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学案物质的变化与分类
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明白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2. 掌握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3. 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了解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反应过程。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物质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2. 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
四、教学内容:1. 物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3. 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4.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反应过程。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2. 实验操作,加深学生理解;3.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物质的基本概念;2. 讲解:讲解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3. 实验操作: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反应现象;4. 分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变化规律;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
七、课堂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思考化学实验中的变化现象背后的原理。
八、板书设计:1. 物质的基本概念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 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4.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反应过程九、教学评价:1. 巩固性评价:课后作业考核;2.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3. 课堂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以上为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部教案
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第三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第二章碱金属第一课时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碱金属元素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第三课时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第四章卤素第一课时氯气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卤族元素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原子结构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第四课时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第五课时晶体的类型和性质第六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第一课时氧族元素第二课时硫硫酸第三课时接触法制硫酸第四课时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一课时碳族元素第二课时硅二氧化硅无机非金属材料第八章氮族元素第一课时氮与磷第二课时氨铵盐第三课时硝酸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课时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三课时合成氨工业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第十章电离平衡第一课时电离平衡第二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第三课时盐类的水解第四课时酸碱中和滴定第十一章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一课时金属的概述第二课时镁铝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铁及其化合物第四课时金属的冶炼第十二章烃第一课时甲烷的性质与“四同”规律第二课时不饱和烃的性质与空间构型第三课时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第四课时有机物的燃烧规律及有机计算第十三章电化学原理第一课时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二课时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第三课时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第十四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课时卤代烃的两大反应和基团的移动和保护第二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1)第三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2)第四课时羟基酸、氨基酸、脂肪酸的性质第五课时醛、酯的重要性质与拓展第六课时有机化学实验探究第十五章糖类蛋白质第一课时糖类第二课时油脂第三课时蛋白质第十六章合成材料第一课时有机反应规律第二课时有机合成方法第十七章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课时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二课时物质的检验前言本教学案是依据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的,覆盖了整个高一、高二、高三的学习、教学与备考。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学案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涵;知道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课前知识点要: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例:瓷碗破碎,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灯泡通电放热发光等2.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例:洗净的铁锅出现锈斑,食物腐败,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3.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4.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注意:现象只是判断的依据,不是根本,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现象的并非一定是化学变化。
判断物质变化不能仅仅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
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现象的,如一些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注:这里不需要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和测量。
2.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注: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
例:1.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难生锈——化学性质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同步学习: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演示】实验1-1,1-2,1-3,1-4【观察、比较】完成下表。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修1)
单元复习二【章节知识网络】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交叉分类法2.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对分散系分类二、离子反应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的关系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的关系三、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四对概念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章节巩固与提高】一、选择题1.(2012·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体模拟考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胶体:雾、银氨溶液、蛋白质溶液B.非电解质:己烷、乙酸乙酯、淀粉C.糖类:葡萄糖、麦芽糖、纤维素D.同系物: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2.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CO2-3、SO2-4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溶液,分别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下列加入试剂及其顺序(从左至右)正确的是( ) A .氯化钡溶液、硝酸、硝酸银溶液 B .硝酸、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 C .硝酸、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D .稀硫酸、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3.(2012·潍坊模拟)溶液和胶体具备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质微粒都能透过半透膜B.用石墨电极做导电性实验时,分散质微粒都定向且朝一个方向移动C.都有丁达尔效应D.都比较稳定4.(2012·黄冈模拟)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 4溶液至恰好为中性:22442Ba OH H SO ====BaSO H O ↓+-+-++++ B .NH 4HCO 3溶液与过量KOH 浓溶液共热:432NH OH NH H O ====↑+-++C .稀硝酸和过量的铁屑反应:3323Fe 8H 2NO ====3Fe 2NO 4H O ↑+-+++++ D .KI 溶液与H 2SO 4酸化的H 2O 2溶液混合:22222I H O 2H ====2H O I -++++5.(2012·枣庄模拟)下列变化中起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的元素不是同一种元素的是( ) A .在400 ℃左右且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氨气把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 B .工业上用稀硫酸和氧气与单质铜反应制取硫酸铜 C .工业上用石灰乳和氯气制备漂白粉 D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浓盐酸制取氯气6.水热法制备Fe 3O 4纳米颗粒的反应为3Fe 2++2S 2O 2-3+O 2+x OH -===Fe 3O 4+S 4O 2-6+2H 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每生成1 mol Fe 3O 4,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 mol B .Fe 2+和S 2O 2-3都是还原剂C .1 mol Fe 2+被氧化时,被Fe 2+还原的O 2的物质的量为1/3 mol D .x =47.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四种离子,在其中加入稀硫酸后它们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发生变化。
高中化学第1单元 课时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人教版必修一
第1单元课时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认识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教学案:一、物质的分类[交流与讨论]按一定的依据对教材P3“交流与讨论”的物质进行分类。
引导得出结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非均匀混合物: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金属单质:物质单质(按组成分)金属单质:纯净物有机化合物:化合物氧化物:酸:无机化合物碱:盐:……[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钙(Ca) 氯气(Cl2) 氯化钙(CaCl2)溶液硫酸(H2SO4) 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2]。
例1:什么是酸?酸有哪些通性?举例并说明例2:什么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有哪些通性?举例并说明例3:什么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有哪些通性?举例并说明二、物质的转化哪些类别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它们之间的转化需要怎样的条件?[交流与讨论]完成下表所列的物质的转化类型,并将你知道的其他的转化类型补充到表中。
物质的转化类型化学方程式单质化合物碱性氧化物碱酸性氧化物酸酸盐[交流与讨论]钙的金属活泼性比镁强,电解熔融的氯化钙可以得到金属钙和氯气,钙与氯气反应又能生成氯化钙。
请你尽可能多的写出表示图中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将你的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讨论]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我们也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来研究。
[整理与归纳]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如参加反应的物质种类或种数),完成表1-4的填充。
高中化学的几种变化教案
高中化学的几种变化教案
教学重点:化学变化的定义、分类和特征;几种常见的化学变化及其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的概念理解和实验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投影仪、实验器材、实验材料、教材、课件、黑板等。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几种不同的物质及其变化前后的形态,引出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其特征。
2.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展示视频等形式,介绍化学变化的分类和几种典型的化学变化如
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解说。
3.实验:设计实验展示几种化学变化的过程,如在试管中观察气体的产生、观察颜色的变化、观察溶解度的变化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变化的原因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速率
和影响因素等。
5.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变化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鼓励学生在日常
生活中关注化学变化现象。
7.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自己对化学变化的见解
和感悟。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实验、讨论和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
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反应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复习学案5元素与物质分类
济北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5元素与物质分类编制:王茂奇审核:张建亮使用日期:9月号高考要求重难点提示应对策略1.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2.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
3.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1、物质分类相概念辨析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识记、理解、辨析【基础知识回顾】思考:1.物质都是一种分子构成的吗?2.纯净物是有同种元素组成的吗?二、物质的分类三、胶体的概念1.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
前者称作,后者称为。
2.溶液中溶质粒子通常小于,浊液中粒子通常大于,胶体粒子大小通常介于之间。
提纯、精制胶体的操作叫。
教师寄语:再简单的知识,若不记在心里就不属于你!3.胶体的性质有、、。
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
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形成的,叫做;Fe(OH)3胶体微粒带电荷,在通电情况下向电源的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使Fe(OH)3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
可采取的措施有、、等。
4.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后,然后向烧杯中逐滴滴加溶液,并继续即得Fe(OH)3胶体。
化学方程式为。
【典型例题】【例1】(08广东化学卷)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例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例3】(08广东卷)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则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丙烯也可以使其褪色C.CO2与SiO2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D.S2-具有还原性,则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例4】(07四川理综6)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成甜酒酿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例5】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D.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巩固训练】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①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②化合物:CaCl2、烧碱、聚苯乙烯、HD③电解质:明矾、胆矾、冰醋酸、硫酸钡④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⑤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A.①③④B.③⑤C.②③④D.②④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错误的是()A.混合物:盐酸、生铁、空气B.化合物:CaCl2、NaOH、HClC.盐:CaO、碳酸钙、食盐D.单质:C60、O3、石墨3.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直径都在1nm~100nm之间B.能透过滤纸C.都有丁达尔效应D.呈红褐色4.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下列字样:主要成分(单位:mg/L)Ca:20.2,K:39.l,Mg:3.27,Zn:0.06,F:0.02,重碳酸:7,偏硅酸:4。
物质的变化(25页教案学案)
1.1 物质的变化学案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答案】发生着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答案】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3.【答案】形状状态颜色温度的改变产生气体沉淀pH变化
4.【答案】性质用途性质
合作探究: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A
课堂练习: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A A B C D
8.【答案】⑤③⑧②④⑥①⑦
9.【答案】(1)①②(2)C₃H₈+5O₂3CO₂+4H₂O
10.【答案】(1)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②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
11.【答案】(1)物理化学(2)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引,然后称量被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1g (3)可用磁铁对黑色固体进行吸引,若固体不被吸引,说明是化学变化过程.。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116)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熟悉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知识点物质的分类方法[学生预习区]常见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1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举例:Ⅱ.在不同的物质和它所属的类别之间进行连线:2.树状分类法(1)□1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2再分类的分类法。
(2)举例: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下列物质归类Si、Na2CO3、CO2、NaOH、粗盐、Fe(OH)3、Al、空气、CaO、HCl、H2、H2SO4、BaSO4、SO2、Na2O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教师点拨区]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对点即时练]1.下列4组物质均有1种物质的类别与另外3种不同,请分别指出:A.CaO、Na2O、CO2、CuOB.H2、C、P、CuC.O2、Fe、Cu、ZnD.HCl、H2O、H2SO4、HNO3这4种物质依次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答案CO2Cu O2H2O解析2质的成分对下列10种物质进行分类,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下列横线上:①水②空气③铁④二氧化碳⑤硫酸⑥熟石灰[Ca(OH)2]⑦胆矾(CuSO4·5H2O)⑧食盐水⑨碱式碳酸铜[Cu2(OH)2CO3]⑩硫酸氢钠(NaHSO4)(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新人教版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新人教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第一课时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变(修改稿)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复习巩固初中已学过的有关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等基本知识,使有关知识系统化。
2、重新认识化学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介绍直观的化学物质的基本属于类。
3、了解研究物质的转化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掌握简单物质的转化规律。
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熟悉化学反应的常见的分类方法和化学反应类型。
通过抽象分析,认识化学反应新的分类途径。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自学,使学生自学比较、概括、分类、归纳等基本科学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主动课堂教学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认知和应用领域,物质的转变途径、物质的转化关系教学难点: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认知和应用领域教学方法:概括整理法,概括探究法。
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假设你是一个大商场的经理,仓库有成千上万种物质,你为了要让顾客顺利地找到所需的商品,在商品上货架之前,你会让员工做什么?学生探讨:对将商品展开分类,即为根据各种商品的性能和用途展开分类。
过渡:我们身边有无数数不胜数,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我们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使用它们,我们应当怎么做?总结:将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展开分类。
那么,怎么分类呢?首先,我们就去自学物质的分类。
[板书]一.物质的分类学生活动:恳请将以下物质展开分类,并表明分类的依据。
(课本p3:大家交流探讨)空气、乙醇(c2h5oh)、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探讨并概括:第一种分类结果:混合物:空气、碘酒、食盐水纯净物: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第二种分类结果液态:硫酸铵、铜、碘、石墨液体:乙醇、碘酒、食盐水气体:空气、氢气再如: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等等……讲述:物质的分类依据很多,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分类,如根据物质的状态、性能和物质的共同组成等。
2022年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学案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课程标准]1.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
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考点一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及其电离的关系(1)常见的强酸、弱酸强酸HNO3、H2SO4、HClO4、HCl、HBr、HI弱酸H2CO3、H2SiO3、CH3COOH、H2C2O4、HClO、HF、H2S、H2SO3强碱NaOH、KOH、Ca(OH)2、Ba(OH)2、RbOH、CsOH弱碱NH3·H2O、Mg(OH)2、Fe(OH)3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如虽然CO2、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CO2、SO2、NH3均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的原因——电离(1)概念: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条件:酸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盐和碱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或受热熔化。
[点拨] ①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都不导电。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溶解度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如碳酸钙,其溶解度小,溶液导电能力弱,但其属于强电解质。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弱电解质(包括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
例如:Na2SO4:Na2SO4===2Na++SO2-4;HClO:HClO H++ClO-。
(2)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的电离一步书写。
例如:H2CO3:H2CO3H++HCO-3、HCO-3H++CO2-3;Fe(OH)3:Fe(OH)3Fe3++3OH-。
(3)酸式盐的电离,强酸酸式盐与弱酸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式不同。
例如:NaHSO4:NaHSO4===Na++H++SO2-4;NaHCO3:NaHCO3===Na++HCO-3、HCO-3H++CO2-3。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学案(第1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第1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分类的方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分类法: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小结: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对于Na2SO4、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习: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Na2SO4硫酸盐Na2CO3碳酸盐K2SO4钠盐K2CO3 钾盐小结: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练习1: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称为写出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方程式:练习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称为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跟踪练习:1.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A.NaOHB.Na2SO4C. Na2CO3D.K 2CO3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3.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二、化学反应分类1、金属+酸→盐+氢气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______________反应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水5、酸+盐——新酸+新盐 ______________反应6、碱+盐——新碱+新盐7、盐+盐——新盐+新盐’8、碱+酸性氧化物——盐+水9、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10、碳酸钙高温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跟踪练习: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uO+H2 Cu+H2OB.C+2CuO2Cu+CO2C.Fe2O3+3CO Fe+CO2D.Fe+CuSO4=FeSO4+Cu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2CO+O22CO2B.CaO+H2O=Ca(OH)2C.C+H2O CO+H2D.CO2+Ca(OH)2=CaCO3↓+H2O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即熔化为液态)状态下能导电(即电离)的化合物。
4元素与物质分类学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时间:10.05 .25元素与物质分类分散系编号:04【学习目标】1.掌握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溶解度、胶体等概念。
知识梳理:一、物质的分类1、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以形式存在的称为元素的游离态。
(2)化合态:以形式存在的称为元素的化合态。
2、物质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常见分类方法如下:按元素性质金属单质单质非金属单质含氧酸:H2SO4、HNO3是否含氧无氧酸:HCl、H2S一元酸:HCl、HNO3电离出H+数二元酸:H2SO4三元酸:H3PO4酸强酸:H2SO4按强弱分中强酸:H3PO4弱酸:HF挥发性酸(低沸点酸):按沸点高低HNO3、HCl难挥发性酸(高沸点酸):H2SO4、H3PO4纯净物强碱:NaOH、KOH按电离程度弱碱:NH3·H2O一元碱:NaOH碱按电离出OH—数二元碱:Ba(OH)2无机物多元碱:Fe(OH)3可溶性碱:NaOH按溶解性微溶性碱:Ca(OH)2难溶性碱:Fe(OH)3正盐:(酸与碱完全中和的产物)NaCl酸式盐:(碱中和酸中部分H+的产物) 物质NaHCO3碱式盐:(酸中和碱中部分OH—的产物)化合物盐(按组成)Cu2(OH)2CO3复盐:(含一种酸根、两种阳离子的盐)KAl2(SO4)2·12H2O酸性氧化物:CO2、SO2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uO两性氧化物:Al2O3有机物:如CH4溶液:NaCl溶液从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角度,混合物分为:浊液:泥水胶体:Fe(OH)3胶体其它分类情况:(1)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和(2)根据在某些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将反应物分为和练习1.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只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元素阴离子组成的物质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分类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组合A 纯碱H2SO4NaHCO3SiO2CO2B NaOH HCl NaCl Na2O COC 烧碱CH3COOH CaF2Na2O2SO2D KOH HNO3CaCO3CaO SO3 3.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D.金属氧化物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二、胶体1.几种分散系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范围大量粒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粒子单个分子或离子许多粒子集合体或单个大分子能否通过滤纸能否通过半透膜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实例NaCl溶液肥皂水、氢氧化铁泥水胶体思考1: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的最本质的特征是2.胶体(1)分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气溶胶:烟、云、雾、胶体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液溶胶:Fe(OH)3胶体、硅酸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Al(OH)3胶体、AgI胶体(2)性质及应用:胶体的性质内容应用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可区别胶体与溶液电泳带电的胶粒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静电除尘胶体的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能使胶体发生聚沉的条件①②③破坏胶体,如做豆腐注意:带电是胶体的胶粒带电,而胶体是分散系,不带电思考2: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3)胶体提纯方法:(如:蛋白质溶液中混有NaCl杂质)(4)常见胶体的制备: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室制取Fe(OH)3胶体的方法是把逐滴加入到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变成色时停止加热。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学案(鲁科版)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4讲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金属置换非金属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置换非金属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类别的无机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
(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金属单质 碱性氧化物 碱 盐
如:Na Na2O NaOH Na2SO4
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酸 盐
如:S SO2 H2SO3 Na2SO3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第二章物质的量Word版含答案
⾼考化学⼀轮复习学案:第⼆章物质的量Word版含答案第⼆章物质的量第⼀课时物质的量和⽓体摩尔体积【考纲要求】1.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分⼦、离⼦等)数⽬、⽓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体摩尔体积(相应单位为 mol、g·mol-1、mol·L-1、L·mol-1)的含义。
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
3.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教与学⽅案笔记与反思【⾃学反馈】⼀、概念辨析1.物质的量(1)概念:。
(2)符号:(3)单位:。
2.摩尔(1)概念:。
(2)符号:(3)基准。
(4)注意点:①当描述物质的物质的量(使⽤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
②常见的微观粒⼦有:或它们特定的组合。
3.阿伏加德罗常数(1)含义:。
(2)符号:(3)单位:。
(4)注意点:①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基准是12g 中的原⼦个数。
②现阶段常取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4.摩尔质量(1)概念:。
(2)符号:(3)单位:。
(4)注意点:与相对分⼦质量、式量和1mol物质的质量的异同:含义上同,数值上同。
5.⽓体摩尔体积(1)概念:。
(2)符号:(3)单位:。
(4)标准状况下的⽓体摩尔体积①标准状况是指:温度℃,压强 Pa。
②标准状况下的⽓体摩尔体积是:。
(5)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①②③⼆、公式⼩结1. m 、n 、N 之间的计算关系(1)计算关系:。
(2)使⽤范围:只要物质的组成不变,⽆论是何状态都可以使⽤。
2.V 、n 、N 之间的计算关系(1)计算关系:。
(2)使⽤范围:①适⽤于所有的⽓体,⽆论是纯净⽓体还是混合⽓体。
②当⽓体摩尔体积⽤22.4L ·mol -1时必须是标准状况。
3.混合⽓体的平均相对分⼦质量的有关计算(1)基本计算关系: M — n m =(2)变换计算关系:①M — =i i M n %∑ ②M — =i i M V %∑ .【例题解析】[例1]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含N A 个H 原⼦的H 2的物质的量为1molB. N A 个CO 分⼦和N A 个N 2分⼦质量均为28gC. N A 个H SO 24分⼦和N A 个H PO 34分⼦中所含氢原⼦的个数⽐为1:1D. 5.6g 亚铁离⼦得到0.2N A 个电⼦可变成铁原⼦解题思路: 。
2022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第2章物质及其变化第3讲离子共存离子检验和推断学案
第3讲离子共存、离子检验和推断[课程标准]1.能应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2.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常见物质检验的方案。
考点一离子共存1.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2.熟记常考离子的性质颜色MnO-4(紫)、Cu2+(蓝)、Fe2+(浅绿)、Fe3+(棕黄)氧化性ClO-、MnO-4、NO-3(H+)、Fe3+、Cr2O2-7还原性S2-(HS-)、SO2-3(HSO-3)、I-、Br-、Cl-、Fe2+水解显酸性NH+4、Mg2+、Al3+、Cu2+、Fe2+、Fe3+水解显碱性AlO-2、S2-、SO2-3、CO2-3、SiO2-3、ClO-、CH3COO-酸式酸根离子HCO-3、HS-、HSO-3、HPO2-4、H2PO-43.熟记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Al3+CO2-3、HCO-3、S2-、HS-、AlO-2、ClO-Fe3+CO2-3、HCO-3、AlO-2、ClO-NH+4AlO-24.限制条件分析解读无色溶液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共存(透明溶液可能含有色离子)使甲基橙呈红色或pH=1 溶液显酸性,OH-及弱酸的阴离子不能大量共存遇酚酞呈红色或pH=13 溶液呈碱性,H+及弱碱的阳离子、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与Al反应放出H2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强碱性,显酸性时不能含NO -3由水电离出的 c (H +)=1×10-13mol·L -1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性离子和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一定能”“可能”或“不能”大量共存确定是“可能性”还是“肯定性” 加水稀释,c (H +)c (OH -)减小说明该溶液呈酸性[稀释的是溶质,c (H +)减小,而c (OH -)增大]某溶液中lg c (H +)c (OH -)=12 该溶液呈酸性Fe 3+与SCN -不能大量共存二者发生络合反应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一
复习课题1:物质的变化一、知识梳理1、定义没有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2、特征物理变化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1)物理变化伴随的现象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物质的三态变化),位置的移动(如蒸发、挥发等现象),热量的变化(物理性的吸热或放热)等;(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发光、放热或吸热、产生、放出、变色、变味等。
4、微观解释物理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有或没有)改变,只是发生改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5、判断依据看是否有生成。
6、联系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发生化学变化。
二、本节知识网络三、题型探究1、中考题型-------考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例题: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纸张燃烧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2、易错题型-------误将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当成判断的依据例题: 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四、题组训练A组【基础练习】1、用来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镁条迅速变短B、发出耀眼的白光C、生成白色的氧化镁D、放出热址2、下列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镁带燃烧B、火柴梗被折断C、干冰升华D、玻璃碎了3、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熔化矿石粉碎B、食物腐烂光合作用C、酒精挥发镁条燃烧D、汽油燃烧干冰升华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湿衣服晾干B、菜刀生锈C、水结成凉D、开水沸腾B组【近两年模拟题组】一、选择题1、(2013北京西城一模,12,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石墨能导电---用作电极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C、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2、(2013湖北武汉调研,1,1分)厨房是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考纲点击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或______构成的。
(2)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同素异形体(1)__________________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石墨及C60。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______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示: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由相同的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纯净物,如CO和CO2、H2O与H2O2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
即时训练1判断正误(用“√”或“×”填写)。
A.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B.Al、Fe、Cu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C.Al、Fe、Cu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高三一轮复习 物质的量(学案)
专题一物质的量考纲要求: 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
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以及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
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及阿伏加德罗定律。
3、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学会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及互相换算。
4、掌握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5、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技能。
6、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含义以及计算,掌握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换算。
第1、2课时【学习目标】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基本概念梳理(请在箭号上填写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微粒数质量(g) 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L)物质的量浓度(mol/L)万能恒等公式[热身练习]请大家通过下列练习提炼知识要点,找准薄弱环节突破,建立知识联系1、0.5molCH4含有____________个H,____________mol电子;含9.06×1023个Na+的NaCl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2mol H2与1mol SO3分子数目之比: , 原子数目之比:2、将NH3和CH4按等物质的量关系混和,混合物中NH3和CH4的质量之比为__;12要使NH 3与CH 4含有相同数目的H ,NH 3与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3、如果2g 甲烷含有x 个分子,那么22gCO 2中所含分子数是A .XB .4xC .0.5xD .3x4、质量相等的N 2 、CH 4、CO 2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所含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6、标准状况下,含n 个氯原子的氯气体积为V L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 B C D7、 0.8g 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概念剖析]1、物质的量(1)定义:物质的量是以 为单位表示 的物理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变化与分类 分散系
【学习目标】1.理解溶解度、胶体等概念。
2.掌握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分钟后结合错题
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基础自学】 一、物质的分类 完成下列空白并举例
纯净物
混合物
单 质
化合物
按组成和性质分
按含碳与否 按电离与否 按结构分
氧化物
酸
盐 碱
练习 1.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元素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
3.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D.金属氧化物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二、分散系
1.溶解度的概念:
①气体溶解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越高溶解度越__________,压强越大溶解度越__________。
②固体溶解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温度越高溶解度越__________。
2.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3.胶体的性质、提纯、聚沉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展示】
1.4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澄清石灰水,一份冷却到10℃;另一份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温
度仍控制在40℃。
则在这两种情况下,下列量相同的是 ( )
A.Ca(OH)2的溶解度B.溶液的质量
C.溶液中Ca2+的数目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2)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3)判断胶体制备成功的方法:
(4)有两位同学在制备胶体过程中,一位在过程中滴加FeCl3时用玻璃棒搅拌,另一位同学
向烧杯中一次加入大量的FeCl3溶液,两同学均未制得胶体。
请分析原因:
_____ ____ (5)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少量盐酸的方法: ____ _ ____ 【能力提升】
1.某胶体遇盐卤(MgCl2·6H2O)或石膏易发生聚沉,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相遇聚沉的效果就差一些。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胶体中胶体粒子大小约为10-9~10-7cm
B.该胶体粒子带负电
C.该胶体遇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聚沉
D.Na+使此胶体聚沉的效果不如Ca2+、Mg2+
2.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室温时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到0℃会放出一些二氧化碳气体
B.20℃,100g水可溶解34.2 g KCl,此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4.2%
C.将60℃下澄清石灰水降温到常温,会出现浑浊
D.让一束光线通过淀粉溶液,会产生丁达尔现象
3.⑴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入沸水时,液体变为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将其装入U型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
_____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
⑵将10mL淀粉胶体和5mLKI溶液的混合液加入到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
中。
2分钟后,用两只试管各取5mL烧杯中的液体,并做如下实验:
①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另一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下列有关胶体知识的叙述中,涉及的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① 水田使用NH4NO3的肥效差
② Fe(OH)3胶体中滴入少量H2SO4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③ 白色胶体氢氧化铝可用于吸附色素
④ 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⑤ 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⑥ 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
⑦ 江河入海口易形成三角洲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答案编号04 【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混合物单
质
化合物
按组成和性质分
按含碳与否
按电离与否
按结构分
氧化物
酸
盐
碱
非金属单质(含稀有气体)
金属单质
溶液
浊液
电解质
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非电解质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或含CO32-、HCO3-
的物质及碳单质、CO、CO2等)
有机物
按酸根:含氧酸、无氧酸
按H+个数:一元酸、二元酸…
按强弱:强酸、中强酸、弱酸
按性质:强碱、弱碱、两性氢氧化物
按OH-个数:一元碱、二元碱…
按溶解性:可溶性碱、微溶性碱、难溶性碱
按组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络合盐
按酸根:含氧酸盐、无氧酸盐
其他:无机盐、有机盐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NO2等)
【练习】1.C 2.D 3.B
二、分散系
1.①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一体积水溶解某气体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数小大
②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大2.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3.胶体的性质、提纯、聚沉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展示】 1.D
2.⑴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
⑵Fe(OH)3胶粒带正电荷,微粒间相互排斥
⑶进行丁达尔现象
⑷第一位同学搅拌加速胶粒运动,使之易于聚集成较大微粒而发生聚沉。
第二位同学加入
大量的FeCl3相当于加入了电解质使之聚沉。
⑸将含有杂质的胶体放置于半透膜袋中,用流动的蒸馏水反复冲洗。
【能力提升】
1.A 2.D
△
3.⑴红褐色Fe(OH)3胶体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逐渐加深Fe(OH)3胶体中的胶粒带正电荷
⑵①有黄色沉淀生成②无明显变化
③I-能透过半透膜,淀粉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课堂检测】②④⑥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