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西泠印社话百年

合集下载

(完整版)9、西泠印社

(完整版)9、西泠印社

印章的妙用
❖ 书画作品为何要盖章? ❖ 资料链接:1:作者的章:通常有引首(形状多为随形的)、和落款
(通常为正方形)。这是坚定作品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引首章的内容 比较随便,如作者的号、书斋名称……,落款章一般为作者的名字,通 常为“XX之印”、“XXX印”等,阴文、阳文都可以,有的画作中作者 在毛笔的提款中署上了自己名字的名(2或3字),而用一个章(印文就 一个字)表示自己的姓。 ❖ 资料链接2:收藏、鉴赏章:这件作品在表示各个时期流传的经历,如 果被众多历史上的著名画家、收藏家收藏过,基本可以肯定这件作品的 真实性,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中国画装裱时可以把名人的鉴赏章裱在 后面,一定要小心。所以鉴定时不能仅仅依靠印章。而历代皇家收藏的 作品一般有皇帝的鉴赏专用章,加盖这些章的位置是有规范要求的。
❖ 《词集考》 ❖ 《清词年表》 ❖ 《全明词》
饶宗颐的史学作品
❖ 《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 《九龙与宋季史料》 ❖ 《选堂集林·史林》 ❖ 《潮州志汇编》
饶宗颐的目录学作品
❖ 《潮州艺文志》(合著) ❖ 《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善本书录》
饶宗颐的楚辞学作品
❖ 《楚辞地理考》 ❖ 《楚辞书录》 ❖ 《楚辞与词曲音乐》
丁辅之
❖ 丁辅之(1879年8月14日~1949 年7月12日)近代篆刻家、书画 家。原名仁友,后改名仁,字辅 之, 号鹤庐,又号守寒巢主,后 以字行。浙江杭州人,系晚清著 名藏书家“八千卷楼主人”丁松 生从孙。其家以藏书之丰闻名于 海内。嗜甲骨文,尝以甲骨文撰 书楹联编成册,又喜篆刻,名印 金石,代有收罗,尤以西泠八家 印作为多。并擅画花卉瓜果,极 其璀璨芳菲。幼承家学。一度同 王禔供职于沪杭铁路局。公余之 暇,探讨金石书画。
篆 刻

风骨---从西泠印社看中国文人的执着与坚守课程标准

风骨---从西泠印社看中国文人的执着与坚守课程标准

风骨---从西泠印社看中国文人的执着与坚守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人文素质选修课课时:34课时适用专业:通适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与再造的过程中,技艺的传承是有形可触的,但更急需传承的是每种技艺背后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更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态度,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

重振“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职业教育,如何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是我们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

在这个课题探索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样本——西泠印社。

为什么西泠印社能够持续110多年,简单说就是西泠印社五、六代人骨子里的一种“西泠风骨”精神的维系,而这种“西泠风骨”精神就是以杭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域传统士大夫文化精神,它是西泠印社的灵魂。

这种士大夫精神所包含的“风雅、坚韧、沉潜、温润”核心品质,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工匠精神”高度契合,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许多共通共融之处。

因此该课程主要是传授“西泠风骨”的具体精神内核,结合“文化梯度育人”理念下素养教育(学生素养、职业素养、公民素养)的内容,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素养,进而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大国工匠。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让国人骄傲,让世人赞叹,更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他们精湛技艺背后那蕴含着的对技艺精益求精、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

本课程通过选取西泠印社百余年来文人故事中经典案例,以视频观摩形式展示西泠风骨,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挖掘中国文人执着与坚守的精神内核,以职业素养教育实践经验为抓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精神气质,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2.课程目标该课程属于匠心素养课,通过学习最终培养学生潜心专研、敬业爱岗、执着坚守等精神价值观,提升综合素养。

2.1知识目标了解西泠印社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了解西泠印社的四位创始人的高贵品质与传承精神了解西泠印社历任社长及其传递的“西泠风骨”精神了解西泠印社名家及西泠印社兴盛长青的法宝了解江南士大夫文化及其“风雅、坚韧、沉潜、温润”四大品质了解实业救国与坚守文士风雅精神兼容的士大夫精神了解西泠印社“保存国粹,研究学问”的发轫初衷了解西泠印社孤山立社中体现的文化底蕴了解西泠印社四大发起人沉潜十年精心建社的意志和毅力了解西泠印社号称“孤岛上的守望”的真正含义了解西泠印社传承的平等无身份差别的价值观了解西泠印社建社的担当了解西泠印社“宁缺毋滥”的独特结社方式了解士大夫“以印取信”文化意义的衍生2.2能力目标能够从西泠印社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中探索西泠风骨精神,并将这种精神继承、弘扬能够从江南地域文化及西泠印社百年的传承历史中领悟文化信仰的坚守和士大夫精神的高贵品质能够掌握西泠印社在“孤岛”上传承的精神与价值观能够熟悉西泠印社社长们的大名及其在哪些方面有较高的艺术和学术造诣能够从乱世中西泠印社人执着文化坚守中看到文人沉潜敦厚、坚韧不拔的爱国精神能力争成为不可替代的专业精英能锻炼克服困难、百折不回的意志能主动担当、能自觉维护集体利益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国精神的纽带能自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能摆正“人品”与“作品”的关系2.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匠心”素养,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培养学生坚守的优秀品质,以及对国学传承与弘扬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树立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谦和礼让、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取长补短、兼容并蓄的胸襟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培养爱国情怀、奉献精神3.课程主要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模块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课时安排1西泠风骨西泠起源1.了解西泠印社的起源2.了解西泠印社的发展历程3.了解西泠印社的四位创始人的高贵品质与传承精神掌握西泠印社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培养学生“匠心”素养,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1西泠精神1.了解西泠印社历任社长及其传递的“西泠风骨”精神2.了解西泠印社名家3.了解西泠印社兴盛长青的法宝能够从西泠印社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中探索西泠风骨精神,并将这种精神继承、弘扬2人文西泠江南地域文化积淀与西泠印社的发轫1.了解江南士大夫文化2.了解江南士大夫文化的“风雅、坚韧、沉潜、温润”四大品质3.了解实业救国与坚守文士风雅精神兼容的士大夫精神4.了解西泠印社“保存国粹,研究学问”的发轫初衷5.了解西泠印社孤山立社中体现的文化底蕴6.了解西泠印社四大发起人沉潜十年精心建社的意志和毅力能够从江南地域文化及西泠印社百年的传承历史中领悟文化信仰的坚守和士大夫精神的高贵品质1.培养学生坚守的优秀品质,以及对国学传承与弘扬的责任意识2.培养学生风雅、坚韧、沉潜、温润的“匠心”精神3.培养学生树立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4.培养学生的诚信精神5.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6.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5西泠印社与中国印文化1.了解西泠印社号称“孤岛上的守望”的真正含义2.了解西泠印社传承的平等无身份差别的价值观3.了解西泠印社的江南格调4.了解西泠印社建社的担当5.了解西泠印社“宁1.能够领悟对文化的坚守态度才会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绵延不断地一代代传递下去,永远保持它真正的尊严和价值2.能够领悟小小印章文化理念的植入及非凡意义的承载缺毋滥”的独特结社方式6.了解士大夫“以印取信”文化意义的衍生7.了解西泠印社印章文化的意义3.能够掌握西泠印社在“孤岛”上传承的精神与价值观四位创始人与六位社长1.了解西泠印社的四位创始人“舍小我成大我”、“立社为公”、“一诺千金”的高贵品质2.了解西泠印社的六位历任社长3.了解西泠印社社长们对西泠印社的贡献4.了解西泠印社现任社长1.能够从西泠印社四位创始人十年沉潜建社,精诚合作的过程中领悟到士大夫精神的魅力2.能够熟悉西泠印社社长们的大名及其在哪些方面有较高的艺术和学术造诣朴素的爱国主义-沉潜敦厚坚韧不拔的文人精神1.了解早期西泠印社发展经历的艰难历史背景2.了解战乱时期,为什么西泠印社能够成为乱世中的净土能够从乱世中西泠印社人执着文化坚守中看到文人沉潜敦厚、坚韧不拔的爱国精神学问江南1.了解西泠印社的创社宗旨2.了解现代学术转型中金石学遇到的尴尬1.能够理解重振金石学的必要性2.能够理解学科领域中的相互关联与3.了解刻拓技术的失传原因4.了解马衡与陈伯衡两代金石学家的伟大成就5.了解现代学科分类的局限性6.了解诗书画印综合传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融通,以及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3.能够理解近代教育转型,分科专攻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中国书画篆刻的承传,只能是技艺的承传,无法做到文化、国学和人格、襟怀上的承传3百年西泠之谜风物英华1.了解二十世纪初中国篆刻的特点2.了解西泠印社创社的背景,四英创社将挽救江河日下的中国篆刻作为责任担当3.了解西泠印社选址的意义4.了解西泠印社与其他社会团体不同之处,及百年不倒的原因1.能够领悟西泠印社四位创始人希望摒弃门户之见,海纳百川,将篆刻艺术永久传承的理想与决心2.能够对先贤敬仰,追忆先人对文化、对国家做出的贡献1.培养谦和礼让、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取长补短、兼容并蓄的胸襟3.树立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责任担当4.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5.培养爱国情怀、奉献精神5不一样的收藏1.了解西泠印社不一样的收藏2.了解收藏达人张鲁庵(张同泰继承人)3.了解中国古代篆刻大师1.能够基本掌握中国篆刻发展史上一些最有影响力的大师、收藏家及其传世珍宝2.能够领悟先人的宏伟胸襟与爱国情怀社长背后的玄机1.了解西泠印社创社时期理念精髓2.十年之后才有社长的缘由3.社长空缺及选定的历史背景1.力争成为不可替代的专业精英2.能锻炼克服困难、百折不回的意志纷扰背后的坚持了解西泠印社成立之初的政局变迁1.能主动担当2.能自觉维护集体利益雅集天下1.了解“雅集”的来历2.“雅集春秋”西泠印社文人交流的形式与内容1.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国精神的纽带2.能自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4西泠名家访谈五位当代西泠大师1.走近当代西泠大师,了解名家所思所想2领悟艺术与人生的最好诠释1.能认识到“要学做事先学做人”的道理2.能摆正“人品”与“作品”的关系1.培养诚信、友善品质2.淡泊名利、清雅高贵的气质55西泠前贤轶事九位西泠前贤1.听名家故事,领悟“严师出高徒”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传承与创造精神2.了解西泠前贤潜心创作、甘于清贫、永葆高贵气节的爱国精能从西泠前贤轶事中领悟“匠心素养”精神实质1.培养大国工匠精神2.为理想执着坚守的品质5神6西泠印社创始人四位创始人1.了解西泠印社四位创始人的出身背景以及他们各自在不同领域的突出贡献2.四位创始人在创建西泠印社中的作用地位能从四位创始人个人品质中领会到江南文人的精神气质培养学生为事业执着坚守、无私奉献的品质3七7西泠名人介绍西泠印社七任社长1.了解西泠印社七任社长的出身背景以及他们各自在不同领域的突出贡献2.七任社长在西泠印社中的作用地位能从七任社长个人经历及治社功绩中领悟到精益求精、宁缺毋滥的卓越品格培养学生在专业技术领域专注、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素养38西泠园林介绍西泠印社三十处人文景观1.了解西泠印社园林构造2.挖掘西泠印社园林美景背后的故事领会园林故事背后蕴含的江南文人精神提升学生融会贯通、顺势而为、匠心独具的思维素养39西泠风骨图片鉴赏印章风景人物1.直观西泠印社馆藏印章2.观摩西泠印社孤山社址风景3.认知西泠印社先贤大家的风采能学会鉴赏西泠印社各类作品从而领悟西泠印社文化和风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1 4.1教材编写(1)本课程是一门以提升“学生素养、职业素养、公民素养”为目标的课程,课程教材的编写建议根据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一些引发思考题目,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职业素养的合适教材。

印学话西泠PPT课件

印学话西泠PPT课件

婉祯 王霖杰 蔡陈亚 林依婷 阮博涵 黄
潇慧 陆梓瞳 薛煜腾 洪彬菲 连浩泯 姚
嘉禾 周扬 彭诺楠 黄杨鑫 倪黎榕 倪锦
如 陈志鸿 张琰 黄志强 胡乙帆 林丽君
马伟哲 赵艺汝 周琼 周佳楠 丁楠 林凯
周塑杰 陈智超 倪靖弘 倪婷 侯永渠 应
子怡 谢昕 赵一曙 詹家辉 李歆孛 方以
森 倪小涵 林湫 吴桐 瞿瑚 陈博炜 杨文
.
40
7班
• 倪永越 吴安丽 管建余 方琦 朱昱霖 朱佳妮 朱雅茹 郑涛 王月霜 黄程玮 姚晓琳 郑志洋 倪国庆 张晨露 李荣强 管姿柳 李起辉 邵云 晓 严邵梁 吴慧珊 腾俊杰 张永福 钱叶楠 徐 雅莉 吴成可 林亚洁 张安琪 张浩强 吴汉鹏 林蒙婷 李梓豪 倪晨竹 徐益郎
.
41
八班
• 钱启 钱怡静 谢鸿蔚 陈博之 吴志贤 陈雯静 周志成 郑雯静 王则彬 黄微敏 钱志财 周淑 怡 方子洁 钱洪浩 沈瑶瑶 陈艳艳 周龙 刘雨 蝶 周天云 周文俊 吴德海 姜慧 严泽彬 连振 龙 陈海曙 黄秋子 朱浙鸣 吴文怡 王振海 陈 颖颖 方加威 杨梦琼 吴家伟 林晨 陈郑雪 王 学良 周泽伟 陈益铭 钱智远 丁文原
.
1
你知道2008年北京奥 运会会徽的名字吗?
中国印
“beijing2008字
中国印·样舞动的北京
.
奥运五环 2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什么是篆刻呢?
篆刻是指以印章为载体,以 表现书法,构图和刀法美感 为要素的一种样式。
书法 (主要是篆书)
镌刻
+ = 印章 (包括凿、铸)
.
3
你知道中国印章还有什么别名吗? 玺 印 章 印章 印信 朱记 记 合同 关防 图章 符 契 押 戳子

(完整word版)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01

(完整word版)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01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已打印一、吴昌硕简介吴昌硕,诞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殁于民国十六年(1927),享年84岁。

年轻时曾从俞樾、杨岘学艺(两人分别为道光进士、咸丰举人,著名学者和书法家),结交名收藏家、画家,多见历代名迹,心追手摹,书画篆刻皆卓而不凡,成为中国近代一大书画篆刻名家。

书法着力于《石鼓文》,参以草法,篆书凝练遒劲,气度恢弘,自出新意;楷书从颜真卿入,又取法钟繇;隶书以《祀三公山碑》为主,遍习汉碑;行书初学王铎,后冶欧阳询与米芾于一炉。

晚年以篆隶笔法作狂草,苍劲雄浑,恣肆烂漫。

篆刻融会皖、浙两派风格,更吸纳秦汉玺印、封泥、瓦匋等文字,独创以厚刃钝刀冲切入石,雄浑苍劲,别于浙、皖成规,自成一派。

作画以花卉为擅长,效法陈淳、徐渭、朱耷、任颐,融合篆书笔意入画,气酣墨饱,气势磅礴,不落前人窠臼。

综观其书画艺术,皆以雄浑苍劲为显著特点。

特别是晚年,在挥洒自如中毫无柔滑、甜熟姿态,将气势的酣畅与笔画的苍茫、涩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风中残荷,傲骨凸显。

昌硕在书画篆刻方面的艺术成就,既是他多年勤奋耕耘的结果,也与他的文学修养、立身气度密不可分。

早年从艺于俞、杨,苦研辞章、训诂,中晚年则显其诗才敏捷,援笔立就。

昌硕也曾遵循当时多数文化人读书做官的道路,53岁时曾任江苏安东县令,但为官一月后,深感统治者压迫百姓之不公,即弃官而去,终身以艺术为业。

昌硕在世时,已是誉满天下的艺坛巨匠。

晚年寓居苏州、上海,传人众多,形成名扬天下的海派书画篆刻艺术,为中国的艺术领域注入新的气象,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枝繁叶茂的重要组成部分。

赏析吴昌硕撰写的《西泠印社记》,应对其习篆的历程进行一番分析。

吴昌硕的篆书,甚得益于对《石鼓文》的反复研习。

他在65岁时自记:“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早年昌硕临《石鼓》,循守绳墨,点画毕肖(见其46岁临写的《石鼓文》)。

石鼓文据考证是战国时期秦地的文字,唐张怀瓘称石鼓文为“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一方面它与商周金文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它又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所厘定的小篆的始祖。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

直到民国为止,篆刻的学术研究是缺乏主体意识的——这不仅是指艺术各领域都在努力完成 从古典话语系统(如文论、画论、书论、曲论、乐论)向现代学术话语系统的转型,如从“二十四 史”模式转向近现代梁启超“新史学”开其端,王国维、郭沫若、陈寅恪、顾颉刚等继其后的新 时代史学学术研究之时,篆刻理论却还基本上停留在古典印论阶段,直到50-60年代以降,研究 印学甚至还在使用古汉语及随笔方式而且全然没有现代学术所应具备的学术逻辑论证力量: 这种 现象已严重阻碍了篆刻学术研究的现代思维的养成。 更重要的是,在现代意义上的篆刻学术研究的深度方面,由于缺乏研讨的平台,许多有价值 的研究如对古玺的研究、对古印章形制的研究,都被归为金石考古学领域; 而对古印谱的研究, 又是被作为文献典籍研究来对待的。而真正为篆刻界、印学界所认可的理论成果,则大抵是一些 常识介绍之类的文字。如傅抱石、潘天寿均撰过《印学概论》、邓散木撰过《篆刻学》,大抵是 梳理知识、使之条理化,但若论发掘的深度,则都还缺乏一种学术的力量。这表明,篆刻艺术的 学术研究,无论在史学方面或美学方面,都还是十分落后的、缺乏勃勃生机的。 西泠印社在前半期的活动,主要是立足于聚集资料文献的阶段。比如《遁庵印学丛书》《广 印人传》的编印行世,及大批印谱的问世,皆是如此。五六十年代是印社恢复期,在80年代初, 由于沙孟海社长的极强的学术意识,西泠印社开始定期主办印学研讨会并出版印学论文集。特别 是逢五、逢十的社庆,依靠社中的专家学者社员的研究成果,西泠印社主办的全国、国际印学研 讨会,都足以作为当代印学研究的品牌,而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正是由于西泠印社拥有这 一学术平台,及又有出版社的业务便利,当今的中年篆刻理论研究家们也频频有佳作推出——有 些著作本身就是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如《印学史》《历代印学论文选》等;有些著作虽不是 由印社出版,但却是由印社社员担纲完成的,更有些有分量的学术论著,是因为在西泠印社的印 学研讨活动中受到启发才得以形成的。可以毫不犹豫地说: 在目前任何一个印学社团,都无法拥 有西泠印社这样的学术平台与学术推进力。对于近百年篆刻史而言,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与 条件。

印信百年 西泠不冷

印信百年 西泠不冷

文/徐继宏印信百年 西泠不冷印传东汉今犹在,社结西泠久且长。

在杭州西湖的孤山西麓,有一座已经百年的古建筑,牌匾上镌刻着“西泠印社”四个字。

这里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的一个百年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称。

“占湖山之胜,撷金石之华”,山水之间的西泠印社犹如镶嵌在西湖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作为学术社团,西泠印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不但在国内外印学界和书画界独树一帜,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更是颇具影响;作为民间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成立之始就具有独特的号召力,其481位社员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等大师级、重量级人物先后担任西泠印社社长。

西泠印社为什么能凝聚海内外印坛同道的目光?一块仅以方寸之躯、立方寸之间的印石文字,为什么能承载千年印学文化?告别了以“印”授信的旧时代,在价值多元、选择良多的当下,西泠不冷是如何做到的?今年适逢西泠印社建社115周年,日前,记者采访了95岁高龄的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

百年常青 爱社如家印者,信也。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国人就开始使用印章。

几千年来,由于印章的制作要经过复杂的契刻、冶铸工艺,较之签字画押更难于复制模仿。

春秋战国,印章作为个人凭证及官署、官吏的权力象征而被广泛使用。

到元末明初,作为权力象征与个人凭证的印章,则演化为唯独中国才有的特殊艺术形式。

印章虽小,意境深邃。

随着“文人印”的发展,各地出现了风格不同的流派,其中浙派和皖派最为著名。

浙派的大本营就在杭州。

从清朝康熙中期到咸丰年间长达150年的时间里,浙派印坛出现了具有师承关系的8位名家,史称“西泠八家”。

这8个人以钱塘布衣丁敬为首,主张篆刻取法秦汉玺印的古意,力复古法,再撷取众长。

杭州文人一度以能集藏这8个人的印谱和印章为时尚。

西泠印社的成立,以及随后一系列或集体或个人的研究活动展示了篆刻艺术本身的魅力,也向世人普及了印学的概念,使人们不再将实用性的“刻字社”与作为艺术的篆刻相混淆。

西泠印社收藏旧话

西泠印社收藏旧话
葛昌楹为风雅人士。自幼好弄印,既而嗜之成癖。生平所聚不下千钮。1937 年, 丁丑之乱“,传朴堂”毁于战火,楼内藏书数十万卷,名画千百帧,顷刻之间悉成劫灰, 藏印亦散佚大半,收拾烬余,只得数百钮。葛昌楹与丁仁将劫余之印与丁丑史实 合辑成册,于 1939 年出版了《丁丑劫余印存》二十部,以书记史,把这次对人类 文化的劫掠,寓于所示藏品,传给后人。
魏廷荣赠虚谷四屏
魏廷荣(1890—1974),生于上海。早年由法公董局公费派往法国留学深造。 归国后,历任中法银公司经理、法租界商团司令、公董局临时行政委员会首任华 人委员等职务。喜收藏,上世纪 60 年代初,经高式熊介绍并做工作,其向西泠印 社捐献邓石如著名书法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及虚谷的《梅兰竹菊》 四屏条。现西泠印社仅存虚谷《梅兰竹菊》四屏条。
李叔同出家前后,同西泠印社的联系没有中断过。1923 年吴石潜之子吴熊于 遁庵左侧建阿弥陀经石幢,经文由叶为铭出面请弘一法师书写。弘一法师很郑重 地写好经文,特别请叶为铭代嘱镌刻者 :“格线宜照刻,刀法宜圆浑,不可有锋棱。 又是本为宿墨所写者,付装池时希告匠人,宜注意拂拭纸面,否则或致污染也。” 第二次又嘱“:若已镌竟,希惠拓本若干份,广结善缘。”该经幢由叶为铭监造完工。 1924 年建华严经塔时,叶为铭又请弘一法师撰书《西泠华严经塔写经题偈》,镌刻 于塔上。从此,西泠净土,华严圣地,风起铃动,佛音袅袅,远近相闻。
据说,1919 年,上海古董商、江苏镇江人陈渭泉访得此碑,恐周氏不能常保, 遂以 3000 块大洋从周家购得运至上海,进入古董市场。1921 年,有消息说,陈渭 泉正遇日本古董商向其求购三老碑。上海古董商人毛经畴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在上 海任知事的浙江绍兴人沈宝昌。沈宝昌认为此事不可小觑,古物不应外流,更何 况是“两浙第一石”。当即告之浙江海宁人、两任上海海关监督官姚煜,“不忍古 物之沦亡”,力阻此碑外流,共商“醵金赎之”。二人将此议通报西泠印社丁辅之等人, 引发了一场护宝之争。

11.印学话西泠-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1.印学话西泠-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印学话西泠-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八年级美术下册的其中一节课,主要内容为介绍中国传统印刷技艺和西泠印社的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印刷技艺的演变历程和现代印刷产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感悟印刷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西泠印社的作用和地位。

教材及参考书目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参考书目为《西泠印社史话》(严煦森撰)和《中华印章史话》(杨学林著)。

教学目标1.了解印刷技艺的历史演变和现代产业发展现状;2.了解印刷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3.了解西泠印社的历史文化背景、作用和地位;4.掌握印章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流程;5.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介绍印刷技艺的演变历程和现代产业发展现状,了解西泠印社的历史文化背景、作用和地位。

难点:印章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流程。

教学内容及方法一、课前准备通过图像资料或现场观察等方式呈现印刷技艺的现代产业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印刷技艺的应用和变革,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印刷技艺的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印刷技艺的演变历程介绍印刷技艺的演变历程,包括木版印刷、木刻版印刷、铜版印刷、石版印刷和凸版印刷等技艺。

2.印刷技艺蕴含的文化内涵讲解印刷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印章文化、印刷红色文化、印刷文化地理等。

3.西泠印社的历史文化背景、作用和地位介绍西泠印社的历史文化背景、作用和地位。

西泠印社是中国著名的印章制作和书画艺术研究机构,创立于1904年,历史悠久,作用重大,影响深远。

三、制作印章1.材料准备印台、刻刀、刻刀版、印泥等。

2.具体步骤(1)设计稿制作:根据要制作的印章内容和样式,进行设计、勾画、润色等步骤,得到一个具有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设计稿。

(2)版画制作:用刻刀在刻刀版上刻制印文和装饰图案,具体要求是刀法娴熟、力度控制精确,遵循厚实有力、线条流畅、规矩分明等原则。

(3)试印、润色:在试版纸上试印,进行印刷效果的观察、润色等处理。

浙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11.印学话西泠 (共19张PPT)

浙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11.印学话西泠 (共19张PPT)

四. 印章结构:有印纽、印文、边款。
五.篆刻的方法:有阴文、阳文 阴文
阳文
六. 印章的品类:有名章、闲章、肖形章。
七.治印的步骤:
一枚印章从刻到印: 选印材、磨平、写印文、镌刻、修改、钤
印几道工序。 印章的刻法:分切刀法和冲刀法两种。 钤印时印泥要均匀厚实,印盖纸面用力均
匀,不宜左右摇摆。
八.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① 以书本(大雅)或(肖形章)为范本临刻 一枚印章。
② 注意事项: 1、书写时字体要反着书写。 2、用刀注意安全,不许大意。 3、刻好之后找老师要印泥钤印。
九.展示优秀作品、学生互评自评
十.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印章的镌刻 方法和步骤,对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有一 定的认识,为今后篆刻艺术的欣赏打下基础。
《印学话西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前准 备:
提问导入:哪位同学知道西泠吗? 西泠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一.导入正课:
《印学话西泠》
是一个金石篆刻研究中心。
二.篆刻的来历
早在秦汉时期,就有篆刻的存在了。篆刻 俗称刻印章,由于刻印的时候大都采用篆 书体,篆书的笔划变化多端,可刚可柔, 有丰富的表现力,为世代帝王、文人、画 家所喜爱,有先书后刻的特点,故称篆刻。


逡逐

退追


人 篆书笔划优 美变化丰富。
三.印财介绍
一.鸡血石、寿山石、巴林石、玉石、青 田石等。
文人墨客发现篆刻具有融书法、章法、刀 法为一体,在较小的面积内体现汉字的优 美独特的造型,特别是明清时期,写意中 国画的出现,篆刻能在绘画作品中起到补 充画面的作用,因此盛及一时。
当然现在的篆刻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形 式而存在。如:赵之谦、吴

八年级美术下册《印学话西泠》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美术下册《印学话西泠》优秀教学案例
2.强调西泠印社在印学领域的地位和价值,以及印章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播传统文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自己或家人创作一枚具有意义的印章。
2.作业要求:印章需包含印文、边款、钮饰等基本元素,体现个人创意和审美观。
4.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则与印章相关的趣味谜语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个小方块,里面藏文章,不用墨水写,只需刻刀忙。”
2.学生猜测谜底,教师适时揭示答案:“印章”,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印学话西泠》。
4.通过对印章作品的临摹与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印刻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善于发现、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4.通过印章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耐心、细心、专注等。
4.组织小组间的分享与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制定合理计划。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使评价更具全面性和客观性。
八年级美术下册《印学话西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八年级美术教学领域中,传统文化艺术的教育尤为重要。本案例以《印学话西泠》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们探索和领略中国传统印章艺术的魅力。西泠印社作为我国著名的印学胜地,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为学生们提供了极佳的学习素材。本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材,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美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美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领略美术学科的无穷魅力。

西泠印社百年潮

西泠印社百年潮

西泠印社百年潮作者:刘火雄来源:《莫愁·时代人物》2020年第09期“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

”坐落于西子湖畔、孤山南麓的西泠印社,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如墨染宣纸,早已融为中国印文化画卷上的平湖秋月。

可以说,西泠印社之于印学界,犹如少林寺之于武林中人。

吴昌硕、张大千、黄宾虹、鲁迅、启功、泰戈尔等名流墨客,都曾在此留下历史的足迹。

杭州西湖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处,1904年夏天,精于金石篆刻的丁仁、叶铭等人到孤山避暑,他们的好友王禔在岳坟附近教书,课后常赶来作伴。

西泠桥畔,他们品茗论艺,鉴赏古今印谱,深感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名家辈出,清朝以丁敬为代表的浙派篆刻“西泠八家”,就曾烛照康乾以来的印坛。

众人切磋之余,不禁想到:成立一个研究印学的专业社团,结交一批“唯印是求”的朋友,岂不快哉?这个想法得到了远在上海的吴隐响应,西泠印社应运而生。

印社初成,上无片瓦。

丁仁首先捐出自家数峰阁以西的土地,接着众人各自拿出积蓄。

“创社四英”中,吴隐最有经营头脑,他先在上海创办西泠印社书肆,整理出版印谱、印论,并自制印泥出售,所得款项大多用于印社购地、建房。

1905年,“仰贤亭”建成。

仰贤亭取“敬仰先贤”之意。

亭内石桌上镌刻着“创社四英”合作完成的作品。

每年清明时节,西泠印社社员都要举行祭祀先贤的活动,希冀光大篆刻艺术。

仰贤亭建成之时,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同盟会在日本悄然成立,晚清朝廷则忙于废止科举制度。

时局酝酿着新的动荡,创始人不得不为印社日后的发展未雨绸缪。

1905年11月,丁仁等人联名上书官府,说明他们集资在孤山南簏购买荒地,建造房舍,结社为“西泠印社”,这些建筑都属于私人团体,希望官府能够准予他们结社,对这些建筑加以保护。

这样一份报告,在晚清动荡的时局中,竟然得到了两级官府批文,一份来自杭州府,一份来自钱塘县。

杭州府认为:“西泠印社为保存国粹、研求学问起见,事关公益,准予立案。

”中国历史上,文人结社第一次得到了官府的正式认可。

百年西泠之“谜”(光明讲坛)

百年西泠之“谜”(光明讲坛)

百年西泠之“谜”演讲人:陈振濂演讲地点:国家图书馆演讲时间:2016年6月作者:陈振濂《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04日11版)陈振濂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文联委员、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西泠印社》社刊主编、《中国篆刻》主编。

专攻书画篆刻研究,同时已创作、理论、教育三方面的开创性成果享誉当代。

关于西泠印社,研究历史有几十年,向外宣传和讲解西泠印社也讲了几十年。

但这几十年我大部分精力用在厘清事实之上,也就是近百年到底发生过什么事?发生这些事情之后印社的前辈是怎么去应对的?进而又考虑百年西泠之所以到现在有这样旺盛的生命力,它是怎么发展的?我们要怎么找到它的精髓?但是这次“百年西泠之谜”等于给我提出了一个考卷,就是必须得用一个解开谜团的立场,来重新解读西泠印社,这很有趣味。

讨论西泠印社历史,牵扯到很多具体、专用的人名和史实名称,因此已经关注西泠印社的同志可能会对这些比较了解;如果对西泠印社关注不多的同志,我建议听后再去补补基础知识,请看一下网易的中国大学精品视频课程《江南士大夫文化与西泠印社》。

那里面有五讲都是关于西泠印社的。

谜一我讲的“百年西泠之谜”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西泠印社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在一个非常艰难的环境中成立起来的。

我们一般认为西泠印社肯定是由大牌、豪族、富人聚集起来,形成的一个印社团体,追溯当时的社会生存环境,其实这是一批非常“背时”的人在做的一件非常莫名的、甚至不无迂腐的“无益”之事。

清末到民国初年,大家所关注的都是洋务运动、百日维新,以及后来的新文化运动。

没有人去关注早已陈腐不堪的金石学术尤其是印章、篆刻,即使有关注,也非常小众。

光绪末年,孤山偶尔会有几个年轻人聚集起来,拿出自己收藏的古玺汉印或明清篆刻在那儿互相研讨,自得其乐。

在旁人看来,他们就是一群不可理喻的疯子。

这就是我要解的第一个谜。

西泠印社是在怎么样的艰难环境中成立起来的?当时有一个“南社”,也是一个最知名的社团。

百年西泠盛世风华

百年西泠盛世风华

百年西泠盛世风华作者:韩一丹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3年第5期1904年,西泠印社创建于杭州西子湖畔,立社以来,名家荟萃,人才辈出,以篆刻书画创作、研究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在海内外久享盛誉,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

风云百年后,如今的西泠印社传承文脉,历久弥新,将中国的篆刻艺术文化带出国门,成为了世界的“非遗”。

朱白自有真境界,方寸之间显风华,西泠印社作为首批传承基地,在杭州城市“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题注上盖上了隽永的印记。

文/韩一丹记者:说到西泠印社,我们都知道它是研究金石篆刻、传承印学文化的,金石篆刻是一门怎样的艺术呢?它承载着中国哪些文化内涵?包正彦:篆刻是由中国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以金石等材质和刻刀等工具,通过特定镌刻技法来表现的、以汉字尤其篆体汉字为主体的造型艺术。

篆刻在方寸之间追求分朱布白的精雅趣味,其朱白两色的运用、线条对色块的分割、虚实向背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辩证观和阴阳和谐的思想,融合了书法、绘画、雕刻、金属冶铸、古文字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底蕴,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篆刻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北京奥运会即采取“中国印”为徽标,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同时在周边日本、韩国等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也有广泛的影响。

记者:自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后,历经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现任社长为国学大师饶宗颐。

西泠印社可谓是精英云集,声望日隆,确立了海内金石书画重镇的地位。

每年除了诗词吟咏、笔墨酬唱、赏鉴珍藏等传统文人结社的聚会方式外,近年来还举办了哪些有规模、有影响的国际艺术展赛?包正彦:西泠印社作为世界级“篆刻”非遗项目最大的传承组织,承担着金石篆刻艺术传承、发展和普及的重任。

这几年我们一直尝试突破地域局限,举办一些覆盖面、规模效果都很大的比赛,目的就是把西泠印社品牌打响,把影响做大,更好地弘扬金石篆刻艺术。

为此,近年来我们克服了西泠印社没有组织层级网络支持的不足,联合各地书协、美协、文联和印社组织等各方力量,在海内外设立了十余个分赛区,公开选拔、层层评选,优秀者再来杭州参加现场测评,考察命题创作和综合文化素质,前数名优胜者推荐至社长会议,经审议通过后当场吸收为西泠印社社员。

百年西泠的文脉与风骨

百年西泠的文脉与风骨

百年西泠的文脉与风骨作者:栗子来源:《文化交流》2014年第09期一百多年前,1904年,丁仁、王禔、叶铭和吴隐四位浙派篆刻家在西子湖畔孤山上创办了一个研究金石的学术团体:西泠印社。

有趣的是,在建社的10年间,四位创始人互相谦让,谁也不当社长。

1913年,西泠印社公推吴昌硕为首任社长,此后的100多年间,西泠印社社长空缺时间累计长达60余年,历任社长只有7位。

7月30日至8月31日,浙江美术馆特举办“西泠峰骨—纪念吴昌硕诞辰170周年暨西泠印社七任社长作品展”,从展出的350余件作品中不难窥见百年西泠印社的文脉与风骨。

西泠峰骨,瑰宝荟萃—大师云集的象征标杆穿过浙江美术馆6号展厅那道复制西泠印社的弯弯的月洞门,吴昌硕亲题的“西泠印社”四字与白墙青瓦的园林对望。

再往里走,350余件诗书画印保持着特有的静默,但它们的作者—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为观众所熟悉,并由衷产生敬意。

浙江的地域美术文化特征形成了积淀深厚的中国书画传承脉络,构成了“多元、学养、诗性、创新”的传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时代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领作用。

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海上画派”海纳百川,蔚为大观,声名显赫,影响远播,开创了中国现代书画艺术的发展格局。

浙江书画家人数众多,从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蒲作英,到黄宾虹、潘天寿,都是领袖群伦的一代大家。

其中,担任首任西泠印社社长的吴昌硕的影响尤为深远,在吴昌硕的影响下,“浙人海派”奠定了浙派书画艺术继承和创新的独特气质。

1913年,当吴昌硕被公推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时,这位“海派巨擘”、“印坊盟主”自谦地发出“社何敢长”的感慨。

然而,正是在吴昌硕等社长的擎旗掌舵下,西泠印社广结艺友、声誉日隆,奠定了“天下第一名社”的百年基业,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圣地。

吴昌硕是近代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高峰,他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吴昌硕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原创人自然社会——西泠印社话百年PPT学习教案

原创人自然社会——西泠印社话百年PPT学习教案
第22页/共25页
第23页/共25页
第24页/共25页
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
你知道吗?其中,吴昌硕非常有名哦!让我们随着书本一 起走进他。请大家翻到书第P2183页页/共,25阅页 读“链接”。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 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 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 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他的篆 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 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 人的影响。31岁以后,移居苏州, 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大量金石碑 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 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 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成为一代 宗师。
第13页/共25页
上网查找西泠印社网,
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互 联网查找一些优秀的篆 刻作品进行欣赏,并谈 谈自己的感受。根据印 章刻制的方法步骤,尝 试刻制一枚印章。 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 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 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 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 湖。占地面积7090平方 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 米。印社建筑虽然没有 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 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 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 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 林之佳作。 主要建筑有 柏堂、竹阁、仰贤亭、 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 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 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内 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 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 六千余件。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孤山路31号,是中国成立
最早的著名全国性印学社团,以“研究印学、保存金石、 兼及书画”为宗旨,以篆刻书画创作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 艺术收藏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印学研究中心”、“天下 第一名社”。
第21页/共25页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 是温州的著名篆刻家方介 堪的作品,他曾和著名中 国画画家张大千精诚合作, 在书画界称“张大千的画, 方介堪的印”之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4 年。 1.西泠印社,创立于_____ 2.西泠印社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 孤山南麓 ,南至白堤 ___________ ____,西近西泠桥 ______,北邻里西湖。 7088.86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3.西泠印社占地面积________ 1749.77 平方米。 _________ 八角形 ,共_______ 十一级 。 4.西泠印社的华严经塔平面为_______ 一 级刻有华严经,二、三级刻有_______ 金刚经 ,上面八 第___ 级和塔顶部分雕有佛像,底座 ____周围也有刻像,精美生 动。
吴硕昌的绘画作品:
吴硕昌的书法作品:
《 临 石 鼓 文 》
吴昌硕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人), 是晚清著名(画家 )、(书法家)、 篆刻家 ( )为“后海派”中的代表, 首任社长 )。 是杭州西泠印社(
《瓜果》 吴昌硕的代表作品有( )、 《灯下观书》 《姑苏丝画图》 ( )、( )等。
了解了那么 多知识,该来 个大检测了吧!
1.利用课外时间,查找、 搜索西泠印社的相关资料, 比比谁找得最多,并在班 上进行交流。
2.搜集你喜欢的西泠印社 社员或家乡名士的篆刻作 品,谈谈你对作品的看法。
嗨,大家好! 我是教授,今天 我们一起来走进 西泠印社。好了, 废话不多说,我 们赶快去第一地 点看看吧!
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浙 派篆刻家丁仁、吴隐、叶铭等发起创建,以“保存金石、 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 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 一名社”之盛誉。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 南麓,南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占地面积 7088.8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49.77平方米。社址内包括 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人文景观荟萃(cuì ),摩崖题刻 随处可见,有“湖山最胜”之誉。西泠印社还建有一座华 严经塔,这座玲珑精巧的石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 1924年筹建的。塔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级。第一级刻有 华严经,二、三级刻有金刚经,上面八级和塔顶部分雕有 佛像,底座周围也有刻像,精美生动。
小学生
教授来啦! 已经看了那么多 关于西泠印社的 资料,也把要点 都理过了,现在 就开始进行“知 识小竞赛”吧!
问题出来后,知道答案的同学 不能说,也不要举手,我们会在每 个大组随机请同学来回答,每个大 组共只有两个机会,错过了这两个 机会就没得加分喽!一次性答对加 两分,两次加一分,大家可要把握 住手中的机会哦。
第一届理事会日期: 1963年
第二届理事会日期: 1979年
第三届理事会日期: 1983年 第四届理事会日期: 1988年
第五届理事会日期: 1993年
第六届理事会日期: 1998年
第一届理事会日期: ( 1963年)年
第二届理事会日期: (1979年 )年
第三届理事会日期: (1983年 )年 第四届理事会日期: (1988年 )年
第五届理事会日期: (1993年 )年
第六届理事会பைடு நூலகம்期: ( 1998年)年
吴昌硕,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 人,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 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 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与 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 海派四杰”。 吴昌硕的代表作品有《瓜果》、 《灯下观书》、《姑苏丝画图》等。
1.第一届理事会日期是多少? 2.第二届理事会日期是多少? 3.第三届理事会日期是多少? 4.第六届理事会日期是多少?
答:1963年
答:1979年 答:1983年
答:1998年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 人。 1.吴昌硕,是_______________
书法家 篆刻家 。 2.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 ___、 ____、_____ 首任社长 。 3.吴昌硕是杭州西泠印社________ 《瓜果》 《灯下观书》 4.吴昌硕的代表作品有 _____、 ________、 《姑苏丝画图》 __________。
1.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 1904 )。
孤山南麓), 2.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 南至( 白堤 ),西近( 西泠桥 ),北邻里西湖,占地 7088.86 1749.77 面积 (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 平方米。 八角形 十一级 )。第( 一 )级 3.塔平面为( ),共( 刻有华严经,二、三级刻有(金刚经 ),上面八级 和塔顶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围也有刻像,精 美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