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教案
科普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
科普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科普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读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P5的5.5图、5.7图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习题。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
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学生读图:5.14,然后回答: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是:本区降水从东部向西逐渐减少。
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初中二年级地理知识教案认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
初中二年级地理知识教案认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初中二年级地理知识教案:认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一、导入部分1.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的地理位置;- 了解中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的重要性;- 掌握中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的主要特点。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的地理位置;- 中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的特点和重要性。
3. 教学工具:- 地图、图片、PPT等。
二、知识讲解与讨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指的是经济发展较为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这个地区不仅经济活力十足,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与文化遗产。
那么,你们知道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是哪些吗?1.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它包括了江苏、浙江、福建、山东、上海等省市。
这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前列,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大城市,如上海、杭州等。
这些城市拥有先进的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繁荣的金融贸易。
华东地区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许多历史名城和文化名人,如苏州、杭州、嘉兴等。
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个地区有着重要的交通枢纽,对全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
华北地区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如北京的故宫、长城等。
3.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了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等地。
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非常迅猛,有着重要的港口和经济特区,如深圳等。
华南地区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厚,有许多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
4.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了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地。
这个地区的自然风光非常壮观,有世界自然遗产、自然风景名胜等。
西南地区的文化多元,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庙会文化等。
5.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了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等地。
这个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中国的交通枢纽。
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比较快速,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
高一区域地理教案5篇
高一区域地理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区域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一区域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理解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3、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
4、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和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流通领域中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以及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交通运输对于沟通各地区联系、保障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如大西南地区是我国腹地广阔、资源密集、发展潜力的地区,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交通不畅是诸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区位条件1、相对位置大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桂、藏三省两区一市。
2、经济地理位置⑴属于我国边疆区,与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相邻,毗邻国家经济比较落后。
⑵为我国内陆腹地,远离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⑶为我国战略大后方,具有国际区位优势;⑷从发展来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该区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⑸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庆直辖市的成立使得本区区位优势明显增加。
二、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1、自然条件:⑴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大。
初中五年级地理认识中国的经济地理
初中五年级地理认识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了解中国的经济地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初中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各个省市的经济特征以及地理条件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的经济地理。
一、东部地区的经济地理中国的东部地区是经济发展最为发达的地区,这里包括了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
这些地区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比较发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以及较高的人口密度。
这些因素促使东部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
它位于南部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拥有大量的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使得广东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浙江省的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它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与上海毗邻,拥有良好的自然港口条件。
浙江以制造业、民营经济和外贸为主要特点。
杭州和宁波是浙江省的两个重要城市,也是经济中心。
江苏省是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距离上海很近。
江苏以制造业为主,拥有许多世界知名的企业,如苏宁、海尔等。
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是江苏省的经济中心。
二、中部地区的经济地理中国的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里包括了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
中部地区的地理条件相对较为一般,交通不便,自然资源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国家的发展战略调整,中部地区的经济逐渐得到了提升。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尽管地理条件一般,但河南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和交通中心,也是中国重要的物流枢纽之一。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与长江经济带紧密相连。
湖北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力资源,有利于发展水运和水电等产业。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偏南地区,拥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
小学四年级地理课教案中国的经济与交通
小学四年级地理课教案中国的经济与交通小学四年级地理课教案:中国的经济与交通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中国的主要经济产业;2. 了解中国的主要交通方式;3. 理解经济与交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主要经济产业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的国家,其主要经济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a) 农业: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等农作物。
同时还有养殖业,如养猪、养鸡等。
b) 工业: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发展迅速,主要涉及制造业、建筑业、矿业等。
中国以制造业为主,许多世界知名品牌的产品都来自中国。
c) 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中国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主要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
2. 中国的主要交通方式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国家,交通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陆路、水路、航空和铁路。
a) 陆路交通:中国的公路网络发达,人们常常使用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
此外,还有高铁和普通列车等火车交通工具。
b) 水路交通:中国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海岸线,水路交通也十分发达。
人们可以乘坐轮船、渡船等水上交通工具进行旅行和货运。
c) 航空交通:中国各地都有机场,人们可以乘坐飞机快速到达不同城市。
航空交通在国际旅行和快递物流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d) 铁路交通: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高铁线路,发展迅猛。
高速列车提供了快速、安全和方便的交通方式,人们可以方便地在城市间出行。
三、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中国的主要经济产业;2. 了解中国的主要交通方式;3. 探讨经济与交通在国家发展中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中国的主要经济产业和交通方式。
2. 图片展示法:使用图片展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典型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经济产业。
3.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经济与交通在国家发展中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展示农田、工厂和商场等场景,让学生猜测这些场景与经济有关,并引导他们思考经济与交通之间的联系。
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认识我国的省份及其特点
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认识我国的省份及其特点一、引言社会教案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社会课程的教学指南,其中认识我国的省份及其特点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的认知能力和地域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针对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探讨如何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的省份及其特点。
二、了解中国的省份1. 介绍中国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丰富资源的国家,由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组成。
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可以简单介绍中国的九个地域板块,包括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华南、台港澳和新疆板块。
2. 华北板块华北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份。
学生可以了解到华北地区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有长城、故宫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3. 东北板块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
学生可以了解到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景。
4. 华东板块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省份。
学生可以了解到华东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有着现代化的城市和繁荣的文化。
5. 中南板块中南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
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南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和工业重要基地,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景。
6. 西南板块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省份。
学生可以了解到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山区地带,有着壮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
7. 西北板块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
学生可以了解到西北地区是中国的边疆地区,有着浩瀚的沙漠和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8. 华南板块华南地区包括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
学生可以了解到华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有着繁荣的城市和壮丽的自然风景。
9. 台港澳板块台港澳地区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
学生可以了解到台港澳地区有着独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是中国的特殊地区。
新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范文5篇
新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范文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新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新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
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
[--]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第二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
曾有人尝试过多种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纬度,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讲解边和学生一起画图的方式教学等等。
收效不同,但都不理想,突出的问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一谈,没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因此不会灵活自觉地应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决问题。
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
也曾考虑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但是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未能成功。
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部分内容,且设计精美贴近教学时,便立即进行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
学生乐于通过观察电脑动态演示,经过仔细思考,认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
由于结论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反复讨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因此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晰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课前复习: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国家,由于其广袤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资源,国土被划分为不同的经济地理区域。
这些地理区域拥有不同的地貌、气候和资源条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对中国经济地理区划进行详细讨论,并介绍一些相关实例和补充说明。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和西部边疆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集中了中国许多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和人才,成为中国经济的引擎。
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理条件优越,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港口设施,这促进了外贸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入驻。
此外,东部地区的气候适宜,农业生产丰富,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中部内陆地区是中国经济的中心和纽带,这里位于中国大陆腹地,交通便利,连接着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边疆地区。
中部地区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如武汉、成都、重庆等,这些城市在国内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工业基础,具有较低的成本和劳动力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
例如,武汉作为中国的汽车制造中心,吸引了众多汽车和零部件公司的投资,成为中国制造业强省之一。
此外,中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为中国的能源供应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西部边疆地区是中国的边疆地区,这里地势高原、山脉众多,气候条件恶劣,资源较为匮乏,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然而,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旅游潜力。
中国政府在近年来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和投资,通过发展旅游业、开展资源开发等方式,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例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国西部大开发计划,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机遇。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地理区划的划分是基于地理特征和资源条件的。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色不同,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这些地理区域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变化。
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地理特点教案
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地理特点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地理特点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三大经济圈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掌握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圈、长江中游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地理特点。
3. 理解中国经济圈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和区域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知识点一: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圈1. 介绍东部沿海经济圈的概念和范围。
东部沿海经济圈是指中国沿海地区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辽东半岛为核心,向外扩展至辽宁、山东、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的一片经济活跃地区。
2. 了解东部沿海经济圈的地理特点。
(1)地理位置优越:靠近世界主要海洋航运通道,便捷的水陆交通网,方便的对外贸易。
(2)资源禀赋丰富:丰富的海洋资源、煤炭资源和自然港湾资源等。
(3)开放条件好:国际间经济、科技、文化交往频繁,具有较高的对外开放度。
3. 分析东部沿海经济圈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意义。
(1)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沿海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财富创造的空间。
(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3)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沿海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通过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
知识点二:长江中游经济圈1. 介绍长江中游经济圈的概念和范围。
长江中游经济圈是指以长江中游地区为核心,包括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一个经济区域。
2. 了解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地理特点。
(1)丰富的水资源:长江是中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中游地区拥有较大的农田面积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中国的重要粮食和农产品生产基地。
(3)交通便利:长江中游地区交通发达,有着较完善的水陆交通网络。
3. 分析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意义。
(1)丰富的农产品供给:中游地区农业发达,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农产品供给。
中国的工业 教案
教学建议
课前安排好学习任务。
课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资料,并通过对资料分析是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地图分析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开展条件。
课后安排学生完成?固学案?。
课前
准备
老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指导学生进展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技能运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过关,可以下讲台进展相关的抽查。同时对局部的题进展适当的点拨 。
抢答的方式与探究讨论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忆导学案上相关试题。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四层级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互相交流。
探究二【探究点拨】
1.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开发重点不同。
2. 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受科技、交通和优美的环境的影响。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互相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
PPT课件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பைடு நூலகம்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构造性预习,到达料想的预习效果。
环节二
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整合
探究一【探究点拨】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为: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四大工业基地开展的有利条件要从资源、交通、市场、技术、政策、工业根底等方面分析。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中华地理区域划分教案:认识祖国的地理分区
中华地理区域划分教案:认识祖国的地理分区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地理区域划分的基本概念;2. 掌握中国地理及其分区;3. 理解中国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的特征;4. 对比各地区特征,认识经济、文化差异;5. 增强爱国主义、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中华地理区域划分的基本概念;2. 掌握中国地理及其分区;3. 理解中国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的特征。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概述2. 中华地理区域划分3. 中国地理分区4. 中国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的特征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活动法3. 多媒体教学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地点,并说明为什么呈现出不同的风景。
2. 引出今天的话题:认识祖国的地理分区。
第二步:讲授(35分钟)1. 中国地理概述:分布地点、总面积、陆地面积、海域面积。
2. 中华地理区域划分:以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划区图为样本,介绍了中国的东北、华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分区。
3. 中国地理分区:山地地带、平原地带、盆地地带、高原地带、戈壁地带、盆山地带等七个地理分区。
4. 中国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的特征:南北方气候、东西方自然环境、东北、西南铁路、京九铁路。
第三步:活动(35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调查和发现你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归纳和演示结果。
2. 小组再选择一个地区,比较两个地区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列举因素。
第四步:总结(15分钟)1. 简述中华地理区域划分的基本概念。
2. 列举中国地理分区和自然环境的特征。
3. 了解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差异。
六、教学评估1. 处理成果:学生所制作的演示材料。
2. 评价:教师评价小组的解决方案、易用性、原创性、综合性和表现性。
七、教学素材1. 图片:中国地图、各地区地图、自然条件图。
2. 文献资料:《中国自然观》、《中国地退》。
八、教学反思1. 学生表现:学生表现非常积极,尤其是在小组讨论和演示成果中,孩子们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高中地理新教材同步教学案必修2第1章第1节多种多样的区域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多种多样的区域一、不同类型的区域1.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它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
2.区域特点(1)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有些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划分(1)按照自然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
(2)按照人文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
(4)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例如:①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②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有助于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
③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还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
(5)客观存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区域,例如中国科学家找出的中国野生稻分布区,科学家发现的低硒地区等。
【判断】1.界线分明的行政区,界线两侧的居民在语言、生活习俗等方面截然不同。
( × )2.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 ×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1.体现:区域的层级高低。
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2.关系(1)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2)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判断】1.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同一层级的区域。
( × )2.上海市的繁荣带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该城市群的发展也推动着上海的发展,这说明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地理教案二:中国经济地理
地理教案二:中国经济地理一、教学内容1.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2.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特征3.中国经济地理的区域发展及变化4.中国经济地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优劣5.中国经济地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其主要特征。
2.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区域发展及变化,掌握相应的实证案例。
3.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掌握其优劣。
4.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掌握其重点领域、方向和政策。
三、教学重点1.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特征。
2.中国经济地理的区域发展及变化。
3.中国经济地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四、教学难点1.中国经济地理发展模式及其优劣。
2.对中国经济地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五、教学途径1.课堂讲授通过教案,对中国经济地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各种问题,提出思考点,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兴趣。
2.群体讨论通过群体讨论,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熟悉和掌握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特征、区域发展及变化、经济发展模式及其优劣、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关键内容。
3.实证研究通过学生的实证研究,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地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概念和特征。
2.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区域发展及变化、经济发展模式等关键内容。
3.群体讨论法通过群体讨论,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探讨,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
4.实证研究法通过实证研究,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实际情况,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七、教学资料1.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教材及辅助教材。
2.相关学术论文、书籍、新闻报道等资料。
3.实证调研报告。
八、教学内容1.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中国经济地理是一门研究中国经济地区空间格局、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区域划分和发展战略的学科。
差异区域发展 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2022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1.3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比较我国的东中西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收集我国南方北方的区域差异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学习、合作与交流。
3.通过讨论交流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及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发展,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
2.通过讨论西部大开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开发西部的热情。
[教学重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西部大开发。
[教学难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西部大开发。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探究活动】读图1-1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回答p14 活动1、2、3【板书】一、东、中、西差异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点拨】东部有12个省,中部有9个省,西部有10个省。
只有北京不临海。
2.东中西部差异【读图思考】看图1-13,东部地带位于我国的沿海,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带。
相比其他两个地带,这里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发达、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提问:看图1-14,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点拨】(1)产业结构差异:全国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而东部相对产业结构较好,二三产业比重都在40%以上,其他两个带中农业所占的比重都将近20%。
【探究活动】看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在图上指出这几个工业区的位置与名称。
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一、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字数:约1000字)我国位于东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首先,我国东临太平洋,总面积7,694,000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同时,中国东南濒临黄海、东海,西南部邻近南海,南部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接壤。
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中国许多独特的地理优势。
其次,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有高山、丘陵、平原、台地、盆地以及海洋等地形类型。
山脉主要有长江中下游的巴山蜀水、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等。
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台地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福建沿海地区。
盆地则广泛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
还有我国海域广阔,拥有东海、南海、黄海等重要海域。
最后,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山区有大量的森林、水能等资源,平原地区则有肥沃的农田资源,并且沿海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发展潜力。
以上是对我国地理位置的一个简要介绍,地理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二、我国的行政区划(字数:约1000字)我国的行政区划是指将我国划分为不同级别的行政单位,以便于管理和统筹发展。
首先,我国的行政区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分为四级:省级行政单位、地级行政单位、县级行政单位以及乡级行政单位。
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地级行政单位包括333个地级市;县级行政单位有2837个县;乡级行政单位则有40000多个乡镇。
其次,我国的行政区划还包括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是在我国大陆法治体系下实行的一种特殊管理形式,主要指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再次,我国的行政区划还涉及到民族自治地区。
民族自治地区是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特殊权益,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而设立的,主要有5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最后,我国的行政区划不仅以行政区域为划分依据,还考虑到了经济、社会和民族等因素。
高中地理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教案模板高中地理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个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学生阅读]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提示: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展示] 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2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内人口迁移?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承转]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引入下一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学二年级社会教案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域分布
小学二年级社会教案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域分布地理课堂纯净优雅,如小溪般纯净的心灵,为孩子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小学二年级的社会课程中,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域分布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这个教案,我们将带领孩子们探索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中国的壮丽和多样性。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辽阔而宽广。
我们国家的周边接壤着很多国家,分别是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印度尼西亚。
祖国绵延千里,犹如一条东方巨龙盘踞在世界的东方。
二、地域分布中国幅员辽阔,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南部四个主要地域。
1. 东部地域东部地域地势平坦,海岸线长。
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以及海南都属于东部地域。
东部地域盛产水稻、小麦、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也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2. 中部地域中部地域地势中等,包括山地和平原。
这个地域是中国的经济和交通中心,也是人口集中的地方。
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和安徽等省份属于中部地域。
这里气候四季分明,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3. 西部地域西部地域地势高低不平,地形复杂多样。
这里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素有“民族宝藏”之称。
西藏、新疆、四川、云南、贵州、内蒙古、陕西等省份属于西部地域。
西部地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等。
4. 南部地域南部地域地势多山,气候湿润。
这里特色鲜明,生物种类繁多。
广西、福建和台湾属于南部地域。
南部地域有着著名的风景名胜,如桂林山水、台湾的日月潭等。
三、地理特点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
五岳独立,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和北岳恒山。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黄河和长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中国还有一些重要的湖泊,如洞庭湖、鄱阳湖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地理教案(湘教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一章课时59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时59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我国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功能区名称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划分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划分目的结合区域自身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才能合理发展二、区域的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区生产总值少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出现一系列工业基地由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态势转向新型工业化水平高,地区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工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转移由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新型工业化转变,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稀疏。
区域开放程度较低集聚作用大为加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萎缩、衰败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不断提高由停滞、受限到调整再提高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由建设停滞、方式落后转向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和完善交通网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城市化特点水平较低,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城市化快速推进,形成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由城市衰败、人口外迁转向城市复兴、城市化水平再提高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人地关系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表现为明显的不协调,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由不平衡加剧状态向均衡状态转变谋求人地协调,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特别提醒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1)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很低。
区域发展差异 教案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脑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六、教学步骤:[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活动] 同学们看课本P13—15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所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区如何协调。
(留15分钟给学生)(教师在黑板上作表格)(15分钟后,和同学们一起填表作板书。
)[板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补充说明] 解决东部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跨区域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输(如三峡工程);西部发展落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中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援西部。
同时还有很多措施如国家的财政措施、税收政策等。
希望同学们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电视片或到有关网站查询。
[叙述]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内容。
小学二年级社会教案了解国内的地理分布
小学二年级社会教案了解国内的地理分布小学二年级社会教案:了解国内的地理分布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内地理分布的基本概念;2. 掌握中国地理分布的主要特点;3. 培养学生对地理分布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国内地理分布的基本概念;2. 中国地理分布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册、地球仪等教具;2. 班级墙壁上的中国地图;3. 学生小组活动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引入:将班级墙壁上的中国地图指向大家:大家知道我们生活的国家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中国)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那么在这个大国家中,有哪些地方呢?我们今天就要一起来看看中国的地理分布。
Step 1:了解国内地理分布的基本概念(导入概念)教师出示地球仪并解释其作用: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地理分布。
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地理分布是指某一事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简单来说,地理分布就是某种事物在地球上呈现的分布状况。
Step 2:了解中国地理分布的主要特点(组织学生活动)1. 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地图册。
请学生根据地图册上的提示,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 中国的领土面积有多大?b. 中国有几个邻国?分别是哪些国家?c. 中国有多少个省份?分别是哪些省份?d. 中国有哪些特殊的地理环境,比如高山、大河、海洋等?2. 分享和讨论:请每个小组轮流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让其他小组补充完整。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中国地理分布的主要特点:a. 领土辽阔: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领土面积很大;b. 与邻国接壤:中国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印度等;c. 行政区划:中国分为23个省份、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d. 丰富的地理环境:中国拥有长江、黄河等大河流域,还有珠穆朗玛峰等世界著名的高山。
Step 3:拓展学习1. 班级活动:请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地理分布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教案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掌握各地带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2、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2)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2、难点:如何理解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性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以及各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我们从自然方面看了我国的区域划分和各区的差异。
现在让我们从经济方面来看一看我国的区域划分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和从自然方面划分有何不同,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本节内容的学习。
[板书]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提问] 请同学回答一下我国三大自然区是如何划分的?(可找同学回答,也可同学们集体回答)。
[承转] 对。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主要以自然因素为依据,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那么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是依照各省级行政区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来划分的。
[板书] 划分依据: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东部(12个省市区);中部(9个省区);西部(10个省市区)
[活动] 取出教学挂图《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设疑] 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经济地带的划分和自然地域的划分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何联
系呢
[总结]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不同之处:1、划分依据不同。
(前面已说)2、界线不同,自然区的界线是与自然因素有关的,而经济区是以省级行政区界限划分的。
3、范围不同,(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东部和中部经济区的区域大致和东部季风区重合(其中中部包括西北干旱半旱区的一部分),西部经济区包括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大部分和整个青藏高寒区。
它们的联系:自然条件的优劣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同学们还可以继续考虑自然区域经济还有什么差别和联系)。
我们谈了自然区和经济区的差别,那我们来看看各个经济区之间有什么差异呢?
[板书] 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叙述] 三个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
速度。
[板书]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GDP:是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通常代表一个地区
的经济发展水平。
(2)三区比较:
东部中部西部
最发达较发达较落后
2、经济发展速度:(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
东部中部西部
最快较东部慢西部较慢
[叙述] 同学们可看图1.10 三个地带GDP的增长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同在一个国
家,不同区域会有差别呢?而且差别可能还很大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一看地带性差异的
影响因素。
[板书] 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叙述] 我们讲了三大自然区的的各区特点,由于气候和地貌的不同,使得对农业、工业和其他产业受到和大的影响。
如青藏铁路的修建要比其他地区就要困难,农业更是显而易见了,东部农业发达,中西部农业发展水平就不很高了。
区位上,东部临海,具有开放和便利的海运。
中西部距海较远,长期处于闭塞状态。
[板书] 1、自然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
(2)地理区位:是否临海、交通区位等
[叙述] 我们看了自然因素对地带性差异的影响,下面我们看一看社会和经济原因。
[板书] 2、社会和经济原因
[叙述] 请同学们看课本P11的内容,然后我们总结一下。
[板书总结] (1)历史原因:使社会经济基础不同;
(2)人的思想观念:东部较开放;
(3)产业结构:东部较优;
(4)政治原因:我国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开始的。
[总结] 同学们本节我们就讲完了。
但留给我们思考的内容却是纷繁复杂的,需要我们多读书,多思考才能使我们学的知识更扎实,进一步达到学以致用。
现留一个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问题: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共富"重要理论?(提示:请从地理学角度加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