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 寒热往来
半表半里证
医学
61人民卫生出版

二、问汗
• 表证辨汗
无汗为外感风寒;有汗为外感风热或表虚证。
• 里证辨汗
自汗,汗出不已,动则加重,多为气虚, 阳虚所致。
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多为阴虚内热所致。
• 局部辨汗
头汗,阳热或湿热。
半身汗出,痰湿或风湿阻滞,或中风。
手足心汗出,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
• 舌红绛胖大,苔黄厚腻,多 是脾胃湿热,痰浊停滞;
• 舌赤肿胀而苔黄,乃热毒壅 盛,心脾有热;
医学
39人民卫生出版

瘦舌
五、望舌
舌瘦瘪淡红而嫩: 心脾 两虚 气血不足
舌瘦薄绛干:
热盛伤阴
阴虚火旺。
医学
40人民卫生出版 社
五、望舌 芒刺:主热证
• 舌尖—心火亢盛 • 舌中—胃肠热甚 • 舌边—肝胆火盛
23人民卫生出版 社
(四)望动态
2.咳喘 • 气粗声重,坐而仰首者—多为热证,实证; • 喘促气短,坐而俯首—多为寒证,虚证。 3.抽搐:主肝风内动 4.偏瘫:中风偏枯证 5.痿痹 • 痹证—关节肿痛,曲伸不利,麻木疼痛。 • 痿证—四肢痿软无力,行走困难。
医学
24人民卫生出版

二、局部望诊
毛发 眼-神色态 鼻 口唇 齿龈 喉
• 郑语—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 心气大伤,精神错乱
• 独语—神志不清,喃喃自语,喋喋不休,逢人则止。 心气不足,痰气郁结
• 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不避亲疏。痰火扰心
• 言謇—舌强语謇,言语不清。中风证
医学
52人民卫生出版

一、听声音
⒊ 呼吸

2中医学(四诊八纲)

2中医学(四诊八纲)
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 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舌 诊
舌 诊
• (1)望苔色 • 舌苔之颜色。其变化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四类。 • 白苔:主表证、寒证 • 黄苔:主热证,里证 • 灰苔与黑苔同类。浅黑苔即称为“灰苔”;深灰苔即称为
“黑苔”。灰黑苔多由白苔或黄苔转化而成,其中苔质润 燥是鉴别灰黑苔寒热属性的重要指征。 舌苔灰黑而干 ─主里热之重证 ─ 多因里热已极,热炽津 伤所致。 舌苔灰黑而润 ─主里寒之重证─ 多因阳虚寒极,痰饮寒 湿内阻所致。
• 望诊的重点又在于观察目光、表情和动态
望神
• (一)得神:又称有神
表现:目光灵活,明亮有神; 面色荣润,含蓄不露; 神志清楚,表情自然; 肌肉不削,动作自如。
意义:精气充盛,无病。 虽病而精气未衰,病轻。
望神
(二)失神:又称无神
1.精亏神衰而失神 表现:两目晦暗,目光无彩;
面色无华,晦暗暴露; 精神萎靡,意识朦胧; 肌肉消瘦,体态异常。 意义:精气虚衰,病情重。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第二节 四诊八纲
一、四诊
• 概述 • 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
望、闻、问、切四诊。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情 资料,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
• 辨证,指通过对各种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对
疾病当前的病理本质作出判断,辨识为完整证名 的诊断思维过程
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舌苔 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苔面水分过多伸舌欲 下滴,称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
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 内盛,亦见于胃中有宿食
舌 诊
(二)闻诊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的变化诊察疾病的方法。
青(属木):寒证、痛证、惊风、血瘀
赤 (属火):热证 黄(属土):湿证、虚证、黄疸
白(属金):虚证、寒证、失血 黑(属水):医学肾虚、水饮、血瘀 12
肺 心 肝


医学
13
医学
14
⒉ 病色 一、全身望诊
善色:明润光泽而
含蓄,表示病情 较轻,预后较好;
• 恶色:晦暗枯槁 而显露,表示病
绛舌:主邪热炽盛、阴虚火旺
• 舌绛有苔—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
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医学
36
五、望舌
青紫舌:主气血不畅
阴寒内盛—舌色淡紫带青,嫩滑湿润 热毒炽盛— 舌紫红、紫绛而干枯少津 瘀血阻滞局部—紫色斑点
医学
37
五、望舌
(2) 舌形 • 老舌:实证、热证 • 嫩舌:虚证、寒证
医学
38
五、望舌
胖舌:主虚、湿
• 舌淡白胖嫩,苔白水滑,多 为脾肾阳虚,水湿停留;
• 舌红绛胖大,苔黄厚腻,多 是脾胃湿热,痰浊停滞;
• 舌赤肿胀而苔黄,乃热毒壅 盛,心脾有热;
医学
39
瘦舌
五、望舌
舌瘦瘪淡红而嫩: 心脾 两虚 气血不足
舌瘦薄绛干:
热盛伤阴
阴虚火旺。
医学
40
五、望舌 芒刺:主热证
医学
24
二、局部望诊
毛发 眼-神色态 鼻 口唇 齿龈 喉
医学
头 面

躯干 皮肤
25
二、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 头过大、头过小——先天不足。 • 口眼歪斜——中风 (二)望五官
• 眼、耳、鼻、口唇、齿龈、咽 喉

中医诊断学 四诊.ppt

中医诊断学   四诊.ppt

5. 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 血瘀证)
黑色五行属水,为阳虚阴寒,水饮内泛,气血凝滞 , 经 脉肌肤失养所致,常见于面部或口唇及眼眶,可分为禁 黑、紫黑、或青黑。
面色黧黑:为肾阳虚衰,阴寒凝滞之证 ; 面黑而干焦:为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 色黑伴肌肤甲错:为有瘀血 ; 眼眶黑为肾虚或有水饮:妇人多为崩中漏下。
3.症、病、证等概念的区别与相互关系:
症:是疾病所反映的现象;(是辨证﹑辨病的基础) 证:反映疾病的本质;(是对证的概括) 病:反映病理变化的全过程。
(四)病案
1.“病案”的含义: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 录。又称病历、诊籍。
2.病案的要求:如实记录病人的详细病情、病史、 诊断和治疗等情况。
意义: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
类型
阴脏 人
形态
体形偏于矮胖,头圆颈粗, 肩宽腰厚,身体姿势多后仰, 喜热恶凉,便溏
临床意 义
阳较弱而 阴偏盛
转归
易从阴化寒,寒 湿内停
阳脏 人
体形偏于瘦长,头长颈细, 阴较弱而 肩窄胸平,身体姿势多前屈, 阳偏盛 喜凉恶热,便燥
易丛阳化热,伤 津伤阴
阴阳 平和 人 (平 脏人)
体形介于两者之间,平时无 寒热喜恶之偏,大便不燥不 溏
2.望诊注意事项:
①望诊应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进行 , 如无天然 光线,也应在日光灯下进行,必要时白天再进行复 诊,要避开有色光线。
②诊察时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以便能清楚地进 行观察。
③注意诊室内温度适宜。
④为了更好地识别病理体征,必须熟悉各部位 组织的正常表现和生理特点,将病理体征与生理 体征相比较.还要熟悉各部位组织与内在脏腑经 络的联系,运用整体观念进行分析。

中医诊断的四诊方法有哪些

中医诊断的四诊方法有哪些

中医诊断的四诊方法有哪些中医诊断疾病,主要依靠“四诊”,即望、闻、问、切。

这四种方法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是中医认识疾病和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患者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况。

首先是望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状态、眼神等,可以判断其正气的盛衰。

如果患者神志清晰、反应灵敏、目光明亮、表情自然,说明正气充足,病情较轻;反之,若神志不清、精神萎靡、目光呆滞、表情淡漠,则提示正气亏虚,病情较重。

其次是望色。

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泽。

面部色泽的变化能够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气的消长。

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如果面色苍白,多为气血不足或阳虚;面色潮红,多为热证;面色青紫,多为血瘀或寒证;面色发黄,多为脾虚或湿邪内阻。

望形态也很重要。

观察患者的形体强弱、胖瘦以及动静姿态,可以推测其体质和病情。

身体强壮、肌肉丰满者,多为正气充足;身体瘦弱、肌肉松弛者,多为正气不足。

肢体活动自如,多无大碍;若肢体震颤、抽搐,可能是风证;若四肢蜷缩、不愿活动,多为寒证或虚证。

此外,望舌也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

舌头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所以舌头的变化能反映脏腑的病变。

正常的舌头淡红而润泽,舌苔薄白而均匀。

舌头的颜色、形状、舌苔的厚薄、颜色、润燥等方面的变化,都有特定的诊断意义。

比如舌红苔黄多为热证,舌淡苔白多为寒证,舌体胖大有齿痕多为脾虚湿盛。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等声音。

语言清晰、声音洪亮者,多为正气充足;语言低微、声音微弱者,多为正气虚衰。

呼吸急促、声高气粗,多属实证、热证;呼吸缓慢、声低气微,多属虚证、寒证。

咳嗽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咳嗽声低微,多为肺气亏虚。

嗅气味包括患者身体、口腔、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气味。

比如口臭多为胃火炽盛;口气酸臭多为食积胃肠;排泄物有恶臭,多为热证;排泄物有腥味,多为寒证。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总 按
单 按
(二)正常脉象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节律均匀,和缓有力,60~90次/分。 胃、根、神
有胃:从容、和缓、流利
脾胃功能强健
有神:节律整齐、柔和有力
有根:沉取有力、尺脉明显
气血充足,心神健旺
肾气旺盛,肾精充盈
(三)脉诊的意义 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预后转归。 脉浮—表证 脉沉—里证 脉迟—寒证 脉数—热证 脉虚—正气不足 脉实—邪气亢盛 脉细—久病气血虚或失血,脉洪—邪盛正衰(危 候) 外感热病,脉急数且烦躁—病情发展
(三)望形态——形体姿态
肥而食少——脾虚有痰湿 瘦而食少——中气虚弱 形瘦颧红——阴虚 形瘦倦怠——气血虚 四肢抽动——肝风内动
(四)望局部
头颈:头、颈、发 五官:眼、耳、口、鼻、齿龈 皮肤:形态、色泽、皮肤病
(五)望小儿指纹
小儿指纹又称小儿食指络脉。是小儿食指掌侧前缘的脉 络(浅静脉),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与成人诊寸口脉意 义相同。适用于三岁以内小儿。 方法:诊察时需于光亮之处,医生用左手拇食二指捏着 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小儿食指端推向指 根,连推数次,使络脉明显,便于观察。小儿指纹可分为 风、气、命三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 三节为命关。
脉象 7 洪脉
脉 形 浮大满于指下,来盛去衰
主 病 实热证 虚劳、失血、久泻 气血不足
8
细脉
脉细而软,状如丝线
9
滑脉
往来流利
实证(实热、痰饮、食积)
10
涩脉
艰涩不利
气滞血瘀痰阻食积 ——涩而有力 精亏血少——涩而无力
脉象
脉 形
主 病
11

中医四诊八纲

中医四诊八纲

(3)舌象变化的临床意义:
①舌象的变化能够反映疾病的轻重和进退:如舌质淡红,舌苔白、薄、润均 为病情较轻;舌质红绛、青紫、舌苔黄厚,灰黑,或光滑无苔,均为病情较 严重;淡白舌多属于慢性疾病,病情变化慢,病程较长,如贫血,蛋白质缺 乏或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等;红绛舌多见于发热,脱水,水液平衡失调等, 如烧伤患者,创面越大,伤热越重,则舌质变红越快越明显, 如并发败血症 则舌质多红绛干枯,肝硬化病人若原为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一旦转为 红绛光剥,常表示肝功能恶化;急性阑尾炎多见腻苔,在治疗过程中厚腻苔 转为薄白苔,多是病情好转,但如疼痛减轻而腻苔不退,则表示病情未减, 甚至可能增剧。
六、望 舌
一、舌与脏腑的关系(看图) 二、舌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染苔) 三、舌诊的内容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
充足。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
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
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若面色苍白而虚浮多气虚;面色 苍白而枯槁多为血虚。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证,瘀血证。常为久病、重病、阳气 虚
三、望形态 望形态 外形与五脏相应,一般地说,五脏强壮,外形也强壮;

中医学四诊

中医学四诊

汗粘腻而汗出不畅为湿热证; 先恶寒战栗,然后发热大汗为战汗,多见于热 病邪正交争剧烈,为疾病的转折点。 出汗后预后:
如果汗出热退身凉脉静为邪去正复;如果 汗出身热,烦躁不安,脉搏急促为邪盛正衰之象。
3、局部辩汗
头部出汗可因阳热或湿热; 额部出汗,冷汗淋漓,伴脉微欲绝为元阳离散,虚阳
外越的危证; 半身汗出,因痰湿或风湿内阻,营卫不和,或中风。 手足心汗出甚则为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 阴囊汗出而潮湿为肝经湿热。
六、问二便
了解脾胃、大小肠、膀胱的情况,主要问二便的次 数、量、质地、颜色、性状、气味、以及伴随状况。
1、问小便 小便颜色黄赤而短少为热证;尿色白而清长为寒证
伴频为下焦虚寒;多饮伴多尿而消瘦的为消渴;
夜间遗尿或失禁为肾气不固,膀胱失约;老年人小 便不利或癃闭为肾气虚弱,或血瘀湿热所致;重病而 神昏无尿,遗尿为阳气外脱,精气衰败。
切脉可以了解疾病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 、病情轻重及预后等。
(二)脉诊的部位及方法
寸口诊脉法:分为寸、关、尺三部。
左手
心(君火)
右手
肺(金)
肝(木)
脾(土)
肾(水)
肾(相火)
阴、血、精
阳、气
寸口脉诊病的原理: (1)寸口部位为脉之大会 (2)寸口部位脉气最明显 (3)可反映宗气的盛衰 (4)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脉诊方便
独语:喃喃自语,逢人则止为心气不足的虚证, 或痰气郁结,清窍敝阻。
狂语:精神错乱,语无伦次为痰火扰心。
言謇:舌强语言不清为风痰阻络。
3、呼吸。 呼吸声高气粗而促为实,热证;声低气微而慢为虚, 寒证。呼吸急促而气弱为元气大伤;呼吸断续为气欲绝。 喘:呼吸急促,甚至鼻翼煽动,张口抬肩,难以平卧。

中医经典四诊法详解

中医经典四诊法详解

中医经典四诊法详解
中医经典四诊法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

这些诊断方法常被中医师用于判断疾病的本质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下将对四诊法进行详细解析。

一、望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形态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面色可以反映病人的气血状况,如面红是气血充盛的表现,而面色苍白则可能表示气血不足。

舌苔的颜色和厚薄可以揭示人体的阴阳平衡,如舌苔白薄可能表示体内阳气不足。

此外,面容、目光、眼神等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闻诊
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语音和呼吸声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患者的声音和呼吸声可以揭示出人体的肺部和脏腑功能的异常。

例如,咳嗽声的音质、声音的响亮与否都可以作为肺部疾病的重要参考。

三、问诊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症状、病程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等信息,以便推断出疾病的发生和病因。

中医注重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睡眠情况、饮食偏好、心情状态等,这些细节对于确诊疾病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切诊
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归类和性质。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脉搏反映了身体的阴阳、气血、五脏六腑的运行状况。

通过切诊,中医师能够辨别脉象的细微差别,从而判断病情轻重、病因所在。

总结而言,中医经典四诊法是中医师进行诊断必备的工具。

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对于寻找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经典四诊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促进人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
花茶等。
望舌—望舌质
舌形 胖大舌 胖嫩舌:淡白胖嫩,属脾肾阳虚,痰湿内盛。注意保暖,平日熬鸡汤、 骨头汤,汤中加山药、茯苓。 肿胀舌:红而胖大,心脾热盛;青紫而胖大,中毒。清热、解毒。 瘦薄舌 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补气血,人参、黄芪、当归。 瘦薄而色红绛干燥者,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补阴。
问诊:询问——病人或陪诊者……… 切诊:触觉——触、摸、按压病人脉或肌肤等………
《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魏文 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 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
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问:扁鹊兄弟三人孰最善为医?
黄苔——主热证、里证 。 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为热结。 清热:金银花、菊花、板兰根、夏枯草、黄连等。多吃苦瓜、黄瓜、西 瓜、绿豆等。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
望舌—望舌苔
灰苔——主里证。 苔灰而干——里热证,清热。 苔灰而润——寒湿证,祛寒。
望舌—望舌苔
黑苔——主里证 黑而燥——热极 黑而润——寒盛
湿热等。 祛湿:车前草、薏苡仁(米仁)、藿香、佩兰、茯苓等。
多吃赤小豆 、冬瓜、苦瓜 、丝瓜、马兰头等。 消食: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陈皮、保和丸等。少
吃或吃清淡食物,水果、蔬菜之类。
望诊——望舌—望舌苔
剥脱苔 光剥苔(镜面舌)——胃阴枯竭,胃气将绝。
俗话说"不怕舌上脏,就怕舌上光" 花剥苔(地图舌)——胃之气阴两伤。 补气阴:西洋参、百合、雪梨、山药等。小
瓜、绿豆)等,少吃辛辣、肥腻、油炸食物。 虚热证: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滋阴清热,西洋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问睡眠
1 2
睡眠情况
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包括入睡难易、睡眠时间 、睡眠质量等。
失眠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有失眠症状,如入睡困难、易醒多 梦等。
3
伴随症状
了解患者失眠时伴随的症状,如心悸、烦躁、胸 闷等。
问二便
排便情况
询问患者的排便情况,包括大便次数、性状、颜色等。
排尿情况
了解患者的排尿情况,包括小便次数、量、颜色等。
质。
汗气
闻患者汗出的气味,有助于了 解病情轻重和病邪性质。
痰涕之气
嗅患者痰涕的气味,可判断病 证的寒热虚实。
二便之气
通过嗅患者大小便的气味,了 解脏腑功能状况和病邪性质。
04
问诊
问寒热
寒热的性质
询问患者是否感觉怕冷或发热, 观察寒热的轻重程度,如恶寒重
发热轻、发热重恶寒轻等。
寒热的时间
了解寒热症状出现的时间,如恶寒 发热同时出现、先恶寒后发热等。
寒热的部位
询问患者寒热症状出现的部位,如 全身性寒热、局部性寒热等。
问汗
汗出的性质
了解患者出汗的情况,如自汗、 盗汗、战汗、黄汗等。
汗出的时间
询问患者出汗的时间,如夜间盗 汗、白天自汗等。
汗出的部位
了解患者出汗的部位,如头汗、 半身汗、手足心汗等。
问疼痛
疼痛的性质
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如胀痛、刺痛、冷痛、热 痛等。
辨证施护方法
包括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生活起居护理、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根据患者病情 及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护理。
案例分析:四诊在辨证施护中应用
案例一
患者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经四诊合参诊断为脾胃虚弱证。护理措施包括调整 饮食,以易消化、健脾胃食物为主,同时配合针灸治疗调理脾胃功能。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表现:
目光:两目灵活,明亮有神。 面
色:荣润含蓄
表情:丰富自然。
意识:
神识清楚。 体态:动作自如,
反映灵敏。 言语:清晰
呼吸:平稳。

肉:不削。
得神例图→
少神(神气不足)
表现:精神萎靡,健忘困倦,懒言声 低,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意义:多由气血虚弱,心脾两虚,肺 肾不足。
从得神→少神→失神,常提示 疾病由轻到重,脏腑精气日见衰减。
②裂纹: 干而有裂纹—热盛伤阴,阴虚液涸 ③点刺——火热炽盛


裂纹舌例图

(热盛伤津型)
2、颜色 淡白舌(色浅淡):主虚证、寒证 舌淡舌体萎缩—气血大亏 红舌(舌色红):主热证 舌红少苔或局部无苔—阴虚火旺 绛舌(舌色深红):主热盛 外感热病见舌绛—热入营血 内伤杂病见绛舌—阴虚火旺
• 黄腻—湿热
• 白腻—寒湿
• ④花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
• —气阴不足。
• ⑤无苔—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厚苔
薄苔
润苔
滑苔
燥苔
糙苔
腻苔 腐苔
2、苔色 ①白苔:主表证、寒证。 苔薄白—风寒表证 苔白滑—寒湿、痰饮 ②黄苔:主热证(色越深,热越重) 苔薄微黄—外感风热 苔黄厚干燥—热盛伤津 ③灰黑苔(浅黑为灰,较灰色深为黑): 主里热证、里寒证 黑而滑润,舌淡—阳气虚衰,水饮内停 苔黑而干,舌鲜红—热盛阴伤
假神例图→
神乱(神志错乱失常)
烦躁:烦乃胸中烦闷不安,躁 乃手足扰动不宁。烦与躁常并称, 但有虚实寒热的不同。实火、虚火、 痰火扰心及虚阳扰动(虚寒证)均
可导致。
恍惚:神思不定,迷乱无主之 证。意识模糊不清 ;精神不能集中, 无法思考。因七情内伤,心气不足,

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

• 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痕。主病:阴 津亏损,血虚不润。
• 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多与 胖大舌同现,主脾虚、水湿内盛证。
14
• (3)望舌态
• 强硬: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或中风先兆。
歪斜:中风或中风先兆。主因风痰或痰瘀阻滞。 短缩:常与萎软并见。主病情危重。可因寒凝 筋脉,气血虚衰,热盛津伤,风痰阻络。 吐弄:均为心脾有热。吐舌,疫毒攻心,或正气 已绝。弄舌,动风先兆,小儿智力发育不良。
• 2、小便
• (1)尿量增多:虚寒证、消渴病 • (2)尿量减少:热盛、汗吐下伤津、 肺脾肾 功能失常,气 化不利;
• • • • •
小便短赤而急迫,甚至癃闭,膀胱湿热; 尿道涩痛,湿热下注; 小便量多色清,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遗尿或余沥不尽,肾虚不固; 小便失禁,肾气不固、肾阳虚衰。
• (六)问睡眠
• 1、失眠,是阳不入阴、神不守舍的表现。多 见于阴血不足,阳热亢盛;痰火食积,邪气干 扰。
• 2、嗜睡,多见于阳虚阴盛、痰湿内阻的病症 。若昏睡见于急性热病者,多属邪入心包、热 盛神昏。
• (七)问耳目 • 1、耳鸣、耳聋:临床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属 肝胆火盛,虚证多属肾虚精亏。 • 2、目眩:多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气血 不足,目失所养。 • (八)问经带 • 1、月经:经期、经量、色质,行经腹痛等。 • 2、带下:量的多少,色质与气味。
23
• 4、呃逆与嗳气(噫):均为胃气上逆。依 临床表现,有虚实、寒热、积食、气郁的 不同。
• (二)、嗅气味 • 1、口气 • 2、排泄物:包括二便、痰液、脓液、带下, 等。秽臭者多为热证,有腥味的多属寒, 奇臭者多为积食。
24
• 三、问诊 • (一)问寒热:询问有无怕冷或发热感。 “寒”有恶寒、畏寒之分;“热”,体温升 高,或体温不高,自觉全身或局部发热。 • 1、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外感表证。外邪性 质的不同,寒热有轻重之别。(1)恶寒重发 热轻为风寒表证;(2)发热重恶寒轻为风热 表证。 • 2、但寒不热:只感寒冷而不发热,里寒证特 征。寒邪致病,或阳气不足而阴寒内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四诊
诊法是中医诊查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诊”。

四诊所搜集的病情资料是疾病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

一、望诊
望诊是指医生对病人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态、望头面五官、望舌、望皮肤、望小儿食指络脉,望二阴和望排出物等。

1.望神望神是通过观察神的得失有无,以分析病情及判断病情及判断预后等的诊察方法。

神具体反映在人的目光、面色、表情、神识、言语、体态等方面,这是望神的主要内容。

望神主要观察以下几种情况:(1)得神(2)少神(3)失神(4)假神(5)神智错乱
2.望色望色是通过观察面部与肌肤的颜色和光泽,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望色以望面部气色为主,兼顾肌肤、口唇、爪甲等。

忘面色包括常色与病色。

常色包括主色、客色。

(1)主色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

(2)客色是指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因素而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

病色即是疾病状态下面部色泽的异常变化。

观察病色关键在于辨别五色善恶及五色主病。

(1)五色善恶:凡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色,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血未衰,预后良好;凡五色枯槁晦暗者为恶色,提示病情加重,脏腑精气衰败,气血阴阳亏虚,胃气已衰,多预后不佳。

察五色善恶时,不论何色,皆以病色明润含蓄还是晦暗暴露为区分要点。

(2)五色主病: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见于面部,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及病邪的性质。

3.望形态形指形体,态指姿态。

望形态是通过观察病人之形体胖瘦强弱及动静姿态,以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形态包括:形体和姿态。

(1)望形体:指观察人形体之胖瘦强弱及体质形态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形体时应注意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与体质的差别。

(2)望姿态:通过观察病人的动静状态及肢体动作和体位,以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姿态时主要观察病人的行、坐、卧、立时的动作与体态,并应结合其他诊法进行辩证。

4.望头项五官:通过重点观察受检者头面、颈项及五官等局部变化,以测知内应脏腑病理变化的方法。

(1)望头面:指通过对受检者头面形态、头发及囟门的观察,以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头面时应注意头形、头发、囟门及面部形态的变化。

(2)望五官:是通过观察头面器官目、舌、口、鼻、耳等的异常变化,以察知疾病的方法。

(3)望颈项:通过观察颈项的外形,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5.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以测知体内病变的方法,简称舌诊。

舌象包括:舌质和舌苔。

(1)望舌质:是通过观察舌体的神、色、形、态改变,以测知脏腑病变的方法,望舌时应注意观察舌体有神无神、舌色变化。

舌形得改变及舌体的动静姿态。

(2)望舌苔:是通过对舌苔颜色、质地进行观察,以了解疾病变化情况的方法。

①望苔色:是通过观察舌苔不同颜色变化,以诊查疾病的方法。

一般有白
苔、黄苔、灰黑苔三类及其兼色变化。

②望苔质是指通过舌苔质地厚薄、润燥、腻腐、剥脱等变化。

6.望皮肤:主要观察皮肤的色泽与形态,皮肤外的变化主要有:(1)水痘(2)斑疹(3)白㾦:皮肤出现白色的小疱疹(4)痈疽疔疖:皮肤常见的外科疮疡疾病。

7.望小儿食指脉络
8.察二阴
9.望排出物
二、闻诊
闻诊是医生利用听觉和嗅觉来了解病人病况的诊断方法。

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是从病人所发出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哮鸣等声响中,了解病情变化;嗅气味是根据病体所散发出的各种气味以及分泌物、排泄物和病室的气味,以辨别证候和诊断疾病。

1.听声音
(1)正常声音(2)病变声音(发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肠鸣)
2.嗅病气
(1)病体之气(口气、汗气、鼻臭、身臭、排泄物之气味)(2)病室之气
三、问诊
问诊是指医生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询问,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

问诊的主要内容有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家族史等。

询问时应根据就诊对象及具体病情的不同,灵活而有次序地进行询问。

1.一般问诊
(1)问主诉,主诉是指病人就诊时感受最明显或最痛苦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问现病史,现病史是指疾病从发生到此次就诊时病情演变的全过程,以及对疾病的诊治经过。

(3)问既往病史(4)问个人生活史(5)问家族史
2.问现在症状:病人就诊时所感到的痛苦与不适,以及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
况。

(1)寒热(2)出汗(3)疼痛(4)饮食口味(5)大小便(6)睡眠(7)耳目
3.妇科问诊:(1)月经(2)带下()胎产
4.儿科问诊
四、切诊
切诊是医生用手在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进行接触、摸、按、压,以获取病理信息,了解疾病内在变化和体表反应的诊察方法。

切诊分为脉诊和按诊两部分。

1.脉诊:是医生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了解病情变化的一种独特的诊病方法。

(1)切脉的部位古有遍诊法、二部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四种,目前临床常用寸口诊法。

寸口诊法:寸口又名气口、脉口,即是腕后桡动脉搏动处。

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为关部,关前一指为寸部,关后一指为尺部,两手共六部脉
(2)切脉方法,切脉关键在掌握脉诊的时间、姿势、布指、指法和指力。

①时间:《内经》认为平坦诊脉最为相宜,现在认为只要在内外环境安静的条件下随时都可诊脉,但医生一定要调匀呼吸,在一吸一呼之际计算被测者脉搏跳动次数,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1分钟,以2~3分钟为宜。

②姿势:切脉时不论病人坐位或卧位,其手臂需平展、直腕仰掌,使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以免气血运行受阻而影响脉象。

③布指:医生先用中指在病人的腕后高骨内侧定关部,后用食指在关前定寸部,无名指在关后定尺部。

布指的疏密可视病人的高矮做适当调整,即身高臂长者疏,身矮臂短者密。

诊小儿脉时,应其寸口短,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

④指法:切脉时三指平齐呈弓状,以指目(指端隆起螺纹处)按脉。

三指平布后以同样的指力切三部脉,称“总按”;仅一指用力,重点辨别某部脉,称“单按”。

⑤指力:元▪滑寿《诊家枢要》说:“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

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全曰寻。

”即以轻指力触及皮肤为举,又叫浮取;重指力按在肌肉与筋骨之间的为按,又叫沉取;介于轻重之间的指力,或举或按,或前后左右挪动切脉,以寻找脉象的最佳部位和状态叫寻。

(3)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常脉。

(4)常见病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涩脉、洪脉、细脉、濡脉、弦脉、紧脉、缓脉、结脉、代脉、促脉。

17种。

2.按诊
按诊是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腕腹及腧穴等部位施行触、摸、按、压、叩,以测知病变的一种诊断方法。

(1)按肌肤:是为了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热、润燥以及肿胀等情况。

(2)按手足:可以观察寒热,辨明阴阳盛衰及病邪所属。

(3)按腕腹:可辨满痛、肿胀、肠痈、积聚和蛔虫等。

(4)按腧穴:腧穴即经络汇聚的穴位。

当内脏有病变时,在体表相应的腧穴部位可出现较明显的压痛点、敏感反应,或可摸到结节状、条索状
物,均可作为内脏病变的辅助诊断。

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