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与历史观重点预测

合集下载

认识论的主要问题及要点

认识论的主要问题及要点

认识论的主要问题及要点:一、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含义、特点、形式、关系?答:(一)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含义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

2、客体是指进入认识主体的实践和认识范围的对象(或客观物质世界)。

(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特点1、主体的特征:A.自然性B.社会性C.意识性D.实践性2、客体的特征A.客观性:是指任何客体的存在都是不以主体意识为转移的。

B.对象性:是指客体和主体相联系,使客体首先成为主体的实践对象,进而成为主体认识、改造和目的的所指的对象C.社会历史性:客体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它的内容、范围和层次不断扩展的变动性。

(三)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形式1、主体的形式:A.个人主体B.集团主体又称群体主体C.社会主体2、客体的形式A.自然客体B.社会客体C.精神客体(四)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通过实践建立起来的,实践把二者联系起来、统一起来,又区别开来。

1、实践关系:即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关系。

2、认识关系:即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关系。

3、价值关系:即是客体对主体的利益关系或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关系。

4、审美关系: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与客体之间发生的一种超功利的精神愉悦的关系。

二者有本质区别,认识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认识客体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二、在认识的本质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以往旧哲学认识论有何区别?为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认识论在历史研究和探讨中,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理论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视为人类社会发展演化的产物,认为历史是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会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

历史并非偶然事件的简单堆砌,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客观性,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结果,而非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能左右的。

因此,在理解历史时,人们应该摆脱主观臆断和主观偏见,客观地去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特点。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注重历史的辩证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由矛盾推动的复杂系统,历史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进步,而是包含着矛盾冲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正确认识历史上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这些矛盾和冲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只有把握历史的辩证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的发展轨迹。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历史的阶级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的结果。

不同的社会阶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的利益冲突和斗争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

因此,在历史的认识中,应该结合社会阶级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深入挖掘历史发展背后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认识论强调历史的客观性、辩证性和阶级性。

只有从这些角度入手,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系统的认识历史的方法和思维模式,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历史,更准确地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我们可以对历史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⑴原理内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包括三个方面:“想”“做”“精神状态”⑵方法论: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因素原理⑴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⑵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客观规律与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如价值观等——我们应当不断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取得更大的成绩。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此原理亦为唯物论原理)⑴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

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或可表述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⑵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4、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本质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⑴原理内容:①区别: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作用不同:正确的理性认识能比感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点: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点: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难点: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

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相互关系如何?掌握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马哲核心论点

马哲核心论点
二、 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一)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一)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
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b、区别:普遍(一般)只大致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c、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和特殊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b、(直接现实性)实践与认识的区别;
c、(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与生物消极适应活动的区别;

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大纲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关键字】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根底;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矛盾)辩证否定观: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征:1)是发展的环节2)是联系的环节实质:“扬弃”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了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历史唯物主义: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及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则起消极作用,误导人生。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

原理: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要求: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

2、提高自身素质。

3、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4、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解读(推荐5篇)

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解读(推荐5篇)

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解读(推荐5篇)第一篇: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第四节认识论一、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概念: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所谓实践,是指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二是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3、认识和实践辩证统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

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无用的理论,脱离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危险的实践。

三、认识的辩证过程: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认识的完整过程——毛泽东(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借助于感观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特点:直接性。

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借助于抽象思维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二者相互依存: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2)二者相互渗透:感性中有理性;理性中有感性。

毛泽东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4、感性认识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1)在实践中获取必要的感性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的;合乎实际(不是错觉)的。

(2)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逻辑的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分类、比较、统计等。

唯物史观与认识论

唯物史观与认识论

唯物史观与认识论
唯物史观(materialism)是一种认识论,主张真理的内容就在于客观实存的事物本身,这也是被称为“实证主义”的主张,以客观事实为准则。

伴随着本体论、新数学、形而上学和历史观的发展,物质唯物观在17世纪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近代哲学思想的中心。

唯物史观强调客观事实,否定任何超越客观事实的精神力量,如神,主张客观真理仅由客观事物本身产生,以客观事实的可验证性来决定人类认知的真实性。

唯物史观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认为社会发展的过程可以通过客观事实来解释,而不需要考虑任何其他因素。

唯物史观和认识论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认识论是真理的认知范畴,旨在通过研究各种思维活动,比如概念的产生、发展和应用,以及各种证明方法的发展,来把握人类认识的真理性。

与此同时,唯物史观也认为,人类认识的真理本质上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这一点也是认识论的核心理念。

此外,唯物史观和认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唯物史观主张客观事物的发展本身就具有一定内涵,而认识论认为客观事物的发展是由人类认知经验中产生的,因此它更强调人类认知活动对客观事物发展的影响。

总之,唯物史观和认识论之间相辅相成,是近代哲学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认为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哲学中一种具有特色的、能够把握实践的“实证哲学”的主流观点。

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认识论【基础知识梳理】第一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是人们改造的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是,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活动。

实践具有三个特点:、、。

(2)实践的基本要素有:、、。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二是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的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二者都是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提高自己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为。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知道自己实践的和实践所产生的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中来,最终还要回到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

第二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真理只有,真理面前。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来说的,都是主观与,理论与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五讲 历史观和社会认识论

第五讲 历史观和社会认识论

第五讲历史观和社会认识论认识社会极其困难,需要有一个认识社会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

一、唯物主义所实现的变革与方法论转换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类对社会历史发展原因和规律的探索(1)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客观唯心主义者把绝对精神、神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和根本动力。

黑格尔的历史观。

作为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认为在人们思想动机的背后,还有一种决定人们思想动机的力量。

但是,这种力量并不是社会历史本身内部的一种物质力量,而是一种凌驾于社会历史之上的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黑格尔说这就是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的狡猾之处就在于,它总是利用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和历史事件来表现自己的意志。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把世界的历史说成是“绝对精神”发展的历史。

他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好像太阳一样,是一个从东方到西方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历史从东方的中国开始,经过古希腊、古罗马,而成熟在西方的德国。

其中,经过“幼年时代”、“青年时代”、“壮年时代”和“老年时代”四个阶段。

黑格尔的说法显然带有神秘主义、唯心主义的性质,其荒谬性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却对科学历史观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一是,他第一次把历史看作一个有规律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二是,他主张是理念即‚绝对精神”和人类的热情‚这两者交织成为世界史的经纬线”。

也就是说,一方面,绝对精神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总的进程;另一方面,绝对精神的要求又是通过人们对私利追求的热情和活动来实现的。

这种观点接近了物质利益、经济因素决定人们动机和历史发展的唯物史观点。

恩格斯说:“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

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

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

认识论知识点新高考

认识论知识点新高考

认识论知识点新高考随着现代高中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高考制度逐渐推行,认识论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门考试科目。

认识论作为一门哲学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认识论的重点知识点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认识论的起源和发展。

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和方法的哲学学科,它源于古代希腊哲学,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认识论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不同的思潮。

了解认识论的起源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本质和价值。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和主要问题。

认识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认识活动,它主要探讨认识的本质、来源、目的、方法和价值等问题。

认识论的基本范畴有感觉、知觉、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这些范畴相互联系,构成了人的认识活动的基本要素。

而认识论的主要问题包括真理、错误、主观和客观、理性和经验等,这些问题是认识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关键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深入思考和研究。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认识论的重要理论和流派。

在认识论领域,有许多经典的理论和流派,如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

这些理论和流派代表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对认识论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理性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理性,唯心主义认为知识是主观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对这些理论和流派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和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认识论在新高考中的应用。

认识论作为一门考试科目,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

在新高考的考试中,认识论一般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此外,认识论也与其他科目有着密切的关联,如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生需要将认识论的知识与其他科目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政治哲学复习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政治哲学复习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政治哲学复习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语:xx考研政治强化哲学复习三注意。

考研是一件痛苦和快乐并存的事情,痛苦是因为考研的枯燥,而更多的人认为考研科目的复习中政治是最枯燥的。

诚然政治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政治极其的抽象化、理论化,备考更是困难重重,为了让各位考研考生能沉着的备战,专家特意为大家总结了最精华的三点珍贵建议助力大家xx年考研政治。

哲学是考研政治中最为抽象的一门复习科目,考生在单独复习的过程中,很难理解其中的考点。

针对这门学科的特别,考研教育网为大家总结了考研哲学学习的三点珍贵的学习建议,为大家的政治复习扫除障碍。

一、建立框架,条理清晰在变化后的新大纲中,哲学这一局部可划分为四个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开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人类社会及其开展规律。

这一分法对之前的哲学总体内容做了整合,但对于考生来说,这个分法对理解整体哲学内容并不是很清晰。

在这里建议同学们还是按照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的分法来复习,下面逐一进行讲解:首先第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是一个总体的概括性的内容,不会出分析题,了解含义即可。

其次是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开展规律,在这个问题中,同学最好区分唯物论和辩证法来分别学习,这样会有一个比拟清晰的思路,其中唯物论主要是讲世界根源、特质,以及和意识、实践的问题;而辩证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开展,归纳起来主要是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

接下来比拟容易划分,第三个问题就是认识论,第四个问题也就是历史观,这样把哲学总体划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清楚的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范畴和包含内容,在答复下列问题的时候也就比拟轻松了。

二、抓住重点,强调考点考研政治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政治的内容比拟多,并且记忆性内容的量比拟大,如果全部作为重点的话,会花费考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说,一定要抓住重点,一方面紧跟大纲,另一方面借鉴考研老师和辅导班多年的经验,做到考什么复习什么。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超级厉害的哲学概念吧!它们就像是我们认识世界和生活的神奇工具,能帮我们解开好多谜团呢!唯物论,那可是相当靠谱的家伙哦!它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这就好比我们生活的地球,它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这些都是物质的东西。

我们的意识呢,是基于这些物质产生的。

比如说,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心里会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愉悦的感觉就是意识,但它是因为有了那实实在在的风景这个物质基础才出现的。

唯物论让我们脚踏实地,明白一切都得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幻想。

就像你要盖房子,得先有砖头、水泥这些物质材料吧,不能光靠脑子里想房子就能盖起来呀!所以,唯物论教会我们要尊重现实,实实在在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辩证法呢,就像是一个聪明的小精灵,到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它让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比如说,白天和黑夜是相互联系的,有白天就有黑夜,它们交替出现,这就是一种联系和变化。

再比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遇到困难可能会觉得很沮丧,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把困难当成是提升自己的机会,努力去克服它,那么我们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强大。

这就是辩证法的魅力,它让我们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不是非黑即白的,让我们学会在变化中找到机会,在困难中看到希望。

就像玩拼图游戏一样,每一块拼图看似独立,但只有把它们正确地组合在一起,才能看到完整的画面。

辩证法就是教我们怎么去找到那些正确的组合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认识论呢,就像是我们探索世界的指南针。

它告诉我们怎么去认识这个世界,怎么获取知识。

我们通过实践去认识事物,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

比如说,科学家们通过做实验来研究自然现象,这就是实践。

他们从实验中得到数据和结论,然后根据这些结论再去做更多的实验,不断地完善和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考研政治:唯物主义认识论趋势预测

考研政治:唯物主义认识论趋势预测

考研政治:唯物主义认识论趋势预测这一部分围绕着人的认识来了解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以及认识是否正确如何检验的问题,从逻辑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上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机制是对信息的选择和重构过程。

其次,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揭示了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不断的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反复循环的过程,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其中认识过程中包涵着两次飞跃,以及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最后,认识是否正确如何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以及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作为人类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两者的统一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求。

命题规律本部分命题规律有如下特点:(一)命题形式:从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材料题、分析题、图例分析题都出现过,考点最多,题眼最集中,年年必有题,多数是主观题。

(二)命题内容:本部分的内容历年都是命题的密集区,是历年必考的章节是“马哲”的三大核心章节之一,命题内容具有如下特点:主要是:1、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尤其是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3、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尤其是真理的特性;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5、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6、认识论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7、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

(三)命题分值:分值大,在政治理论考试中所占分值比例最大。

(四)命题素材:运用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分析:1、中外哲学史上的著名论断;2、当代科学领域中的典型事例和最新发展;3、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4、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五)命题方式:1、主要运用“引言式”题目,要求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哲理名言或判断哲学派别,理论联系实际命题的概率大;2、以材料分析题以及图例分析题方式考察各种知识点。

趋势预测1、哲学考试出题较多地集中在“辩证法”与“认识论”这两部分,目前的考试在考考生知识把握的同时,又要考核学生的分析事物的能力,正是在这两部分中,提供着对事物辩证运动和认识的辩证运动的方法和各种基本点,它具有直接分析事物及其运动的方法论意义,所以,这两部分理所当然地成为考点最多的两部分;2、本部分历来年年必有题,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最多的一部分,多数命制主观题。

专题二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

专题二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

西红柿不是水果。
推理的含义: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 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 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班· 达依尔:陛下 ,我只要……? 舍罕国王:当 然可以……!
舍 罕 王 赏 麦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判断
这花是红的。
感觉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第一,注重调查研究,透过现象看 本质。 第二,避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 经验主义———“ 经验论” • 教条主义———“ 唯理论”
坚持唯物主义的真理一元论,必然坚持: 真理本身无阶级性 真理面前应当人人平等
地心体系
▲真理的主观性是指其存在形式方面
的主观性,而不是其内容方面的主观性。
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在形式上是主观性的。 真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两种基本真理观
唯物主义真理观: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 识路线,必然承认认识的客观源泉,承认认识的内 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这等于承认客观真理。 唯心主义真理观: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 识路线,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否认认识是对 外部世界的反映,因而必然否认认识的客观内容, 否认客观真理 , 实质上是主张“主观真理论”。
间接经验在别人那里, 也是直接经验,间接经 验也是宝贵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正确认识得以确证;
使错误认识得以修正。
大地是球形吗?
哥伦布
麦哲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3、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和规律
4、真理的标准
5、真理的双重属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6、如何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主义?(非常重要)
先答真理的双重属性原理,也就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然后结合材料加上以下三句话。

(1)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真理,也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2)它们作为绝对真理,反映了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坚持。

(3)它们作为绝对真理,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

综上,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要既坚持又发展,只强调坚持而否认发展是僵化的观点;
只强调发展而否认坚持,实质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过时论的观点。

历史观考核点预测
1、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的作用原理来论述环境问题;
2、科学技术的作用(双刃剑,材料:天宫一号,乔布斯)
3、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文化、道德建设)
4、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原理
5、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
6、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重要选择)
根源: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

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重点分析)
应当坚持历史分析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原则。

(1)无产阶级领袖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是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3)要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还必须正确认识领袖与群众、阶级和政党之间的关系。

(4)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作用,取决于他们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以及同人民群众的结合程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需要尊敬领袖,发挥领袖的作用,但不能夸大个人作用,搞个人崇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