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二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旧事物区分的标准不在于产生时间的新旧,而在于是否符合历史必然性。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事物是永恒发展的表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一切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中灭亡。
“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讲解中古语的运用
“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讲解中古语的运用作者:杨秋红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09期摘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总特征的讲解对学生更好地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这一部分内容的特点,在讲解中加入学生熟知的经典古语,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理解、把握和运用,强化授课效果。
关键词: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古语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这一内容是整个唯物辩证体系的重点,同时这一问题的讲解是把握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前提。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讲解中古语的运用物质世界及其万事万物,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二者的统一构成了世界的历史演进过程。
自19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揭示和证明世界及其一切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的“含义”讲解中古语的运用从自然界、人类历史到人类的精神活动,都是普遍联系的。
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列举以下几段经典古语,便于学生理解。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从琴与人的手指之间的真实联系出发评述琴声,没有琴就无法听到美妙的琴声,没有手指的弹拨也听不到动听的琴声。
任何一件事都是由几个因素相辅相成的,体现出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作用的关系。
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广为传诵的佳作——卞之琳的《断章》中有这样的佳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蕴含着世界上许多人和事,貌似彼此独立、无关,犹如“断章”,实际上却是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统一不分割的系统。
当然,“断章”本身也是相对的,任何一个系统,既是“断章”,又是更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体现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017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知识点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2)联系的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任意地乱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证明,不论是物理领域、化学领域、生物领域,还是社会领域和人的思维领域,以及各个领域之间,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3)联系与系统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C.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发展
D.社会意识就是对自然界的正确反映
课堂练习
2. 科学家不断培育良种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因为某些品种在种植几年后,其品 性会逐渐退化,由此导致产量降低,抗病 虫害的能力下降。这表明发展是( ) A.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C.事物运动、变化的结果
想一想Biblioteka 东方朔的论辩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忆一忆:
联系
构 成
物质
承担者 固有属性 存在方式
运动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静止
变化发展
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引起 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自然界 是发展 的
人类生产工具发展历史:
石 器 (原始) 青铜器 (奴隶) 铁 器 (封建)
(3)题中的观点看到了变化和发展的联系,但没有看 到两者的区别
课堂练习
1. 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 划》,把湿地保护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人们在 严峻的事实面前,逐渐从长期对自然的索取、破坏 而遭受的惩罚中觉醒,从破坏自然到保护自然的新 理念正在形成。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方法论:
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自然界是发展的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发展的含义
正确理解发展 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 升,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 标准
(三个是否 克服三种错误标准)
7.有人认为,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 发展,变就是发展。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03
矛盾的观点
矛盾的同一性
1 2
3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以 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同一是相对的
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的对立是绝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矛盾双方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存在着相互分离的趋势。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02
随着实践的深入,人类的认识也不断得到发展和深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03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
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具有绝对性,它揭示了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是普遍适用的,不因 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
真理的相对性
由于人们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 限制,对于真理的认识是有限的、 相对的,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01
02
03
认识指导实践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 导致实践失败。
实践检验认识
通过实践的检验,可以发 现认识中的错误和不足, 不断修正和完善认识。
实践推动认识发展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它们之间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及相互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及相互关系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是一种研究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具有两个总特征: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
第一个总特征是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对立面,这种对立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立面的存在使得事物具有了运动和变化的可能性。
对立面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通过斗争和统一,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是社会发展
的动力,而这种矛盾和对立也需要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第二个总特征是质量互变。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性质和质量是不断变化的。
事物的质量并非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着质的变化。
这种质的变化是事物发展的结果,表现为事物内部质量的增减、转化和替代。
例如,水的沸点在不同的气压下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质的变化。
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是相互关系的。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质量互变则是事物发展的结果和表现。
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而质量互变则是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表征。
在事物的发展
过程中,对立面通过斗争和统一不断推进事物向前发展,同时也使得事物的质量发生变化。
这两个总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总之,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相互关系密切,共同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这些规律的认识和应用,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二个总特征
2
矛盾运动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实现的,矛盾决定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3
辩证思维方式
唯物辩证法要求从矛盾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的角度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
实践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揭示事物的真相。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对认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实验、观察和验证,通过实践来纠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的二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事物运动和发展规律的哲学思想体系。它的第一个总 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它认为世界是物质运动的。
唯物辩证法的定义
1 定义: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的哲学体系。
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
1
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冲突,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解析社会矛盾,为实现社会变革提供思 想指导。
唯物辩证法帮助个人认识和纠正自己的缺点,实现 个人的全面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优势及意义
1 科学性
唯物辩证法是基于实践和经验的科学哲学思想,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2 指导性
唯物辩证法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和思想指导。
3 实用性
实践的重要性
唯物辩证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 世界。
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对比
唯物辩证法
将物质视为世界的基本实体,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辩证法
将意识看作世界的基本实体,主张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辩证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物质决定意识和矛盾普遍存在。
这两个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也是它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基本特征。
这意味着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展和变化是独立于人类意识的。
人类的意识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和表现。
因此,人类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制度都是在物质基础上建立的,它们的发展和变化也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
矛盾普遍存在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基本特征。
这意味着在任何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矛盾,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次要矛盾。
例如,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产生的各种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
在物质世界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因此,唯物辩证法强调要以物质为基础,以矛盾为动力,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物质决定意识和矛盾普遍存在。
这两个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它们共同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深刻而丰富,它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AX[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正确答案】B2.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4.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D.殖民地和宗主国二、单选题5.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正确答案:A,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正确答案:B,7.一切社会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正确答案:D,8.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激变论D.庸俗进化论正确答案:B,9.“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答案:C,10.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A.实现了自我否定B.发生了根本变化C.仍无任何变化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正确答案:D,11.“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这种观点属于A.反映论B.不可知论C.先验论D.唯心论正确答案:A,1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正确答案:B,13.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A.运动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是绝对对立的正确答案:C,14.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能否付诸实践B.能否满足人的需要C.能否在实践中得到证实D.能否被多数人认可正确答案:C,15.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实在的货币B.信用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现金正确答案:C,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辩证法
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1.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性有三层含义: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的。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发展的永恒性与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实质与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
有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①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②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因为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种把握对立。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2)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是:①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归纳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归纳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仅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就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肯定人的实践活动的有目的性之间并不矛盾,人的实践活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毕竟要建立在承认联系、尊重客观联系的基础之上。
同时,人们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规律的客观性也决定了人们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的一面。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所谓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形式、地位和作用多种多样,各有自身的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所以事物的联系自然也多种多样。
归根到底,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的联系所处的地位不同,对于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事物的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联系的多样性与事物所处的条件的多样性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全面具体地分析各种条件的性质和作用,是我们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唯一科学的发展观)一、两大总特征1. 联系的观点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要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等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1)在实际工作中确立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的理念,充分考虑到事物之间联系的特点,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或关系。
2)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不断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劳务等方面的合作,才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2. 发展的观点发展含义: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实质: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因:1)新事物在刚出现时往往是不完美的,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2)旧事物为了维护其利益必然要对新事物进行打击、报复、压制或破坏。
过程含义:事物都要经历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有限性&无限性二、三大基本规律含义:辩证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含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2)关系:对立统一(1)含义有明确区别:斗争性的存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的存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互为前提和基础3)两者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相互联结,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1)使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赖而存在,缺一不可;(2)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对方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3)规定了矛盾双方转化的基本趋势,即向对立面转化。
斗争性:(1)量变阶段: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矛盾双方力量的不平衡性;(2)质变阶段:起决定性作用,促使旧事物向着新事物转化。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坚持矛盾双方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反对片面性和绝对化,才能获得正确认识,做好各项工作。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必)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业水平测试内容和要求】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联系的含义(A)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B)(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指导意义(即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②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
(3)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
它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的矛盾运动进行分析,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动态变化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物质决定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是世界的物质基础。
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主观存在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强调了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真知。
二、矛盾普遍存在、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矛盾,矛盾的存在和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矛盾的普遍存在表现在各个层面,如事物自身内部的矛盾、事物之间的矛盾和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通过对矛盾运动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辩证关系和发展趋势。
三、质变和量变相互转化、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
质变是指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矛盾的积累和调和,迅速发生质的飞跃。
量变则是事物在质变前的长期积累过程。
质变和量变相互转化,通过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的阈值,而质变又引发新的量变。
这种发展过程被称为“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辩证统一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认识态度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即对矛盾进行辨证分析、对事物进行综合把握的思维方式。
它主张辩证的、全面的、具体的观察事物,不排除事物各个侧面和矛盾的辩证关系,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的认识和实践。
同时,唯物辩证法还强调实事求是的认识态度,即根据客观实际的规律性和客观要求,进行客观、全面、具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可以归纳为物质决定意识、矛盾普遍存在、质变与量变相互转化以及辩证统一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认识态度。
小度写范文考研政治历年必考问题: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模板
考研政治历年必考问题: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考研网权威发布考研政治历年必考问题: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更多考研政治历年必考问题相关信息请访问考研网。
【导语】芬芳袭人花枝俏,喜气盈门捷报到。
心花怒放看通知,梦想实现今日事。
喜笑颜开忆往昔,勤学苦读最美丽。
继续扬鞭再向前,前途无量正灿烂。
努力备考,愿你前途无量,考入理想院校。
以下是大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历年必考问题: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供您查阅。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2)联系的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任意地乱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证明,不论是物理领域、化学领域、生物领域,还是社会领域和人的思维领域,以及各个领域之间,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方法,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联,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发展指的是事物的变化、演化、进步,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无数个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总和。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没有孤立的存在。
同时,事物也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内外因素的作用不断演化、进步。
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思想方法也应用于社会领域和人类历史的研究。
通过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内在的矛盾性,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关于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的思考
关于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的思考作者:杨殿平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5年第10期杨殿平[摘要]通过对联系客观性的阐释和理解,认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存在状态和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但联系自身不能被创造。
根据唯物辩证法对发展含义的理解,认为关于发展的实质解释上,有必要在“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基础上,增添“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这一限制。
[关键词]联系联系的客观性发展发展的实质[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80057高二生活与哲学新教材是以生活逻辑为基础进行编写的。
坚持以生活实践的需要为依据,对原高二哲学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压缩、删除、调整和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时代性和批判性得以更充分的体现。
然而,由于教材篇幅所限,很多内容难以展开论证,造成教学实践中师生对有些知识点理解困难,甚至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下面就新教材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两个知识点的编写略陈陋见,供大家斧正。
一、关于联系客观性的问题人教版生活与哲学(2008年第三版)第56页的“相关链接”里有一幅插图——《多渠道的信息交流:人类创造的一种联系》。
教材用此图来说明,联系虽然是客观的,但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那么,联系到底能不能被创造呢?(一)联系的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即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
普遍联系原理首先是关于联系的客观性的科学结论。
这就是说,普遍联系是一切事物、现象的客观本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联系之所以是客观普遍的,第一,在于任何事物的客观存在和运动本身都必然表现为一定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的二个总特征
第一个总特征是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通过
矛盾的斗争来进行的。
这一斗争不仅存在于不同事物之间,也存在于同一
事物内部的不同要素之间。
矛盾是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
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不仅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也是
事物发展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将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
是事物内部的主要冲突和矛盾,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次要矛盾
则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次要矛盾。
第二个总特征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内在的必然性,
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
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辩证唯物论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
认为,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
发展的过程中,事物的旧的形式和内容不断被新的形式和内容所取代,从而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事物的对立面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统一和斗争来实现的。
总结起来,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矛盾和发展。
矛盾是事物内在
的基础,是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动力。
发展是事物内在的必然性,一切
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矛盾和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矛盾推
动事物的发展,而发展不断产生新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为我
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框架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