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教育状况漫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教育状况漫谈
【摘要】当今的大学,50年前大学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神圣,高不可攀的,可如今我们很明显的感觉到各类大学在中国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地,学生不在是以上大学为荣耀,而是有选择的选自己喜欢的大学——名牌大学,上大学不再困难,面对盲目扩招,大学的分量也开始有所变化,学生开始出现综合能力低下,实际动手能力差的局面,有的大学毕业学生几年都找不到工作,面对现实的严峻性和摆在面前的事情的诸多问题,大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育;改革;说教;身教;坚持不懈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地位的转型,古时大学或书院多建于深山白云之乡,以期远离尘俗,即使在大都名城亦是高门围墙,而今,大学之最流行的象牙塔已变成是“服务站”了,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大学就就办什么专业,市场需要什么技能,大学就开设什么技能课,有时有的专业是在需要老师没法知道,直接到一线聘请,不管其学历如何,只要能有实践动手能力,正如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娄所说大学已不比《时代杂志》更多的情调了,大学像任何地方一样,也似乎出现了他所说的“大喧闹”,当大批量的学生培养出来,才发现学生就像农民种的白菜,价廉物美,而大学生毕竟是人,不愿意充当廉价的劳动力,故而毕业就等于失业。
大学应该是一研究学问,追探真理的地方,大学在研究与教学之外,尚应有“创造性的文化生活”也就顺应了当代大学的办学理念。
但是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大学办学理念值得深究的问题。
对此,如何协助年轻人养成其品性是教育者最大之任务,无可置凝,品性教育之成功不能靠“说教”而必须“身教”,这只有在心灵与心灵真诚相遇时才能彼此发生感染力,在道德教育上,教师对学生最有益的帮助不在抽象的不关痛痒的说理而在如何切己相关的提出他的感受与判断,通过身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为人处世的精髓。
再者,大学教育模式尚须改革,大学生不是中学生,大学不应该对学生提供保姆式的照顾,他应该也必须会自我寻找生命之意义和人生之目标,大学一个整体正因为有个体的群集而成为整体,一个个体的成长教育是应该靠头脑与头脑,心灵与心灵之相遇和对话,一个大学之可贵就在于这种不经心的,习以为常的师生之接触下,对有些重要的思想及生活经验的重要的价值有所体悟,有所执着,那么学生的优异性便在不知不觉间发展出来。
再来反思,什么是一个现代知识人应该具有的知识,这个问题出现了难境,此一难境之产生原因基多,大致言之,这是由于知识的爆炸,学术越来越细密的分化与专业化,加之现代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复杂多变,使得知识上的“统一性”和教育课程上的“连续性”变成最大困难,今日的知识界与教育界,已不只如剑桥施诺爵士所指出有二个文化的对垒与隔绝,而实际上已有多种文化的对垒与隔绝,隔行如隔山学科与学科之间道绝路断,几无消息可通,德儒耶
士培在其《大学之理念》一书中曾指出大学之为名是指其为一“宇宙”一切学术知识需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即所有学科需要有其统一,学术知识“整体性”“同一性”则是希翼学习掌握之实质,他认为现代大学已退堕为一些不同学科的拼凑,学科与学科之间困难有沟通可言,而在学者与学者亦不复能有辩析论道之可能,从而,大学之为一“学人社会”之理念已受到破坏,因之,如何打通学术专门的关卡,如何贯穿不同“文化”的藩篱是知识学上的大挑战,也是教育学上的大挑战,而在通知教育上要想建立“核心课程”乃成为极困难的事。
一个大学应该有能力应付生疏事物的技能,了解世界问题对人众的影响,并能够对生活的品质有鉴赏能力及对文明有一个历史的眼光,亦即打破传统的学科为教育的基点,以问题研究重点,比如:给学生一个课题“人与自然”这样的题目,将会综集历史、哲学、艺术、经济、政治及自然科学各系的教师,集体带领学生进行研讨,这种改革它主要是以问题为核心综集各门学科知识的整合,另一种渠道就是根据现代知识人的基本需要而设计出一套课程,这条道路着眼点不是寻求“统一”知识,而在于寻求一套基本必须的课程,正如所说的“专家不是在大学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造就的”那么也就是说,这套必须的课程是通往社会的钥匙
综上漫谈的几点看法,征对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反思,同时结合实际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所年轻的学校,为了能在世界学林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全国建立品牌需
要我们每个个体坚持不懈的努力,把自己的每为学生从进校哪天开始,看成是一名即将毕业走入社会的毕业生,而不是以还有4年或是3年而抱以观望,教学上留以形式,特别是我们导师,在学生的成长成材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此做为老师我们不单纯的是教好书,或者面对问题采取蒙的态度,还应该结合形式探索教学培养的目标方向,为学生的个体发展而打造我院整体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