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他者镜像”与“自我认同”之维建构幼儿教师身份认同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他者”理论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他者”理论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6f79032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9.png)
基于“他者”理论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作者:耿凤秀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4年第02期摘要通过呈现一件真实案例,结合师生关系发展的研究,确定以“他者”理论作为案例分析理论指引的必要性。
基于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从“自我”尊重和接纳“他者”的独特性、“自我”“他者”不对称的伦理关系、善于发现他者“面孔”的不可见性对案例进行分析。
结合该理论,从尊重独特,有限到无限;换位思考,生活到生命;各退一步,共享到共生这三个方面提出改善师生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师生关系;“他者”理论;自我与他者引用格式耿凤秀.基于“他者”理论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J].教学与管理,2024(05):14-16+20.一、师生关系演变的案例呈现某日下午,某教师在班级里批改数学作业,其间她发现某男生的作业不符合规定的格式,便让该男生在自己已批好的作业本中拿一本去参考、订正。
男生一反常理,从一摞作业的最底层抽出一本,导致上面的作业本全部散落在地。
教师有些生气,于是对男生进行了一番言语教育,并要求他将散作一堆的作业本整理好。
男生觉得颜面无光,公然在教室里辱骂教师。
课后教师跟家长反映了此事,其父亲没有任何表示,母亲则觉得孩子没有做错,并找各种借口为孩子开脱。
教师大受打击,于是和男生冷战数日。
过了一段时间,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每个班级都有带队教师,该教师安排到其他班级带队。
在出发前一天,教师在班里提到:“明日的综合实践,我会带领其他班级去活动。
”此时男生接了一句:“这可太好了。
”数日的冷战,教师与男生之间已零交流状态,而此时该男生的话再一次激怒了教师,她说:“既然你觉得我不带我们班活动太好了,那么明天的活动,你必须全程跟着我。
”在登高活动中,教师和男生互相较劲,谁也不肯服输,一路坚持到顶峰。
通过登高的过程,教师见识了男生坚持不懈、不肯服输的意志力,瞬间很欣赏这位男生,而教师害怕男生体力吃不消,时不时叮嘱他,这些关心的话语也让男生感动不已。
对我国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研究现状的述评——基于Gee的身份理论
![对我国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研究现状的述评——基于Gee的身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6ddbd2ba32d7375a517801c.png)
对 我 国教 师教 育老 身份 认 同唧 翘现 状 的 迹 砰
— —
基 于 Ge e 的身份理 论
● 李静 郧
摘 要: 教 师教 育 者的 身份 认 同问题 关乎 整 个教 师教 育 事业 质 量 的提 升 , 文 章基 于 Ge e的 身份 理
论, 从 制度 身份 、 话 语 身份 、 亲和 身份 三 种 身份 视 角 出发 对 我 国 当前 关 于教 师教 育者 身份 认 同的研 究 进 行梳 理 , 探 究 不 同身份视 角下 的认 同现 状 。通 过梳 理 。 发 现在 当前对 于教 师教 育者 的 身份 认 同的研 究存在 一 些 不足 之 处 , 文 章针 对 这 些 不足提 出了建议 , 以期 为后 续相 关研 究提 供 参 考 , 从 而推 动 该领
一
、
( 二) Ge e的 身份 理论 教 师教 育 者 的身份 认 同是 一个 非 常复 杂 的 问题 .
( 一) 教 师教 育者 身份认 同
目前 看来 . 这 个领 域 缺 乏相 关 的具 有经 验 支撑 的理 论
“ 教 师教 育 者 ” 这一 名 词是 舶来 品 , 近 些 年 才 出现 模 型 。f 7 】 而 Ge e 所 提 出 的身份 理 论 为深 入研 究 教师 教
系, [ 1 ]良好 的身 份认 同在 一 定程 度 上 能够 提升 教 师 教 这 些 期 望和规 定 而付 出一定 的努力 , 表 现 出相 应 的 行 育者 自身 的专业 发展 , 进 而 推动 整个 教 师 教 育事 业 的 为 。 同时在 实 践 的过程 中不 断地建 构 自身对 于 教 师 教 发展 , 因此 , 对 于 教 师 教 育 者身 份 认 同的 研 究 具 有 重 育者 的认 识 , 逐渐 形 成对 于 这 一身 份 的情 感归 属 。这 要 的意 义 。文 章借 鉴 国外 学 者 Ge e提 出 的 关 于 身 份 里 需 要指 出 的是 , 教 师教 育 者 的身份 认 同是在 生活 的
自我身份的建构与认同
![自我身份的建构与认同](https://img.taocdn.com/s3/m/d88ea4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0.png)
自我身份的建构与认同介绍:自我身份的建构是一个人思考和界定自己是谁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经历和价值观,这些因素都会对自我身份的建构产生影响。
认同则是人们对自己身份的接受和认可,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自我身份的建构和认同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
身份建构的重要性:自我身份的建构是一个人认识自我、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过程。
它不仅涉及个体的自我认知,还与心理、社会和情感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建构自我身份,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目标,从而为自己的人生规划提供指导。
影响自我身份建构的因素:1. 文化和社会背景: 文化和社会背景会对个体的价值观、信仰和社会角色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东方文化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感,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选择。
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来建构自己的身份。
2. 家庭和教育环境: 家庭和教育环境对个人的身份建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的期望、价值观和教育方式会对个体的自我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模式都会影响孩子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3. 个人经历和成就: 个人经历和成就对于身份建构也有重要影响。
成功的经历能够增强个体对自己的认同感,而挫折和失败的经历则可能造成身份困惑。
个人成就也会反映个体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认知。
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的方法:1. 接纳自己: 在建构自我身份时,首先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纳并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是培养积极自我认同的关键。
2. 探索自我: 通过尝试新事物和体验,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力所在。
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可以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3. 建立支持系统: 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对个体的自我认同非常重要。
家人、朋友和社会群体的支持可以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身份认同。
4. 培养意义感: 为自己的生活设定目标和价值观,追求有意义的事业和生活。
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感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感对教学质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e5958e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5.png)
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感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幼儿阶段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其教学质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教师身份认同感作为影响教师教学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感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提升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感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感的概念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感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身份的认知、接受和满意程度,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性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认同。
教师身份认同感包括职业认同、专业认同和个体认同三个维度。
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把教育工作视为终身追求;专业认同是指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信心和自豪,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个体认同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感对教学质量的影响1.提高教师的教学动力教师身份认同感越高,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和责任感就越强,教学动力也就越足。
这种动力来源于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对专业的自信以及对个人的认同。
有了充足的教学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投入,关注幼儿的需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身份认同感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当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身份有较高认同感时,他们会更加关注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主动参加培训、研讨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这样的专业成长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应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挑战,提高教学质量。
3.增强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身份认同感对教师心理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身份认同感高的教师,在面对工作压力、幼儿教育难题和人际关系挑战时,更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种心理承受能力使得教师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更好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三、如何提升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感1.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升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感,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f8e74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4.png)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这一核心议题,通过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揭示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在多个学科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研究成果。
文章首先界定了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的基本概念,并阐述了它们在个体和社会层面上的重要性。
接着,文章梳理了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的理论框架,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以及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联。
文章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评析,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身份认同的理论框架身份认同作为社会心理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概念,涉及个体在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维度背景下如何定义和理解自我。
为了深入探讨身份认同的本质及其形成过程,研究者们构建了一系列的理论框架,为理解和解释身份认同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Tajfel和Turne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社会分类来定义自我,并通过群体内的比较来强化或改变其身份认同。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人们会倾向于将自己归类于某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并通过这一群体的特征和属性来定义自我。
这种归类过程不仅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还对其行为、态度和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自我认同理论则更多地关注个体如何通过内省和自我反思来建构身份认同。
该理论认为,身份认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个体对自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的认知。
通过不断地回顾和反思自己的经历、价值观和目标,个体能够形成一个连贯的自我认同,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符号互动论认为,身份认同是通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符号互动和沟通来建构的。
该理论强调语言、符号和文化在身份认同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个体通过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和解读符号,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身份认同。
他者身份认同与自我建构——艾米丽畸形人格的拉康镜像论分析
![他者身份认同与自我建构——艾米丽畸形人格的拉康镜像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0a6542e45c3b3567ec8b6b.png)
他 指 出个 体 对 自身 的认 识 是 由他 人 的 目光之 镜 ,社 会 的语 言之 镜
来 间接 实现 的 。 也就 是说 ,人 在 看 自己的 时候 也是 以他 者 的眼 睛 “ 来看 自己, 因为如 果 没有他 者 的形 象 , 不能 看到 自己。” 他
的身 影 。” 寥几 笔便揭 示 了父 亲在家 庭 中的地 位 。父 亲站在 前边 寥 背对 女 儿象征 了 父亲 对女 儿 的 主导地 位 ,而 父亲 手执 的马 鞭 形 象
更 突显 了父 亲是 家庭 中权威 与秩 序 的代 表。 拉 康 在他 的镜 像理 论 中深 刻 分 析 了主 体 对 自身 认 识 的过 程 .
父亲 的性 格 似 乎三 番 五 次地 使她 那作 为 女性 的一 生 平添 波 折 . 而
这 种性 格仿 佛 太恶毒 . 太狂 暴 . 不肯 消 失似 的。 ” 还
透 过父 亲 的他 者之镜 所 呈现 出的艾 米丽 ,存 在 太 多她 父亲 的
性格 因 素影 响 。艾米 丽在 成 长 中对 主体 的认 知 也建 构在 父 亲的 引 导 上 。因 为艾米 丽 家族 的这 份 贵族 的 高傲 , 使她 的 生活 , 她所 接 触
在 16 80年 变成 一个 独 立国家 , 么 它将 成为 世界 上 人均 收入 最 高 那
一
份 属 于贵 族 的骄傲 和 尊严 。父亲 赶走 了艾 米 丽身 边 的所 有青 年
男子 , 因为他 自认 没有 一个 人能 配得 上格 里尔家 族 的人 。 亲这 份 父
偏执 的贵族 情 结 , 也投 影在 了艾 米 丽的 身 上 , 围 的人都 发现 ,他 周 “
他者身份认同与自我建构_艾米丽畸形人格的拉康镜像论分析_郭粒粒
![他者身份认同与自我建构_艾米丽畸形人格的拉康镜像论分析_郭粒粒](https://img.taocdn.com/s3/m/25b60526cfc789eb172dc8c6.png)
文学界..摘要:福克纳笔下的艾米丽是文学作品中“畸形”人格人物中的一个典型,对于这样一个“畸人”,社会、历史的角度还不足以剖析她命运发展的全部。
文章通过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艾米丽身边的他者:她的父亲、小镇的两代人和荷默对艾米丽自我建构所产生的影响,总结出艾米丽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一场由历史、社会变革引起的他者身份认同的错位,而这种身份认同的错位导致了艾米丽精神上的病变并最终以艾米丽的悲剧结尾告终。
关键词:艾米丽;拉康;镜像理论;他者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1)11-02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反映的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和对抗,即格里尔家族所代表的以种植园经济为基础的旧的传统和社会秩序与战后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北方工商业文明特征的生活方式之间的较量。
这场较量的结果以北方的联邦军在内战中击败南方的帮联军并引发南方战后一系列社会变革而告终。
但在内战前的二十年里,南方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却稍快于北方。
1860年,南方的个人收入比老西北富裕州高出15%。
如果南方在1860年变成一个独立国家,那么它将成为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因此,在内战前南方存在着一批生活方式富足,社会地位高尚的南方贵族。
而格里尔家族正是一个在当地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受人敬畏的典型南方贵族家庭。
艾米丽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中。
这对她童年时期主体的确立、身份的认同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作者并未提及母亲这一角色,而在美国南方所推崇的基督教信条中“父亲是整个家庭的统治者”,可以推断父亲的角色在艾米丽的成长中,对她的主体地位的确立,身份的认同更具有主导性。
艾米丽的父亲很可能是艾米丽自我认识过程中的第一个他者,艾米丽通过父亲的目光之境将她的主体逐渐告别想象界,而进入了象征界。
婴儿对自身第一次的认识是通过他所看见的镜中的影像。
出生的婴儿一开始是无法将自身与这个世界的其他物质相区别的,主体对自我的认识处于混沌的阶段。
教师专业认同的现实反思与建构发展
![教师专业认同的现实反思与建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b2b3f24bd64783e09122b93.png)
一
念、 抱负等 。 其 二是社 会学 取 向 , 认 为教学 乃植 基于社
教师 专业 认 同的含 义及基 本构成
、
会情 境 中的人 际互动 , 教 师 专业认 同是教 师 的个人 经
( 一) 教 师 专 业 认 同 的 含 义
验 与其所 处 的社 会 、 文化 与 制度情 境个 人 有意 的选 择 以定 义 自己 。 认 为 认
( 二) 教 师专 业认 同的基 本构 成
教 师专业 认 同是与 意志 、 情感 、 动机 、 期 望密 切相 是 从 人 的眼 光 来看 待 人 与 自然 、 人 与 社会 、 人 与 自身 连 的 , 多位学 者从 不 同的角 度和 立场 对教 师 专业认 同
专 业认 同是社 会认 同 的一种 具体 类 型或 表现 。 是 教 师 的专业认 同 : 我是 一个 怎样 的老 师 ?我对 教 学 的 社 会认 同在 专业 工作领 域 的一种 表现 。 所谓 专业认 同 信 念是 什么 ? 在 我 的课 堂 中 , 我 要和 学生做 什 么? 在学
(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d e n t i t y )主要 是指专 业人 员在从 事 专业 生 和家 长 的眼中 . 我是 怎样 的老师 ?I 引
教 育 管理
2 0 1 3 年第 1 4 期 当代教 育 科学
教师专业认同的现实反思与建 . 构发展
● 翟 艳 张 英梅
摘 要 : 教 师 专业认 同是 运转教 师 专业 实践 的核 心 , 是教 师专 业发展 的 重要 内在 动 力。在 当前 变 革 的 时代 , 教 师的条件 性认 同、 理 性化认 同 、 工具性 认 同折 射 出教 师个人 认 同和 外在 要 求之 间的 矛盾 和 冲 突。 关 注教 师作为 主体性 存在 , 重组 教 师工作 的环境 和 结构 , 唤醒教 师 的 内在 力量 , 可 以促 进教 师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认同和身份建构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认同和身份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c5b1b3f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2.png)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认同和身份建构自我认同和身份建构是心理学中关于个体意识形态的重要概念。
在心理学视角下,自我认同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理解、接受和评价,而身份建构则是指个体通过社会互动和内心思考来形成的对自己角色和身份的认同与认知。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自我认同和身份建构的定义、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自我认同的定义与形成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认知和评价。
它是个体对自己特征、价值观、兴趣、目标和角色的认同,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定位和接纳程度。
自我认同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教育经历和个人体验等。
1. 家庭背景: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和学习社会角色的场所,家庭成员对个体的评价、期望和关爱都会对自我认同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可能会在家庭中得到积极的评价和关注,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学校、工作场所和社交圈等。
社会环境中的群体认同和社会认同可以对个体的自我认同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属于某一特定社会群体的个体可能会形成相应的群体认同,从而塑造自己的自我认同。
3. 教育经历:教育经历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环境,它能够为个体提供知识、技能和观念。
教育经历的差异可能会对个体的自我认同产生影响。
例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可能会形成对知识和学术成就的认同,从而塑造自己的自我认同。
4. 个人体验:个人的经历和事件也能够对自我认同产生影响。
例如,个体的成功经历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而失败经历可能会导致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二、身份建构的定义与影响因素身份建构是指个体通过社会互动和内心思考来形成的对自己角色和身份的认同和认知。
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身份建构相互关联,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表现。
身份建构包括个体对自己社会角色、文化认同、职业任务和个人价值的认同。
1.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身份建构的重要过程。
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角色,进而形成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分析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b28dd2a45177232e60a250.png)
摘要本文是针对于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对当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并剖析了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因素,本研究采用三种研究方法,选取陕西省咸阳市周边不同形式的幼儿园老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方面的考察对比,分析出目前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原因,最后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研究者结合前人的研究和专家意见,以及我国幼儿教师基层作实际情况和幼儿教师心理特征,编制并实施了“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的市场调研。
通过对问卷中的数据分析以及访谈结果,把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分为职业动力、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期望、职业幸福感这5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中大部分结果基本吻合,显示该问卷结构清晰、效果良好。
基于上述研究过程,研究者还从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问题背后就是答案,研究者从社会、政府和幼儿园出发,为幼儿老师以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并且对不同成长阶段的幼儿教师提出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幼儿教育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professional identity.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the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this study adopts three kinds of research methods to select children of different nature in Xianyang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Teacher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rough a wide range of study and comparison,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 impact of factors to study.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researchers compiled and implemented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and analyzed the data carefully by combining interviews and expert opinions, as well as the actual work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By analyzing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factor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dentific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Most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literature show that the questionnaire has a clear structure and good effect.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composed of five element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process, But also from the various aspects of in-depth analysis, the answer is behind the question, the researchersfrom the community, government and kindergarte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to establish a good environment for different professional growth stage kindergarten teachers to make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g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一、引言 1(一)研究缘由 1(二)研究意义 1(三)概念界定 2二、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一)研究目的 2(二)研究对象 31.访谈对象 32.问卷对象 3(三)研究方法 41.文献法 42.访谈法 43.调查问卷法 4(四)研究结果 51.年龄为变量情况下的职业认同感差异 52.教龄为变量情况下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异 63.学历为变量情况下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异 74.园所性质为变量情况下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异 85.在工资水平为变量情况下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异 8(五)分析结果影响幼儿教师认同的因素 91.环境因素 92. 自身因素 11四、改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建议 13(一)政府方面 13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可 132.扶持私立幼儿园发展,加大教育成本投入 133.建立幼儿教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提高幼儿教师工资满意度 144.规定幼儿教师入职学历门槛,减少低学历入职 14(二)幼儿园方面 141.完善规章制度 142.幼儿园应形成自己的核心文化 153.鼓励创新,设置激励制度以及内部竞争机制 15(三)个人层面 15结语 17参考文献 18谢辞 24III一、引言(一)研究缘由幼儿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对于幼儿来讲,教师是除了父母以外的重要领路人,幼儿教师的的职业认同感不仅关系着幼儿教师的身心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健康,当前,幼儿教师工作懈怠、混日子等现象层出不穷,离职率上升,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加大了教育成本。
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角色建构
![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角色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ff1dc9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0.png)
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角色建构一、引言教师是社会中一群重要的职业群体,他们在培养学生才能和个性成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角色建构则是教育改革和教学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通过对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角色建构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师的职业认同是什么?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自身作为教育者的角色、职责和使命的认同感。
它涉及到教师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解和接纳程度,对教师身份的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
三、教师的职业认同的形成因素教师的职业认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来分析。
首先,个体因素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的人格特点、职业经验、教育背景等都会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程度产生影响。
其次,社会因素也对教师职业认同产生影响。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评价和社会地位等都会影响教师自身对职业的认同感。
最后,教育环境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也至关重要。
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学校文化等都会对教师的职业认同产生影响。
四、教师的角色建构是什么?教师的角色建构是指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理解和刻画。
它体现了教师在扮演教育者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特质和职业素养。
五、教师角色建构的重要性教师角色建构对于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通过明确自身角色,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者的作用,提高自身的教育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六、教师角色建构的主要内容教师角色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角色、促进学生发展的角色、评价角色、领导角色和学习者角色等。
七、促进教师职业认同和角色建构的途径为了促进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角色建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首先,培养教师的师德师风,使教师具备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为学生奉献的精神。
其次,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
最后,加强教师的沟通和合作,构建良好的教师团队,提供支持和共享资源。
八、教师职业认同和角色建构的挑战和困境教师职业认同和角色建构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文献综述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066ef5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4.png)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文献综述摘要: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是幼儿教育领域的关键概念之一,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了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内涵、形成因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教学质量;工作满意度;职业发展一、引言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要从业者,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对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包括对职业的理解、认可和价值观等方面。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
因此,研究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内涵、形成因素和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内涵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指幼儿教师对自己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认同程度和价值观。
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理解和认可。
幼儿教师应当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有深刻的认识,认可幼儿教育事业的价值和意义。
(2)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感。
幼儿教师应当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为自己的工作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对幼儿教育工作的专业性认可。
幼儿教师应当认可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专业性和技能要求,具备相应的教育知识和技能。
(4)对职业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
幼儿教师应当对自己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认可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具备积极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信仰。
三、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因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从教育背景、工作环境、个人特征等方面分析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因素。
(1)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是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接受高等教育的幼儿教师,通常具备更高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知识,更容易认可自己的职业价值和专业性。
(2)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也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745b7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a.png)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身份认同是一个深奥的社会学术语,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社会身份的认可和信任。
它被描述为一种主观的内在状态,它涉及一个人衡量自己的态度、社会关系和行为以及可能从中得到的社会反馈。
身份认同是一个人认同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自我。
身份认同可以被分为几类,比如自我意识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
自我意识认同指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主观意识,他们经历的社会机会、文化以及社会支持等等。
社会认同是指一个人从家庭、集体和社会中获得的认同和支持,而文化认同则是指一个人从不同文化交流中获得的认同和支持。
身份建构是指一个人从自我意识建构中建立起来的身份。
它可以是在内心建构也可以是从外部社会环境中建构,它涉及一个人如何塑造自己的身份,以及自己在社会中如何定位自己。
由于身份建构是一个人根据自身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背景来定义自己的身份,因此它受到一个人所在的社会价值观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的关系就是一个人的身份认同会影响他或她的身份建构,以及反过来身份建构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和身份建构双方面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行为,所以可以说,身份认同和身份建构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社会学研究表明,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是社会风气和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方,例如,它们被用来描述一些新出现的社会群体,比如女性群体、LGBT群体和少数族裔的社会身份认同和身份建构。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它们被用来描述一些动态变化的社会现象,比如社会流动性、社会参与意识和新式家庭等。
总而言之,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与一个人的社会角色、行为和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虽然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已经被描述为两个互相依赖的过程,但是具体的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出来,而这正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的全部内容。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是一个人与社会互动的关键,也是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f3864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f.png)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一、本文概述1、阐述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重要性。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是社会科学中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多个学科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研究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身份认同通常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对于自我特性的认识和理解,包括个人的价值观、信仰、性别、种族、文化等。
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社会过程,涉及个体如何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定义自己,以及如何通过自我认同来实现自我价值。
身份认同不仅关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也与社会稳定、文化多样性和全球化等宏观议题紧密相连。
身份建构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如何在社会互动和文化实践中塑造和重构自我身份。
身份建构强调了个体或群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不仅仅是对自我特性的认识和接受,更是对自我特性的塑造和改变。
身份建构的过程往往受到社会结构、文化规范、历史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个体或群体的主观意愿和选择的影响。
在社会学领域,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
它们可以揭示不同社会群体如何形成和维持自己的身份认同,以及这些身份认同如何影响社会关系的构建和社会秩序的形成。
同时,这些研究也可以揭示身份认同和身份建构如何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心理学领域,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的研究则有助于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
它们可以揭示个体如何形成自我概念、自我价值观和自我动机,以及这些心理过程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绪。
同时,这些研究也可以揭示身份认同和身份建构如何受到心理创伤、社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来帮助个体重塑健康的身份认同和身份建构。
在文化研究领域,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的研究则有助于理解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变迁。
它们可以揭示不同文化群体如何形成和维持自己的文化身份,以及这些文化身份如何影响文化实践和文化传承。
教师专业认同从专业角色走向身份认同
![教师专业认同从专业角色走向身份认同](https://img.taocdn.com/s3/m/9a5c4cd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6.png)
教师专业认同从专业角色走向身份认同一、概述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师的专业认同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传统上,教师的专业认同主要围绕其专业角色展开,即教师被期望扮演的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学生导师等角色。
随着教育理念的演变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不断追求,仅仅局限于专业角色的教师认同已不足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教师的身份认同,即教师作为个体的内在价值和信念体系,正在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新焦点。
身份认同涉及教师的自我认知、情感体验、价值观和职业承诺等多个层面。
它超越了单纯的专业技能和角色表现,更强调教师的个人特质、教育理念和对教育事业的深度投入。
在身份认同的视角下,教师不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主动的思考者和实践者,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影响和塑造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教师专业认同从专业角色走向身份认同的转变过程,分析这一转变对教师个人发展、教学实践以及教育系统整体效能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形成机制以及其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指导,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1. 教师专业认同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认同成为了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这一认同过程涉及教师从专业角色向身份认同的转变,对于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教师专业认同的背景源于教育环境的快速变革。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技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环境。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专业认同的形成与发展成为教师个体和教育系统共同关注的焦点。
教师专业认同对于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的专业认同不仅关乎其个人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更是影响其教学热情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培养 幼儿园教师培养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培养 幼儿园教师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043eab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c.png)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幼儿园教师是培养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角色,其职业认同感对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和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分析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职业发展机会1.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成长机会。
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和激励机制,提供教师参与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帮助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增强职业认同感。
2. 推动教师的职业晋升机制。
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业绩突出的教师更多的晋升机会,激励其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认同感。
二、教学资源支持1. 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
确保幼儿园教室设施齐全,教学用具配备到位,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其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2. 加强教师团队合作。
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扩大教师的交流圈子,增强其职业认同感。
三、薪酬福利待遇1. 提高教师的薪酬水平。
合理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其能够获得应有的物质回报,增强其职业发展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2. 完善教师的福利政策。
建立健全的教师福利制度,包括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增加其职业认同感。
四、教师教育培训1. 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建立定期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研发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课程,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增强职业认同感。
2. 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服务,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其心理健康,增强职业认同感。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方面的工程,需要从职业发展机会、教学资源支持、薪酬福利待遇和教师教育培训这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和解决。
只有从根本上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提升其专业水平和职业认同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为幼儿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https://img.taocdn.com/s3/m/c01f87f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2.png)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引言:教师是社会中一群伟大又重要的人群。
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自我认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提升自我认同的方式。
一、自我认同的定义自我认同是个体对自己的态度、意识和感知的总和。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认同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角色、职业身份、教学方法和效果等方面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自我认同是教师的核心信念和意识形态,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成长。
二、自我认同的重要性1. 定位和目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确立自己的定位和目标,而自我认同为教师提供了内在的指引。
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清晰的自我认同,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2. 教学行为:自我认同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对自己的教育角色和职业身份有明确认识的教师,会更好地展现专业素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因此提高教学质量。
3. 自我评价:自我认同也影响着教师对自身表现的评价。
一个自我认同良好的教师更容易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从而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提升自我认同的方式1. 教育理念的建构:教师可以通过反思和探索自己的教育理念,建构起自己的尊师重教观念和教育情怀。
教育理念的建构需要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追问和思考自己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教育目标,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
2. 专业知识的积累: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只有在专业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自信和能力,教师才能真正建立起自我认同。
3. 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包括专业培训、学术研讨和学科团队合作等。
通过和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分享,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价值和定位,从而提升自我认同。
4. 心态的调整:教师需要摆正自己对待自身职业的心态。
要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感。
“镜像阶段”的自我认同 镜像阶段
![“镜像阶段”的自我认同 镜像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fbf22d07240c844768eaee6e.png)
“镜像阶段”的自我认同镜像阶段综观中国文坛的武侠巨作,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堪称经典,该作更是影视界争相翻拍的鸿篇巨制。
2008年新版《射雕英雄传》在“重情重义重改编”的原则下对剧情进行部分修改,在情感的处理上浓墨重彩,突出父子情、朋友情,调整几个主要人物的戏份。
特别是杨康,由原著中比武招亲首次出场到新版中第二集与郭靖同期出场,对人物的身世发展进行深度刻画,立体地展现了人物的心路历程。
本文试图通过对拉康的“镜像阶段”、“父亲法则”等核心理论的梳理,对新版《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与杨康的成长历程进行分析,说明“镜像阶段”中的自我认同、“父亲法则”的威胁和他者的存在使得郭靖成为盖世英雄,而使得杨康成为悲剧性人物。
“镜像阶段”:“自我”的构建基于对弗洛伊德的探索,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雅克・拉康结合索绪尔的符号学、黑格尔的现象学等,发掘出自成体系的哲学思想。
“镜像阶段”作为拉康理论的起始,认为自我认同的实现是对父权话语符号体系的抗争、认同和被建构;自我是一个不能控制自己命运的存在。
“镜像阶段”描述了婴儿时期人类自我身份认同的心理过程。
第一阶段又称“前镜像阶段”,从出生至6个月大的婴儿对自己的身体没有统一的意识,只是感知到一些零碎的身体片断,比如粪便、脚趾等;从6个月到18个月,婴儿逐渐开始辨认出镜子中的形象属于“自我”。
处于母亲怀抱的婴儿透过镜子中的母亲形象认同自我,但发觉父亲是母亲真正的欲望对象时,自身的失落感使之努力抗争“父亲法则”,进而转向认同父亲的话语符号秩序,得以与母亲重新结合,在新的社会文化体系中构建自己真正的身份。
此时进入“俄狄浦斯阶段”。
当然,“镜像阶段”也带有象征意义,即在成长过程中,“父亲法则”的威胁和他者的认同不断引起身份的第二次、第三次等多次调适和认同。
人类的成长过程是“镜像阶段”的多次重复。
从郭靖和杨康身上,可以发现自我认同不断构建的过程。
郭靖:主体与“他者”的权衡郭靖之所以成为一代大侠,与童年经历密切相关。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建构探析——论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身份建构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建构探析——论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身份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8223422d4b35eefdc8d333fe.png)
教师 在参 与 的各 个 共 同体 之 中 , 会 形 成 独 特 都
的专 业发展 “ 迹 ” 而这 些 轨迹 的交 汇 处 就 是 教 师 轨 , 身份 建构 的发生地 。教 师 带着 原 有 的身 份经 验 进入
另一个 学 习共 同体 的 时候 , 会 遭 遇 到 对原 有 身份 就
的挑 战并作 出调整 以适 应 新 的环 境 。教 师一 直 在多
题 ; 平 台增 进成 员之 问的信 息 和感 情 交流 , 高 提供 提
群体努 力 的满 意度 , 个 体 从 共 同体 成 员 的互 动 中 使
获益 。。
二 、 理 的身 份 建 构 是 教 师 专 业 发 合
展 的 前 提
身 份原本 是 社 会 学 的 专 用 术语 , 的 是 社 会 成 指 员在社会 中的位 置 , 其核 心 内容 包括 特 定 的权 利 、 义 务 、 任 、 诚对 象 、 同和 行 事 规 则 , 包 括 权 利 、 责 忠 认 还
了教师 专业 发展 的 进 程 , 师 的 专 业 身 份 也 在 一 步 教
步 中建 构起来 , 终 形 成 较 为 稳 固 的教 师 专 业 发 展 最
的能力 。
个共 同体经 验 的 轨 迹 交 汇处 找 寻 自我 的身 份 , 是 这
一
个 复杂 的学 习过 程 , 常会 面对 “ 经 我是 谁 ” 的冲突 。
教师合 作发 展模 式 , 教 师 的专 业 成 长提 供 丰 富 的 为 资源交 流方式 。 以教师 为主体 的学 习共 同体 , 教 师 生 活 、 和 是 教
任何 组织 的构 成 和 存 在 , 不 只是 仅 以一 种 目 都
标 或利益 的共 同体 为基 础 。对 于教 师 学 习共 同体 来 说 , 明显 地存 在着 两 种整合 的机制 , 是 以事业 即 较 一
身份认同视角下新任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身份认同视角下新任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8f1ab7652d380eb63946d05.png)
群 体成 员以及隶属某个 群体 的认 知 ,而这种 认知最终 是 通过个 体的 自我心理 认同来完 成的 ,也就 是说 ,它
“身份 ”在 汉 语中意思有多种 :一是指 出身和社 是通 过认同实现的 。f6 而另一些学者从多个角度来看待
会 地 位 ,二 是 指 身价 ,三是 指 姿态 、架 势 。总 结起 身份 认同。如泰 科勒 (Tiekle)认为 ,教师身份认同既
新 任幼儿 教师 因其处在职 业生涯的起 始阶段 ,更 同给人一 种存在感 ,它涉及个 体的社会关 系 ,包含 你
应多被关 注 。1996年 召开 的国际教育大 会第45届会 议 和他 者的复杂 牵连 。 Jenkin lk认 为 ,认 同的过程就
提 H。: “应该对 刚开始从事教 师职业 的教师给 以特别 是追 求 与他 人相 似或 者与他人 相区 别的过 程 。【剐曼纽
教师资格 证书 ,并初次正 式进入 到幼儿教师 的工作 岗 于其专业发 展具有积 极的意义 。同时 ,在这样 的环境
位 ,且任期不超过三年的幼儿 园教师。
中 ,幼儿教师能够得到更多的外部支持 ,从而为 自身专
(三 )新任幼儿教 师的身份认 同
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 文 中新 任幼儿教 师 的身份认 同是 指 ,幼儿教师
【关键词 】教 师专业发展 ;身份认 同;新任教 师 ;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8)02—0018—03 【作 者 简 介 】童璐 (1993一),女 ,湖 北 鄂 州人 ,华 中师 范 大 学教 育 学 院硕 士研 究 生 ;张莉 (1963一),女 ,四川资阳人 ,华 中师范 大学教育 学院副教授 ,硕士 生导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他者镜像”与“自我认同”之维建构幼儿教师身份认同的可行性分析邓昌杰;胥兴春【摘要】幼儿教师身份是其存在的本体论,即存在的依据与归属。
“他者镜像”,作为主体的对照物存在,反映了制度层面的规定性,多以“镜像”的呈现、观念层面的期望,帮助主体确定其位置在何处。
“自我认同”是一种内在性认同,在个体生命体验中持续变化,追寻主体存在的价值。
从“他者镜像”和“自我认同”之维,探讨幼儿教师身份认同建构的可行性,“他者镜像”塑造合理的客体身份、规范客体身份的工具价值、明晰身份的外显特质;“自我认同”在行动中建构主体身份认同、探寻本体性价值,促使自我内部不断持续改进。
%The ident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is the ontology of their existence ,that is ,the basis and belonging of their existence .“Other’s mirror image” ,existing as the subject matter and system stipulation ,helps the preschool teachers to determine their position with the presen tation of “mirror image” and the concept expectations .Self-identity is a kind of intrinsic identity which continuously changes in the individual life ex-perience and pursues the value of the main body .In this paper ,the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the ident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is discussed from the dimensions of“other’s mirror image”and“self-identity” .It is found that“other’s mirrorimage”shapes the reasonable object identity ,reg-ulates the tool value of the object identity and clarifies the explicit characteristic of identity .While self-identity constructs the subject identity and explores the ontological value in action to promote self internal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 .【期刊名称】《教育与教学研究》【年(卷),期】2016(030)007【总页数】5页(P46-50)【关键词】幼儿教师;他者镜像;自我认同;身份认同【作者】邓昌杰;胥兴春【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15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是其存在的本体论,即存在的依据与归属。
社会现代性促使幼儿教师教育生活的外延不断拓宽,多元群体对其评论亦是多维度的,影响其身份认同及自我价值感。
幼儿教师身份认同主要探讨其所处的教育场域中,“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将去向何方”等问题。
主要从个体自我与社会自我两方面探讨幼儿教师身份认同,在社会性层面上,是他人或社会对主体的期望、规定与认可,体现身份认同中制度期望的维度;在个体性层面上,是主体对自身的反思、认定和追寻,体现身份认同中自我建构的维度,强调的是个体对其身份的主动“认同”(identification)[1]。
(一)“他者镜像”的含义“他者”(the other)与“自我”(self)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自我”表示主体的主导地位,“他者”关涉的是某一群体的社会身份及主导地位的问题。
黑格尔认为,如果没有他者的承认,人类的意识是不可能认识到自身的,即“他者”是一种主体的对照物,因对照物的存在而对自我有更深的认识。
自我发源于“镜像”[2],拉康指出“镜像”是主体借以生成的虚幻性假设[3]。
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也指出“因为有他(你)我才存在”[4]。
从哲学层面看,没有“他者”的存在,主体对自身的认识就不可能清晰。
“他者镜像”的特质,是主体建构自我形象的要素,它赋予主体以意义,目的在于帮助或强迫主体选择一种特殊的世界观并确定其位置在何处。
(二)“自我认同”的含义“自我认同”是个体依据自身的生命经验来理解自我。
格里高利·斯通(Gregory P.Stone)给出“自胥兴春(1973—),男,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我认同”的概念:个体在情境中所获得的一种意义,而且认同是不断变化的。
本体性是生命存在的根本,“自我认同”是反思解释本体性的连续性,探讨主体来自何处又去往何方,使“自我”概念持续发展。
“自我认同”持有自己以及外界明确的目标,并且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我价值与他人的尊重,反思过去经验与现实实践、未来预期的自我成长。
“自我认同”是持续性的过程,是在既定的时空中维持完整的自我感。
个体总是处在不断的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自我认同”是在社会中形成与发展的,因此,了解“自我认同”的作用机制是建构合理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
他者地位是教师的身份认同不可或缺的参照。
“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5]67。
人是通过“你”而成为“我”的,“我—你”关系是先于实体“我”的,实体“我”是由“我—你”关系而出的,所以他得出结论认为“本体乃关系”[6]17-20,身份是个体存在的本体论设定。
身份认同是个体所具有的自身“是其所是”的意识。
这种意识的形成来自他人的反映。
没有他人的反映就无法形成对自我的意识[7]。
(一)制度层面对专业人员的规定性,使个体陷入达到标准的困惑随着国家的形成、历史朝代的演进,在政治环境、统治思想和经济条件的差异下,教师身份的称谓、待遇、职责和功能也各有不同。
从国家和社会立场来看,教师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代言人。
《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
法律规定教师的身份是专业人员,其专业身份在法律上得到认可。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进一步明晰幼儿园教师须具备专业的素养和知识。
从制度层面的规定性来说,以国家的立场和价值观念去规范幼儿园教师身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主体是不断地动态性发展的,幼儿教师从“入职前”到“入职后”的转变,从“新手型教师”到“熟手型教师”的转型,其各方面的素养在不断提升,对自我的理解也在层层深入。
由于中国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的“异军突起”,各方人士大量涌入其中,很多入职的幼儿教师并未达到“标准”的要求,他们会对自己的“身份”陷入沉思:“我是否是一名幼儿教师?”“我能被他人认可吗?”“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二)社会层面呈现多样“镜像”,个体价值难以获得“他人”认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呈现的“镜像”多种多样,正是由于这种“客观存在”,才使“他者”了解到幼儿教师的角色、功能与职责,形成对幼儿教师“身份”的不同称谓。
从幼儿教师的发展来看,幼儿教师职业的地位与尊严具有较大差异。
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较晚,专业的幼儿教师培训起源于近代。
一直以来,传统的幼儿教师角色是行为的教导者、生活的照料者、环境的提供者,幼儿教师在社会中呈现的角色多为“保育员”“阿姨”“看护者”。
可见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教书育人的身份在社会上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
“他者”认为的“蜡烛”“园丁”“播种者”,这些具有教师形象的特征在幼儿教师身上好像并未呈现出来。
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分别于1998年和2009年根据中国常见的100种职业,在北京市进行调查,其中大学普通教师的排名分别是14、18,中小学教师为29、32,幼儿园教师仅为36、43[8]。
可见幼儿教师的职业声望与其他教师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声望比较低。
(三)观念层面的期望与现实状况的差异,个体身份成为矛盾的集合体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逐渐形成了对幼儿教师身份的想象,并以此作为对其职业的要求和期望,如“道德的化身”“知识的代表”。
“他者”把教师的道德水平作为衡量教师身份的重要因素,即“德高为师”。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最初阶段,幼儿教师即为“筑梦者”,在教育场域中是奉献的“榜样”。
当出现“相悖”的现实情况时,与人们的期望发生冲突的时侯,幼儿教师即是“庸俗的世人”“虐待孩子的恶魔”。
教师身份就成为矛盾的集合体。
像“温岭幼师虐童事件”颜某在任职的两年期间,曾以多种方式虐待儿童,包括胶带封嘴、铁桶罩头、垃圾桶盖头、扔进垃圾桶、拉住孩子双耳提离地面等[9]。
在言论的谈及和各方舆论的压力下,“他者”镜像中幼儿教师的身份在不断地“冲突”,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概念。
对于幼儿教师这个“特殊群体”,很难像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一样得到“他者”的认可。
“自我认同”是一种内在性认同,是内在化过程和内在深度感;是个体依据其经历所形成的理解的自我,它主要集中于对自身意义的反思。
从客观世界回到个体的存在,幼儿教师反思为什么存在时,所关切的是自身存在的意义。
(一)行动中持续变化自我身份,主体难以形成概念重组“自我认同”就是作为行动者的反思解释的连续性,即指在连续的自我和身体中,人对概念的持续感受。
幼儿教师作为自我成长的行动者,知识的阅历和教学活动的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升。
从“职前的理论准备”到“职后教学实践操作”,再到“实践中的理论提升”,在自我行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身份。
在行动的反思中巩固既有的“优秀品质”,祛除“不合理的糟粕”,发掘“新的认同点”,使幼儿教师不断重组其身份概念。
现今,幼儿教师入职前对工作认识模糊,并未形成良好的“职业愿景”,以及缺乏系统的“就职培训”,使其对工作性质及工作常规了解甚少,“经验性”的知识获得不充足;同时对教学活动的实际组织操作了解较少,使得其在工作中困难重重,难以形成对自我稳定性的理解,无法在行动中建构自我的身份认同。
(二)处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面临动态性身份变化的挑战自我的认同不可能是个体单独的行为,个体总是处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