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阶段可靠性试验要求

合集下载

可靠性增长试验规范

可靠性增长试验规范

12
Thermal Shock test at thermal UOL and LOL *注1
2pcs 2pcs
Remark
HALT
13 Low Thermal Step Stress Test
3pcs
MP DMTBF
14 High Thermal Step Stress Test 15 Rapid Thermal Transition Test 16 Vibration Step Stress Test 17 Combined Environment Test
7 Vibration test
2pcs
CMTBF E-CAP Life Temperature Limits Test
8 CMTBF Test 9 E-cap Lifetime test
10 ON-OFFtest at thermal UOL
1pc 1pc
2pcs
11
High temperature & humidity operation testat thermal UOL
可靠性增长试验规范
——培训讲师:蓝猫
介绍
目的 适用范围 名词定义 作业内容
目的
可靠性试验目的: EVT阶段: 对试样产品进行可靠性测试,找出产品原 本材料,结构,工艺,环境适应性等方面 所存在的问题,而加以改进,经过反复试 验与改进提高产品可靠性。
目的
DVT阶段: 可靠性鉴定试验:当新产品初步定型后,根据产品 技术尽心鉴定试验,以便全面考核产品产品是否能 达到规定的可靠性。 可靠性增长试验:是通过对产品施加真实的或模拟 的综合环境应力,暴露产品的潜在缺陷并采取纠正 措施,使产品的可靠性达到预定要求的一种试验。 它是一个有计划的试验——分析——改进的过程, 其试验目的在于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纠正措 施,从而达到预定的可靠性增长目标。

可靠性试验技术

可靠性试验技术

可靠性试验技术可靠性试验就是论证、验证、评价与分析产品的可靠性而进行的各种试验,它是评价分析产品可靠性的必要手段。

在研制阶段,通过改进可靠性试验中暴露的问题而使产品达到预定的可靠性指标;在定型阶段,通过可靠性试验可以全面考核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在稳定生产阶段,通过可靠性试验可以验证质量的稳定程度。

通过可靠性试验还可以了解电子元器件在不同环境和应力条件下的失效模式,分析失效原因,找出薄弱环节,以达到提高可靠性水平的目的。

可靠性试验主要包括可靠性寿命试验、可靠性环境试验、筛选试验等。

可靠性寿命试验用以考核、评价和分析产品的寿命特征及失效规律,以便得出产品的平均寿命和失效率等可靠性数据,并作为可靠性设计、可靠性预测和改进产品质量的依据。

可靠性环境试验是考察和评价产品实际使用、运输和储存环境下的性能,分析、研究环境因素影响程度及其作用机理而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如气候(如风、雪等)、机械(如振动、冲击等)、生物(如霉菌)、辐射、电磁、人为因素(如使用、组装等)"试验条件和程序主要依据GJB548A——96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的规定来实施。

GJB548A——96包括为确定军用及空间应用的自然因素和条件的抗损坏能力而进行的基本环境试验;物理和电试验;设计、封装和材料的限制;标志的一般要求;工作质量和人员培训程序;以及为保证微电子器件满足预定用途的质量与可靠性水平而必需采取的其他控制和限制。

通过环境试验能够在集成电路研制早期,评价其使用参数对各种环境强度的敏感性,探测可能发生的故障形式。

在研制后期,探索并验证其受环境强度影响下可靠性指标变化的规律。

传统的环境试验是基于真实环境模拟的试验方法,这种试验方法的特点是模拟真实环境,考虑设计裕度,确保试验过关。

其缺陷在于试验的效率低,试验的资源耗费巨大。

加速环境试验是一项新兴的可靠性试验技术,它是利用高应力水平下的平均寿命去外推正常应力水平下的平均寿命,其关键是要建立加速曲线及描述该曲线的数学物理方程。

可靠性试验标准

可靠性试验标准

可靠性试验标准可靠性试验标准是指对产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和评估的一系列规范和方法。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产品的可靠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也是衡量产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可靠性试验标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靠性试验标准需要明确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包括可靠性水平、可靠性增长率、失效率、平均寿命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产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靠性表现,为制定可靠性试验标准提供依据。

其次,可靠性试验标准需要考虑产品的使用环境和条件。

不同的产品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其可靠性表现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制定可靠性试验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环境和条件,确保试验结果能够真实反映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表现。

另外,可靠性试验标准还需要考虑试验方法和过程。

试验方法和过程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制定可靠性试验标准时,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法和过程,并严格控制试验过程中的各项因素,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此外,可靠性试验标准还需要考虑试验样本的选择和试验时间的安排。

试验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并且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指标,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试验时间的安排也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指标,避免试验时间过长或者过短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

最后,制定可靠性试验标准还需要考虑试验结果的评定和分析。

试验结果的评定和分析是制定可靠性试验标准的最终目的,只有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评定和分析,才能够全面了解产品的可靠性表现,并据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可靠性试验标准。

综上所述,制定可靠性试验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使用环境和条件、试验方法和过程、试验样本的选择和试验时间的安排,以及试验结果的评定和分析。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定可靠性试验标准,才能够全面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从而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可靠性测试规范

可靠性测试规范

可靠性测试规范.公司名称:XXX文件编号:ZGG-xxx-1-2016发行日期:2016-xx-xx发行部门:质量管理部修订履历表修订次数修订内容修订日期备注1 可靠性测试规范批准 2016-xx-xx可靠性试验规范1 目的根据客户要求及产业界标准,根据产品特性,特制定本检验标准,作为物料及成品可靠性检验依据和质量基准,以保证本公司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2 适用范围本公司使用的所有物料(塑胶件、五金件、螺丝、电池、适配器、数据线、LCD、触摸屏、接口、连接器、按钮等)及成品均适用。

3 权责3.1 质量部:负责进行到料材料、试产及量产阶段成品的可靠性实验,实验结果的判定,问题点的反馈及追踪。

3.2 研发部DQA:负责零件承认时可靠性测试验证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改善。

3.3 工程部:协助RD之问题点分析改善。

3.4 生产部:试验机的制作。

4 可靠性检验实施原则4.1 根据量产实验需求,以随机抽样形式从生产线抽取相应的机台作实验,实验数量为每月/每机种/2台。

4.2 新机种、机构变更(包装材料或方式变更等)按实际需求抽取相应试投机器至少2台以上进行试验。

4.3 在新产品量产初始,关键元器件变更,重大制程变更或发现不符合项时,应增加抽样数量和抽样频率。

这些变更应由质量工程师通知。

4.4 所有产品需要进行100%老化测试合格方可转入下一工序。

4.5 到料材料的可靠性试验IQC根据抽样计划依按照GB2828.1-2012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特殊检查水平S-2进行;成品可靠性试验数量为每月/每机种/2台。

4.6 所有试产机器可靠性测试项目通过后才可转入量产阶段。

可靠性测试fail需由研发或工程分析整改重新测试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阶段。

4.7 试验前,依据对应的《成品检验规范》、《进料检验规范》文件进行100%的电气性能和机构性能及内外观检验。

5 参考数据文件编号:DZ-049-1-2015发行日期:2016-1-15发行部门:质量管理部5.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RUIYI-PD8.3-20165.2 《来料检验规程》ZGG-003-1-20165.3 《进料检验规范》ZGG-004-1-20165.3《GB2828.1-2012抽样计划》5.4 客户规格和各供货商的产品型录、图面、规格6定义6.1 抽样计划(Sample Plan):到料材料抽样计划按照GB2828.1-2012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特殊检查水平S-2进行。

简述gjb367a-2001军用通信设备通用规范中“六性”要求

简述gjb367a-2001军用通信设备通用规范中“六性”要求

DOI: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9.17.039简述GJB367A—2001军用通信设备通用规范中“六性”要求邓 溥(海装驻咸阳地区军事代表室 陕西 宝鸡 721000)摘要:本文介绍了GJB367A--2001军用设备通用规范的产生背景、结构和适用范围,着重阐述了第3章要求中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新等内容,对新品研制和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中图分类号:E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17-0044-01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background,structureandscopeofapplicationofGJB367A--2001militaryequipmentgeneralspecification,andemphaticallyexpoundsthereliability,maintainability,security,testability,safety,environmentaladaptabilityandothercontentsinchapter3requirements,whichareofspecialsignificancetothedevelopmentandproductionofnewproducts.Keywords:reliability;Maintainability;Affordable;Security;Environmentaladaptability 当前,随着装备建设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户对于装备设计、生产、售后服务等全寿命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工业部门的标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形势下如何使军用标准更加全面、合理和规范地反映军队使用部门的需求,以及验证这些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从而能够在竞争择优中胜出成为了各工业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

GJB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新版

GJB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新版

GJB450-88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新版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在内容上首先是将GJB450-88对可靠性试验的分类引入,即根据试验场所,把设备可靠性试验分为实验室试验或现场试验。

实验室可靠性试验是在规定的、受控制的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可靠性试验,其工作环境可以模拟或不模拟现场条件。

现场可靠性试验是在现场进行的可靠性验证试验或测定试验。

对现场的工作环境、维修及测量条件需加以记录。

根据通信设备在研制、生产、使用各阶段的要求,从可靠性试验的性质分,主要有可靠性工程试验和可靠性统计试验。

可靠性工程试验由环境应力筛选(ESS)和可靠性增长试验组成,在于暴露故障并加以排除,通常在研制阶段进行,故本标准只介绍了相关的概念。

可靠性统计试验有可靠性验证试验和可靠性测定试验,在于验证设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和测定其所达到的可靠性值,一般在研制阶段和生产阶段进行。

本标准适用于可靠性统计试验。

不适用于环境应力筛选和可靠性增长试验。

本标准对可靠性统计试验进行了系统的说明。

首先说明了试验的程序、试验方案和选择,试验中的性能测试和维护,对故障的处理以及可靠性指标的计算等,并重点说明了故障分级和加权失效数以及总试验时间、置信区间的计算。

可靠性试验的程序重点介绍了应进行的综合环境试验,提供了应进行的应力条件和时间要求。

对于具体的可靠性鉴定试验、可靠性验收试验和可靠性测定试验,则按试验要求和方案选择、试验过程的管理、试验结果的处理等逐步进行了说明,务求试验的过程明确、精炼、可实施。

最后可靠性保证试验是更加工程化的试验手段,本标准系统介绍了该试验的程序、要求和试验时间。

现场试验是通信设备较容易遇到的情况,而现场试验的重点在于数据的收集是否完整,本标准也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1.可靠性试验一般方案和要求⑴试验前的准备进行可靠性试验前须编写可靠性试验计划,试验计划应充分利用研制和生产中的其他试验来提供信息,避免试验工作重复。

可靠性测试标准

可靠性测试标准

可靠性测试标准可靠性测试是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产品的稳定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在进行可靠性测试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就可靠性测试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首先,可靠性测试标准应包括测试的对象和范围。

在确定测试标准时,需要明确测试的具体对象是什么,以及测试的范围是什么。

例如,对于某一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测试,应明确测试的对象是产品的哪些部分,测试的范围是产品的哪些功能和性能。

只有明确了测试的对象和范围,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并得到可靠的测试结果。

其次,可靠性测试标准应包括测试的方法和流程。

在确定测试标准时,需要明确测试所采用的方法和流程。

例如,对于某一汽车零部件的可靠性测试,应确定测试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如寿命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等,以及测试的具体流程,如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测试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测试后的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只有明确了测试的方法和流程,才能保证测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得到可靠的测试结果。

再次,可靠性测试标准应包括测试的指标和要求。

在确定测试标准时,需要明确测试所要求达到的指标和要求。

例如,对于某一新型材料的可靠性测试,应确定测试所要求达到的指标,如抗拉强度、耐磨性等,以及测试所要求达到的要求,如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寿命、使用环境等。

只有明确了测试的指标和要求,才能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从而得到可靠的测试结论。

最后,可靠性测试标准应包括测试的评价和验证。

在确定测试标准时,需要明确测试所要进行的评价和验证。

例如,对于某一新型产品的可靠性测试,应确定测试所要进行的评价,如测试结果的可信度、稳定性等,以及测试所要进行的验证,如测试结果与实际使用情况的符合程度等。

只有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和验证,才能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可靠性测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产品质量保证至关重要。

在确定测试标准时,需要明确测试的对象和范围,方法和流程,指标和要求,以及评价和验证。

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的解读

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的解读

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的解读一、可靠性工作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一)目标开展可靠性工作的目标是确保新研和改型的装备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保持和提高现役装备的可靠性水平,以满足系统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要求、降低对保障资源的要求、减少寿命周期费用。

二)基本原则1、可靠性要求源于系统战备完好性、任务成功性并与维修性、保障系统及其资源等要求相协调,确保可靠性要求合理、科学并可实现。

2、可靠性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早期投人的方针,应把预防、发现和纠正设计、制造、元器件及原材料等方面的缺陷和消除单点故障作为可靠性工作的重点。

3、在研制阶段,可靠性工作必须纳人装备的研制工作,统一规划。

协调进行。

并行工程是实现综合协调的有效工程途径。

4、必须遵循采用成熟设计的可靠性设计原则,控制新技术在新研装备中所占的比例,并分析已有类似产品在使用可靠性方面的缺陷,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其可靠性。

5、软件的开发必须符合软件工程的要求,对关键软件应有可靠性要求并规定其验证方法。

6、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控制程序,以减少制造过程对可靠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利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和环境应力筛选(ESS)等方法来保持设计的可靠性水平。

7、尽可能通过规范化的工程途径,利用有关标准或有效的工程经验,开展各项可靠性工作,其实施结果应形成报告。

8、必须加强对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可靠性工作的监督与控制,严格进行可靠性评审,为转阶段决策提供依据。

9、应充分重视使用阶段的可靠性工作,尤其是初始使用期间的使用可靠性评估和使用可靠性改进工作,以尽快达到使用可靠性的目标值。

10、在选择可靠性工作项目时,应根据产品所处阶段、复杂和关键程度、使用(贮存)环境、新技术含量、费用、进度以及产品数量等因素对工作项目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以选择效费比高的工作项目。

二、可靠性要求一)可靠性定性要求可靠性定性要求是为获得可靠的产品,对产品设计、工艺、软件及其他方面提出的非量化要求,如采用成熟技术、简化、冗余和模块化等设计要求、有关元器件使用、降额和热设计方面的要求等。

可靠性测试规范总则

可靠性测试规范总则

可靠性测试管理规定1.目的:为确保产品各阶段产品在不同工作状态、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规范委托试验送检流程,提高产品可靠性,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可靠性试验、小批量试产、例行性可靠性试验、重大质量问题验证和替代物料、工程设计变更验证等需进行可靠性试验的成品。

3. 职责3.1 质量部:负责可靠性试验计划的拟定,对新品可靠性、小批量试产、例行性试验和重大质量问题试验验证的执行,提供相关可靠性试验报告。

3.2 研发部:提供所需进行可靠性试验的产品标准,同时根据质量部提出的试验需求参与试验,针对测试中所出现的问题作分析及拟定改善对策,并于对策导入时,做初步验证。

3.3 车间(检验室):提供需进行例行性可靠性试验产品,并对试验后产品协助处理。

4. 试验的类别与启动时机4.1 新产品可靠性试验:包括样机评估阶段、产品试产阶段及试产改善阶段等未转量产产品,进行相应的新产品可靠性鉴定验证。

4.2 新品小批量可靠性试验:主要针对新品试验结束后,转车间生产第一次小批量时,进行的可靠性验证。

4.3 例行性可靠性试验:对量产系列产品进行例行性可靠性试验。

凡属下列情况时应进行例行试验:A)小批量转批量生产后第一次生产时,应进行抽样例行试验,并在有异常失效时做再次验证;b)产品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进行例行试验;c)产品连续生产时,应作周期性抽样例行验证;周期3个月;4.4 若客户对产品有特殊的可靠性试验要求时,则依客户之要求进行试验。

5. 工作流程5.1 可靠性试验要求5.1.1 新产品及小批量可靠性试验,根据研发提供的样品评估需求,以及根据新产品小批量试产的质量评测结果,注明相应的产品可靠性试验项目,并评估开展试5.1.2 例行性可靠性试验计划,根据产品生产量、出货期、试验项目制定相应的例行性可靠性试验计划;经质量部负责人审批后,发送给车间等相关部门;5.1.3 对于相关部门主导的产品性能优化、设计变更的可靠性实验,由主导部门填写试验申请,实验室直接适时进行针对性验证;5.2 取得试验样品5.2.1 新品试制的试验由研发部发起,研发部在新品试制过程中对需要进行试验验证的产品按照要求填写试验委托单,注明具体的试验项目及试验要求,如涉及到要引用标准的请注明引用标准的具体条款,经质量部领导审核后提交实验室进行产品试验验证;5.2.2小批量产品的试验由质量部对应的车间检验室发起,检验室在新品试制过程中对需要进行试验验证的产品按照要求填写试验委托单,注明具体的试验项目及试验要求,如涉及到要引用标准的请注明引用标准的具体条款,经质量部领导审核后提交实验室进行产品试验验证;5.2.3 例行可靠性试验由质量部对应的车间检验室发起,检验室根据车间正在生产的产品,按照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型式试验的要求送实验室试验,试验产品按照要求填写试验委托单,注明具体的试验项目及试验要求,如涉及到要引用标准的请注明引用标准的具体条款,经质量部领导审核后提交实验室进行产品试验验证;5.2.4 对产品性能优化、设计变更等相关的验证性可靠性试验,由相应要求试验验证的部门负责试验样品,并提供相对应的试验依据,试验完成后由主导优化部门进行处理;5.2.5 试验送检数量按照运营商和设备商区分:运营商:连接器每次8件,电缆组件每次4件,附件类每次4件执行;设备商:由车间检验员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提供,但数量不得少于4件;5.3 可靠性试验之进行5.3.1 试验前对试验品进行功能确认是否正常,若测试出现失效,将不良品返回至委托试验部门,如不影响此批试验样机,更换良品后执行试验;如影响整批试验样机性能,则将试验品还于委托试验部门,改善后再进行可靠性试验;5.3.2 根据产品特性,展开可靠性试验的具体项目;5.3.3 试验过程中,实验工程师需对产品各试验项目进行不定时检查。

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试验

四、可靠性试验试产阶段:抽样20Pcs(寿命试验10Pcs、环境试验5Pcs、机械强度试验5Pcs)量产阶段:每1K产量时抽样10Pcs(寿命试验X5Pcs、环境试验X2Pcs、机械强度试验X3Pcs)试验要求如下:(根据具体产品状态或者质量状况,可对具体项目的数量和条件做出调整,但需要征得客户书面同意)4.1 寿命试验4.1.1试验目的:用于检测产品连续工作的能力4.1.2严酷程度:环境温度≥40℃、主机工作状态(关闭可造成自动关机或节能的选项)、所有选项置于最不利状态(如有背光产品将背光置于常开,有输出信号产品将输出置于最大)、试验时间≥168小时4.1.3结果判定:试验进行后立即进行性能检验,不得有任何性能不良4.2 高温储存试验(参照GB2423.21试验Bb)4.2.1试验目的:用于检测非散热产品高温贮存的适应性4.2.2严酷程度:样品含包装、温度变化0.7-1.0℃/Min、稳定温度70℃±3℃(或参照产品规格的高温储存上限)、持续时间16小时(温度稳定之后)4.2.2结果判定:常温下回温2小时后,检验产品从包装到性能无不良4.3 低温储存试验(参照GB2423.1试验Ab)4.3.1试验目的:用于检测非散热产品低温贮存的适应性4.3.2严酷程度:样品含包装、温度变化0.7-1.0℃/Min、稳定温度-20℃±3℃(或参照产品规格的低温储存下限)、持续时间16小时(温度稳定之后)4.3.3结果判定:常温下回温2小时后,检验产品从包装到性能无不良4.4 恒温恒湿操作试验(参照GB2423.3试验Ca)4.4.1试验目的:用于检测产品在恒定湿热条件下使用的适应性4.4.2严酷程度:样品不含包装、温度40℃±2℃、相对湿度93%±23%(样品表面不凝露)、持续时间16小时、主机工作状态(关闭可造成自动关机或节能的选项)、所有选项置于最不利状态(如有背光产品将背光置于常开,有输出信号产品将输出置于最大)4.4.3结果判定:检验产品外观、电气和机械性能不得出现不良4.5 低温操作试验(参照GB2423.1试验Ad)4.5.1试验目的:用于检测产品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适应性4.5.2严酷程度:样品不含包装、温度变化0.7-1.0℃/Min、温度-5℃±2℃、持续时间16小时、主机工作状态(关闭可造成自动关机或节能的选项)、所有选项置于最不利状态(如有背光产品将背光置于常开,有输出信号产品将输出置于最大)4.5.3结果判定:检验产品外观、电气和机械性能不得出现不良4.6 静电试验4.6.1试验目的:用于检测产品在静电环境下工作的适应性4.6.2严酷程度:在产品外壳表面按最不利的情况选取10个点,接触打入4KV高压和隔空约1cm打入8KV高压4.6.3结果判定:检验产品电气性能正常(在可以复位的情况下允许产品被加高压后出现死机)4.7 堆积试验4.7.1试验目的:用于检测产品的包装保护在静态储存的适用性4.7.2严酷程度:最大包装堆积层数,48小时4.7.3结果判定:检验包装、外观、机械性能不得出现不良4.8 耐磨试验4.8.1试验目的:用于检测产品外壳上例如丝印、电镀、喷漆等工艺的强度4.8.2严酷程度:3M胶带贴附5分钟后垂直快速拉起;根据规格使用相应硬度的铅笔垂直作用于产品表面并加1公斤力,反复摩擦5cm长度10个来回;4.8.3结果判定:检验外观不得有损坏4.9 跌落试验(参照GB2423.8试验Ed)4.9.1试验目的:确定产品在搬运期间由于粗率装卸遭到跌落的适应性4.9.2严酷程度:产品运输包装、试验表面为混凝土或钢制成的平滑坚硬的刚性表面、跌落高度如无特殊规定应根据包装质量参见下表、释放方法应从悬挂位置自由跌落、跌落顺序应为1角3棱6面共计10次表:试验严酷等级的应用4.9.3结果判定:检验产品主体外观、机构、性能合格4.10 振动试验(参照GB2423.10试验Fc)4.10.1试验目的:用来确定机械薄弱环节和性能下降情况,以决定是否可接收4.10.2严酷程度:裸机和带包装两种状态、线性扫频、频率范围5Hz-100Hz-5Hz、振动幅度0.75~2mm、振动面(x-y\y-z\x-z)、循环45次、扫频1循环/分钟4.10.3结果判定:振动后检验产品外观、性能合格4.11 按键寿命试验4.11.1试验目的:用于检测产品各个按键在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4.11.2严酷程度:根据不同产品15~120次/分钟、常用功能按键≥8000次,其他按键≥2000次4.11.3结果判定:检验产品按键外观、功能合格4.12 接口寿命试验4.12.1试验目的:用于检测产品各个引出接口在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4.12.2严酷程度:根据不同产品15~60循环/分钟、常用接口≥3000循环,其他接口≥2000循环4.12.3结果判定:检验接口外观、功能合格4.14开关机试验4.14.1试验目的:用于检测产品抗击瞬间电涌或其他不可遇见的瞬间电压或电流变化4.14.2严酷程度:产品主机不含包装、使用市电供电(电源适配器或电池输入的产品同样可以考虑进行该项试验),开机状态时间为画面稳定后时间,关机状态为5秒钟,循环2000次(量产期间可以酌情减少次数,但不应少于1000次)。

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的解读

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的解读

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的解读一、可靠性工作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一)目标开展可靠性工作的目标是确保新研和改型的装备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保持和提高现役装备的可靠性水平,以满足系统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要求、降低对保障资源的要求、减少寿命周期费用。

二)基本原则1、可靠性要求源于系统战备完好性、任务成功性并与维修性、保障系统及其资源等要求相协调,确保可靠性要求合理、科学并可实现。

2、可靠性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早期投人的方针,应把预防、发现和纠正设计、制造、元器件及原材料等方面的缺陷和消除单点故障作为可靠性工作的重点。

3、在研制阶段,可靠性工作必须纳人装备的研制工作,统一规划。

协调进行。

并行工程是实现综合协调的有效工程途径。

4、必须遵循采用成熟设计的可靠性设计原则,控制新技术在新研装备中所占的比例,并分析已有类似产品在使用可靠性方面的缺陷,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其可靠性。

5、软件的开发必须符合软件工程的要求,对关键软件应有可靠性要求并规定其验证方法。

6、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控制程序,以减少制造过程对可靠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利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和环境应力筛选(ESS)等方法来保持设计的可靠性水平。

7、尽可能通过规范化的工程途径,利用有关标准或有效的工程经验,开展各项可靠性工作,其实施结果应形成报告。

8、必须加强对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可靠性工作的监督与控制,严格进行可靠性评审,为转阶段决策提供依据。

9、应充分正视使用阶段的可靠性事情,出格是初始使用期间的使用可靠性评价和使用可靠性改进事情,以尽快达到使用可靠性的目标值。

二、可靠性要求一)可靠性定性要求可靠性定性要求是为获得可靠的产品,对产品设计、工艺、软件及其他方面提出的非量化要求,如采用成熟技术、简化、冗余和模块化等设计要求、有关元器件使用、降额和热设计方面的要求等。

二)可靠性定量要求1、可靠性定量要求的范围可靠性定量要求通常应包括任务可靠性要求和基本可靠性要求,可靠性定量要求还包括贮存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的要求。

第八章 可靠性试验

第八章 可靠性试验

解: ①求F(t) 累积失效概率
查表8-1得: F ( t ) = 28%
②求投入试验的样品数
可靠性设计
>20
应投入试验的样品数为71个。
3、产品寿命试验的截止时间 • 截止时间与样品数及希望达到的失效数有关:
试验时间: ln n
n 1
• 截止时间与产品累积失效概率有关
ti
ln 1
1F(ti)
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设计
4、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 寿命实验是评价分析产品寿命特征的试验。通过寿
命试验可以获得失效率、平均寿命等可靠性特征量。
模仿正常工作应力进行的寿命试验,需要较长的时间,代价很高。
加速寿命试验就是在不改变产品失效机理、不引 入新的失效因子的前提下,提高试验应力,加速产品 失效进程,再根据加速试验结果,预计正常应力下的 产品寿命。
可靠性设计
(2)产品研制定型中,进行可靠性鉴定 判断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工艺是否符合可靠性要求,
确定能否进行批量生产。 (3)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的质量
可靠性设计
8.1 可靠性试验分类及方法
一、可靠性试验的分类
按试验项目
筛选试验
环境试验
可靠性提高试验
可靠性增长试验
寿命试验(可靠性的评价试验)
1、可靠性筛选试验
通过实验结果对故障特征机理进行分析,找出改 进措施,进一步提高产品可靠性。使产品可靠性接近 设计规定固有可靠性水平。
(1)环境条件 气候环境条件 温 湿 气 风 雨 雪 水 露 霜 沙 盐 油游离等
度度压
雪 尘 雾 雾气体
机械环境条件
可靠性设计
振 冲 离 碰 跌 摇 静 失 声 爆 冲等
动击心撞落摆力重振炸击 辐射条件

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试验

的各类产品。
的技术状态已经固化。
第二章 环境应力筛选 4.2.1 环境应力筛选的概念
1. 定义: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包括成品、半成品)剔除,而将符合要求的 产品保留下来的试验过程称为筛选。注意在产 品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工艺质量的检验,成品、 半成品的性能参数测试都要进行筛选。 2. 目的: 筛选目的是为剔除早期失效的产品。
40-80h
温度循环
3-2B 随机振动 5min连续无故障
4
最 终 性 能 检 测
常温 运行 检测
随机
尽最大可能监测性能
最长不超过20次循 最长不超过
环(80h)
15min
4.2.4.1筛选前的准备工作 按规定检查受筛产品的技术状态、筛选用试验
设备和检测仪表、夹具等是否符合要求。
4.2.4.2初始性能检测 按有关标准或技术文件对受筛产品进行全面的
4.2.1.2环境应力筛选的条件 良好的环境应力筛选的条件:
(1)能够很快析出潜在缺陷,包括暴露设计缺陷; (2)不会引发附加的故障,消耗受筛产品寿命。 4.2.1.3环境应力筛选与其他试验的关系
1. 环境应力筛选与可靠性增长试验 环境应力筛选一般只用于暴露并排除早期故障,使产品的可靠性接近设计的固
产品设计确认阶段、产品 的技术状态已经固化。
可靠性验收试 验
为确定稳定生产的产品可靠性指标是否达 主要用于电子、电气、机电、光电
到要求的试验
和电化学产品以及成败型产品。
产品批量生产阶段。
寿命试验
验证产品在规定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储存 适用于有使用寿命、储存寿命要求 产品设计定型阶段、产品
寿命是否达到要求。
– 对产品可靠性进行评估和考核。利用试验数据求得产品可 靠性指示值;

可靠性工作内容

可靠性工作内容

可靠性工作主要内容时间:2006-12-13 09:08来源:作者:点击: 4006次可靠性工作主要内容可靠性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可靠性管理和可靠性工程。

为了有效地提高产品可靠性,必须把可靠性工作的主要项目适时地安排在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内,尤其在产品研制阶段。

利用可靠性工程技术,对其进行严密的监控,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现以武器装备为例,其它大型系统或民用系统及设备可以此为参照。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使用主要划分为:论证阶段、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设计定型阶段、生产定型阶段、生产阶段及使用阶段。

各阶段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内容很多,甚至有些工作项目贯彻始终,但各阶段可靠性与维修性主要工作如下。

1.论证阶段应当提出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定量、定性要求:(1)使用部门负责组织武器装备战术技术论证时,应当提出可靠性与维修性定量、定性要求,并纳入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指标》。

(2)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指标论证报告应当包括: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依据及科学性、可靠性分析;国内外同类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水平分析;武器装备寿命剖面、任务剖面及其它约束条件;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考核方案设想;可靠性与维修性经费需求分析。

(3)在组织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指标评审时,应当包括对可靠性与维修指标的评审。

2. 方案阶段应当确定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方案和相应的保证措施:(1)研制部门会同使用部门及有关单位组织武器装备研制方案论证时,必须包括可靠性与维修性方案的论证,论证结果应当纳入《研制任务书》。

(2)武器装备《研制任务书》应当包括:经完善、确定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定量、定性要求;可靠性与维修性重要保证措施;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考核验证方法及相应条件安排;可靠性与维修性经费预算。

(3)武器装备研制方案论证报告应当包括:达到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及相关要求必须采取的技术方案分析;与技术方案相适应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项目;可靠性与维修性经费预算的依据。

(4)使用部门为工程研制招标和签订合同需要而编制的《工作说明》中,应当提出明确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大纲要求。

必须清楚的可靠性试验的概念及分类

必须清楚的可靠性试验的概念及分类

必须清楚的可靠性试验的概念及分类一、可靠性试验的概念可靠性试验是为了保证产品在规定的寿命期间内,在预期的使用、运输或储存等所有环境下,保持功能可靠性而进行的活动。

是将产品暴露在自然的或人工的环境条件下经受其作用,以评价产品在实际使用、运输和储存的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并分析研究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其作用机理。

通过使用各种环境试验设备模拟气候环境中的高温、低温、高温高湿以及温度变化等情况,加速反应产品在使用环境中的状况,来验证其是否达到在研发、设计、制造中预期的质量目标,从而对产品整体进行评估,以确定产品可靠性寿命。

总结来说:可靠性试验是为了解、评价、分析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而进行的各种试验的总称。

二、可靠性试验的目的可靠性试验的目的是:发现产品在设计、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各种缺陷,经分析和改进,使产品可靠性逐步得到增长,最终达到预定的可靠性水平;为改善产品的战备完好性、提高任务成功率、减少维修保障费用提供信息;确认是否符合规定的可靠性定量要求。

为了评价分析电子产品可靠性而进行的试验称为可靠性试验。

试验目的通常有如下几方面:1. 在研制阶段用以暴露试制产品各方面的缺陷,评价产品可靠性达到预定指标的情况;2. 生产阶段为监控生产过程提供信息;3. 对定型产品进行可靠性鉴定或验收;4. 暴露和分析产品在不同环境和应力条件下的失效规律及有关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5. 为改进产品可靠性,制定和改进可靠性试验方案,为用户选用产品提供依据。

三、可靠性试验的分类1、按试验场所1)现场试验2)实验室试验----即在实验室内开展的各种应力条件下的模拟试验2、按试验目的1)工程试验工程试验的目的是暴露产品的可靠性薄弱环节并采取纠正措施加以排除(或使其故障率低于允许水平)。

这种试验由承制方进行,以研制样机为受试产品。

2)统计试验统计试验的目的是在一定的置信度要求下,验证产品的可靠性是否达到规定的定量要求。

统计试验一般有经认可的第三方实验室负责完成,受试单位事先必须经订购方批准。

可靠性测试介绍及要求

可靠性测试介绍及要求

可靠性测试介绍及相关要求制作:何卫红日期:2020-06-301 可靠性测试概念2 可靠性测试目的3 可靠性测试分类4 可靠性测试作业流程5 可靠性测试相关要求6 可靠性测试设备1,可靠性测试概念可靠性测试又可叫可靠性试验,是指通过试验测定和验证产品的可靠性。

研究在有限的样本、时间和使用费用下,找出产品薄弱环节。

可靠性试验是为了解、评价、分析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而进行的各种试验的总称。

中文名:可靠性试验英文名: Reliability Test目的:可靠性鉴定等内容:环境、寿命试验等应用: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等2,可靠性测试目的(1) 在研制阶段使产品达到预定的可靠性指标。

为了使产品能达到预定的可靠性指标,在研制阶段需要对样品进行可靠性试验,以便找出产品在原材料、结构、工艺、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加以改进。

(2)在产品研制定型时进行可靠性鉴定。

新产品研制定型时,要根据产品标准进行鉴定试验,以便全面考核产品是否达到规定的可靠性指标。

(3)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的质量。

为了稳定的生产产品,有时需要对每个产品都要按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项目进行可靠性试验。

此外还需要逐批或按一定期限进行可靠性抽样试验。

通过对产品的可靠性试验可以了解产品质量的稳定程度。

若因原材料质量较差或工艺流程失控等原因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在产品的可靠性试验中就能反映出来,从而可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使产品质量恢复正常。

2,可靠性测试目的(4) 对产品进行筛选以提高整批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合理的筛选可以将各种原因造成的早期失效的产品剔除掉,从而提高整批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5)研究产品的失效机理。

通过产品的可靠性试验(包括模拟试验和现场使用试验)可以了解产品在不同环境及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失效模式与失效规律。

通过对失效产品的分析可以找出引起产品失效的内在原因(即失效机理)及产品的薄弱环节,从而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3,可靠性测试分类可靠性测试按项目可分为条件测试、常规测试、光色度测试、耐化学化妆品测试和特殊测试。

可靠性测试标准

可靠性测试标准

Q/GSXH.Q. 质量管理体系第三层次文件1004.03-2001可靠性试验规范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档规定了可靠性试验所遵循的原则,规定了可靠性试验项目,条件和判据2.可靠性试验规定2.1根据IEC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美国军用标准,目前设立了14个试验项目(见后目录〕。

2.2根据本公司成品标准要求,用户要求,质量提高要求及新产品研制、工艺 改进等加以全部或部分采用上述试验项目。

2.3常规产品规定每季度做一次周期试验, 试验条件及判据采用或等效采用产 品标准;新产品、新工艺、用户特殊要求产品等按计划进行。

2.4采用LTPD 的抽样方法,在第一次试验不合格时,可采用追加样品抽样方 法或采用筛选方法重新抽样,但无论何种方法只能重新抽样或追加一次。

2.5若LTPD=10 %,则抽22只,0收1退,追加抽样为38只,1收2退。

抽样必须在OQC 检验合格成品中抽取。

3 .可靠性试验判定标准。

参照器件各自的说明书所载内容)拟制: 审核: 批准:海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版次:C 版可靠性试验规范(各电气性能的测试条件,环境条件(1)标准状态标准状态是指预处理,后续处理及试验中的环境条件。

论述如下环境温度:15~35 °C相对湿度:45~75%(2)判定状态判定状态是指初测及终测时的环境条件。

论述如下:环境温度:25 ±3 C相对湿度:45~75%4 .试验项目4.1高温反向偏压试验------------------------------- 第4页4.2压力蒸煮试验---------------------------------- 第6页4.3正向工作寿命试验------------------------------ 第7页4.4高温储存试验---------------------------------- 第8页4.5低温储存试验---------------------------------- 第9页4.7温度冲击试验 --------------------------------- 第11页4.9可焊性度试验 --------------------------------- 第13页 4.10拉力试验 ------------------------- 第14页 4.11弯曲试验------------------------- 第15页4.12稳态湿热试验 -------------------------------- 第16页 4.13变温变湿试验 -------------------------------- 第17页 4.14正向冲击电流(浪涌电流)试验 --------------------- 第18页22PCS4.1咼温反向偏压试验High Temperature Reverse Bias Test一、工作原理:整流二极管在高温下加上反向偏压是一种严酷的工作方式,由于高温下漏电 流增加,在温度和电场的作用下,质量差的器件就会失效,用这种方法可以判断 生产批的质量好坏。

可靠性研制试验

可靠性研制试验

可靠性研制试验问题提出国军标GJB 450A-2004在代替GJB 450-1988的基础上增补了一些新的要求,在“可靠性试验与评价”中增加了“可靠性研制试验”。

GJB 450A提出,“可靠性研制试验”与产品的“研制试验”尽可能结合进行,可靠性研制试验的应力是环境应力和工作载荷,应力的施加可采用加速应力,以识别薄弱环节并诱发故障或验证设计余量,试验的对象是可靠性关键产品。

但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或规范来确定可靠性研制试验的试验方法,以及如何与研制试验相结合。

可靠性研制试验是什么?基本概念可靠性研制试验Reliability Development Test(RDT),通过对产品施加一定的环境应力和(或)工作载荷,寻找产品中的潜在缺陷,以进一步改进设计,提高产品固有可靠性的一系列实验。

可靠性研制试验是一个试验—分析—改进(TAAF)的过程。

这种试验事先不需要确定可靠性增长模型,不需要确定定量的可靠性增长目标,试验后也不要求对产品的可靠性作出定量评估。

它以找出产品的设计、材料与工艺缺陷,和对采用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试验验证为主要目的。

它对试验样机的技术状态,试验用的环境条件等无严格的要求。

产品在研制、生产过程中都可开展可靠性研制试验,但在研制阶段的早期进行更适宜。

可靠性研制试验可在实际的、模拟的或加速的环境下进行,试验中所用应力的种类、量值和施加方式可根据受试产品本身特性、预期使用环境的特性和可提供的试验设备的能力等来决定。

基本要求a)研制方在研制阶段应尽早开展可靠性研制试验,通过试验、分析、改进(TAAF)过程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b)可靠性研制试验是产品研制试验的组成部分,应尽可能与产品的研制试验结合进行。

c)研制方应制定可靠性研制试验方案,并对可靠性关键产品,尤其是新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实施可靠性研制试验。

必要时,可靠性研制试验方案应经订购方认可。

d)可靠性研制试验可采用加速应力进行,以尽快找出产品的薄弱环节或验证设计余量。

研制阶段可靠性试验要求

研制阶段可靠性试验要求

Q / ZX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可靠性技术标准)Q/ZX 23.007 - 1999 研制阶段可靠性试验要求1999-10-12 发布 1999-11-15 实施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Q/ZX 23.007 - 1999前言为了规范可靠性试验,特编写本管理标准。

本标准由Q/ZX 23.007–1998A修订而成, 主要补充完善部分试验条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ZX 23.007–1998A。

本标准由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企划中心可靠性部提出,技术中心技术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质量企划中心可靠性部。

本标准起草人:赵黎。

本标准于1998年7月首次发布,于1998年9月第一次修订,于1999年10月第二次修订。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可靠性技术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研制阶段产品的可靠性试验方案的确定,试验程序及评审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工程研制阶段的所有产品。

2 引用标准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 总要求GB/T 5080.2-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 试验周期设计导则 GB/T 13426-1992 数字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GJB 150-1986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GJB 450-1988 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GJB 899-1990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Q/ZX 23.011-1999 电子通讯设备电磁兼容试验指南 3 可靠性试验程序3.1 制订《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案》,《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案》内容包括在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中。

3.2 进行可靠性试验。

3.3 可靠性试验评审。

4 制订可靠性试验计划4.1 受试产品的数量及说明 4.1.1 说明产品的技术状态:a ) 新研制产品;b ) 重大改进、改型产品。

4.1.2 受试改进、改型产品的原型是否做过可靠性试验,结果如何? 4.1.3 受试产品的数量。

如何确定产品的可靠性要求

如何确定产品的可靠性要求

确定产品的可靠性要求于晓伟曾天翔编译译者注:本文作者是美国可靠性分析中心高级工程师发表在该中心《START V ol.12.N.3》上的一篇文章,较详细阐述了产品可靠性要求确定的程序与方法,较有参考价值,我们对部分内容作了剪裁,以便于读者阅读。

1、引言有时客户对供应商提出产品明确的可靠性要求。

但有时则不然,供应商必须首先确定客户提出的可靠性要求是否现实或者是否可达到,然后将其转化为设计要求。

还有一种经常发生的情况,尤其在消费产品中,客户不明确指定可靠性要求,此时,就需要供应商自己运用各种方法来建立产品的可靠性要求。

表1概括了这几种典型的情况。

就像图1所示,确定产品和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

表2 列出了该过程一些通用的工作项目。

在确定可靠性水平时,该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可靠性水平将决定为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所必须的针对设计的工作项目范围。

本文以下部分将讨论关于有效完成这些步骤的典型可靠性工作项目。

表1 客户的可靠性要求情况(录自参考文献1)图1可靠性要求确定过程表2 有关确定可靠性目标和要求的活动2、确定客户的产品需求许多客户,象普通大众,不会明确指定他们对产品的具体需求,尤其是可靠性方面。

而其他产品的一些客户可能非常明确地指定可靠性要求。

当客户不明确指定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时,供应商就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确定。

确定用户需求是导出使用的性能可靠性要求和后续设计要求的基本前提。

如果设计达不到这些需求,产品在市场领域将不会成功。

客户需求必须及早确定,一般在产品研制过程的方案/规划阶段,即在时间和资源大规模投入之前。

客户需求是导出性能可靠性要求的先决条件。

而可靠性要求,又是确定设计要求的基础,必须在任何设计和研制阶段开始之前确定。

确定客户需求可能用到以下几种方法。

市场调查:经常用市场调查法来了解客户对新产品或改进产品的要求和需求状况。

客户能从产品的基本功能到普通外观提出所期盼的特点和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 ZX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可靠性技术标准)
Q/ZX 23.007 - 1999 研制阶段可靠性试验要求
1999-10-12 发布 1999-11-15 实施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Q/ZX 23.007 - 1999
前言
为了规范可靠性试验,特编写本管理标准。

本标准由Q/ZX 23.007–1998A修订而成, 主要补充完善部分试验条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ZX 23.007–1998A。

本标准由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企划中心可靠性部提出,技术中心技术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质量企划中心可靠性部。

本标准起草人:赵黎。

本标准于1998年7月首次发布,于1998年9月第一次修订,于1999年10月第二次修订。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可靠性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研制阶段产品的可靠性试验方案的确定,试验程序及评审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工程研制阶段的所有产品。

2 引用标准
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 总要求
GB/T 5080.2-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 试验周期设计导则 GB/T 13426-1992 数字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GJB 150-1986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GJB 450-1988 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
GJB 899-1990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Q/ZX 23.011-1999 电子通讯设备电磁兼容试验指南 3 可靠性试验程序
3.1 制订《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案》,《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案》内容包括在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中。

3.2 进行可靠性试验。

3.3 可靠性试验评审。

4 制订可靠性试验计划
4.1 受试产品的数量及说明 4.1.1 说明产品的技术状态:
a ) 新研制产品;
b ) 重大改进、改型产品。

4.1.2 受试改进、改型产品的原型是否做过可靠性试验,结果如何? 4.1.3 受试产品的数量。

4.2 确定试验时间及进度
试验时间应提前确定以保证试验安排和调度, 其中试验的进度根据试验方案确定。

4.3 试验场所的选取
参照GJB 899,确定公司产品可靠性试验场所的选择顺序为: 4.3.1 选择公司的实验设备。

试验时,有事业部可靠性工程师监督。

4.3.2 在公司没有条件或需获取证书时,选择国家权威机关试验场所。

4.4 环境条件
可靠性试验可采用实际的、模拟的或加速的条件。

4.4.1 环境应力
a ) 温度应力:温度极值存储或工作时间不得小于20min ,温变率建议为5℃/min 以上;
b ) 振动应力: 随机振动功率谱密度、频率域和振动持续时间的选择可参照有关邮电部Q/ZX 23.007 – 1999
代替 Q/ZX 23.007 – 1998A
标准、国家标准或其他相关标准;
c)湿热应力:高温、高湿时间48小时(加额定电压);
d)综合应力: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应力的结合。

4.4.2可靠性试验应力选取
主要依据产品研制任务书规定的应力。

其中抗扰度试验项目严酷度等级的选择见Q/ZX 23.011中第4、5章的规定执行。

4.4.3试验电工作应力选取
4.4.3.1 受试产品输入电应力
将整个试验时间分为三段,分别对应于三种不同输入电应力:最大电应力、额定电应力及最小应力。

4.4.3.2受试产品输出电应力
最大负载作为受试产品的输出电应力。

4.4.3.3受试产品间歇工作电应力
在不同的温度极值下,对受试产品进行开-关试验。

4.5制订试验方案
4.5.1受试产品试验前测试
受试产品试验前应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及不同的电工作应力情况下测试。

测试按被测产品邮电部部标所规定全部性能指标测试。

4.5.2环境试验项目选择
a)高温试验;
b)低温试验;
c)高温、高湿试验;
d)高、低温循环试验;
e)振动试验;
f)EMC试验;
g)其他试验;
h)上述两种以上的试验项目的组合。

4.5.3设计试验周期图
根据可靠性试验环境试验项目,工作电应力及试验时间设计试验周期图。

4.5.4确定测试指标
确定试验过程中应测试的功能及性能指标(测试项目为受试产品的主要功能及性能指标)。

4.5.5 可靠性试验评审
可靠性试验评审,至少应设立以下三个评审点:
a)试验计划评审;
b)受试产品试验后测试评审;
c)可靠性试验评估。

5 试验设备及仪器
规定可靠性试验的试验设备、仪器的类型及应达到的标准或精度等级。

6 可靠性试验记录及报告
试验人员应详细记录每台产品受试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记录采用表QR 23.007-1999-01
形式。

7 FRACAS(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系统
试验人员按FRACAS系统要求,详细填写故障表格(即表QR 23.007-1999-02),研制人员按故障现象做深入分析,最后落实故障纠正措施。

8 可靠性试验评估
8.1 由可靠性试验方组织有可靠性设计师在内的人员对可靠性试验全过程进行审核,并根据试验数据做出可靠性评估。

其中抗扰度测试结果的评估按Q/ZX 23.011第6章执行。

8.2 可靠性试验资料:
a)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案;
b)可靠性试验报告;
c)受试产品试前测试记录;
d)受试产品试验后测试记录;
e)FRACAS系统记录。

9 关于可靠性试验应力的建议
9.1 振动试验选择随机振动
振动试验的功率谱密度、频率域、持续时间等参数选择, 首先应依据项目系统任务书要求, 如无明确要求, 可依据产品归属分类, 参考相应的环境等级分类标准和环境试验要求来选择。

9.2 推荐的可靠性试验周期
9.2.1 试验总时间168小时。

9.2.2试验循环总数8~10次。

可依据受试设备体积大小, 复杂程度和测试项目多少来选择方案1或方案2(见表1)。

两个方案在预留测试时间上有所不同。

9.2.3高温、高湿试验时间48小时(加额定电压)。

9.2.4 将试验总时间分为3段,每段对应不同的电压应力,如图1所示。

u e:额定电压
u max :最大容许电应力
u min :最小容许电应力
图1
9.2.5间歇工作电应力即开关电应力。

具体操作如下:在三种电应力工作状态下分别选择2个循环周期,在温度极值下进行开关试验2次。

9.2.6负载应力:根据产品不同,应力的项目不同。

在试验中可概括为:实际使用最大负载。

9.2.7在每一循环中进行两次电气性能测试,测试开始时间如图2中①②标示。


T1:标准规定受试设备保证性能指标工作低温
T2:标准规定受试设备保证功能工作低温
T3:标准规定受试设备保证性能指标工作高温
T4:标准规定受试设备保证功能工作高温
图2
9.2.8两种可选试验周期的时间分布
两种可选试验周期的时间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表QR 23.007-1999-01
可靠性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首页—通用表格
表QR 23.007-1999-01(完)
可靠性试验应力表
编号
试验报告次页—试验应力表格
表QR 23.007-1999-02
FRACAS系统
可靠性试验故障报告表
FRACAS系统
可靠性试验故障分析报告表
FRACAS系统
纠正措施实施报告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