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演代系划分.pdf
中国导演代系划分
3.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去 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
第二代导演
主要活动时间 20世纪30——40年代
代表人物:
1 费穆 《小城之春》 诗化电影
第一部彩色影片 《生死恨》 梅兰芳主演
2蔡楚生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
3 孙瑜 《野草闲花》,片中的《寻兄词》是第一首电影歌曲
4 吴永刚 《神女》
5 桑弧 《太太万岁》
特点:
1.关注社会,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2.仍然没有脱离“戏剧意识”
第三代导演(建国后走向影坛)
代表 :北影四大帅 南北二谢 八一厂 长影厂其他人
背影四大帅
1.水华 《林家铺子》(茅盾)
2.凌子风 《中华女儿》 捷克卡罗维·发利
3.崔嵬 《小兵张嘎》 《青春之歌》
4.成荫 《南镇》 《牧马人》 《天云山传奇》 《女篮五号》
《鸦片战争》
北谢:北影厂 谢铁骊
《早春二月》
八一厂
1.王苹 《柳堡的故事》
2.严寄洲 《野火春风斗古城》
特点:
1.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表现生活本质
2.展现了地方特色 民族风格 具有艺术意蕴
第四代导演
20世纪60年代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
代表人物:张艺谋 陈凯歌 顾长卫
田壮壮 《盗马贼》 《茶马古道·德拉姆》
黄建新 《黑炮事件》
张军钊 《一个和八个》
李少红 胡玫
特点:
1.新的思想 新的手法 新的角度
2.主观性 象征性 寓意行强烈
3.具有人文气质——有社会学式的关照
第六代导演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电影学院的导演
张元 《看上去很美》 《北京杂种》
关于中国电影导演代际划分
关于中国导演的代际划分关于中国导演的代际划分,实际上不属于学术范围,或者是从没有得到电影界官方的正式认证。
它只是一些电影学者,民间的或其他人员的自行研究。
但是,时间一久,中国电影导演的代数划分便成为了不成文的规则。
关于这种代际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依据,此文的代际划分是最普遍,认可度相对较高的一种。
另外有必要澄清的是:关于中国电影的代际划分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是什么严肃的学术问题。
可悲的是,这样的论资排辈,居然很长时间以来成了电影学者们研究中国电影历史、特别是导演历史的公认参照系,一直到所谓“第六代”,发现终于没什么可研究的了,于是又出现了什么所谓“新生代”、“无代期”、“六代后”等等无聊的“术语”。
这种对代际划分的热衷,显示出中国电影学者们在80年代摆脱了政治化的电影史分期后,对“谱系空白”的担忧和失语;同时,这种偏重导演、偏重作品的电影史(或者说,偏重导演代表作的历史),是一种极端片面、甚至极端扼杀其他工作人员(制片人、摄影师等工种)和扼杀非主流电影(非故事片,包括纪录片、实验片等)、扼杀电影生产其他环节(电影发行、放映、评论等等)的历史观。
因此,各位对于国内导演代际的划分,只需要作为知识了解明白即可,无须过多的进行研究。
——————写在前面一、“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
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1905~1930)。
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由任庆泰出资,刘仲伦摄影的京剧纪录片《定军山》为中国电影史首开先河。
随后,梅兰芳也应邀拍摄了《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直至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拍摄了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挪用,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
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
“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划分:1-6 (6)
第五代导演
创作风格: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 强烈 以强烈的探求渴望和主体意识去观照 且独特表现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以深 沉的历史思考和敏锐的哲理思辨角度来揭 示社会变化的历史渊源,剖析陈腐的传统 理念,展现民族的生动气韵,表现出前所 未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情感 代表人物:张军钊 陈凯歌 张艺谋 田壮 壮 黄建新
第二代导演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 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 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 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 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 丹、张骏祥、桑弧等。第二代导演--第一个黄金 时代的创造者. 第二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蔡楚生、郑君里、 费穆、吴永刚、桑弧、汤晓丹。 这个时期,中国的电影表演艺术也属于由萌芽到 起步阶段。
中国历代导演基础知识
课题:中国电影导演发展(1905——今)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的拓荒者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
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他们作为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既缺乏经验,拍摄条件又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先后拍了十八集)。
就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处于摸索阶段。
第二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
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
“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
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
第二代导演是在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开始电影创作的,他们遵循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追随时代前进步伐,贴近社会生活,摄制了一大批表现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生活和斗争的影片。
他们的代表作有吴永刚的《神女》、程步高的《春蚕》、费穆的《城市之夜》、孙瑜的《大路》、朱石麟的《慈母曲》、史东山的《女人》、蔡楚生的《渔光曲》以及沈西苓、袁牧之的《桃李劫》等。
可以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第三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经典打造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
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中国第一到六代导演概况
中国第一到六代导演概况第一代导演概述: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20世纪的初叶——19世纪20年代末。
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特点:1.“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此后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多个第一: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先后拍了十八集)。
2.创作艰苦:缺乏经验借鉴,拍摄条件简陋。
3.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联系时代要求,重视电影的教化作用。
4.受中国传统叙事艺术和舞台戏曲的影响大:电影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导演们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布景空间层次的设计仍然具有强烈的舞台痕迹;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在拍摄上,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
总之:早期电影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
代表人物及作品:郑正秋:《难夫难妻》(与张石川合拍)、《孤儿救祖记》、《姊妹花》。
张石川:《难夫难妻》、《黑籍冤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盲孤女》、《最后之良心》、《歌女红牡丹》、《滑稽大王游华记》、《战地历险记》、《热血忠魂》、《女儿经》、《掷果缘》、《空谷兰》、18集《火烧红莲寺》。
第二代导演概述:第二代导演被誉为“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创造者”,主要活动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代,甚至到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
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
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划分共26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划分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导演代系
第一代导演:创立中国本土电影雏形第二代:完成了中国电影从无声至有声的转变,并摆脱了戏剧化,电影逐步走向写实,被誉为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蔡楚生《渔光曲》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中国电影首次享誉世界影坛。
袁牧之《马路天使》第三代:如何表现生活本质、反映时代风貌、展现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寻求中国式的表达。
谢晋被当时海外影评人评为“当今国际影坛最有名望的中国人”,他导演的《芙蓉镇》获得多个国内外奖项。
第四代:弥合中国电影的一代,承上启下。
为中国电影的创作延伸和艺术衔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五代:开创了中国电影史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把中国电影传播到了全世界。
《大红》《黄土地》《霸王别姬》《活着》,第六代: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
他们大多出生于60~70年代,基本上没有受过“文革”的影响,即使受到一些,也只是孩提时代的印象性记忆,并不存在受到压抑的切肤之痛;中学时代至长大成人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旧体制、旧观念的消融与崩溃,各种新潮思想、观念的发生与建立,伴随着他们成长,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传统和一切旧事物习惯于站在怀疑和审视的立场上;他们遭遇了在80~90年代经济转轨给社会带来的剧痛,同时也经历了电影从所谓神圣的艺术走入日常生活,还原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的无奈。
代表导演包括张元、陆川、王小帅、娄烨、王超、路学长、管虎、贾樟柯、何建军、王全安、李杨、刘冰鉴、王一持、李欣、宁浩、张海洋等。
他们要么极度追求影象本体,要么偏执于写实形态、关注草根人群,要么坚定的走在商业路线上,几乎难以象“第五代”那样整体构建电影精神的统一面貌,所以,他们是抗拒归纳的一代。
典型特征是“叛逆与反思”。
关于中国电影导演的分代,是一项从电影史学衍生到社会中的运动,当下许多导演反对这种分代,尤其是第五代以及其后的导演们对此更是十分反感。
中国导演代系划分
中国导演代系划分中国导演代系划分第一代导演:20世纪初叶-20世纪20年代末代表人物:张石川郑正秋其他人物: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张郑成就:1.第一步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132.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3.第一部武侠片也是武侠系列片《火烧红莲寺》18集特点:1.他们的电影技巧不成熟,但吸收中国戏曲的手法2.他们创作手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性。
3.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去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 20世纪30——40年代代表人物:1 费穆《小城之春》诗化电影第一部彩色影片《生死恨》梅兰芳主演2蔡楚生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3 孙瑜《野草闲花》,片中的《寻兄词》是第一首电影歌曲4 吴永刚《神女》5 桑弧《太太万岁》特点:1.关注社会,具有现实主义特色2.仍然没有脱离“戏剧意识”第三代导演(建国后走向影坛)代表:北影四大帅南北二谢八一厂长影厂其他人背影四大帅1.水华《林家铺子》(茅盾)2.凌子风《中华女儿》捷克卡罗维·发利3.崔嵬《小兵张嘎》《青春之歌》4.成荫《南征北战》南北二谢南谢:上影厂谢晋《芙蓉镇》《牧马人》《天云山传奇》《女篮五号》《鸦片战争》北谢:北影厂谢铁骊《早春二月》八一厂1.王苹《柳堡的故事》2.严寄洲《野火春风斗古城》特点:1.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表现生活本质2.展现了地方特色民族风格具有艺术意蕴第四代导演20世纪60年代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代表人物:1.吴贻弓《城南旧事》散文化的叙事2.张暖忻《沙鸥》《青春祭》《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3.谢飞《黑骏马》《湘女潇潇》《本命年》4.郑洞天《邻居》5.吴天明《老井》特点:1.“丢掉戏剧的拐杖”提倡纪实性2.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的结构3.有理论有实践第五代导演1978级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代表人物: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田壮壮《盗马贼》《茶马古道·德拉姆》黄建新《黑炮事件》张军钊《一个和八个》李少红胡玫特点:1.新的思想新的手法新的角度2.主观性象征性寓意行强烈3.具有人文气质——有社会学式的关照第六代导演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电影学院的导演张元《看上去很美》《北京杂种》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青红》路学长《长大成人》《卡拉是条狗》娄烨《苏州河》张扬《落叶归根》《洗澡》贾樟柯《站台》《小武》《任逍遥》《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三峡好人》特点:1.他们生活和工作的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2.对传统和一切旧事物习惯于站在怀疑和审视的立场上。
第六代导演
一 第六代导演的界定
最原始的界定:北京电影学院85级 最原始的界定:北京电影学院85级 85 王小帅、娄烨、路学长和张元等) (王小帅、娄烨、路学长和张元等) 87级导演班 管虎、 级导演班: 87级导演班:管虎、李欣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班:施润玖、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班:施润玖、张杨 北京电影学院93 93级 北京电影学院93级:贾樟柯 章明
时间观念:一般指出生于60年代( 60年代 时间观念:一般指出生于60年代(包括少数出生于 70年代初),80年代以后在正规院校毕业,90年代 年代初),80年代以后在正规院校毕业 70年代初),80年代以后在正规院校毕业,90年代 初期亮相中国影坛,90年代中期为影坛所注目 年代中期为影坛所注目。 初期亮相中国影坛,90年代中期为影坛所注目。 导演张元:所谓的地下导演、独立导演、自由导演, 导演张元:所谓的地下导演、独立导演、自由导演, 或者说第六代导演。我觉得,我自己现在又变成什 或者说第六代导演。我觉得, 么所谓的主流导演,我觉得挂这些名字, 么所谓的主流导演,我觉得挂这些名字,我都特别 厌烦。 厌烦。 导演李欣:至于我是第几代,不是我来说了算, 导演李欣:至于我是第几代,不是我来说了算,可 能我们一批年轻人年纪比较相仿, 能我们一批年轻人年纪比较相仿,所以他们会这样 但是我觉得电影应该本来就是个人的。 说,但是我觉得电影应该本来就是个人的。 导演章明:我不认为我是什么第六代, 导演章明:我不认为我是什么第六代,我对这个词 不以为然。 不以为然。 导演王小帅:拍一部留得住的片子。 导演王小帅:拍一部留得住的片子。
二 第六代导演的叙事特征
(一)都市城市意象 摇滚乐的加入 感性层面——城市的骚动不安 感性层面 城市的骚动不安 城市现实主义 城市守望 “另类” :小偷 外来打工者 边缘” 另类” 边缘 巫山云雨》中住在孤岛上的信号工人麦强; 《巫山云雨》中住在孤岛上的信号工人麦强; 十七岁的单车》中进城打工的外来者; 《十七岁的单车》中进城打工的外来者; 小武》 自称“干手艺活” 《小武》中小武是个扒手 ,自称“干手艺活” ;
6.中国电影分代
第一代(中国电影早期开拓人):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第二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导演):蔡楚生、郑君里、费穆、吴永刚、张骏祥、桑弧、汤晓丹等第三代(1949年后开始活跃):水华、谢晋、成荫、谢铁骊、崔嵬、凌子风第四代(196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谢飞、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黄健中、滕文骥、郑洞天、丁荫楠等。
第五代(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张军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张建亚、黄建新等。
第六代(90年代崭露头角):贾樟柯、张元、王小帅、路学长等。
对于代际划分的必要性存在争议:许多导演并不承认自己属于某一代,也有许多导演根本无法安插到某一代中,而且这种划分简单、粗暴,对中国电影史的梳理,对重要电影人关系的厘清并无裨益。
第四代——叙事;第五代——造型;第六代——状态。
第一代导演 --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
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
他们作为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既缺乏经验,拍摄条件又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
作为中国电影的奠基者,第一代导演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曲中吸收了很多手法,联系着时代的要求,重视电影的社会教化作用。
电影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导演们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布景空间层次的设计仍然具有强烈的舞台痕迹。
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
早期电影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
第二代导演 -- 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
中国电影导演代系划分
编辑| 删除中国电影导演代系划分东写西读发布于:2010-01-17 01:41中国电影导演代系划分(2009-07-20 00:52:33)一、“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
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
“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但是,从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
“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川(1889—1953)、郑正秋(1888—1935)。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以及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等都出自他们两人之手。
但两人相比,郑正秋比张石川更有艺术主见与追求,张石川的制片方针是“处处惟兴趣是尚”,郑正秋则提出影片不仅要迎合观众,而且要引导观众的欣赏趣味。
他的影片故事性强,结构严谨,戏剧冲突较强。
特别是后期的《姐妹花》十分注重故事的雅俗共赏,表演的朴素细腻,导演手法的自然流畅,使得该片在上海新光影院上映创下连映60天的记录。
二、“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
“第二代导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
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划分:1-6 (3)
谢飞
湖南宁乡人,1942年出生于延 安,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 学院, 是第四代导演中最有成就和有国际 影响的导演之一。 代表作品有《我们的田野》、 《湘女萧萧》、《本命年》、《香 魂女》和《黑骏马》 等 他的作品贯穿着严肃的哲理思考 和人文精神。谢飞电影的常见题材, 是在大自然的慰藉下人性的复苏, 人的心灵创伤和苦难的消解,生命 意识和人格理想的重新振奋。 谢飞电影中浓郁的民族意味和东 方气质,正是他引起欧美电影界注 目的原因之一。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越过了历史大灾难的第三代导 演的谢幕,也许只是宣布了一个红色电影经典时代画上了 句点,却并不代表中国电影最好时代的终结。将中国电影 发扬光大,让中国电影站立成树,也许这就是对第三代导 演最好的纪念。正如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所 说,“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电影人,要用自己的行动继 承衣钵,把他们对中国电影的忠诚热情和不懈探索的精神 继承下去,以此祭奠一个逝去的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18
代表导演
黄蜀芹
代表作品有《人·鬼·情》、《画魂》、《童 年的朋友》、《青春万岁》、《嘿,弗兰克》、 《我也有爸爸》等。 黄蜀芹是一个不多产却力求完美的艺术家,女 性的身份注定她与生俱来的关怀取向:书写女性, 关怀女性。
吴天明
代表作品有《人生》、《老井》、《首席执行官》、 《变脸》、《非常爱情》等。他凭借电影《百鸟朝凤》在 第22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获得了评委会特别奖。 吴天明以深沉、饱含忧患意识的目光观察生活,用艺 术的手法去发现、弘扬美好的东西,在长期的电影实践中 形成了自己浓郁的民族特色。
代化进程,通过第四代导演之手前所 未有地被提升到诗意化和浪漫化的高 度。
中国第五代导演
中国第五代导演
简介: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 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 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 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 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 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 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 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 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 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 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 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 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 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 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 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划分PPT共26页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中国导演的代际划分
中国导演的代际划分中国导演的代际划分在中国电影百年发展的历程中,六代导演的划分和提法已成定论。
其中制作体制的变化、语言方式的转换、表述主体的更迭是最基本的划分依据。
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划分大抵如此:建立了中国本土电影雏形的郑正秋、张石川等为第一代;创造了三四十年代社会写实风格的蔡楚生、孙瑜等为第二代;1949年后致力于社会主义语境表达的崔嵬、谢晋等为第三代;1979年后追求影像语言电影化的张暖忻、谢飞等为第四代;1985年后使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陈凯歌、张艺谋等为第五代;90年代后崭露头角的张元、王小帅等为第六代。
《难夫难妻》(1913)、《孤儿救祖记》(l923)、《劳工之爱情》(1922)、《火烧红莲寺》(l928)、《歌女红牡丹》(1930)等影片对中国电影制作方式的开山性,奠定了郑正秋和张石川的鼻祖地位。
他们携手创办“明星影片公司”并摸索出中国电影的西化道路:郑正秋创造了家庭言情剧模式,张石川则踏出娱乐电影的路径。
第二代导演的创作时段主要在1934至1949年间,在公认的经典电影中,有脍炙人口的社会写实片《神女》(1934),《渔光曲》(l934)、《桃李劫》(l934)、《大路》(1935)、《马路天使》(1937),《十字街头》(l937)、《一江春水向东流》(l947)、《万家灯火》(l948)、《乌鸦与麻雀》(l949);有制作精美的艺术电影《小城之春》(1948);有专业指数很高的市民喜剧电影《假凤虚凰》(l947)、《太太万岁》(1947)。
优秀的导演有蔡楚生、孙瑜、费穆、沈浮、袁牧之等。
第三代导演(1949-1966)主要是北影的“四大帅”(成荫、崔嵬、水华、凌子风)和“南谢(谢晋)北谢(谢铁骊)”。
其中成荫的代表作为《南征北战》(1952)、《停战以后》(1962)、《西安事变》(l982)。
水华创作了经典《白毛女》(1950)、《林家铺子》(l959)、《烈火中永生》(1965)、《伤逝》(l98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导演代系划分
第一代导演: 20 世纪初叶 -20 世纪 20 年代末 代表人物: 张石川郑正秋 其他人物: 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 张郑成就: 1.第一步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1913 2.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 3.第一部武侠片也是武侠系列片《火烧红莲寺》 18 集 特点: 1.他们的电影技巧不成熟,但吸收中国戏曲的手法 2.他们创作手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性。 3.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去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 第二代导演 主要活动时间 20 世纪 30——40 年代 代表人物: 1 费穆《小城之春》诗化电影 第一部彩色影片《生死恨》梅兰芳主演 2 蔡楚生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
3.崔嵬《小兵张嘎》《青春之歌》
4.成荫《南征北战》
南北二谢
南谢:
上影厂谢晋
《芙蓉镇》《牧马人》《天云山传奇》《女篮五号》《鸦片战争》
北谢:
北影厂谢铁骊
《早春二月》
2/ 4
八一厂 1.王苹《柳堡的故事》 2.严寄洲《野火春风斗古城》 特点: 1.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表现生活本质 2.展现了地方特色民族风格具有艺术意蕴 第四代导演 20 世纪 60 年代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 代表人物: 1.吴贻弓《城南旧事》散文化的叙事 2.张暖忻《沙鸥》《青春祭》 《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3.谢飞《黑骏马》《湘女潇潇》《本命年》 4.郑洞天《邻居》 5.吴天明《老井》 特点: 1. “丢掉戏剧的拐杖 ”提倡纪实性 2.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的结构 3.有理论有实践 第五代导演 1978 级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
3/ 4
代表人物: 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 田壮壮《盗马贼》《茶马古道 ·德拉姆》 黄建新《黑炮事件》 张军钊《一个和八个》 李少红胡玫 特点: 1.新的思想新的手法新的角度 2.主观性象征性寓意行强烈 3.具有人文气质 ——有社会学式的关照 第六代导演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进入电影学院的导演 张元《看上去很美》《北京杂种》 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青红》 路学长《长大成人》《卡拉是条狗》 娄烨《苏州河》 张扬《落叶归根》《洗澡》 贾樟柯《站台》《小武》《任逍遥》 传奇》《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海上特点: 1.他们生活和工作的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2.对传统和一切旧事物习惯于站在怀疑和审视的立场上
1/ 4
3 孙瑜《野草闲花》,片中的《寻兄词》是第一首电影歌曲 女》
4 吴永刚《神
5 桑弧《太太万岁》 特点:
1.关注社会,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2.仍然没有脱离 “戏剧意识 ” 第三代导演(建国后走向影坛)
代表:
北影四大帅南北二谢八一厂长影厂其他人
背影四大帅
1.水华《林家铺子》 ·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