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单元备课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备课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备课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这章涵盖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内容,是以后学习光学,尤其是下一章《透镜及其应用》的基础。
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所有对规律性知识的学习,都安排为探究性学习。
所以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学生对问题探究意识和探究方法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光学的大部分现象例如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等学生在生活中大都接触过,但是现象内在的原因、实质和规律却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有时学生还会有一些不准确和错误的认识夹杂其中,妨碍着规律的理解和把握。
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反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5)知道光的色散,知道物体的颜色之谜.(6)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应用.一、学习目标2、能力目标:(1)通过图片展示和PPT课件展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内容,通过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进行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学习重难点(1)重点:光的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和折射规律;光路的可逆性。
(2)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现象中,对折射角和入射角的确定。
用光现象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五、教材处理对日常光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猜想,辅以多媒体展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大单元集备《光现象》说课稿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通过引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彩虹、镜像等,引起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如光的传播实验、反射和折射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光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描述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2)能够解释反射和折射现象的成因,并掌握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反射光线的方向、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提高参与度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设计互动环节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练习作业和实验报告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还将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践经验,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导入方式:
1.生活实例引入:以学生们常见的彩虹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彩虹的形成原理。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2.提问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光现象经验。通过提问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2.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图像、动画和视频,增强学生对光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备课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本章主要学习光现象及其规律。
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等。
其中核心知识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
在中考考查中,主要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现象,以光的反射规律为核心的三线两角关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对光的控制作用,光的折射现象、规律。
另外正确画出光路图,应用光路图去解决问题也是应掌握的。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常以填空、选择、作图等题型出现,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也经常设计为实验探究题。
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光污染的有关问题将成为中考的一个新的热点。
1.在前三章学习物理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基本知道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实施程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施检验——得出结论。
此程序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在本章学习中主要让学生认真体会此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2.学生刚学习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还分不清入(或反或折)射角,入(或反或折)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在画光路图时会出现一些小错误,如光线忘记画箭头,法线用实线画等。
做光学探究题时,不是利用光的反射或折射规律分析问题,而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下结论。
为此,应让学生明确概念和规律,多加练习。
3.光的折射一节是光学学习中难度较大的一节,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教师可分步设计几个探究小问题,以分解难度。
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可让学生课前自己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并做点简单的教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学过程中对课本安排的实验探究活动,如“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等,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中提高观察和动手的能力,逐渐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第三章 光现象备课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备课一、课程标准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中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二、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线、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
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教材在八年级上学期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对光的初步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理解一些光的形成、传播规律及其应用,初步建立四身的光学知识结构。
三、本章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突出以下观点: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如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全过程的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从中获的成功的愉悦,为自信心的建立打下基础。
2、强调实验的作用,期待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和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体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他充满了魅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充满了活力。
四、每节的教学目标,主要内容,典型例题。
(一)光的传播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强调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困惑,星星是不是光源)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即光在同中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光在水中玻璃中)还要告诉学生光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这一点与声不同。
光线的表示方法,会作图,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主要了解日月食、影子的形成、激光准直、体育课的向右看齐、一叶遮目不见森林、井底之蛙所见甚小等等。
课本想想做做,讲的是小孔成像,关于这一部分,可引导学生看同训P38例1小孔成像是如何形成的,布置学生课下制作也可看演示图。
着重强调小孔成像与影子的不同。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传播速度m/s,强调真空中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4、了解科学世界中,最大的长度单位---光年,并会计算.本节典型习题:同训P39 1 、3 、5 、8(二) 、光的反射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说明我们可以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通过实验探究光反射的定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光现象单元备课
安排
教学课时:
本章共分6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 光的传播 1课时
第二节 光的反射 1课时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1课时
第四节 光的折射 1课时
第五节 光的色散 1课时
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 1课时
复习 1课时
检测 1课时
1.通过总结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模型法的方法。
3、能利用光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自然界光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备课
课题
第三章《光现象》
教学
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直线传播。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4、通过实验、了解来自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二)过程和方法
学情分析
本章是与生活现象相结合的非常紧密的一章,理解上会更容易一些 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措施
1、 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 质量。 2、 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 析、并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
及其应用。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反射规律是光学中生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备课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备课一.知识结构:知识方面: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4、物体的颜色5、看不见的光在应用方面:1、小孔成像2、平面镜成像3、凸透镜成像二.教学目标:1.单元总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的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的反射的种类,平面镜成像原理,理解反射、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和色光的三原色,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并会设计表格,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并会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要素中的“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等环节,感受物理学习“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程理念.将实际生活中的物理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感受生活中的物理,感觉物理就在身边,学物理很有用,并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2.课节具体目标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的画法,各种自然界中的现象解释教具:光源(激光灯),蚊香、火机、空气清新剂、光的的反射定律演示器,玻璃板,跳棋,复写纸,刻度尺,玻璃砖,水杯,自制针孔照相机,蜡烛,玻璃板,凸面镜凹面镜,三棱镜等四、教学重、难点及教法学法指导五、课时安排六、教学建议:本章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突出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一)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本章对光的规律性知识,都是以探究性为主的。
这些探究活动是根据实验、演示实验或者小实验演化而来。
探究实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先不给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活动获得结论,比如研究光的传播路径,让学生动手分别观察光在空气中、水中、果冻中的传播路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及平面镜成像特点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光现象单元教学设计 (2)
《光现象》单元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知识框架:
光源: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
可见光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光不可见光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
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光速(光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条件:两种介质表面
光的传播反射规律
反射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类型:漫反射与镜面反射
折射
2.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的反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猜想合理设计实验探究光束在平面镜上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
2、能领会等效替代法,并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3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
(2)平面镜成像规律及特点
4.各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安排。
光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光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一、单元主题。
“光的奇幻之旅:探索光现象”二、单元概述。
同学们!在这个光现象的大单元里啊,咱们就像探险家一样,要深入光的奇妙世界。
从光的直线传播开始,就像光在走直线的小火车一样,到光的反射,那感觉就像是光在照镜子,然后再到光的折射,光在不同的“小世界”(介质)里变了个小魔术。
这一单元的学习,会让你对周围那些看似平常,实则神奇的光现象有全新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
同学们呢,在日常生活中对光已经有了一些零零散散的认识。
比如说,知道手电筒能发光,镜子能反光。
但是啊,这些认识就像拼图的小碎片,还没有完整地拼凑起来。
他们可能对于光为什么会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原理等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感到好奇又迷茫。
就像知道蛋糕好吃,但是不知道蛋糕是怎么做出来的一样。
四、单元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并且能列举出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的实例,像小孔成像啦,影子的形成啊,这就好比能说出小火车在哪些轨道上直线行驶一样。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会画简单的光的反射光路图,就像学会给光在镜子里的反射画个小地图。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例如筷子在水中好像“断”了,这时候学生就可以像个小侦探一样,说出这是光的折射在搞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这就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小火车的行驶规则、镜子里光的秘密和光在不同介质里的魔法。
学会用光路图来分析光现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就像给学生一个特殊的放大镜,让他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光的路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光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光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让学生们都变成它的小粉丝。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探究光现象的过程中,让他们知道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结果,就像厨师做蛋糕时,每一种配料的量都很重要。
五、单元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4.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备课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备课一、课程标准的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3.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二、教材分析:(一).本章内容在整个初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它章节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本章内容学习的效果会对其它哪些内容的学习产生影响。
《光现象》是初中光学部分的基础,是学好《透镜及其应用》的前提。
本章从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和光的色散等方面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多彩的光的世界。
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色散。
本章对规律性知识的学习,多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探究活动:光反射时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色光的混合。
把光学知识跟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这一章的另一个特点。
光学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的知识与技术相结合,用于引导掘进的方向;光的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可以剖析神话故事;光传递的信息,可以发现宇宙之大;平面镜成像在牙齿检查上的应用、光的能量方面的应用——太阳灶,以及海市蜃楼、鱼在水里位置的研究、热谱图、验钞机等,都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它充满了魅力,在现代社会生活充满了活力。
(二).本章中各节之间有怎样的承启关系,在上一节的教学中如何为下一节的教学做好准备,下一节的教学如何利用上一节课的铺垫。
《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学习光的反射规律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
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也是信息传递一章的基础。
本章学习的是反射、折射现象的基础,可以提高同学热情,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学生STS意识。
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光的反射》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航天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光现象单元复习教案
光现象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
4. 光的色散:光谱、彩虹。
5. 光的应用:光纤、显微镜、望远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学问题。
2. 利用实验演示,增强学生对光学现象的直观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过程:a) 复习导入:回顾光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 课堂讲解: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
c) 实验演示: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光学现象。
d) 小组讨论:围绕光学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e)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f)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光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b) 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学生光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d)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光学实验器材(如凸透镜、平面镜、玻璃棒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八、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验演示: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光学现象,如凸透镜成像、平面镜反射等。
4. 小组讨论:围绕光学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第四章《光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传播:教材第4.1节,涉及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光的反射:教材第4.2节,包括镜面反射、漫反射、光的反射定律等内容。
3. 光的折射:教材第4.3节,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视深与实际深度的关系等。
4. 光的色散:教材第4.4节,涉及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学会运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自然界中的光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概念的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光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复习本章内容。
2. 光的传播:a. 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b. 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c. 学生随堂练习:画光线路径图,分析光在介质中的传播。
3. 光的反射:a. 讲解镜面反射、漫反射、光的反射定律等内容。
b. 演示光的反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
c. 学生随堂练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4. 光的折射:a.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视深与实际深度的关系等。
b. 演示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
c. 学生随堂练习:运用折射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5. 光的色散:a. 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等。
b. 演示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分解现象。
c. 学生随堂练习:分析彩虹的形成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科学光单元教案
科学-光-单元-教案第一章:光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定义和特性。
2. 掌握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3. 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内容:1. 光的定义和特性:介绍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2. 光的传播方式: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
3. 光的速度:介绍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299,792,458米/秒。
4.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解释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教学活动:1. 引入光的定义和特性,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方式和效果。
3. 讲解光的速度,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4.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第二章: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 理解折射现象的原理。
2. 掌握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 能够计算光的折射角度。
教学内容:1. 折射现象的原理: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改变导致方向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讲解斯涅尔定律,即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折射定律的应用:介绍透镜和眼镜的制作原理。
4. 计算光的折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折射角度的计算练习。
教学活动:1. 引入折射现象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 讲解折射定律及其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第三章:透镜和光学仪器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的类型和特性。
2. 掌握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
3. 了解常见光学仪器的原理和构造。
教学内容:1. 透镜的类型: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
2. 透镜的光学性质:讲解焦距、放大倍数和像距等概念。
3. 透镜的应用:介绍透镜在眼镜、相机和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4. 常见光学仪器的原理和构造:讲解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原理和构造。
教学活动:1. 引入透镜的类型和特性,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完整版光现象单元复习课教案
备授燕春年初学物时教光现象单元复1知道光沿直线传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知道光在空中的速.3知道光的反射现.4理解光的反射定并用反射定律分析问.5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知道虚像是教学目样形成.6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7知道光的色知道物体的颜色之.8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应.1知道光沿直线传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知道光在空中的速.3知道光的反射现.4理解光的反射定并教学重用反射定律分析问.5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知道虚像是样形成.6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4理解光的反射定并会用反射定律分析问.5理解平教学难镜成像的特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6知道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教学方和手教学准知识梳1光______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光在真空中的速度_________m/s光在水中和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_______.2光年是光_________内传播的路它是一_________单.3在反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在同一面;__________________分居两;_________等__________这就是反射定.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4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那在反射现象光路________.这表来________的方向射阳光射到白纸上会发________5阳光射到镜子上会发反_____反.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平面镜成像特点6:(1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_______;(2像和物体的大_______;(3平面镜成的像___________.(4镜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方向发入另一种介质中_____当光从空气8.例5、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作出图a中由A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线,b图是两条反射光线,请找出光源S,并补充光路。
)我来总结:以上作图分别用了什么方法?专题三、实验专题例6、如图所示光的反射实验: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第一步改变的入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实验结论是:。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教学计划(推荐五篇)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教学计划(推荐五篇)第一篇: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教学计划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十分密切;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反射规律是光学中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是本章重点知识,平面镜是生活中最普遍最常用的光学用具,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成像情况和成像原理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章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二、本章课程标准要求1、通过实验,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探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有色光组成的。
比较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的不同现象。
三、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了解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2、知道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3、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的反射规律;理解光的可逆性;4、了解平面成像的特点;初步了解面镜对光的作用;5、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初步了解不可见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四、单元教学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2、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现象;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五、单元教学难点:1、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2、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虚像的概念;3、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做好探究实验及分析六、教学措施1、学生已经知道一些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教学仍应重视实验,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丰富一些。
第三章 光现象单元备课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章共分为五节,主要是研究光的现象及其规律,第一部分是光的直线传播。
第二部分是光的反射规律。
第三部分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规律。
第四部分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第五部分是光的色散及物体的颜色。
第六部分是看不见的光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2、理解光的反射的特点,光的反射定律会画光的反射图。
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一些现象。
4、掌握光的折射的特点,光的折射规律,画光的折射图像。
并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5、知道色光的组成。
三、重点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2、光的反射规律及特点。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4、光的折射规律及应用。
四、课时分配
第一节光的传播一课时第二节光的反射二课时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二课时第四节光的折射二课时第五节光的色散一课时第六节看不见的光一课时
复习一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⑵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⑶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实验、观察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⑵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课 题
第三章光现象
备课形式
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
初三、初四全体物理教师
主持人
路少启
主人
路少启
时间
地点
六办
解决中心问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乐音的特征,防控噪声的途径
成员分工
路少启负责教材分析,李瑶负责重难点分析,路少启负责单元测试题。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物体的颜色以及跟现代生活十分密切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折射及有关应用知识
教学难点
光的反射、折射的光路及有关知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
通过相关的实验及图文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最好是尽量运用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
一光的传播 1课时
二光的反射 1课时
三平面镜成像 1课时
四光的折射 1课时
五物体的颜色 1课时
六看不见的光 1课时
练习、考试、讲评 共4课时
本章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突出以下观点:
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2、强调实验的作用。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⑵认识光的反射定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⑶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⑷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掌握成像规律,掌握光的折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