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3窦娥冤(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窦娥冤》教案(人教版必修四)
语文:1.1《窦娥冤》教案(人教版必修四)一、教学目的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二、教学重点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三、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唱词、科白四、教学方法诵读、解析、鉴赏五、教学过程[一]点拨——元杂剧知识1、构成要素:唱词:①宫调、曲牌。
②韵文科:戏剧动作的总称。
白(宾白):①对白;②独白;③旁白;④带白。
2、形式:四折(四幕)一楔子(序幕)。
3、角色:末(生;外末─老生;正末─小生。
扮演剧中主要男性人物角色。
)旦(正旦;卜儿─老妇人。
扮演剧中主要女性人物角色)净(大花脸。
扮演剧中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物异之点的男性人物。
)丑(小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扮演剧中男性次要人物角色。
这些人物有的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有的奸诈可恶,吝啬卑鄙。
)[二]、点拨——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元代大都人,约生于十三世纪初叶,卒于十三世纪末,比莎士比亚早出生三个世纪。
他一生共创作了60多个剧本。
比莎士比亚多出将近一倍。
关汉卿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悲剧,写得一腔怨气喷如火,感天动地惊鬼神;他的喜剧,写得嘻笑怒骂多辛辣,妙趣横生满屋春;他的历史剧,写得历史人物如再现,豪气逼人真雄健。
郭沫若说过,关汉卿能够“爱人民之所爱,憎人民之所憎”。
他的杂剧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又关于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赋予他所肯定的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表达出人民的美好愿望。
[三]、概括情节1、了解全剧剧情2、概括情节(先读后议)【明确】(一)绑赴刑场──指天斥地┏1、绕过后街怕见婆婆(二)婆媳告别┃2、婆媳见面补叙原委┗3、婆媳离别悲声动地┏血浅白练┏1、指天发誓┃六月飞雪(三)刑场受戮┃┗亢旱三年┗2、誓愿应验【作业】选出不同类的项1、A、外;B、正旦;C、净;D、监斩官。
高二语文教案-示范教案(窦娥冤第2课时) 精品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赏析本文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2.欣赏剧本的曲白艺术。
3.探究阅读:解读葛朗台太太、祥林嫂、窦娥三位女性形象。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学生们收集的对联有: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家传耕读,乘闲时扮作生旦净丑戏作君相,结局后仍是士农工商愿听者听,愿看者看,听看自取方便说好则好,说歹则歹,好歹只演三天千万场秋月春风,弹指间蝴蝶梦里,牡丹亭中,琵琶弦下。
三百付金尊檀板,关情处桃花扇府,西厢院内,燕子灯下。
二、重点赏析“三桩誓愿”,品味本文的浪漫主义色彩。
1.让四位同学分别朗读刽子手、监斩官、窦娥的宾白和舞台说明部分,同时女同学齐读窦娥的曲词。
2.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这三桩誓愿。
明确: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3.提问:它们化用了什么典故?明确: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
4.提问: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讨论后明确:不行,第一愿是血溅白练,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
让“四下里皆瞧见”,以证明她“委实的冤情不浅”,并且用“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两个典故说明她死得冤枉、悲凄。
第二愿是“六月飞雪”以“免得我尸骸现”。
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并用“六月飞霜”这个典故表现她的冤情深重,足以动天。
第三愿是要楚州亢旱三年,为的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这已经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冤屈,而是希望上天惩治邪恶。
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
“东海孝妇”这一典故的运用,更加强化了她的斗争性。
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
5.提问:这三桩誓愿的提出,每一桩都是先用宾白提出,再用曲词进一步强化,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讨论后明确:三次宾白依次用“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进一步强调了窦娥之死的冤枉;再加上监斩官的对答,更使得这三桩誓愿出人意表,难以实现,也就更加衬托出三桩誓愿的依次实现后的惊天动地,确实是“感天动地窦娥冤”;然后再用三支曲子依次对应,直抒胸臆,可谓是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而感人。
高中语文 13窦娥冤(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备课资料一、课文补注1.戏剧发展简介戏剧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出现的反映农牧业生活的歌舞和随后盛行的巫风,从《诗经》和《楚辞》的有关记载来看,已包含了萌芽状态的戏剧因素。
春秋、战国之际俳优的出现,也可看做是戏剧的萌芽。
西汉时期角觝(即百戏)盛行,广泛地汇集了民间的表演艺术,已有戏剧性故事的演出,如《东海黄公》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拔头”“代面”“踏摇娘”“参军”等表演艺术形式颇为流行,为戏曲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唐至宋是我国戏曲的形成期,唐参军、宋杂剧、金院本已渐具戏剧的雏形,角色增多,且有专业剧团,并出现了《目连救母》等连本戏,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出现了戏曲艺术的高潮——元杂剧。
由于文人作家的加入,剧本更进一步成熟,行当齐全,表演形式多样。
明清传奇是我国戏曲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由元杂剧的四折成为多出,由一个人主唱改为多人同台演唱,形式多样,且篇幅宏大,题材广阔,情节曲折,词采丰富,人物丰满。
清朝末年,各种地方戏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并且形成融百家之长的京剧。
新中国成立后,各种剧种更是姹紫嫣红、开遍神州。
国家成立了戏曲学院,文化部设立“梅花奖”等奖项,中央电视台专门辟有戏曲频道,戏剧艺术又一次焕发了青春。
2.生旦净丑名称的由来“生”:就是生疏的意思。
过去老生是各行当之首,也就是整出戏的台柱,要求生角的演出老练成熟,故反其意为“生”。
“生”有“小生”(书生)、“武小生”、“须生”(文的挂黑胡子,武的挂红胡子)、“老生”。
“旦”:指旭日初升,也是阳气最上升的时候,而旦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属阴,故反名为“旦”。
“旦”有“青衣”“花旦”“刀马旦”“彩旦”“老旦”(亦名婆旦)。
“净”意为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满面涂彩的大花脸,看起来极不干净,不干净的反面就是净,因而名“净”。
“净”有“花脸”“架子花脸”“铜锤花脸”“小花脸”等。
“丑”:指属相,丑属牛,牛性笨。
因此,丑就是笨的代名词,而演丑角的人,则要求伶俐、活泼、聪明,所以反其名为“丑”。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册窦娥冤(II)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册窦娥冤(II)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二、重点难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三、预习点拨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第一课时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1.关汉卿,号,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等。
《窦娥冤》全名,共,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的和王实甫的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
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白朴的,郑光祖的。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
剧本结构一般分为,有的还加一个,剧本由、、三部分组成。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或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刽子手()、亲眷()、嗟怨()、杳无音信()、前合后偃()、尸骸()、冤枉()、荒阡()、亢旱()、鲍老儿()、瀽()、5.课文出现个曲牌,都属于宫调。
二、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三、问题探究研读第一层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读第二层1.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整体把握1.主题及其进步意义剧中的主要人物是窦娥,她善良,本分,相信天理和官府,她的含冤被斩,是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各种流氓犯罪行径,尤其是对官府草菅人命的控诉;她被斩前质疑、责骂天地,为申明自己的冤屈又许下三桩誓愿,则表现了她不屈的反抗精神。
剧作强调了官府的反动本质:视人命如草芥,滥施淫威,不能替百姓伸张正义,反而成为流氓恶棍的帮凶,置无辜的百姓于死地。
剧中楚州太守桃杌是造成窦娥冤案的关键人物,他是地方官员的代表。
他说自己是“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并且一见到告状的就下跪,说什么“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他不分青红皂白地对窦娥动用大刑,因为他相信:“人是贱虫,不打不招。
”贪图钱财,而百姓的性命在他眼里如虫豸一般,他哪愿意动心思查清楚案件呢!窦娥在临刑前唱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就表现了对官吏们反动本质的深刻认识。
2.情节和结构本剧是元杂剧中情节和结构最讲究的作品之一。
剧作里,窦娥和张驴儿、桃杌的冲突与斗争是主要情节,那些和主要情节没有太大关系、却是人物活动的重要背景的情节往往由人物台词交代出来,而没有直接加以描述。
比如楔子和第一折之间剧情的时间跨度是十三年,这期间在女主角窦娥身上发生了不少事情:随蔡婆搬到山阳县住,十七岁时和丈夫圆房,两年后丈夫病逝,服孝将近三年。
在引入主要矛盾上,作者也显示出非凡的功力。
第一折里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赛卢医,他的说白告诉我们他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蔡婆马上要来讨账,他打算杀掉她。
这样从一开始人们就被带入紧张的戏剧氛围中。
3.人物形象窦娥基本的性格特征是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见,刚强,她的反抗精神是在外界迫害下激发出来并迅速高涨的,是人物性格合理的发展。
善良,安分守己:对于自己凄苦的身世,年轻守寡的窦娥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为了来世的幸福,她要侍养婆婆,为丈夫服孝,听婆婆使唤。
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善良与安分。
窦娥冤人教版必修四教案
窦娥冤人教版必修四教案窦娥冤位于新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窦娥冤人教版必修四教案,欢迎阅读。
窦娥冤人教版必修四教案第一学时:紧扣“冤”整体感知第二学时:紧扣“冤”研读悲剧第三学时:紧扣“冤”品读语言一、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吟诗,会篆箍;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儿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取,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儿道上走!二、剧情梗概全名《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由四折一楔子组成。
主要情节:窦天章欠蔡婆高利贷,不得已将窦娥送与蔡婆作童养媳,自己应试去了。
十三年后,窦娥也成为寡妇,与蔡婆相依为命。
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他骗至野外意图杀害,张驴儿父子救了蔡婆,逼迫蔡婆招赘他们,蔡婆无奈领二人回家,窦娥怒斥张驴儿的纠缠。
张驴儿从赛卢医处索来毒药,要毒死蔡婆,反毒死了其父。
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窦娥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通过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主题。
3、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欣赏,引入学习本剧第二个场景。
教师:窦娥的冤屈,真能感天地,泣鬼神,如果说第一个场景刻画了一个满含悲愤之情,有着强烈反抗意识的窦娥,那么,第二个场景又跟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窦娥呢?二、赏析第二个场景:1、学生角色朗读《倘秀才》《叨叨令》和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男:刽子手,女:窦娥)思考:讲了什么内容?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征? 学生明确:主要写了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
主要表现了窦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2、教师:窦娥来到了法场,她婆婆也来到了法场,接下来,让我们来朗读一下窦娥和婆婆的对白,思考:这段对白,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们明确:这些话通俗明白,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没有丝毫加工的痕迹,而且与窦娥的身份、处境相吻合,刻画了她善良的心地。
3、这段对白,除了刻画窦娥善良的心地,还叙说了窦娥的冤屈,这在情节上起了什么作用?学生明确:这段对白,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的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誓愿作了铺垫。
4、女生齐读《鲍老儿》曲子的后面唱段,思考: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这样理解?学生明确: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5、思考: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性格,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学生明确: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试想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
高中语文 1《窦娥冤》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窦娥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2.掌握文中字词及古今异义词的用法3.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
4.体会关汉卿本色派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1.鉴赏人物形象、戏剧冲突2.了解本课语言特点教学难点:1、浪漫主义手法教学方法1.欣赏戏曲片段,直观感受戏曲特点,了解故事情节2.诵读为主,抓住重点曲词,重点鉴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联:舞台小天地人生大舞台介绍戏剧的相关知识。
二、小组分角色阅读全文,整体把握课文1、通读全文,勾画出生字词,古今异义词。
2、了解故事情节。
3、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楔子(序幕):天章托孤女第一折(开端):婆婆遭横祸第二折(发展):贪官判冤案第三折(高潮):窦娥赴刑场二、重点赏析第三折1、理清第三折十只曲子的层次结构(分三层)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 [倘秀才]至[鲍老儿]窦娥告别婆婆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窦娥发下三大誓愿,前两桩应验。
2、每一层赏析内容和修辞手法第一层: “有日月朝暮悬…”:起兴. “盗跖、颜渊”:引用典故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地也,你不分好歹…”:对偶,呼告,对比如何理解《滚绣球》中指责天地鬼神?第二层: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第三层:重点赏析三个誓愿。
理解窦娥为何会发出三个誓愿,又为何会实现体会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三、分析人物形象。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坚强刚烈,具有封建贞节观念,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
她生于严酷腐败的封建社会,注定了悲剧结局。
四、探讨戏剧的主题主题: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五、明确语言特点。
与《西厢记》片段对比,体会本色派的语言特点练习长短句变换练习。
《窦娥冤》学案4(人教版必修4).doc
《窦娥冤》学案一、学习要点(一)古代戏曲的特点1.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 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像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
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
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二)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高中语文《窦娥冤》导学案(二)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1.赏析课文,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详细了解文意。
2.查阅资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以广泛群众为基础的名剧,据统计,我国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作。
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
全剧四折一楔子。
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
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
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
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壬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
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窦娥冤》全剧为四折一楔子,课文选的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部分,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窦娥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窦娥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掌握《窦娥冤》的剧情和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窦娥的冤屈和反抗精神,树立反抗不公、追求正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窦娥冤》的剧情和主题,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探究窦娥冤屈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窦娥冤》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2.背景介绍:介绍元杂剧的背景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剧情梳理: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等方式,梳理《窦娥冤》的剧情,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4.人物分析:深入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探究窦娥冤屈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全面了解人物。
5.写作特点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窦娥冤》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窦娥冤》所体现的反抗不公、追求正义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安排学生课后阅读《窦娥冤》全剧,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窦娥冤》的剧情、人物关系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4.《窦娥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研读第二部分,说一说你从婆媳诀别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窦娥?
孝顺、善良、并且具有反抗精神
2、窦娥赴法场前与婆婆诀别的情节有何用意?
三、议
场景三:临刑发誓
1、阅读场景三,窦娥临刑时发出了三桩誓愿,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她这样做的目的在哪里?
2、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3、三桩誓愿的应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剧作家为什么要安排“三桩誓愿”这样的情节呢?
3、(1)突出人物形象。“三桩誓愿”①既表现了窦娥希望世人明白自己的冤屈,希望上天洗刷自己的冤屈,希望上天惩治邪恶的愿望;②又表现了她与社会恶势力“争到头,竞到底”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2)突出主题。“三桩誓愿”①既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②虽违背事物的常理,却又合乎人情,又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意志与愿望。
(3)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三桩誓愿”紧承上文窦娥的冤屈,并设置了悬念,推动故事向誓愿是否灵验及沉冤是否得雪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故事情节更生动曲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和想象,表达一种天地震惊的效果,并进行了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
五、练
完成配套练习对应内容
二、思
场景一:绑赴刑场
1、根据文本及注释,思考:窦娥有何冤屈?
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②州官不洗清冤屈,反而助纣为虐;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打死也不认罪,官吏要拷打她婆婆迫使她担当死罪。
2、既然是张驴儿使坏、昏官误判,窦娥为何指责天与地?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对于窦娥的深重冤情,天地竟无动于衷。一个人走投无路,冤情又无处抒发,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没了,对天地的控诉是对整个社会(封建统治)的控诉。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窦娥冤》教案第一单元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剧本。
读剧本,戏剧场面和人物形象都是通过想象产生的,具有间接性而非直观性,这一点和欣赏戏剧演出不同,而和欣赏小说、诗歌、散文相近。
不过,读剧本时,读者凭经验想象出来的首先是一些生动的戏剧场面,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就是说阅读剧本要有“场面感”,这是剧本欣赏和小说、散文欣赏的基本区别。
由于戏剧演出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剧本里的情节往往是对生活的高度集中和概括,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发展迅速。
剧本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情节的发展和推进,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人物性格的塑造,都主要靠剧中人物的语言来实现,剧作者则隐身于背后。
教学这个单元时,要适当介绍一些关于话剧的、元杂剧的知识,以及关于欣赏剧本的一般知识。
此外,要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概括情节。
情节即故事,在概括剧情时,要把剧本里的显在情节(在舞台上表演出来让观众直接看到的情节)和潜在情节(通过一些别的方式交代给观众而不直接表演出来的情节)都包括进去,这样才能见出情节发展的全貌。
如概括《雷雨》和《窦娥冤》的情节时都要注意这一点。
2.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和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剧作中往往有多种矛盾冲突,要看看哪个是最主要的,矛盾对立双方分别是谁,还要弄清围绕在他们周围的人和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对于理解剧情、把握人物、欣赏具体的场面,以及推断剧情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如《哈姆莱特》一剧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是不共戴天的对手,乔特鲁德和雷欧提斯则是会对局面产生影响的两个变数:乔特鲁德处于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之间,左右为难;雷欧提斯被克劳狄斯利用,不过他既仇恨哈姆莱特,又对他怀有不忍之心。
3.把握剧本的结构。
结构也叫布局,是戏剧情节构成与展开的方式,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划分的依据是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变化的阶段。
如高潮是戏剧矛盾冲突最集中、最激烈的部分,事情的结局即将见分晓,读者处于紧张和期待的情绪中。
课文里的剧本都是节选的,学生难以判断它们在整部剧作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可加以说明。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窦娥冤》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
能力目标1.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
2.熟读重要曲词,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1.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2.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
2.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落实背诵要求。
●教学难点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1.读讲结合,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戏曲知识。
2.读背结合,抓住重点曲词,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
3.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欣赏戏曲片段,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中国古代戏剧的常识,把握剧情,初步感知课文。
一、教学导入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二、元杂剧与关汉卿简介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演一完整的故事,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类似现代剧的序幕,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的性质。
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2、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戏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每套曲子,是用不同的曲调组成的、曲调的多少不一)。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相当于简谱1)、商(相当于简谱2)、角(相当于简谱3)、(相当于简谱5)、羽(相当于简谱6)、变宫(相当于简谱4)、变徵(相当于简谱7)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窦娥冤》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窦娥冤》教案人教版第四册教学重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方法研究性阅读教学媒体设计:投影或多媒体展示部分提示语句,以及结构框架,为加强理解、识记之用。
学法指导先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窦娥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9辽阳市职工技能大赛暨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参赛材料参赛学科:语文参赛组别:高中语文组《窦娥冤》教学设计学科语文教材名称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窦娥冤年级高二语文学期上学期学情分析本课位于新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二学生对中国古代戏曲知识了解甚少且不成体系,时空距离的隔膜和文化背景的缺失为学生的阅读欣赏带来了障碍。
针对这种现象,学案中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是引导学生快速走进文本的一把钥匙。
另外本节课是第三课时,要从品读悲剧形象入手,引领学生感受戏剧塑造人物的魅力,使其从“看热闹”的低层次阅读向品读体会的鉴赏层次迈进。
教学目标1、概括全剧情节2、全面认识窦娥这一人物形象3、欣赏文章的悲剧美教学重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教学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新教材的《窦娥冤》内容由旧教材只选取第三折,扩大到现在的三折,众所周知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不仅最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还深刻地揭露了元朝社会的黑暗,本思想节课以第三折带全剧,以“指导、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欣赏戏曲片段,提高鉴赏能力。
2、讨论分析法。
通过设计问题,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分析、感悟具体情境,最后教师补充点拨归纳。
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
课程资源1、戏剧片段《窦娥冤》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1课时教学环节课前预习学案内容:一、课前提问1.请用诗歌形式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2.请结合一部你熟悉的文本,诠释一下你是如何理解悲剧的?二、课文分析1.总结窦娥的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1窦娥冤(第2课时)教案必修4
窦娥冤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
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3窦娥冤(第二课时)精品教案大纲人教版第四册[教学要点]深读课文:1.研究性学习莎士比亚的语言。
2.比较鉴赏。
[教学过程]一、研究性学习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
莎士比亚的剧作创造了语言的奇迹,让每一位读者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魅力。
他的语言就是上帝,在塑造着人物性格,也在改变着人物命运;他的语言充满诗一样澎湃的激情,屡屡掀起读者情感的波涛。
请细细品读这篇文章的语言以及蕴含的情感。
学生在文中找出一些能体现莎士比亚语言特点的句子来赏析,教师归纳。
1.帕里斯使用“鲜花”“娇虹”“芳坟”等美好的事物,是对朱丽叶美貌、善良心地的赞美,表达对她的无限爱慕、思念之情。
“永无消歇”表达了对朱丽叶绵绵无尽的思念。
2.罗密欧此时面对着他认为已死的朱丽叶和为朱丽叶而死的帕里斯,决心以死殉情。
能够和朱丽叶同居一座坟墓而躲开不如意的人间,罗密欧认为这个坟墓是“胜利的坟墓”。
“这是一个灯塔”,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她就是为归航的船导航的灯塔,引导着自己追随而去。
3.“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这表明他不愿相信朱丽叶已死亡,甚至想象是死神、妖魔要娶她为妇,是他极度痛苦和深深思念的外露。
4.“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这个排比,增强了语势,表明罗密欧既有无限的眷恋,又有立志死亡,追随朱丽叶而去的决心。
5.“把那锄头跟铁钳给我。
”“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
”“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这表明他此时的暴躁、狂怒。
罗密欧原本是个极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但朱丽叶的死带给他巨大的打击,使他失去了理智,无法再保持冷静。
6.“万恶的蒙太古”,“该死的凶徒”。
这是帕里斯对罗密欧的出言不逊,甚至诅咒,但罗密欧还是努力抑制自己的悲伤,反复劝说帕里斯“快快离开我吧,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这些语言都表现了罗密欧温和的性格。
在帕里斯执意不走时,他才忍无可忍地拔剑决斗。
7.罗密欧对“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
这表明爱人已死,他痛不欲生,不愿独自活在世上,立志殉情的决心。
8.“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罗密欧手中端的是烈性毒药,他却能坦然自若地“举杯邀死神”,表现了他因能与心爱的人儿长相厮守,永不分离而产生的欣慰感。
(解说:通过对文中语句的具体分析、鉴赏,可以使学生在了解莎士比亚语言特点的同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比较鉴赏《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同是爱情悲剧题材,试比较鉴赏两篇课文的异同。
1.检查课下写的比较鉴赏文。
学生们主动起来念自己写的鉴赏文,能口述自己的观点也行。
2.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梳理。
明确:相同:两篇文章都是歌颂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挚的爱情而不惜牺牲生命,赞扬了青年男女对纯真的爱情、美好的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封建社会的反抗精神。
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
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
而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儿女的尸体幡然醒悟,握手言和,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人文主义的胜利。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但却双双自杀殉情,他们的爱情悲剧说明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们不可能获得自由幸福的婚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首叙事诗的写作意图:一方面是揭露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指出它是婚姻悲剧的根源;另一方面是歌颂焦仲卿、刘兰芝忠于爱情的崇高品质以及以死抗争的反抗精神。
三、课文总结学习莎士比亚的剧本,应首先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特色。
他笔下的悲剧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的戏剧以语言丰富著称,有人说他的用词是“千古独步”。
另外莎士比亚戏剧的重要特点是各种戏剧因素的有机结合。
在莎剧中“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和古怪混合在一起”。
在他的一些喜剧中有悲剧的成分,而在他的一些悲剧中又有喜剧的因素,特别是他的早期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一个典型。
教学时应把握好这一点。
四、布置作业1.找一些莎士比亚的剧本或十四行诗读读,以便更好地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创作风格。
2.摹仿《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一部爱情题材的短剧。
●板书设计●延伸阅读阅读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幕第三场朱丽叶的一段独白,体会朱丽叶的性格特征。
朱丽叶快快跑过去吧,踏着火云的骏马,把太阳拖回到它的安息的所在;但愿驾车的法厄同鞭策你们飞驰到西方,让阴沉的暮夜赶快降临。
展开你密密的帷幕吧,成全恋爱的黑夜!遮住夜行人的眼睛,让罗密欧悄悄地投入我的怀里,不被人家看见也不被人家谈论!恋人们可以在他们自身美貌的光辉里互相缱绻;即使恋爱是盲目的,那也正好和黑夜相称。
来吧,温文的夜,你朴素的黑衣妇人,教会我怎样在一场全胜的赌博中失败,把各人纯洁的童贞互为赌注。
用你黑色的罩巾遮住我脸上羞怯的红潮,等我深藏内心的爱情慢慢地胆大起来,不再因为在行动上流露真情而惭愧。
来吧,黑夜!来吧,罗密欧!来吧,你黑夜中的白昼!因为你将要睡在黑夜的翼上,比乌鸦背上的新雪还要皎白。
来吧,柔和的黑夜!来吧,可爱的黑颜的夜,把我的罗密欧给我!等他死了以后,你再把他带去,分散成无数的星星,把天空装饰得如此美丽,使全世界都恋爱着黑夜,不再崇拜炫目的太阳。
啊!我已经买下了一所恋爱的华厦,可是它还不曾属我所有;虽然我已经把自己出卖,可是还没有被买主领去。
这日子长得真叫人厌烦,正像一个做好了新衣服的小孩,在节日的前夜焦躁地等着天明一样。
参考答案:通过朱丽叶的独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与旧伦理、旧观念勇敢地做斗争的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青年妇女形象。
她美丽、善良,对爱情坚贞不渝,向封建伦理道德宣战,是莎士比亚刻意塑造的一个具有叛逆思想的人物形象。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4 唐诗五首名师导航粤教版必修3内容感知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成就的一个高峰。
在形式上,完善了五言、七言古体诗,创制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格律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形式。
反映的内容极为广阔,上自统治阶层,下至黎民百姓,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唐诗都有所反映。
其风格流派也是异彩纷呈,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文所选的五首诗歌,是从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角度来选择的。
《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名篇,写了山中秋雨过后黄昏时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渴望隐居山林、闲怡自适的心境,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从军行(之四)》写出边塞生活的荒凉艰苦,在辽阔的边疆背景下抒写了战士们的豪情壮志。
《登高》通过诗人登高远望,抒发了长年漂泊、老病孤苦的郁闷和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
《石头城》描写了诗人眼前荒凉的景象,从中渗透了作者对往昔繁华的回忆,以凄凉的基调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希望当时统治者应以前车之覆为鉴的愿望。
《锦瑟》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创造出一种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有人认为此诗是追怀诗人死去的妻子王氏,有人认为是描绘音乐的咏物诗,有人则认为是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
基础梳理一、字音识记浣.女(huàn)渚.清(zhǔ)琴弦.(xián)惘.然(wǎng)二、重要词语1.一词多义2.词类活用青海长云暗雪山(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暗)一弦一柱思华年(弦、柱,名词用作动词,弹奏)3.文言虚词4.古今异义词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指一生。
今义:一百年)三、文学常识1.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另外,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也为古今传诵。
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
著有《王右丞集》28卷。
2.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一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
擅长绝句,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充满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因而被称为“诗史”,又被尊称为“诗圣”。
在诗歌创作上,他各体兼善,精益求精,形成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诗风。
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
著有《杜工部集》。
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中唐著名诗人,晚年有“诗豪”之称。
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
其诗沉着稳练,风调自然,而格律精切,其仿民歌的《竹枝词》等,于唐诗中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存诗800余首。
有《刘梦得文集》10卷。
5.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
在辞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
写了不少无题诗,《夜雨寄北》《贾生》《锦瑟》等诗较为有名。
6.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五代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五言律诗,课文中选的杜甫的一首诗和李商隐的一首诗是七言律诗,王昌龄的一首诗和刘禹锡的一首诗是七言绝句。
四、名篇名句王维的著名诗篇: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