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工作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位于虞城县县城总体规划区的南部,北起木兰大道,南至南环路,东起203省道,西至县界。总规划面积15.9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48平方公里,发展期6.2平方公里,控制期7.3平方公里。集聚区规划分为六大功能区,即:装备制造区、纺织服装区、食品加工区、仓储物流区、综合服务区和配套生活区。在产业规划上,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含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服饰)和食品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

至2015年底,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2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189家(工业企业162家),其中四上企业121家,新增2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新增22家。全年预计“四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增加值61.2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税收6.8亿元,同比增长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同比增长7%。全部从业人员6.9万人,新增0.4万人。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两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食品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产业集聚格局已初具雏形。虞城县产业集聚区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商丘国家工量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虞城县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

器”),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被省政府评为2014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被省质监局认定为“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被省国土厅认定为“河南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

二、主要做法

(一)始终坚持培育主导产业,持续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在产业集群培育中,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注重产业的协调和配套,基本形成了产业集群内部互动联系和基于产业链的纵向及横向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产业链发展的“乘数效应”初步显现。目前,产业集聚区共有装备制造类企业88家,可年产钢卷尺15亿只、五金工具1.2亿只(套)、组套工具300万套、钢带10万吨、电子产品6000万只、电动三轮四轮车30万辆、特种车辆3万辆等。二是纺织服装产业以提质量、升档次,壮大产业规模为重点,“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产业链趋于完善,36家纺织服装企业纺纱规模达120万锭,织布生产能力3000万米,服装加工能力3000万件。三是食品加工产业以液态奶加工、速冻食品、食用油、休闲食品等为重点,打造食品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5家,拥有40万吨液态奶、10万吨速冻食品、30万吨面粉、50余万吨面食制品、15万吨芽菜等的生产能力。

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产业预计全年可完成营业收入122亿元、115亿元、14亿元,分别占整个产业集聚区的44%、41%、5%,三大主导产业经济总量占产业集聚区的89%,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现。

(二)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制定多项支持政策,采取多项奖励补贴措施,鼓励引导现有企业实施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品牌培育等,全面提高产业结构层次,提升企业盈利空间,转化拖累点,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二是推广和应用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标准创新奖励机制、制定引导扶持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技改投入,产业集聚区内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截至目前,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内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5%,企业执行标准登记率达到90%,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率达到65%以上,在35家重点企业中建立了企业标准化体系,20多家企业参与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制定。现在的产业集聚区内,已有10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拥有各类国家专利76项和近40款国家专利技术产品。

(三)始终坚持要素平台建设,持续构建服务保障体系。虞城县以要素平台建设,倾力打造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一是建成了公共产品检测、技术服务、自主创新平台——国家钢

卷尺及五金工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检测及技术孵化中心和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建成了进出口贸易平台——河南省第三家设在县级的公用型“保税两仓”,周边区域通关服务能力快速提升。三是建成了虞城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目前已入驻融资担保、财会管理、市场开拓、法律咨询、信息化建设和创新、人力资源、综合代理等服务机构19家。四是建立了人力资源支撑平台和供需结合、收集发布统一的人力供需网络体系,每年为企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3000多人。五是建立了土地收储平台,有效缓解了大项目用地需求。六是建立了企业服务平台,全面落实了封闭式管理、一站式服务和业务直通政策。

(四)始终坚持功能集合构建,持续推进产城融合。虞城县以产业集聚区发展为平台,加快产城融合步伐,统筹产业和城市发展。在道路、供电、通讯、供排水网管等建设上,实现了与城区的充分融合。南北道路全部与城区实现了对接,东西道路全部实现了与商丘新区规划的快速物流通道的对接。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公园、餐饮、住宿、金融等服务业的布局建设上,全面实现城区与产业集聚区的充分共享。全力建设宜居城市,把公园建设与产业集聚区的需求对接,依托周商永运河、响河、十字河,沿河布点,打造绿色生态长廊,相继建成了人民公园、森林公园、两河口公园,

打造出居民满意的宜居城市。目前,县产业集聚区吸纳就业人员5.3万人,新建安置小区4个,总建筑面积36.2万平方米,安置失地农民就业1.8万人次,占失地农民总数的60.4%,实现了以产促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整合分展。

(五)始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在领导机制上,县委、县政府按照“一个项目(工程)、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对年初确定的产业集聚区项目,进行了责任分解,成立了指挥部,签订了责任书,落实目标、任务、时限、资金、责任人“五要素”。在督导机制上,继续推行“5+2”、“白+黑”工作法,推行“一周一督查一通报”机制。实行单月巡视产业集聚区制度。对进展快的,看效果、比质量;对进展慢的,要找原因、查责任,全力确保政令畅通、工作落实。在奖惩机制上,县委、县政府对每次督查落后的,下发《督查通知单》,重点督查。对每次巡视前三名的,在点评会上,项目责任人典型发言;后三名的,项目责任人表态发言;年底,对重点工作位次靠后的,项目分管县领导调整分工,项目责任单位负责人调整职务。

(六)始终坚持土地集约节约,持续增强土的利用效率。虞城县以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工作为重点,建立健全以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综合挖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为重点的长效机制。对新入园项目,由项目论证组对项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