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德国战俘

合集下载

二战战俘简史

二战战俘简史

二战战俘简史【5月8日是二战德国投降纪念日。

苏联在对德作战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赢得了巨大的胜利。

但许多西方人常常“津津乐道”于苏联如何虐待德国战俘,渲染西伯利亚战俘营的悲惨故事。

然而,在欧洲战场上,关于战俘的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无论从规模还是战争强度都是二战其他战场难以企及的。

战争各阶段苏德双方在苏德战场投入的兵力兵器:部队800万vs128 0万,火炮迫击炮8.4万vs16.3万,坦克和自行火炮(强击火炮)0.57vs2万辆,飞机6500vs18800架,集中如此多的兵力和技术兵器,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战争的残酷也是空前的,苏联人民付出了伤亡6000万以上,其中死亡2700万的惨重代价,仅武装力量、边防军和内卫部队就牺牲866.84万人,才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被德军俘虏的苏联战俘命运早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前,1941年3月30日德军领导会议上,希特勒说;“我们说的是消灭……在东方,残酷就是对未来的仁慈。

”“在苏联占领区要取缔高等和中等教育。

会写自己的名字最多会数五百就已经足够。

教育的目的是在于教育斯拉夫人绝对服从德国人的思想。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苏联由于对德国纳粹入侵苏联的时间判断错误、战术及肃反等原因导致大量苏联红军被俘。

二战期间德国共俘虏苏联红军57 0万人,这其中2/3的战俘(380万人)是在德国刚入侵苏联六个月被俘的。

在进攻苏联的当日,希特勒就下达了一道命令:“对在战斗中或在反抗中被俘的苏军政委,一律当场枪决。

”为此德国纳粹还专门组建了行动组,负责彻底清查新占领地区,以便集中处决共产党员、犹太人、政治嫌疑犯、乃至一切其他危险分子。

德国纳粹分子做出如此举动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

比如1946年1月7日纽伦堡审判,党卫军上将、19 30年就加入国社党的巴赫·泽列夫斯基在法庭供认,在1941年初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希特勒宣布,同苏联作战的目的就是“消灭三千万斯拉夫人……”。

二战后德国奇葩法律案件(3篇)

二战后德国奇葩法律案件(3篇)

第1篇在历史的长河中,法律案件总是以其独特性和复杂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二战后的德国,作为一个曾经战争策源地,其法律体系在战后重建过程中也经历了诸多曲折。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几个二战后德国的奇葩法律案件,感受法律的公正与幽默。

一、失踪的“犹太狗”1945年,德国战败,纳粹政权覆灭。

在战争期间,许多犹太人被德国政府迫害,甚至杀害。

战后,德国政府开始对纳粹罪行进行清算。

在这个背景下,一起关于失踪“犹太狗”的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名叫“小黑”的狗。

在战争期间,小黑的犹太主人被纳粹迫害,全家被迫离开德国。

小黑则被送到了一家狗收容所。

然而,收容所的工作人员却因为小黑的犹太血统而对其进行了虐待。

在得知主人全家逃亡的消息后,工作人员竟然将小黑也当作犹太人对待,将其关押起来。

战后,小黑的主人一家回到德国,发现小黑失踪。

他们四处寻找,最终在一家狗收容所找到了小黑。

然而,狗收容所的工作人员却坚称小黑是一只德国狗,与犹太人无关。

于是,一场关于“犹太狗”身份的官司就此展开。

在法庭上,小黑的主人一方提供了大量证据,证明小黑是犹太狗。

然而,狗收容所的工作人员却辩称,他们只是在执行战争时期的政策。

最终,法院判决小黑是一只犹太狗,狗收容所的工作人员因虐待动物被判刑。

二、战争罪行赔偿案二战后,德国政府为赔偿战争罪行,设立了赔偿基金。

然而,在这项基金的管理过程中,却发生了一起奇葩的赔偿案。

案件的主人公是一名德国战俘。

在战争期间,他被关押在苏联。

战俘营的生活异常艰苦,许多战俘因此死去。

战争结束后,这名战俘回到德国,向赔偿基金申请赔偿。

然而,赔偿基金却以他在战俘营期间没有死亡为由,拒绝了他的赔偿申请。

战俘不服,将赔偿基金告上法庭。

在法庭上,战俘表示,他在战俘营期间虽然幸存,但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赔偿基金辩称,赔偿对象应该是那些在战争中死亡或受到严重伤害的人。

最终,法院判决战俘胜诉。

法院认为,战争罪行赔偿基金的目的在于补偿战争受害者,而不仅仅是那些在战争中死亡或受到严重伤害的人。

二战中的战俘生活

二战中的战俘生活

二战中的战俘生活二战期间,战俘生活是一段极其艰苦和可怕的经历。

无论是在纳粹德国的集中营还是日本帝国的战俘营,战俘们都面临着严酷的待遇和残酷的环境。

本文将探讨二战中的战俘生活,回顾历史并了解这段黑暗时期的真相。

1. 战俘的拘禁与囚禁二战期间,任何被敌人俘虏的士兵都面临着被拘禁和囚禁的命运。

纳粹德国与日本帝国的战俘营成为数千名战俘的囚禁地。

这些战俘被剥夺了自由,被关押在拥挤、肮脏的营地中。

他们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饱受寒冷和恶劣条件的折磨。

在荒凉的环境中,他们面临着严格的看守和惩罚。

2. 生活条件的恶劣战俘营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

食物严重匮乏,营养不良是常态。

战俘们经常只能获得稀粥或汤水,缺乏蛋白质和其他必需营养。

卫生条件也是一个巨大问题,缺乏清洁的水源和卫生设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医疗资源匮乏,战俘们在生病时无法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3. 劳役和虐待许多战俘被迫参与体力劳动,如挖掘战壕或执行其他艰苦的工作。

他们面临过度劳累和虐待的威胁。

许多战俘死于长时间的过度劳动和虐待,极少有机会休息或恢复体力。

残酷的看守对待战俘们像奴隶一样,侮辱和虐待成为战俘们生活中的常态。

4. 精神折磨和心理创伤除了身体上的痛苦,战俘们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折磨。

与家人和亲人的分离,常常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使战俘们倍感孤独和绝望。

在这种压力下,许多人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逐渐消失,生存变得极为困难。

5. 解放和战后重建战争结束后,战俘们获得了解放,但他们面临着重新适应社会的巨大挑战。

他们需要重新建立起家庭联系,重建自己的生活。

许多人终身无法完全摆脱战争带来的创伤,他们需要长期的心理和身体康复。

战争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须通过战后支援和帮助才能慢慢重建生活。

总结:二战期间的战俘生活是一个充满痛苦和折磨的时期。

战俘们在囚禁和拘禁中遭受着各种虐待和恶劣条件。

尽管他们经历了严酷的环境和苦难,但他们的勇气和坚持使他们能够在黑暗中寻找希望。

谁是影片《极地重生》主人公的原型

谁是影片《极地重生》主人公的原型

谁是影片《极地重生》主人公的原型自德国电影《极地重生》2001年推出后,制片方、电影发行方和许多评论文章均强调是依据真人真事拍摄——“改编自真人真事”,“一部真实故事构成的电影”。

影片推出后,引起轰动,曾获意大利米兰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等多项国际奖项。

人们不禁要问:影片主人公——当过苏联战俘的德国国防军中尉克莱门斯·福雷尔的原型究竟是谁?一影片《极地重生》片名的德文原文为“So weit die Füße tragen”(《只要脚丫子还走得动》),是依据德国作家约瑟夫·马丁·鲍尔(1901—1970)于1955年发表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

一直到21世纪初,德国媒体方透露出克莱门斯·福雷尔(在中文字幕片中这个名字被译为“科利·基文斯”)这个名叫科内利乌斯·罗斯特(Cornelius Rost,1919—1983)的显得颇为神秘的原型。

《极地重生》德语海报根据能够搜集到的材料,他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他是一个长期生活在慕尼黑的奥地利人,老家在蒂罗尔的小城库弗施泰因。

在战前,他在慕尼黑学得了印刷、印刷机械方面的技艺,为一名印刷技术工人。

他何时上前线到苏联并成为苏军俘虏的时间不详。

不过他回慕尼黑的时间有该地户籍档案材料为证:1947年10月28日他前往登记处登记已返回慕尼黑。

1953年,他到慕尼黑一家名叫埃伦维特的出版社的印刷厂工作。

一次,老板弗朗茨·埃伦维特把他叫到办公室加以训斥,因他近来在印刷书籍封面时出了好几次大的纰漏。

他向老板承认自己患有色盲症,谈到了自己因在西伯利亚劳动营的铅矿服劳役而严重铅中毒和许多其他情况。

老板觉得他说的事情对读者会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让他把所讲的写出来。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看了他写的东西大失所望——他写的文字根本上不了台面。

而鲍尔此时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巴伐利亚作家,在埃伦维特出版社出书,于是老板就撮合俩人合作。

德军战俘教科书式越狱令美军蒙羞,当事人:我们从中获得了快乐

德军战俘教科书式越狱令美军蒙羞,当事人:我们从中获得了快乐

德军战俘教科书式越狱令美军蒙羞,当事人:我们从中获得了快乐二战结束后,盟军对德军战俘的态度是个谜。

战争末期,大量德军战俘为了避免在战后遭到苏联人报复,想方设法突破苏军层层阻拦向盟军投降,大概在他们心中,美英等国只是战场上的对手,而苏联则是意识形态上的敌人。

然而想法往往比现实残酷许多,不少历史资料表明,欧洲战事平息后,美军对待德军战俘并不十分友善,史家中一直有“莱茵大营”一说:约75万战俘死于非命。

然而有趣的是,美军一方面在莱茵河畔炮制惨案,另一方面却又不惜费大功夫把数目庞大的德军战俘运送到美国本土。

据统计,有超过40万德军战俘被送到美国本土的集中营中,不同的是,这些战俘营虽然大多被建在荒蛮之地,但营地里的条件还是蛮不错的,战俘们不但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想赖床就赖床,不想赖床就起来干点活挣点工钱,他们甚至还能看电影、养花种草,时不时搞个聚会,这些战俘营俨然像是军人干休所。

当然了,并不是每个战俘都有机会被送到美国,也不是每个被送到美国的战俘都有机会住进这种规格的战俘营中,通常情况下,只有德军军官或是精锐部队的士兵才会被安排住进去。

早在1944年,美军就开始在本土修筑战俘营,当时德国尚未战败,加上美军管理松懈,在最初一段时间里,德军战俘越狱事件频频发生。

战俘越狱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有人翻墙有人钻地洞,有人藏进卡车里,甚至有人偷到了军服,化装成美军士兵的样子,大摇大摆地从正门走出。

据统计,这段时期内至少发生了2000起越狱事件,其中有一起事件令美军蒙羞,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这起事件发生在1A区战俘营。

1A区战俘营设立于1944年1月,当美军第84安全部队在菲尼克斯东部6英里处的印第安人保留地设立这座战俘营时,他们就被告知这座营地将来会关押一批最难对付的德国人。

战俘营落成后,有300余名德国海军军官入住。

类似的集中营在整个美国有超过500座,但很少有营地像1A区这样戒备森严:营地被多道围墙层层包围,警戒塔林立,出入都需要经过多层审查。

二战中的战俘待遇

二战中的战俘待遇

二战中的战俘待遇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残酷的现象,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在二战期间,许多士兵被俘并成为战俘,他们的待遇因参战国家和各方的政策而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二战中战俘的待遇,并分析不同国家对待战俘的政策和影响。

一、国际公约与战俘待遇在二战期间,一些国家为保护战争受害者的权益,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

其中最重要的是1929年的《关于战争俘虏待遇的条约》(以下简称《战俘条约》),该条约提出了关于战俘待遇的标准和规定。

根据《战俘条约》,战俘应受到人道主义的对待,他们应该享有适当的食物、住所和医疗救治。

战俘应被对待为非战斗人员,不得受到虐待、严刑逼供或歧视待遇。

此外,战俘还有权与外界保持联系,接收和发送邮件,并被允许接受国际援助。

然而,虽然这些国际公约的签署给战俘的待遇设定了基本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完全遵守这些规定。

各个国家根据战争的紧迫程度和其对战俘的政策制定了不同的待遇。

二、德国对待战俘的政策在二战中,纳粹德国是最大的战俘接收国之一。

根据纳粹的政策,被俘的敌对士兵被视为"游击队员"而非战俘,并被认为没有受到《战俘条约》的保护。

这种对待战俘的政策导致了大量的战俘被拘留在集中营,并遭受虐待、饥饿和疾病的折磨。

其中最著名的战俘集中营是奥斯威辛集中营,数以百万计的战俘和其他囚犯在这里遭受了暴行和大规模屠杀。

德国对待战俘的残酷政策给战争受害者带来了极大的苦难,也在近年来的审判中成为国际刑事法庭重点审理的对象。

三、盟国对待战俘的政策与德国相比,盟国在对待战俘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人道主义。

尽管他们也存在着对战俘的虐待和苛刻对待,但总体上相对较为宽容。

特别是在西方盟国,战俘通常会被关押在战俘营中,而不是集中营。

部分盟国尊重《战俘条约》的规定,为战俘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条件。

例如,他们会提供足够的食物、医疗护理和保护。

战俘通常被允许接受国际援助和与家人保持联系。

苏联对待战俘的政策相对较为严厉。

二战的战俘问题

二战的战俘问题

二战的战俘问题二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一场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战俘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战俘问题直接关系到各国军队的待遇、战争法规的执行以及国际人权保障等方面。

本文将就二战期间的战俘问题展开讨论。

一、战俘定义和规定战俘是指在战争中被敌方军队俘虏的军人。

根据国际法规定,战俘享有一定的权益和待遇。

二战前,各国已经达成一定的共识并通过了《日内瓦公约》来规范战俘的待遇。

根据公约规定,战俘应享有基本的人道主义待遇,包括合适的食物、衣物、住所、医疗以及与家人通信的权利等。

然而,在战争期间,许多国家并没有遵守这些规定。

二、各国对战俘的待遇1. 德国德国在二战中是重要的俘虏收容国之一。

然而,德国对待战俘的方式并不符合国际法规定。

大量的盟军战俘被迫参与强制劳动,并且遭受虐待和恶劣的生活条件。

这种对战俘的不人道待遇引起了盟军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2. 苏联苏联在战争期间也俘虏了大量的德国军人。

根据统计,苏联约有300万德国俘虏。

然而,苏联对待战俘的方式同样存在问题。

相较于德国,苏联在对待战俘方面表现得更加残酷。

大量的德国战俘在苏联的劳动营中遭受虐待和恶劣的生活条件,导致成千上万的战俘丧生。

3. 盟军相较于德国和苏联,盟军对战俘的待遇更为人道。

英国、美国等盟军国家根据《日内瓦公约》规定对待战俘,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并尊重他们的权益。

然而,由于战争时期各国的紧张情绪和国家利益的考量,盟军对某些特定的战俘进行了严格的监控和限制。

三、敌军战俘的回归与问题在战争结束后,各国不同的处理方式导致战俘回归过程中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方面,盟军国家努力执行国际法规定,确保战俘得以迅速回归家人。

另一方面,苏联、德国等国家由于内部政治和战后重建的需要,对战俘的回归存在着一些难题。

大量的战俘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艰苦的回归过程。

四、战俘问题的影响战俘问题的存在对二战以及战后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俘问题暴露了各国的人权状况、道德素质以及对国际法规定的尊重程度。

二战十大间谍之南希-韦克

二战十大间谍之南希-韦克

二战白鼠”走上银幕韦克是二战期间反抗德国纳粹的女英雄,曾是德国纳粹“黑名单”上的第一人,因为她像鼠一样轻灵,一次又一次躲过追杀,还帮助数百人逃脱纳粹魔爪,被纳粹德国情报机构称为“白鼠”。

自由法国(抵抗)组织在法国内部动摇了德国统治,为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创造了条件。

战争结束后,韦克获得了许多荣誉,美国、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分别授予她国家级勋章,媒体则将她评为“二战十大间谍”之一。

韦克的故事也成为作家的创作灵感。

小说家塞巴斯蒂安·福克斯以韦克的经历为原型创作出小说《夏洛特·格雷》,这部小说于2001年被好莱坞搬上了银幕,《乱世有情天》中奥斯卡影后凯特·布兰切特演绎了南希·韦克传奇的一生。

战时被盖世太保畏称为“白鼠”1940年,德国纳粹占领法国。

从此,韦克开始了抵抗纳粹的行动,成为一名反法西斯的坚强战士和组织者。

她冒险穿过德军封锁线,投入刚刚萌芽的反法西斯运动。

作为一名信使,她设法将信息和运送食物给法国南部的地下组织。

韦克利用富商夫人身份,弄到假证件继续留在沦陷区。

她买了一辆救护车,用它先后帮助1000多名潜逃的战俘和盟军飞行员,穿过法国边境逃到西班牙。

因为她超凡的逃逸技能,德国的盖世太保们都对她敬畏有加,称其为“白鼠”。

在韦克31岁时,她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英国特别行动组,接受了英国国防部进行的间谍训练,包括求生、暗杀、爆炸、密码传送及使用各种枪支等技能。

1944年4月,韦克和另一名特别行动队员潜回了法国中部的奥维涅省,负责在当地招募和组织抵抗力量,建立秘密的弹药武器库,迎接盟军诺曼底登陆。

韦克反对德军的活动使她的生活陷入巨大的危险之中。

很快,她成为一名嫌疑犯,遭到德军的追捕。

盖世太保窃听了她的电话,拦截她的信件。

1943年,韦克在纳粹的“黑名单”上名列第一位,德军甚至为了抓到她,开出了悬赏500万法郎的天价。

这时,再待在法国已经非常危险。

抵抗军们也建议她暂时先去英国。

二战后的德国战俘

二战后的德国战俘

二战后的德国战俘二战结束后英美法受降了大约五百万德国战俘, 当时德国兵迷信美英, 争相向西线溃退投降. 除法国将战俘的一部分押送回国做苦工, 其余大部分都被囚在德国中西部的露天营地里, 从45年夏直到46年初, 据估计大约有一百万德国战俘死于冻饿及盟军的出于仇恨的折磨.真正受到优待的是早于二站结束前投降的德国兵, 当时大约有20万被送到美国, 大多数都最终幸运回国.在德苏战争的头一年, 大约有五六百万红军被成建制的打垮, 大部分都做了德军俘虏, 用做苦力, 受尽折磨, 所以苏军对德军俘虏也毫不手软, 斯大林格勒一役, 30万德军除战死的大约有十万投降, 最终活着回到德国的只有不到三千人, 而且都是有一官半职的.当时德军知道派到东线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反倒能英勇作战, 1945年最后的柏林战役, 以双方各死伤30万人收场, 不能不说是双方互不妥协鱼死网破的典型.德国人对二战的反省是多方位的, 除了不断的揭示德国给他人带来的灾难, 更多的是揭示第三帝国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自掘坟墓的. 当时的著名历史人物, 从将军到演员, 都在一系列的历史记录片中得到剖析, 主题很明确, 不只是希特勒发动了这一切, 德国的悲剧更是当时普通德国人自己的错误选择.这种根深蒂固的教育后果是德国人的普遍厌战心理, 不分青红皂白, 一味讲究和平. 当年波黑内战, 德国就力挺不出兵, 科索沃危机也不愿出头. 德国青年必须强制服兵役, 很多人宁愿通过参加为时一年的以工代赈, 也不愿当九个月的兵.加拿大作家约翰·格兰特在查找了众多的资料和访问了众多的当事人后,意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却很少为人所知的秘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美军的德国战俘集中营里,有一百万已经投降的德国战俘死于人为的饥饿、疾病和无医无药。

他用了三年时间查访了当时盟国(美,英,法,苏等)的政府档案,与当事人谈话。

记录了以下事实。

至1945年5月,德国向美、英、法三国投降人数的分布大致是:蒙哥马利的英军受降50万德国俘虏,英国-加拿大联军受降200万人,这些俘虏大多数在德国投降后释放回家,其中有30万人被送往法国作为"重建法国"的劳动大军。

纳粹大屠杀的罪魁祸首穆勒 穆勒是在盟军的围剿下逃出的

纳粹大屠杀的罪魁祸首穆勒 穆勒是在盟军的围剿下逃出的

纳粹大屠杀的罪魁祸首穆勒穆勒是在盟军的围剿下逃出的本文导读:然而,有这样一个人他是纳粹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是彻彻底底地盖世太保。

然而,他在二战过后非但没有受到联合国和世界人民的制裁,反而下落成谜,人间蒸发了。

这个人就是“盖世太保穆勒”,一个被纽约堡军事法庭全球通缉却依然逍遥法外的杀人魔。

作为臭名昭著的纳粹战犯,就连希特勒都无处可逃吞弹自杀,为何这个穆勒却在盟军的围剿下逃出生天呢?这个谜一样的男人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过人之处?1900年的德国慕尼黑,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诞生了未来的国际战犯穆勒。

那时候的穆勒不过是个普通的德国少年,有着硬朗的五官和一腔的报国热忱。

他17岁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并且在一战中大放异彩。

战争对人带来的阴影无疑是巨大的,在上过战场之后,这个曾经无忧无虑的少年变成了阴郁的青年。

在家乡慕尼黑的警察生涯并不能磨灭穆勒入骨的杀人成瘾,很快他便成了当地有名的反共分子。

当时的德国笼罩在战后的阴影之中,工业停滞,经济衰退。

在美国人嫌弃英国的小肥猪时,德国人甚至连一根干瘪的香肠都吃不上。

穆勒决心要改变国家的现状,希特勒的激情演说让他看到了希望,很快他便成为了纳粹的忠实拥护者。

二战期间,穆勒跟随法西斯军队四处征战,以战养战的政策让德国的军工实力迅速提升,人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在战场上连立战功的他双眼渐渐被血腥充斥,特别是成为了一名盖世太保之后,穆勒手中的屠刀便再也无法停止屠杀了。

盖世太保,是个臭名昭著的血腥组织。

在希特勒的授意下,他们大肆屠杀无辜的人们,特别是犹太人。

在这样的血腥治理下,就连德国人都深受其害。

因为希特勒认为残疾人都是对国家无用之人,所以盖世太保会将残疾人安乐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穆勒加入了盖世太保组织,可谓是如鱼得水。

他很快便因为出色的情报能力得到了盖世太保组织头领希姆莱的重视,从此声名鹊起平步青云。

不久便成为了号称“盖世太保一把手”的核心实权派人物,在他的手下可谓是冤魂无数,令人闻风丧胆。

二战中的战俘囚禁与逃亡的故事

二战中的战俘囚禁与逃亡的故事

二战中的战俘囚禁与逃亡的故事在二战期间,战争引发了大量的战俘问题。

无论是盟军还是轴心国,都会囚禁敌方的战俘以限制其活动,并从中获取情报。

然而,在这些战俘中,也有一些勇敢的人们选择冒险逃亡。

他们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但饱含着对自由的渴望。

本文将讲述几个二战中的战俘囚禁与逃亡的真实故事。

一、斯坦利·沃特斯的大逃亡斯坦利·沃特斯是一名英国空军飞行员,他的战机在一次轰炸任务中被击落。

沃特斯被囚禁在一处德国战俘营,面临着长期的折磨和监控。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逃亡的希望。

他发现了一条逃生的机会,即穿越一条被电网包围的沟渠。

在准备好足够的工具后,沃特斯开始实施他的计划。

他在夜晚悄悄地爬过电网,成功逃离了囚禁的地方。

虽然沃特斯在逃亡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艰辛,但最终他成功地回到了英国,并成为了一名逃亡英雄的传奇。

二、大逃跑中的斯托尔脱离战俘营1944年,斯托尔是一名挪威抵抗组织的成员,他被德国军队抓获并关押在奥斯陆的战俘营中。

战俘营的安保设施堪称严密,但这并没有压垮斯托尔的意志。

他设法联系到了同样被关押的其他囚犯,并组织了一次大逃跑。

在深夜,斯托尔和其他囚犯成功地翻越了战俘营的围墙,钻入了天黑中。

虽然逃亡途中发生了一些意外,但他们最终成功地逃脱了德国军队的追捕,并为挪威抵抗组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威廉·艾尔斯沃思的越狱之路在罗斯托克战俘营中,威廉·艾尔斯沃思作为一名英国战俘被严密监视着。

然而,他并没有被这种困境困扰住。

艾尔斯沃思发现了一个疏于监视的区域,并设法筹备了一次越狱计划。

他与其他囚犯密谋,并在一个夜晚偷偷地逃离了战俘营。

艾尔斯沃思和其他逃亡的战俘分散行动,以减少被捕的风险。

他们利用陆地和水路完成了长途跋涉,并成功地逃回了英国。

艾尔斯沃思的勇气与计划为他们的逃亡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二战期间,战俘囚禁与逃亡的故事并不鲜见。

这些故事中充满了勇气、智慧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些战俘们通过机智与决心,跨越了巨大的困难和风险,完成了对自由的追求。

二战中的战俘与集中营

二战中的战俘与集中营

二战中的战俘与集中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蔓延导致了大量的战俘和集中营的出现。

战俘和集中营成为了战争的残酷象征,反映出人类对人权和尊严的践踏。

本文将从战俘和集中营的定义、战争背景、日常生活、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后来的审判与纪念等角度,探讨二战中的战俘和集中营。

一、战俘和集中营的定义战俘是指在战争中被对方俘虏的士兵或平民。

而集中营则是指那些被用于关押囚犯、战俘或政治异议人士的地方。

二战中的战俘和集中营往往有着极为恶劣的条件和残忍的惩罚方式,成为了战争罪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战争背景二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之一。

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后,很快占领了欧洲大部分国家,建立了大规模的集中营系统。

同时,日本在亚洲各地也建立了许多集中营。

这些集中营被用来关押各类敌对人员,包括战俘和平民。

三、日常生活战俘和集中营中的生活极其艰苦和残酷。

战俘们通常受到严密的监禁和苛刻的待遇,每天只能依靠有限的食物维持生存。

集中营中的囚犯则遭受到酷刑、强制劳动和体力消耗。

他们经历了极度的饥饿、疾病和精神上的折磨。

四、人道主义援助尽管战争条件恶劣,但也涌现出许多人道主义行动和援助。

红十字会等组织通过国际援助和红十字会信件项目向战俘和集中营的人们提供帮助,提供药品、食物和日常生活用品。

这些援助项目虽然无法完全改变战俘和集中营的困境,但对那些被剥夺基本权利的人们来说,它们提供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五、审判与纪念战争结束后,对纳粹战犯和战争罪行的审判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纳粹战犯被带到军事法庭上接受审判,以确保对二战罪行的正义伸张。

此外,各种纪念活动和纪念场所也被建立起来,以纪念那些在战俘和集中营中失去生命的人们,同时也提醒世人不要重蹈覆辙。

六、结语二战中的战俘和集中营成为了历史的痛点,它们是战争带来的人道危机的真实写照。

战俘和集中营中的人们面临着生死和摧残的威胁,而二战的背景使得这些问题更加严重和复杂。

通过审判和纪念,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并不断努力确保人权与尊严在任何情况下都得到保障。

看看二战各国战俘的死亡率:苏德果然不共戴天,日本也足够残忍!

看看二战各国战俘的死亡率:苏德果然不共戴天,日本也足够残忍!

看看二战各国战俘的死亡率:苏德果然不共戴天,日本也足够
残忍!
被德国俘虏的美国及英国士兵死亡率:4%
被德国俘虏的苏联士兵死亡率:57.5%
被日本俘虏的盟军士兵死亡率:27%
被苏联俘虏的德国士兵死亡率:32.9%
被苏联俘虏的东线德国士兵死亡率:35.8%
被苏联俘虏的日本士兵死亡率:10%
被英国俘虏的德国士兵死亡率:0.03%
被美国俘虏的德国士兵死亡率:0.15%
被法国俘虏的德国士兵死亡率:2.58%
这组出自英国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的结论。

根据死亡率,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苏德两国在对待彼此俘虏上的冷酷无情,遗憾的是该数据并未收录遭受日本俘虏的中国士兵和遭受美军俘虏的日本士兵情况,但分析认为遭受美军俘虏的日本士兵本身就十分有限,大多又被美军当场射杀。

另外还有一组数据来自日本东海大学教授鸟饲行博,关于被日本俘虏的盟军士兵死亡情况。

数据指出
被俘美军25600人、死亡10650人、死亡率41.6%;
被俘英军(含英联邦)130000人、死亡8100人、死亡率6.2%;
被俘荷军37000人、死亡8500人、死亡率23%,
除了军人之外日本在占领东南亚期间大量征用当地劳工,数量高达300000人,其中230000人劳役期间死亡,死亡率达到了令人发指的76.6%。

二战中的战俘俘虏的待遇与交换

二战中的战俘俘虏的待遇与交换

二战中的战俘俘虏的待遇与交换二战期间,无论是德国轴心国还是盟军国家,都对战俘俘虏的待遇和交换问题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战俘问题的处理涉及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对于参战国家来说,如何妥善对待敌方战俘并寻求他们的交换,既体现了国家的人道关怀,又体现了一种对国际人权原则的尊重。

本文将就二战中的战俘待遇与交换问题展开论述。

一、战俘的待遇1. 战俘营和生活条件在二战中,各国都设立了专门的战俘营,用于关押敌方战俘。

这些战俘营的建立是为了集中管理战俘,以维护管理秩序和战争安全。

一般来说,战俘营会提供基本的住所、饮食和医疗设施,以确保战俘的基本生活需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战争的残酷性和国际法的执行不到位,一些战俘营的条件并不理想,导致战俘遭受了不必要的痛苦和艰辛。

2. 人道关怀和文化交流部分参战国家对战俘的待遇更加关注人道主义精神。

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例如充足的食物供应、医疗保健和物质供给。

同时,一些国家还为战俘提供了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机会,例如图书馆、学校和艺术活动等,以帮助战俘度过艰难的日子。

二、战俘交换1. 国际法和国际红十字运动在二战期间,各国普遍遵循了《日内瓦公约》中关于战俘待遇和交换的规定。

根据公约,参战国家应尽快交换战俘,并确保他们在依法处理期间的合理待遇。

这一原则也得到了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支持和监督,以确保各国对战俘的人权保护和交换行为符合国际准则。

2. 交换战俘的模式交换战俘的模式通常采用一对一或集体交换的方式进行。

一对一交换模式要求参战国家在人数和级别方面保持平等,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平等的对待。

集体交换模式则是指两个或多个参战国家之间进行集体战俘交换,此举通常是出于节省时间和资源的考虑。

3. 交换战俘的谈判和协商为了达成战俘交换协议,各国通常进行谈判和协商。

这些谈判和协商包括确定交换比例、战俘的身份核实、交换时间和地点等重要细节。

此外,为确保交换的顺利进行,各国还会在交换之前进行体检和身体状况评估,以确保战俘在交换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德国的战俘

德国的战俘

德国的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虐待战俘、屠杀犹太人的事件,通过影视作品、小说和文章的放大及宏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毒气室焚尸炉、最终解决,死亡集中营!人民更增加了对法西斯罪恶的认识,同时愈发地痛恨希特勒与纳粹德国,认识到纳粹是世界邪恶的根源,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与必要性。

既然知道法西斯这么做不对,是犯罪!那么我们这些正义人士肯定不会去这么做的。

但如果人民能关心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那些普通的德国俘虏的命运。

了解一些真相后,是否也有值得我们去深思与反省的地方呢?所谓的日内瓦公约在某些强权国家的眼里完全是一张废纸。

在中国有许多军事爱好者都从纯军事角度,非常地喜欢和崇拜希特勒或者德国陆军、党卫军。

而在德国国内,民众对上述三类人则不感冒,甚至非常地反感。

因为我国的“哈德派”(泛指从军事角度,喜欢二战德国纳粹建立武功的人)可能永远也无法真正地去体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德国人民受到的苦难和不公正待遇,遭受到的强奸、饥饿、尊严丧失与死亡。

在他们最需要保护的时候,已经没有一个德国军人出来保卫他(她)们,德国人民蒙受的屈辱永远也得不到国际上哪怕是道义上的支持与同情。

根据数据统计德军东线被俘人数估计为250万人左右,这些人大多是在战争后期被苏军包围而突围不成的而被俘的。

能跑的都会逃到西方向英美投降,例如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库尔兰的德军无路可逃,除了战死只能是向苏军缴械,其中估计有50万战俘死在苏联的集中营里,但只有363343名死亡俘虏的身份被苏联方面确认。

我记得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德国的第一号王牌飞行员哈特曼在战争结束以后被苏联判处了25年监禁。

在监狱里他拒绝劳动,苏联看守非常地愤怒,哈特曼的回答是,“5年前,您的国家打赢了战争,我是一个战败国的空军军官,而不是什么战犯!列宁说过,一个国家如果6个月之后不释放战俘,那么它就是帝国主义国家,是一个堕落的国家。

”是的,当你带着一颗无私公正、善良的心去阅读这些材料时,你会为那些德国战俘的悲惨命运而震撼,难道这些会发生在我们标榜的文明与正义的社会吗?第一次触及到这些资料,我不得不把厚重的材料缓缓地放下,许久许久地沉默着,在心底艰难地嚅嗫着,“那些可怜的德国战俘......”稍微通晓二战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联红军消灭了纳粹德国33万人,其中俘虏德军9万多人。

二战中的战俘营生活

二战中的战俘营生活

二战中的战俘营生活二战中的战俘营生活,是一个具有悲惨与残酷的历史背景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二战期间战俘营的生活条件、囚禁的心理压力和逃跑的尝试。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期战俘们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1.背景二战期间,盟军与轴心国之间的战争引发了大量的战俘。

这些战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背景,包括英国、美国、苏联和其他欧洲国家。

许多战俘被囚禁在轴心国的战俘营中,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国的纳粹战俘营。

2.生活条件战俘营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战俘们被拘禁在狭小的区域内,通常是一片由铁丝网围起来的土地。

这些区域通常缺乏基本生活设施,如清洁饮水、卫生设施和适量的食物供应。

战俘们面临着严重的营养不良和健康问题。

3.心理压力战俘们在战俘营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被剥夺了自由,不能与家人和亲人保持联系。

战俘们面临着持久的孤独和无助感。

一些战俘被关押在孤立的地方,与外界几乎没有联系,导致他们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和焦虑。

4.逃跑尝试面对残酷的生活条件和心理压力,许多战俘试图逃跑。

他们制定了复杂的计划,寻找逃跑的机会。

然而,大多数逃跑企图都以失败告终。

战俘们面临着极高的风险和严厉的惩罚。

德国纳粹对逃跑的战俘采取了残忍的处决和严酷的体罚。

5.人性的光芒尽管战俘营的生活条件恶劣,有时候也有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

有些纳粹守卫对待战俘们并不残忍,甚至对他们表示同情。

一些当地农民也会秘密提供食物和帮助给战俘们。

这展示了人性的光芒,使战俘们在困境中找到一丝希望。

6.解放和后续影响二战结束后,大部分战俘终于获得解放。

然而,他们在战俘营中的经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战俘在解放后面临着康复和适应的挑战。

他们需要重新适应自由的生活,同时也要应对战争创伤带来的心理问题。

总结:二战期间的战俘营生活是一个充满苦难和伟大的故事。

战俘们面临着恶劣的生活条件和沉重的心理压力,但他们依然尽一切努力寻求自由。

这段历史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并铭记那些为自由而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人们。

二战中的战俘逃脱与抵抗

二战中的战俘逃脱与抵抗

二战中的战俘逃脱与抵抗二战期间,战俘逃脱与抵抗活动成为了许多被俘士兵和抵抗组织的重要任务。

数以千计的战俘被迫关押在集中营中,面临着恶劣的生活条件和严苛的待遇。

然而,许多勇敢的战俘选择与敌人进行抵抗,并采取各种策略和行动来逃脱。

他们的勇气和果断为后来的解放事业打下了重要基础。

一、战俘生活的困难被纳粹德国和其他轴心国关押的战俘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

他们被拘禁在拥挤、肮脏和不卫生的集中营里,食物短缺,医疗条件恶劣。

他们被剥夺了一切自由,被迫服从严格的纪律。

在这种环境下,逃脱和抵抗成为了许多战俘的唯一出路。

二、战俘逃脱行动许多战俘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逃脱行动。

他们经过精心策划,利用各种方法躲避监视和避开守卫。

一些战俘选择挖掘地道,从地下逃脱。

他们秘密地挖掘土墙,创造了隧道,通过这些隧道成功逃脱。

其他人选择伪装,混入敌方军队或平民群体中,以此来逃避关押。

还有一些战俘选择利用集中营内部的机会,例如工作外出或者其他活动,从而逃脱控制。

这些逃脱计划需要精心设计和执行,因为任何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失败和严厉的惩罚。

然而,许多勇敢的战俘通过努力和坚持成功地逃出集中营的铁窗。

三、抵抗活动的重要性除了逃脱,一些战俘选择在集中营内从事抵抗活动。

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秘密的抵抗运动,以阻碍敌人的行动和削弱敌方军队的力量。

抵抗活动包括破坏敌人的武器和设备、搜集情报、传递消息以及保护其他战俘的安全。

许多抵抗组织秘密地运作,收集和传递情报,以帮助盟军和地下抵抗组织。

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将战争重要信息传达给盟军指挥部,从而为盟军的进攻提供宝贵的情报支援。

四、战俘逃脱与抵抗的意义战俘逃脱与抵抗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他们个体自由的寻求,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抵抗运动的积极参与。

他们的勇气和决心激励着其他战俘和地下抵抗组织,为他们树立了榜样和动力。

逃脱和抵抗行动为盟军的战争努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他们的情报和行动直接影响了盟军的战略决策和行动计划,加速了纳粹德国的溃败。

二战期间的战俘问题与待遇

二战期间的战俘问题与待遇

二战期间的战俘问题与待遇在二战期间,战俘问题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严峻问题。

战争中的各个交战国,无论是轴心国还是盟军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处理、管理和对待俘虏的难题。

战俘的待遇直接关系到国际人道法的执行和国家的声誉。

本文将探讨二战期间战俘问题的重要性,各国对战俘的待遇和俘虏营的管理情况。

一、战俘问题的重要性二战期间,战俘数量庞大,处理他们的方式对于参战国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战俘问题直接关系到国际人道法及战争法规的执行。

各国都签署了《日内瓦公约》,其中包括了对待战俘的规定。

遵守公约不仅体现了国家的素养和人道精神,也是国际社会赋予的责任。

其次,对战俘的待遇和管理方式也牵扯到国家形象和道义因素。

一个能够妥善对待俘虏的国家,将会获得国际社会的赞誉,提升其国家形象和声誉。

相反,如果一方采取了虐待战俘或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势必引起国际社会的指责和斥责。

二、不同国家对待战俘的方式1. 盟军国家的态度与待遇盟军国家对待战俘多采取人道主义的立场,尽量满足战俘的生活需求,并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

根据国际人道法的规定,盟军国家建立了战俘营,为战俘提供合适的休息条件、膳食和医疗服务。

一些盟军国家还会开设职业培训和文化教育课程,帮助战俘度过在俘期间的无聊时光。

2. 轴心国的态度与待遇相较于盟军国家,轴心国对战俘的待遇存在较大差异。

尽管德国和意大利等轴心国家在早期对待战俘时还较为人道,但随着战争的发展,他们逐渐对待战俘持敌对态度。

许多轴心国都采取了强迫劳动和严苛待遇的政策,战俘们往往饱受虐待和压迫。

三、战俘营的管理情况战俘营是处理战俘问题的重要环节。

不同国家对战俘营的管理存在差异。

盟军国家建立了相对规范的战俘营,秉承着国际人道法的要求,提供相对良好的生活条件。

例如,美国在二战期间建立了多个规模较大的战俘营,为战俘提供基本的饮食、住宿、医疗和文化娱乐设施。

相较之下,轴心国的战俘营管理普遍较为严苛。

德国的战俘营以集中营的形式存在,战俘们被迫参与强制劳动,生活条件恶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的德国战俘 二战结束后英美法受降了大约五百万德国战俘, 当时德国兵迷信美英, 争相向西线溃退投降. 除法国将战俘的一部分押送回国做苦工, 其余大部分都被囚在德国中西部的露天营地里, 从45年夏直到46年初, 据估计大约有一百万德国战俘死于冻饿及盟军的出于仇恨的折磨.真正受到优待的是早于二站结束前投降的德国兵, 当时大约有20万被送到美国, 大多数都最终幸运回国.在德苏战争的头一年, 大约有五六百万红军被成建制的打垮, 大部分都做了德军俘虏, 用做苦力, 受尽折磨, 所以苏军对德军俘虏也毫不手软, 斯大林格勒一役, 30万德军除战死的大约有十万投降, 最终活着回到德国的只有不到三千人, 而且都是有一官半职的.当时德军知道派到东线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反倒能英勇作战, 1945年最后的柏林战役, 以双方各死伤30万人收场, 不能不说是双方互不妥协鱼死网破的典型.德国人对二战的反省是多方位的, 除了不断的揭示德国给他人带来的灾难, 更多的是揭示第三帝国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自掘坟墓的. 当时的著名历史人物, 从将军到演员, 都在一系列的历史记录片中得到剖析, 主题很明确, 不只是希特勒发动了这一切, 德国的悲剧更是当时普通德国人自己的错误选择.这种根深蒂固的教育后果是德国人的普遍厌战心理, 不分青红皂白, 一味讲究和平. 当年波黑内战, 德国就力挺不出兵, 科索沃危机也不愿出头. 德国青年必须强制服兵役, 很多人宁愿通过参加为时一年的以工代赈, 也不愿当九个月的兵.加拿大作家约翰·格兰特在查找了众多的资料和访问了众多的当事人后,意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却很少为人所知的秘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美军的德国战俘集中营里,有一百万已经投降的德国战俘死于人为的饥饿、疾病和无医无药。

他用了三年时间查访了当时盟国(美,英,法,苏等)的政府档案,与当事人谈话。

记录了以下事实。

至1945年5月,德国向美、英、法三国投降人数的分布大致是:蒙哥马利的英军受降50万德国俘虏,英国-加拿大联军受降200万人,这些俘虏大多数在德国投降后释放回家,其中有30万人被送往法国作为"重建法国"的劳动大军。

美国在欧洲和北非受降525万人。

美国处理德国战俘的作法不同于英、法、加等国。

当时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部司令是艾森豪威尔将军,他不愿与英军合作处理德国战俘。

因为英国人按照日内瓦公约处理战俘,即:战俘在吃饭、住宿等基本生活条件方面不能亚于俘虏他们的军队的士兵待遇,有与家人通信的自由,红十字会定期访问战俘营地。

但是艾森豪威尔决定自搞一套。

在l945年4月,他提出一项建议,建议将德国战俘分成两种等级:1、投降的战俘。

2、缴了械的敌对武装力量。

第一类人按日内瓦战俘公约处理,第二类人,按照艾森豪威尔的指示,仍旧按敌对武装力量处理,即,即使他们投降了,也可以杀死他们。

实际上到了1945年8月,所有的德国战俘都归入了第二类。

从l945年5月国际红十字会的材料表明,所俘获的德国战俘的健康状况,除受伤者外,基本上是健康的。

但是在美军的战俘营里,情况迅速地恶化,战俘们被置于露天的黄土坡上,没有遮蔽风雨和太阳的帐篷,没有树阴,更没有房屋,强壮的战俘自己用手刨个洞出来,像地老鼠似地蜷在洞里,体弱的就在露天里躺着,晚上太冷,就一堆人挤在一起互相取暖。

有时下大雨,土洞的泥土松动而塌方,倒霉的"地老鼠"就被活埋在里面。

这还不是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是战俘们得不到食物和饮水。

当时的情况并不是食物缺乏,由当时盟军和国际红十字会披露的材料表示,美军在欧洲的食品总部有大量食品囤积,国际红十字会有十万吨食品储存在瑞士。

但是饥饿却在战俘营里蔓延。

战俘们得不到足够的饮水,有时河水近在营地旁,但就是那样的脏水战俘们也喝不到。

有两位曾经在美军驻欧洲医疗队工作的医生乔马斯·马森和查尔斯·贝斯里曾视察过美军战俘营,在1950年他们写道"大约十万名衣衫褴褛的人挤在齐膝盖深的泥浆里,肮脏,憔悴,瘦弱,目光无神--"疾病很快在德国战俘营里蔓延,主要是痢疾、伤寒和坏疽和肺炎。

国际红十字会要求视察战俘营的要求屡次被美军拒绝,战俘在无医无药的情况,生命"自动地消失"了。

这是造成战俘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自1945年4月艾森豪威尔将大量德国战俘界定为"缴械的敌对武装量",到l946年一月,有l00万德国投降战俘从美军的战俘营消失。

到l950年,大多数非登记在册的德国战俘的材料被美军相关机构销毁。

这l00万在战俘营里死亡的德国士兵人数相当于从1941年至l945年整个在西线与盟军打仗死亡的德军人数的总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在这样的杀人中落幕的。

死亡的人数并不亚于日本在原子弹轰炸下的死亡数字。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虐待战俘、屠杀犹太人的事件,通过影视作品、小说和文章的放大及宏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毒气室焚尸炉、最终解决,死亡集中营!人民更增加了对法西斯罪恶的认识,同时愈发地痛恨希特勒与纳粹德国,认识到纳粹是世界邪恶的根源,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与必要性。

既然知道法西斯这么做不对,是犯罪!那么我们这些正义人士肯定不会去这么做的。

但如果人民能关心一下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那些德国俘虏的命运,了解一些真相后,是否也有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的地方呢?所谓的日内瓦公约在某些强权国家的眼里完全是一张废纸。

根据数据统计德军东线被俘人数估计为250万人左右,这些俘虏大多战争后期被苏军包围而突围不成的。

能跑的都逃到西方向英美投降,例如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库尔兰的德军无路可逃,除了战死只能向苏军缴械,其中估计有50万战俘死在苏军的集中营中,但只有363343名德国俘虏的身份被苏联确认。

 稍微关心二战历史的人们都知道得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联红军消灭了德国33万人,其中俘虏了9万多人。

不过战争结束以后,只有5000人回到德国,其他人因为各种原因死在苏联西伯利亚的集中营中。

不知道你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也是否会考虑一下,苏联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是纳粹,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里有这么高的死亡率是否正常?那幸运的5000人中的一个后来回忆,“我们在苏军士兵的驱赶下用双腿走往战俘营,中途如果有人掉队的话,苏军士兵会立即将他枪毙。

到达战俘营后,我们三天吃一次饭,每天都有许多人死去,从2月2日到3月初的这段时间里,有50000多名德国俘虏先后死于伤寒。

......活下来的36000人被苏军用火车运往西伯利亚去劳改,途中又有一半人死去,到达西伯利亚后,我们在零下60度的天气下被强迫劳动,死亡率很高,很快只剩下6000人......”与另外一个例子比较起来其实这9万人真的算幸运的了。

在1943年的科尔孙口袋中,德军撤退时,留下了所有的3000名伤员和一些护理人员,想要成为苏联红军的俘虏。

战后苏联方面公布,当俄国突击部队抵达时,发现所有的德国伤员都已经中弹而亡,由此断定德军在撤退时杀害了全部伤员。

这3000名德军想成为战俘都没有资格。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次屠杀?反正没有任何人因为这3000人的死而受到责难,这3000条生命真的是死了白死。

苏联人虽然不是什么好鸟,但要与人权斗士美国比,那真的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德军千方百计要逃到西方去,向美英投降,迎来的会是什么样命运在等待着他们呢?到1945年5月,德国向美,英,法三国投降人数的分布大致是蒙哥马利的英军受降50万德国俘虏;英国与加拿大联军受降200万人,这些俘虏大多数在德国投降后被释放回了家,其中有30万人被送到法国作为“重建法国”的劳动大军。

一位在非洲被俘的德国人回忆说在英国的战俘营,每天的口粮是12块很小小的饼干和2杯茶水。

而向美军投降的520万德国俘虏遭到了比向苏联投降的俘虏还要惨的恐怖待遇,据说有一百万德国俘虏被虐杀在集中营中,当然这个耸人听闻的数字已无从考证,因为美国销毁了这方面的全部档案。

估计数字有可能被夸大,但是德国俘虏死在美国集中营的人数绝对是触目惊心的。

这就是自诩为世界文明传播、民主卫士的典范的美国人干的伤天害理的罪行。

美军设立的德国战俘营是在露天野外,每1万人一个方阵。

用铁丝网隔离着,没有被耨,白天挨晒,晚上挨冻,下雨挨淋。

衣衫褴褛的战俘挤在齐膝盖深的泥浆里,肮脏,憔悴,瘦弱,目光无神。

给战俘开饭就把战俘列成两列,前面放着桌子,只有面包、巧克力、奶酪、肉干等东西,一个德国老兵回忆说,美国人会把食品先浇上汽油然后再发给战俘。

开饭时就是一批一批上来抢,抢到什么就是什么,因为长期没有蔬菜和水果,饮用水和生活用水被严格限制.疾病很快在德国战俘营里蔓延,主要是痢疾,伤寒和坏蛆和肺炎。

食物的严重不足、营养不良、卫生条件极差等原因导致大批原本健康的德国战俘的大量死亡。

有些集中营周边的德国妇女往铁丝网中扔食物,立即被发现的美国宪兵开枪击毙。

许多战俘满身污垢地死去时,明净的河面就在10几米远的铁丝网的另一边......枉死在美国战俘营的德国俘虏数目相当于二战中德军在西线的死亡总数。

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始作俑者就是后来一直被人们、被历史歌颂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军事家、统帅、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国际红十字会要求视察战俘营的要求屡次被美军拒绝,战俘在无医无药的情况下,生命自动地消失了。

遭到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以后德国俘虏才被转移到正规的战俘营。

这时许多的生命已经逝去了。

对标榜自己为最讲民主、人权国家的美国最大讽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邪恶”的纳粹德国俘虏的9万美国战俘在被关押期间都受到了德国人的良好关照,仅有1600多人死亡。

美国把德国纳粹仅有的几桩屠杀事件放大再放大,而对自己的恶行只字不提。

西方盟军于1950年释放了所有战俘,大部份德国战俘甚至仅被关押一年。

而苏联的情况则完全不同:1946年7月底才遣返第一批战俘,当这批幸运者的名单公布以后,亲友们纷纷通过广播电台向他们表示问候。

死于苏联俘虏营的德国士兵总共为130万,其余200万幸存者中的最后一批,直到1956年才获释返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