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天地。
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到,及,这里是照到。
奇怪。
2.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
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未成,弃去。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①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②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注释:①旦:早晨②百住:数以百计。
住,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好:喜欢B.每旦之海上之:到……去C.从鸥鸟游从:听从D.汝取来,吾玩之取:捉[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默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选自《晋书·车胤传》[1]联系课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恭勤:_______ ②通: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文章,完成练习。
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端。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⑤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①羿: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
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
④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⑤斫:砍。
[1]请你给这篇神话故事起个名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故异书言:______________(2)名刚:___________[3]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于嫦娥“窃之奔月”的行为,你怎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四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四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读文章,完成练习。
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端。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⑤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①羿: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
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
④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⑤斫:砍。
[1]请你给这篇神话故事起个名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故异书言:______________(2)名刚:___________[3]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于嫦娥“窃之奔月”的行为,你怎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学弈弈秋,通国①之善②弈者也。
使③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④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注释)①通国:全国。
②善:擅长。
③使:让。
④鸿鹄(hóng hú):天鹅。
⑤弓缴(zhuó):弓箭。
⑥弗若:不如。
[1]与“专心致志”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援弓缴而射之”中“援”的意思是()A.支援B.拉C.引[3]弈秋教了两个学生,这两个人各是怎样学弈的?______________[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在学习时,()很重要。
A.学习态度B.经验C.智力D.基本功3. 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①匡(kuàng)街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āi)③,衡乃穿壁④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尝与诸小儿游。
______②诸儿竞走取之。
______③唯戎不动。
______④人问之。
______[2]下列对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看见路旁的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压折了树枝。
B.看见路旁的李子树被很多孩子折断了树枝。
C.看见许多孩子在折路旁李子树的枝条。
D.看见路旁的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李子树被很多孩子折断了枝条。
[3]王戎知道“此必苦李”的原因是()A.他看到一群孩子在吃李子,听他们说不好吃。
B.他善于观察,看出了李子不好吃。
C.他不爱吃李子,认为李子都不好吃。
D.他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深入思考,推测出道边李子树上的李子不好吃。
2.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中描写的人物叫_________,她化为精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3]大海十分辽阔,精卫却坚定地衔树枝和石子来填塞大海。
这表现了精卫( )A.做事自不量力,十分愚蠢。
B.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C.做事不经过仔细思考就开始行动。
[4]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时,我们会赞扬这是精卫填海的精神?( )A.小豆豆在围棋比赛中输给了对手,她坚持刻苦练习,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获得冠军。
B.马小虎总是丢三落四,这个毛病从上幼儿园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四年级。
C.林雯雯每年春节都和家人一起挂红灯笼,贴春联。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下面对文中第二句话的标点,最恰当的是()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B.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2]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弃去:弃去弃去_____ 还卒业:______[3]“问之”是指李太白问老媪。
他是这样问的:“_________________?”[4]人们为什么给山下的小溪取名为“磨针溪”呢?下面的说法最合理的是()A.为了纪念曾经在这条小溪边磨针的老媪。
B.为了纪念曾经经过小溪的大诗人李白。
C.为了学习发扬老媪坚持不懈的磨针精神。
2. 课内阅读。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过是溪(____)A.这B.正确C.名字叫“是”(2)太白感其意(____)A.被她的意志感动B.明白了她的意思C.感谢她的语意(3)还卒业(____)A.还是结束了学习B.回去完成了学业C.还是完成了学业[2]用原文填空回答问题。
(1)李太白刚开始在磨针溪读书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太白“过是溪”看到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太白还卒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1]“嫦娥奔月”中的“奔”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李子,各小孩______,只有王戎_________。
[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小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自护其短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
席上啖菱[3],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释:[1]北人:北方人。
[2]仕:做官。
[3]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2]。
”注释:[1]比:连续,接连。
[2]贾:同“价”。
[1]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马价十倍》中的“伯乐效应”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活现象?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的这种社会现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獐(zhānɡ)与鹿王雱(pānɡ)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
”客大奇之。
[1]“王雱数岁时”中的“数”的读音是_____,“数岁”的意思是__________。
[2]“何者是獐”中的“何者”的意思是(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天地。
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到,及,这里是照到。
奇怪。
2.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
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未成,弃去。
小学四年级部编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小学四年级部编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诗文阅读。
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在横线上把古文补充完整。
[2]你认为要向王戎学习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文段二)许衡尝署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选自《元史·许衡传》)[1]补充(文段一)中的空白句,联系上下文,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的胸怀、淡定的气度、优雅的涵养。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则故事为什么会编入《世说新语》“雅量”这一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样面对路旁有果的果树,王戎和许衡的言行有同有异,你更赞赏谁?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古文阅读。
孔融让梨融四岁时,值①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②门。
一盘酥梨,置③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
融遂④按①____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⑤?”融从容⑥对曰:“②____,尊老敬长,为人之道⑦也!”父大喜。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与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这篇小古文出自( )A.《列子.汤问》B.《山海经北海经》C.《世说新语》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2]“尝与诸小儿游”中“尝”的意思是( )A.经历,体验B.吃一点试试C.常常D.曾经[3]下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与诸小儿游(诸:许多)B.此必苦李 (必:必定)C.诸儿竞走取之(竞:争着)D.取之,信然(信:相信)[4]对“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解释最为恰当的选项是( )A.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树枝都被折断了。
B.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C.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小朋友争抢着跑过去折下树枝。
D.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王戎就去折下树枝。
[5]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戎/不取/道旁李B.尝/与/诸小儿/游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D.树/在道边/而/多子[6]“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为什么把李子树折下来了?”B.“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呢?”C.“你为什么站在路边不动呢?’D.“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呢?”[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B.王戎不喜欢吃路边的李子,是因为李子苦。
C.要学会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D.我们要讲文明,不能随便摘路边的果子。
2. 文言文阅读。
王冕孝亲(节选)安阳韩性①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②。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③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实用文档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天地。
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到,及,这里是照到。
奇怪。
2.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
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未成,弃去。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①匡(kuàng)街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āi)③,衡乃穿壁④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西京杂记》,②区街:西汉经学家。
③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④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1]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
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
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
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
[2]匡衡是一个________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________。
2.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诸儿取之,回答问题。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1]“折枝”的意思是()A.折断了树枝。
B.压弯了树枝。
[2]从“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树上结的李子很多。
[3]“诸儿竞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句回答)[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敬悬梁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注释)①夕:晚上。
②及至:到了。
③屋梁:房梁。
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好学(_____)晨夕不休(_____)悬屋梁(_____)[2]两篇文章相比,相同点是车胤和孙敬都是__________的人,他们在学习中都遇到了困难。
但他们遇到的困难不同,车胤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孙敬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车胤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孙敬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四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四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①,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②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筑:修补。
②父:指老人。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智其子(________)A.智慧 B.认为……聪明 C.理智(2)大亡其财(________)A.丢失 B.死亡 C.没有[2]翻译“其家甚智其子”,并说明这样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诗文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精卫填海》选自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少女”指__________。
[2]故事讲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游玩时不幸_______,化为_________,她衔来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_________的故事。
3. 阅读理解。
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解释下列字词。
(1)恭____________ (2)囊__________(3)博学____________ (4)练__________[2]解释下列多义词。
(1)囊萤夜读____________则练囊盛数十萤火_____________(2)以照书_______________以夜继日你______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该向车胤学习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还知道哪些苦读的故事?举2~3个例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中蕴含的道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解释词语:值:__________ 屐齿:小扣: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是:。
(3)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春色”、“红杏”、“出墙来”的意思?2. 古文阅读训练。
文徵(zhēnɡ)明习字文徵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lǜ),书遂④大进。
平生于⑤书,未尝⑥苟且⑦,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⑧精妙⑨。
(注释)①临:临摹。
②日:每天。
③率:标准。
④遂:于是,就。
⑤于:对,对于。
⑥尝:曾经。
⑦苟且:随便,马虎。
⑧愈益:愈加,更加。
⑨精妙:精致巧妙。
[1](理解字词)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以十本为率(用)B.书遂大进(书写)C.或答人简札(有时)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因此)[2](感知句义)写出画“”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正确选择)能说明文徵明练书法练得多的是()。
A.日以十本为率B.书遂大进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4](正确选择)文徵明“愈老而愈益精妙”的原因是()。
A.有兴趣,肯用功B.练得多,人聪明C.练得多,不随意D.不随意,有耐心[5](评价人物)读了短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平台: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有一位国王 , 性情暴烈 , 冷酷无情 , 对他的子民从来都不会施以温情和关爱 . 说来也奇怪 , 他的国家所在的地方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 寒风凛冽 , 冰天冻地 , 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姹紫嫣红的春色和美丽清新的绿意 . 他十分渴望春天光临他的国家 , 于是他花了很多钱财祭祀拜神 , 请求春天的到来 , 但都没能如愿 .有一天 , 一位穿着破烂 , 疲惫不堪的少女来到皇宫门前 . 她找到国王 , 恳求他给她一些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 , 她实在太饿太累了 . 但冷漠的国王 , 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 , 他请求春天的到来也不是为了他的臣民 , 而是为了他自己能更好地到处游山玩水 . 他面无表情地叫卫兵把少女从门前赶走 .可怜的少女冒着肆虐的严寒走进了一片森林 , 森林中除了积雪之外 , 就是凛冽的寒风 . 就在少女绝望之时 , 她看见一座小屋 , 她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敲开了小屋的门 . 门开了 , 一位厚道的守林老人急忙把她扶了进去 , 让她躺在暖和的火炉边 , 给她盖上厚厚的毛皮毯子 , 然后用仅剩下的面粉为少女做了面包还有热汤 . 然而当老人把面包和热汤端到少女面前 , 却发现她已经死去了 . 老人一阵难过 , 为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 . 他在森林中挖开积雪 ,把少女埋进去 , 并把没吃的面包 . 热汤和盖过的毯子也一起放进去 . 老人想 , 但愿那位姑娘在地底下能得到温暖和食物 . 第二天早晨 , 奇迹出现了 , 尽管其它地方还是寒冷和冰雪 , 但在少女的坟墓上及周围 , 却开放出了各色各样美丽的鲜花 , 长出了绿意盎然的小草 , 飘扬着温暖 , 弥漫着清新 .原来 , 那少女便是春天 .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里 , 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她种植 , 施肥 . 耕耘和护理 , 只要我们善待生活 , 珍惜生命 , 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 那么春天就会永远属于我们 , 幸福也期待着我们去收获 . 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 , 或者多么晚 .也许这样静静等待着我们的 , 不仅仅是春天!(1)读了这个童话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用自己的话给他们各写一句话。
四年级人教版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
四年级人教版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文直通车。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本文出自《___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和整个句子。
(1)常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思维拓展。
小窗户天黑了,滴滴答答的雨点把睡梦中的小窗户敲醒了。
小窗户揉了揉惺忪的眼睛问道:“小雨点,你要干啥呀?”小雨点说:“天又黑又冷,你让我进屋去暖和暖和吧。
”小窗户摇摇头说:“不行呀,你进来会把屋子搞脏弄湿的,你不能进来。
”小雨点哭了,在窗户的玻璃上留下道道泪痕。
夜里,漫天飞舞的雪花把大地装扮得像白天一样。
小雪花轻轻地飘落到小窗户上,悄悄说:“醒醒吧,你让我进去看看小朋友,我想和他们玩。
”小窗户说:“小朋友们这会儿都在睡觉,等他们醒了再和你一起玩,好吗?”小雪花点点头,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窗户上等待着,晶莹的雪花就像一朵朵漂亮的小窗花。
黑夜过去,太阳出来了,给大地洒下万道金光。
小窗户早早就醒了,它有礼貌地向太阳公公问好,又对春风阿姨说:“欢迎您,欢迎您到我家来做客。
”于是,小窗户开得大大的,明媚的阳光和温馨的春风穿过窗棂把一个个小朋友从甜甜的梦中唤醒。
(1)我是模仿秀滴滴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暖和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黑又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还原精灵。
小学四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四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文理解。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表现了女娃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如何理解人死后化成鸟填海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陪客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
父适他往。
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
客有问,则谨答之。
客去,儿送至门外。
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父适他往。
(_____)①合适。
②恰好。
③舒适。
(2)客有问,则谨答之。
(_____)①恭敬。
②慎重。
③小心。
[2]客人来访,孩子是怎样做的?根据古文内容填空。
客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上座:_________________客有问:_________________客去:___________________客所言: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古文后,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①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②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注释:①旦:早晨②百住:数以百计。
住,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好:喜欢B.每旦之海上之:到……去C.从鸥鸟游从:听从D.汝取来,吾玩之取:捉[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小古文阅读。
勿贪多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母曰:“汝①勿贪多,则拳可出矣②。
”(注释)①汝(rǔ):你。
②矣(yǐ):了。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瓶中/有果。
B.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C.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D.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2]“取之满握”中的“之”指的是()A.瓶子B.瓶中的果子C.瓶口D.拳头[3]对“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
B.我不要那么多,你握紧拳头就可以出来了。
[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①之市,而忘操②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③。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至:等到,直到。
②操:拿、持。
③度(dù):量好的尺码。
[1]解释下面的字。
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_______ 履:_______ 者:________[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
(1)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2)至之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归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信度,无自信也。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未成,弃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太白感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还卒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之,曰:‘欲作针。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铁杵成针”的故事最后成为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溺:______________ 返:______________故:______________ 堙:______________[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翻译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虎求①百兽而食②之,得狐。
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④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⑤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⑥,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⑦,故⑧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求:寻求,寻找。
②食:吃。
③子:你。
④使:派遣,命令。
⑤逆:违抗。
⑥不信:不真实,不可信。
⑦然:正确。
⑧故:所以。
[1]下面对文中画“”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
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
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2]从这则寓言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与这个成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它们都是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022年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2022年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孟母戒子盂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誼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誼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辍(chuò):停止。
③誼(xuān):忘记[1]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______)A.正在 B.方向 C.相当以此戒之(______)A.命令 B.告诫 C.戒备[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被人们称为_______。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文章,完成练习。
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端。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⑤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①羿: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
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
④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练习。
卧薪尝胆司马迁吴既赦(sh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日:“女(rǔ)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赦:反:女:振:[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rǔ)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词语尝:_______________ 竞走:____________[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主要讲了王戎在其他孩子争着去摘路边的李子时不为所动,并推断李子必苦的故事。
B.读文言文,要注意音节的变化,适当停顿。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儿竞走/取之,唯/成不动”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
C.看到路边李树果实累累,诸小儿“竞走取之”,而王戎“不动”,两相对比并结合王戎的回答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3]王戎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1]将课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囊萤:_________________恭勤: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①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日:“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⑤。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若:如果。
②物:指人和事。
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和桂树。
③譬如:好比。
④瞳子:瞳孔。
⑤明:看见。
[1]联系上下文和注释,给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月下戏(______)A.品尝看戏B.曾经玩耍(2)人语之日(______)A.对……说徐儒子B.说话的[2]在文中用“________”画出体现徐孺子聪明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阅读理解。
衡①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
(注释)①衡: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
②逮:到,及。
③映:照耀。
[1]借助注释读懂这个成语故事,并写出它的题目: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穿壁”的意思是“在墙上穿一个洞”。
(______)(2)第二句中的“其光”,联系上下文,指的是“匡衡家里的烛光”。
(______)(3)第二句中“之”是指“书”。
(______)[3]这个故事中的匡衡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__________)(2)众皆弃去(__________)(3)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水迸儿得活。
(2)光持石击瓮破之。
[4]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滥:虚妄不实,失实的,假的。
②竽:乐器名。
③充数:凑数,④南郭:姓,⑤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⑥说:同“悦”,高兴。
⑦廩(lǐn)食:官府供给粮食。
[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每次必须__________,因此南郭先生请求为他吹等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却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便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宣王说之。
______________[3]“滥竽充数”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轻松阅读快车。
藏王的使者唐朝( )时,藏( )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内地求婚。
内地的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能干。
好多国家都派使臣来求婚。
唐朝皇帝决定让使臣们比比智慧,哪个最聪明,就把公主许配到他那里去。
第一次,皇帝让使臣们分出一百匹马中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
别的使臣都把毛色相同的马驹和母马分在一起。
禄东赞却把马驹同母马分开关起来。
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一匹地放到马驹中去。
马驹见到自己的妈妈,急忙扑上去吃奶,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
第二次,皇帝叫人扛来一根两头削( )得一样的檀香木棍。
问使臣们哪一头是根,哪一头是梢。
别的使臣都很为难( )。
禄东赞用绳子拴住木棍的中央,把它放在池塘里,说:“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
”最后,皇帝叫人拿来一块玉石,要使臣们用线穿过玉石上的洞眼。
洞眼很小,里面的孔道是弯弯曲曲的。
使臣们一个个用线去穿,都失败了。
禄东赞一边看,一边动着脑筋。
忽然,他看见地上有只蚂蚁,想出了主意。
他把丝线拴在蚂蚁身上,把蚂蚁放到玉石的洞眼上。
在洞眼这头慢慢吹气,在另一头放了蜜糖。
就这样,蚂蚁带动丝线穿过了玉石洞眼。
皇帝见三道难题全让禄东赞解决了,心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藏王一定更了不起。
于是,皇帝让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聪明的禄东赞终于完成了藏王的使命。
(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丑陋——( ) 愚蠢——( )(3)唐朝皇帝让使臣们比智慧,比的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朝皇帝的判断正确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字词以及句子。
竞走:_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________[2]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阅读小古文,完成下面练习。
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中,不敢复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斗于屋上(________)黄猫奋起逐之(________)白猫走入室中(________)不敢复出(________)[2]两猫相斗,惊心动魄。
请用“_______”画出描写这种紧张激烈场面的句子。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写了两只猫打斗,一只是(________)猫,另一只是(________)猫。
它们在(________)上打斗。
听,它们打斗时的声音(________);看,它们打斗时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两不相下。
结果(________)猫败而(________)猫胜。
12.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故为精卫,,以堙于东海。
[1]回忆课文,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炎帝之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 以堙于东海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故事排列图画顺序(标序号),理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主要讲述了炎帝的________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叼着________投入海中,一心要把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精卫________的精神。
[4]下面的哪个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和精卫有相同的精神?()A.愚公移山B.后羿射日C.嫦娥奔月D.八仙过海[5]如果你们班要开“中国神话故事”读书交流会,你会推荐什么故事?注意把理由说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文言文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