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课文_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_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课文《卖木雕的少年》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 í)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áng)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tuó)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gò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xǔ)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dūn),仔细观赏,爱不释(hì)手。正要掏(tāo)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yù)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diān)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ěn)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ún)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hàn)的神情。我

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bīn)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orG 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fú)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biāo)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

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建议】

1?如果有条件,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识字写字指导。“释”是翘舌音,“宾”是前鼻音,要注意读正确。“栩”字不要读成“羽”。写字方面:“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3?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朋

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这两部分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才会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其中后两个部分是教学重点。本课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上,和上一课有不同之处。上一课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间接表现,本课则多是直接表现。如,“我却犹豫了”“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感动极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体会写法的不同。课文中,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文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和本

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参见参考资料)。如有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讲。这一背景也说明“国际理解”是双方的行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4?本课词语非常丰富,教师不但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熟记,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找词语。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

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

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最后,还可以变换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语境,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

5?本课的对话较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6?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虽然有推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