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直脊椎炎中医治疗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强直脊椎炎中医治疗办法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古人称之为“鱼背风”、“竹节风”、“骨痹”。
80 年代焦树德教授将以腰、脊、骶、髋关节或臂部疼痛明显,继则脊柱、颈部僵痛,或麻木乏力,纳少、低热,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加重。晚期病人可见脊柱僵硬,腰脊弯曲,不能伸直的病证,甚则“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称之为肾督亏虚,寒湿内侵所致的尪痹。
近年来焦老认为晚期病人的病证酷似《黄帝内经》中《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述的“大偻”。“大”者,一指脊柱乃人体最大的支柱,二指病情深重之意;而“偻”者,即曲背也。“背”者,一是指颈以下,腰以上部位,二是指背部、腰部、骶部的总称。“曲”则包含有尚直不直而屈曲,或当屈而不曲,反僵直的双重含义。
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使其更好起到支撑身体的作用。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消失而呈僵直或过度屈曲状态。偻者尪也,但大偻与尪痹既有密切关系又有所区别,而且大偻仍可隶属于“痹病”的范畴来研究。所以“大偻”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名是最恰当的。
病因病机
1.先天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失调,肾气亏虚,外邪乘虚而入,“邪入阴则痹”。若兼房室不节,命相火妄,水亏于下,火炎于上,阴火消烁,真阴愈亏;内伤七情,病久阴血暗耗,阴损及阳,时感外邪,寒湿深浸肝肾,筋骨失养。
2.肾督亏虚
肾主骨生髓。肾气不足,寒湿内生,兼受寒湿之邪乘虚内侵,内外合邪,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脊柱乃一身之骨主,骨的生长发育又全赖骨髓的滋养,而骨髓乃肾中精气所化生,故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则骨质疏松,酸软无力。督脉“循背而行于身后,为阳脉之总督,督之为病,脊强而厥”,督脉“贯脊属肾”,其为病“脊强反折”,肾虚则寒湿深侵,肾气不足,督脉失养,脊骨受损而致本病。
3.感受外邪
风寒湿热之邪,乘虚由腠理而入,经输不利,营卫失和,气血阻滞脉络,经脉痹阻,不通则为病。总之,本病多以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阳虚或后天调摄失宜,房事不节,惊恐或郁或病后失调等遂致肝肾亏损,阴精不足,督脉失荣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以寒湿偏盛乘虚而入为外因,互为因果关系。其病机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深侵肾督,深入骨骱、脊柱,筋脉失养,骨质受损,使筋挛骨弱而邪留不去,渐致痰浊瘀血相互胶结而成,使脊柱强直畸形。其性质为本虚标实、肾督亏虚为本,风寒湿热为标,多为寒湿之邪深侵肾督,督脉受病,又可累及多个脏器。
辨证论治
从中医学理论强直性脊柱炎即大偻的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久则入血入络而多见血瘀痰阻的临床表现。其发病内因与肾督阳气亏虚相关,其外因又与风寒湿热之客邪痹阻相连,还与内伤七情,
调摄失宜,外伤堕坠相系。肾督阳虚寒自内生,血流涩滞;风寒湿热之邪客于脉中,气血运行失畅,渐致痰瘀互结;内伤七情,或气机紊乱,气滞血瘀,或七情过用,调摄失宜伤及五脏,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血亏,滞涩难行;或外伤堕坠,恶血留内,血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
综上诸因均可导致血瘀痰阻证的产生,故而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大偻)时不管是肾虚督寒证、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证、肝肾两虚证等而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的治疗原则应贯穿始终。
具体临床分型论治如下。
肝肾阴虚型
症状:腰骶部、脊背酸痛伴下肢隐痛,转侧受限甚则关节强直变形,屈伸不利,或有四肢酸软乏力,肌肉萎缩,或有双目干涩疼痛;可伴消瘦,咽干口渴,头晕目眩,盗汗耳鸣,心烦失眠,面色潮红,
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数。
治则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中成药:①益肾蠲痹丸,饭后开水送服,1次1袋,1日3次,月经期经行量多者暂停服,孕妇停服;②知柏地黄丸,口服,水蜜丸1次6g或小蜜丸1次9g或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③左归丸,口服,1次9g,1日2次。
方药:当归地黄丸合虎潜丸加减。熟地黄15g,山茱萸12g,山药12g,龟甲(先煎)9g,知母9g,白芍15g,杜仲15g,牛膝9g,当归9g。加减:关节疼痛明显,日轻夜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加鸡血藤30g,王不留行9g,桃仁9g以养血活血;阴虚火旺,加青蒿(后下)9g,牡丹皮9g,天花粉15g以清虚热;伴有阳虚,加狗脊30g,桑寄生15g,肉桂1。5g以温肾阳。
瘀血阴络型
症状:腰背疼痛剧烈,固定不移,转摇不能,夜间尤甚,有时需下床活动后才能重新入睡,晨起肢体僵硬明显,或有关节屈曲变形,舌质暗或有瘀点或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
治则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中成药:①益肾蠲痹丸,饭后开水送服,1次1袋,1日3次,月经期经行量多者暂停服,孕妇停服:②尪痹颗粒,开水冲服,1次6g,1日3次,孕妇慎服;③风湿马钱片,口服,常用量1次2~3片,极
量4片,1日1次,孕妇、高血压病、心肝肾病患者忌服,儿童及老弱患者慎服,不宜久服多服,服本品后出现头晕、恶心、身软,可减量或暂停服,并多饮温开水,或用甘草绿豆煮汤饮用即可缓解。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土鳖虫6g,丹参15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牛膝9g,乳香9g,香附9g,秦艽15g,羌活15g,独活15g,地龙9g,泽兰9g,甘草6g。加减:寒邪偏重,加制川乌(先煎)3g,细辛3g,干姜9g以散寒止痛;虚损明显,当补肾与祛瘀之剂并用,去秦艽,加熟地黄15g,龟甲(先煎)6g。
寒湿痹阴型
症状:腰骶、脊背酸楚疼痛,痛连颈项,伴僵硬和沉重感,转侧不利,阴雨潮湿天加重,得温痛减,或恶寒怕冷,或伴双侧腰部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沉迟。
治则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中成药:①尪痹颗粒,冲服,1次6g,1日3次,孕妇慎服;②益肾硼蠲痹丸,口服,饭后服,1次1袋,1日3次,月经期经行量多者暂停服,孕妇停服;③正清风痛宁片,口服,饭前服,1次1~4片,1日3次,用药期间定期(2周)复查血常规、血小板;④雷公藤多苷片,口服,按体重1~1.5mg/(kg·d),分3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注意生殖毒性,孕妇忌用;⑤昆明山海棠片,口服,1次2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