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A)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七年级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1、唐朝对外交流概况遣唐使含义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影响他们把唐朝的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地位是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史实他矢志不渝,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雕像,被日本政府定位一级国宝。

唐与新罗的关系贸易往来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文化交往①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并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科技成就。

②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玄奘西行概况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称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贡献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二、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和启示:(1)原因:①、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各国仰慕中国文化。

②、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③、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④、唐朝海上交通和陆路交通发达,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启示:①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对外交往发达的最主要原因)②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加强和平交往,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③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4课 [预习导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4课 [预习导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鉴真、玄奘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概括日本遣唐使团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习任务三】鉴真东渡的贡献是什么?
【学习任务四】概括唐与新罗的往来,填写表格。

文化
贸易
制度
科技
音乐
【学习任务五】玄奘的贡献有哪些?
【学习任务六】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原因:
政治
经济
政策
交通
文化
启示: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唐朝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优质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与技能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运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知识。

2.通过阅读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经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唐朝在频繁的对外交往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重点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和朝鲜;日本、天竺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的条件及与各国的相互影响。

鉴真图像、玄奘画像、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你喜欢看《西游记》吗?你一定知道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吧!其实,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只有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自主探究:《西游记》中关于唐僧的描述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又有哪些不同呢?你想了解鉴真东渡真实而又神奇的事迹吗?●新课讲解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1.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遣唐使”一目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遣唐使?(2)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来中国?(3)日本共派遣唐使多少次?(4)遣唐使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1)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当时称为“遣唐使”。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3)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4)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评价是“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正值“大化改新”后,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在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4年)底,携同弟子到达日本。

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除了传播佛经外,他还传播了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模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取科举取士的制度,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这个时期,朝鲜的音乐也同时传入中国。

4. 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他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5.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交通发达;
(4)对外政策开放。

5.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范围广,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领域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3)具有双向性,外国使节、留学生来唐学习,唐朝也有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等。

6. 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1)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使唐朝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全品学练考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本课件仅供交流学习使用, 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新课标(RJ)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 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要点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点 唐朝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的尊重乃至仰慕。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
交流,才会进步。
(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材料二 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
长安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
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材料三 玄奘踏上了大戈壁来自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也无水
草,且极易迷路。玄奘感到恐慌,他想往回走,但思前想后,觉
得自己一再表示,不到天竺,决不东归一步,怎么能往回走呢?
于是,他又继续向西前进,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天竺。
材料四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
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 上也罕与伦比。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答案】 (1)交往国家众多;往来人数众多;交往频繁;双向交流。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出现外交盛况的主要原因有 哪些。
【答案】 (2)①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②唐朝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科技领先世界,对很多国家和民族产生了

七年级历史下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A

七年级历史下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A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A一、单选题1.隋唐时期,中日僧人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其中,借鉴汉字草书,创造了日文“平假名”的高僧是()A.空海B.鉴真C.玄奘D.阿倍仲麻吕2.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主要表明()A.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3.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领先世界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4.日本宗教学家山折哲雄曾说:“玄奘有四张面孔,第一张面孔是世界上著名的佛学家,第二张面孔是伟大的旅行家,第三张面孔是伟大的翻译家,第四张面孔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辟人文学科的专家。

”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A.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西交流B.去天竺取经,口述《大唐西域记》C.远赴日本宣扬佛学,传播文明D.远航亚非三十多国,宣扬国威5.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日本晁衡(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下列与诗中人物一样,都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6.“五万里的尘土与寒暑,长安与那烂陀寺相遇的机缘……把自己淹没于三千佛经的精义……独的灵魂,却在万众的仰慕中升腾。

你,才是真正的行者!”材料中的“你”是()A.崔致远B.弘法大师C.玄奘D.阎立本7.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道教D.佛教8.“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该对联称颂的一代高僧是()A.玄奘B.孙思邈C.鉴真D.李春9.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思维导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日本遣唐使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

跟随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最多一次达到500多人。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学、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中国的风俗习惯也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七夕节”、七月十五“中元节”、九月初九“重阳节”等,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鉴真东渡鉴真是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先后6次东渡,用时12年。

前5次均未成功,随行36人献出生命,鉴真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时年66岁。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定为一级国宝。

天竺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历经磨难,经过4年,到达天竺。

玄奘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玄奘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大食古代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唐朝时,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有40多次,大食商人经水、陆来到中国,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等,有人定居,也有人为官。

阿拉伯人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当时的长安、广州等地修建有清真寺。

唐朝时,称印度为天竺,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玄奘求法时发现这些称呼都不准确,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4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课件(共37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4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课件(共37张PPT)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上 午12时 12分21 .8.1100 :12Aug ust 11,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8月11 日星期 三12时 12分4 秒00:12: 0411 August 2021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理解
唐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五、说教法、学法
•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
自主学习方式、对比分析法等教法学法进行教 学。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提高
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 .8.1121 .8.11W ednesday, August 11, 2021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教材,让学生了解鉴真对中日友 好往来的贡献。
唐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鉴真塑像 (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唐招提寺:日本佛教律宗建筑群,简 称为唐招提寺 。在日本奈良市西京五 条。由唐鉴真 主持修建,于759年建 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特点: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时间长
前后十多 ——次数多
批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 ——规模大
遣唐
精人挑细选的优秀人 ——素质高
使印
才4、遣唐使给日本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政治制度影响 P19
材料:日本的省相当于我国的“部”, 现有十二省,如:法务省 、财务省、文 部省 ……
隋唐:三省六部制
日本京都与唐都长安
对外友好往来
温 固第知6新 课
唐朝出现 盛唐气象的原因?
贞观之治----武则天(治宏贞 观,政启开七元年级)历--史--下开册元盛世-
-_-_-_盛_青_唐。铜气象峡—市—第经济五繁中荣学与
学习目标:
1、掌握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分析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的原因和对历史发 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3、感悟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中体 现的奋斗精神;认识唐朝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 进而产生对先人业绩的自豪感。 【重点】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文字
社会习 俗
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与唐朝的 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能 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 事例吗(外形、图案、文字、年
5.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学习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内容
制度 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教育 建筑
设立大学,完善学制
日本都城平京城仿照唐朝长安城
文化
生活 习俗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学习饮食、服饰、茶道、节日等
2、唐朝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
启示: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
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2、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一本书
玄奘从天竺回来后,专心翻译佛经, 还以亲身见闻写成_《__大__唐__西__域_。记》
两个人物
唐朝时东渡日本的是_鉴__真__, 到天竺取经的是_玄__奘__。
三、玄奘西游
目的:
为求佛学真谛
在位皇帝: 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
路线: 长安——丝绸之路——天竺
贡献: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回来后,根据旅途
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本书 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了重要贡献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事件 内容
1.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发生在唐
玄宗时期的是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鉴真东渡
C.唐朝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技术 D.玄奘西游
(B )
2. 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A.阿倍仲麻吕 B.玄奘 C.鉴真
D.一行
( B)
3、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 共同之处 ( A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
三个国家
本课提及到唐朝与_天__竺__、 _日__本__、 新__罗___频繁来往。
唐 遣唐使
朝 的
鉴真东渡




交 流 玄奘西游
➢政治: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
日 ➢经济:与唐经济贸易 本 ➢文化:文字、服饰、饮食、佛教
、建筑、雕塑、医学等)
➢传播唐朝文化;
天 ➢学习佛教精髓; 竺 ➢写成《大唐西域记》;
东罗马帝
拂国菻
朝鲜半
长安 岛
伊 朗 阿拉伯半 岛
试一
印度半 岛
试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
路线图>>。你能找出唐朝
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回答)
1、概念: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
使团。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 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2、目的: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身 份
目的地
目的
独行还 是结伴
途中遭遇
鉴真 僧 东渡 人
日本
弘扬 佛法
结伴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玄奘 僧 天竺 西游 人
求取 佛经
独行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
唐朝与周边各国交流得到发展的原因?
1、唐朝是世界上的大国,具有先进的政 治制度、安定的政治环境、繁荣的经济、 光辉灿烂的文化。对周边各国具有强烈 的吸引力;
玄奘从长安起步,杂于返西域的客商中,出玉 门关独自西行。在苍茫的戈壁沙漠上行走,没 有路标,光有从前走过的马匹、骆驼留下的粪 便,或是一堆堆的尸骨。沙漠里不仅没有水, 喉咙还渴得发痛,连眼皮也睁不开,甚至浑身 焦躁难以忍受。困难不断,但是并未阻挡玄奘 前进的步伐。到了今新疆哈密县,当地王苦苦 相留,可是玄奘决意西行。就派了几个人送玄 奘到印度。后来几个护送被冻死在山上。但玄
鉴真精心设计的 唐招提寺
鉴真:扬州江阴人,俗姓 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高 僧,精通佛经和医学。日 本僧人荣睿.普照等邀请 他去日本。
鉴真东渡
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
时间: 唐玄宗时期 经过: 六次东渡 目的: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
贡献。
3.经过: 鉴真一共东渡6次,第6次才于754年抵达日本。
6
东渡成功 754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鉴真东渡的贡献
1、鉴真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传播文化, 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 介绍到日本。
2、鉴真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被视为日本艺术 明珠
• 启示:一个国家要想发展 • 强大,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 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技 • 术。
前后六次东渡日本
(3) “奈良城”属于哪一国家?哪一句诗体现了鉴真 “传道艺”的影响?
日本
唐风洋溢奈良城
次数


1
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被风浪所阻。
2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 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遭遇台风,失败。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 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④ D.①②④
4、阅读郭沫若的下列诗作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 目的是什么?
唐朝(唐玄宗) 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2)郭沫若为什么说鉴真“一片精诚照太清”?
唐都长安
(3)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制 度 建筑
文字
社会习 俗
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 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 的平假名和片假名。
平假名 片假名
安--ぁ 以--ぃ 宇--ぅ 衣--ぇ 於--ぉ
阿--ァ 伊--ィ 宇--ゥ 江--ェ 於--ォ
(3)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制 度 建筑
玄奘西行
辨一辩:唐僧西游真相? “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 一走就是几万里……”
0 0 0 0
目标导学三、玄奘西游
[合作探究](视频)
1.玄奘取经与小说电视剧中 的情节有何不同?。 2.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什么巨大贡献? 3.从高僧玄奘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应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 【生2】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生3】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 “有志者事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