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外交往

合集下载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为广泛的时期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1. 外交往来:唐朝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都十分强盛,多次与周边国家进行外交交流,这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商业贸易:唐代经济发达,商业贸易繁荣,许多外国商人来到唐朝进行商业贸易,也促进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

3. 学术交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儒门学术繁荣时期。

唐代的大教育家魏征曾经担任了公元618年至626年的翻译官,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1. 宗教思想:唐代佛教盛行,许多外国僧人来到唐朝传播佛教,也带来了佛教教义、经典等宗教思想。

2. 文学艺术:唐代文学艺术之风盛行,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同时也对外传播了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

3. 科技医学:唐代经济发达,科技医学方面也十分发达。

唐朝多次进行海外探险、科技考察等,在科技医学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吸引了外国人前来学习、探讨。

三、具体交流成果1. 《大唐西域记》:唐朝大文学家玄奘在住持鎏金寺时,在公元627年至645年之间,历时19年,经西行取经之路,走过了15000千米,到达印度等国,取得大量翻译大量佛典文献。

他将所学记述成书,即为《大唐西域记》。

2. 忘书室的书:忘书室为唐代名士韩愈私人收藏书籍之处。

其中不乏外传的书籍,如有《护法论》等。

3. 西安的回民街:中国早期的伊斯兰教徒,即回族,自唐代便大量涌入中国。

在唐朝中后期,回族就被分为数支,其中就有多数回族居住在西安,形成了以大清真寺为中心的回民街。

总之,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十分广泛而深入的,不仅让中国吸收了许多先进的外来文化,也让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中日文化交往
1、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

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影响是:将唐朝的先进的制度、文字、书法、建筑技术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在政治制度、文字、服饰、建筑、茶道等方面深受唐朝影响)
2、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贡献:鉴真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唐风洋溢奈良城”说明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与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交往频繁,唐朝进口的物品中,新罗物产居于首位。

新罗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
1、唐朝与天竺(今印度)交往频繁。

2、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曾到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3、贡献:玄奘回国后带回大量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玄奘弟子整理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知识拓展
1、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①唐朝经济文化繁荣,领先世界(根本原因)
②对外政策开明开放③水陆交通发达。

2、唐朝对外交往给我们的启示和认识: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的文化,丰富和发展本国文化。

3、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典型事件: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中国。

4、玄奘、鉴真的精神品质: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永不言弃。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内,中外文化交流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推动。

本文将探讨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其影响。

1. 文物交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也吸引了众多外国人来华。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宝物、纺织品、艺术品和书籍从中亚、西亚和东南亚等地区引进中国。

这些文物的引进丰富了唐代的文化,并对后来的艺术、工艺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宗教交流唐代是中国宗教多元化的时期,、和等宗教在这段时期内相互影响。

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艺术和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和也在唐代融入了中国社会,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

3. 文学交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和文化交流者。

唐朝皇室和贵族推崇文化艺术,诗词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文学形式。

许多外国游客和外国文人都前来唐朝,并与当地文人交流创作。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4. 商业交流唐代是世界历史上最为繁荣的商业时期之一。

长安(现在的西安)是当时的世界最大城市之一,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

各种商品和技术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流通,并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融。

这种商业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影响。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国以及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文物交流、宗教交流、文学交流和商业交流,唐代成为了一个多元、开放和创新的时期。

唐代的文化成就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参考资料:- 杜牧《春夜喜雨》- 斯里兰卡古佛像- 罗布遗址出土的波斯漆器。

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成就也是相当
显著的。

以下是几个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1. 唐玄宗时期,和亲达成了和平
唐玄宗时期,通过和亲的手段,成功缓解了中国与吐蕃之间长达20年的战争。

在和亲的过程中,唐朝派出了大量的文化使者和商人,
与吐蕃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文化传播,这对于当时唐朝的文化繁荣和
国家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 走丝绸之路,开拓贸易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繁荣,走丝绸之路成为了中国与西方贸易的
主要通道。

唐朝政府重视与西方的贸易往来,增加了对外交往的投资,派遣外交使节出使西方大国,开拓了贸易渠道,让中国与外国进行了
互通有无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3. 唐朝与波斯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唐朝时期,与波斯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学习了波斯的医学、数学等方面知识,对唐朝的文化繁荣产生了相当
大的影响。

同时,唐朝与波斯的贸易关系也十分密切,唐朝向波斯输
送了大量的丝绸、茶叶、铜器等物品,与波斯进行了良好的贸易合作。

唐朝对外交往的成功,不仅推动了唐朝的繁荣发展,也对全世界
文明交流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

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

怀圣寺,始建于 唐贞观年间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 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唐朝国力强盛,国家安定统一,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当 材料三: 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 供了机会。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期 时间: 经过: 六次东渡(前5次都没有成
功,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 达日本。)
目的: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 影响: 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
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关史事
鉴真东渡日本,前 后用了12年,随行的有 36人献出生命。鉴真虽 失明,但百折不挠,到 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 。他在日本10年,极受 尊敬和爱戴。今天,鉴 真主持修建的的唐招提 寺,以及寺内的的鉴真 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 一级国宝。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 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遣唐使
2.遣唐使的概况
• 次数: 十多批 • 成员: 使节、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 规模: 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 五六百人 • 特点: 成员素质较高 • 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遣唐使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 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 代 仕 女
日本参照汉字创 制了日本文字。
日 本 和 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5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概况,知晓其典型例证: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及其重要影响;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唐代中国作为中华(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地位;通过听讲,研读课文及相关史料,思考探究等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感受、崇仰鉴真六次东渡、玄奘西行求法体现的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

通过了解居当时世界第一流地位的唐文明的世界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本课三大历史事件,重点是遣唐使与玄奘西行;以此为例认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思考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理解唐代中国作为中华(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地位。

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__年5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期间访问了奈良县(奈良古称平城京,唐朝时为日本国都),会见日本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并赠送鉴真塑像。

这是胡锦涛同志同荒井正吾为塑像揭幕。

思考:你知道何为遣唐使吗?鉴真在日本备受尊崇,被认为是“日*化的恩人”又是为何?(二)新课展开整体感知:读《唐朝中外交通图》唐朝以其强盛的国力,先进的政治制度,高度繁荣的文化,博大开放的胸怀,不仅吸引着周边少数民族,也令周边邻国仰慕。

大唐盛世对外文化交流广泛、频繁,对外来文明采取兼容并蓄的开明政策,使得唐朝文化呈现繁花似锦的景象。

上节课我们也了解到,唐朝时少数民族甚至外国人在唐朝为官者为数不少,长安城内波斯商人聚集,本节课进一步了解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Ⅰ自读课文:遣唐使部分结合教材思考讨论:问:什么是遣唐使?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Ⅱ史料研读:(1)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mdash;mdash; 《日本书纪》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

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

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一、背景介绍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开放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中外交往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代的中外交往不仅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而且对中原文明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交往1. 唐朝的外交政策唐朝秉持开放的外交政策,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交往。

唐朝统治者通过外交手段,维护了国家稳定,巩固了中央集权。

2.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主要包括与蕃夷国家的交往和与临近的西域国家的交往。

通过外交手段,唐朝与这些国家建立了互利互信的关系,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三、经济交往1. 丝绸之路的开通唐朝时期,丝绸之路成为我国与中东、中亚、欧洲等地区的贸易通道。

通过丝绸之路,我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也使得我国从外部引进了许多物资和文化。

2.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唐朝时期,我国对海洋交通的开放程度大大增加,从而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我国与东南亚、南亚、东亚等地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也促进了我国货币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农业、手工业等的发展。

四、文化交往1. 文化思想的交流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文化思想和外国文化思想交流的高峰。

通过外国传教士、外国使者等的介入,我国文化开始与外国文化接触和交流,对中原文化和外国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文化技术的交流唐代的文化交往还表现在文化技术的交流上。

例如,土耳其的皮革工艺、波斯的绘画艺术、印度的舍利文化等都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和技术。

五、对中原文明和世界历史的影响唐代的中外交往对中原文明和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对中原文明的影响唐代的中外交往促进了中原文明的发展。

外来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原地区的思想、艺术、制度等都得到了新的补充和改进。

2.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唐代的中外交往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贸易活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也使得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入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对后世的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A.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C.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D.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9.(2023济南期中)文物是历史的印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 的宝贵遗产。如图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印证了( C )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黑人俑
A.唐朝时,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之间交流频繁
B.唐朝时,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取经→在佛学最高学府
那烂陀寺 游学→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根据其口 述,弟子记录成书《 大唐西域记 》。
2.贡献 (1)为中国 佛教 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 大唐西域记 》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 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日本遣唐使向中国学习先进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和传授 佛经;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学习天竺的先进文化。 (2)玄奘西行天竺发生在唐太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4.(跨学科·语文)(2023青岛期中)“五万里的尘土与寒暑,长安与那烂
陀寺相遇的机缘……孤独的灵魂,却在万众的仰慕中升腾,你,才是真正
的行者!”诗歌中的“你”最有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C )
A.鉴真
B.马可·波罗
C.玄奘
D.阿倍仲麻吕
5.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
11.(2023 陕 西 师 大 附 中 期 中 )《 大 唐 西 域 记 》 记 载 葱 岭 的 环 境 时 说 : “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通过这一记载,我们可 以( B ) A.分析张骞通使西域的目的 B.感悟玄奘西行的艰难过程 C.总结文成公主入藏的成果 D.感受鉴真东渡的精神内涵
——《唐代长安的对外开放及其意义》

(完整版)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完整版)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遣唐使__”。

除了遣唐使之外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3.作用、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_制度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__日本社会_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1.概况: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鉴真__。

他6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

2.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唐招提寺)、绘画等。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精神: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1.背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表现: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影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人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四、玄奘西行1.概况:贞观初年,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2.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玄奘西行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穿越西域,中亚,南下到达天竺。

4.玄奘西行的影响:促进佛学的传播,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五、原因与借鉴1.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1.开放的对外政策2.国力强盛3.文化先进4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国力强盛,国家安定统一,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唐朝对外交往的历史事件

唐朝对外交往的历史事件

唐朝对外交往的历史事件
1、吐蕃和亲
641年,唐太宗派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

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

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

822年,唐蕃会盟,划定了疆界,互不侵犯,唐蕃会盟碑还保存在拉萨的大昭寺。

794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

2、鉴真东渡
鉴真和尚应日本僧人之邀,曾经六次东渡回日,最后终于成功。

他向日本带去了佛经,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传播以及佛教在日本的兴盛。

3、留学生入国学
唐朝的中央学府是国学、太学,而在这里就学的学生并不限于高官子弟,还有各国的留学生,“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

唐代史书还记载新罗、渤海等国向唐廷请求中国书籍的故事。

4、薛延陀
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东突厥汗国。

5、玄奘西行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

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唐朝的中外交流笔记

唐朝的中外交流笔记

唐朝的中外交流笔记一、交流的背景。

1. 唐朝的繁荣强盛。

- 唐朝在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国家稳定。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例如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

- 经济上,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农业产量。

手工业发达,丝织业、陶瓷业(如唐三彩)等闻名世界。

商业繁荣,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有东市和西市,店铺林立。

- 文化上,唐朝文化灿烂辉煌,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涌现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众多伟大诗人;书法、绘画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颜真卿、欧阳询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各具特色。

2. 对外政策开明。

-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各国商人、使者、学者等来唐朝交流、贸易、学习。

唐朝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置了许多管理对外贸易和交往的机构,如市舶司等。

二、交流的主要途径。

(一)陆路交通——丝绸之路。

1. 丝绸之路的发展。

- 丝绸之路在汉朝时已经开辟,到唐朝时更加繁荣。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分南北两道。

南道经鄯善、于阗、莎车等地,越葱岭,至天竺;北道经龟兹、疏勒等地,越葱岭,经中亚,可达欧洲、非洲。

- 唐朝政府在丝绸之路上设置了许多驿站,为往来的商旅提供休息、补给的场所,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2. 交流的内容。

- 贸易方面。

-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大量运往西方。

丝绸仍然是西方贵族喜爱的奢侈品,瓷器也开始在西方流行,茶叶贸易逐渐兴起。

- 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有香料(如胡椒、丁香等)、珠宝(如红宝石、蓝宝石等)、药材(如安息香等)以及一些农作物,如菠菜、胡萝卜等。

- 文化方面。

- 佛教文化继续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唐朝时期,佛教已经深入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玄奘西行取经就是沿着丝绸之路前往天竺,他带回大量佛经,并在长安组织译经,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也传入中国。

唐朝中外交流的例子

唐朝中外交流的例子

唐朝中外交流的例子
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外交交流。

这些交流包
括了贸易、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为唐朝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朝鲜半岛方面,唐朝一直与新罗王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唐朝
派出的使节常年驻扎在新罗王国,与其交流贸易及文化。

新罗与唐朝
还建立了直接通信的系统,这使得两国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便利。

同时,唐朝向新罗赠送了大量的书籍,促进了新罗的文化进步。

另一方面,唐朝还与日本展开了广泛的外交交流。

唐朝赠送了大
量的文物及书籍给日本,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唐朝的佛教文化也
深入到了日本。

唐朝还派出大量的军事力量帮助日本平定了海外土地
上的反叛势力,进一步巩固了与日本的关系。

在中亚地区,唐朝还与吐蕃岷江汗国保持着贸易和文化交流。


朝向吐蕃贡献了海量的牛马、丝绸等贵重品,同时吐蕃又为唐朝输送
了大量的稀有金属和贵重物品。

唐朝的文化和音乐也传入了吐蕃,文
化的融合加深了两国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唐朝的外交交流使得当时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更
加紧密。

这些交流不仅促进了文化、贸易等领域的发展,而且还有助
于加强了两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

这对于唐朝的国家发展、
稳定和繁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时间 贞观初年(皇帝唐太宗)
第一单元


西
那烂陀寺

《玄奘西游像》
玄奘在那烂陀寺精研佛学理论,成为十大法师之一。后又游历天竺各地, 并与当地佛学家辩论,名声大震。玄奘最终拒绝了戒日王的盛情挽留,回 到了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迎接,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规模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 跟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使
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余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 来中国的共12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规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时间
流 3.唐与天竺 玄奘西行
(2)贡献
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 中国,称为遣唐使。


使
唐高宗时,唐与日本水军在朝鲜半岛爆发了大规模海战,结果日本 惨败而归。战败的日本亲身体会到唐朝的强大,于是开始全面效法 唐朝制度,这样,一批又一批遣唐使被派往大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时间 754年抵达日本
第一单元
历经12年,六次起程,出生入死,历尽艰辛



天宝二载十二月,举帆东下,到狼沟浦,被恶风漂浪,波击船破,

人总上岸,潮来水至人腰。冬寒风急,甚太辛苦。 … …但普照师每日食时,行生米少许与众僧,以充中食。舟上无

列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列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列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高峰时期,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下面列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1. 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唐代时期,希腊罗马的哲学、科学、医学等文化在中国得到传播。

东罗马帝国的使者齐美尔将奥古斯都王朝的金属食器作为礼物赠送给唐朝皇帝,表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齐美尔还带来了许多古希腊世界的图书,其中包括荷马史诗、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等。

2. 波斯文化的传播:唐朝时期,波斯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唐朝历代都有波斯商人前来中国贸易,他们不仅将波斯的丝绸、香料、珠宝等商品带到中国,还带来了波斯的文化和艺术。

唐朝官员还曾对波斯进行过多次外交使团,与波斯展开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3. 印度文化的传播:唐朝时期,印度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唐朝皇帝曾派遣僧人玄奘赴印度取经,带回了大量佛经,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印度的医学、天文学、数学等文化也在中国得到传播。

4. 阿拉伯文化的传播:唐朝时期,阿拉伯的商人和学者前来中国,他们将阿拉伯的数学、天文学、医学、化学、诗歌等文化带到中国。

唐朝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对阿拉伯数字、天文仪器等进行了研究,推动了数学、天文学等科学领域的发展。

5. 日本文化的传播:唐朝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始于隋朝时期,这种交流在唐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唐朝的文化对日本、日本的文化对中国都产生了影响。

例如,唐朝的乐曲、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得到了日本的传播,日本的诗歌、绘画、建筑等文化也深受唐朝艺术文化的影响。

总之,唐朝时期是中国文化最为繁荣和外交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为丰富和深入的时期之一。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开放和包容态度,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唐朝中外交往特点

唐朝中外交往特点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外交往特点在当时的国际交往中占据重要地位。

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远方的异域王朝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外交交往,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政策灵活性、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和外交礼仪等方面探讨唐朝外交往特点。

一、政策灵活性唐朝外交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灵活性。

唐朝时期,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外交政策,根据不同国家的实力和地位,灵活地调整对外关系。

例如,对于与中国关系密切的邻国,唐朝采取了亲善政策,通过互赠使节、建立贸易往来等方式加强双方的友好关系。

而对于那些对中国构成威胁的国家,唐朝则采取了强硬的态度,通过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

这种政策灵活性使得唐朝能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相对稳定的外交关系。

二、贸易往来唐朝时期,贸易往来是外交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与周边国家以及远方的异域王朝之间进行了广泛的贸易活动。

例如,唐朝与西域的吐蕃王朝之间建立了繁荣的丝绸之路贸易,吐蕃王朝向中国贡献了大量的马匹和珍贵的物品,而中国则向吐蕃王朝提供了丝绸和其他奢侈品。

此外,唐朝还与日本、新罗等国家进行了频繁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三、文化交流唐朝外交往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文化交流的广泛性。

唐朝作为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吸引了许多外国使节和学者来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

例如,日本的僧人空海(也被称为弘法大师)曾到唐朝学习佛教,并将所学的经典和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唐朝还接纳了来自中亚、波斯等地的文化学者,他们将自己的文化和知识传授给中国人,丰富了唐朝的文化内涵。

四、外交礼仪唐朝外交往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其注重外交礼仪。

唐朝政府对待外国使节非常重视,为他们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

例如,当来自西域的使节到达长安时,唐朝皇帝会亲自出城迎接,并在宫殿中为他们设宴款待。

此外,唐朝还制定了一系列外交礼仪,使得外国使节在中国的逗留期间能够得到妥善的安排和待遇。

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

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

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其外交往来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唐朝时期,中外交往呈现出几个显著的特点。

唐朝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唐朝时期,中国的商品和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丝绸、瓷器等商品成为重要的贸易品。

唐朝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唐朝注重外交礼仪。

唐朝皇帝通过外交婚姻、赠送礼品等方式,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例如,唐玄宗与吐蕃的公主松赞干布结为夫妻,加深了两国的联姻关系。

唐朝还派遣使节到各国,进行外交交流,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实力。

第三,唐朝重视外国使者的来访。

唐朝皇帝对外国使者非常重视,亲自接见并赐予丰厚的礼物。

这种待遇使得外国使者感到受到尊重,也促进了中外交流的深入。

唐朝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外交争端。

唐朝尽力避免与周边国家发生冲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例如,唐朝与吐蕃之间曾发生过多次战争,但最终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分歧,确保了边境地区的安定。

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具有积极的特点。

唐朝通过贸易、外交礼仪、对外使节的接待以及和平解决争端等方式,促进了国内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唐朝的外交政策为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的中外交往

唐朝的中外交往

1、互谴使臣 2、商业贸易
表 现
制度
建筑
3、对日本的影响
文化教育
社会进程
4、历史人物
日汉文对照简表
平假名 汉字 片假名 汉字
あ ぃ ぅ
安 以 宇
ア ィ ゥ
阿 伊 宇








鉴真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 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日本僧人荣 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并克 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天宝 十二年(753年)抵日本。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 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带之香料 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唐宝 应二年(763,日本天平宝字7年)五月初六日,鉴真卒于唐招提寺。 弟子思托记述其六次东渡事迹、经日本著名文学家真人元开润色的 《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1]
Spry~原点
①统一强盛、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巨大吸引力 ②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③造船与航海技术进步,陆路海路交通发达
④唐周边国家在社会形态上,正值向封建社会过渡 时期,主动向唐学习,借鉴唐朝政治、文化。
发达的对外交通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 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 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 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唐代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 旧制﹐继续派出遣唐使。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二年﹐唐贞观四年)第一次 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即日本承和五年﹐唐开成五年)。894年(日本宽 平六年﹐唐干宁元年)又准备派遣﹐已经任命﹐由于菅原道真谏阻﹐遂从 此正式停止遣唐使。从630年到894年﹐二百六十余年间﹐除三次任命而 未成行外﹐抵达长安的日本使臣﹐两次是送唐使臣回国﹐一次迎遣唐使 归日本﹐正式的遣唐使计有十二次。使团官员是正使﹑副使﹑判官﹑录 事。使团成员除约半数的舵师﹑水手之外﹐还有主神﹑卜部﹑阴阳师﹑ 医师﹑画师﹑乐师﹑译语﹑史生﹐以及造舶都匠﹑船师﹑船匠﹑木工﹑ 铸工﹑锻工﹑玉工等各行工匠。随行有长期居留的留学僧﹑留学生和短 期入唐﹑将随同一使团回国的还学僧﹑还学生。还有从事保卫的射手。 初期使团共二百余人﹐乘船两艘﹐以后增为四艘﹐人数增至五百余人﹐ 但其中只有少数主要成员被允许进入长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 本
英 国
美 国
为什么各地华人聚 居的地区都被称为“唐 人街”?
悉 尼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朝鲜半岛
长安
印度半岛
一、遣唐使
1、概念:
关于遣唐使……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 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 师、译师、史师,各类工 匠等组成。
2、特点: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时间长
玄 奘 西 行
丝绸之路
627年,从 长安 出发。
628年,到达 天竺 西北部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取经回长安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fàn]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 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玄奘取经 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归来时受到盛情迎接的场景。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全书共12卷,书中记述了玄 奘西行亲历138个地区和国家的见闻与概况,成 新疆 中亚 和 印度半岛 为研究 以及我国 地区历史、地理 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弘扬 佛法
结伴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
求取 独行 佛经
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东罗马帝国)
D
10、阅读郭沫若的下列诗作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 目的是什么?
唐朝(唐玄宗) 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2)郭沫若为什么说鉴真“一片精诚照太清”?
前后六次东渡日本
(3) “奈良城”属于哪一国家?哪一句诗体现了鉴真 “传道艺”的影响?
鉴真六次东渡概况
次数


1 2 3 4 5
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被风浪所阻。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 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遭遇台风,失败。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 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日本
唐风洋溢奈良城
拂菻
长安
伊朗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朝鲜半岛
试 一试
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你能找出 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1、下列国家,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在社会生活上 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 A.朝鲜 B.阿拉伯 C.日本 D.印度
C
2、右图人物的事迹不包括 A. 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 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 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 译 D. 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建筑
太极殿 大内里
长安城
平城京
货币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
生活中的历史
节日
端午节
生活用具
日本收藏的唐紫檀木琵琶
二、鉴真东渡
时间:唐玄宗时期 六次东渡 经过: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目的: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 影响:

唐玄宗时期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 于。原为扬州大明寺 高僧,精通佛经和医 学。日本僧人荣 睿.普照等邀请他去 日本。
• 鉴真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被视为日本艺术 明珠
图中的历史
( 东 罗 马 帝 国 )
三、玄奘西行
玄奘
唐代高僧,法相宗 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 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 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 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 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 安出发,西行求法。645 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 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间 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前后十多批 ——次数多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规模大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素质高
遣唐使印
遣唐使渡海西来
静夜思
【唐】 李白
《望月望乡》
【日本】阿倍仲麻吕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圆。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 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东渡成功 753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6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贡献
• 鉴真带去大量的书籍文物
• 鉴真带去了大量的药方, • 用鼻嗅的方法帮助日本人辨别药物,被奉 为日本药商界的始祖
板书
三、玄奘西行
1、时间: 唐太宗时期
2、路线: 长安——丝绸之路——天竺 3、成果 带回大量佛经
以亲身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 4、意义: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了重要贡献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事件 身 独行还 目的地 目的 是结伴 途中遭遇 内容 份
鉴真 僧 日本 东渡 人 玄奘 僧 天竺 西游 人
由此可见日本派遣唐使到大唐的 目的是什么?遣唐使给日本社会 带来什么影响?
3、影响 P19
材料:日本的省相当于我国的“部”,现 有十二省,如:法务省 、财务省、文部 省 ……
隋唐:三省六部制
生活中的历史
服饰
唐装
和服
生活中的历史
茶道
斗茶
茶道
生活中的历史
文字
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