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河南省豫北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

河南省豫北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 文言文阅读(19 分)4. B 杳:幽暗,深广5. A6. B 原文未体现“作者想趁未年老时到蜀地游览一番,以弥补游历不广之憾”。

7.(1)乘船在水中行,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控,就会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

(5分)(2)如果有什么收获,就请把它告诉给我,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5分)(二)古诗阅读(11分)8.(1)劳苦奔波(2)官职低微(3)鬓发斑白(4)寄兴山水(5)渴望闲适(2)运用反衬手法,(2分)通过对如画的山水和悠闲的云朵的描写,(2分)表达了词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2分)或:乐景写哀情。

(2分)“好山如画,水绕云萦”,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风轻云闲的恬淡图景,(2分)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2分)(三)名句默写(6分)10.(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2)①商未央是个大画家,这对葵葵的绘画潜能的发挥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②葵葵看到大红大紫的色彩会十分亢奋,说明葵葵对色彩具有天生的敏感。

③葵葵回家后总是做沉思状,说明他是善于对色彩进行思考的孩子。

④妻子电话中告诉商未央葵葵沉醉于在墙上涂画,这是葵葵在长期观察、思考后进入了创作状态。

(答出其中三个方面即可)(3)①善良,有爱心,负责任;②为人宽厚,忍辱负重;③慧眼识才,爱惜人才;④绘画技艺高。

(答出其中三个方面即可)(4)观点一:主要人物是商未央。

理由:①商未央的优秀品质是作者要表达的主旨;②商未央是故事叙述的主体,故事情节就是围绕商未央展开的;③小说中商未央的形象更为丰满。

(观点鲜明2分,理由应分三个方面答,意思对即可,6分。

河南省大联考(原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2015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语文试题

河南省大联考(原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2015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语文试题

(原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语文本试题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神思‛是中国古代作家最常用的艺术想象方式。

神思有二解:一是主谓结构,指‚精神思维活动‛,说明神思的实质是精神主体活动;二是偏正结构,指‚神妙的思维活动‛,说明它有神奇、奇妙之思维特点。

汉末韦昭《鼓吹曲》中有‚聪睿协神思‛之语,率先拈出了‚神思‛一词。

西晋陆机之《文赋》对神思的基本特征做了最初的论述,虽未提‚神思‛一词,论述却比较全面。

刘勰吸收陆机的观点,在《文心雕龙》中专设《神思》篇,明确提出了神思说,论述了神思的内涵、特点及神思的心理条件和培养途径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神思理论体系。

此后,仍有不少理论家论及神思,但鲜有刘勰那样的系统全面者。

神思作为古代最基本的艺术想象方式,其内涵是指主体感情与艺术表象相融相游、和谐运动、向着审美意象方向发展的心理活动,即刘勰所说的‚神与物游‛。

审美情感与艺术表象是神思展开的两大基本要素。

情、神与物、象融合会通于作家心灵,经作家的思维加工而生成审美意象。

因此,神思不是单纯的主体感情活动,不是以概念为运思主体的抽象思维,它以物、象等艺术表象为思维运动之实体。

神思也不是纯粹的艺术表象活动,它须臾离不开审美情感的主导和制约。

在‚神与物游‛的神思过程中,神与物二元素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审美情思具有主导和动力作用,它往往制约着神思的进程,规定着神思的方向,推动着神思的发展。

作家创作首先要有冲动于心的审美感情,审美感情促动诗人进行丰富奇妙的想象。

现代文艺学认为,艺术想象离不开‚情‛,因为作家想象时总是要按照其情感态度去创造审美意象的,主体情感必然要渗透于想象过程的各个环节,与主体情感无关的想象不是艺术想象。

河南省豫西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

河南省豫西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

资料概述与简介 豫西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戏曲脸谱与民间美术关系颠倒,应该为脸谱艺术是民间美术表现的题材之一) 2.D(此项阐述的是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审美意识的影响) 3.A(A.“脸谱也是如此”偷换了内容。

)4.5. (见译文)6.B(“上奏朝廷”,是将要采取的措施).(1)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他,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明的人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

(“吊”“贤愚”、“咨嗟”各1分,大意2分。

) (2)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会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

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

(“乃”“恣”、“悛”各1分,大意2分。

) 家兄苏子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

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

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

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

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明的人还是愚人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

母亲亲自教援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

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了!”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

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

梅圣俞当时参与这件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

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任杭州通判。

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

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级官吏分庭抗礼。

家兄派人对他们说:“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会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

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

”接待、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中语文毕业班阶段性测试试题(二)新人教版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中语文毕业班阶段性测试试题(二)新人教版

安阳一中郸城一高扶沟高中鹤壁高中淮阳中学济源一中开封高中洛阳一高林州一中内黄一中南阳一高平顶山一中濮阳一高商丘一高太康一高温县一中新乡一中夏邑高中虞城高中叶县一高(学校名称按其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语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韵外之致胡传海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

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

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

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

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

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

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

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

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

“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

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毕业班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毕业班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4)有人担心“旭日阳刚”只是昙花一现,而王旭却 表明就算是昙花也要灿烂,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 结合全文,选择一个方面,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观点一:支持“就算是昙花也要灿烂”的说法。 ①王旭从社会的最底层走来,他熟悉社会的要求,能够更好地 唱出符合大众欣赏水平的歌来。②王旭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 他不是一个服输的人,他会坚持下去,直到成功。③即使是昙 花一现,他也要拿出最好的水平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 观点二:支持“‘旭日阳刚’只是昙花一现”的观点。
①已而坐定,谈辩锋生,听者忘倦 ②多招四方之士,得晟,喜其文辞,使为教令 ③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 ④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 ⑤初,晟之奉使也,语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 一抔土也。”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C项。①②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明孙晟有才学,⑤表 明孙晟有见识。 ③是说派王崇质做孙晟的副手去送 降表, ④是说孙晟钟谟二人在京受到厚待,这些都 与才学见识没有多大关系。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国际米兰的四大核心中,若论对球队的贡献率,斯内 德无疑居首,但是谁又能否认米利托的9粒联赛进球不是保 证国米依旧坐在积分榜首的重要因素呢? 否定不当
①“旭日阳刚”都是草根出身,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②他们 能够登上春晚的舞台,更多的是凭借他们传奇的经历,待他们 为大众所熟悉之后,大众必然会降低对他们的关注。 (观点2分,论述合理、充分6分。意思对即可)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是(3分)
A、如果NBA球员工会被解散,劳资双方或许将会对簿公 堂,一旦惹来任何不必要的麻烦,那么利益受损的,恰恰 是这些老板、联盟本身以及球迷们。 (在公堂上受审) B、如果不是司法部门在“彭宇案”和“许云鹤案”等好心 救人事件中,违背疑罪从无的原则,何来人们对老人倒地 的无动于衷? C、有分析人士指出,360在中国概念股集体皮软时表现出 的升值潜力,与其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深受用户欢迎 的产品模式息息相关。 D、让很多人意外的是,高晓松放弃了上诉的机会。其安之 若素的态度反而换来了许多粉丝的嘉许。

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语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黄庭坚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无法之法”与“有法之法”之间的区别,是直觉与法则之间的区别,是“功夫在诗外”与“诗内”的区别。

苏轼认为文学写作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自己通过经验体味而不能通过逻辑思维加以语言表述的事情。

苏轼的这种认识,代表了盛宋的风尚。

欧阳修、苏辙也都说,作诗是不能够通过诗法灯传,以法则传授的,而只能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类的方法来加以修炼。

这正是以后陆游“功夫在诗外”的别样说法。

其实,又何止是盛宋时期,自华夏文明开蒙以还,都是直觉的“无法之法”的时代,从庄子的“得意而忘言”,到陶渊明的“欲辨已忘言”,再到苏辙的“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从来就没有人提出可以将写诗的直觉抽绎成为法则,使学习作诗的人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地按照法则来“制作”诗歌。

所以,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作诗的法则,着实使整个诗坛为之震动。

因为,他的这一创新,不仅是针对盛宋而言,针对乃师苏轼的叛逆,而且是亘古未有的创新。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黄庭坚受到同时代如此崇高的礼遇,以至于他的老师苏轼都不能不有些嫉妒,颇有些门下弟子都跑到别人门下的难堪,也就不难理解一时之间天下翕然响应的奇观,不难理解黄庭坚对于后人所产生的震撼性的影响。

如果一定要为黄庭坚找一个先驱者,那就只有杜甫了。

杜甫虽然没有黄庭坚的明确的作诗法则,但是,他“晚节渐于诗律细”,在诗歌的创作中,有着一套有形无形的法则,也就是说,杜甫是以作品演示法则。

这也就是江西诗派尊杜为“一祖”的原因。

同样学杜,初宋的王禹偁的学杜,与盛宋梅、欧、王、苏的学杜又自有内涵上的不同。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5届高三上期第三次联考语文 扫描版含答案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5届高三上期第三次联考语文 扫描版含答案

豫南九校2014—2015学年上期第三次联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 C(“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对比”错。

)2. B(“真实再现”有误.)3. B(A项“士气的‘符号’与“符号化趋势”不是同一概念。

C项“远古时期先民的憨厚与天真”错误。

D项“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无依据。

)4.答案:C【解析】当:判罪,判处。

5.答案:A6.答案:D【解析】“王及善奉命前往治理边庭,政绩卓著,后来被升迁为内史”,于原文无据。

7.(1)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我如果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

”太子向他道歉。

(次:按次序或轮到;羽翼:辅佐;谢:道歉。

3个关键词各1分,语意2分)(2)逆贼侵犯边境,你虽然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

(盗:侵犯;妻子:妻子和儿女;屏蔽:屏障。

3个关键词各1分,语意2分)8.(5分)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

(2分)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

(3分)(意合即可)9.(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10.名句默写:①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三、文本类文本11.(1)AC【分析】(B项,“我”并非实指。

D项,不是照应开头,而是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E项,“虚情假意”错,应为外公对友情的珍视。

)(2)①兴趣广泛。

②勤劳执着。

③淳朴善良。

④珍惜友情。

⑤心灵高尚(答出三点给3分,答出四点给5分,答出五点给满分)(3)①对比或反衬。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原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2015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原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2015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天一大联考(原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D.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2.唐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版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

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

这说明唐代A.各地商品种类繁多交易频繁B.人们可在城市随意买卖日历C.雕版印刷术已经在民间流行D.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十分成熟3.朱熹认为“君权”是符合“天理”的,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的原则治理国家,要完全摒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

朱熹在此强调的是A.“君权神授”,肯定君主意志是天理B.“君为臣纲”,规范君臣秩序C.“天人感应”,君主承天意教化民众D.君主亦应“存天理,灭人欲”4.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B.商品流通突破狭隘地方市场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D.海禁政策松动海外贸易发达5.费正清在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指出:“一批科举出身、有高度道德原则而又忠于当朝的文官,坚定地把叛乱镇压了下去,并试图在农村经济和大众福利事业上施行仁政。

”这里的“叛乱”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6.据统计,从道光二十年至光绪二十年(1840-1894年)我国粮食商品率由10%增长为16%。

2013-2014学年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 语文试题doc

2013-2014学年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 语文试题doc

2013-2014学年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在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着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而又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形态,这就是三峡文化:三峡文化是在区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作为连接长江流域上下游的咽喉要道,三峡是串接长江下游吴越文化、中游荆楚文化、上游巴蜀文化的人文走廊、信息交流渠道和物流通道,是中国东西部人类文化与信息交通的走廊要道c而峡江两岸鬼斧神工的地理奇观,雄、壮、险、奇的天然美景,又形成富有人文色彩的三峡百里画廊,构成三峡山水文化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

三峡盛产的盐、丹资源,是古代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故人们以之为中心,形成富有盐丹资源文化特点的三峡文化与社会生活特色。

由于山高峡急、岭峻谷深,造成交通不便,当地民众生存条件艰辛,性格耿直剽悍。

三峡文化正是在这么一种地理空间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性文化,是独有的大河流域走廊文化、神秘山水文化和盐丹资源文化的结合体。

从商周时期的巴族开始,三峡文化就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

自两千多年前秦灭巴、蜀、楚,中原文化的融入,使三峡文化发展到新的阶段,并在历史发展中绵延不绝。

明清以来,几次由东向西的大规模移民,使三峡地区的民众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其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近代以来,三峡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和国内其他区域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因素,其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几千年来,由于独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峡文化中的基本文化内涵一直保持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主线与传统。

在三峡神秘山水间,云遮雾罩,烟雨朦胧,霞蔚虹霓,常常给人奇幻、缥缈的感觉。

源自三峡的巫文化、易理哲学与山水文学,均与这种奇幻、浪漫的山水文化有关。

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以“巫山云雨‟‟为题材而至今为人思念;唐代诗人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 年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一)新人教版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 年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一)新人教版

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语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的外延可以非常简洁地规定为现代化以前的文化,亦即“前现代文化”。

有的定义将“现代”改为“工业”。

其实工业化不等于现代化,前者主要在于经济基础,其上层建筑未必现代化。

经济基础工业化而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皆传统甚至反现代化的国家比比皆是。

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多建立于远古的传说、圣人的权威或沿袭的习俗上,如圣经所言、圣人云,以及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祖宗的规矩”等。

这种知识体系缺少理性的质疑,也缺乏经验基础。

这些事件或言说的特点是在逻辑上不容置疑,否则即“心不诚”;在事实上因其位于可经验的时间之轴之外,因而不可追问。

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一个特点是贬低甚或否定现在、否定当下,或是厚古薄今,或是为了虚无缥缈的未来而舍弃现在,例如基督复活的千福年将要来临,须迎接末日的审判。

与原初事件一样,这些末日祸福也位于可经验的时间之轴之外,没人知晓其何时来临。

传统文化通常进化缓慢或者陷于停滞状态,然而普遍有很强的凝聚力;强调集体本位,遏制个人,但少有活力,缺乏内在变化动力和与外部的交流,同时压制变化,闭关自守。

最后,尽管具体形式有所不同,但传统文化基本上都是建立于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的基础之上。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与实践极为有限,所培育的作物、驯养的牲畜与野生的动植物相差无几,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依赖人力、畜力、风力、水力等直接来自自然界的动力。

传统社会基本上直接建立于自然界之上,或者说,自然界本身直接成为传统社会的物质基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即其写照。

“同人与自然之间那种直接的、狭隘的关系相对应的,只能是尚未完全斩断其自然脐带的,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最初的社会关系形式”(马克思)。

2015河南语文高考卷及答案

2015河南语文高考卷及答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艺术的领域里,技术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

然而,艺术品的动人之处,往往在于技术之外的某种东西。

不妨说,艺术品就是用技术来表呈非技术的东西。

在艺术品的过程中,除了技术,还有许多因素在共同起作用。

如构思的巧妙、情感的真挚、想象力的丰富、境界的阔大等。

这些因素潜藏在艺术品的深处,使艺术品具有不朽的价值。

A. 艺术品是技术的载体B. 艺术品的价值在于技术之外的某种东西C. 艺术品具有不朽的价值D. 艺术品完全依赖于技术A. 运用对比论证,突出技术的重要性B. 运用举例论证,说明艺术品的价值D. 运用道理论证,阐述艺术与技术的关系A. 技术在艺术品中的地位无足轻重B. 艺术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技术之外的某种东西C.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忽视技术D. 艺术品的价值完全由技术决定(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4~7题。

《项链》……A. 小说以“项链”为线索,情节紧凑,引人入胜B. 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C. 小说的主题是讽刺和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虚荣心D.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5.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特点。

6. 请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7. 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虚荣心”的认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陈情表》……A. “期功”指家中因功而得到的赏赐B. “寻蒙国恩”指不久后又得到国家的恩赐C. “猥以微贱”指以微薄的身价D. “过蒙拔擢”指受到过分的提拔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C.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A. 文章开篇陈述作者自己的悲惨遭遇,为下文请辞做铺垫B. 作者通过列举自己的功绩,表达了对国家的感激之情C. 文章结尾以忠诚表白,表明自己辞官的决心D. 文章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5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年级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5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年级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5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年级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我成长的乡间,几乎人人都知道苦艾是最好的止血良药。

_____ 。

_____。

_____,_____。

_____ 。

_____ ,仿佛它的种子早已填满了大地之腹,它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最佳时间里萌芽破土而出。

①苦艾在乡间几乎被人们视而不见,或者见了之后,时常嫌其与庄稼、蔬菜争抢肥力和空间,便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②但苦艾并不因此而在乡村显得珍贵起来,更多的时候,它和乡间农人一样,显得普通而卑微③可以说,在乡间苦艾几乎无处不在,只要是闲置的土地,它就会不失时机地加以挤占 ④无论在田边、地头、路旁和屋舍周遭,都有苦艾繁茂生长的影子⑤不过,对于苦艾来说,你任其生长也好,你限制其生长也罢,结果可能都是一样的,即到处依旧是它的生长之地⑥苦艾与人的亲和力也因此得到了最大的彰显试卷第2页,共11页A .②③④①⑤⑥B .⑥②④③①⑤C .②④③⑥①⑤D .④③②⑥①⑤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在这次毕业十年班级聚会上,大家欢聚一堂,谈笑自若,忆及上高中时的点点滴滴,往事便一一呈现在脑海中,清晰如昨。

B .李密在《陈情表》中声情并茂地向晋武帝诉说了自己进退两难的苦衷和想要奉养祖母的私情,并最终靠诚挚的孝心打动了晋武帝。

C .礼让也要有一定的限度,人家大老远从老家赶来为你带来点土特产,只是来看看你,又没有别的意思,你再不收下就有点却之不恭了。

D .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不怕做的事小,长期坚持,就会集腋成裘,用“微志愿”推动“微文明”,进而汇聚“大文明”,这便是我们青年志愿者应有的理念。

2015河南高三三联语文参考答案

2015河南高三三联语文参考答案

天一大联考(原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语文·答案(1~6题,13~15题,每小题3分)1.C 2.D 3.C 4.C 5.B 6.D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一时之间国内有道德有名望的人都跟随他们,和他们交往,而那些追逐利益贪图权势的小人都因他们的存在而感到不方便。

(关键词“游”、“小人之趋利贪权势者”的定语后置结构、“便”的意动用法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左光斗了解人,往往他选拔人才都能够事先判定他们的成败得失,后来都终像他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差错。

(关键词“决”“得失利钝”“爽”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左光斗,字共之,南直隶桐城人。

考中万历丁未年进士,经过选拔被授予浙江道御史。

天启初年,左光斗和给事中杨涟都凭借清廉正直、敢于进言而担负重望,每当朝廷商议国家大事,公卿大臣就会询问左光斗、杨涟怎么办。

两人同样公正忠诚,只要有举荐弹劾的事情,必定事先商量而后施行,权贵们都深为恐惧,一时之间国内有道德有名望的人都跟随他们,和他们交往,而那些追逐利益贪图权势的小人都因他们的存在而感到不方便。

(左光斗)巡视屯田水利,上书说国家倚仗东南漕运不可靠。

左光斗亲自在田间视察,督责官吏,让百姓种植桑麻蒿秸等作物,就像长江以南那样。

神宗皇帝生病期间,太监刘朝、魏忠贤伪造太子命令,左光斗缄封退还并不开启。

又上奏报告太监陈登夺百姓粮食,破坏屯田措施,又请求免除了十三场的欠租,百姓都因此得以恢复本业。

不久又在京城附近地区督学,左光斗了解人,往往他选拔人才都能够事先判定他们的成败得失,后来都终像他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差错。

左光斗考虑天下太平日久,百姓们对军事都不能了解,但边境又时值多事之秋,因此每每巡行下辖地区时就会考核学校儒生的射箭之术,上奏启动对屯田军民讲习耕战,又上奏开设军事学校。

左光斗熟悉很多的朝廷典章制度,并且对当代的时事非常关注,激昂慷慨,以天下为己任。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原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原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

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3题。

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

在手工劳动中,原始技术同劳动者不可分离。

手工劳动的技术,是最原始的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即手控制手工工具的能力,亦称手工技能。

这种原始技术本质上是人的体能。

人的体能有两种功能:一是改变物体状态的能力,即体力。

二是控制物体的能力,在手工劳动中就表现为控制手工工具的能力。

这就是最早的技术——体技或手技。

所有的技术都是人对自己的超越。

人的双手的动作不准确、不精确,而手工技术追求的就是一准二精。

这种准确性和精确性的提高,不是通过工具,而是通过劳动者的苦练得来的。

“熟能生巧”,这“巧”是手之巧,靠的是熟练。

手工技能是由双手的动作的准和精表现出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的生理局限,提高了人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技术”。

手工技能很难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它本身也不是知识,也不需要知识作为前提务件。

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别人要学习这种技能,主要靠动作的模仿和用,心去领悟。

这种技术的传授必须面对面进行。

这种手工技能是劳动者的身体所具有的,存在于劳动者体内,离开了劳动者的双手,这种技能就不再存在。

这种技能与其说是“社会的”,不如说是个人的,它不可能在空间上大规模传播,也不可能在时间上世代相传。

由于人具有高度的个性,所以手工技能也具有一定的个性。

为什么古代的许多手工技术品、手工艺术品,使现代人都觉得望尘莫及?这是因为令人的双手没有练到那种程度。

这说明手工技术是会失传的。

近代技术的特点,是机器取代了手工工具。

近代机器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动力机、传动机和工作机。

动力机取代了手的改变物体的动力,工作机取代了手的控制物体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高三2014-02-19 10:17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战l一3题。

在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着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而又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形态,这就是三峡文化。

三峡文化是在区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作为连接长江流域上下游的咽喉要道,三峡是串接长江下游吴越文化、中游荆楚文化、上游巴蜀文化的人文走廊、信息交流渠道和物流通道,是中国东西部人类文化与信息交通的走廊要道。

而峡江两岸鬼斧神工的地理奇观,雄、壮、险、奇的天然美景,又形成富有人文色彩的三峡百里画廊,构成三峡山水文化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

三峡盛产的盐、丹资源,是古代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故人们以之为中心,形成富有盐丹资源文化特点的三峡文化与社会生活特色。

由于山高峡急、岭峻谷深.造成交通不便,当地民众生存务件艰辛,性格耿直剽悍。

三峡文化正是在这么一种地理空间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性文化,是独有的走河流域走廊文化、神秘山水文化和盐丹资源文化的结合体。

从商周时期的巴族开始,三峡文化就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

自两千多年前秦灭巴、蜀、楚,中原文化的融八,使三峡文化发展到新的阶段,并在历史发展中绵延不绝。

明清以来,几次由东向西的大规模移民,使三境地区的民众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英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近代以来,三峡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和国内其他区域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因素,其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几千年来,由于独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峡文化中的基本文化内涵一直保持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主线与传统。

在三峡神秘山水间,云遮霉罩,烟雨朦胧,霞蔚虹霓,常常给人奇幻、缥缈的感觉。

源自三峡的巫文化、易理哲学与山水文学,均与这种奇幻、浪漫的山水变化有关。

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以“巫山云雨”为题材而至今为人思念;唐代诗人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徐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将巫山云比之沧海水。

将霞蔚霓蒸的巫山云雨诵到极致。

正是三峡神秘、奇幻的山水,产生出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浓都深厚的人变特色,对手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三峡的艰难险阻,万丈狂涛,涡漩千回百转,惊心动魄,又使得诗人游子望而生悲。

在三峡的山水文学、易理哲学,乃至纤夫的川江号子之中,常常表现出那种悲怆之情。

最典型而奇特的,是自古以来流传甚多的三峡咏猿诗。

如唐代诗人杨炯“山空峦夜猿啸,征客泪沾裳”;高适“巫峡啼猿教行泪,衡阳归雁凡封书”;元人赵孟频“古今离恨拔难平,橱枨峡猿声”等,皆借猿的悲鸣声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怀与境遇。

因此,在三峡文化中,奇幻山水产生的浪漫主义与万丈狂涛、千回百转的惊心动魄共同组成了其人文情怀的特性,使浪漫性与沉都性、悲怆性同在。

(摘缩自李禹阶《走向明天的三峡文化》,有删改)1.下列关于三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兰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文化,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三峡地区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

B.三峡文化之所以具有盐丹资源文化的特点,与兰峡盐、丹资源丰富,而人们又以盐丹资源为中心分不开。

C.三峡文化历史悠久,向上可以追溯到商同时期的巴族,它是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的。

D三峡文化自开始形成起就不断与其他文化碰撞、交融,但是几千年来,它的基本文化内涵却一直得到保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巴、蜀、楚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三峡文化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和特征B.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三峡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养育了当地民众耿直剽悍的性格。

C.明清以来,三蛱地区的民众因为移民而发生了几次重要变化,但三峡文化仍保持了稳定的文化形态。

D.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中“巫山云雨”的题材,与三峡神秘的山水带路人奇幻、缥缈的感觉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硬是A.如果没有三峡雄、壮、险、奇的自然景观,三蛱山水文化中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也就不复存在。

B.近代以来,三峡文化张开它的双臂,与外来文化碰撞、交融,这使得三峡支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C.兰峡神秘':奇幻的山水滋润着诗人,唐代诗人元稹到了三峡以后,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样的千古名句。

D.三峡曾经使得诗人游子望面生悲,比如,唐代诗人高适就借“巫蛱啼猿”来抒发自己的人生遭际与胸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范景文,字梦章,吴桥人。

景文幼负嚣识,叠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东昌推官。

以名节自励,苞苴①无敢及其门。

岁大饥,尽心振救,阖郡赖之。

用治行高等,擢吏部稽勋主事,历文选员外郎,暑逸事。

泰昌时,群贤登进,景文力为多,寻乞假去。

天启五年二月,起文选郎中,魏忠贤暨魏广微中外用事.景文同乡,不一诣其门,亦不附东林,孤立行意而已。

视事末弥月,谢痛击。

崇祯初,用荐召为太常少卿。

二年七月,擢右金都御吏,巡抚河南。

京师戒严,率所部八千人勤王,饷皆自赍。

抵涿州,四方援兵多剽掠,独河南军无所犯。

移驻都门,再移昌平,远近恃以无恐。

明年三月,擢兵部添汪左侍郎,练兵通州。

通镇初设,兵皆召募,景文综理有法,军特精。

尝请有司实行一条鞭法,徭役归之官,民稍助其费,徭应平买,不立官价名。

帝令永著为例。

七年冬,起南京右都御吏。

未几,就拜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十一年冬,京师戒严,遣兵入卫。

杨嗣昌夺情②辅政,廷臣力争多被谪,景文倡同列合词论救。

帝不悦,诘首谋,则自引罪,且以众论金同③为言。

帝益怒,削藉为民。

十五年秋,用荐召拜刑荆部尚书.未上,改工部。

入对,帝迎劳曰:“不见卿久,何癯也?”景文谢。

十七年二月,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未几,李自成破宜府,烽火通京师。

有请帝南幸者,命集议阁中。

景文曰;“固结人心,坚守待援而已,此外非臣所知。

”及都城陷,趋至宫门,宫人曰:“驾出矣。

”复趋朝房,贼已塞道。

从者请易服还邸,景文曰:“驾出安归?”就道旁庙草遣疏,复大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

”逐至演象所拜辞阙墓,赴双塔寺旁古井死。

景文死时,犹谓帝南幸也。

赠太傅,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范景文传》,有删改)【注】①苞苴:贿赂。

②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扎。

③佥同:一致赞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用治行高等用:因为。

B.署选事署:代理。

C.饷皆自赍赍:携带。

D.不见卿久,何癯也癯:生病。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范景文重名节的言行的一组是(3分)①苞苴无敢及其门②魏忠贤暨魏广微中外用事.景文同乡,不一诣其门③景文倡同到合词论救④周结人心,坚守待援而已,此外非臣所知⑤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⑥至演象所拜辞阙墓,赴双塔寺旁古井死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景文一心为民,在东昌任职期间,他全力赈济灾民。

崇祯年间,他又请求实行一条鞭法,由官府负责徭役,人民只需稍加资助一些徭役的费用;供应采取平价买卖,不立官价的名目。

B.范景文治军有方。

崇祯年间,京师戒严,他所率的八千人马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

练兵通州期间,他对新招募的士兵也管理有方,因此部队精锐强干。

C.范景文勇担罪责。

为解救困杨嗣昌夺情而引发力谏而遭贬谪的大臣,他发动同僚联合上言论理。

皇帝震怒追查,他又一人担当,终被削职为民。

D.范景文忠烈殉国。

当李自成军队兵临北京城下时,他力主坚守;当城破之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想入宫护驾;当得知皇帝已出宫之时,他以皇帝南逃为羞,故最终辞阙投井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l)帝不悦,诘首谋,则自引罪,且以从论佥同为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从者请易服还邸,景文曰:“驾出安归?”就道旁庙草遗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来词,完成8-9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建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几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特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为六朝古都:历来登临者多有咏叹。

②安石:即谢安,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后遭谗被疏。

8.请对“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两句进行赏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9.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2)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