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问题文论文

浅谈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摘要: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深入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阐述了我国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和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工作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深入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保障公众权益,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是有利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工作越早,力度越大,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持就越大。
二是有利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有公众参与的环境评价更加真实、有效,能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有利于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常监督,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步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70年美国出台《国家环境政策法》,首次提出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1978年联合国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继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这项工作得以全面铺开和发展。
我国此项工作起步较晚,一直到1991年才在亚洲开发银行的要求下开展注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总体来讲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大致从1979年到1993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各类专家学者和公众代表会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
二是开拓阶段,大致从1993年到2002年,以《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为代表,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要求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保障公众的权益。
三是立法阶段,大致从2002年至今,随着这项工作的全面铺开和逐步深入,我国出台了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内的一系列环保文件,其中都对公众参与的相关问题作了细致全面的规定,使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走向了正规化和法制化。
生态环境的论文(精选3篇

生态环境的论文1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产业结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队伍建设、环境规划、环境投资等方面对当前环境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近几年来,通过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对策一、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环境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矛盾又协调统一,是相互发展的整体。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环保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
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提供的经济数据显示。
2003年中国GDP中三次产业构成是14.8%、52.9%、32.3%,低收入国家的三次产业构成平均为24.8%、25.1%、50.2%。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少于中国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
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对资源的粗放利用,导致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的消耗巨大,生态环境透支十分严重。
2003年中国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40%,而创造的GDP 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
可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付出过高的环境代价,是大气、水资源等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公众环保参与度不高。
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社会基本力量,没有公众层面的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想象的。
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2005年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报告显示:以百分制为刻度的中国环保民生指数为68.05分。
这份报告数据显示,只有16%的公众知道,“12369”这个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热线电话,其中只有9.2%的打过电话;不到1%的人表示家中从不使用塑料袋;1/5以上被访者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环保权利;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以个人空间浅层次参与为主。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论文(通用4篇)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论文(通用4篇)1当前我国水资源现存问题1.1水资源严重匮乏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0%,属于全球水资源第四大国。
然而我国人口接近14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使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仅排在世界上124位,并被联合国列入全球十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严重的水资源匮乏与逐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就连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具有丰富水资源的区域也开始出现各类水资源问题,水资源匮乏的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2水资源污染严重目前导致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①随意排放生活污水;②工业生产污水排放严重,且监管力度不足;③农药以及农业生产化肥的污染。
加上有关部门对治理水资源污染的意识普遍不高,且相关配套设施都不齐全,使得大部分被污染的水资源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就排导水系当中,使得水资源受到污染,加重了水资源紧张的局势。
1.3水资源浪费严重虽然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以及节约用水的意识得到了逐步提高,但是仍没有在全民范围内得到重视,仍经常可以见到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无论是在生活用水、农田灌溉或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仍屡见不鲜,使得水资源紧张的局势逐步恶化,一方面大量浪费了水资源,一方面还大量消耗了我国经济与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资源。
1.4水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且具有较为发达的山系,这就使得我国南方具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且降水量较多,尤其是在夏季,南方降水量是北方的3倍以上。
整体而言,我国东部地区降水量是西部地区的4倍之多,从而导致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2.1加大法律约束力第一,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扩大,将开发大型水资源可能会对流域早上的安全风险考虑在内,从而合理协调与控制开发水资源的规模与数量,并奖励其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加大检测与调查流域资源的力度,且做好相应的跟踪工作,给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将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论文-页岩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初探

论文-页岩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初探页岩油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藏资源,其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备受关注。
因此,对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初步探讨。
首先,页岩油项目的开发会对土地资源造成影响。
开采页岩油需要大面积的土地用于钻井、采油和储油等设施的建设。
这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在评价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时,需要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进行综合考虑。
其次,页岩油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有机挥发物等,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考虑废水处理和废气排放控制等环保措施的实施情况。
另外,页岩油开采还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钻井和采油等活动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潜在威胁,影响周边农田和饮用水的供应。
此外,页岩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会引起人口迁移、增加交通流量和能源消耗等,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评价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需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终止等各个阶段进行全面评估。
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废水处理与排放、废气控制与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评价的方法应科学可行,并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
最后,评价结果应引导页岩油项目的规范开展,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页岩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符合环保法规和标准。
综上所述,对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是必要的。
评价内容包括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废水处理与排放、废气控制与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评价方法应科学可行,并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
评价结果应引导页岩油项目的规范开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问题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问题研究【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基于一定的环境监测数据,因此环境监测是科学环境评价的前提。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出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环境评价的科学性。
本文介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探讨了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监测采样;科学检测环境监测与环将影响评价是环境工作的不可分割的相互衔接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作为环保工作的基础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这是一个环境评价的基础,是环保数据的起源。
在设定一个环境项目评价时,首先必须对该项目所涉及的环境数据进行科学检测,无论在立项过程、建设过程或者最后验收过程,环境监测数据都是一切评价的依据。
科学检测的目的,是确保环境影响评价所设置的环保设施能够落实。
从而实现科学环保的目的。
1、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支持作用任何一个项目的启动,要求环保先行。
建设之前,环保监测必须首先介入,对建设地点环境状况进行数据检测和环境评价,只有以此为依据,才能确定项目建设的环境科学性,这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环节。
环境监测是一个依据检测设备获取数据的过程,通过一定的工作流程,对项目建设的已存污染进行分析,其内容包含有污染源、污染性质、污染范围、分布以及污染因素、变化走势等,并以上信息数据为基础作出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
同时,参照评价,并结合当地空气、水文等因素,提出合理的基于环保要求的检测调整方案,科学设定监测点布局为制定监测计划提供依据。
环保监测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获取一手数据资料,从而为科学环境评价提供依据,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提供支持,因此,必须加强源头建设,在数据源的获取上科学设置、科学分布。
2、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内容环境保护工作的两个基本内容就是环保调查和环保措施的落实。
其中,环境检测就是环境调查的基础性工作,从工作环节来区分,环境监测可以分为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和验收阶段的环境监测: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
基于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论文

基于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探究[摘要] 目前,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地腾飞与发展,从而促进了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因此而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
然而,在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环境问题。
其中,农业水利工程项目这一基础性的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程度也在与日俱增。
加强将环境影响评价融入至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程度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是针对了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与研究,旨在为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参考。
[关键词] 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一、引言目前,为了发展农业,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用于农业水利的工程项目之中。
大规模的农业水利工程建成之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然而,在农业以及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环境问题也相继而产生了。
当前,既要加强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不断促进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对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给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因此在实际的过程之中应该努力地权衡这两个方面的利害关系,在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问题。
本文就是针对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旨在为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参考。
二、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基于如上关于农业水利工程项目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阐述可以得知,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性地评价,并对二者加以权衡。
若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应该了解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究竟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
1.农业水利工程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加强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兴建,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
目前,农业水利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兴修水库、灌溉沟渠等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论文环境影响评价(EIA)是在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工程项目前,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制度化的识别、评估、预测、防范和治理的过程。
EIA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工具,可以对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从而在项目实施前进行调整和控制。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管理、环境法律等方面紧密联系,对于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掌握EIA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将是非常有益的。
本篇毕业论文旨在基于EIA理论和实践,以我国城市建设为例,探究EIA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城市发展与EIA城市是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空间,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建设与发展必然涉及大量的工程项目和人类活动,其中包含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干扰和破坏。
一些城市由于长期忽视环境保护,已经出现了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该高度关注环保问题,避免过度破坏生态和环境资源。
EIA作为一项环保管理工具,对于城市建设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城市中的许多重要项目,如投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大型工业和商业项目、住宅小区等,都需要进行EIA评估。
只有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控制,才能确保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保护环境和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权益发挥重要作用。
二、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城市建设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对环境也有着严重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例如:1、大气污染城市中的交通、工业和生活等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烟雾等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水资源问题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用水,但水资源有限,而且城市中排放的污水也会对水质造成影响。
3、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巨大,垃圾处理问题不妥,会对城市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会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必须重视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EIA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EIA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环境污染通过EIA,可以在项目实施前对可能会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估。
论文资料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与实
践
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在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前,对
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
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建设项目实施
前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能够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情况,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关注项目的经济效益,
还重视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评价,可以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提高公众参与度: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需要开展公众参与,
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公众可以
了解项目的实施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意见和建
议,促使项目实施方采取更环保的措施。
4.完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
组成部分。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项目的环境影响程度,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不断完善环境管理制度。
5.促进产业升级和环保产业发展: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企业采
取更环保的工艺和技术,这有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
总之,环境影响评价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实践中,应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力度和完善程度,确保其在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众参与度、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以及促进产业升级和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刍议基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本文主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展环评法宣传教育、大众参与以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等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分析对策措施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ferred to the eia, it is to point to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plans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y cause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forecast and assessment, and put forward to prevent or alleviate advers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track the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popular said analysis is project put into production on the environment may influence,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ollu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the masses participate in publicity educationand further standardize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report of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key word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easures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协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评价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评价论文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完善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之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的运行存在着很多缺陷,本文就这些缺陷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参与程序一、建立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近几年来,我国经常发生因政策和规划的不完善而导致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的宏观决策对生态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其失误对环境的影响与建设项目本身对环境的影响相比,更为巨大、具有潜伏性、后果也更严重。
对政府的宏观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目前以为各国所采纳,加快提升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备程度,就要借鉴国际上将政府宏观决策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成功经验。
现有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只对具体项目表示认同或否决,在提供替代方案等方面就存在很大限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发展战略和多个项目的叠加、间接的影响。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建立就在单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断拓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应运而生。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能够立足于区域评价和全面影响,使满足目标的替代方案能尽量不受条件限制,合理又切合实际。
二、完善公众参与权制度完善公众参与权制度,就是使公众参与在所制定可操作的参与程序下有章进行。
在公众参与中,首先应明确列举可以不向公众征求意见的情形,那么除此之外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则必须向公众征求意见;其次,规定采取一定的形式,将项目有关情况向有关群众公示,规定征求意见的形式例如听证会和专家论证会,并明确可能直接对公众环境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必须通过听证会形式;第三,通过立法手段确保公众参与主体的成员组成要有代表性和广泛性,明确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法律地位;第四,通过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规范,明确公众行使知情权、建议权等环境权利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同时加强执行力度,这样才能使公众参与行之有效;第五,明确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无效的情形——依法应向公众征求意见而未征求意见的,或虽征求公众意见但形式或程序不合法的。
长输油气管道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术论文

长输油气管道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术探讨摘要:长输油气管道项目环评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现状调查和评价等工作,我们能够找到地下水评价要术,并结合项目特点进行环境风险分析预测。
在实际生产当中,采取适当的地下水保护措施和完备的应急响应预案,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是可以得到预防和治理的。
关键词:长输油气管道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防范措施一、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
2011年2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准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以下简称《导则》)为地下水环境保护标准,并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一直以来,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整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其主要原因有:(1)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隐蔽性:由于地下水环境受到污染之后会隐藏到地下,不易被直接观察到,即使污染已经相当严重,也是很难被发现;(2)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滞后性:从地下水环境污染发生到显现危害需要经历漫长的历程,有可能建设项目已经结束,地下水的危害才突显出来;(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任务的艰巨性:查清地下水环境耗资大、专业性强、技术复杂,在项目论证阶段实施难度大。
此新导则的实施,充分表明国家对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非常重视,这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也会促使今后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加规范。
二、长输油气管道项目的性质在认识油气长输管道之前,我们先要知道两个概念。
压力管道和长输管道。
压力管道(pressure pipe):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论文总结(2000字)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论文总结(2000字)班级:环境科学101 姓名:令沛鑫学号:20xx013234 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与我们专业息息相关的重点课程: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懂得了环评在当前的重要性,学习了解如何成为一名环评师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学到了环评的概念,程序,方法技术,分别进一步学习了地表水,大气,土壤,噪声,生态的环境影响评价,使得我们深刻体会到学习本门课程对将来工作以及对现金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可以不同,而且各步骤的顺序也可变化。
一种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能够满足以下条件: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2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3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4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5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在老师的悉心讲解下,我们大致学会了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懂得了环评的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管理程序,工作程序,环评的影响识别,预测方法,综合评价方法。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体的污染与自净,河流与河口水质模型,湖泊(水质)数学模型以及地表水环境预测与影响,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1

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关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实问题的几点思考学员:田怀珍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20多年,对减缓和防治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实践,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新环保法的实施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新环保法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部门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保障环境安全的根本措施。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经实行20多年,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经修订实施后,进一步加强了此项工作,并进一步制定了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等规定加大了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处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保障环境质量和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新环保法对于未批先建的项目,明确提出了“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于以往建设单位作为捷径而采取的“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将成为历史。
同时,对“被责令停止建设而拒不执行的”,还要拘留责任人;明确了“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将环评列为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与立项建设的必备条件。
还单独增加一条,要求“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也就是政策环评雏形初现。
有专家点评,新环保法中关于环评的规定,是环保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一、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实施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战略、规划和开发项目,在其实施、兴建之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它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重要支撑之一,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精髓和根本功能就是“预防为主,源头控制”,这是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环保体制改革和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中,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走在前面。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论文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厦门海沧竹兰山-猫仔山(路桥)采石场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人员:
编制日期:2012年5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评价适用标准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环境质量现状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㈠碎石加工过程粉尘排放
* 生产工况:每年开工254日,每天按8小时计。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㈠碎石加工过程粉尘排放
* 生产工况:每年开工254日,每天按8小时计。
㈢主要设备及工艺噪声
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结论与建议。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足及完善论文

浅谈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及完善【摘要】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并逐步发展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程度的逐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在我国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公众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程度正在进一步提升,文章对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阐述,并就如何改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环境问题;评价制度;公众参与;不足1 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本状况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是指在我国范围之内我国的公民或是团体根据环境法的相关规定及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通过适当合理的途径及手段,就自己对环境的评价做出适当的表达,并通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评价对决策者实施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和施加影响,并试图以此对利益的分配施加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最早始于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使我国进入世界上最早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行列。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顺利颁布并付诸实施, 2006年《暂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环评制度有了新的进展。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与义务以法律的形式被加以肯定。
然而,法律中虽规定的环境参与评价制度过于形式化,缺乏对具体实施途径,以及权利保障和权利救济的具体规定,致使环境影响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落实不到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公众参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意识淡薄,有数据调查显示除环保人士意外,普通的社会群众对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够了解,对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和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具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更是知之甚少。
大部分群众对环保理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单纯的认为环保就是在环境问题发生之后运用法律武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殊不知还存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一事前预防这一法律手段。
水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根据一个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而进行的识别、预测和评价的过程。
虽然我国目前建立了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还存在诸多不足,其中重要的是大量专家和政治动机的缺乏。
我们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策略来减少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提高它的有效性。
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理念和战略环境评价相结合,并且在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清洁生产,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从而真正做到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划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根据拟建项目排放的废水量、废水组分复杂程度、废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和衰减变化特点及受纳水体规模和类别,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
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同,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最低。
<二>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标准河流、湖泊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制定的。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水库等。
它将水域功能按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五类。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于GHZBI-1999中未规定的污染物,应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地面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要求执行。
如果该标准也没有,则经过论证后可采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标准或国外标准。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它是控制水污染,保护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和海洋等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水质的良好状态,保证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发展而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地下水环境论文影响评价论文

地下水环境论文影响评价论文摘要: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同时对于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使得我国地下水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地下水资源也出现大面积短缺的现象,使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我国社会经济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地下水环境的调研和监管工作进行提升,同时地下水环境做出准确评价,使得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的改善得到有利保障,也大幅度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进程。
[Key words]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key issues地下水环境评价体系中主要任务是了解地下水环境的状况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其中地下水环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我国地下水环境的安全。
地下水是重要的使用水资源,因此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成为现今最为重要的工作。
因此本文通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
一、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地形、地貌、地质结构与大气降水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饮用水的来源大多数是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同时也是工农业重要水资源的来源,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由于地下水资源在不同地区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现象[1],同时由于部分地区水资源遭受严重的污染,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出现短缺现象,部分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水量。
地下水环境评价是对我国地下水环境中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制定的可行性计划和措施。
(一)水资源污染程度的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用水以及工农业用水不合理使用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
污水在排放之间如果没有经过严格净化处理就直接排放到自然环中,就会导致污染物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层,污染到干净的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环境污染面积增加[2]。
我国地下水环境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是污染程度却都呈现上升趋势逐年增加,地下水资源污染使得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到严重威胁。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影响论文:论环境影响评价中AERMOD的具体运用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影响论文:论环境影响评价中AERMOD的具体运用摘要:随世界工业、经济等的高速发展,环境破坏程度在加剧,温室效应也越来越为显著。
人类要生存发展,环境保护势在必行,而对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是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当前在国内外众多的预测模型中,AERMOD模式在环境影响的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对AERMOD模式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范围、应用特点及应用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环境影响;AERMOD模型;运用AERMOD是由美国环保局和美国气象学会的改善委员会联合开发。
该模式系统是以扩散统计的理论为出发点,并假设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在某种程度上按高斯规律分布。
AERMOD 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第一,按空气的湍流结构与尺度概念,其湍流扩散是通过参数化方程得到,其稳定度以连续参数表示;第二,中等浮力通量的对流条件运用非正态PDF模式;第三,考虑到对流条件下的混合层顶与浮力烟羽间的相互作用;该模式系统可以对地面源与高架源、平坦或复杂的地形及城市边界层进行处理;最后,该模式系统还提出有效高度对流场所产生的影响。
该模式系统可适用于多种排放源的排放,同时也适用于对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复杂地形与平坦地形、高架源与地面源等的排放扩散情况的预测与模拟。
一.AERMOD模式系统的组成及其原理AERMOD 模式系统是由大气扩散模型(AERMOD)、气象数据的预处理器(AERMET) 及地形数据的预处理器(AERMAP)所构成。
其中AERMET其尺度参数及边界层廓线的数据可直接从输入的现场所观测数据得到,但也可从国家气象局的常规气象资料获得。
尺度参数与边界层廓线的数据在经过模式系统界面并进入到模型后,便可给出相似参数,也可对边界层廓的线数据实行内插。
最后我们将湍流量、平均风速、边界层廓线及温度梯度等数据输入到扩散模式,且计算出其浓度。
二.AERMOD模式系统的应用过程(一)气象资料AERMOD模式系统包含气象数据的预处理器,它可将常规气象数据处理为我们所需的AERMOD大气扩散的模型数据格式。
水利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法论文

水利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法探究摘要:水利工程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但目前我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还未趋于成熟,仍需要在经验总结和研究中不断成长。
这里,我们将就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方法和主要目的进行一系列探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法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水利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截止到现在,我国的水利工程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领域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评价过程和较为完善的框架体系。
在水利工程规划的形成过程中会存在诸多无法完全预料的变化,因此无法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过高过细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规划内容的概述;环境资源对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水利工程规划与政策、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性问题;水利工程规划的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间接或累积等不良影响的识别、分析、预测,以及对环境资源承载力评估和论证的规划;为预防或尽可能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及措施的规划;对公众参与以及是否采纳公众意见进行详细的说明;跟踪和评价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具体计划;还有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二、从环境角度提出对水利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需求水利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就是从环境角度出发,对水利工程实施项目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价,它与传统的工程经济角度有很大的区别。
所谓的环境需求其实就是环境保护的需求,这也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只有明确环境的基本需求,环评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可行。
但是,环境的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背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两者之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即将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黄金结合点。
2.1环境需求中的防洪需求水利工程实施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提高防洪标准,保障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安全性。
但若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出发,避免洪水这一自然现象的发生却影响了湿地及水生动物的生存,打破了原有生态圈的平衡。
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思考论文

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思考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的本意是为环境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避免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本文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探讨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要性;措施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改革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环境法中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是实现科学综合决策的根据和前提,对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建设的环境影响发挥着重要的控制监管作用。
由于环境问题的涉众性和决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成为社会和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中,往往考虑直接的、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或很少考虑环境效益,有时甚至为获取局部的暂时的效益,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尖锐对立。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认识的提高和深化,有助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影响评价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传统的发展中,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由于缺乏社会的、经济的、特别是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价,盲目性很大,往往造成畸形发展,出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掌握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才能符合客观规律并切实可行。
3.环境影响评价是为建设项目制定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实行科学管理的依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获得应将建设项目的污染和破坏限制在什么范围和程度才能符合环境标准要求的信息和资料。
据此,提出既符合环境效益又符合经济效益的环境保护对策,并在项目设计中体现。
使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和设施建立在较科学可靠的基础上,同时也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1.1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对环境影响评价意义进行论述。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推行,收到了明显效果。
如下:第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新污染的两项主要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特别在保证建设项目选址的合理性上起了突出作用。
因为,评价结果证明虽然投资效果好,但由于布局不合理,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而影响长远发展的项目,就不能同意建设,必须另选地址。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还可以对开发建设项目提出防治污染的措施,控制新污染。
第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步骤和程序都贯穿在基本建设各个阶段,使计划管理、经济管理、建设管理都包含环境保护的内容,从而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纳入国民经济计划轨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第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如,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由于具备较齐全的实验测试条件,容易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工程设计单位由于熟悉国内外该类工程项目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治理对策,做到技术、经济上的可行、合理;而管理单位则熟悉各种法规,就便于组织协调和监督。
实践证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l)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改革。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中,往往考虑直接的、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或很少考虑环境效益,有时甚至为获取局部的暂时的效益,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尖锐对立。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认识的提高和深化,有助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影响评价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传统的发展中,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由于缺乏社会的、经济的、特别是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价,盲目性很大,往往造成畸形发展,出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掌握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才能符合客观规律并切实可行。
(3)环境影响评价是为建设项目制定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按行科学管理的依据。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获得应将建设项目的污染和破坏限制在什么范围和程度才能符合环境标准要求的信息和资料,据此,提出既符合环境效益又符合经济效益的环境保护对策,并在项目设计中体现。
使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和设施建立在较科学可靠的基础上,同时也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总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积极施措,推行这一制度,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大意义。
21.2 任务的由来以完成毕业论文、了解环境影响评价为目的为总结在校期间学习成果,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利用所学的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污染控制理论,系统的掌握声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锻炼其对环境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请教老师及讨论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列出论文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2 总论2.1 编制依据2.1.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年12月26日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3(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1年5月8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5号);列举所用到的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2.1.2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国家环保总局发〔2003〕94号《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2)《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2004〕164号;(3)《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7〕184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8)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6)国务院发[2005]22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5年7月);(7)国发[2005]39号文《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8)国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9)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14日);4(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2005年12月2日);(11)国家环保部【2010】7号文《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1.3地方法规、规章(1)《山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1.12.7修订);(2)《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1);(3)《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1994.4.21);(4)《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2006)。
(5)《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6)《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鲁政发[2006]29号;(7)《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5〕39号文件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6〕72号);(8)《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管理通知》(鲁政办发[2006]60号);(9)《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具体操作程序的通知》(鲁环发[2007]147号);(10)《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意见》(山东省环境保护局鲁环发[2007]131号文);(11)《关于对环保突出问题处理应掌握的主要原则》(鲁环发[2007]178号文件);(12)《济宁生态市建设规划》;(13)《济宁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5(14)《济宁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08~2030);(15)《金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6)《金乡生态县建设规划》;(17)《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18)《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2.1.4 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1-19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4)《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JTJ005-96);2.1.5相关文件(1)省道252金乡境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关于省道252金乡境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确认意见》(济宁市环境保护局);(3)《省道252金乡境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10年5月)。
2.2 评价内容、工作重点2.2.1 评价内容6(1)以环境现状监测为依据,了解评价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2)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评价时段,采用规范的评价方法,分别分析拟建公路各时段对评价区各类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重点作好沿线敏感点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3)将拟建公路建设特征与评价区环境现状有机结合,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或建议,结合预测评价结果,明确对敏感点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2.2.2 工作重点以营运期交通噪声影响评价为重点的声环境影响评价。
2.3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2.3.1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2.3.1.1 施工期施工期对沿线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①路基、路面和桥梁等工程施工过程中由机械、运输车辆等产生的噪声②施工场地预制件制备产生的噪声等;③跨河桥梁建设产生的泥浆、地面扰动等;上述影响具有显著的暂时性特征,它伴随拟建公路施工期的结束而终止,但针对其影响对象的不同,施工期对沿线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可划分为永久性的、非永久性的、可恢复的和不可恢复的,对此,将结合拟建公路主要节点施工特点和沿线环境敏感点确定相应的环境影响要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评价。
拟建公路施工期环境影响要素情况见表2.3-1。
表2.3-1 拟建公路施工期环境影响要素的确定72.3.1.2 营运期营运期对沿线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各类机动车辆噪声;营运期环境影响要素见表2.3-2。
表2.3-2 拟建公路营运期环境影响要素的确定2.3.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确定按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的要求,对相关环境影响要素进行筛选,具体见表2.3-3。
根据环境影响因素的矩阵筛选,本项目主要是对公路沿线声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由筛选结果确定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因子见表2.3-4。
8表2.3-3 环境影响识别矩阵注:☆/○:长期/短期(有利影响)★/◎:长期/短期(不利影响)空白:相互作用不明显。
2.4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2.4.1评价等级根据各环境要素相关导则规定,本项目各环评要素的评价等级确定如表2.4-1。
9表2.4-1 评价等级划分及依据2.4.2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将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并结合拟建公路沿线的自然、生态、景观等环境状况进行确定。
具体见表2.4-2。
2.5 评价执行标准2.5.1 声环境质量标准道路红线35m范围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35m范围外用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10声环境执行标准情况见表2.5-1。
表2.5-1 拟建公路声环境执行标准单位:dB(A)2.5.2 污染物排放标准2.5.2.1 噪声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施工期噪声执行标准情况见表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