究1.交流:月亮本身是什么形状?它本身能不能发光?谈话: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既然它不发光不透明,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有时却是明亮的呢学生猜测:反射太阳光2.出示模型:球代表月球,灯光代替太阳光要求:仔细观察,你能观察到什么?学生汇报小结:虽然月球本身不发光,但它可以反射太阳光使自己发亮。

因为它是个球体,所以只有面向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而且明亮的部分只占月球表面的一半。

3.讨论:既然明亮的部分只占月球表面的一半,那么为什么我们观察到的月球却有这么多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你认为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猜测4.谈话:谁知道月球是怎样运动的?(出示课件:演示月球运动轨迹)通过这段资料,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绕地球转、是地球卫星、方向、周期等;5.引导:作为地球的卫星,月球不断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运动着的。

当月球运动到这个位置上时,(出示课件)太阳光会照亮月球的哪一面?注意观察,月球处在不同的位置时,月球的哪一面是明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无论月球运动到什么位置,面向太阳的一面总是亮的,背对向太阳的一面总是暗的。

6.谈话:这还是与我们看到的月球样子是不一致的。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科学知识: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四、教学材料准备:排队使用图片5张、学生画图用小圆每人两张,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球模型、活动记录汇总等。

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听说我们班学生在美术方面有非常高的水平,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想考一考同学们。

请同学们画一画这个球,你看到是怎样的就画成怎样的,黑色部分用水彩笔涂黑,黄色部分不用画。

(讲台上放一个半黑半白的篮球)2、学生画画3、展示各不同角度画的画,说一说:怎么不一样呢?哪个同学画错了?那为什么会这样?生:是因为角度不同的原因(教师表扬:同学们的美术水平确实很高)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将美术作品收好放进抽屉)1、观察黑板上的图片,说说它像天空中的哪个星球。

2、对!我们看到的月球形状是经常会变的,科学家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投影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全班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相变化(板书)二、学生根据经验画月相1、大家看到过月相吗?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怎样的月相。

2、认识两个月相。

投影出示全黑的月相,说说是农历哪一天。

投影出示全白的月相,说说是农历那一天。

3、提出要求:根据生活经验画一画农历初一、初四、十五、二十二的月相(发给每组一张记录纸)4、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老师给同学们几点提示:(1)、先在圆内画一段圆弧,再用黑色水彩笔画斜线表示看不见的部分;(2)、整个都看见的月相就不画;(3)、可以猜测,画得不对没关系;(4)、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7《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7《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17 弯弯的月亮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观察月亮一个月,并记录月亮的移动。

知识与技能:1.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形成的原因。

2.认识月相,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月亮的图片和影片集成的课件、模拟月相变化实验。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古代的诗词都非常优美,特别是咏月的。

比如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如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大屏幕配以画面展示)。

师:(故作疑惑状)咦?他们俩说的月亮是同一个月亮吗?生自由回答。

师:那为什么会这么不同呢?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月亮为什么这样变化的呢?(板书课题:17 弯弯的月亮)(二)探究新知1. 月相有哪些形态?师:你印象中的月亮是怎样的?你能画下来吗?(1)组织学生画出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2)展示学生完成的月亮画像,评议画像:指出哪些画像和生活中的月亮形状的相近。

师:一个月中,相同时刻的每天的月亮到底是怎样的呢?学生讨论、猜测。

(3)师:老师这儿有从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图,我们来看一看(大屏幕展示、讲解)。

2.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分组实验月相的成因)?月亮的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师:对,月亮本身并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线,月球总有一面会被太阳照亮,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亮却时缺时圆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让我们来模拟一下在太阳照射下月亮绕地球运动时,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的样子吧。

(出示实验材料和记录单,提出注意事项。

图示说明记录单上的方位名称,特别说明:3点为南方,逆时针转动观察并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老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老师小结,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的验证是否和我们一样(视频播出《月相的成因》(课件8))。

师总结梳理月相成因(大屏幕展示课件9).3.进一步明确各种月相的名称(配合大屏幕展示课件10)(三)月相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师:月相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带给我们各种美妙的形态,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影响,大家看:视频出示钱塘江大潮(展示课件11)。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做好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推测月相的农历时间。

【教学材料准备】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出30个大小一样的小圆,组成一个椭圆形,小圆纸片每人两张,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球模型、若干个小磁铁、活动记录汇总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1、播放flash 苏轼《水调歌头》师:在前一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所以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

在古代,当人们举头望明月的时候,衍生出无尽的遐想,从而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诗篇,月亮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和相思。

现在,我们依然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修改: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特别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下(课件播放)【修改理由:相比于语言来说,美丽的情景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肯定也看过月亮吧,那么你所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形状呢?同学们不妨来画一画吧!师:哪些同学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看到的月亮?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不错,画出了这么多月亮,而且都画得很认真。

老师也忍不住想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看到的月亮的样子,同学们,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展示月相图片)师:的确,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不断地变化。

我们把这种月球的圆缺形态叫做月相。

2、引出课题:月相师:看着这些月相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师:老师也很想知道月相是怎么形成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月相的成因吧!二、探究活动1、月相形成的原因。

青岛版科学《弯弯的月亮》优质教案

青岛版科学《弯弯的月亮》优质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深入的分析月相的成因,培养学生推理及想象能力,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有效教学。

并争取多利用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表现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2、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排球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直径140cm硬纸板、8张10*5cm 硬纸板、大号油性笔、学生人手一个圆球(一半黑,一半白)【教学重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古以来月亮总是给人以很多遐想,许多文人墨客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歌散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月亮诗歌或散文。

从学生熟悉的有关月相的古代诗词切入,如:苏轼《水调歌头》里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提问:那么关于月亮,你想探究那些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如果学生提出关于日食月食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两节课解决这节课先来研究月亮时缺时圆的原因)出示课题:弯弯的月亮(一)画月亮的形状。

学生动手把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讲台的展台来交流。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有的象镰刀,有的象圆盘,老师找了几副月亮的照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多媒体出现月亮图片,学生观察圆缺变化)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板书月相定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月相。

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天黑夜形成原因?学生回答其实月球也是球体,太阳也能照亮月球一半,月球并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太阳的反射光线,既然太阳能照亮月球一半,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亮却时缺时圆呢?(也可以说为什么会产生月相?)小组讨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小组代表发言——(所有假设都成立)同学都很善于思考,假设都很不错。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精品版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精品版《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针对月相现象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结合生活经验对月相成因提出猜想假设,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初步学会利用模型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参与月相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公转的特点;了解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教学准备:不同月相的图片、一半白一半黑的圆纸片8张、一半白一半黑的乒乓球、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切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跟月亮有关,关于月亮,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太阳只能照亮月亮的一半)同学们对于月亮了解到的还真不少,关于月亮的秘密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弯弯的月亮》。

(板书课题)2、(在黑板上粘贴弯弯的月相)你们见过的月亮都是弯弯的吗?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月亮?(随着学生的回答,将不同的月相粘贴在黑板上)3、老师这里有一组月亮图片,想不想看?(出示课件:欣赏月亮图片)4、你们知道这些月亮不同的样子在科学上叫什么吗?请看科学家的解释。

(出示课件:月相概念:从地球上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

人们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1、提出问题:关于月相,大家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吗?(归结为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2、猜想假设: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先猜测一下,你觉得月相为什么会变化?学生的猜测:可能是某个天体挡住了太阳光。

出示一黑一白两张圆纸片,(白圆纸片代表月亮,黑圆纸片代表挡光的天体)如果是某个天体挡住太阳光的话,同学们看一下,月球明亮的部分是向哪弯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月相是不是都是向里弯的?这一种现象以后我们还要学,哪位同学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月食)3、游戏搭建支架看来这个问题大家不好猜测。

六年级科学上册 弯弯的月亮教案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弯弯的月亮教案 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形状和变化,知道月亮为什么会弯弯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月亮的形状和变化2. 月亮弯弯的原因3. 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月亮的形状和变化,月亮弯弯的原因。

难点:月亮变化规律的探究。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月亮的图片和动画。

2. 学生准备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知识学习:教师通过PPT展示月亮的形状和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月亮的基本情况。

3. 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月亮为什么会弯弯的,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学生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讨论和分析。

5.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观察月亮的变化,加深对月亮变化规律的理解。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月亮变化的实验,如使用面团和牙签制作月亮模型,观察不同形状的月亮。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本,记录一个月内的月亮变化。

2. 学生制作关于月亮变化的小报,包括月亮的形状、变化规律等。

八、教学反馈:1. 教师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本和小报,了解学生对月亮变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月亮变化的理解是否深入。

2. 教师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十、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月球的起源和结构,增加对月球的了解。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月球探索的活动,如制作月球探测器模型,模拟月球探测过程。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7《弯弯的月亮》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7《弯弯的月亮》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7《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弯弯的月亮》一课是以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交流、总结为主要内容的探究课。

学生对月亮都不陌生,他们都见过月亮,也知道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但这是什么原因,他们就不了解了,本课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亲自观察月亮的运动模式,认识月相形成的原因,揭开月亮圆缺之谜,培养学生对研究宇宙天体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1.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利用模拟实验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将自己得出的结论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能参与观察月相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利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成因【教学准备】学生:圆纸片、剪刀、卡纸教师准备:课件、高尔夫球、手电筒【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知识。

2.学生用剪刀和图画纸剪一个月相。

3.教师板贴学生作品:满月、峨眉月、弦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可以清楚学生对月亮有多少了解,知道了哪些知识,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

]一、激趣导入1.观察、交流,月亮有圆缺变化。

2.师生交流:月亮除了有圆缺的变化,还有什么变化。

如:月亮东升西落,位置不同等。

3.揭示课题,《弯弯的月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观察学生自己动手剪的月相图片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够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1.播放课件,介绍月相。

通过观看课件学习月相概念,了解什么是月相。

2.月相成因实验。

(1)想办法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因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实地观察,也没法用实物做实验,最终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2)师生交流都需要模拟哪些天体:太阳、地球、月球。

(3)观看课件,了解月球的公转轨道,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月球公转轨道特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3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3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深入的分析月相的成因,培养学生推理及想象能力,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有效教学。

并争取多利用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表现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2、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排球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直径140cm硬纸板、8张10*5cm 硬纸板、大号油性笔、学生人手一个圆球(一半黑,一半白)【教学重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古以来月亮总是给人以很多遐想,许多文人墨客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歌散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月亮诗歌或散文。

从学生熟悉的有关月相的古代诗词切入,如:苏轼《水调歌头》里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提问:那么关于月亮,你想探究那些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如果学生提出关于日食月食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两节课解决这节课先来研究月亮时缺时圆的原因)出示课题:弯弯的月亮(一)画月亮的形状。

学生动手把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讲台的展台来交流。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有的象镰刀,有的象圆盘,老师找了几副月亮的照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多媒体出现月亮图片,学生观察圆缺变化) 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板书月相定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月相。

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天黑夜形成原因?学生回答其实月球也是球体,太阳也能照亮月球一半,月球并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太阳的反射光线,既然太阳能照亮月球一半,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亮却时缺时圆呢?(也可以说为什么会产生月相?)小组讨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小组代表发言——(所有假设都成立)同学都很善于思考,假设都很不错。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3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3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深入的分析月相的成因,培养学生推理及想象能力,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有效教学。

并争取多利用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表现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2、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排球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直径140cm硬纸板、8张10*5cm 硬纸板、大号油性笔、学生人手一个圆球(一半黑,一半白)【教学重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古以来月亮总是给人以很多遐想,许多文人墨客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歌散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月亮诗歌或散文。

从学生熟悉的有关月相的古代诗词切入,如:苏轼《水调歌头》里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提问:那么关于月亮,你想探究那些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如果学生提出关于日食月食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两节课解决这节课先来研究月亮时缺时圆的原因)出示课题:弯弯的月亮(一)画月亮的形状。

学生动手把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讲台的展台来交流。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有的象镰刀,有的象圆盘,老师找了几副月亮的照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多媒体出现月亮图片,学生观察圆缺变化) 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板书月相定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月相。

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天黑夜形成原因?学生回答其实月球也是球体,太阳也能照亮月球一半,月球并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太阳的反射光线,既然太阳能照亮月球一半,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亮却时缺时圆呢?(也可以说为什么会产生月相?)小组讨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小组代表发言——(所有假设都成立)同学都很善于思考,假设都很不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针对月相现象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结合生活经验对月相成因提出猜想假设,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初步学会利用模型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参与月相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公转的特点;了解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教学准备:用白卡纸剪成不同的月相图片、一半白一半黑的圆纸片8张、一半白一半黑的乒乓球、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切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跟月亮有关,关于月亮,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太阳只能照亮月亮的一半)同学们对于月亮了解到的还真不少,关于月亮的秘密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弯弯的月亮》。

(板书课题)2、(在黑板上粘贴弯弯的月相)你们见过的月亮都是弯弯的吗?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月亮?(随着学生的回答,将不同的月相粘贴在黑板上)3、老师这里有一组月亮图片,想不想看?(出示课件:欣赏月亮图片)4、你们知道这些月亮不同的样子在科学上叫什么吗?请看科学家的解释。

(出示课件:月相概念:从地球上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

人们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1、提出问题:关于月相,大家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吗?(归结为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2、猜想假设: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先猜测一下,你觉得月相为什么会变化?学生的猜测:可能是某个天体挡住了太阳光。

出示一黑一白两张圆纸片,(白圆纸片代表月亮,黑圆纸片代表挡光的天体)如果是某个天体挡住太阳光的话,同学们看一下,月球明亮的部分是向哪弯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月相是不是都是向里弯的?这一种现象以后我们还要学,哪位同学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月食)3、游戏搭建支架看来这个问题大家不好猜测。

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同人不同样,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

请一位同学分别站到老师的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请这位同学面向同学们站好,把你灿烂的笑脸展示给同学们和听课的老师。

老师分别看到这位同学的后脑勺、右耳朵、笑脸、左耳朵。

同学还是这个同学,面向同学们站的姿势也没有变化,老师始终站在这个位置,为什么看他的模样却各不相同呢?小结:这位同学站的位置改变了,而且这个同学围绕我转的时候,笑脸始终是给同学们的,所以老师看到他的不同模样。

4、认识月球公转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静止不动的还是运动的?月球在天空中是运动的,他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

那么它在天空中怎样运动呢?(出示课件:月球公转。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只用一束平行光代替太阳,这是由于地球和月球与太阳相比太小了,只相当于一个点,所以到达地球、月球的阳光是一片平行的太阳光。

(在黑板上画出平行的太阳光)这个圆表示地球,这个代表月球。

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师画出公转轨道,用箭头表示方向)我们知道太阳只能照亮月球的一半,如果用这个一半黑一半白的圆纸片表示月球,应该怎样贴?(白的一面向着太阳)。

再引导学生在轨道的8个方位都贴上月球。

这是月球在天空中的运动情况,它在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而且不管公转到哪个位置,向着太阳的一半始终是被照亮的。

5、继续搭建支架,推理月相变化原因。

大家回忆一下,从这次看到月圆,到再次看到月圆,要经历多长时间?也就是说月相变化的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月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也是农历的一个月。

现在大家能不能结合刚才的游戏,再根据月球在天空中的运动情况,推想一下月相变化可能跟谁有关?学生推理:可能跟月球的公转有关。

6、模拟实验,验证推理(1)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关于天体运动的实验,我们不可能用实物来做,而要做模拟实验。

我们假设太阳从右边射过来,就用这堵墙来代表太阳光,老师还给大家提供一个乒乓球,你打算用他模拟什么?乒乓球一半白一般黑什么意思?实验时,白的一面要注意什么?用什么模拟地球?(头)谁能上来演示一下月球公转?(找2个学生分别模拟地球、月球)月球同学,请你围绕地球公转一圈,大家看他演示的对不对?地球同学要自转,以便能看到月亮。

老师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你能演示这种情况吗?(2号位)。

地球同学,你观察一下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你能看到吗?把你看到的样子画在2号位旁边。

(2)如果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引起的,那么当月球公转到这8个不同的位置时,我们应该看到不同的月相,是不是这样呢?这正是我们模拟实验要重点观察的内容,等一会每一组选一个同学当月球,其余的同学模拟地球,大家可以站起来。

实验中还有几个注意的问题,请看大屏幕。

(3)学生分组实验。

7、总结实验,得出结论。

(1)展示一组的月相图,其他小组的观察结果跟他们组一样吗?(2)让我们来看一下科学家画的月相成因图,(出示课件动画)大家真了不起,跟科学家画的一模一样。

(3)通过刚才的实验,现在你能不能回答月相变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出示课件,月相成因:月球在公转过程中,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8、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

(1)刚才我们观察到的是月球公转到8个定点位置时的月相,在一个月内每一天月相具体是什么样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一个月的月相)观看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上半月和下半月月相变化规律,如果用字母C表示,上下半月各是什么样?(2)人们为了区分月相,把不同月相取了名字,(出示课件:月相不同名称)请同学们先认识一下。

(3)观看课前画的月相,判断是上半月还是下半月?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1、请你当侦探。

分析谁在撒谎。

(出示课件)2、月球除了带给我们美丽的月相外,还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知道月球和人类有什么关系吗?3、视频:钱塘江大潮。

4、月球与潮汐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就有利用潮汐的例子,现在潮汐能已经成为一种新能源正在被人类利用,为人类造福。

月球与人类的关系还有那些呢?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搜集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

自我诊断《弯弯的月亮》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的一课,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学生应该认识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对于这一问题,里面蕴含的知识非常深奥,既牵扯到月球的运动,又牵扯到地球带着月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这种宏观的、抽象的天体运动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设计这一课时,我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尽量把这些抽象的知识以一种浅显的、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能够易于接受,便于理解。

在这一主导思想的指导下,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位为:让学生明白月相变化主要是因为月球不发光,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从地球上会看到不同的月相。

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找到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知出发,为孩子搭建有效的支架,引导孩子层层深入,最终自己构建科学知识,明白其中的原因。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前概念。

学生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是借助一些已有的经验做基础。

学生不可能完全脱离生活实际去凭空建构一种知识。

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

科学探究不是让学生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备课时,我们要找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也就是说要知道孩子对于某一个问题已经知道些什么,已经认知到什么程度,找到孩子的前概念,也可以说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备学生。

这节课中,对于月球的知识,学生从一些资料中应该有所了解,比如说,月球不会发光,他围绕地球转等,而且对于月相的变化,学生也有所感知,他知道8月15的月亮是圆的,生活中也还见过其他的月相。

但是,对于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却很少去关注,即使是根据生活经验去猜测,也往往是不完善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比如说学生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某个天体挡住了太阳光。

二、搭建有效支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引起的,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能够理解月相变化与月球的公转有联系呢?这中间通过什么方式来达成这一目标?研究中,我发现,孩子很难理解月相变化与月球公转的关系,而这个知识点我们又不能直接告诉孩子,因此,我们就需要为孩子搭建有效支架,帮助孩子来构建科学知识。

1、设计“同人不同样”的游戏。

结合这个游戏,让学生意识到,同一个人,由于他围绕老师转的时候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而且他的笑脸始终朝向同学,导致老师会看到他不同的样子,然后,结合课件和板书,让学生明确月球在天空中的运行情况,它在围绕地球公转,而且公转时始终是朝向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

这一点与游戏中同学的运动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这是为学生理解月相变化搭建的第一个支架。

2、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月相变化的周期和月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样的,从而帮助学生分析出,月相变化可能跟月球公转有关。

这是为学生构建月相变化搭建的第二个支架。

3、模拟实验,探究月相成因。

学生理月相变化与月球公转的特点后,就是学生自己建构科学知识的时候了,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测到,在月球公转中,公转到不同的位置时,地球上确实能观测到不同的月相,至此,学生能够明白,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引起的。

这是为学生构建月相变化搭建的第三个支架。

上完这节课后,总体感觉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能从学生的前概念中发现矛盾引出问题,进而设计模拟实验进行探究,最后全班达成一个初步的共识。

但是,也有几点感觉遗憾的地方:1、用乒乓球涂成黑白球模拟月球,一是球体有点小,学生观察时现象不够明显,尤其是黑白分界处,有的学生用直线来表示,弧度很难观察到。

实验器材的结构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每组有四个学生,一个同学模拟月球,其他三个同学模拟地球,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三个地球同学所处的位置不同,所观测到的月相也应该有所不同。

这一点,自己有所忽略,应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了解到,在同一天中,地球上的人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观测到的月相也是有所不同的。

3、观察月相变化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学完这节课后,学生能否坚持观察月相,还有待商榷。

那么,在课堂上,通过什么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课后能够保持浓厚的兴趣,能够坚持观察月相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是一个需要好好研究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