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中的叠字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的类型及作用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的类型及作用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的类型及作用叠字又称重言,是将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字连接在一起,用以摹写人或物的某种情态、形态、声音、颜色等的修辞方式。

它是汉民族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在我国文学作品中出现极早。

《诗经》305篇,有105篇运用了叠字;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列举了《诗经》运用叠字来描写景物的语句:“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叠字的运用可谓“皎日慧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大致有下列四种类型:1.拟声叠字构成的象声词,摹拟外物复杂万千的声音,造成和谐动听的音乐美。

如《诗经·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用“丁丁”摹拟砍树的声响,用“嘤嘤”摹拟悦耳的鸟叫;《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嘈嘈”摹拟大弦的粗重声,用“切切”摹拟小弦的轻细声。

点缀几个叠字,就使声音变得具体真切。

2.表时《孔雀东南飞》中“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在这些表时间概念的叠字中,有的为某一具体时间如“晻晻”;有的为每时、每夜如“时时”、“夜夜”;有的则为不确定的较长时间如“久久”,给人不同的时间概念。

唐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诗中“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四组叠字的运用,使诗呈现回环往复的声韵和深远的时间意识,声情并茂,情理并生。

3.摹状叠字常用来摹写事物的状态,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漠漠”形容水田一片,视野苍茫;“阴阴”描写夏木茂密,意境幽深。

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再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蝶舞翩翩不止,黄莺恰啼时的动态美、声音美和新春之际,落尽枯枝见花蕾的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藉叠字的贴切自然而生意扑面。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

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梁绍王称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

“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

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

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

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

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

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

《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

二是确切性。

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叠字诗及叠字体诗

叠字诗及叠字体诗

叠字诗及叠字体诗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迭而成一个词,也称“重言词”,因此叠字诗也称“重言诗”。

叠字大体可分三种:拆字叠、回文叠、双字叠,叠字诗属于双字叠。

叠字诗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

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的为叠字体诗。

诗中叠字由来已久,最早见于《诗经·卫风·硕人》。

顾炎武《日知录》:“诗用叠字最难。

《卫风》‘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朅揭揭。

庶姜孽孽’,连用六叠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

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

”徐师曾《诗体时辨》说:“按古诗《青青河畔草》凡十句,而前六句皆用叠字,《迢迢牵牛星》亦十句,而首四句、尾二句皆用叠字,然末有以叠字成篇者。

后人仿之,始有此体。

”以后文人仿作,诗中用叠字的,如韩愈《南山诗》,连用十四句叠字,李清照《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个叠字。

叠字诗是由诗词叠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杂体诗。

此后又有叠字词、叠字曲出现。

大多通篇叠字。

如明代朱权《书怀》,既是叠字诗,又是回文诗,为罕见的诗作。

叠字是一种组词手法,叠字重言是语言文字学上的一种法则,是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造句修辞方式.使用该手法,将某种含义的字重迭起来,既可创造双声迭韵的音乐美,又能大增强对某事物某思想某感情的表达效果,鲜明地强烈地构架意境和渲染气氛,最终达到加强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与情绪冲击,加深读者对作者及作品的理解与印象。

如易安词《声声慢》“清秋”。

叠字诗(词或曲)在我国古体诗词优秀作品中常见,最早可溯至《诗经》,至南北朝入唐,便臻于成熟,出现了工整标准的体制。

及宋元延入词曲,开拓了新领域。

明清以降,花样翻新,出现了擅手大家如万树、刘大白等。

叠字也是一种写作鼓曲的技巧,如京韵大鼓《丑末寅初》里的"渺渺茫茫恍恍惚惚密密匝匝"、岔曲《太虚幻境》里的"袅袅婷婷"、"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莺莺燕燕师师盼盼"等。

诗经的叠词诗句

诗经的叠词诗句

诗经的叠词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释义| 关关,水鸟此唱彼和的叫声。

相传这种鸟雌雄情意专一。

由“关关雎鸠”起兴,联想及君子淑女,实为良好之配偶。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释义| 杲杲(gǎo):光明的样子。

女子在思念他远征的丈夫,“好比久旱把雨盼,偏偏老是大晴天。

一心思念阿哥回,想得头痛也心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释义| 夭夭:茂盛的样子。

灼灼:花鲜艳盛开的样子。

诗人见春天桃枝柔嫩和桃花鲜艳,联想到新娘美好,送去祝福。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释义| 丁丁(zhēng):刀斧砍树,伐木之声。

嘤嘤:鸟和鸣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释义| 青青,纯绿之色。

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思之长也。

此男女相悦,女子怨男子不来相晤之诗。

此外,悠悠还有“远大之貌”。

采采芣苢(fúyǐ),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duó)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

释义| 采采,采之又采。

芣苢:车前草,药名。

这首诗,是古时女子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释义| 依依:柳条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霏霏(fēi):雪盛多的样子。

是说,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嘒(huì)彼小星,三五在东。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释义| 肃肃:疾貌,走路很快的样子。

这段是在说,小小星星闪微光,三三五五在东方。

急急匆匆赶夜路,早早晚晚为公忙。

肃肃,还指“鸟拍翅膀的声音”,如“素素其羽”;“严肃恭敬的样子”,“肃肃王命”。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释义| 离离:茂盛的样子。

靡靡:迟迟也。

摇摇:不定也,犹言愁闷得难受。

《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词

《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词

第30卷第1期2021年2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Vol.30No.1Feb2021DOI:10.13887/ki.jccee.2021(1).24《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词李静(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产生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颇具特色,结构上工整和谐,遣词造句十分精巧,尤其是诗中诸多重言词,在增加诗歌语言艺术性的同时又不失自然生动。

文章从重言词的表现形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表达效果等方面对《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词进行考察分析。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语言特色;重言词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产生于东汉时期的《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的发展达到成熟阶段,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在中国诗歌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在内容上,《古诗十九首》用最经济的笔墨抒发感情,反映了时局动荡、政治黑暗的社会生活图景,具有典型的抒情特征&在形式上,处处带有文人诗的色彩,措辞质朴而又生动自然,表现出高度的概括性,在参差错落里显得和谐&尤其是语言上,《古诗十九首》的用字和遣词造句都极为工整,重章叠句的复沓形式和重言词的集中使用让其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叫目前学界对《古诗十九首》中重言词的研究主要是从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方面展开了赏析&本文将从表现形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表达效果等方面对《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词进行考察分析。

1《古诗十九首》中重言词的表现形式和语法功能重言又称“复字”或“叠字”,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重言现象充分利用了汉语音节上的特征,在增强音节节奏以及表情达意方面,都是汉语中十分重要的手段典《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词使用颇具特色,在这19首诗中,有《行行重行文章编号:1674-5787(2021)01-0099-05行》《青青河畔草》《驱车上东门》等13首诗里出现了一共39个重言词&按重言词的词性和所在篇目的名称分类统计如下(注:篇名和诗句里重复出现的词统计时不合并):表1《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词词性诗名重言词数量动词《行行重行行》行行、行行4形容词《青青河畔草》青青、郁郁、盈盈、皎皎、娥娥、纤纤7《迢迢牵牛星》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7《青青陵上柏》青青、磊磊、郁郁、戚戚-《冉冉孤生竹》冉冉、悠悠3《凛凛岁云暮》凛凛2《明月何皎皎》皎皎2《驱车上东门》萧萧、杳杳、浩浩3《回车驾言迈》悠悠、茫茫2《涉江采芙蓉》浩浩1《孟冬寒气至》区区1《明月皎月光》历历1《去者日以疏》萧萧1收稿日期:2020-10-16作者简介:李静(1996—),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100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30《古诗十九首》中出现的39个重言词全都属于谓词,其中有35个是形容词性的,如“青青河畔草”中的“青青”,“迢迢牵牛星”中的“迢迢”,“四顾何茫茫”中的“茫茫”等;动词词性的重言词仅有“行行重行行”中的“行行”一词,全篇一共出现过4次。

《古诗十九首》中AA式词语的归属问题

《古诗十九首》中AA式词语的归属问题

《古诗十九首》中AA式词语的归属问题作者:覃春茂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8期[摘要]《古诗十九首》中AA式词语因其形态相同,对其归属问题很容易被忽略,所以称呼比较混乱。

笔者通过对“叠字”、“叠音词”、“叠词”等概念及内涵的分析,把叠字归属于单纯词的范畴,把叠词归属于合成词中重叠式的范畴。

《古诗十九首》中二十一个AA式词语归属于叠字的有7个,归属于叠词(合成词重叠式)的有14个。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叠字叠词归属作者简介:覃春茂,中文讲师,现在陕西省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从事《古代汉语》教学。

《古诗十九首》中AA式词语共出现三十一处,把重复使用的除外还有二十一个,如“行行”、“青青”、“纤纤”、“区区”等。

因为这些词在形态上都表现为AA式,对其归属问题很容易被忽略,所以对这些词的称呼非常混乱。

在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等文学史书中称“叠字”。

受这些文学史家的影响,很多语文工作者在从事论文写作中,也把这些词统称为“叠字”,而且这种称谓似乎成了主流。

除此而外,还有统称“叠音字”、“叠音词”、“叠词”、“重叠词”等等。

笔者认为,在以上五种称呼中,把《古诗十九首》中三十一处AA式词语笼统地称为哪一种都不合适。

怎样称呼才合适?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叠字”等的概念内涵,然后再从构词类型上进行合理归类,最终可以完成三十一个AA式词语的归属。

笔者看了很多关于写《古诗十九首》有关AA式词语的文章,诸如《浅谈中叠字的妙用》、《浅谈的叠词艺术》等等。

如果弄清了这些AA式词语分属于不同的构词类型,搞清了它们的归属问题,就不会这样统称它们为“叠字”或“叠词”了。

叠字:又名重言,它是由两个书写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它强调的是“字”的重叠。

叠音字:两个音节相同或读音相同的字的重叠,它强调的是两个音节相同,最终归为字的重叠。

叠音词: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解释为“由两个相同音节相叠构成”。

浅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浅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浅析《古诗⼗九⾸》的艺术特⾊2019-10-09摘要:《古诗⼗九⾸》⽂辞醇厚、意境悲远,堪称“⼀字千⾦”。

本⽂从东汉特殊的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对其艺术特⾊的考察,揭⽰出《古诗⼗九⾸》作为诗歌⾃觉时代伐⼭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古诗⼗九⾸;创作背景;艺术特⾊;地位《古诗⼗九⾸》温薰着先民原始⽽朴素的⽓息褰裳涉溱⽽来,“深衷浅貌,短语长情”,[1]以其美丽⽽悲怆的唱咏,或天真直率或含蓄蕴藉地传达着清琼⾃然、托情⾼介的古⼈之思。

它擅长于抒写哀乐,摆脱了神学⽬的论和谶纬宿命论的桎梏,开始转向思考现实⼈⽣,与《诗经》、《楚辞》桴⿎相应,堪称五⾔滥觞,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具有⼗分重要的研究意义[2]。

⼀、《古诗⼗九⾸》的创作背景《古诗⼗九⾸》源起于梁齐之间,那时流传着⼀些汉魏以来的古诗,据钟嵘《诗品》所云“陆机拟⼗四⾸……其外四⼗五⾸”,[3]可知当时⾄少有五⼗九⾸之多[4]。

梁代昭明太⼦萧统(501-531)编《⽂选》,从这些⽆名散佚的“古诗”中,选择了⼗九⾸,作为⼀组诗流传⾄今。

对于这⼗九⾸诗创作的时代问题,学界多有讨论,他们⼀致认为创作时间为东汉末年。

对创作背景进⾏进⼀步的探究,有利于寻根振叶、沿波讨源,更好地理解《古诗⼗九⾸》。

东汉末年政治局势恶化,⽂⼈的观念随之发⽣巨⼤改变。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以来,经学成为汉代意识形态的根本,发展到明帝时代,师道与君道甚⾄有了同等的尊严。

和帝以后,连续⼏个幼主当政,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原先的仕途受到了很⼤的影响,要⼊仕便要依附权贵,使得此前以道为重,注重⽓节、操守的意识受蒙受极⼤的冲击,此外,汉末争激烈的政治⽃还影响到⼠⼈⽣命的存亡。

由于正统价值体系被怀疑乃⾄摒弃,诗⼈们失去了原来的赖以⾃⽴的精神依托,以⾁体凡⾝真实地感受着⼈⽣的⼀切,在与严酷社会现实的激烈碰撞中迸发出对⽣命变易、时序流逝的感伤,对灾难不幸的忧虑,对世风浇薄的愤怒。

作为东汉末年成熟的作品,《古诗⼗九⾸》在⼈⽣、艺术观念上开创了⼀个新的时代[5],这与动荡的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古诗词中叠字名句集粹

古诗词中叠字名句集粹

古诗词中叠字名句集粹(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贵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呜》)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分离。

(古诗十九首之一)青青河边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古诗十九首之二)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古诗十九首之三)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古诗十九首之三)徐徐狐生竹,结根泰山阿。

(古诗十九首之八)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之十)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古诗十九首之十一)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古诗十九首之十三)凛冽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古诗十九首之十六)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古诗十九首之十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曹丕《短歌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南北民歌《敕勒歌》)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潜《回去来兮辞》)念天地之悠悠,独怆但是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流连戏蝶不时舞 , 自在娇莺恰好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繁枝简单纷繁落 , 嫩蕊商议细细开(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徐徐香。

(杜甫《狂夫》)穿花峡蝶深深见 , 点水靖蜒款款飞。

(杜甫《曲江二首》)信宿渔人还平常 , 清秋燕子故飞飞。

( 杜甫《秋兴八首之三》 )榉柳枝枝弱 , 枇杷树树香 ( 杜甫《农舍诗》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滔滔来。

( 杜甫《登高》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灏《黄鹤楼》)大弦噪噪如急雨 , 小弦切切如私雨。

噪噪切切错乱弹 , 大珠小珠落玉盘。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ニ担骸笆拙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梁绍王称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
用叠词摹色的例子也不少。如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颜色好像碧玉一般。
三是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诗的前四句分别用叠字领起,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诗歌中的叠字分析

诗歌中的叠字分析

诗歌中的叠字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组成的词语,又称为复字、重言,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式。

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

在古典诗词曲中,叠字的运用相当普遍。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竟有204篇见用叠字。

《诗经》在运用叠字方面显示了精深的语言表现力和惊人的创造性,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小雅"车攻》)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

(《郑风"风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都是受到历代评论家称许的叠字佳句。

清代语言学家王筠把《诗经》中的叠字汇集分类,编成《毛诗重言》一书。

可见后世对“诗三百”叠字修辞之妙是何等击节赞赏。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对于《诗经》的叠字给予高度评价:“灼灼状桃李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这是说:《诗经》中的叠字如“灼灼”“依依”“杲杲”等,虽然只是相叠的两个字,却可以“以少总多”,把客观景物描摹刻画得“情貌无遗”,形神毕现;即使人们再苦思冥想上一千年,也将不能找到更为恰当的词去取代这些叠字。

汉代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叠字的竟达十三首之多。

如《青青河畔草》全诗十句,开头六句连用了叠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青青”是从色彩上形容春草之碧绿,“郁郁”是从意态上描绘柳树之葱郁,写出烂漫春光之中草木的生机畅茂。

“盈盈”是形容“楼上女”的绰约风采,“皎皎”表现出这位女子临窗凝眺时的姿容仪态。

艳丽的“红粉妆”再加上“娥娥”二字,愈显现出她美丽的容貌;洁净白晰的“素手”再饰以“纤纤”二字,更加具体地刻画出“素手”的形态。

顾炎武指出:这首诗“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日知录》)。

迢迢牵牛星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迢迢牵牛星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迢迢牵牛星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一、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间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

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迢迢: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写星的光辉,亮纤纤: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写人的神情,含情二、延伸:【原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两相界离相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赏析】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这首诗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的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实际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这首诗又多用叠字,增强了诗的节奏美,诵读时要把这一节奏美表现出来。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萧统。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体物重叠尽得风流_浅论_古诗十九首_中叠字的妙用

体物重叠尽得风流_浅论_古诗十九首_中叠字的妙用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 REVIEW/在璀璨浩瀚的中国诗歌艺术史上,《古诗十九首》以其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汉代文人五言诗的高峰,也成为影响后世诗歌创作的一朵奇葩。

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钟嵘称他为“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诗品(上)》)。

本文仅就其高超的语言技巧,特别是对叠字的妙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在古典诗歌,叠字的运用是比较常见的。

诗人们常用叠字来烘托意境、抒发感情、美化声律。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列举了《诗经》中运用叠字的不少范例,他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岁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这段话,就是对叠字神奇功用的高度赞扬和重要评述。

《诗经》之后成功运用叠字的作品不乏其例,而《古诗十九首》中叠字的运用更为突出。

十九首诗中,就有十三首共三十一处运用了叠字,其中有七首第一句就运用了叠字。

这些字词巧妙重叠、反复出现,为诗歌锦上添花。

叠字可以深化诗中的思想感情。

《古诗十九首》由于叠字的巧妙运用就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第一首《行行重行行》是写思妇思念游子的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

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仿佛让人看到思妇憔悴、消瘦、日夜翘首企盼游子归来的形象,体会到思妇刻骨相思的痛苦之情。

《青青陵上柏》是一首忧时伤生的感遇诗,诗中说人生短促,应该及时行乐,情绪较为消极,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京中权贵的炙手可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知识点——鉴赏作品的语言-古诗词中叠字的妙用 (2)

知识点——鉴赏作品的语言-古诗词中叠字的妙用 (2)

鉴赏作品的语言——古诗词中叠字的妙用
【知识点解析】
2、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富有音乐美。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 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1)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 例如:《古井》中用“叮叮当当”来形容挑水桶碰撞的声音, 用“吱悠吱悠”来形容扁担发出的声音,写出了人们挑水时的 热闹,形象地说明了到这里取水的人多,又从侧面反映了古井 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默默奉献的精神。有些叠词描写形 状,惟妙惟肖。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海参蠕动用 “懒洋洋”,形象地表现了海参缓慢移动的样子,憨态可掬, 逗人喜爱;写鱼的眼睛用“圆溜溜”,非常逼真地写出了鱼眼 的灵活与水灵。
知识点—— 鉴赏作品的语言—古
诗词中叠字的妙用
鉴赏作品的语言——古诗词中叠字的妙用
【知识点解析】
一、考点解读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
语。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常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 法,就是叠字法。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 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个 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具有特 定的表达效果。 二、叠词的妙用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2.起强调作用。
鉴赏作品的语言——古诗词中叠字的妙用
【知识点解析】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 《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 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 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鉴赏作品的语言——古诗词中叠字的妙用
【知识点解析】
鉴赏作品的语言——古诗词中叠字的妙用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800字)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800字)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

徐 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梁绍王称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

“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

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

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

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

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

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

《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

二是确切性。

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古诗十九首 叠字

古诗十九首 叠字

古诗十九首叠字《古诗十九首》收录十九首乐府古诗,诗中大量使用叠词,似承自《诗经》民歌形式,却自然巧妙,堪称文人典范。

十九首充满文人气息,是古诗文人化的标志,这些诗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有的是诉说爱情之离愁,有的道尽世事之艰难,有的抒写思乡之绪,有的感怀命运多舛,内容丰富,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下面选了几首叠词较多的诗进行赏析。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古十九中的第一首,开头用了两组叠词“行行”,具有音律美,且有画面感,写出了你总是朝前走不停歇的样子,我们的距离是越来越远。

你我就这样被活生生分开了。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往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她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人的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诗的语言并不惊奇,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六个,但是贴切而又生动。

写出了青青的草地,依依的柳树,仪态优美的女子,洁白如月的肌肤,粉红的妆容,纤细的手指,刻画出一个美丽的女子。

自然界的青春,为少妇的青春作陪衬;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诗歌结构的自然曲折。

高考语文叠词作用简析

高考语文叠词作用简析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

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梁绍王称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

“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

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

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

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

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

二是确切性。

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再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

形容风景的叠字

形容风景的叠字

形容风景的叠字1. 苍苍- 读音:cāng cāng- 出处:《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解释:深青色,常用来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或形容天色。

- 造句:远处的山峦苍苍,仿佛是大地的卫士。

- 小片段例子:那天我和朋友去爬山。

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去,苍苍的山峦高耸入云。

朋友惊叹道:“哇,这山看起来好壮观啊,那些树长得密密麻麻的,全是那种深青色,就像给山穿上了一件厚厚的铠甲。

”我接话道:“是啊,你看这苍苍的一片,感觉充满了神秘和力量,大自然可真是个神奇的艺术家,你说是不是?这可比咱们在城市里看到的人造景观强太多了。

这山就这么静静地在这儿,不知道见证了多少岁月的变迁呢。

我觉得在这苍苍的大山面前,我们人类显得特别渺小。

”所以说,大自然的景色总能给我们带来震撼和敬畏之感。

2. 茫茫- 读音:máng máng- 出处:《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解释:形容辽阔,没有边际。

- 造句:茫茫的大海上,只有一艘小船在漂泊。

- 小片段例子:我在海边旅行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滩上。

眼前就是茫茫的大海,一眼看不到尽头。

旁边有个小孩在问他爸爸:“爸爸,这海怎么这么大呀,好像一直连到天上去了呢。

”他爸爸笑着说:“宝贝,这就是大海的魅力呀,它这么茫茫无边,就像一个巨大的蓝色宝藏,藏着无数的秘密呢。

你看那些海浪,一波一波的,就像是大海在给我们讲述它的故事。

”我听着他们的对话,心里想,这茫茫的大海确实有着无尽的吸引力,它让人心生敬畏又充满好奇,真的是大自然最伟大的杰作。

3. 幽幽- 读音:yōu yōu- 出处:《孔雀东南飞》“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幽幽和隐隐有相似的意境)- 解释:形容声音、光线等微弱、深远;也可形容环境寂静。

- 造句:幽幽的山谷里,传来一阵清脆的鸟鸣声。

- 小片段例子:我走进那片森林,里面有一条小路通向幽幽的山谷。

我刚走进去,就感觉光线暗了下来,四周都是高大的树木。

诗经中的叠词

诗经中的叠词

丁丁:1.壮健貌。

2.漫远貌。

3.指汉丁令威。

4.冰冷貌。

与与:1.繁盛貌。

2.威仪合度貌。

3.犹豫不决貌。

业业:1.危惧貌。

2.高大雄壮貌。

丸丸:1.高大挺直貌。

《诗·商颂·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

"毛传:"丸丸,易直也。

"宋司马光《相国魏忠献韩公挽辞》:"如何未黄发,垄柏已丸丸。

"清纳兰性德《送施尊师归穹窿》诗:"突兀穹窿山,丸丸多松柏。

"一说,圆如车盖貌。

2.一团团。

乘乘:1.颓丧困顿貌。

习习:1.形容微风吹拂:凉风习习。

2.形容鸟飞来飞去:林有鸟兮其羽习习。

3.拟声词:溪流潺潺雨习习。

交交:1.鸟鸣声。

2.鸟飞旋貌。

3.犹交加,错杂貌。

京京:1.忧愁不绝貌。

亹亹:1.勤勉不倦貌。

2.行进貌。

3.水流貌。

4.谓诗文或谈论动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

5.不绝貌。

6.委顺貌。

7.美妙;美好。

仇仇:1.傲慢的样子。

《诗.小雅.正月》:"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毛传:"仇仇,犹謷謷也。

"孔颖达疏:"《释训》云'仇仇、敖敖,傲也',义同。

"唐张说《大周故宣威将军杨君碑》:"仇仇执宪,不我力以。

"一说为缓持,形容拿东西不用力的样子。

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

仙仙:1.亦作"仙仙"。

2.轻盈貌。

轻举貌。

3.飘逸貌。

4.形容善于言辞。

仡仡:1.壮勇貌。

2.高耸貌。

3.勤苦貌。

仡,通"劼"。

4.恐惧不能言貌。

令令:1.象声词。

《诗.齐风.卢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毛传:"卢,田犬。

令令,缨环声。

"一说"令"通"獜","令令"为健壮貌。

《说文.犬部》引此诗作"卢獜獜",云: "獜,健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