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粤教版语文(论语选读)第1课《弟子问仁》同步检测(含答案)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1课礼制与仁学 Word版解析版
第一单元第1课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不以礼节.之节:节制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治理C.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乐:高兴D.无求生以害.仁害:损害【答案】C[乐:喜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礼之.用,和为贵道之.以政B.齐之以.刑仁以.为己任C.知和而.和任重而.道远D.能使枉者.直知者.不惑【答案】D[“者”:代词,“……的人”。
A项“之”结构助词,“的”;代词,“百姓”。
B项“以”介词,“用”;介词,“把”。
C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情况的一项是()A.道之以政B.不知礼,无以立也C.樊迟未达D.仁者乐山【答案】A[A项“道”,名词活用为动词,“治理”;B、C、D项为一般动词。
]4.对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B.人而不仁,如礼何?(固定句式)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定语后置句)D.问知。
子曰:“知人。
”(省略句)【答案】C[C项为状语后置句。
]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礼之用,和.为贵和:和谐B.斯为美,小大由.之由:依照,遵循C.民免.而无耻免:免罪D.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格调【答案】D[格:归服。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B.不以.礼节之道之以.德C.有所.不行某所.,而母立于兹D.有耻且.格臣死且.不顾,卮酒安足辞【答案】B[“以”:介词,“用”。
A项“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代“和的原则”。
C 项“所”:代词,“……的”;名词,“地方”。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第1课《弟子问仁》同步检测(含答案)
自我小测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三十)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一)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颜渊》二十二)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能近取譬.()(2)可谓仁之方.也已()(3)请问其目.()(4)问知.()(5)知.人()(6)樊迟未达.()(7)举.皋陶()2.翻译下列句子。
(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6)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综合拓展提升二、《论语》鉴赏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篇》)(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②可者与.之()③异乎.吾所闻()。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自我小测:11行而有礼
自我小测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一)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
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二)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三)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以杖叩其胫.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2)君取.于吴,为同姓()(3)其父攘.羊()(4)而子证.之( )(5)原壤夷俟.( )(6)以杖叩其胫.()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2)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3)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4)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综合拓展提升二、课外《论语》鉴赏3。
翻译画线句子。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
果敢有材气.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
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
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遣则遂入奏。
太宗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因.问以边策,对称..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
"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
高中语文15君子博学自我小测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1
君子博学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一)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二)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三)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吾何执.()(2)吾执御.矣()(3)未坠.于地()(4)贤者识.其大者()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大哉孔子!博学而我无所成名。
(3)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综合拓展提升二、课外《论语》鉴赏3.翻译画线句子。
颜渊喟然曰:“(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
吾谁欺?欺天乎?且系与其死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3)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子贡曰:“(4)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刘世让,字元钦,雍州澧泉人也。
仕隋徽仕郎。
高祖入长安,世让以湋川归国,拜通议大夫。
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俄得数千人。
复为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以拒薛举,战败,世让及弟宝俱为举军所获。
举将至城下,令绐说城中曰:“大军五道已趣.长安,宜开门早降。
”世让伪许之,因告城中曰:“贼兵多少,极于此矣。
宜善自固,以图安全。
”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
太宗时屯兵高庶,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
高祖嘉之,赐其家帛千匹。
及贼平,得归,授彭州刺史。
寻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孝基击吕崇茂于夏县,诸军败绩,世让与唐俭俱为贼所获。
2019粤教版语文(论语选读)第13课《敏而好学》同步检测(含答案)
2019粤教版语文(论语选读)第13课《敏而好学》同步检测(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一)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二)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三)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四)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五)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抑为之不厌.()(2)诲.人不倦()(3)莫.我知也夫()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综合拓展提升二、课外《论语》鉴赏3.翻译画线句子。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2)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3)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
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
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
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
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
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
”缘事出郊,与吏卒同蔬食水饮。
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诗而已。
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
它日主之子征其租,则曰牛鬻久矣。
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
诉于宰,宰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
高中语文 第三阶段过关检测 粤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语文论语选读第三阶段过关检测(第十至十三课)(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30分,每小题5分)1.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女为君子儒B.抑为之不厌C.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D.鼓瑟希,铿尔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陪……坐着。
B.子路,行行..如也行行:有能力的样子。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愤怒。
D.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易:改变。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情:诚,真诚。
B.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作:创作。
C.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由:途径。
D.因.之以饥馑因:因为。
4.从词语用法的角度,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就有道..而正焉②博.我以文,约我以礼③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④浴乎沂,风.乎舞雩⑤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⑥贤贤.易色⑦求也退,故进.之⑧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A.①/②⑤⑦/③④/⑥⑧B.①/②⑤/③⑥⑧/④/⑦C.①/②⑦/③⑤/④/⑥⑧D.①③/②⑤/④/⑦/⑥⑧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6.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吾道一以贯之A.不吾知也B.偃之言是也C.陈亢问于伯鱼曰D.小人哉,樊须也二、(25分)7.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0分)(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______________。
(2)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3)_____________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______________,如琢如磨。
(5)______________,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6)______________,博我以文,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关于______的观点。
答案:1. 孔子2. 学而3. 求知4. 述而5. 教育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一篇?A. 为政B. 学而C. 八佾D. 里仁答案:B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体现了孔子的什么原则?A. 仁爱B. 忠诚C. 礼仪D. 智慧答案:A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利益B. 道德C. 权力D. 财富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字意思是?A. 反省B. 检查C. 省察D. 节约答案:A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卫灵公B. 雍也C. 述而D. 子罕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2. 解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含义。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教育理念?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哪些看法?答案:1.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之间可以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必在所有观点上都一致;而小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和谐。
2.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认为人们不应该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3.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向优秀的人学习,并在看到不优秀的人时反思自己,以促进自我提升。
4.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而小人则常常忧虑和烦恼。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
《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
"这是符合事实的。
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唯仁者能之。
"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
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
《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
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
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
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
”(《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见得思义。
”(《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高中语文 第一阶段过关检测 粤教版版选修《论语选读》
语文论语选读第一阶段过关检测(第一至四课)(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30分,每小题5分)1.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D.宁武子,邦有道,则知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富:通“福”,幸福,使动用法。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于,趋向。
C.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时:抽时间。
D.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滔滔:这里形容动乱。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明日..,子路行以告B.道之不行..,已知之矣C.夫子怃然..曰D.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4.从词语用法的角度,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子欲善而民善.矣②足民,足.兵,民信之矣③食夫稻,衣.夫锦④必也正.名乎⑤从者见.之⑥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⑦孔子下.,欲与之言⑧杀鸡为黍而食.之A.①⑥/②④⑤⑧/③⑦B.①⑥/②③④/⑤⑧/⑦C.①③⑥/②④⑤⑦/⑧D.①⑦/③⑥/②⑤/④⑧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二、(24分)7.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0分)(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身正,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
(3)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邦有道,____________,耻也;邦无道,____________,耻也。
(5)欲洁其身,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行其义也。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分)(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分)(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粤教版 高中语文 《论语》选读 弟子问仁
孔子的“仁”概念
一本美国人写的书中说:“学者们通常认 为,在孔子哲学中, ‘仁’即使不是一个中 心的概念,也是中心概念之一。但他们在各自 不同地分析 ‘仁’时却忐忑不安,悲叹《论 语》中的‘仁’充满悖论,神秘莫测,复杂得 使人灰心丧气”。 ——《孔子哲学思微》
原
文
译
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
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子曰:“为之难, 为:做 言之得无讱乎?”
思考:孔子认为说话谨慎也是仁的表现,对此,司马牛 是否理解?孔子针对司马牛的反应作出了怎样的解释?
明确:孔子认为说话谨慎也是仁的表现, 司马牛对此并不理解,在他看来,这样也算 仁,这太简单了。孔子解释说,做事本来很 难,所以要考虑清楚才做,因而说话就必须 谨慎,即懂得做事难,就会慎于言。这虽然 是小事,但如果每人能从小事做起,事事谨 慎,循序渐进,就能达到仁的境界。
明确:与后代的读书人尤其是那些抢到天 下的强势者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孔子“仁 政”的理想社会就是“礼制”,也就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森严的社会, 而强权者大都产生于“礼崩乐坏”的动荡 年代以一个“复礼”者的姿态出现的,于 是在盛赞的孔子的同时,实际上就在自己 的脑瓜带上了一个圣人的光环,又为自己 强占社会全部资源提供了合法依据。
思考:本文中孔子关于
极的社会意义?
仁的主张有何积
• 从统治者角度来说,就是要按仁的原则来施 政,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广济百姓, 言行谨慎,举贤任能,以正压邪; • 从个人角度来说,就是要求人们舍己为人, 严于律己,一切言行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 范;而且每个社会成员要推己及人,将仁爱 的伦理道德原则推广到全体社会成员身上。 这有利于个人在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能引 导人们培养美德、爱心和智慧,有利于建立 和谐有序的社会。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含答案解析)
第1篇论语(《论语》)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11课;◎语文七上第18课,九上第22课;◎苏教七上第29课。
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乎?”(《学而》)德的人吗?”(《学而》)第1章: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第2章:讲学习方法,(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学而》)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己。
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而加以容纳;七欲,不逾矩。
”(《为政》)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为政》)第3章: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为政》)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为政》)第4章: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第5章:讲学习态度,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1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论语》原文朱熹的解说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 ①“大人”不止有位者,是指有位、有齿、有德者。
②“畏天命"三字好。
是理会得道理,便谨去做,不敢违,便是畏之也。
如非礼勿视听言动,与夫戒慎恐惧,皆所以畏天命也。
③要紧全在知上。
纔知得(天命),便自不容不畏。
乙《孟子》原文朱熹的解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
吾何畏彼哉!榱题:屋椽的两端之处。
①这为世上有人把大人许多崇高富贵当事,有言不敢出口,故孟子云尔。
②《论语》说“畏大人”,此却说“藐大人"。
大人固当畏,而所谓“藐”者,乃不是藐他,只是藐他许多“堂高数仞,榱题数尺"之类。
1.下列叙述,不符合数据甲意旨的是()A.君子得识天命所归,遂谨于视听言动。
B.小人处懵然状态,故不知且不畏天命。
C.君子须知得天命,天命可知遂不可畏。
D.小人不畏天命,遂轻慢位高权重之人。
2.下列人物及其言行表现,与孟子所藐的“大人”最接近的是()人物言行表现A 郑文公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 项羽(樊哙)瞋目视项王,……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C 刘备(刘备)每与臣(诸葛亮)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 杨素奢贵自奉,礼异人臣。
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A.A B.B C.C D.D3.下列关于数据甲、乙的叙述,最适当的是()A.小人所狎,是那些徒有高位,但非齿、德兼备的大人。
B.彼等小人专为狎大人、侮圣人之事,因此无法知天命。
C.合于古制的大人,当不为孟子所藐,且同于孔子所畏。
D.孟子提出藐大人的说法,是因自己本无意于大人之位。
《论语》1、2课练习答案
《弟子问仁》文言文基础知识1、克己/复/礼为仁(古:恢复,归于。
今:再一次,又,重复)2、请问其/目/(古:条目,细则。
今:眼睛)3、/请/事斯语矣(古:请求(让自己干什么)或请求(别人干什么)。
今:请求(别人干什么))4、举直错诸/枉/(古:弯曲,不正。
今:冤枉)5、选于众,/举/皋陶(古:选用,推选。
今:向上抬,向上托)6、尧舜其犹/病/诸(古:不足,难以做到。
今: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状态)实词归纳:通假字1、问知(通智,智慧)2、举直错诸枉(通措,安置)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向,刚才)实词归纳1、尧舜其犹/病/诸(不足)2、/请/事/斯/语矣(请:请求(让自己干什么);事:实践,实行;斯:指示代词,此;)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通知的国家;家:卿大夫的封地)4、克己/复/礼(恢复)虚词的用法(1)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引出见的对象)舜有天下,选于众(从)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向)何事于仁(在)(2)也必也圣乎(句中语气,表示短暂停顿)其言也讱(句中语气词,用来引起下文)何谓也?(句中语气,表示疑问语气)可谓仁之方也已(句中语气,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3)而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连词,表并列)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连词,连词,表承接,就,接着)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连词,表并列)4、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连词,表承接,就,接着)(4)其1、尧舜其犹病诸(助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恐怕)2、请问其目(代词,它的)3、仁者,其言也讱(代词,他的)(5)乎1、可谓仁乎?(句末语气词,疑问语气,吗)2、富哉言乎!(句末语气词,表感叹,啊)3、而由人乎哉?(语气词,反问语气,呢)4、必也圣乎!(语气词,表感叹,啊)特殊句式:倒装句:富哉言乎(主谓倒装)固定格式:1、言之/得无/讱乎?(能够不)2、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019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1.2当仁不让于师精练(含解析)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当仁,不让于师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lùn)诋.毁(dǐ)绥.之斯来(suí)B.喟.然(kuì)弦.歌(xuán)诲.人不倦(huì)C.莞.尔(wǎn)饥馑.(jǐn)偃.仰啸歌(yǎn)D.恸.哭(tònɡ)户牖.(yǒu)千乘.之国(chéng)项,“论”应读“Lún”;B项,“弦”应读“xián”;D项,“乘”应读“shèng”。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钻:钻研。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以为:认为。
B.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诸:诸位,各位。
小人..学道则易使小人:地位低的人。
C.予所否者,天厌.之厌:满足。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一步一步有次序地。
D.噫!天丧.予丧:使……丧。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君子:德行高的人。
项,以为:以,用;为,做。
“无以为”即“无用为此”。
B项,诸:之于。
C项,厌:厌弃。
3.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B.博.我以文C.如会同,端.章甫D.风.乎舞雩项,使动用法,使……广博。
A、C、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何伤于日月乎A.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贤哉,回也D.亡之,命矣夫项与例句同为介词结构后置。
A、D两项是判断句,C项是主谓倒装句。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一课 为政以德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1.关于《论语》《论语》是孔子生平言论的汇集,对政治、哲学、伦理、道德、教育、文学、艺术等,都有许多深刻、精辟的见解,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中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当今,《论语》也有“东方圣经”之称。
孔子在立身处世、治学修身、为政治国等方面的理论和智慧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他的“尚德”思想对于青年学子锻造以天下为己任、积极进取、刻苦勤奋、自强不息、仁厚博爱的品格,温、良、恭、俭、让的优雅气度,将有很大帮助。
2.关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先秦时有“六艺”(学习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配有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庄子》中称为“六经”(此“经”与后来的“经”不同)。
西汉时尊儒,将儒家经典称为“经”,设“五经博士”研究传习,由于“乐”失传,所以称“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东汉时加《论语》《孝经》,成为“七经”。
唐时,将《礼》分成《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将“春秋三传”列入“七经”之中,作为科举考试内容,称“九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后又增加《论语》《孝经》《尔雅》,成为“十二经”。
宋时又加《孟子》,成为“十三经”。
清代有《十三经注疏》,将原文及前人的注疏合刻,成为儒家经典集大成之作,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典籍”。
南宋朱熹又将“三礼”合并,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章,加上《论语》《孟子》称“四书”,又将《易》《诗》《书》《礼》《春秋》称为“五经”,加以“章句”(注疏)、“集注”(综合前人评价),成为“四书五经”。
3.为政以德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论语》选读课后练习答案
论语复习资料三:《(论语)选读》课后练习答案第一课为政以德(会考篇目)一、本题意在引导我们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在思考中加深认识。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不同,但要注意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要把这两条材料和其他材料结合起来看.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
当然,总体看来,孔子对礼教强调得更多,这是他所关注的-个重点。
二、此题意在通过词义的深入探究正确把握文意。
“均贫富”和“均无贫"的“均”词典义都是“平",但到了“均贫富”和“均无贫"这两个不同的句子里,却有不同的解释,“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因此,朱熹对“均无贫”这个“均"字的解释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
只有这种解释,才能使“均无贫”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取得一致。
三、此题意在对《论语》中的重要概念给予关注.政与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与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可以在总结归纳孔子德治思想(富民、教民、举贤、正己等)的基础上,以法家的法治思想与孔子这里的德治思想作简要对比。
第二课克己复礼一、此题意在联系相关材料.对材料进行综合思考.课文最后两章说明,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核,这个内核就是仁。
另一方面,孔子又认为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12.1章)。
1.2章用孝弟把仁和礼统一起来,所谓孝弟,就是尊尊亲亲,是在宗法制度下的亲情,又反过来为巩固宗法制度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粤教版语文(论语选读)第1课《弟子问仁》同步检测(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三十)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一)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颜渊》二十二)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能近取譬.()(2)可谓仁之方.也已()(3)请问其目.()(4)问知.()(5)知.人()(6)樊迟未达.()(7)举.皋陶()2.翻译下列句子。
(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6)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综合拓展提升二、《论语》鉴赏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篇》)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②可者与.之()③异乎.吾所闻()④君子尊贤而容众.()(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①嘉善而矜不能。
②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
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①。
贺动作..多不正。
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②亡已。
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及国中皆畏惮焉。
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
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
”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③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
”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
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
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
”王许之。
遂乃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王。
居数日,王皆逐去安等。
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
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
遂见安乐,流涕谓曰:“王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
今哀痛未尽,日与近臣饮食作乐,斗虎豹,召皮轩,车九流,驱驰东西,所为悖道。
古制宽,大臣有隐退,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奈何?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
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
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
……上以遂年老,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
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卷八十九,略有删改)注:①王贺: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孙。
②蹇蹇:忠直。
③胶西王:刘卯。
因参与叛乱被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刺:指责。
B.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机:时机。
C.今去不得,阳狂..恐知阳狂:刚强勇猛。
D.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谏争..:上谏书争取。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贺动作..多不正B.愿赐清闲..竭愚C.王说其谄谀..D.唯得所言,以至于是..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7.下列对龚遂言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龚遂为人忠厚刚毅,具有宁折不弯的节操,对品行不端的昌邑王刘贺多方规劝,对傅相严肃批评,激动时乃至于声泪俱下。
B.安乐在昌邑王当上皇帝以后调任长乐卫尉,皇上哀痛未尽,他却每天和一班大臣在一起寻欢作乐;龚遂当面斥责他的所作所为违背正道。
C.龚遂不仅敢谏,而且善讽,他意识到侯得溜须拍马的严重后果,就用胶西王身亡的事例劝昌邑王疏远侯得,终于使昌邑王同意选贤侍坐。
D.龚遂知道仕途险恶,他曾经向往古人的隐退而慨叹今日难以辞官,也曾因为直言敢谏差一点掉脑袋,最终还是做了一辈子官,死在官任上。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国中皆畏惮焉。
(2)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
(3)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肖邦之家(波兰)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
到了肖邦之家,会亲眼看到,而且确信,作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
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的精华的朴素的小屋。
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
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
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
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
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
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怡,犹如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
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
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马祖卡曲的故乡。
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
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
我们望着树上光秃秃的枝杈,悄声哼起了一支歌曲:树儿自由地生长/叶儿轻轻地飘落……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
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
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
如今既没有马,没有雪橇,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美女。
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只有无边的静寂。
一切都成为往事了。
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
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
只有音乐长存。
倘若你在这样一个隆冬季节,站在小屋的前边,望着被积雪压弯了的屋顶、光秃秃的树枝、黑洞洞的窗口,你就会感到,你是和肖邦在一起。
你是在和肖邦促膝谈心。
9.肖邦之家四季景色的特点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
(不超过20个字。
)10.面对肖邦之家的四季景色,作者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和肖邦是在“促膝谈心”?试联系文章内容分条回答。
11.作者对肖邦、肖邦之家以及肖邦的音乐,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五、诗歌鉴赏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参考答案1.答案:(1)比喻(2)方法,途径(3)条目,细则(4)通“智”,聪明,智慧(5)了解(6)通,明白(7)推举2.答案:(1)如果有人能广泛地对民众进行施予和救济,这人怎么样?可称得上仁人吗?(2)所谓仁德之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就要使别人也站得住;要想自己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也行得通。
(3)要做到仁德,完全在于自己,哪能靠别人呢?(4)不合礼的不要看,不合礼的不要听,不合礼的不要说,不合礼的不要做。
(5)选拔正直的人,使他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变得正直。
(6)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提拔重用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3参考答案:(1)①向②结交③与、同④普通人(2)①能够赞美有特长的人,又同情没有能力的人。
②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4.解析:B项,机:关键。
C项,阳:通“佯”。
D项,谏争:规劝,争论。
答案:A5.解析:A项文中义为“行为举止”;B项文中义为“无人干扰之机”;D项文中“于”是介词,“是”是代词。
答案:C6.解析:A项加点字意思均为“到了”。
B项加点字意思均为“……的原因”。
C 项加点字意思分别为“和”“参与”。
D项加点字意思均为“因为”。
答案:C7.解析: B项,“皇上哀痛未尽……违背正道”不正确;C项,“劝昌邑王疏远侯得”不正确;D项,“因为直言敢谏差一点掉脑袋”不正确。
答案:A8.答案:(1)以至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
(或:到了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的地步。
)(2)(胶西)王的所作所为如同桀纣,而侯得却认为是尧舜。
(3)昌邑王的臣子们因犯下使君王陷于为恶不道的境地的罪行,都被处死。
参考译文: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人。
凭借明经做官,官至昌邑国王的郎中令,侍奉国王刘贺。
刘贺行为举止大多不合正道。
龚遂为人忠厚,刚毅有节操,在内向国王进谏,在外指责昌邑王的太傅与相,引经据义,痛陈祸福,以至于涕泣,正言直谏没有丝毫懈怠。
当面指责国王的过错,以至昌邑王掩耳起身离开,说:“郎中令太会羞辱人了。
”以至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
王曾经长期与驾车马的奴仆和炊事人员一起饮酒作乐,随意赏赐,没有节度。
龚遂进去拜见昌邑王,哭泣着用膝盖爬行,左右侍从们见此情景都禁不住流下眼泪。
昌邑王说:“郎中令为什么哭?”龚遂说:“我为社稷危亡而痛惜!希望给我机会诉说我的看法。
”昌邑王让手下人回避,龚遂说:“大王知道胶西王做无道之事而灭亡的原因吗?”国王说:“不知道。
”龚遂说:“我听说胶西王有个谀臣叫侯得,胶西王的所作所为与桀纣一样,而侯得却认为可以与尧舜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