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学及酶工程课2章3节14
合集下载
酶学及酶工程3章2节14
写[Ei]/[ET]表达式
每一个King-Altman图形都构成分子中的一 项。每一项是n-1个速度常数及有关配基浓 度乘积,即n-1线上所标的东西的乘积。方向 是朝向生成该特定酶形式。
例:[E]
k-1k-2k-3[P]+ k-1k-2k4+ k-1k3k4+ k2k3k4 [B] —— = ————————————————————— [ET] 共同的分母
三、Ordered BiBi 动力学公式
多底物动力学公式推导比单底物的复杂 很多,因此用King-Altman图解法进行推 导。
组成封闭图形:
每个角一个酶的形式,每条线一个反应步骤,角 数为n,线数为m;中心复合物可以括起来只占一 个角;参加作用的配基和速度常数写在线上。
King-Altman图形
任选二个B的浓度B1和B2,代入双倒数公式 得到二个二元一次方程,该方程组的解即 为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表示不同B浓度的双倒数直线将交于一点。交点 一般在第二象限。
双倒数作图
这种作图特点称为相交模式,对应的是 有序反应机制。
二次作图
1/V对1/[A] 为一次作图,一次作图结果对 1/[B]为二次作图。二次作图公式: Slope = KmA/V1+KiAKmB/V1[B], Yint = 1/V1+ KmB/V1[B]。 一次作图斜率对1/[B]作图的截距KmA/V1, 斜率KiAKmB/V1;一次作图截距对1/[B]作图 的截距1/V1,斜率KmB/V1。 由两个二次作图的斜率和截距的值可以计算 得到V1, KmB, KmA, KiA等各参数。
酶学及酶工程
Enzymology and Enzyme Engineering
酶工程ppt课件
酶工程
第二章 酶的发酵工程
(二)培养条件对产酶的影响与调节控制
1. pH对产酶的影响与调节控制 细菌、放线菌:中性至微碱性;霉菌、酵母菌:微酸性 培养基pH的改变会影响产酶的种类或比例 调节控制 控制培养基的组分或比例;添加pH缓冲物种;流 加酸碱溶液或补料;提高空气流量
酶工程
第二章 酶的发酵工程
脂肪酶;理氏木霉—木聚糖酶、纤维素酶; 青霉—葡萄糖氧化酶、5/-磷酸二酯酶
酶工程
第二章 酶的发酵工程
(二)产酶菌种的要求
(1)酶的产量高; (2)容易培养和管理,产酶细胞容易生长繁殖,适应性强,便 于管理; (3)菌株遗传性能稳定,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保 证生产的稳定性; (4)菌株能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生产成本低; (5)有利于酶产品的分离纯化,最好是分泌型的胞外酶; (6)菌株安全可靠,非病原菌,不产毒素及其它有害物质,不 影响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 (7)基因工程菌必须符合安全性要求。
酶工程
第二章 酶的发酵工程
6. 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1)菌种退化现象:随着菌种保藏时间的延长或多次
的转接传代,菌种本身所具有的优良遗传性状发生了不利 于发酵生产的遗传变异现象。
(2)防止退化措施:创造合适的培养条件,采取有效 的菌种保藏方法,尽量减少传代次数。
(3)退化菌种的复壮: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包括已 发生退化菌种的复壮和菌种退化之前的复壮和提高。
4
Pr
酶工程
第二章 酶的发酵工程
(三)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
合成方式
酶
组成酶:细胞所固有的酶 诱导酶:在诱导物的诱导作用下合成的酶
诱导物 — 底物、产物、底物结构类似物(IPTG)
诱导 协同诱导:诱导物同时诱导几种酶的合成 作用 顺序诱导:先后诱导不同酶的合成
酶工程课件第二章
(2-6)
(2-7)
第一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当底物浓度很高时,所有酶都与底物结合生成中间产物ES, 则[E]t=[ES]。此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Vmax,即
Vmax= k3 [ES]= k3[E]t
(2-8)
(2-7)除以(2-8),并整理得
(2-9)
这就是米-曼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又称 为米氏方程,式中的Km是一常数值,称为米氏常数。在特殊情 况下,当v = Vmax时,米氏方程可转化为下式:
第二节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酶的活性虽然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弱,但低温一般不破坏酶,只是酶 的催化活性很微弱,当温度回升后,酶又恢复其活性。临床上的低温麻醉 就是利用低温能降低酶的活性,以减慢组织细胞的代谢速度,提高机体对 氧和营养物质缺乏的耐受性,有利于手术治疗。低温保存菌种和生物制品 也是基于同一原理。
第一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一、单底物动力学
k3在单底物酶促反应中,底物(S)首先与酶(E)结合, 生成底物和酶的复合物(ES),然后复合物分解,形成产物 (P)并释放出酶,这个过程可表示如下:
式中酶与底物形成复合物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 反应的速度常数分别为k1、k2,复合物分解为产物与酶的反应 是不可逆反应,速度常数为k3。
值得注意的是酶在试管中反应的最适pH与其所在正常细胞 的生理pH值不一定是相同的。这主要是因为一个细胞中有数百 种酶,不同的酶对细胞内的生理pH值的敏感性不一样,对有些 酶而言可能已达到或者接近其最适pH,而对另一些酶则不是, 这就致使不同的酶表现出不同的活性。这种不同被认为对细胞 内复杂的各种代谢活动有重要意义。
对于一种具体的酶而言,其最适温度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与酶作用 的时间长短有关。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耐受较高的温度,但是只有当酶 反应时间在被规定的情况下,才有最适温度。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种酶, 如果反应的时间不同,其最适温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酶在干燥情况下 要比潮湿状态下更耐高温。这一点已被广泛用于指导酶的储藏保存。有些 酶的干粉剂可以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而其水溶液则必须在冰箱中保存; 制成冰冻干粉的酶制剂能放置数月,而未制成这种干粉的酶溶液在冰箱中 只能保存几天。
酶学与酶工程 (2)优秀课件
退出
(二)国际系统命名法
国际系统命名法原则是以酶的整体反应为基 础的,规定每种酶的名称应当明确标明酶的底物 及催化反应的性质。如果一种酶催化两个底物起 反应,应在它们系统名称中包括两个底物的名 称,并以“:”号将它们隔开。若底物之一是水 时,可将水略去不写。
ATP+D-葡萄糖 ADP+D-葡萄糖-6-磷酸 国际系统命名为: ATP:D-葡萄糖磷酸转移酶
退出
2. 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型
a. 锁和钥匙模型 b .诱导锲合模型
退出
a. 锁和钥匙模型
认为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性结 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 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
退出
b .诱导锲合模型
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 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 了互补形状.
专一性
活性部位
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 催化性质
维持酶的空间结构
退出
三.酶的作用机制
1. 酶的作用过程 2. 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型 3 .酶的催化作用
退出
1. 酶的作用过程
酶的活性部位:
是它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整个 酶分子相当小的部分,它是由在线性多肽中可能相隔很 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退出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
国际酶学委员会,根据各种酶所催化反应的类型, 把酶分为6大类,即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 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连接酶类。分别用1、2、 3、4、5、6来表示。再根据底物中被作用的基团或 键的特点将每一大类分为若干个亚类,每一个亚类又 按顺序编成1、2、3、4……等数字。每一个亚类可 再分为亚亚类,仍用1、2、3、4……编号。每一个 酶的分类编号由4个数字组成,数字间由“·”隔开,编 号之前冠以EC(Enzyme Commision)。
(二)国际系统命名法
国际系统命名法原则是以酶的整体反应为基 础的,规定每种酶的名称应当明确标明酶的底物 及催化反应的性质。如果一种酶催化两个底物起 反应,应在它们系统名称中包括两个底物的名 称,并以“:”号将它们隔开。若底物之一是水 时,可将水略去不写。
ATP+D-葡萄糖 ADP+D-葡萄糖-6-磷酸 国际系统命名为: ATP:D-葡萄糖磷酸转移酶
退出
2. 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型
a. 锁和钥匙模型 b .诱导锲合模型
退出
a. 锁和钥匙模型
认为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性结 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 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
退出
b .诱导锲合模型
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 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 了互补形状.
专一性
活性部位
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 催化性质
维持酶的空间结构
退出
三.酶的作用机制
1. 酶的作用过程 2. 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型 3 .酶的催化作用
退出
1. 酶的作用过程
酶的活性部位:
是它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整个 酶分子相当小的部分,它是由在线性多肽中可能相隔很 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退出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
国际酶学委员会,根据各种酶所催化反应的类型, 把酶分为6大类,即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 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连接酶类。分别用1、2、 3、4、5、6来表示。再根据底物中被作用的基团或 键的特点将每一大类分为若干个亚类,每一个亚类又 按顺序编成1、2、3、4……等数字。每一个亚类可 再分为亚亚类,仍用1、2、3、4……编号。每一个 酶的分类编号由4个数字组成,数字间由“·”隔开,编 号之前冠以EC(Enzyme Commision)。
酶学及酶工程课2章1节14
3. 离子键
酶分子上的电荷: 正电:来自 Arg, Lys, His, N端. 负电:来自 Asp, Glu, C端. 正负电荷形成的离子键是强作用力,对 形成和维持酶的空间结构,以及酶和底 物的相互作用,都起着重要作用。 F = q1q2 / Dr2 式中D为介电常数, q为电荷量, r为电荷 间距。
4. 氢键
氢键在氢和高电 负性的氧,氮原 子间形成。
键能3-7千卡/摩 尔。供、受体在 一条直线上时强 度最大。
水易形成氢键。 形成氢键的基团:1)作供体:吲哚基,胍基;2)作供体 或受体:酰胺基,醇羟基;氨基,羧基,咪唑基。
5. 疏水作用
疏水作用是由水的作用形 成的,并非疏水基团之间 有吸引力。
本次课结束 下次课再见!
Thank you!
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
a. 蛋白质样品的纯度。形成完整单晶的 关键。用同批原料,新制样品。 b. pH值。不同pH下溶解度不同,并可长 出不同晶型晶体。 c. 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d. 离子强度。离子强度影响大分子表面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而影响溶解度,产 生盐溶或盐析作用。 e. 有机分子添加剂。降低溶剂的介电常 数,增加静电相互作用,改变溶解度。
酶学及酶工程
Enzymology and Enzyme Engineering
田维熙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第二章 酶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酶的空间结构及测定
一、原子间的作用力
1. 轨道和能级
轨道能级
生物常见原子电子轨道
2. 共价键——原子间最牢固的结合
σ键:
• • 二个原子轨道上的 电子均未成对; 分子轨道电子成对
PE = A/R12 – B/R6
二、酶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酶学及酶工程课2章3节14
——R.Pan et al. JBC,2010;
该酶活性部位含有荧光基团。测定表明该酶 与Th或Ch底物结合后内源荧光有较大变化, 但和U底物结合后变化不大。 用低浓度胍扰动该酶活性部位也造成荧光变 化,但结合过Th或Ch底物后再用胍扰动荧光 变化不大了。 用蚯蚓蛋白酶II、枯草杆菌蛋白酶、乳酸脱 氢酶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 表明这些酶活性部位有较大构象变化后会维 持该构象,再作用按锁钥模型,形成先诱导契 合再锁钥的机制。有无普遍性还需证明。
结合能
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例子
羧基和酯基间可反应生成酸酐。二羧酸单 苯酯的的反应比双分子羧酸和酯的反应速 度快得多,表现了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
作用物
反应速度
而羧基和 酯之间自 由度越少, 邻近效应 和定向效 应越强, 反应速度 越快。
2)焓因素:形变效应
诱导契合使底物在活性部位结合时出现形 变,造成底物分子内应力,相关键变弱。
亲核催化例
四、酶的辅因子
很多酶有辅因子,包括和酶牢固结合的辅基 以及不牢固结合的辅酶。 辅因子包括金属辅因子和有机辅因子两类。 最常见的辅酶包括NAD,NADP,CoA,核苷二 磷酸或三磷酸和磷酸吡哆醛等,可以把它们 归于底物一类中。 而辅基则可以看做是酶的一部分,一般均结 合在活性中心,成为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
2. 有机辅基
生物素可共 价结合羧基。 它通过酰胺 键和蛋白质 的赖氨酸侧 链氨基结合, 形成生物素 羧基载体蛋 白。 (BCCP)
乙酰辅酶A羧化酶
因BCCP能和羧基键合,在羧化反应中起重 要作用。如乙酰辅酶A羧化酶。
磷酸泛酰巯基乙胺
泛酰巯基乙胺可通过 磷酸二酯键和蛋白质 的丝氨酸羟基结合, 形成酰基携带蛋白 (ACP)。ACP在脂肪 酸代谢反应中起着重 要作用。 这些辅基通过共价键 和酶结合,来自际上已 成为酶的一个组成部 分。
该酶活性部位含有荧光基团。测定表明该酶 与Th或Ch底物结合后内源荧光有较大变化, 但和U底物结合后变化不大。 用低浓度胍扰动该酶活性部位也造成荧光变 化,但结合过Th或Ch底物后再用胍扰动荧光 变化不大了。 用蚯蚓蛋白酶II、枯草杆菌蛋白酶、乳酸脱 氢酶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 表明这些酶活性部位有较大构象变化后会维 持该构象,再作用按锁钥模型,形成先诱导契 合再锁钥的机制。有无普遍性还需证明。
结合能
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例子
羧基和酯基间可反应生成酸酐。二羧酸单 苯酯的的反应比双分子羧酸和酯的反应速 度快得多,表现了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
作用物
反应速度
而羧基和 酯之间自 由度越少, 邻近效应 和定向效 应越强, 反应速度 越快。
2)焓因素:形变效应
诱导契合使底物在活性部位结合时出现形 变,造成底物分子内应力,相关键变弱。
亲核催化例
四、酶的辅因子
很多酶有辅因子,包括和酶牢固结合的辅基 以及不牢固结合的辅酶。 辅因子包括金属辅因子和有机辅因子两类。 最常见的辅酶包括NAD,NADP,CoA,核苷二 磷酸或三磷酸和磷酸吡哆醛等,可以把它们 归于底物一类中。 而辅基则可以看做是酶的一部分,一般均结 合在活性中心,成为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
2. 有机辅基
生物素可共 价结合羧基。 它通过酰胺 键和蛋白质 的赖氨酸侧 链氨基结合, 形成生物素 羧基载体蛋 白。 (BCCP)
乙酰辅酶A羧化酶
因BCCP能和羧基键合,在羧化反应中起重 要作用。如乙酰辅酶A羧化酶。
磷酸泛酰巯基乙胺
泛酰巯基乙胺可通过 磷酸二酯键和蛋白质 的丝氨酸羟基结合, 形成酰基携带蛋白 (ACP)。ACP在脂肪 酸代谢反应中起着重 要作用。 这些辅基通过共价键 和酶结合,来自际上已 成为酶的一个组成部 分。
酶学及酶工程课2章5节14
凝血过程
2.通过可逆改变共价结构的活性调节
控制糖原代谢途径的磷酸化酶的活性调节: b需依赖AMP才有活性,a不需依赖AMP即有 活性。由激酶和磷酸酶催化相互转换。
生理意义特点
由于此类调节方式是酶催化的,活 性酶数量能迅速发生变化,造成起 始信号被迅速放大。 可逆共价活性调节方式中酶的活性 形式和非活性形式为连续互变状态, 对生物代谢环境的变化可以随时应 答,比不可逆共价活性调节更具灵 活性。
第二章 酶的结构与功能
第五节 酶的活性调控及 变构(别构)效应
一、 酶活性调节的多样性
生命过程表现了它内部变化历程的有序性。 这种有序性是受多方面因素调节和控制的,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又是各种生命现象调节控 制的主要方式之一。 任何不受控制的过程对生命都是灾难性的。 通过反馈机制对过程进行有效的调节控制, 对任何生命以及类似的事物都是必须的,这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有多种方式。
3. 共价修饰调节
这种调节方式是通过酶催化进行的。 1)在一种酶分子上,通过其它酶催化共 价地引入一个基团,从而改变它的活性。 引入的基团还可以被第三种酶催化除去, 再改变活性。 例如,磷酸化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大 肠杆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腺苷酸化和去腺 苷酸化就是以这种方式调节它们的活性。
2)限制性蛋白酶水解是另一种高特异 性的共价修饰调节系统。 生物体内有些新生蛋白是以无活性的 前体形式存在的,生理需要时通过限 制性水解作用使前体转变为具有生物 活性的蛋白质或酶,如消化蛋白酶酶 原激活、血液凝固等。
二、通过酶催化的共价修饰调节
1.通过不可逆改变共价结构的活性调节。 1)消化蛋白酶的酶原激活 酶原激活是非活化的酶原被特异的蛋白酶限 制性水解,切去某段肽或断开某个肽键而转 变为活性的酶。如消化蛋白酶无活性的酶原 在小肠里被其他蛋白水解酶限制性地切去一 个小肽,而活化成为有活性的消化蛋白酶。
酶学及酶工程课2章4节14
三类SOD的共同作用特点
Mn-SOD与Fe-SOD的金属离子与蛋白质分 子结构均与Cu,Zn-SOD不同,但这三类 酶的共同特点都是涉及活性部位内金属 离子的交替还原和再氧化。
二、溶菌酶的活性部位分析
溶菌酶水解细菌的细胞壁多糖,N-乙酰氨 基葡萄糖(NAG)和N-乙酰粘质酸(NAM) 重复构成的多糖,因而具有溶菌作用。
三、丝氨酸蛋白酶
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位点
胰蛋白酶的作用位点的Rn-1为Arg、Lys等强碱性侧 链;胰凝乳蛋白酶的Rn-1为Phe,Trp,Tyr等具有 芳香疏水基团的侧链;弹性蛋白酶则要求Rn-1为小 的中性侧链,如Ala,Gly,Ser,Val。这三种酶 形成强有力的消化酶系统。
底物结合部位
催化部位
催化反应中间物
丝氨酸蛋白酶在体外可以水解具有酯键和酰胺键 的小分子化合物。其催化酯水解时可检测到酰化 酶中间物,表明其水解中存在酶的酰化过程,且 明显快于其后的水解脱酰过程。
形成四面体中间物
His在Asp支持下发动碱催 化,使Ser发动亲核攻击
形成四面体中间物,接受 了H+的His再发动酸催化
溶菌酶含129个氨基 酸,分子量14600,是 第一个用晶体分析得 到精确空间结构的酶。
结构和专一性
该酶分子紧凑,稳定性强,但螺旋等刚 性结构相对较少,有利于构象变化。酶 分子内部疏水,表面亲水,活性部位有 一个谷状口袋,为多糖底物结合部位。 该酶专一性水解NAM C-1和NAG C-4间糖 苷键,不水解NAG C-1和NAM C-4间糖苷 键。这和结合部位空间形状有关。
催化过程
Cu,Zn-SOD的催化作用与活性部位中Cu离子的还原 与氧化密切有关。由于2个O2-.的电荷相同,难于接 近,而通过Cu2+的传送电子,加速O2-.的歧化。
酶学与酶工程第二章学生ppt课件
22
3. 共价催化(covalent catalysis)
共价催化又称亲核催化(nucleophilic catalysis) 或亲电子催化(electrophilic catalysis) 亲核攻击集团: -OH,-SH,-N(咪唑基) 底物亲电中心:
磷酰基(P=O)酰基(C=O) 糖基(Glu-C-OH)
狭义酸碱催化:H+和OH- (specific acid-base catalysis)
广义酸碱催化:质子供体和质子受体 (general acid-base catalysis
21
三、降低反应活化能的因素
Table Functional groups involved in general
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赖氨酸
11
二、酶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一)酶的一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 酶的一级结构是酶的基本化学结构,是催化功能的基
础。
12
胰蛋白酶原(trypsinogen)的激活
13
(二)酶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与催化功能 的关系
酶的二级、三级结构是所有酶都必须具备的空 间构型。维持酶的活性部位所必须的酶蛋白的 二级和三级结构彻底改变,就会使酶遭受破坏 而丧失其催化功能,这是蛋白质变性的依据。
1.酶的变性和失活 2.活性中心的挠性 3.酶分子的结构域
14
(三)酶的四级结构与催化功能 的关系
具有四级结构的酶,按其功能可分为两类, 一类与催化作用有关,另一类与代谢调节关 系密切。
15
三、酶催化作用的基本理论
(一)酶—底物复合物
1.酶-底物复合物存在的证据 1903年,Henri用蔗糖水解酶水解蔗糖提出的。 E+S= ES= P+ E
3. 共价催化(covalent catalysis)
共价催化又称亲核催化(nucleophilic catalysis) 或亲电子催化(electrophilic catalysis) 亲核攻击集团: -OH,-SH,-N(咪唑基) 底物亲电中心:
磷酰基(P=O)酰基(C=O) 糖基(Glu-C-OH)
狭义酸碱催化:H+和OH- (specific acid-base catalysis)
广义酸碱催化:质子供体和质子受体 (general acid-base catalysis
21
三、降低反应活化能的因素
Table Functional groups involved in general
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赖氨酸
11
二、酶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一)酶的一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 酶的一级结构是酶的基本化学结构,是催化功能的基
础。
12
胰蛋白酶原(trypsinogen)的激活
13
(二)酶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与催化功能 的关系
酶的二级、三级结构是所有酶都必须具备的空 间构型。维持酶的活性部位所必须的酶蛋白的 二级和三级结构彻底改变,就会使酶遭受破坏 而丧失其催化功能,这是蛋白质变性的依据。
1.酶的变性和失活 2.活性中心的挠性 3.酶分子的结构域
14
(三)酶的四级结构与催化功能 的关系
具有四级结构的酶,按其功能可分为两类, 一类与催化作用有关,另一类与代谢调节关 系密切。
15
三、酶催化作用的基本理论
(一)酶—底物复合物
1.酶-底物复合物存在的证据 1903年,Henri用蔗糖水解酶水解蔗糖提出的。 E+S= ES= P+ E
酶学及酶工程课3章3节14
小结
实验设计和操作注意点:
1)变化底物:需考察竞争性对象的底物。 按双倒数作图实验要求设计底物浓度。 2)选定3-5个抑制剂浓度,最小可以是0, 最大可以在抑制程度50%-70%的浓度,其 它均匀分布其间。 3)以抑制剂浓度为固定变化,测定不同底 物浓度的反应速度。注意抑制剂是直接加到 测活溶液中再加酶启动反应的。 4)操作注意点和双底物动力学实验相同。
二、酶的可逆抑制作用动力学公式
推 导:
ET为各酶 形式之和 由平衡态 出发
导出[ES]/[ET]表达式
得到 v/Vm 公式
以Km 代Ks
(2-4) 比较 米氏 公式
三、抑制剂和底物的几种竞争关系
1. 概念
抑制剂和底物的竞争关系可提供有关它们在酶上 的作用以及酶的活性部位的重要信息。
竞争性抑制示意图
半抑制浓度
半抑制浓度是实际应用中一个常用的参数, 用于衡量抑制剂的抑制能力。 半抑制浓度定义为使酶的活性抑制一半时 的抑制剂浓度。 半抑制浓度记为 IC50 。该参数值越小表示 抑制能力越强,是抑制能力比较指标,但不 是真正的动力学常数。 半抑制浓度的对数和抑制能力线性相关。
半抑制浓度的测定
选用不同的抑制剂加量,测定酶反应速度v,以剩余 活性R=v/v0对抑制剂浓度作图,得到抑制曲线。
酶抑制作用的理论研究价值
可逆抑制剂通常与酶的特定部位在结构、电 荷、疏水性等方面有配合关系。对可逆抑制 的研究可了解酶的特定部位的结构与功能。 不可逆抑制剂和酶的特定基团化学作用而使 酶失活,该基团通常是酶活性的必需基团。 研究不可逆抑制可了解酶的必需基团。 由以上两个方面可以了解酶的催化机理。因 而酶抑制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酶抑制剂则在医药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酶学及酶工程PPT课件
催化基团实施具体的催化反应。如酸碱 催化,共价催化。
活性部位的组成成分
形成活性部位的组成成分包括主链结构,侧 链基团和辅基。
主链形成活性部位的基础形状。
侧链基团完成活性部位的构成,是活性部位 的主要成分。
很多酶还包含金属或有机辅基,它们虽不是 肽链的一部分,但紧密结合在酶分子中,并 实际参与了活性部位的形成,有的是结合部 位的一部分,有的本身是催化基团,还有的 能够传递中间产物。
N
N
N
H
H
2. 共价催化
催化反应中,酶的催化基团和底物形成 临时共价键,使底物被激活为中间态, 进而实现被催化的反应而生成产物,同 时酶恢复游离态:
这种催化机制称为共价催化。 共价催化包括亲核催化和亲电催化。
亲核催化和亲电催化
如酶分子富含可提供公用电子对的亲核基 团,如氨基、巯基、羟基、咪唑基等,其 提供电子对给带部分正电的底物而形成临 时共价键,这种催化作用就是亲核催化。 由于酶的侧链基团大多是亲核的,亲核催 化是共价催化中的主要形式。
底物在活性部位的结合力
底物和结合部位有形状的配合,使底物 的原子与结合部位的原子有尽可能多的 接近到范德华半径内。
除范德华力,稳定底物结合的力还有离 子间引力、氢键和疏水作用,侧链、辅 基和底物之间存在相应的配合。
按锁钥模型假说,酶的活性中心空间结 构是刚性的。
2. 诱导契合模型假说
后来的研究发现自由酶的活性部位和底物间 并不精确地像锁钥匙一般配合,从而提出了 诱导契合模型假说。 该假说认为,酶与底物结合时,结合力促使 酶和底物分别发生一些构象的变化,从而更 有利于催化反应的发生。构象变化使活性部 位和底物达到精确配合,结合更紧密,并使 催化基团处于更有利于催化的位置上。底物 形变造成应力状态会使发生反应的键变弱, 降低反应的活化自由能,使反应速度增加。 形变所需的能量则是由结合能提供的。
活性部位的组成成分
形成活性部位的组成成分包括主链结构,侧 链基团和辅基。
主链形成活性部位的基础形状。
侧链基团完成活性部位的构成,是活性部位 的主要成分。
很多酶还包含金属或有机辅基,它们虽不是 肽链的一部分,但紧密结合在酶分子中,并 实际参与了活性部位的形成,有的是结合部 位的一部分,有的本身是催化基团,还有的 能够传递中间产物。
N
N
N
H
H
2. 共价催化
催化反应中,酶的催化基团和底物形成 临时共价键,使底物被激活为中间态, 进而实现被催化的反应而生成产物,同 时酶恢复游离态:
这种催化机制称为共价催化。 共价催化包括亲核催化和亲电催化。
亲核催化和亲电催化
如酶分子富含可提供公用电子对的亲核基 团,如氨基、巯基、羟基、咪唑基等,其 提供电子对给带部分正电的底物而形成临 时共价键,这种催化作用就是亲核催化。 由于酶的侧链基团大多是亲核的,亲核催 化是共价催化中的主要形式。
底物在活性部位的结合力
底物和结合部位有形状的配合,使底物 的原子与结合部位的原子有尽可能多的 接近到范德华半径内。
除范德华力,稳定底物结合的力还有离 子间引力、氢键和疏水作用,侧链、辅 基和底物之间存在相应的配合。
按锁钥模型假说,酶的活性中心空间结 构是刚性的。
2. 诱导契合模型假说
后来的研究发现自由酶的活性部位和底物间 并不精确地像锁钥匙一般配合,从而提出了 诱导契合模型假说。 该假说认为,酶与底物结合时,结合力促使 酶和底物分别发生一些构象的变化,从而更 有利于催化反应的发生。构象变化使活性部 位和底物达到精确配合,结合更紧密,并使 催化基团处于更有利于催化的位置上。底物 形变造成应力状态会使发生反应的键变弱, 降低反应的活化自由能,使反应速度增加。 形变所需的能量则是由结合能提供的。
-酶工程简介ppt课件
33
Buchner兄弟的试验:
用细砂研磨酵母细胞,压取汁液,汁液 不含活细胞,但仍能使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 氧化碳。 证明:发酵与细胞的活动无关。
34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07
"for his biochemical researches and his discovery of cell-free
19
生物催化剂发展的工业展望
Competitive Imperative
Speed to Market
Current Chemical Varieties
2-5 years
Current Biocatalyst
s
10 years
Biocatalyst of the Future
2-3 years
Cost to Manufacture
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交叉科学。
• 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工业和医药工业等领 域。
• 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二、酶工程相关概念
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又称生物技术 或生物工艺学(Biotechnology). 20世纪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技术,改造 物种、创造新物种,改造生物体中的某些组 分(如酶、蛋白质、核酸、细胞器),利用生物 体的某些特殊机能(如酶的催化功能、抗体 的免疫功能等) 为工农业生产以及医疗卫生 服务。
that enzymes
virus proteins in a pure form"
can be
crystallized"
James Batcheller Sumner
Buchner兄弟的试验:
用细砂研磨酵母细胞,压取汁液,汁液 不含活细胞,但仍能使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 氧化碳。 证明:发酵与细胞的活动无关。
34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07
"for his biochemical researches and his discovery of cell-free
19
生物催化剂发展的工业展望
Competitive Imperative
Speed to Market
Current Chemical Varieties
2-5 years
Current Biocatalyst
s
10 years
Biocatalyst of the Future
2-3 years
Cost to Manufacture
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交叉科学。
• 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工业和医药工业等领 域。
• 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二、酶工程相关概念
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又称生物技术 或生物工艺学(Biotechnology). 20世纪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技术,改造 物种、创造新物种,改造生物体中的某些组 分(如酶、蛋白质、核酸、细胞器),利用生物 体的某些特殊机能(如酶的催化功能、抗体 的免疫功能等) 为工农业生产以及医疗卫生 服务。
that enzymes
virus proteins in a pure form"
can be
crystallized"
James Batcheller Sumner
《酶工程技术》PPT课件
2、分类
化学酶工程
生物酶工程
精品医学4ຫໍສະໝຸດ 固定化酶的概念、优点与实现方法
1、概念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指借助物理和 化学方法将酶束缚在一定的空间内并仍具有催化活性的 酶制剂。
2、优点
➢ 提高酶的稳定性
➢ 提高酶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 使酶的机械强度增加,可进行装柱或分批反应,使反应 连续化、自动化,适合与现代化规模的大工业生产。
精品医学
8
第三节 固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1、提高酶的稳定性
➢ 多点共价结合固定化 ➢ 设计酶的微环境 ➢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2、提高酶的活力
➢ 诱导酶成活性构象 ➢ 增加载体的载酶能力 ➢ 无载体固定化
3、控制酶的提纯和回收过程
精品医学
9
3、控制酶的提纯和回收过程
➢ 酶的固定化纯化 ➢ 磁性材料
精品医学
10
精品医学
11
➢ 极易产生分离,简化了产品的纯化工艺。
精品医学
5
3、固定化方法
➢ 吸附法 ➢ 包埋法 ➢ 共价结合法 ➢ 交联法
精品医学
6
第二节 酶工程的应用
1、在医药中的应用
⑴ 用固定化L-氨基酰化酶生产L-氨基酸。 ⑵ 用固定化细胞以反丁烯二酸为原料生产L-苹果酸,实现
了我国L-苹果酸的工业化生产。
2、在食品中的应用
酶工程技术
薛亚男
精品医学
1
目录
第一节 酶的固定化 第二节 酶工程的应用 第三节 固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精品医学
2
第一节 酶的固定化
一 酶工程简介 二 固定化的概念、优点与实现方法
精品医学
化学酶工程
生物酶工程
精品医学4ຫໍສະໝຸດ 固定化酶的概念、优点与实现方法
1、概念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指借助物理和 化学方法将酶束缚在一定的空间内并仍具有催化活性的 酶制剂。
2、优点
➢ 提高酶的稳定性
➢ 提高酶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 使酶的机械强度增加,可进行装柱或分批反应,使反应 连续化、自动化,适合与现代化规模的大工业生产。
精品医学
8
第三节 固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1、提高酶的稳定性
➢ 多点共价结合固定化 ➢ 设计酶的微环境 ➢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2、提高酶的活力
➢ 诱导酶成活性构象 ➢ 增加载体的载酶能力 ➢ 无载体固定化
3、控制酶的提纯和回收过程
精品医学
9
3、控制酶的提纯和回收过程
➢ 酶的固定化纯化 ➢ 磁性材料
精品医学
10
精品医学
11
➢ 极易产生分离,简化了产品的纯化工艺。
精品医学
5
3、固定化方法
➢ 吸附法 ➢ 包埋法 ➢ 共价结合法 ➢ 交联法
精品医学
6
第二节 酶工程的应用
1、在医药中的应用
⑴ 用固定化L-氨基酰化酶生产L-氨基酸。 ⑵ 用固定化细胞以反丁烯二酸为原料生产L-苹果酸,实现
了我国L-苹果酸的工业化生产。
2、在食品中的应用
酶工程技术
薛亚男
精品医学
1
目录
第一节 酶的固定化 第二节 酶工程的应用 第三节 固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精品医学
2
第一节 酶的固定化
一 酶工程简介 二 固定化的概念、优点与实现方法
精品医学
工学酶学及酶工程第二章酶的性质及制备
砷钼酸试剂:含钼酸铵,砷酸钠,硫酸。
测定方法:将酶和底物混和保温,反应一定时间后加入 Nelson试剂中断酶反应,沸水浴后加入砷钼酸试剂,充分 反应后测定510nm光吸收,由标准曲线上得到还原糖量, 计算得到酶活性。
偶联测活法
为能使用连续监测法,将无特定光吸收变化的反应 产物做为另一个有特定光吸收变化反应的底物,偶 联反应应进行很快,且和被偶联反应可共存。 NAD 与 NADH, NADP 与 NADPH 在340nm处有 6.02×103/M 的光吸收变化。 已糖激酶反应: 葡萄糖+ATP→葡萄糖—6—磷酸+ADP 测活可偶联G—6—P脱氢酶反应:
2)换算为每分钟变化的摩尔浓度:除摩尔消光系数得到。 3)乘测活溶液体积(升),得到每分钟作用的底物或得 到的产物摩尔数。 4)根据定义×106 或×109得到每分钟变化的底物或产物 的 微摩尔或纳摩尔数,即活性单位数。 5)将3)或4)的结果除测活液中加酶的毫升数,得到所 加酶液的每毫升中活性。 6)如需计算比活性,将5)的结果除每毫升酶液所含酶的 mg数,可得到所测酶的比活。
第二章 酶的性质பைடு நூலகம்制备
第一节 酶的性质及活性测定
酶的性质:物化性质
1. 溶解性
影响溶解性的最主要因素:酶分子表面电荷。
调节酶溶解性的方法:
1)改变离子强度。盐溶:一定浓度的盐使盐离子吸附在 酶表面,增加表面电荷,促进与溶剂分子作用,提高溶解度。 盐析:进一步增加盐浓度则使水浓度降低,酶表面水化作用 减弱,造成相互聚集而沉淀。这个性质被用于酶的提取及提 纯。
酶反应为饱和动力学
饱和动力学时间过程图
酶学性质
稳态前是一段很短的时间过程,通常酶反 应的稳态前约不到1秒。达到稳态时ES的生 成速度和分解速度相等,ES浓度不变,反 应速度不变。但稳态不是平衡态,反应物 和产物的浓度都在变。
测定方法:将酶和底物混和保温,反应一定时间后加入 Nelson试剂中断酶反应,沸水浴后加入砷钼酸试剂,充分 反应后测定510nm光吸收,由标准曲线上得到还原糖量, 计算得到酶活性。
偶联测活法
为能使用连续监测法,将无特定光吸收变化的反应 产物做为另一个有特定光吸收变化反应的底物,偶 联反应应进行很快,且和被偶联反应可共存。 NAD 与 NADH, NADP 与 NADPH 在340nm处有 6.02×103/M 的光吸收变化。 已糖激酶反应: 葡萄糖+ATP→葡萄糖—6—磷酸+ADP 测活可偶联G—6—P脱氢酶反应:
2)换算为每分钟变化的摩尔浓度:除摩尔消光系数得到。 3)乘测活溶液体积(升),得到每分钟作用的底物或得 到的产物摩尔数。 4)根据定义×106 或×109得到每分钟变化的底物或产物 的 微摩尔或纳摩尔数,即活性单位数。 5)将3)或4)的结果除测活液中加酶的毫升数,得到所 加酶液的每毫升中活性。 6)如需计算比活性,将5)的结果除每毫升酶液所含酶的 mg数,可得到所测酶的比活。
第二章 酶的性质பைடு நூலகம்制备
第一节 酶的性质及活性测定
酶的性质:物化性质
1. 溶解性
影响溶解性的最主要因素:酶分子表面电荷。
调节酶溶解性的方法:
1)改变离子强度。盐溶:一定浓度的盐使盐离子吸附在 酶表面,增加表面电荷,促进与溶剂分子作用,提高溶解度。 盐析:进一步增加盐浓度则使水浓度降低,酶表面水化作用 减弱,造成相互聚集而沉淀。这个性质被用于酶的提取及提 纯。
酶反应为饱和动力学
饱和动力学时间过程图
酶学性质
稳态前是一段很短的时间过程,通常酶反 应的稳态前约不到1秒。达到稳态时ES的生 成速度和分解速度相等,ES浓度不变,反 应速度不变。但稳态不是平衡态,反应物 和产物的浓度都在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次课结束 下次课再见!
Thank you!
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
底物之间及底物对活性部位的邻近和定向 增加了有序性,减小了自由度,从而降低 了系统的熵,而增加了系统的自由能。 双分子反应两个底物在结合部位定向结合 并彼此靠近,比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可能性 高得多,相当于大大提高了反应物浓度。 所有酶反应底物和酶之间都有反应所需的 相互作用,定向和邻近使反应加快。 底物结合时墒减少所需要的自由能由底物 结合时放能提供。
2. 有机辅基
生物素可共 价结合羧基。 它通过酰胺 键和蛋白质 的赖氨酸侧 链氨基结合, 形成生物素 羧基载体蛋 白。 (BCCP)
乙酰辅酶A羧化酶
因BCCP能和羧基键合,在羧化反应中起重 要作用。如乙酰辅酶A羧化酶。
磷酸泛酰巯基乙胺
泛酰巯基乙胺可通过 磷酸二酯键和蛋白质 的丝氨酸羟基结合, 形成酰基携带蛋白 (ACP)。ACP在脂肪 酸代谢反应中起着重 要作用。 这些辅基通过共价键 和酶结合,实际上已 成为酶的一个组成部 分。
1. 金属辅因子
已知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以上需要金属离子。 含金属辅基的称为金属酶。有些酶和金属离子 结合不紧密,纯化时失去金属离子,但需加入 金属离子才有活性,称为金属激活酶。此时金 属离子应是金属辅酶。 金属离子参与酶的催化作用的方式有多种: 1)接受或提供电子,或做为亲电剂或亲核剂, 或激活亲电剂或亲核剂; 2)通过配位键结合底物,并引起底物形变; 3)保持反应基团的三维取向,稳定酶活性部 位于活性构象。
——R.Pan et al. JBC,2010;
该酶活性部位含有荧光基团。测定表明该酶 与Th或Ch底物结合后内源荧光有较大变化, 但和U底物结合后变化不大。 用低浓度胍扰动该酶活性部位也造成荧光变 化,但结合过Th或Ch底物后再用胍扰动荧光 变化不大了。 用蚯蚓蛋白酶II、枯草杆菌蛋白酶、乳酸脱 氢酶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 表明这些酶活性部位有较大构象变化后会维 持该构象,再作用按锁钥模型,形成先诱导契 合再锁钥的机制。有无普遍性还需证明。
结合能
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例子
羧基和酯基间可反应生成酸酐。二羧酸单 苯酯的的反应比双分子羧酸和酯的反应速 度快得多,表现了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
作用物
反应速度
而羧基和 酯之间自 由度越少, 邻近效应 和定向效 应越强, 反应速度 越快。
2)焓因素:形变效应
诱导契合使底物在活性部位结合时出现形 变,造成底物分子内应力,相关键变弱。
诱导契合示意图
底物诱导酶活性部位发生形变,反作用力 使底物也相应形变,达到底物和活性部位 完全契合。诱导契合模型是目前酶学界的 主流认识。
诱导契合—锁钥新模型探索
蚯蚓蛋白酶I有三种蛋白酶活性:凝血酶Th,胰凝 乳蛋白酶Ch,尿激酶U。 发现该酶作用Th 或Ch底物后,U活 性下降。但与U底 物作用后不影响Th 和Ch活性。而Th和 Ch底物刚性,U底 物相对柔性。
催化反应中,酶的催化基团和底物形成 临时共价键,使底物被激活为中间态, 进而实现被催化的反应而生成产物,同 时酶恢复游离态:
这种催化机制称为共价催化。 共价催化包括亲核催化和亲电催化。
亲核催化和亲电催化
如酶分子富含可提供公用电子对的亲核基 团,如氨基、巯基、羟基、咪唑基等,其 提供电子对给带部分正电的底物而形成临 时共价键,这种催化作用就是亲核催化。 由于酶的侧链基团大多是亲核的,亲核催 化是共价催化中的主要形式。 如酶分子含有缺少电子的亲电基团,与富 含未公用电子对的底物形成临时共价键而 完成催化反应的称为亲电催化。
2. 酶催化的热力学原理
过渡态和活化能
化学反应通过过渡态完成,形成过渡态需要活化自由 能。酶促进过渡态形成,并和过渡态结合更紧密。因 此过渡态类似的活化能高, 反应不易进行,速度慢。 与酶结合成复合物时底物 变为过渡态,结合能提供 了所需的活化能。 由复合物进行反应所需要 的活化能就少了。 酶的催化功能主要是由于 降低了反应活化能,从而 提高了反应速度。
亲核催化例
四、酶的辅因子
很多酶有辅因子,包括和酶牢固结合的辅基 以及不牢固结合的辅酶。 辅因子包括金属辅因子和有机辅因子两类。 最常见的辅酶包括NAD,NADP,CoA,核苷二 磷酸或三磷酸和磷酸吡哆醛等,可以把它们 归于底物一类中。 而辅基则可以看做是酶的一部分,一般均结 合在活性中心,成为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
底物在活性部位的结合力
底物和结合部位有形状的配合,使底物 的原子与结合部位的原子有尽可能多的 接近到范德华半径内。 除范德华力,稳定底物结合的力还有离 子间引力、氢键和疏水作用,侧链、辅 基和底物之间存在相应的配合。 按锁钥模型假说,酶的活性中心空间结 构是刚性的。
2. 诱导契合模型假说
后来的研究发现自由酶的活性部位和底物间 并不精确地像锁钥匙一般配合,从而提出了 诱导契合模型假说。 该假说认为,酶与底物结合时,结合力促使 酶和底物分别发生一些构象的变化,从而更 有利于催化反应的发生。构象变化使活性部 位和底物达到精确配合,结合更紧密,并使 催化基团处于更有利于催化的位置上。底物 形变造成应力状态会使发生反应的键变弱, 降低反应的活化自由能,使反应速度增加。 形变所需的能量则是由结合能提供的。
——张子健,博士论文,2013
二、活性部位的催化理论
1. 活性部位的组成 按功能,酶的活性部位包含底物结合部 位和催化基团两部分。 底物在酶上的结合可有效地降低反应所 需的自由能,是酶反应的必要基础。降 低反应自由能的因素包括邻近效应,定 向效应和形变效应。 催化基团实施具体的催化反应。如酸碱 催化,共价催化。
过渡金属酶
过渡金属酶往往通过 多配价键结合,结合 很紧密,一般形成金 属酶。较多见的金属 离子包括锌、铜、钼、 铁、钴等。 羧肽酶A是一个典型 含锌金属酶。活性中 心有一个含锌而结合 C末端的疏水口袋。
羧肽酶A
Zn2+位于该酶活性中心,和His69,Glu72,His196 以及水以配位键结合。 底物C末端与Arg145侧键通过静电吸引,使底物定 位。 Zn2+通过吸电子作用促进肽键水解。
酶学及酶工程
Enzymology and Enzyme Engineering
田维熙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第二章 酶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酶的活性部位及 催化机理
一、 酶的活性部位模型假说
1. 锁钥模型假说
锁钥模型假说提出了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有一个 重要特点,即实现催化的必要条件是底物必须 在酶上特异性结合。 酶上存在特定的结合部位,结合部位与底物之 间存在互补的特点,就像锁和钥匙的关系,因 而造成酶催化反应的很强的专一性。结合部位 是酶的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
1. 酸碱催化:酸催化
碱催化
酸碱催化的特点是由广义酸或碱(质子提供 者或接受者)启动,催化反应通过质子和电 子的转移而实现。
酸碱催化可使反应速度提高2到5个数量级。
酶分子中的质子供体和受体
质子供体 -COOH -NH3+ -SH -OH
NH
质子受体 -COO-NH2 -S-ON
N H
N H
2. 共价催化
活性部位的组成成分
形成活性部位的组成成分包括主链结构,侧 链基团和辅基。 主链形成活性部位的基础形状。 侧链基团完成活性部位的构成,是活性部位 的主要成分。 很多酶还包含金属或有机辅基,它们虽不是 肽链的一部分,但紧密结合在酶分子中,并 实际参与了活性部位的形成,有的是结合部 位的一部分,有的本身是催化基团,还有的 能够传递中间产物。
对于磷酸酯 水解反应,有 形变应力的环 状磷酸酯水解 比无应力的开 环磷酸酯快108 倍,表现了底 物形变对反应 速度的影响。
形变效应热力学
键的形变需要吸收一定能量ΔH ,自由能增加。所需 能量也由底物在酶上的结合能提供。其后进行反应时 所需的活化自由能就减少了,这使反应速度加快。
三、酶催化的化学机制
k = ( kb T / h ) e – ΔG/RT
酶降低活化自由能的方式
ΔG = ΔH – TΔS 1)熵因素: 底物结合于酶使其自由度减少,ΔS是负值 而增加系统自由能,据计算常温下反应所需 活化自由能约一半是熵因素贡献的。 底物在酶上结合时,存在临近效应和定向效 应,使系统自由度减少,因此形成复合物时 熵减少。活化自由能中的熵因素在此效应中 实现,其后进行反应时所需的活化自由能就 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