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常见意象

合集下载

边塞诗中的意象(建议收藏)

边塞诗中的意象(建议收藏)

边塞诗中的意象一、边塞诗中的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自然景物:秋月、雪山、塞草、大漠、孤城、落日、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碎石;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铁骑、斗兵、将军、征人、金鼓、旌旗、刁斗、羽书、烽火、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文档交流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及人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金山、天山、阴山、受降城、长城、玉门关、榆关、瀚海、雪海、狼山、蓟北、边庭、边城、沙场、车师、关山、关西、安西、阳关、萧关、凉州、青海、金河、居延、楼兰;单于;。

.。

.文档交流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二、意象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

.。

文档交流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

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文档交流三、意象作用1、分析典型意象,定位诗歌类型。

诗中若出现几个边塞诗中常见意象就可基本判断为边塞诗。

2、渲染氛围,描写景象,表达感情。

3、烘托人物。

文档交流感谢聆听。

边塞诗及其意象

边塞诗及其意象

钥匙有了,而且不只一把,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起来也是很有讲究的。这就要灵活运用,对具体的诗题做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找到能对锁的那把钥匙,自是不言而喻
显然是有意识地吸取了唐人边塞诗中常见的秋漠朔气、秦月汉关、刀雪落照的意象。
(唐人边塞诗开头,往往是一身建功立业的豪气,而结尾时又难藏思乡的“边愁”。毛泽东这首诗则以恍若塞上行一句顿住,不再承接古人“将军百战征夫泪”的余情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边塞诗词的创作形式大多为古风(考虑到高考命题使用长篇古风做材料的可能性不大,故本文不予涉及)和绝句,词的数量较少。中学生在解答边塞诗词的鉴赏问题时,应掌握如下几把打开通往凯旋门的钥匙。
边塞诗及其意象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 、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1.唐代边塞诗大多与明月有关,明月蕴涵着边塞诗人的悲愁特质。如:“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悲怆郁愤;“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
第二把钥匙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先拿王昌龄的《从军行(七)》(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来说,首句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大漠的风光。浩瀚的大沙漠,一望无际,“平沙万里绝人烟”,每当北风振漠,尘土遮天盖地,惊沙扑面,日色无光。这就渲染出激烈的战斗场面,反衬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豪情。再看一下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大漠奇异风光——大漠上升腾起的燧烟是那么的直,黄河中倒映着的落日是那么的圆,这简直让诗人感到震惊,精神为之一振,前面的惆怅则被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中,刹时一扫而光。抑扬顿挫的手法很好地突出了大漠的壮丽、奇特和诗人的激昂情绪。诗人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再拿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来说,前两句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可见景不同,情各异,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没有多读,多练,是很难找到这把钥匙。不妨先以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出道题做做,以巩固对这把钥匙的认识,题曰:“这首边塞诗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情画,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其感情基调如何?”思考时要先对画面进行分析,诗中描绘出寒霜过后,天空显得格外明净,战士们牧马归来,晚饭过后,忘却一天的辛劳,来到了戍楼上,对着空中“高高秋月挂长城”,吹起了羌笛。悠扬的笛声随风飘荡,传向远方。再抓住表情的关键句“借问梅花何处落”,分析出诗人采用了谐音和虚实相间的写法,极富韵味。羌笛曲名《梅花落》,诗人将它分开来用,先取“梅花”二字,使人联想起真的梅花。这样“梅花何处落”就变成了有两种解说,一是《梅花落》曲声“落”到哪里,二是战士们家乡的梅花落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究竟都飞到了哪些地方。这样闻笛和思乡这两个意念就统一在一句诗中,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物我一境,情景交融,声文并茂的境界,便能做出这样正确的回答:“抒发了戍边将士殷殷的思乡之情。其感情基调是感慨而不哀伤。”

高三诗歌复习-边塞征战诗实用精品(附高考真题)

高三诗歌复习-边塞征战诗实用精品(附高考真题)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 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 .(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 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 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 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①将关 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 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 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 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 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 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 3.虚实结合: •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四、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其一》)
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杜甫《后出塞》其二)
委婉清丽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答案 (昨1)夜夜秋晚、风秋入风汉、关汉关,、朔寒云云、边冷月月满、西西山山,。诗的 前两句更描绘催的飞是将一幅追初骄秋虏边,关阴莫沉遣浓沙重的场夜匹景马,还营造。了紧
张的边境氛围。
(2)【诗西注的)】后人严两。武句曾(表任7现2成6了-都7作6尹5者)、作:剑为字南镇季节守鹰度边,使关华,的阴广将(德领今二,属年斗陕志 昂志扬;的第(豪四7迈句64情 写)怀 全秋。 歼率第敌兵三军西句的征写决,部心击署,败显奋吐示力蕃必出军胜击队的,七信显万心示多。昂人扬。的斗

边塞诗的意象

边塞诗的意象

边塞诗的意象
边塞诗的意象主要有:大漠、秋月、长烟、落日、孤烟、云海、黄沙、雨雪、孤城、雁飞、沙碛等。

这些意象在营造边塞诗的意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李白的《关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选取明月、天山、云海这些意象,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诗人选取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庄严的边塞日暮图。

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长云、雪山、孤城写出了边塞苍茫壮阔的意境,描绘了一幅玉门关浩渺远阔的画面,为将士从军作了铺垫。

边塞诗四首

边塞诗四首

烽 火 城 西 百 尺 楼 ,
环境
风 物
黄 昏 独 上 海 风 秋 。
时序 士卒
景物
悲凉伤感的画面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 之上,一座边城的 西边,一座百尺高 的烽火楼上,一个 戍卒孤独地走上嘹 望台,从青海湖上 吹来的秋风在黄昏 时分显得更加凛冽 寒冷。此时此刻, 戍卒的思乡念亲之 情也正是最为浓烈 之时。这是一幅悲 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主旨: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 蓟中作. 高适
•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作者:
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5、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 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 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 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 ”,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 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 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边塞诗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情感
• 边塞诗人有: 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
边塞诗常见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 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 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 、烽火、狼烟、长云、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 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 胡 、 羌 、羯、夷 、匈奴 、碛西 、楼兰、龟兹 、夜 郎;天山、阴山、黑山、瀚 海、受降城、玉门关、关山 、阳关、凉州、轮台、龙城 、塞下、沙场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 羌笛、琵琶、胡笳、胡琴、 芦管、角、鼓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联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 边事心情。有人认为这是批评“诸将”,而有人 认为是讽刺“朝廷”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 么?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 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 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 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 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乙诗:闺怨 Biblioteka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边塞诗意象 教师版

边塞诗意象  教师版
答:①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 ②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对从古到今连绵 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考查方式: 与修辞、情感、意境结合一起考察
考查内容: 重点在寻找意象、概括形象特点、鉴赏画面等方
面。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答案构成: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
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 角、鼓
5、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
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
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 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 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李益《从军北征》)
6、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 (1)李广的典故: 李广,陇西(今甘肃)人,是汉 朝大将,善骑射,祖辈精通箭术,故他自幼即 练就了过硬的射箭本领,在历次战斗中,勇猛 杀敌,屡立战功。被称为“飞将军”,后成为 建功立业、英勇杀敌的代称。 (2)燕然的典故: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 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 ,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 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3)玉门关的典故:代指边关。 (4)楼兰的典故: 边境之敌 (5)塞上长城的典故:代指戍守边疆的爱国将 领。

唐诗中的边关意象

唐诗中的边关意象

唐诗中的边关意象
唐诗中的边关意象通常与荒凉、辽阔、孤独和戍守等元素紧密相关。

在唐代,由于丝绸之路的通达和文人墨客对从军入幕的崇尚,边关成为许多诗作的背景。

诗人们通过描述边关的自然环境、生活状况以及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注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边关意象:
1. 笛声:如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中提到的“笛中闻折柳”,笛声常常被用来表达边关士兵的思乡之情和边地的凄凉氛围。

2. 鸿雁:在曹操的《却东西门行》中出现的“鸿雁出塞北”,以及王维的“归雁入胡天”,鸿雁成为传递消息和表达游子情怀的象征。

3. 阳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不仅是地理上的关卡,也象征着离别和孤独。

4. 玉门关:玉门关在唐诗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见证了古人戍守边关、征战沙场的雄心壮志,成为边塞诗的典型意象。

5. 戈壁、大漠:边塞诗中常常描绘荒凉的戈壁、广袤的大漠等自然景观,这些景象反映了边关艰苦的生活环境。

6. 驼铃:隐隐的驼铃声,常常伴随着商队穿越沙漠的画面,是丝绸之路上繁忙商贸活动的写照。

7. 战事:诗人们对于塞外惨烈的战事有着深刻的描写,反映了将士们面对战争时的无奈和悲壮。

8. 思乡:面对边关艰苦的生活和战事,诗人们常常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

综上所述,唐诗中的边关意象丰富多彩,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
文化特点,也体现了诗人们的个人情感和理想抱负。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诗人们传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个人生命历程的深刻思考。

《边塞诗常见意象》

《边塞诗常见意象》

整理课件
2
• 边塞诗常见意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 旌旗
• 2. 借指军士。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白 马金鞍从 武皇 ,旌旗十万宿 长杨 。” 陈毅 《梅 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 斩 阎罗 。”
整理课件
3
• 鼓、金
整理课件
4
•干

整理课件
5
• 号角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常见的表达技巧:夸张整理、课件对比、衬托
16
二、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
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
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
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整理课件
17
整理课件
18
整理课件
19
整理课件
2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折杨柳》、《梅花落》古笛曲、《关山 月》古琴曲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整理课件
14
• 与边塞有关的风物: • 大漠:雄浑适 岑参 王昌龄 知识小结:边塞军旅

边塞诗常见意象

边塞诗常见意象

边塞诗常见意象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常见的意象包括以下几种:
1. 关塞山河:在边塞诗中,关塞山河常作为壮丽的风景背景出现,代表了祖国的壮丽边疆。

如高适的《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中就写道:"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2. 大漠烽烟:大漠烽烟通常表示战争的气氛,充满了肃杀之气。

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用白雪纷飞和将士们真挚的感情描绘了壮丽的雪景。

3. 将士戎马:在边塞诗中,将士戎马常作为战争的具体形象出现,代表了士兵们的勇猛和坚毅。

4. 长河落日:长河落日是边塞诗中最著名的意象之一,代表了壮美的大自然和诗人对家园的思念。

如《使至塞上》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 草木年华:边塞诗中也经常出现草木年华的意象,代表了士兵们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描绘了边塞风光和戍边战士的生活,也表现出士兵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6. 雁鸿:雁鸿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被视为思乡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传书的信使。

在边塞诗中,雁鸿常代表士兵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例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用雁鸿传达了士兵们的思乡之情。

边塞诗

边塞诗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 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 空回首。(高适)
边塞诗的常用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 戟、斧、钺、刀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 羌、羯、夷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意象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答:(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作用:营造了萧杀 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 (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 答:(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 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 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边塞诗常见意象

边塞诗常见意象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羌笛:羌笛在唐时,是边塞上常见的一种乐器,
经常出现在唐代边塞诗中,传说是秦汉之际游牧 在西北高原的羌人所发明,故名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折杨柳》、《梅花落》古笛曲、《关山 月》古琴曲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与边塞有关的风物: • 大漠:雄浑、壮阔、苍凉
1.代表诗人:高适 岑参 王昌龄 知识小结:边塞军旅 2.常见意象: ①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红旗、旌旗、各类兵器、 鼓角;
二、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 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 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 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
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琵琶:琵琶又称“批把”:“批把本出于胡中,
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因以为 名也。”

有关边塞诗的意象

有关边塞诗的意象

有关边塞诗的意象有对边塞风景的描写,展现边塞独有的自然风貌,更为抒发将士边塞生活作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也有对征战的描写,它常常借助一些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去表现战争的场面或边塞的风光。

抓住这些意象,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鉴赏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边塞诗的意象,欢迎阅读!1.战具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战车、铁衣、铁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

羽书即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羽书、金鼓、战车、烽烟、羽书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

铁骑、旌旗饱含着军容整肃的自豪感。

2.地名和民族名碛、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阴山、天山、安西、单于、凉州、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阳关、金河、黑山头等。

碛: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

如岑参《碛中作》,就是指诗人在万里沙漠中所勃发的诗情。

碛西:是唐朝对西域的称呼。

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里的碛西就是指安西都护府。

轮台: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西域都护府所在地。

例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句,就是指诗人即使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龟兹:又指龟兹国,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

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又称丘慈、邱兹、丘兹,为古来西域出产铁器之地。

例如“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夜郎:是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是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之一,后来又神秘消失的蛮夷古国,原居地为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

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黑山头:古城名,该古城为辽代遗址,因在额尔古纳市黑山头而得名,蒙古汗国时期,额尔古纳河流域为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哈撒尔封地。

3.景物大漠、烽烟、长河、烽火、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唐代边塞诗意象浅谈

唐代边塞诗意象浅谈

唐代边塞诗意象浅谈唐代边塞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诗歌中常常流露着江湖的气息,唐代的边塞诗歌中有着众多的创作手法和意象,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唐代边塞诗中的意象。

首先,唐代边塞诗中有很多关于草原景象的描写。

草原是江湖文化的主题,它是一片空旷的大地,有着辽阔的天地;也有着大片的草地,风吹草动;还有像落日、星空、月夜这样的天然风光。

草原的景色通常被描述得非常生动,像李白的《行路难》“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描写的就是草原上天低树远、月亮又圆的景色,杜甫的诗歌《望鱼津》中也有着“连蔚有萋萋风声,草色有杂杂鸟语”的描写,把草原上寂静的景色和清脆的风声、杂技的鸟语完美地表现出来。

其次,唐代边塞诗中也常常表达到荒凉的感受。

在唐代边塞诗中,荒凉感受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部分作者可以运用沉重的色彩来抒发荒凉情绪。

杜甫的《赤壁怀古》中,诗歌中有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描写,唐代的边塞诗歌也有着“凭栏夜听风吹雨,长路元无穷远愁”的表达,这些句子都带有很强的荒凉感。

再者,唐代边塞诗中也常常表现出江湖人物的生活,常常也会描写江湖上的侠客和武林中的仙侠。

许多唐代边塞诗人以武功绝艳、侠义英雄为描写对象,他们勇敢而又坚守信仰,令人佩服。

李白的《滁州别裴秀才》中有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表达,表达的就是江湖上的侠义,张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是表达江湖情怀。

最后,唐代边塞诗中也会描写着琐碎的生活,表达出对家乡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宋代文学家陆游在《游历四洲录》中曾写道:“心有灵犀一点通,星汉灿烂满天空,燕染江南三尺袖,遍体雪白气清爽”,这句诗描绘了琐碎的生活,也表达出对家乡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以上就是唐代边塞诗中的意象浅谈,唐代边塞诗中的景象有草原、大地、江湖等,它也能够表达荒凉的感受,也能够描写侠客和武林中的仙侠,更能够表达出一种思乡之情。

通过今天的浅谈,可以发现唐代边塞诗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投射出了唐代江湖文化中的众多象征意义,值得我们在学习、理解唐代边塞诗中的意象时去深入分析、研究。

边塞诗常见意象

边塞诗常见意象
意象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历史内涵,能够引发读者对边塞的想象和思考。
意象意义:在边塞诗中,地名意象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诗歌情感的载体和主题表达的符号。
象的边
第 五
乐塞 章
器诗
意中
羌笛、琵琶、胡笳、芦管、 角、鼓等极富地域色彩的 乐器 羌 笛 : 羌 族 传 统 乐 器 , 常 用 于 表 达 思 乡 之 情 。
情。
戍边将士的离情别绪
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乐器在边塞诗中的象征意义
乐器在边塞诗中的文化内涵
感 谢 观

看报 人 :
XX
号角:传达号令,鼓舞 士气
金鼓:指挥军队,协调 行动
烽火:报警信号,传递 敌情
戈矛剑戟:武器装备, 杀敌致胜
雁飞鹰扬:象征自由, 寄托乡思
意象作用:让我们如亲临
边塞,目睹激烈的战争场
表达战士的英勇无畏和顽强 拼搏的精神
面。
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惨烈,以 及对和平的渴望
描绘战争场景,展现激烈的 战斗场面
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展现边 塞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
物的边
第 二
意自塞草、长云、雨雪、
风沙等
雪山:代表边疆的壮丽和雄 伟,也暗示边疆生活的艰辛
枯草:暗示边疆生活的艰苦 和荒凉
黄河:代表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也暗示边疆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

雨雪:象征边疆的气候多变和恶 劣,也暗示将士们的艰苦生活
飞雪:象征边塞将士的豪情 壮志和艰苦生活
秋月:象征边疆将士的思乡 之情和孤独之感
风沙:象征边疆的风土人情和自 然环境,也暗示将士们的坚韧不
拔和豪情壮志
大漠:象征边疆的广阔和荒凉,
也暗示将士们的孤独和寂寞

边塞诗的常见意象和主要内容思想

边塞诗的常见意象和主要内容思想

边塞诗指以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等为内容,展现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残酷,表现将士建功立业的壮志和思念家乡的情感的诗歌。

边塞诗中常用的意象可以归类为:1. 战争中使用的物品。

如金鼓、旌旗、铁骑、烽火、羽书、角弓、胡马、征衣、铁衣、戍楼、戈、矛、剑、箭、戟、斧、钺、刀、铩等。

2. 边塞的地名。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玉门、凉州、天山、安西、幽、辽、陇等。

3. 边塞的民族。

胡、羌、羯、夷等。

4. 边塞的风光。

大漠、沙碛、瀚海、风霜、严寒、白草、枯蓬、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等。

5. 少数民族的乐器。

如羌笛、胡笳、琵琶、画角等。

6. 音乐。

梅花落、关山月、雨雪曲、杨柳曲、出(入)塞曲等。

边塞诗常见的思想内容有:1. 体现戍边将士的爱国激情。

诗歌通过描写边塞紧张的局势、戍边将士艰辛的生活状态、战争的惨烈场景等,表现戍边将士强烈的爱国情感。

如: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诗歌描写了一个读书人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开头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用“照”渲染紧急的气氛,用“自”表现爱国思想。

三、四句描写军队出师、到达边塞的情景。

“绕”体现出军队包围敌人的境况,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气氛。

五、六句写战斗情况,通过侧面烘托表现战争;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用象征军队的“旗”“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 表现边塞紧张的形势。

有些边塞诗通过描写烽火、军书传递等表现边塞紧张的局势。

如: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王维《陇西行》)诗歌一、二句用“一走马”“一扬鞭”表现边塞传递军书的急切;用“十里”“五里”渲染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

边塞诗常见意象

边塞诗常见意象

边塞诗常见意象一、边塞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它独特的题材和艺术风格常常令人称道。

而其中,边塞诗常见意象更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介绍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含义。

二、马匹边塞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就是马匹。

作为边塞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和军事力量的象征,马匹常常被用来表达边塞诗人们对边疆的热爱和对边疆生活的赞美。

马匹代表着勇气、力量和自由,同时也象征着边塞人民的无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落日在边塞诗中,落日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它常常被用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边塞地区的日出日落景色壮丽而寂寥,夕阳余晖映照下的边塞风光常常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落日意象也常常与战争和离别相联系,抒发了边塞人民在战争中的辗转困扰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边塞风光边塞地区的特殊环境和地理位置使得它有着独特的风光。

在边塞诗中,边塞风光常常出现,通过描绘草原、沙漠、群山和流水等景色,表现出边塞地区的壮美和特殊的生活气息。

边塞风光的描绘常常伴随着物产丰富和民风民俗的描述,给人一种亲近自然、宽广包容的感受。

五、战鼓作为边塞地区不可或缺的军事象征,战鼓在边塞诗中常常起到象征、映衬和渲染的作用。

战鼓的声音给人以勇气和壮志,它代表着战场上的硝烟和血腥,也承载着边塞人民对抗外敌、保家卫国的决心。

六、孤城边塞地区的城池常常被围绕在战争与火焰之中,这使得孤城成为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孤城象征着边塞人民在战乱中的孤独、坚守和忍耐,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家园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对于边塞诗人们来说,孤城意象也常常承载着他们的悲凉和对边塞生活的思考。

七、火焰火焰是边塞诗中常见的象征之一,它代表了战争、荣耀和毁灭。

边塞地区常年战乱不断,火焰的燃烧成为了这一地区的特殊景象。

身处边塞的诗人们通过描绘火焰,抒发对战争的忧虑和痛苦,并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八、明月在边塞诗中,明月往往以孤独、明亮和神秘的形象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 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 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 “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 映实际生活,征戍者哪个个不是离乡背井?“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 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 《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王昌龄《从军行》
• • • •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关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以报生擒土谷浑。 关门 洮
• 大漠 红旗 河 土谷浑
吐谷浑
• 吐谷浑,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原为人 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 涉归分户700使别部以牧。4世纪初,涉归 死,其嫡子奕(一作若)洛环继为单于, 与吐谷浑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上陇, 止于佨罕(今甘肃临夏桴罕山,即大力加 山),以此为据点,子孙相承,侵逼氐羌, 成为强部。
• 例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2006天津卷)
• 凉州词(其一)张籍 •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 )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 【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 要分析。 • 【答案】(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 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 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大漠奇 异风光──大漠上升腾起的燧烟是那么的直,黄河中倒 映着的落日是那么的圆,这简直让诗人感到震惊,精 神为之一振,前面的惆怅则被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 中,刹时一扫而光。抑扬顿挫的手法很好地突出了大 漠的壮丽、奇特和诗人的激昂情绪。诗人通过对大漠 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 的将士们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首句并列两个地名“金河”、“玉关”,二者用“复”字关联,次句出以“马策”、 “刀环”,中间用“与”字连接,各有一个时间副词,一说“岁岁”,一日“朝 朝”。“金河”、“玉关”都是征战之地,在此意念上,二者绝无分别。“马策”、 “刀环”虽为两个事物,却是共同说明马不歇鞍,人不解甲的内涵。“金河”和 “玉关”、“马策”与“刀环”相比并。以其重复表现生活的单调,“复”字和 “与”字流露一种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感,换成今天的说法,即:不是金河就是玉关, 整天价手不离马策与刀环。而“岁岁”则把这种厌倦之感以时间的无限延伸极大地 加重了,就是说,这种生涯无休无止。“朝朝”又把令人烦厌的重复行为的频率推 到极致。教人难以忍受。诗人巧妙地利用诗句的蝉联偶对的特点,使此种情绪得到 最充分的表达。“马策与刀环”对应“金河复玉关”,“朝朝”对应“岁岁”,音 节增加一倍,意蕴上则产生相生互补的效果。从而诗的构思更显得细密周匝。 三、四两句是诗意的加深和扩展。“三春白雪”对塞外的环境特点稍作烘托,颇含 悲凉之意;全句着重点则是落脚的三个字:“归青冢”。“青冢”所在,其时虽属 唐辖境,但毕竟为胡域,诗人说“归青冢”(大约唐军无事时在这一带休整),由这个 “归”字,即可知征人无还乡之期。“青冢”在这里似也有一种象征意味;难道说 我们这些征人也如王昭君一样,将长留塞外么?结句说行军、转战。如果说前二句从 时间写征人的感受、情绪,那么,后两句则从空间张大视角,青冢——黄河——黑 山,给人以山高水长的距离感。诗人既以“万里黄河”展示地域之广阔,复以“绕 黑山”状征途之回转曲折。“绕”是绕来绕去,不同于单线征程,走过不再回头。 这个字,同前面的“金河”、“玉关”、“马策”、“刀环”的重复,单调感一脉 相承。诗的前半写征戍无止期,后半则写征途无尽头,结构上也恰好对称,而于字 句间透着“欲归无计”的渺茫。
边塞诗常见意象
• 边塞诗常见意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 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 • • • 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 楼兰、阴山、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 单于、吐谷浑 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 《关山月》
• 三是与边塞有关的景物:大漠、月、海风、瀚海、
李益《从军北征》
• • • • 天山雪后还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 常见意象 • 天山 雪 横笛 • 碛里 征人 月
《行路难》
王昌龄《出塞》
• • • •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 关 长征 龙城 • 胡马 阴山
王翰《凉州词》
• • • •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 葡萄 琵琶 马上 沙场 征战
• • • • •
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汉塞 归雁 胡天 大漠长河 燕然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 “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 “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 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
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 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 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 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 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中低飞, 似乎在寻找着什么?透过丝丝细雨,看见远处的沙漠在 低吟着,似乎在诉说着久违的感觉. • 河边的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每一片嫩嫩的叶子, 都被雨水洗刷着,争着向上生长,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到来, 生命的希望. • 这时,从沙漠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驮铃声,眼前仿 佛出现了一支驮运货物在缓缓行进的骆驼队伍,由远及 近,穿过沙漠,到达遥远的安西. • 同时,诗人的那颗无比沉重的心也随那逐渐向远方 消逝的驮铃声,越过了沙漠,飞到了那虽然远在视线 之外,却时时进入思念中的安西.
• 意境:壮阔、苍凉、雄浑、高昂
高考题举例
•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 江苏卷) • 征 人 怨 柳中庸 •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 【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 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 “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 【答案】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王之涣《出塞》
• • • •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城 羌笛 杨柳 玉门关
• 黄河
玉门关
• 关名。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 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 城。 • 玉门关,阳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 要道。 •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相传 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 汽车沿着215国道向西行驶,翻超阿尔金山,就可以到达 青海省的柴达木,西部油田,新疆若羌和西藏拉萨。 • 提起玉门关首先要讲到张骞出使西域的一段历史,丝绸之 路开通后,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日渐繁荣,为确保丝绸 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公元前121年---107年间,汉武帝 下令修建了“两关”,即:阳关、玉门关。 • 阳关,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 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重庆卷) •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意象: • 琵琶 关山 边愁 秋月 长城 • (1)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 为什 么? • 【答案】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 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 (2)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 这 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 【答案】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
楼 兰
• 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 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 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 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 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 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 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 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 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 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 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 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 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 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 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 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 为西域长史治所。
• 关于龙城,传统说法大致有二: 一指匈奴大会诸部祭天的地方。其地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西侧的 和硕柴达木湖附近。 • 一指公元341年十六国时期前燕慕容所筑之城,故址在今辽宁 朝阳市附近。此为李广身后460年之事,更与李广不着边际, 故多所摈弃。 • 其实,诗中的龙城应认为就是代指成纪。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以 龙马城省称龙城而代指成纪,飞将之前冠以龙城,是指代李广的 籍贯,所以,“龙城飞将”,其实质寓义就是“成纪飞将”。 • 更须指出,诗人选用龙城指代成纪,既是对史实的尊重,又是炼 字的匠心独运,既于事理畅达贯通,又使全诗意境陡然增色。诗 人的如椽巨笔,使“龙”与“飞”这两个动感强烈的文字天衣无 缝地予以对应,将“龙城”与“飞将”巧夺天工地予以组合,既 点明了李广的桑梓所在,也浓缩出一代名将纵横驰骋的英武气概, 更在人们心灵深处铸就了千古名将的不朽英姿。此句是全诗由悲 而壮急剧升华的耀眼亮点,读到此处,令人遐想无际。这正表明 了“诗家天子”王昌龄遣词组句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力。惟其如 此,才给后人留下了这首气势雄浑、格调高昂、韵味无穷的诗篇, 也给陇原大地留下了歌颂这片土地所孕育出的英雄人物千古绝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