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排列图法

07.01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

什么是排列图

排列图又叫巴雷特图,或主次分析图,它首先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Pareto)用于经济分析,后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将它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之中,成为全面质量管理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之一。

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若干个柱状图和一条自左向右逐步上升的折线。左边的纵坐标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为频率或称累积占有率。一般说来,横坐标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问题或项目,纵坐标表示影响程度,折线为累计曲线。

排列图法的应用实际上是建立在ABC分析法基础之上的,它将现场中作为问题的废品、缺陷、毛病、事故等,按其现象或者原因进行分类,选取数据,根据废品数量和损失金额多少排列顺序,然后用柱形图表示其大小。因此,排列图法的核心目标是帮助我们找到影响生产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例如,可以将积累出现的频率百分比累加达到70%的因素成为A类因素,它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

排列图能够从任何众多的项目中找出最重要的问题,能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大小顺序,能了解该项目在全体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效果、调查产生缺陷及故障的原因。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排列图的绘制,并将其应用到质量过程中去。

一般说来,绘制排列图的步骤如图7-1所示,即:确定调查事项,收集数据,按内容或原因对数据分类,然后进行合计、整理数据,计算累积数,计算累积占有率,作出柱形图,画出累积曲线,填写有关事项。

图7-1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

排列图的应用实例

某化工机械厂为从事尿素合成的公司生产尿素合成塔,尿素合成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上面共有成千上万个焊缝和焊点。由于该厂所生产的十五台尿素合成塔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焊缝缺陷,由此对返修所需工时的数据统计如表7-1所示。

气孔、夹渣、焊缝成型差、焊道凹陷及其他缺陷,前三个要素累加起来达到了89.4%。根据这些统计数据绘制出如图7-2所示的排列图:横坐标是所列举问题的分类,纵坐标是各类缺陷百分率的频数。

图7-2 焊缝缺陷的排列图

从这张焊缝缺陷的排列图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累计频率百分数在0-70%左右的因素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原因,即焊缝气孔和夹渣是影响尿素合成塔焊缝缺陷的主要原因,属于A类因素(A类因素一般不宜超过三个);累积频率百分数处在70%-90%之间的因素对合成塔的焊缝缺陷有一定的影响,属于B类因素;其他因素对焊缝缺陷的影响很小,属于C 类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尿素合成塔的质量,该厂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是焊缝气孔和夹渣等缺陷。

07.01排列图法

07.01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 什么是排列图 排列图又叫巴雷特图,或主次分析图,它首先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Pareto)用于经济分析,后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将它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之中,成为全面质量管理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之一。 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若干个柱状图和一条自左向右逐步上升的折线。左边的纵坐标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为频率或称累积占有率。一般说来,横坐标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问题或项目,纵坐标表示影响程度,折线为累计曲线。 排列图法的应用实际上是建立在ABC分析法基础之上的,它将现场中作为问题的废品、缺陷、毛病、事故等,按其现象或者原因进行分类,选取数据,根据废品数量和损失金额多少排列顺序,然后用柱形图表示其大小。因此,排列图法的核心目标是帮助我们找到影响生产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例如,可以将积累出现的频率百分比累加达到70%的因素成为A类因素,它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 排列图能够从任何众多的项目中找出最重要的问题,能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大小顺序,能了解该项目在全体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效果、调查产生缺陷及故障的原因。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排列图的绘制,并将其应用到质量过程中去。

一般说来,绘制排列图的步骤如图7-1所示,即:确定调查事项,收集数据,按内容或原因对数据分类,然后进行合计、整理数据,计算累积数,计算累积占有率,作出柱形图,画出累积曲线,填写有关事项。 图7-1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 排列图的应用实例 某化工机械厂为从事尿素合成的公司生产尿素合成塔,尿素合成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上面共有成千上万个焊缝和焊点。由于该厂所生产的十五台尿素合成塔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焊缝缺陷,由此对返修所需工时的数据统计如表7-1所示。 气孔、夹渣、焊缝成型差、焊道凹陷及其他缺陷,前三个要素累加起来达到了89.4%。根据这些统计数据绘制出如图7-2所示的排列图:横坐标是所列举问题的分类,纵坐标是各类缺陷百分率的频数。

常用的质量评价统计方法

常用的质量评价统计方法 1.分层法 分层法是质量管理中整理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分层法是把收集来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 2.调查表法 调查表是为收集数据而设计的图表。调查表法就是利用统计表进行整理数据和粗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其格式多种多样,可根据调查的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调查表。 3.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是把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合理分类,并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做出排列图,以直观的方法表明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 排列图的基本结构:1个横坐标,2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构成。 (1)针对某一问题收集一定时期的资料。 (2)将数据按一定分类标志进行分类整理,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并计算出各类项目的频数、累计频率。 (3)按一定的比例画出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因素,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 (4)按种类影响因素的程度的大小,依次从左到右在横坐标上画出直方块,其高度表示该项目的频数,并写在直方块上方。 (5)按右纵坐标的比例,在直方块中问的上方标出累计频率,从原点开始连接各点,画出的曲线就是巴雷特曲线。 应用排列图的注意事项: (1)通常把因素分为A、B、C三类。在累计频率80%与90%两处画2条横线,把图分成三个区域,累计频率在80%以内的诸因素是主要因素(A类),累计频率在80%~90%的是次要因素(B类),90%以上的为一般因素。 (2)主要因素不能太多,一般找出主要因素一二项为宜,最多不超过三项。若找出主要因素过多,须考虑重新进行因素的分类。 (3)适当合并一般因素。不太重要因素可以列出很多项,为简化作图,可把这些因素合并为"其他"项,放在横坐标的末端。

柏拉图的理解与使用

柏拉图的理解与使用 一、柏拉图法的涵义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但这些因素中有的起关键作用,有的只起次要作用,如何从众多因素中找出起关键作用的因素?通过绘制柏拉图,将这些影响因素并用一个图来表达,就能够找到这种关键因素,然后再分别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加以解决。柏拉图法是质量管理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柏拉图法又称排列图法或主次因素分析图法,由意大利学者柏拉图博士在1906 年分析意大利社会财富分布状况时首先提出。他在研究中发现,少数人占有社会上的大量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况,即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的关系。其后,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把这一原理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来,他发现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因素虽然很多,但起主要作用的仅是其中少数几项,这一现象完全符合“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规律,从而把柏拉图法用在寻找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上。 在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家常常不只几个,几十个,在这些纷繁庞杂的众多因素中,迅速、准确地找出主要因素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柏拉图法,它有利于企业抓住关键因素,用有限的资源解决更大的问题,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拍拉图法并不仅仅适用于确定某个特定产品的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在合理分层的基础上,分别找出各层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例如,从全企业来看,可能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是铸造和金属加工,而这两组工序内部又可以分别找出主要产品的主要部件,关键零件及关键工序等。由此可见,拍拉图法可以步步深入,具体地找出有关影响产品质量的根本原因。 二、柏拉图法的运用 使用柏拉图法十分简单,依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原理,先将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多因素罗列出来,再按照某种质量特性值或出现的频数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并绘制出柏拉图,根据质量特征值的大小和因素多少确定出关键因素,一旦确

第7讲1 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 什么是排列图 排列图又叫巴雷特图,或主次分析图,它首先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Pareto)用于经济分析,后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将它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之中,成为全面质量管理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之一。 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若干个柱状图和一条自左向右逐步上升的折线。左边的纵坐标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为频率或称累积占有率。一般说来,横坐标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问题或项目,纵坐标表示影响程度,折线为累计曲线。 排列图法的应用实际上是建立在ABC分析法基础之上的,它将现场中作为问题的废品、缺陷、毛病、事故等,按其现象或者原因进行分类,选取数据,根据废品数量和损失金额多少排列顺序,然后用柱形图表示其大小。因此,排列图法的核心目标是帮助我们找到影响生产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例如,可以将积累出现的频率百分比累加达到70%的因素成为A类因素,它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 排列图能够从任何众多的项目中找出最重要的问题,能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大小顺序,能了解该项目在全体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效果、调查产生缺陷及故障的原因。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排列图的绘制,并将其应用到质量过程中去。 一般说来,绘制排列图的步骤如图7-1所示,即:确定调查事项,收集数据,按内容或原因对数据分类,然后进行合计、整理数据,计算累积数,计算累积占有率,作出柱形图,画出累积曲线,填写有关事项。 图7-1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 排列图的应用实例 某化工机械厂为从事尿素合成的公司生产尿素合成塔,尿素合成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上面共有成千上万个焊缝和焊点。由于该厂所生产的十五台尿素合成塔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焊缝缺陷,由此对返修所需工时的数据统计如表7-1所示。

常用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常用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有七种,包括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相关图法、统计分析表法、直方图法和控制图法。 1.分层法(又称分类法)。分层法是将收集来的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按其性质、来源、影响因素等加以分类和分层进行研究的方法。它是分析影响质量原因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作用是,可以使杂乱的数据和错综复杂的因素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找到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分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清责任找出原因。应用分层法研究影响质量因素时,可先对操作者、机器、材料、方法、测量、环境和时间等方面进行分层,然后在小范围内再分层。 2.排列图法。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法。它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图11-4 金笔不合格原因排列图 排列图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而制作的。也就是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或项目,按其对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排列图。它的作用是能从多因素中找出关键因素,从而确定从何处人手解决问题。其结构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组成。左纵坐标表示产品频数(产品出现的次数),即不合格品体数;右纵坐标表示频率(产品出现的次数和总的次数之比),即不合格品累计百分数;横坐标表示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或项目,按影响质量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每个直方形的高度表示该因素影响的大小;曲线上每点的高度表示该因素累计百分数的大小,该曲线又称为巴雷特曲线。 为了利用排列图较准确地找到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通常把曲线的累计百分数分为三级作为判断标准,与此三级相对应的因素就分为三类: (1)累计百分数在0-80%为A类,在这一区间的因素是(主要因素,其中占累计百分数50-80%区间的因素)关键因素,一般这种关键因素有一两个,是解决问题的入手处; (2)累计百分数在80一90%的为B类,是次要因素; (3)累计百分数在90一100%的为C类,这一区间的因素是一般影响因素。 3.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又称鱼刺图,是用于分析质量问题产生具体原因的一种图表。制作这种图表的原则是,一般采用质量分析会的方式,集思广益,列出影响质量的因素,有系统地分析出不同的层次,形象地描述出它们的因果关系。寻求一个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要从大到小,从粗到细,追根求源,直到能具体采取措施为止。其形式如图10-5所示。

质量管理工具-排列图法

质量管理工具-排列图法 排列图也叫主次因果分析图,又称巴氏图或帕累托图。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明的。他是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的一种工具。排列图反映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观点。 1、排列图的特点 (1)按问题的大小进行排列,以便找出关键因素。排列图按原因或状况分类,把数据从大到小排列,成为一种频率分布。 (2)强调分层分析,问题明确有利于确定问题的次序。 (3)强调用数据说话,每一项都有次数和累计百分比,以数据为根据,有说服力,能反应质量问题。 2、绘制排列图的步骤 (1)收集一定时期的质量数据; (2)把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 (3)整理数据,做排列计算表。按分类项目统计频数,计算频数和累计频率,并列表示之。频率很小的项目可以合并为“其他”排在最后。(见附表) 调查项目出现的频数频率表

3、绘制排列图 排列图一般有两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组成.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标度0-100%;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或项目,按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排列;直方形的高度表示某项影响因素的大小,直方形标明质量问题的名称。在每个直方形上方右角标出累计值点,连接各点即成由左向右上升的曲线,这条曲线就称为帕累托曲线。 记录必要事项:主要记录图标题、获取数据时间、制图人、制图

时间。 4、根据排列图确定各类因素 通常把累计百分数分为三类: (1)0—80%为A类因素,也即是主要因素; (2)81%—90%为B类因素,也即是次要因素; (3)91%-100%为C类因素,也即是一般因素. 例图: 例图—1

排列图

排列图 出自淘课百科 跳转到:导航, 搜索 排列图(Pareto Diagram,帕累托图) 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排列图法 ? 2 排列图的作用 ? 3 排列图的使用 ? 4 排列图的制作步骤 ? 5 排列图的案例分析[1] ? 6 相关链接 什么是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帕累托(Pareto)图法,它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表方法。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1848---1923)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发现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后被称“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家劳伦兹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描绘了柏拉图法则,被称为“劳伦兹曲线”。 1930年美国品管泰斗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到品质管理上。 20世纪60年代,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在推行自己发明的QCC品管圈时使用了排列图法,从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 排列图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而制做的。也就是将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按其对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用直方图形顺序排列,从而找出主要因素。其结构是由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若干个直方形和一条折线构成。左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频数(出现次数或金额等),右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累计频率(如百分比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

因素,按影响大小顺序排列,直方形高度表示相应的因素的影响程度(即出现频率为多少),折线表示累计频率(也称帕累托曲线)。通常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占0%~80%为A类因素,也就是主要因素;80%~90%为B类因素,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因素,即一般因素。由于A类因素占存在问题的80%,此类因素解决了,质量问题大部分就得到了解决。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举个例子。某酒杯制造厂对某日生产中出现的120个次品进行统计,做出排列图,如下图所示: 排列图表明:酒杯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划痕和气泡,一旦这些问题得到纠正,大部分质量问题即可消除。 排列图的作用 1、作为降低不良依据。 2、决定改善的攻击目标。 3、确认改善效果。 4、用于发现现场的重要问题点 5、用于整理报表或记录。

排列图法

第三节 排列图法 一、什么是排列图法 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无论是为了寻找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还是追究造成废品损失的原因,其所涉及的有关因素都非常多。怎样寻找主要因素并有效地加以解决,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生产实践告诉我们,对于一项特定的质量问题来说,虽然同时作用于它的因素很多,但是它们对质量问题的影响程度并不都是相等的。如果我们分因素统计它们发生的频数并按其发生的频数多少顺序排列,以直方块的形式画出来,即构成了所谓排列图。 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因素很多,但起主要作用的仅是其中少数几项,即符合“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这一规律,从而使排列图成为寻找关键问题或关键因素的常用工具。 主次因素排列图的基本格式及其画法要点如下: (1)图中横坐标表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或项目,一般以直方的高 度表示各因素出现的频数,并从左到右按频数的多少,由大到小顺次排列; (2)纵坐标一般设置两个:左端的纵坐标可以用事件出现的频数(如 各因素造成的不合格品数)表示,或用不合格品损失金额来表示;右端的纵坐标用事件发生的频数占全部事件总数的比率表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2)(3)(4)(5)(6)(7)(8) 频 数 (f 累 计 频 率 (%) 因素

示; (3)将各因素所占的频率(比率)顺次累加起来,即可得各因素的顺次累计频率(累计百分比)。然后将所得的各因素的顺次累计频率逐一点画在图中相应位置上,并将各点联接,即可得到帕累托曲线。 绘制帕氏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寻找影响某项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此,通常把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即把包括在累计频率0~80%范围的因素称为A类因素,即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其次,属于累计频率80~90%范围内的因素称为B类因素,即为次要因素;其余在累计频率90~100%范围内的因素称为C类因素,是一般因素。通常A类因素应为1~2个,最多不超过3个。 为了有利于集中精力提高产品质量,首先应在规定时间内,着重解决影响产品质量的A类因素。 二、排列图作图步骤 例子:现结合某化纤纺织厂应用排列图寻找引起连续性疵布主要问题的实例,说明排列图的作图步骤。 第一步:搜集数据。 搜集数据首先要确定数据的分类项目。数据项目,可按出现问题的结果分,如按不合格项目、缺陷类型和事故的种类等进行分类,还可以按出现问题的原因分,如按缺陷产生的原因方面分类。 搜集数据的数量一般应取50个以上,数据太少则不能有充分的代表性。搜集到的数据其产生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过长时可分层作排列图。 第二步:按分类项目统计缺陷数。 该厂对XX年四月份出现疵布的各类缺陷共分8项进行统计,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三步:绘制排列图。 根据下表统计资料,就可以绘制出排列图,如图所示。

全面质量管理(TQM)常用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TQM)常用七种工具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一、检查表 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 使用检查表的目的: 系统地收集资料、积累信息、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和分析。也就是确认有与没有或者该做的是否完成(检查是否有遗漏)。 二、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 1、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如,可收集1个月或3个月或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即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为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和作图时的基本依据。 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栏。 4、作排列图。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图法 因果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或鱼骨图。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 1、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环境。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 2、讨论时要充分发挥技术民主,集思广益。别人发言时,不准打断,不开展争论。各种意见都要记录下来。 四、分层法 分层法又叫分类,是分析影响质量(或其他问题)原因的方法。我们知道,如果把很多性质不同的原因搅在一起,那是很难理出头绪来的。其办法是把收集来的数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分析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分析工具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一、统计分析表法和措施计划表法 质量管理讲究科学性,一切凭数据说话。因此对生产过程中的原始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十分重要,为此必须根据本班组,本岗位的工作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表格。常用的统计分析表有以下几种,供参考。 1.不良项目调查表 某合成树脂成型工序使用的不良项目调查表如下。每当发生某种不良时,工人就可在相应的栏目里画上一个调查符号,这样,下班时哪些不良项目发生了多少,立即可知。 2.零件尺寸频数分布表 此表与不良项目调查表属同一类型。第二栏为零件尺寸的分组,第四栏的“ ”与不良项目调查表中的“正”是相同的符号。工人每加工完一个零件,经检测后,将所得零件尺寸在第二栏“组距”中找到相应的尺寸组,然后再在第四栏中记录符号,待到下班或完工时,再统计第五栏。这样的图既直观、又明确、有助于掌握零件尺寸的分布情况。 3.汽车油漆缺陷统计表 该表的特点是直观,而且将每个缺陷的部位表示出来了。 4.不良原因调查表 要分清不良的发生原因,可接设备、操作者、时间等标志进行分层调查,填写不良原因调查表。 下表为调查了甲、乙两位工人5天生产塑料勺不良原因的调查表。 5.不合格品分类统计分析表 下表为某工序同时生产三种规格的轴承,按不良项目分别统计。表的右侧和下边的合计栏均画作虚线,表示可根据需要取舍。需要注意的是“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作为总目,下面还细分若干细目,这是表格设计的一种技巧,与此对应,下边合计栏也应合理设计。 6. 措施计划表 措施计划表,又称对策表。在制订一个具体的改进措施计划后,所有对策编制成计划表的形式。 下表为某照相机厂生产一种自拍照相机,为了解决自拍质量问题,针对所分析的原因,制订的改进措施计划表。 二、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形式如下图。 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座标,一个横座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左边的纵座标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右边的纵座标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有时,为了方便,也可把两个纵座标都画在左边。横座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排列;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帕累托曲线。通常把累计百分数分为三类:0~80%为A类,是累计百分数在80%的因素,显然它是主要因素。累计百分数80~90%的为B类,是次要因素;累计百分数在90~100%的为C类,这一区间的因素是一般因素。 作排列图需注意:

排列图的作法

品质管理培训系列之九 排列图的作法 理解重点: 品质七手法之一(排列图的作法) 一、排列图的基本概念 质量为题是以质量损失(不合格项目和成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多数损失往往是由几种不合格引起的,而这几种不合格又是少数原因引起的。因此,一旦明确了这些“关键的少数”,就可消除这些原因,避免由此所引起的大量损失。用排列图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 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排列图是建立在巴雷特原理的基础上,主要的印象往往是由少数项目导致的,通过区分最重要的与较次要的项目,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地改进效果。 在质量管理领域,美国的朱兰博士运用洛伦兹的图表法将质量稳地分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巴雷特分析法”。朱兰博士指出,在许多情况下,多数不合格及其引起的损失是由相对少数的原因引起的。 排列图按下降的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例如不合格项目)在整个结果中的相应作用。相应的作用可以包括发生次数、有关每个项目的成本或影响结果的其他指标。用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个项目相应的作用大小,用累计频数表示各项目的累计作用。 (一)制作排列图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以及如何收集数据。 1.选题,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是哪一类问题,如不合格项目、损失金额、事故等等。 2.确定问题调查的期间,如自3月1日至4月30日止。 3.确定哪些数据是必要的,以及如何将数据分类,如:或按不合格类型分,或按不合格发生的位置分, 或按工序分,或按机器设备分,或按操作者分,或按作业方法分等等。 数据分类后,将不常出现的项目归到“其他”项目。 4.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以及在什么时候收集数据,通常采用检查表的形式收集数据。 第一步,选题,确定质量特性。 第二步,设计一张数据记录表。 第三步,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合计。 第四步,制作排列图用数据表,表中有各项不合格数据,累计不合格数,各项不合格所占百分比及累计百分比。 第五步,按数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将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其他”项的数据由许多数据很小的项目和并在一起,将其列在最后,而不必考虑“其他”向数据的大小。 第六步,画两根纵轴和一根横轴,左边纵轴,标上件数(频数)的刻度,最大刻度为总件数(总频数);右边纵轴,标上比率(频率)的刻度,最大刻度为100%。左边总频率的刻度与右边的总频率的刻度(100%)高度相等。 横轴上将频数从大到小一次列出各项。 第七步,在横轴上岸频数大小画出矩形,矩形的高度代表各不合格项频数的大小。 第八步,在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上累计值(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百分数),描点,用实线连接,画累计频数折线(巴雷特曲线)。 第九步,在土上记入有关必要事项,如排列图名称、数据、单位、作图人姓名以及采集数据的时间、主题、数据合计数等等。 (二)排列图的分类 正如前面所述,排列图是用来确定“关键的少数”的方法,根据用途,排列图可分为分析现象用排列图和

排列图法的实施步骤

排列图法的实施步骤 简介 排列图法是一种用于管理和安排任务的可视化工具。它通过使用图表的方式将任务和时间进行逻辑性排序,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项目计划。本文将介绍排列图法的实施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使用这种方法提高项目的管理效果。 步骤一:明确项目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在使用排列图法前,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整体目标以及每个阶段的目标。这有助于我们在排列图中建立起任务和时间的关系,并确保所有任务都与项目目标保持一致。 •确定项目的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将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任务 步骤二:确定任务间的逻辑关系 在排列图中,我们需要将任务按照其逻辑关系进行排序。这有助于我们理清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减少项目延误的风险。 •根据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确定任务的先后顺序 •使用箭头连接任务,表示先后顺序 步骤三:设定任务的时间范围 排列图法中,每个任务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通过为每个任务设置时间范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项目进展和任务的执行情况。 •根据任务的性质和前后任务的时间确定任务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在排列图中标记每个任务的时间范围 步骤四:创建排列图 在确定了任务间的逻辑关系和时间范围后,我们可以开始创建排列图。排列图可以使用各种图表工具或软件绘制,如Excel、Google Sheets或专业的项目管理软件。 •使用图表工具或软件创建排列图 •将任务按照先后顺序放置在排列图中 •使用适当的颜色和符号来标记任务的性质和状态

步骤五:更新和跟踪排列图 排列图是一个动态的工具,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和跟踪。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调整任务的时间范围和顺序,以反映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 •定期更新排列图,确保任务的时间范围和顺序与实际情况一致 •跟踪任务的执行情况,并在排列图中标记完成情况 •及时调整任务的时间范围和顺序,以反映实际进展情况步骤六:沟通与协作 排列图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和协作工具,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项目计划和各自的任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使用排列图与团队成员共享项目计划和任务安排 •在每个阶段的开始前,与团队成员进行项目目标和任务的详细沟通 •定期召开会议,讨论项目进展和问题,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结论 排列图法是一种简单且易于使用的项目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管理和安排任务。通过明确项目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确定任务间的逻辑关系,设定任务的时间范围,创建排列图,并及时更新和沟通,可以极大地提高项目的管理效果。希望本文对读者了解排列图法的实施步骤有所帮助,从而更好地管理项目。

排列图法直方图法以及散布图法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排列图法直方图法以及散布图法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统计过程控制(SPC)与休哈特控制图(四) 第八章排列图法和因果图法 一、排列图法 (一)什么是排列图 排列图是为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所使用的图。它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的长方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所组成的图。它的基本图形,见图9-1。 排列图又称帕累托图。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用来分析社会财富的分布状况。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着绝大多数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却占有少量财富处于贫困的状态。这种少数人占有着绝大多数财富左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即所谓“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米兰,把这个“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中,便成为常用方法之一(排列图),并广泛应用于其它的专业管理。目前在仓库、物资管理中常用的ABC分析法就出自排列图的原理。 (二)排列图的作图法 1.搜集数据搜集一定时期内的质量数据,按不同用途加以分层、统计。 以某卷烟厂卷烟车间成品抽样检验时外观质量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中的数据为例(表9-1)。 2.作缺陷项目统计表为简化计算和作图,把频数较少的油点、软腰和钢印三次缺陷合并为“其它”项,其频数为37。 (1)把各分层项目的缺陷频数,由多到少顺序填入缺陷项目统计表,“其他”项放在最后,见表9-1。 (2)按表9-1的表头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百分比。并填入统计表9-2中。 3.绘制排列图绘制排列图的步骤如下:

PDCA的八个步骤与所用方法

PDCA的八个步骤与所用方法 加入时间:2011-10-19 19:10:23 点击:659 /文字内容来自标语https://www.360docs.net/doc/2519379086.html,/ P阶段 1 分析现状,找出质量问题———排列图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工序能力分析,KJ法,矩阵图法 2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因果分析图法,关联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散布图法 3 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排列图法,散布图法,关联图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KJ 法,实验设计法 4 制定措施计划———目标管理法,关联图法,系统图法,矢线图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D阶段 5 执行措施计划———系统图法,矢线图法,矩阵图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C阶段 6 调查效果———排列图法,控制图法,系统图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检查表,抽样检验 A阶段 7 调查效果———标准化,制度化,KJ法 8 提出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PDCA循环的四个特点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它具有四个特点: 周而复始 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 循环,依此类推。 大环带小环 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 统计的工具 PDCA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和"七种工具"。 PDCA三个特点 注释:PDCA循环又叫"戴明循环",简称"戴明环",P--策划D--实施C--检查A--处置。PDCA

推荐: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1、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分层法,因果分析图法,排列图法,直方图法。 2、分层法的基本思想是准确有效地找出问题及原因。 3、使用因果分析图法(鱼刺图)时,应注意:①一个质特性或一个质量问题使用一张图分析;②通常采用QC补组活动的形成进行;③广泛听取意见;④分析时层层深入,引出所有可能的原因;⑤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主要原因。 4、排列图中:累计频率0-80%为A类问题,80-90%的问题为B问题。90-100%的问题为C 类问题,其中A类问题重点管理,B类问题次重点管理,C类问题按照常规适当加强管理。 5、直方图的主要用途:①整理统计数据,了解统计数据的分布特性,从中掌握质量能力状态;②观察分析生产过程质量是否处于正常和受控状态以及质量水平是否保持在公差允许范围内。 6、常见的异常直方图有:折齿型,陡坡型,孤岛型,双峰型,峭壁型。 7、质量特性数据分布偏下限,易出现不合格,在管理上必须提高总体能力。 8、质量特性数据分布充满上下限,质量能力处于临界状态,易出现不合格,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9、质量特性数据分布居中且边界与上下限较大距离,说明质量能力偏大,不经济。 10、质量特性数据分布超出上下限,说明生产过程存在质量不合格,需要分析原因,采

取措施纠偏。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