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课件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课件
课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 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和锺子期的真挚 情谊令人感动。
根据注释和插图了解大意后, 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吧,注意要 适当停顿,读出重音,读出人物 对话的情感和神态。
朗读指导
伯牙 鼓琴,锺子期 听之。方鼓琴 而志 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 流水。”锺 子期 死,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 以为 世 无足 复为 鼓琴者。
呀,像大山一样高峻。”
学写字
这句话中有两个会写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zāi
哉
半包围结构, “戈”的后两 笔要注意先 “撇”后 “点”。
wēi
巍
上下结构,“禾” 的最后一笔是点, “女”的第一笔 是撇点。
一会儿,不久。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 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滔滔不绝的江水,水 流湍急一望无际的大海。
不管伯牙的琴声在表达什么,子期都能 听出来。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们两个?
锺子期死后伯牙做了什么?为什么?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有人说这样做不值得,也有人说应该这 样做。联系课后“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 受。(课后第二题)
资料袋
相传,伯牙、锺子期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 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 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孟浩然 《示孟郊》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李白 《月夜听卢子 顺弹琴》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王安石 《伯牙》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课件(共39张PPT)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处士笑而然之。
••
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26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 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 的呀!
27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请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 人物形象的词句,并尝试表演读。
30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要求: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①故事内容符合原文意思,不要遗漏情节,可加入自己的想象。
②每个人都用讲故事的语气和声调,流利完整地讲一遍给同桌听。
31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你认为杜处士和牧童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 以看出?
牧童 理由
杜处士
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 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心胸开阔、乐于听取接收别人意见的人。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朗读“伯牙鼓琴”并用自己的话翻译课文意思。 分享展示手抄报。
20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自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顺课文,读准断句。
(2)根据注释或结合上下文,解释加点字词意思。
蜀中有杜处土,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
••
•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
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9
学习“伯牙鼓琴
翻译句子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
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文言文二则部编版共2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共22张PPT)
课堂小结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伯牙鼓琴”的故事告诉我们:纯真友谊的基础是互相 理解、互相欣赏。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摔 琴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而这也 是“高山流水”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共22张PPT)
课后习题
用自己的话写写《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 画有几百幅。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 图》,他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 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共22张PPT)
2.牧童看了《斗牛图》,为什么会“拊掌 大笑”?
因为牧童发现这幅画上的情景不符合生活实 际。牛在打斗时,尾巴应该紧紧地夹在两腿中 间,而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牧童 的判断来源于自己天天放牛、经常观察的生活 经验。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共22张PPT)
2.怎样理解第二、三句的意思? 用两个例子具体表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琴。从中能体会到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美和伯牙 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伯牙的乐曲,只有 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 钟子期能真正理解。心意相通,这才是知音啊!
当堂测试
《伯牙鼓琴》一共有四钟子期善听琴展开。 第一句是概括讲。第二、三句举两方面的例 子具体讲。第四句以“伯牙破琴绝弦”从侧 面再一次强调了钟子期善听,也表达了伯牙 对钟子期的怀念之情。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课件(共25张PPT)(共25张PPT)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书戴嵩画牛》叙述了一位小牧童勇敢为大画家指错的故事。
一则小小的故事,却给人以深深的启示,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让我们去阅读一下吧。
会写“轴、曝、锦、矣”4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书戴嵩画牛》,把有疑问的地方圈出来。
再根据课文解释,疏通文意。
读懂道理,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戴嵩,唐代著名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
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观察之精微。
与韩干之画马,并称“韩马戴牛”。
传世的作品有《斗牛图》。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主要的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自由朗读课文“轴”字左边“车”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提”。
“曝”字要写的左窄右宽,左部的“日”窄小偏上,“暴”下不要写成“水”。
轴锦曝矣锦jǐn结构:左右部首:钅组词:锦囊锦旗曝pù结构:左右部首:日组词:曝晒曝露矣yǐ结构:上下部首:厶组词:悔之晚矣矣乎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
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拊(fǔ)掌:拍手。
搐(chù):抽缩。
解释:股:大腿。
乃:却。
掉:摆动,摇。
谬(miù):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
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33张PPT)
作业: 1.背诵《伯牙鼓琴》。 2.和家人一起听古曲《高山流水》,并和
他们分享这个故事。
锺(zh✔ōng chóng )子汤期听:之
少选(shǎo shào)之间古而志义在:流t水āng,热水;
汤汤(sh✔āng tāng )乎s若h流ān水g ,水势浩荡
伯 以牙为破(琴wé绝✔i弦(wèxii✔á)n世xu无á足的今n复)样 义为.子:(wtéānigw,èi食)物鼓琴者
✔
煮后所得的汁✔水
句子中间语气
善 哉 乎 /鼓 琴词一般要断开。 巍 巍 乎 /若 太 山 汤 汤 乎 /若 流 水
语气词,啊。
以 为/ 世/ 无 足 /复 为 /鼓 琴 者
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相对完整的意义 结构一般要断开。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 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 死,伯牙破琴绝弦,毕生不复鼓琴,以为/世 /无足/复为/鼓琴者。
大夫,琴艺高深,被尊为“琴仙”。
锺子期,相传为披蓑衣、戴斗 笠、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 弦,毕生不复鼓琴,以 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琴声,如泣如诉,好像在对子期说:______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 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 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毕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想象画面,选择一个句子补充完整,并 说一说。
当伯牙志在太山时,子期眼前好像出现了_ ____的画面,听到了_______的琴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24张PPT)(共24张PPT)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同学们,你可听说过“高山流水”这首古曲?“千金易得,知音难觅。
”说到这首曲子,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久传不衰的经典故事。
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情谊。
根据解释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又称、丝桐和七弦琴,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
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十大名曲有:《潇湘水云》、《广陵散》、《高山流水》、《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醉渔唱晚》。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著作,又名《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记、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不韦认为该书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其为《吕氏春秋》。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朗读课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哉zāi巍wēi写完“口”再写斜钩,且斜钩要舒展;下半部分要注意将左右两边写紧凑。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
【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课件)
你能结合文本,想象一下小 牧童的神态和动作吗?
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 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 而然之。
有一牧童见之,拊掌 大笑,曰:“此画斗牛 也。牛斗,力在角,尾 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 而斗,谬矣!”处士笑 而然之。
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韩愈、 欧阳修、苏洵、苏 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
题跋
写在字画、书籍、碑 帖前后有关品评、鉴赏、 记事、考订等的文字。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
贰 回顾学法,疏通文意
回顾学法
借助注释 查找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
抓关键词 展开想象 联系资料
chǔ hào
shǔ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
神态 动作 心理 展开想象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
肆 运用积累,复述故事
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小组合作学习导航:
1.自由练习朗读《书戴嵩画牛》,读出情感。 2.依据课文内容,小组完成学习单表格。 3.对照学习单,轮流练习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如果你们抓住人物的神态、动 作、心理等细节、加入合理的想象 ,相信你的故事一定会更加精彩!
一轴:一幅 尤:尤其。 。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常:经常。
以:把
。 自随:随身携带。
常以自随
省略句: 常以之自随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
叁 展开想象,体会人物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 数。有戴嵩《牛》 一轴,尤所爱,锦 囊玉轴,常以自随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ppt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孔子有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其意思就是说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坦荡的心境,要能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情,不要去计较个人利害得失。小人则心胸狭窄,斤斤计较,耍心眼,施计谋,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 然而,要世人都做到心底坦荡却非易事。由于对事物的认识不同,人的心态就会不一样。人若什么时候能活的坦坦荡荡,生活大概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生活也就会过得很幸福。怎样才算活的坦荡呢?我以为坦荡就是抱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无论对待任何事情,心中都能保持一种平衡,不受世间风云繁杂种种所羁绊。然而,生活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有功名利禄的诱惑,有自身妄念的贪婪,稍不留心,你就会卷入其中。因此要想坦荡为人,就要清除心中的魔障,时时打掉意识中的妄念,尽可能避开世间外部的世事纷扰,平心静气,平视正直地生活在人世间,不因贪图而倾斜,不因好恶而晃动,不因喜乐而忘形。 坦坦荡荡过生活,简简单单走一生,是一种包容万象,宠辱而不惊的内在品质体现。坦荡是建立在一个人心胸是否宽广的境界之上的,其时时、处处都产生于人们的心里、感受、精神、行为中,它总是和许多的圣洁、豁达、醒悟为伴。由此,可以看出,能做到内心坦荡是一个人内在的、深不见底的心态在起作用。而万念侵入心,又怎么能令人坦荡呢?心态上的浮躁和轻狂,必定会浮于猜疑,混乱心智,心中郁结而难以自拔,最终会成为一个浅薄无知的愚者。因此说,坦坦荡荡过生活,就是走好正路,不歪不邪,不媚不惑,不胆小怕事,也不妄自菲薄,这样日常生活中,就会吃得香,睡得甜,开开心心简简单单走一生。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里写道:“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卑不屈,昂扬振奋,潇洒出尘,这就是“诗仙”李白坦荡的气概和胸怀。我想,内心只有坦坦荡荡了,方能在生活中开心颜,这是人生一种大智慧,只有活得坦坦荡荡,心头没有重负,人才能活得开怀,内心也就少了许多烦恼遗憾,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件
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 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 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 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 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 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 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 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 学遗产。
“知音”有关的古诗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 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 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 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21 文言文二则
轴, 尤 所 爱, 锦 囊 玉 轴, 常 以 自 随。
《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缎做袋子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23张PPT)
伯牙悼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之间 汤汤乎
zāi
哉
善哉 哀哉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 鼓琴,锺子期 听之。方鼓琴而志 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 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 而志在流水。锺子 期又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流水。” 锺子期 死。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 琴,以为 世 无足 复为 鼓琴者。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四、评学:说说感受
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延学:表知音心迹
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朋友,学习 了这篇课文后,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 说,把它写下来送给你的知己好友, 好吗 ?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2.伯牙鼓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写“哉、巍”2个字。 2.借助注释、图片、工具书等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意。 3.通过朗读、品读、联想等方式理解伯牙、锺子期 的友谊,体会“知音”情意。
一、自学:我能读通顺课文
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 音把字音读准,再读一读注释,把句 子读通顺。
古琴
古琴,又称瑶 琴、玉琴又称丝桐 和七弦琴,至少有 三千年以上历史。 是中国古代地位最 崇高的乐器,被誉 为哲学性的艺术或 艺术性的哲学,被 列为琴棋书画四艺 之首。
统编版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课件
课
文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讲
解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
心学习。
《书戴嵩画牛》通过讲述一个
课 文
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斗牛图》
讲 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
解 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
可能摇晃起来。画作违背了生活实际,所以
会笑。从中也可以看出牧童是一个天真无邪、
无所顾忌的孩子,所以会“拊掌大笑”。
研读感悟
听到牧童的话,处士也笑了。你觉得他
课 是怎样笑的?他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
文 什么?
讲
解
杜处士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
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研读感悟
哪句话揭示了这个故事的道理?
资料袋
课 文 讲 解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
课 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锺子
文 讲
期的死而“终身不复鼓琴”,你怎样看待
解 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和“资料袋”内容,
写一写你想对伯牙说的话。
感悟启示
课
知音难得
文
知己难求
讲 解
珍爱友情
珍惜知己
课 文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 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主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⑧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
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奏。
课 文 讲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 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解
伯牙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巍巍高山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件
学习目标
1.会写4个生字,熟读文言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重点) 3.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艺术之美,懂得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
(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 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他的理由 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
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摆动,摇。
错误。牧童认为画中牛掉尾而斗是错误的。实际 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 有“掉尾而斗”者。
大腿。
却。
认为他说得对。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书戴嵩画牛》讲杜处士晒著名画家戴嵩的画 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
伯 伯牙 鼓琴 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 破琴绝弦 相互欣赏
牙
鼓
知音难觅
琴 锺子期 听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死
珍惜知音
课文主旨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 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刚弹琴就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说: “琴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课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曝、锦、矣”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书戴嵩画 牛》。 3.能用自己的话讲《书戴嵩画牛》 的故事。(重难点)
新课导入
仔细观察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呢?
sōnɡ
《书戴嵩画牛》
【书】书写,记录。 【戴嵩】唐代画家。
人物简介
戴嵩,生卒年不详
唐代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 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 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观察之精微。传 世作品有《斗牛图》。
注释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 【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 大的样子。若,像。
课文解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翻译】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 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 高山。”
合作探究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锺子期死后,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锺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没有知音、无 人理解的日子。伯牙用破琴绝弦的方式表达他 对锺子期的无限思念。
讨论交流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有人说这样做不值得,也有人说应该 这样做。请联系课后“资料袋”,说说 你的看法。
书写指导
哉
“哉”字的斜钩从竖中线 右侧起笔,向右下斜行 钩出,略长。
辨 字
善哉
怪哉
识 记Leabharlann 栽树三年五载书写指导
巍
“巍”字形容山体高大, 上部的“山”可略宽,下 部的“魏”要写紧凑。
辨 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课件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 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第一课时
学习《伯牙鼓琴》时,首先借助注释和 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然后围绕“伯牙为什 么绝弦”这一问题,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伯 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真挚情感。
第二课时
学习《书戴嵩画牛》时,先借助插图和注释初步了解课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然后概括戴嵩所 画的《斗牛图》出现错误的原因,学习牧童善于观察、敢于 挑战权威的精神。最后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体会两则 文言文所蕴含的艺术之美。
指导朗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 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心志,情志。 弹。 好啊。 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 子。若:像。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汤汤乎若流水】
一会儿,不久。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处士】 【所宝】 【《牛》】 【锦囊玉轴】 【拊掌】 【搐】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
所珍藏的(书画)。
诗意: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收藏的书画珍宝就有 几百种。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课件(共27张PPT)
而今终于遇到懂他琴声,知他心志的子期,他 的内心又是怎么想的?
想像场景说话
伯牙鼓琴而志在 明月 ,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 乎若 明月 。”
伯牙鼓琴而志在 清风 ,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 乎若 清风 。”
锺子期死,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琴,以为世无足复 为鼓琴者。
背诵 边听琴声,边想像画面,边体会课文包含的意思。
锺子期死,伯牙 知音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琴,以为世无足复 为鼓琴者。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知音的句子吗?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 :“ 善哉 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 少选之间而志在 流水, 锺子期曰 :“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 流水。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 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山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 水 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 鼓琴者。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音律 相通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他们俩还因为什么能成为知音?让我们先来读 懂伯牙。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心志、志向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资料
伯牙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上大夫, 简介
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技艺
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被人尊为“琴仙”。
复为鼓琴者。
这曲《高山流水》伯牙最早是在宫廷演奏的,但是 达官贵族喝得酩酊大醉,瞪着眼用手指着伯牙: “哎哎哎,你这是弹什么曲子?给我来点动感的音 乐,换,换,换!”此时伯牙的内心会想什么?
统编版六年级上《22 文言文二则》课件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知音已逝,再没人听得懂伯牙的琴声了。
再听《高山流水》乐曲,同学们试着背诵课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 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死,锺子期又曰:“善哉 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语言表达清楚、流畅,表演大方。★
感悟启示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1.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 2.实践出真知; 3.术业有专攻。
学习完课文后,知晓“画《斗牛 图》,当问谁呢?”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事) 书戴嵩画牛
杜处士 尤所爱 笑而然之
拊掌大笑 “谬矣!” 牧童
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 (理)
小结
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可以像锺子期 一样,感受伯牙心中所念,感受乐曲的变化。 不管伯牙的琴声在表达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 来。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他俩?再次朗读课文, 体验这种情感。
知音
再读课文,体验文中“知音”的情感。
伯牙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
他为什么这样做?结合“资料袋”,和同学 交流你的感受。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 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
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 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 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范读,划分节奏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
课 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文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讲 解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 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
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
板斧的樵夫。
生
哉 巍弦 轴
字
广
场
锦 曝矣
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
chŭ(相处)
bào(曝光)
多 音
处
曝
字
运
chù(到处)
pù(曝晒)
用
①杜处( chŭ )士在一个晴天找了一处( chù ) 日光充足的地方,将书画进行曝( pù)晒。
听范读,划分节奏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
课 文 讲 解
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 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资料袋
课 文 讲 解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
课 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锺子
文 讲
期的死而“终身不复鼓琴”,你怎样看待
解 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和“资料袋”内容,
写一写你想对伯牙说的话。
感悟启示
课
知音难得
文
知己难求
讲 解
珍爱友情
珍惜知己
课 文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 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主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⑧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
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奏。
课 文 讲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 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解
伯牙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巍巍高山
的心志,锺子期说:“琴弹得真好啊!像
大山一样高峻。”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研读感悟
课 文 讲 解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连一连
课
皎皎
文 讲
徐徐
解
袅袅
潇潇
萋萋
炊烟 明月 春雨 清风 芳草
研读感悟
想象说话
课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
文
讲 “善哉乎鼓琴,_________”志在________,
解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课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文 ④善哉:好啊。
讲 解
⑤巍巍乎若太山:向大山一样高峻。巍巍: 高大的样子。若:像。
⑥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⑦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
过了一会儿,琴声弹出了流水激荡
课
的境界,锺子期又说:“琴弹得真好啊!
文
像流水一样浩荡。”
讲
解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锺子期死后,伯牙毁琴断弦,一生不 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 的人了。
试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研读感悟
1.文中哪句话最能扣动你的心弦?画出来,
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⑩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
课 文
藏的书画数以百计。
讲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
解 轴,常以自随。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 他尤为珍爱,他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 轴,经常随身携带。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 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
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
/改也。
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①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②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课 ③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文 ④拊掌:拍手。
讲 解
⑤搐:收缩。 ⑥股:大腿。
⑦乃:却。
⑧掉:摆动,摇。
⑨谬:错误。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
有一天,杜处士晒字画,有个牧童看见了
课 文 讲 解
戴嵩画的《斗牛图》,拍手大笑说:“这张画 画的是斗牛啊!牛相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 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 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杜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说得对。古人有句 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 该去问织工。”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课
文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讲
解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
心学习。
《书戴嵩画牛》通过讲述一个
课 文
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斗牛图》
讲 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
解 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
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板
杜处士 尤所爱 笑而然之
书 设
斗牛图
计 ( 掉 尾 而 斗 ) 牧童 拊掌大笑 谬矣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收 束 全 篇
温故而知新,同 学们别忘了经常
复习哦!
解 音乐生活?
美妙的琴声无人欣赏,痛苦煎熬。
研读感悟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课 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文 讲 解
写出了伯牙不再鼓琴的决绝,从中我们 体会到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悲痛欲绝的心情, 也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建立在互相了解、互相
欣赏的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
美妙的琴声无人欣赏,痛苦煎熬的伯牙,最后 以极端的方式——“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表 现出来。这既反映了音乐的艺术魅力,又表现了古 人的高尚情操。
21 文言文二则
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
得,知音难寻。”“人生得一知己,
课 题
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
导 音难上难。”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
入 珍贵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
知音的文言文,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年
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伯牙 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
相 战 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关 链 锺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 接 锺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
伯牙鼓琴
课 志在大江
文 志在小溪
讲 解
志在春花
志在秋月
志在红日
志在白雪
锺子期曰
善哉,滚滚兮若波涛 善哉,淙淙兮若流水 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善哉,皎皎兮若玉盘 善哉,圆圆兮若火球 善哉,皑皑兮若瑞玉
研读感悟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课 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文
讲
想象:锺子期死后,伯牙会回到怎样的
讲 人公伯牙和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
解 感动。表达了朋友之间互相理解互
相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
珍惜知音的情感。
伯牙:
板
书
志在太山
设
志在流水
计
破琴绝弦
锺子期: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死
知音难得 知己难求
课 文 讲 解
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唐代画家戴嵩非常善于画牛,笔下
课 文
课 文
什么样的人?
讲 解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珍爱
处士笑而然之。
坦然接受
能虚心接受别人意见
研读感悟
牧童为什么会“拊掌大笑”?
课
戴嵩画的《斗牛图》,两牛牛角相冲,
文 相斗正酣,而牛尾摇摇摆摆,似很悠闲。牧
讲 解
童看到这幅画,根据他的经验,牛在相斗时, 两角发力,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大腿之间,不
课
读出你的感动。
文
讲 解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提现锺子期是伯牙的知
音?
研读感悟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课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文
讲 解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太山,志在流 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研读感悟
课 文 讲 解
可能摇晃起来。画作违背了生活实际,所以
会笑。从中也可以看出牧童是一个天真无邪、
无所顾忌的孩子,所以会“拊掌大笑”。
研读感悟
听到牧童的话,处士也笑了。你觉得他
课 是怎样笑的?他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
文 什么?
讲
解
杜处士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
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研读感悟
哪句话揭示了这个故事的道理?
的牛无不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幅《斗牛 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
讲 故事。北宋文学家苏轼据此写下一篇文
解 章,记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
嵩画牛》。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 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
相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 关 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 链 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接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