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汇报课评课反思
听名师报告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听名师报告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听名师报告,使我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古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这句话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
有时我们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问题的表面上,但是却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的源头。
找到问题的源头,首先要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和思考,不只是看到问题的表象,更要看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深层次的动因。
只有正确地判断问题的本质,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我们还需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
有时候问题并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我们需要主动去发现问题,主动去思考问题。
当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要害怕困难和挑战,而是要勇敢地面对,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除了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积极主动的态度外,我们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才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持续学习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而要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我们还需要具备坚持不懈的品质和毅力。
解决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有时候我们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但是只要我们拥有坚持不懈的品质,就能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问题的解决,才能够真正实现问题的根本解决,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综上所述,听名师报告,使我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古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问题的源头并正确地判断问题的本质,我们需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持续不断的学习,我们还需要具备坚持不懈的品质和毅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反思的点滴体会
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反思的点滴体会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的反思对于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些语文教学反思的点滴体会。
一、构建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具有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我善于利用故事、案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兴趣。
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让学生能够深入情境,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这种情境式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开拓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我坚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水平,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我还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写作、小组合作等形式的评价。
这样既能够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能够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学的内容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经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文本和教学材料。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设计阅读理解、写作练习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消化和运用能力。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和文化素养,开阔他们的视野。
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交流与合作语文教学要注重师生互动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为有源头活水来——《笠翁对韵》教学反思
◆北京市北京小学董葳在“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中,我与台湾的小朋友们一同上了一节语文实践课——《笠翁对韵》。
回想整节课,从理解对子的意思,到发现对子的规律,再到从诗句和生活中找“对”,最后结合情景创“对”,呈现了“起承转合”的完整过程。
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实践,展现了语文实践能力一步步提升的过程。
课堂上之所以呈现出良好的学习效果,还要得益于“生本”教学理念的实施。
本节课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学习方式的设计;无论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还是实践情境的创设,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体现“教为学服务”。
“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实施,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学习内容“对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作出了量化要求。
选择传统文化作为本次交流教学的内容,旨在架起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弘扬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
但是,选择什么内容作为“教材”,促进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呢?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李渔撰写的《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笠翁对韵》上卷中的《一东》是本书的起始篇。
从内容上看,“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等,都与大自然中的现象有关,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利于学生理解。
从结构上看,它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从三字对、五字对,到七字对,包含了对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如上下对字数相同,意思相关,可以是近义、反义或同一类,且声韵协调,朗朗上口,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对子规律的很好的“例子”。
而且,这些简单的规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全能发现。
基于对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的分析,我们选择了《笠翁对韵》上卷中的《一东》进行教学。
实践中我们看到,这个教学内容的开发使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成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与遗憾之处的与评判,从而以利
再战,打制更加高效的课堂。
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记得一次复习课上,我给出了一道预设好的精选例题,讲了预设好的
解题方法。
然后诱导学生探索研究、类比。
当我为完成部分教学略有轻松
之感时,一个学生示意说出了他不同的想法。
他的解法尽管不具有一般性,但却完全吻合题目所给的问题情境,抓住了问题的特殊性,从而化难为易,使得问题轻松破解。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接下来的同学,通过转
化化归、数形结合给出了更为简洁明快、生动直观的神奇妙招。
课后回顾这节课,真是精彩纷呈。
尽管没有按计划行走,未完成原设
计的教学计划,但学生却收到了比原预设的更多的收获,取得了意想不到
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学生表现出的高涨思维情绪,促使我不得不认真进行课后反思:一、学生思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就会想洪水泛滥一样滚滚而来,冲垮教
师原先预设好的教学渠道。
因而教师课前必须多准备几手,以应一时不测
之需,更好地服务学生;二、教师在备课中要有意识的编制一些容易促使
学生展开发散思维的教学素材,使学生思维动起来,眼睛亮起来,脑子灵
起来,从而打制精致课堂、高效课堂。
把学生从苦难的题海战中解放出来,还学生一个本应欢快的童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赴扬州跟岗学习反思崇文小学袁建成10月12日-19日,我有幸参加了大朗镇第二批骨干教师赴江苏扬州跟岗学习的培训班。
充实的时光总显得匆忙而短暂,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很快就结束了,但是跟岗学习所带来的头脑冲击才刚刚开始,扬州的老师们给我带来的思考实在太多太多了……在跟岗学习的第一天早上,我就聆听了扬州市教研室教研员、特级教师陈萍老师的《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之道》讲座,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洗涤。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从陈老师的讲座中,我认识到,每一个教师的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阶段:职业适应期、职业成长期、职业成熟期、职业超越期。
而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陈老师的讲话更让我明白了原来自己正处于职业成长期,想要提高自己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必须要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实践,去反思。
而陈萍老师的一句话——“劳者多能”,这句话说得多好呀,多有哲理。
我们平常都会认为,能者多劳,总以为,在工作中很多事情,不必认真做,不必太积极,因为你越做得好,领导就会让你做的越多。
反而呢,什么事都推着说不会或做不好,倒也会落得个清静。
可细细一想,多做多劳,不正是锻炼的好机会吗?做得多,不就意味着机会多吗?锻炼得多,自己的能力在无形之中提高了。
这样的教育思想,这样普通的一句话,却在我的脑海中一直在回旋,它将会激励在以后工作中的态度取向,让我找到工作的动力。
在听陈老师的报告时,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从教经历,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态度。
“行百里半九十”,我的教师生涯中后面的道路还很长,我确实是需要对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好好规划一下,特别是在经历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后进入的高原期,面对“高原反应”,如何“自救”,如何“吸氧”,最终让自己顺利度过这个时间,成为一个成长型教师。
教师成长的源头活水——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的源头活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总结和评价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本文将围绕教学反思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分析其意义、方法以及应用。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源头活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客观评价,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对教学的反思,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参与程度等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其次,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问题所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不断地反思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才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
最后,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素养提升同样重要。
反思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手段,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培养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
同时,教学反思也能够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创造力,促使其在不断反思中不断成长。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学反思有多种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个人反思:教师可以通过个人心理活动对教学进行反思。
这种方法可以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师可以回忆课堂中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情况,总结自己的教学收获和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2. 观摩反思:教师可以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借鉴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观摩反思可以通过参观其他教师的课堂、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实施。
3. 同事互助反思:教师可以与同事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研讨教学问题。
通过与同事的互动,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4. 学生反馈反思:教师可以向学生征求意见和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听取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看了钱梦龙先生执教《愚公移山》的课堂实录,感触颇多。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我们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
为此,钱梦龙先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在《愚公移山》的课堂实录中,钱梦龙先生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继而改教读为导读。
在给学生以提示和明确要求后,安排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字典随身带,边看边查;开动脑筋,边问边答。
这种导读方法,训练了学生多种阅读能力:阅读的思维能力;阅读的理解能力;阅读的知行合一的能力;阅读的记忆能力;阅读的表述能力。
阅读、思考、提问、解答,环环相扣。
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观察,提出质疑。
钱梦龙先生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得、自悟和语感”的培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陶冶学生情操,感染心灵,进而提高人文素养。
学生口译和笔译课文,加深理解课文。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无不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
”问题的出现反映着学生在自主学习并思考探究着。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教学中钱梦龙先生注重课文拓展,丰富想象。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
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钱梦龙先生在课堂结束前,提供一段自己写的文言短文给学生,没有标点,学生读完后标出标点并说说其意思:甲乙两生共读《愚公移山》,生甲掩卷而长息曰:“甚矣,愚公之愚!年且九十而欲移山,山未移而身先死,焉能自享其利乎?”生乙曰:“愚公之移山也,盖为子孙造福,非自谋其私也。
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教学下的反思与感悟
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教学下的反思与感悟中国有这样一句老话:“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题记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阅读,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认真反思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模式化教学、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以往我们在阅读教学这一阵地的做法之一:对阅读按文体进行专项训练,即记叙文专项训练,议论文专项训练,说明文专项训练。
并在每一个文体的专项训练之后给学生印发这个文体答题的若干技巧,即“知识点”。
比如说明文要求学生牢记五种基本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答法。
像举例子的作用一定要答“具体说明了……”;列数字的作用一定要答“准确说明了……”;议论文也要学生背住诸如“比喻论证的作用是形象生动的论证了……的观点,使所论述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等论证方法的作用;记叙文也要学生在答某一段作用时,必须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去分析,等等所谓的答题知识点。
而所做的专项训练,实际上就是以同一文本的不同文章对我们总结的所谓知识点的多次重复演练。
甚至每一个专项训练之后都要求学生将所谓的关于答题规律的知识背到脑里,以便应考。
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
阅读教学的过程本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是我们的做法都使个性化变为模式化。
我们将自己所认为准确的一些阅读分析的知识,细细地嚼碎了喂给学生,虽可谓是“苦心孤诣”却没有看到学生的“心领神会”。
记得著名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做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的退步”。
就是因为我们的模式化阅读非但没有提高他的阅读能力,反使其降低。
不光如此,学生还在琐琐碎碎、反反复复的专项训练下丧失了学语文的兴趣。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反思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与教学比武富区向阳路小学王广宇自从我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后,为了自己的成长和不断地锤炼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我参加过许多次教学基本功比赛,这次又参加了教学比武,正是这样的教学比武,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相长,收益颇多。
这次的教学比武将会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次我尝试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学科整合。
对于这种新奇的教学手段,很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更习惯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口述加板书这种教学模式。
而我,对于这种新生事物,一接触便喜欢上了,我认为它会在我今后的教学中大有作为,一定会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为了上好这次教学比武的公开课,我决定采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来展示我的教学风采。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英语正确描述方位,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地理位置,方位,我把教学内容做成了多媒体课件,以图片的方式把物体的方位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
而且拍了许多真实的街道,店铺场景,使学生们学习时更有亲切感,更直观地理解运用。
我精心准备课件,从网上下载我需要的每一个素材,把这些素材按我的教学设计,安排在每一个幻灯片中。
除了素材图片,还要设计相应的习题。
我从参考资料和教辅资料中精心挑选习题,把它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在电脑上。
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我还要设计幻灯片的版式、填图、选择背景、设计背景音乐、做好超链接。
总之,我像装修新房一般,尽量想到每一个教学的细节,尽量让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善尽美。
在正式上公开课的那天,我拿出了精心准备的教学课件。
同学们习惯了老师的粉笔加黑板、口述加板书那种教学模式后,突然接触到我精心准备的电脑教学课件,大出意外,立刻兴奋异常。
此时,连平时最不爱回答问题、上课经常开小差的同学都被我这新奇的教学模式给吸引住了,像中了魔一般的,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听我讲课。
全班同学踊跃回答,热情高涨。
在我积极引导下,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极高。
在座的各位听课老师也不禁连连称赞不已。
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名师现场考核心得体会
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名师现场考核心得体会提前2小时抽签备课,四非常钟的上课,课后是5分钟的现场辩论。
这就是名师现场考核的全过程。
想想,就让人紧急、可怕。
特殊是当下坐着黑压压一片,评委们正襟危坐于你的眼前时,那种心跳,那种忐忑,可以想象。
然,给你呈现的是美好而享受的课堂,精彩而有深度的辩论。
两位老师,素养一流,风格各异。
柳XX老师,随性,率真。
刘英姿老师,亲和,大气。
假如单就课堂教学来说,柳XX老师能从扣住文本的核心,牵住主线,引领孩子徜徉在文本,品尝、感受文字带给孩子的情感、思维、力量的冲击,通过沟通、合作的方式,让孩子真实感受到母爱的宏大;刘英姿老师侧更注意学习语文的方法,扣住关键词,从文字的规律、语言的严密上下功夫,从孩子的认知与爱好动身,通过清楚的教学流程,呈现了同学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到知,从模糊到清楚的过程,感受了鞋匠的儿子林肯胸襟宽广,才华超逸。
两堂课各有千秋,但让我们看到了芙蓉教育沃土上语文老师的教学姿势与教育情怀:努力而执着,艰辛而又美好。
即性辩论是最能彰显老师素养与功底的环节。
柳XX老师落落大方,沉着淡定,结合展现课上的实际状况,梳理了自己对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理解。
规律清楚,论据充分,娓娓道来,美美的声音,美美的形象,美美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美美的语文。
刘XX老师一气呵成,好像不要预备。
先对问题谈见解,然后对当下语文的现状谈观点,有理有据,旁征博引,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思维的深度,还有文字的温度。
她用“挣扎”概括了对当下语文现状的观点,从“教什么”到“怎么教”,再到“与评价机制”的冲突,严谨、明朗,层次分明,结构完好。
与其说是一次即性辩论,不如说是一次精彩、生动、有重量的'微型讲座,语言的精彩、思维的缜密、表达的流畅,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语文的内涵与魅力。
挣扎,是状态,更是成长与蜕变的必定过程。
见识了两位选手的优秀,领会了芙蓉语文教育的绚烂。
虽然自己如今已经有了全新的岗位,但为什么还痴迷于这样的课堂,沉醉于这样的活动,我想,应当是语文学科的魅力,是这群执着语文教育人的魅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节体育课的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节体育课的思考2017年11月全县小学体育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在我校举办。
接到竞赛通知后,我迅速确定了授课内容——《足球脚内侧传接球》。
备好课,开启了磨课模式。
第一次试教,当我宣布课堂内容的时候,学生们议论纷纷:“老师,我们都会了。
”“这么简单啊。
”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在操场上操练起来,场面瞬间失控,学生笑的笑,闹的闹,拍的拍,跑的跑,一片混乱。
我竭尽全力,拿出男人威猛的“狮子吼”,也无济于事,费了好长的时间才让学生安定下来。
可是看看时间,已接近下课了。
唉,一次失败的试教课。
这节课结束后,我和体育组的老师们一起交流,对这节课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对课堂流程及组织形式进行了重新构建。
一、随风潜入课,润生细无声1.小组合作形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我另选了一个班级,分成了五个组,每组八名同学。
在组内每两个人一小组,一人拿球,一人协助。
课始,熟悉球性,我让小组内一人踩球或拨球,另一人数数,小组分工,相互协作,课堂纪律好了许多。
我发现组内两个同学还自发地相互找熟悉球性、球感中存在的问题,有的甚至亲自示范。
看到学生这种自发的合作意识,我心中暗自窃喜。
原来,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每个人有事可作,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教学,学生学得投入,老师教得轻松,真是一举两得啊。
2.游戏激趣,激发学习意识。
课前,我让学生先在网上查阅打“门球”的资料,掌握“门球”的规则和玩法。
课始,我宣布这节课我们来玩打“门球”的游戏,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奋不已。
我顺势介绍游戏规则:小组内五个开展比赛,每个同学只有一次机会,靶子最准、进球最多的小组获胜。
用脚尖、脚内侧、脚外侧都行。
我摆好标志桶,游戏正式开始了。
只见每组的同学屏息凝神、杏眼圆睁,生怕瞄不准、踢不进,那认真劲儿不亚于赛场上的运动健儿们。
一轮比赛结束,第一组荣获冠军。
我把第一小组的同学们请出来,让他们分享一下自己成功的经验。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标学习体会第一次教《品德与生活》这门课,让我有些茫然,是张爱华老师的课程解读,让我找到了方向,我第一次觉得上课原来可以这么快乐,这么贴近儿童的生活,这么开阔,这么趣味与教育并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活水永远清澈,就要不断寻找源头;要想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就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结合张爱华老师的讲座,细细品咋,我觉得新课标,突出了几个特点:1.前言突出了课程设置的社会与时代背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程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方面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课程性质突出了综合性。
体现在: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体现儿童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内在整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把儿童的品德和创造能力基于儿童的生活探究与体验而紧密融为一体;儿童的学习体现其生活体验、道德体验、知识建构、思考探究、社会参与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融为一体;教育内容正在由单一知识向跨学科知识、由学术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由内容知识向方法性知识转化。
3. 课程设计思路强调了儿童的动手能力。
将“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改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增加了“动手”的要求,因为低年级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是其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我国儿童在“动手”方面一直比较欠缺,增加“动手”要求也更有针对性。
这样既强调动脑也强调动手,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的儿童,进一步突出本课程活动性、实践性的特质。
4.强调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教学必须以深入地了解儿童为基础。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掌握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了解其所在的家庭和社区的状况等基础上进行。
5. 强调了三条重要的方向性的教学建议,即:“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
为有源头活水来——汇报课评课反思
为有源头活水来
――汇报课评课反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学习要永无止境,适时补充新知,才能达到心明澄澈的境界。
那么听了黄老师对汇报课的点评后,我更侧重对“源头”这个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黄老师给“源头”做了很好的诠释,即语文老师教语文就要时刻把握住那个根一一语文课程标准,它相对于教参、辅导书之类有更高的层次,统领我们整个小学的语文教学。
把握住这个根本“源头”不变,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去灌入“活水”,才能将学生能力真正锻炼出来。
再细看我们的课标,每一学段都分别从五个方面谈了教学要求。
但在指导教学上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确实比较空泛,如果人人都有黄老师分析解读教材并找到真正适合学生发展锻炼能力的教学点的能力,编出合适的导学案就不难了。
像他谈到的二年级的说话训练句式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如果一堂课这样上下来,学生的思维、说话以及以后的作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锻炼。
回顾自己的课堂,真正以教学标准为“源头”来上的课少之甚少,听完评课后,深切感到自己的教材钻研能力太弱,不能抓住教材的练能点就无法抓住教学真正的切入点。
一堂课毕竟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选好一两个真正的练能点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每一个学生展示完,台下的学生再补充,时间特别仓促,因此就更要把合适的练能点牢牢抓住,同时看到每一个点的背后是否真正符合我们的“源头”。
黄老师的点评给我上了一课,深感自己这几点能力急需提升: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练能点。
让自己在课堂上不会
迷失方向。
政治公开课听课心得为有源头活水来
政治公开课听课心得为有源头活水来政治公开课听课心得: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韩春岭教育是复杂的,因此它是艺术更是科学的。
它是生动的生命组合体,值得我们去理论、去研究、去反思。
本人有幸听了一节八年级思想品德(鲁教版)下册第十五课第二课时“搭起创新的桥梁”的市级公开课。
开始教师用故事导入:我国的学生到美国读大学或研究生,非常用功,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下课认真对笔记,考试时,教师讲了六点学生绝不会答五点,保证把教师讲的内容全部还给教师。
在中国自然是总分值,可是在美国至多是B,一般情况只能给C。
而另一些学生只答了局部要点,但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考虑出来,教师却给了A等。
我国学生不理解,去询问教师这是为什么?教师答复:你答了六点不错,可这六点我都讲了,我讲了你还说他干什么?我讲的六点是我的考虑,他们只讲了一点、两点,那也是他们的考虑,我讲课的目的,就在于启发大家通过我讲的六点,形成你自己的考虑,得到你自己的答案。
这样就很自然的导人了新课。
同时学生也显得有兴趣、积极、活泼有灵气,课堂气氛非常融洽。
接着教师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汇总搜集到的外国和中国一些创造创新的小故事,然后进展全班交流。
课堂气氛非常活泼。
学生举出了外国的有:瓦特在发现水烧开时,把壶盖顶起的现象而创造了蒸汽机;牛顿发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诺贝尔是炸药的创造者等等。
中国: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曹冲称象;张衡创造地动仪/浑天仪;祖冲之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的7位等等。
在稳固训练提升环节,教师首先出示了两个游戏题。
题目一:一条船上载着95头猪63只羊,那么请问:船长的年龄是多少?试题刚一出示学生同位之间互相交流,立即举手驳斥了教师的试题。
两个条件都与船长没有关系,此题是错题等。
题目二:砖有哪些用途?学生经过一分钟考虑后,有的说砖能浦路、砖能盖房子美化我们的环境;有的说别的动物咬我们时,进展自卫的工具;有的说我们对付坏人时是正当防卫的工具,有的说坏人作案时的工具等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之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阔大深远的意境。
这是唐代时期非常盛行的送别诗中的佳作,读来很有韵味。
《新课标》对三、四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
”古代诗词语言精美,生动,本节课我用音乐、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研自得、入境悟情,从而领悟诗意,体验诗情。
用精心准备的导语和切合诗意的古曲音乐,烘托出一个浓浓的读书氛围,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思维。
而板书立求简洁、明了。
我遵循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原则。
在导入理解课题后逐步采取读正确、读出正确的节奏,再读出诗歌的韵味。
在导入环节,我曾经找了很多个支点,有学生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赠汪伦》,《赠汪伦》学生太熟,不适合放在这里,所以就选择了用猜谜语的形式入,因为孟浩然与李白是这首诗里相关的两个人,一位是作者,一位是主人翁。
谜语导入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知诗人。
导入之后由于诗题较长,所以除了读正确之外还要读出节奏。
而对于诗文,先做到正确、再读出节奏,而重点是要读出韵味。
如何进入到诗的情境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再读出诗中情。
我想这也是这节课做得最不够的地方。
学生都知道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依依惜别”“恋恋不舍”学生能够说出我们老师要的和考试要的标准答案,可是这种情却进入不了学生的内心。
也就是说学生不是有感而发的。
在别的班试讲的过程中,我曾经把学生当做“零”起点去教,结果发现没有一点突破。
有人说:诗歌是无声的音乐。
因此在课堂中要让学生享受古诗的韵律美,画面美以及整体美,以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
我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要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要使学生披文以入情,教师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披文入境,进而入情。
语文课优秀教师当场考评体会心得: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课优秀教师当场考评体会心得:为有源头活水来冬,也是暧阳。
中午,很高兴还有机会在xx小驾临xx区语文课优秀教师考评的当场,学习培训。
提早2钟头摇签备课教案,四十分钟的授课,课后练习是五分钟的当场论文答辩。
这就是优秀教师当场考评的整个过程。
想一想,就要人焦虑不安、担心。
尤其是时下坐下来黑沉沉一片,评审团们目不交睫于你的眼下时,那类心率,那类忐忑不安,能够想像。
然,让你展现的是幸福快乐而享有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而有深度的论文答辩。
俩位教师,素养一流,别具特色。
柳xx教师,洒脱,率直。
刘英姿教师,亲和力,空气。
假如单就教学课堂而言,柳xx教师能从扣起来文字的关键,牵着主线任务,推动小孩沉醉于在文字,品位、体会文本带来小孩的感情、逻辑思维、工作能力的冲击性,根据沟通交流、协作的方法,让小孩真切感遭受母爱的伟大;刘英姿教师侧更重视语文学习的方式,扣起来关键字,从文本的逻辑性、语言表达的严实上狠下功夫,从小孩的认知能力与兴趣爱好考虑,根据清楚的课堂教学步骤,展现了学员从不容易到会,从不知道到知,从模糊不清到清楚的全过程,体会了鞋匠的儿子林肯汽车胸怀开阔,才气超逸。
两堂课各有不同,但使我们看到了玉兰文化教育热土上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姿势与教育情怀:勤奋而固执,艰苦而又幸福快乐。
即性论文答辩是最能突显教师素养与基本功的阶段。
柳xx教师温柔体贴,淡定从容,融合展现课上的具体情况,整理了自身对时下语文课教学课堂现况的了解。
逻辑清晰,事实论据充裕,娓娓而谈,美美哒的响声,美美哒的品牌形象,美美哒的语言表达,使我们看到了美美哒的语文课。
刘xx教师一气呵成,好像不必提前准备。
先向难题谈看法,随后对时下语文课的现况谈见解,合情合理,引经据典,不仅有基础理论的高宽比,又有逻辑思维的深层,也有文本的溫度。
她用“挣脱”归纳了对时下语文课现况的见解,从“教哪些”到“如何教”,再到“与点评体制”的矛盾,认真细致、明亮,条理清楚,构造详细。
为有源头活水来--《笠翁对韵》教学反思
为有源头活水来--《笠翁对韵》教学反思
董葳
【期刊名称】《小学语文》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在“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中,我与台湾的小朋友们一同上了一节语文实践课——《笠翁对韵》。
回想整节课,从理解对子的意思,到发现对子的规律,再到从诗句和生活中找“对”,最后结合情景创“对”,呈现了“起承转合”的完整过程。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董葳
【作者单位】北京市北京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笠翁对韵》的用韵问题 [J], 刘芹
2.《笠翁对韵》英译路径探索 [J], 梁益宁
3.童心巧对韵经典永流传——"笠翁对韵微课程"研发与实施 [J], 黄晓勍
4.初中生对出了《笠翁对韵》的原对 [J], 吴格明
5.初中生对出了《笠翁对韵》的原对 [J], 吴格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有源头活水来
——汇报课评课反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学习要永无止境,适时补充新知,才能达到心明澄澈的境界。
那么听了黄老师对汇报课的点评后,我更侧重对“源头”这个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黄老师给“源头”做了很好的诠释,即语文老师教语文就要时刻把握住那个根——语文课程标准,它相对于教参、辅导书之类有更高的层次,统领我们整个小学的语文教学。
把握住这个根本“源头”不变,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去灌入“活水”,才能将学生能力真正锻炼出来。
再细看我们的课标,每一学段都分别从五个方面谈了教学要求。
但在指导教学上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确实比较空泛,如果人人都有黄老师分析解读教材并找到真正适合学生发展锻炼能力的教学点的能力,编出合适的导学案就不难了。
像他谈到的二年级的说话训练句式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如果一堂课这样上下来,学生的思维、说话以及以后的作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锻炼。
回顾自己的课堂,真正以教学标准为“源头”来上的课少之甚少,听完评课后,深切感到自己的教材钻研能力太弱,不能抓住教材的练能点就无法抓住教学真正的切入点。
一堂课毕竟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选好一两个真正的练能点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每一个学生展示完,台下的学生再补充,时间特别仓促,因此就更要把合适的练能点牢牢抓住,同时看到每一个点的背后是否真正符合我们的“源头”。
黄老师的点评给我上了一课,深感自
己这几点能力急需提升: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练能点。
让自己在课堂上不会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