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的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注:作品后带有*号的为精读篇目,要求写读书笔记。
一、小说1、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茅盾:《子夜》*、《腐蚀》、《春蚕》、《林家铺子》、3、巴金:《激流三部曲》、《第四病室》、《寒夜》*(《家》*)4、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5、叶圣陶:《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6、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沉沦》*)7、沈从文:《边城》*8、钱钟书:《围城》*9、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10、赵树理:《小二黑结婚》*11、沙汀:《淘金记》、《在其香居茶馆里》*12、艾芜:《山峡中》*13、萧红:《生死场》14、庐隐:《海滨故人》15、许地山:《缀网劳蛛》16、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7、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18、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二、诗歌1、胡适:诗集《尝试集》2、郭沫若:诗集《女神》(《凤凰涅磐》、《天狗》)3、冰心:诗集《繁星》、《春水》4、冯至: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5、徐自摩: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再别康桥》*、《沙扬娜拉》)6、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忆菊》、《发现》、《死水》*)7、李金发:诗集《微雨》(《弃妇》*)8、戴望舒:诗集《戴望舒诗集》(《雨巷》*)9、艾青: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归来的歌》,长诗《向太阳》、《火把》(《大堰河──我的保姆》*、《乞丐》、《手推车》、《北方》)10、臧克家: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老马》*)11、何其芳等:《汉园集》12、田间:《给战斗者》13、穆旦等九叶诗人:《九叶集》三、散文1、鲁迅:《鲁迅散文全集》、《鲁迅杂文全集》(《野草》)2、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绿》、《儿女》、《给亡妇》3、冰心:《寄小读者》、《往事》、《笑》4、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乌蓬船》*、《北京的茶食》)5、梁实秋:《雅舍小品》(《雅舍•代序》*、《男人》*、《女人》、《中年》)6、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祝土匪》、《讨狗檄文》、《中国人之聪明》、《我的戒烟》、《秋天的况味》*)7、郁达夫:《归航》、《还乡记》、《还乡后记》、《钓台的春昼》、《故都的秋》四、戏剧1、郭沫若:《屈原》*2、曹禺:《雷雨》*、《北京人》3、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4、田汉:《名优之死》5、贺敬之等执笔:《白毛女》。
中国文化史读书笔记

中国文化史读书笔记中国文化史读书笔记篇1《中国文化史》是一本由张传燧教授编写的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该教材共分为五个部分: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宋元明清时期。
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特点是以礼乐制度为主导,强调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是出现了《诗经》、《尚书》等经典文献。
此外,先秦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如孔子、老子等,他们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秦汉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特点是以大一统为主导,强调中央集权的统治。
在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是出现了《史记》等文学巨著,以及造纸术等科技发明。
此外,佛教在这一时期也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特点是以玄学为主导,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
在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是出现了《世说新语》等文学巨著,以及山水画等艺术形式。
此外,佛教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在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特点是以盛世为主导,强调文化繁荣和对外交流。
在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是出现了《金刚经》等文学巨著,以及唐诗、宋词等文学形式。
此外,佛教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在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特点是以理学为主导,强调道德规范和思想统一。
在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是出现了《本草纲目》等科技巨著,以及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
此外,儒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和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文化史》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它全面介绍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深入剖析了各个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发展成就。
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对中国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中国文化史读书笔记篇2中国文化史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中国文化史是指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化发展历程。
它涵盖了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包括了哲学、宗教、艺术、科技、文学、社会等方面。
中国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以其独具特色的美仑美奂诗歌登上了整个晚唐诗创作的艺术最高峰。
一、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
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
如果说杜甫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李商隐则为第二座里程碑。
他继承了杜甫的沉郁顿挫,有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
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
4.“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
二、他的绝句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
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一、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
如《泊秦淮》通过对历史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其中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横溢的才气。
二、忧国忧民的壮怀与伤悼之情交织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三、还写过一些出色的伤别诗,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
善于选择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他的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名词解释:苦吟诗1.晚唐时期,苦吟诗的早期代表是孟郊,后来有贾岛、姚合。
他们的诗风相近,都以苦吟著称所以称苦吟诗。
2.他们的诗风又各有特色特色:孟郊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读书笔记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读书笔记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一部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著作。
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流畅,语言生动,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
刘大杰不仅对每个时期的文学进行了概括和评价,还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风格和特点,以及这些文学形式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其次,刘大杰在书中详细论述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甲骨文、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刘大杰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这使得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并深入理解各个时期文学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必然性。
此外,刘大杰在书中还强调了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他认为,中国文学不仅仅是文字和语言的艺术,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紧密相关,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并深入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最后,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变化,但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
这种独特性和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各个时期的文学形式和内容上,也体现在中国文学所反映出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
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并深入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一部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佳作。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全8卷)

第一章史书的 1
文学特征
第二章早期传 2
记
3 第三章说明性
散文
4
第四章志怪
5
第五章游记
第六章笔记
第七章二十 世纪散文
第一章唐传奇 第二章话本小说
第三章章回小说
第四章传统白话小说: 不太知名的作品
第五章晚期的文言小 说
第六章清末民初的小 说(1897—1916)
第七章二十世纪的小 说
第八章二十世纪八十 至九十年代海峡两岸 的小说
读书笔记
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差,只能说仍有进步空间,尤其是当代部分,太一带而过了…。
比传统流水账的文学史好多了,可读性极好,每天读几个小时也不会感觉厌倦!值得推荐!。
大体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大体脉络,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到新文化运动。
所谓的“一本打破成见的文学史”,只是我的成见太深了,阅读时感到非常别扭。西方学者写的文学史不同 于我们,首先就讲中国文学和其他国家的文学史不一样。 …………第二,以文人、文化为主体来建构文学史。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全8卷)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传统
二十世纪
文学史
文体
传统
文学
散文
哥伦比 亚
中国文学 史
时间
中国
中国文学 史
语言
哥伦比亚
小说
作品 诗
中国
诗歌
内容摘要
本书以世界文明史、文学史为参照,全面描绘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各类景象。时间上自远古涵盖至当代,论述 对象还囊括了中国港澳台地区作家、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首次按诗歌、 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分编,兼取年代与主题,如此,超越了时间与文类的全新棱镜,关照文与诗、小说与戏 剧的模糊边界,口语与书面语的互动,尤其注重辨析传统的持续性及在二十世纪乃至今天的嬗变。每编以时间为 序,历史背景之外,还涉及流行文化的影响、佛教的冲击、女性的角色、与少数民族文学语言的交流,等等,打 通了文学史的古今界限,为读者提供了各种文体由古至今的演变线索,是一部特别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此次增加 梅维恒的新版序言,述说20年后研究思路的变化,回应学术争鸣。且在装帧上分为八卷,便携,既和按体裁叙述 文学史的体例呼应,又突出了书的可读性,可谓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
中华文化史读书笔记

中华文化史读书笔记
《中华文化史》是一部阐述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的史学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从远古时期的原始文化,到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国文化在不断地创新和融合中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了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的思想和实践。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例如孔子、孟子、秦始皇、汉武帝等,他们在不同的时期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中华文化史》,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到骄傲和自豪。
同时,我也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文学史纲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版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国文学史纲 魏晋南 北朝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
版》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魏晋
诗歌
文学
中国
诗坛
文学史
词
诗品
纲要
社会
曹植
形式
文学创作
文艺
诗 文学理论
美学
概说
正始
目录
01 魏晋南北朝文学
03 参考文献
02 隋唐五代文学 04 注释
《中国文学史纲要》勾勒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史实、重要作家、重要文学流派、重要文学成就,编著 者均为著名文学史家。与一般中国文学史详细叙说的写法不同,纲要旨在简明扼要地对文学史作系统概述,突出 文学史上的重点现象,便于读者掌握,是中国文学史最好的入门书。本书是四册中的第二册,为魏晋南北朝、隋 唐五代文学纲要。
第四章 杜 甫
1
第六章 古文运 动和韩柳散文
2
第七章 中唐其 他诗人和诗派
3
第八章 晚唐诗 坛
4
第九章 唐代传 奇和敦煌变文
5
第十章 唐五代 词
参考文献
注释
谢谢观看
魏晋南北朝文学
概说 第一章 建安文学
第二章 正始西晋文 学
第三章 陶渊明
第四章 南北朝乐府 民歌
第五章 南北朝诗文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 小说
第七
01
概说
02
第一章 隋 及初唐诗坛
03
第二章 盛 唐诗坛
04
第三章 李 白
06
第五章 新 乐府运动和 白居易
05
[精品]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读书笔记
![[精品]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d7a5bb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a.png)
文学史研究的新视野0——读《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0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文艺理论界提出“重写文学史”的概念以来,不少文学史的专家、学者潜心学术,对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进行了全面评估和深入考察,研究成果颇丰,但大部分学术型著作千篇一律,缺乏文学史研究的深度和锐度。
诸多学术成果中仅有个别极富深刻见地和创新理念的佳作,陈思和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可谓不可多得的佳作中的有力代表。
0陈思和潜心于当代文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极大热情,使其总能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去冲破已成定势的思维模式,而开拓出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教程》这本具有创新性整体性的文学史教材,再次体现了他个性化的研究视角和富有魅力的个人学术姿态,从而成为了当代文学史这门学科“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以文学作品为主型的感性文学史”,它“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学这门学科逐步走向成熟的新阶段,也是‘重写文学史’沉潜10年逐步积累显示的实绩”。
0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文学史的观念几乎僵化和凝固,众多文学史著作在内容、体例与编排上大同小异,“文学运动、思潮”+“作家作品”是一般文学史的通例。
陈思和主编的《教程》则一反以往文学史的主流写法,极力打破那种一成不变的写作模式。
它虽然也是集体创作之物,但始终贯穿着主编的文学史观念和个性化的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教程》选取“以作品为主型”的文学史视角,舍弃、压缩大量枯燥、乏味的文学运动思潮和文学史背景,把重点放在分析解读各种文学作品上,让接受者直接接触活生生的作品,由自身的亲历体验构成对文学史过程中深蕴的精神传统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就使得作品得以从重重叠叠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包裹下解放出来,获得文学的本体地位。
具体说来,书中深入探讨的数十种文学现象和七十五篇作品,使读者有种目不暇接之感,其中五六十年代的大量散文、随笔及“文革”时期的地下写作等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作品都是第一次进入文学史的视野,这就显示了编纂者宏大的学术视野和开放性的研究格局,宏观和微观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了中国当代文学丰富的精神内涵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的读书笔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郑振铎的这套书写于1930年代,所以整体上,有着明显的时代感,措辞、情绪,生发着“五四”后的感觉,用词新颖又古典,不经意地流露着除旧迎新的热烈,不太同于现代的书写方式。
上卷读完,极能感受到“郑氏风格”的特点,正如作者所说,有的文学史的写作是多人完成的,可能体例纷杂不统一,而一个人完成的作品会明显带有个人风格,体现个人学识态度。
是的,透过他这本书,感受很深。
不知别人写文学史是否都会如此布置,但郑振铎的铺陈实在是过于全面摊开了,基本上是按人来一个个陈述,此人生平,代表词句,有名的人多说点,没什么名气的三两句带过,一个一个又一个人地这么平铺直叙着,颇有堆砌之感,看久了,会觉得累,觉得这些人都差不多,各人的代表性词句也都差不多的样子,作者怎么也不嫌累,还是在絮絮地介绍着。
但他并不是无自己喜好的,遇到喜爱的作家和文体风格,一连串的排比倾泻而下,反复比喻,言辞轻
快,喜爱之情满溢而出。
他是抒情的、个人化的,能感受到他对陶渊明、杜甫、新乐府、变文等作者和形式的喜爱,比如他单拎出杜甫成一个小章节,详写他的遭际和不同时期的诗,在别的作者是没有这个待遇的,比如他用了快一页的奔腾不息的各种新奇美好比喻来表现新乐府的清新自然,滔滔不绝不加修整的情感铺面而来。
这些时候的他是从漫无边际的陈列里蹦跳出来歌唱着的。
对大大小小诗人、词人、文章作者和作品,历来有很多的评论集囊括点评,所以郑振铎几乎是博采古代的评论来评价一个人,左一句诗品右一句诗话,文白夹杂,细碎分裂,而不是全然地出于他自己的感想。
可以看得出他很下工夫,搜集了不同朝代的人的评述相互参照,当然,有时他也会对前人的定论持不同意见,直言他自己的见解。
只是,述那么多作者的生平,他的表达方式几乎都是凝结史书记载的“官位变迁”,三两句讲完一个人都做了哪些官,卒于什么官位和地方,什么谥号,有的会摘一点逸事趣闻讲一下。
遇到一大串不太有名的作者,每个人都这么讲,连篇累牍的,读过以后,满脑子都是“著作郎、知制诰、吏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左拾遗、编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一
点都不文学,也不具美感。
只能说,古代的文人作者大都是官僚体系内的,但实在看不出把他们的官位罗列一遍的必要。
虽是吐槽,不过还是很惊叹郑振铎的博学与深厚造诣,他能将不同典籍不同的人诗句、评论信手拈来,将中外的文学历程随心作对比,还费心搜集了一些插图作参照,信息量很大,对于我这个不熟悉文学史的人来说,那么多的没听说过的古代作者的出现,让人发觉在文学的世界里,存在更多的其实是不知名的人物,这让文学史看起来更真实丰腴。
在郑振铎写这本书的年代,战火已起,或是出于强烈的感同身受,他在叙述那些亡国、流亡的作者写的诗词文章时,格外着力,细推和同情他们的飘零之感,如他所述,本书成书不易,他以及友人已然尽了最大的努力,我这无知小辈这样随意点评他的心血之作当是有愧,这份盛在青瓷碗里食材丰富但有点寡味的“羹汤”,已是他能飨客的最宝贵的珍馐了。
感佩之极。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