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感受其梦幻般的美丽。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青海湖的基本概况,如地理位置、面积、水深等。

1.2.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培养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青海湖的美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1.3 教学重难点1.3.1 教学重点:青海湖的基本概况。

1.3.2 教学难点:青海湖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

第二章:青海湖的地理位置与面积2.1 地理位置2.1.1 地理位置介绍学生通过地图,了解青海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

2.1.2 地理位置意义学生分析青海湖地理位置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如气候、水文等。

2.2 青海湖的面积2.2.1 面积介绍学生掌握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面积达4,317平方公里。

2.2.2 面积变化原因学生了解青海湖面积变化的原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第三章:青海湖的水深与水质3.1 青海湖的水深3.1.1 水深介绍学生知道青海湖的最大水深为32.8米。

3.1.2 水深变化原因学生了解水深变化的原因,如降水、蒸发等。

3.2 青海湖的水质3.2.1 水质介绍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水质状况,如酸碱度、溶解氧等。

3.2.2 水质保护措施学生了解保护青海湖水质的措施,如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

第四章:青海湖的自然环境4.1 气候特点4.1.1 气候介绍学生了解青海湖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等。

4.1.2 气候对青海湖的影响学生分析气候对青海湖的影响,如湖泊水位、生态环境等。

4.2 生物多样性4.2.1 生物种类介绍学生了解青海湖的生物种类,如鱼类、鸟类等。

4.2.2 生物保护措施学生了解保护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如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监测等。

第五章:青海湖的生态保护5.1 生态保护意义5.1.1 生态介绍学生了解青海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如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等。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面积、水深等。

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面积、水深等基本信息。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青海湖的美丽景色。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青海湖,如“你们听说过青海湖吗?”,“你们知道青海湖在哪里吗?”等。

教师通过展示青海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青海湖的美丽景色。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回答出青海湖的基本信息。

学生能描述出青海湖的美丽景色。

第二章:青海湖的自然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湖泊生态系统等。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青海湖的气候特点,如高原气候、温差大等。

介绍青海湖的湖泊生态系统,如浮游生物、鱼类、鸟类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介绍青海湖的气候特点和湖泊生态系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青海湖的环境。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回答出青海湖的气候特点和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

学生能提出一些保护青海湖环境的方法和建议。

第三章:青海湖的文化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文化价值,如藏传佛教、蒙古族文化等。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尊重。

3.2 教学内容介绍青海湖与藏传佛教的关系,如青海湖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之一。

介绍青海湖与蒙古族文化的联系,如蒙古族人民对青海湖的崇拜和信仰。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介绍青海湖与藏传佛教和蒙古族文化的关系。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回答出青海湖与藏传佛教和蒙古族文化的联系。

学生能表达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第四章:青海湖的保护与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保护与利用情况,如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等。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2 教学内容介绍青海湖的保护措施,如自然保护区建设、水质保护等。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青海湖的地理位置、面积、水质等特点。

教学难点:青海湖的形成原因及其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图片展示: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海湖的美丽。

2. 问题导入:提问学生对青海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教师讲解:介绍青海湖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水质等特点。

4. 视频播放:播放青海湖的宣传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青海湖的美景。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海湖的美丽和独特性。

章节二: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青海湖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图片展示:展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2. 问题导入:提问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教师讲解:介绍青海湖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

4. 视频播放:播放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实际操作建议。

章节三:青海湖的文化内涵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青海湖地区的民族风情、历史传说等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图片展示:展示青海湖地区的民族风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化特点。

2. 问题导入:提问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教师讲解:介绍青海湖地区的民族风情、历史传说等文化特点。

4. 视频播放:播放青海湖地区文化特色的宣传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化内涵。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语文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语文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语文教学设计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语文教学设计》,您浏览的《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语文教学设计》正文如下: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与要求:1、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和观察顺序。

2、学习作者虚中有实、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把握本文的观察顺序和情感线索难点: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教具:青海湖的图片教程:一、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向往的地方,导入课文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和憧憬过的地方,你们心目中向往的地方是哪里呢?那个地方为什么令你神往?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说自己想去的地方。

3,师:女作家冯君莉的梦想是去青海湖。

青海湖是怎样一个地方呢?展示图片青海湖,是……(见参考资料)冯君莉的梦想实现了,她去了青海湖,感受了青海湖梦幻般的美景,并且用她的笔,同样为我们制造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二、解题1.师:本文题目的关键词是"梦幻",行文紧紧围绕它展开,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题目。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3、小结,把握以下几点:第一,青海湖是作者梦想过的地方,所以用"梦幻"来命题,表达了作者的愿望;第二,青海湖确实有着梦幻般的美,用"梦幻"来形容,名副其实;第三,作者用丰富的修饰性语言为读者制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与所描写的`对象和作者的意匣不饵塑会-1.要学生朗读课文,理出作者的观光顺序。

2.抽学生回答。

3.师:顺着这个观光顺序,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和可爱,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鼓励学生发言。

5,总结。

(见板书设计1)四、字词训练1.准确认读以下字词,掌握它们的意思(见板书设计2-1),并用它们组成一段话,看看谁组得既通顺,又符合情理。

2.仿照下面的词再组一些类似的词,并体会这些词的表达效果。

(见板书设计:2-2)板书设计:1.课文分析相关语句观赏顺序情感线索(1)"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瞬间,我惊住了……"(2)"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看乌云……(3)"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望晴空……''(4)"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远观鸟岛……8)"我们……继续赶路了"离开青海湖……2.字词训练绿茵茵水灵灵甜丝丝沧桑娓娓动听得天独厚潸然第二课时一、朗诵课文,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1.师:这篇课文自始至终都有一个明确的观察顺序,如到达青海湖,观草滩、赏湖水、看乌云、望晴空、远观山峦、遥望鸟岛,离开青海湖。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简要介绍青海湖的自然特点和生态环境。

教学活动:1. 播放青海湖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

2. 教师简要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面积,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大致情况。

3. 教师讲解青海湖的自然特点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

章节二:青海湖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变迁的认知。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的形成过程。

2. 讲解青海湖的发展历程和变迁。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图表,讲解青海湖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地质背景。

2. 教师讲解青海湖的发展历程和变迁,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章节三:青海湖的自然特点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的水文特点。

2. 讲解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青海湖的水文特点,如湖水温度、水位变化等,引导学生关注湖水与气候的关系。

2. 教师讲解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如鱼类、鸟类等,引导学生关注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

章节四:青海湖的文化内涵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2. 讲解青海湖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青海湖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如藏族、回族等,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的共存。

2. 教师讲解青海湖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如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引导学生关注湖泊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章节五:青海湖的保护与利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青海湖的保护与利用状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讲解青海湖的保护措施和成果。

2. 介绍青海湖的利用状况和可持续发展。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海湖的美。

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了解课文观察与想像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通过对青海湖梦幻般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文章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上、离开。

梦幻——青海湖是巨大的画卷,是绝妙的世外桃源。

理解“梦幻”是全文的关键。

(一)质疑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海湖在哪儿吗?青海湖有多大?它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景色怎么样?请带着问题读一读阅读提示。

我们初步知道了青海湖大小及地理位置。

我们还要理解“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为了理解课文,我们先进行自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难1、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扑朔迷离pūshuò-mílí:扑朔:犹言扑腾,乱动的意思。

迷离:眼睛眯起。

《乐府诗集·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原指分辨不出雌雄。

后用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倘徉cháng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行走。

眸子móuzi:本指瞳人,泛指眼睛粗犷:cūguǎng∶粗野,豪放;豪壮沉湎:chénmiǎn,沉溺,耽于。

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

震慑zhènshè:慑:使害怕。

震动得使害怕:震慑敌方。

温柔恬静:本课指风景优美,非常安静。

湛蓝zhànlán:晴天的蓝色;湖海等的深蓝色.涟漪liányī:小波纹。

伫立zhùlì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鄱阳湖póyángh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省北部。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7篇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7篇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7篇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这篇文章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

这一单元是游记单元,单元设置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把握阅读和写作游记的根本方法。

它同时也是一篇寄情于景的抒情性散文,课文以美丽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在高原上布满梦幻般漂亮的青海湖。

它不仅风光壮美,而且生物资源丰富。

通过这一篇散文,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2、说教学目标本课是一篇游记,依据游记这一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确定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看挨次,培育观看景物的力量。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

(3)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增加自己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方法本文是第一单元游记中的第三篇,学生已经初步把握了这种文章体裁的阅读方法,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内容,体会文字中蕴涵的景之美、情之美。

为了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标,我采纳“1+1高效合作教学模式”中的“主体阅读模式”来进展教学。

“主体阅读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自读感知——研读探究——争论评价——拓展延长”。

教师在预备教案的同时,学生还要预备相应的学案。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猎取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

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互动,以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师生之间的协调互动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来共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依据树立“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当以“学”为中心去预设。

主要应当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进而形成新的高效课堂运行机制。

这节课的详细教学过程是:第一个环节:自读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观看青海湖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充分预习文本内容。

进而让学生对青海湖有一个根本的了解,对所学文本有一个初步的熟悉,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

其次个环节:研读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1、欣赏了青海湖的哪些风光?2、是按什么挨次欣赏青海湖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认识青海湖1.1 学习目标:了解青海湖的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面积、水深等。

掌握青海湖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

1.2 教学内容: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青海湖的面积、水深和湖形特点。

青海湖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青海湖的基本信息。

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湖形特点。

学生通过资料了解青海湖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

第二章:青海湖的鸟类2.1 学习目标:了解青海湖的鸟类种类和数量。

掌握青海湖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特点。

2.2 教学内容:青海湖的鸟类种类和数量。

青海湖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特点。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青海湖的鸟类种类和数量。

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青海湖的鸟类栖息地和迁徙特点。

学生进行鸟类观察实践活动。

第三章:青海湖的文化3.1 学习目标:了解青海湖地区的民族和文化特点。

掌握青海湖地区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

3.2 教学内容:青海湖地区的民族和文化特点。

青海湖地区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青海湖地区的民族和文化特点。

学生通过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青海湖地区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

学生进行文化体验活动。

第四章:青海湖的保护4.1 学习目标:了解青海湖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掌握青海湖的保护措施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青海湖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青海湖的保护措施和方法。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青海湖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学生通过资料了解青海湖的保护措施和方法。

学生参与保护青海湖的实践活动。

第五章:青海湖的旅游5.1 学习目标:了解青海湖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掌握青海湖的旅游路线和旅游方式。

5.2 教学内容:青海湖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青海湖的旅游路线和旅游方式。

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青海湖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了解青海湖的旅游路线和旅游方式。

学生进行旅游规划实践活动。

第六章:青海湖的生态系统6.1 学习目标:了解青海湖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通用5篇)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通用5篇)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通用5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篇1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目的:1、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

2、了解课文观察与现象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境界,表达情感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大自然里到处都有令我们陶醉的美景。

在美丽的西部,有一个被世人称为“梦之湖”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梦之湖”的,歌名就叫《青海湖》。

上周末我让大家去学这首歌,同学们学得怎么样啊?现在就把我们的歌声展示给在座的老师,好吗?二、简介青海湖这首歌主要表达了人们对青海湖的赞美之情。

关于青海湖我让同学们去搜集查阅了资料,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

青海湖在哪儿?青海湖有多大?它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作介绍,教师给予适当表扬)下来同学们还可以对青海湖作进一步的研究,不懂的可以向你们的科学、地理老师请教。

今天我们主要是跟随当代作家冯君莉一道去领略它那梦幻般的美。

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青海,走进青海湖。

以它粗犷、质朴、自然的美享誉世界。

今天,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青海湖,跟作者冯君莉一道去领略它那梦幻般的美。

(放音乐)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青海湖如此之美,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示青海湖的美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四、合作交流1、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青海湖的?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描写青海湖的。

湖水蓝而晶莹明澈青海湖粗犷、自然、质朴的美梦幻般的湖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五、重点品读、感悟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探究活动青海湖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并学做导游。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

3、学习本文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1、通过朗读品位赏析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2、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情感目标1、了解青海湖的美丽,使学生更加热爱多姿多彩的祖国。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描写,从中体会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2、品味赏析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里到处都有令我们陶醉的美景。

在美丽的西部,有一个被世人称为“梦之湖”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梦之湖”的,歌名就叫《青海湖》。

上周末我让大家去学这首歌,同学们学得怎么样啊?现在就把我们的歌声展示给在座的老师,好吗?二、简介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 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

含盐量6‰。

矿化度15克/升。

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蓝色的湖泊”。

三、作者简介冯君莉,女,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青海湖风光的?明确: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离开。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

明确:相关语句观赏顺序青海湖到了,…… 到达青海湖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 观赏草滩在着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 观赏湖水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 观赏乌云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面积、水系等。

2. 使学生掌握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了解其保护意义。

3. 通过学习青海湖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青海湖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

2. 教学难点:青海湖的形成原因、生态保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青海湖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青海湖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青海湖的直观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青海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相关教案、学生活动材料。

3. 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预习青海湖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青海湖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道“梦幻般的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青海湖的自然地理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青海湖的形成原因、地理位置、面积、水系等自然地理特征。

4. 案例分析:分析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青海湖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青海湖的生态保护措施展开讨论,提出具体建议。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海湖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青海湖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条件允许,可前往青海湖进行生态旅游,增强学生对青海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海湖的生态保护工作。

八、教学资源:1. 青海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青海湖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基本信息及其在中国的重要地位。

1.2 教学内容: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青海湖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青海湖的特点和价值。

1.4 教学活动:展示青海湖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其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青海湖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第二章:青海湖的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景观特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青海湖的自然景观:湖光山色、鸟岛、沙岛等。

青海湖的气候变化:温带大陆性气候、季节变化等。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青海湖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其美丽。

视频播放:播放青海湖的自然景观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2.4 教学活动:展示青海湖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描述其特点。

播放青海湖的自然景观视频,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三章:青海湖的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状况。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青海湖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水生动物、鸟类等。

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问题:污染、过度开发等。

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多样性。

案例分析:分析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案例。

3.4 教学活动:展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图片,让学生描述其特点。

分析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第四章:青海湖的文化背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青海湖的文化背景:藏传佛教、蒙古族文化等。

青海湖的历史价值:古代丝绸之路、酸奶制作传统等。

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青海湖的文化背景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多样性。

故事分享:分享青海湖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

《语文教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语文教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语文教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

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湖泊面积。

分享青海湖的美丽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魅力。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青海湖的基本情况。

学生观看青海湖的图片,发表自己的感受。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索更多关于青海湖的信息,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第二章:青海湖的生态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包括湖泊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讲解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鸟类、鱼类和哺乳动物。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图片,可以包括湖泊、植物和动物等元素。

第三章:青海湖的文化意义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在文化和历史方面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历史观念。

3.2 教学内容介绍青海湖在藏传佛教、藏族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

讲解青海湖周边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青海湖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青海湖相关文化信息。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索更多关于青海湖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第四章:青海湖的旅游资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

培养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教学内容介绍青海湖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如青海湖自行车赛、鸟岛观鸟等。

讲解青海湖的旅游价值和吸引游客的原因。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青海湖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

学生观看相关图片或视频,了解青海湖的旅游情况。

4.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份青海湖旅游攻略,包括景点介绍、旅游活动和交通方式等。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青海湖的理解和认识。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优秀4篇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优秀4篇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优秀4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篇一《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海湖的美。

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了解课文观察与想像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通过对青海湖梦幻般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文章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上、离开。

梦幻——青海湖是巨大的画卷,是绝妙的世外桃源。

理解“梦幻”是全文的关键。

(一)质疑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海湖在哪儿吗?青海湖有多大?它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景色怎么样?请带着问题读一读阅读提示。

我们初步知道了青海湖大小及地理位置。

我们还要理解“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为了理解课文,我们先进行自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难1、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扑朔迷离pūshuò-mílí:扑朔:犹言扑腾,乱动的意思。

迷离:眼睛眯起。

《乐府诗集·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原指分辨不出雌雄。

后用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倘徉cháng 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行走。

眸子móuzi:本指瞳人,泛指眼睛粗犷:cūguǎng∶粗野,豪放;豪壮沉湎:chénmiǎn,沉溺,耽于。

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

震慑zhènshè:慑:使害怕。

震动得使害怕:震慑敌方。

温柔恬静:本课指风景优美,非常安静。

湛蓝zhànlán:晴天的蓝色;湖海等的深蓝色。

涟漪lián yī:小波纹。

伫立zhùlì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鄱阳湖pó yáng hú: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省北部。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问题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1.3 教学内容1.3.1 青海湖的地理位置介绍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1.3.2 青海湖的面积和深度介绍青海湖的面积约为4,317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18米。

1.3.3 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介绍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包括湖边的草原、沙漠、湿地等,以及湖中的鱼类、鸟类等生物。

第二章:青海湖的自然景观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的方式进行教学。

2.3 教学内容2.3.1 青海湖的美景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青海湖的美丽。

2.3.2 青海湖的日出和日落播放青海湖日出和日落的视频,让学生欣赏青海湖的自然美景。

第三章:青海湖的文化内涵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3.2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解、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

3.3 教学内容3.3.1 青海湖的传说故事讲解青海湖的传说故事,如“青海湖的来源”、“湖神的传说”等。

3.3.2 青海湖的宗教文化介绍青海湖附近的宗教文化,如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

第四章:青海湖的旅游资源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旅游资源,激发学生的旅游兴趣。

4.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的方式进行教学。

4.3 教学内容4.3.1 青海湖的旅游景点展示青海湖的旅游景点图片,如鸟岛、沙岛、青海湖景区等。

4.3.2 青海湖的旅游活动播放青海湖的旅游活动视频,如骑行、划船、观鸟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目标让学生对青海湖有更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热爱。

5.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5.3 教学内容5.3.1 青海湖的保护讨论青海湖的保护问题,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现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水质等;使学生掌握青海湖的自然景观特点,如湖光山色、鸟岛、沙岛等;培养学生对青海湖生态系统的认识,了解其生物多样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组织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青海湖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青海湖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青海湖的基本概况;青海湖的自然景观特点;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教学难点:青海湖的形成原因及其地理意义;青海湖的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模型、图片、视频等;2. 教材:有关青海湖的图书、资料;3. 户外实地考察:安排合适的路线和时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谈论对青海湖的初步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介绍青海湖的基本概况,如地理位置、面积、水质等;讲解青海湖的自然景观特点,如湖光山色、鸟岛、沙岛等;阐述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生态环境等。

3. 户外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青海湖,亲身体验其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所看到的景观和生物,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强调青海湖的重要性和生态保护的意义。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绘制一幅青海湖的风景画,展示自己对青海湖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基本概况,提高对我国著名景点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拓宽视野。

二、教学重点:1. 青海湖的基本概况。

2. 青海湖的自然景观特点。

3. 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青海湖的形成原因。

2. 青海湖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青海湖的美景图片。

2. 视频素材:青海湖的宣传片。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道自然景观。

2. 初步了解:通过PPT介绍青海湖的基本概况,如位置、面积、水质等。

3. 深入学习:讲解青海湖的形成原因、自然景观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观看视频:播放青海湖的宣传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道美景。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对青海湖的认识,以及如何保护这片美丽的自然景观。

6. 总结反思:强调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呼吁学生积极参与保护行动。

第二章:青海湖的自然景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景观特点,提高对自然景观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青海湖的自然景观特点。

2. 保护青海湖自然景观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青海湖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

2. 青海湖自然景观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青海湖的自然景观图片。

2.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青海湖的自然景观。

2. 初步了解:通过PPT介绍青海湖的自然景观特点,如湖泊、草原、湿地等。

3. 深入学习:讲解青海湖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以及保护的重要性。

4. 观看图片:展示青海湖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道美景。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对青海湖自然景观的认识,以及如何保护这片美丽的自然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湖简介青海湖简介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略呈椭圆形,面积4636平方公里。

环湖周长为360公里。

湖水平均深度约19米,最深处为28 7米。

湖面海拔3196米。

1975年建立面积达56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1997年晋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名鲜海或仙海。

北魏以后改称青海。

青海湖水中含大量氯化钠和硫酸镁等无机盐,清澈透明,但不宜饮用。

湖中盛产湟鱼,又名裸鲤,肉肥而嫩,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分布着五个美丽的岛屿:鸟岛、海心山、三块石、砂岛和海西皮。

其中鸟岛和海心山岛是青海湖著名的游览胜地。

鸟岛是青海湖最有名的岛。

坐落于青海湖西部布哈河河口附近,形如蝌蚪。

鸟岛原名海西山,也称“蛋岛”,与不远处的海西皮都是鸟类栖息地。

鸟岛高出湖面7 6米,面积仅0 27平方公里。

栖鸟类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数以10万计。

每年春天各种候鸟从南方飞来,产卵、孵化,到9~10月份,再向南飞迁。

鸟岛秀丽的风光和奇特的禽鸟生活,吸引了大批游人,使鸟岛成为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

海心山岛面积约0 46平方公里,高出湖面约30米。

岛上怪石嶙峋,林木茂盛,风光秀丽。

相传古时岛上产龙驹,又名“龙驹岛”。

现在的鸟岛也包括了海心山岛。

青海湖四周高山怀抱。

北面为雄伟壮丽的大通山,东面为巍峨高峻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连绵的海南山,西面是4000~5000米的橡皮山。

山下是茫茫无垠的大草原,一直延伸到青海湖畔。

青海湖处于青海湖盆地的最低处,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人为污染,青海湖面积逐渐缩小,水质渐差,需大力加以保护。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理清思路,把握情感线索。

(二)明确内容,掌握观察方法。

(三)品味语言,揣摩表达效果。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相关文字材料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刚察县以南,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略呈椭圆形,面积4636平方公里。

环湖周长为360公里。

湖水平均深度约为19米,最深处为28.7米。

湖面海拔3196米。

1975年建立面积达56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1997年晋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名鲜海或仙海。

直到北魏以后才改称青海。

青海湖水中含大量氯化钠和硫酸镁等无机盐,清澈透明,但不宜饮用。

湖中盛产湟鱼,又名裸鲤,肉肥而嫩,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分布着五个美丽的岛屿:鸟岛、海心山、三块石、砂岛和海西皮。

其中鸟岛和海心山岛是青海湖著名的旅游胜地。

鸟岛是青海湖最有名的岛。

坐落于青海湖西部布哈河河口附近,形如蝌蚪。

鸟岛原名海西山,也称“蛋岛”,与不远处的海西皮都是鸟类栖息地。

鸟岛高出湖面7.6米,面积仅有0.27平方公里。

栖鸟类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数以10万计。

每年春天各种候鸟从南方飞来,产卵、孵化,到9~10月份,再向南飞迁。

鸟岛秀丽的风光和奇特的禽鸟生活,吸引了大批游人,使鸟岛成为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

海心山岛面积约0.46平方公里。

高出湖面约30米。

岛上怪石嶙峋,林木茂盛,风光秀丽。

相传古时岛上产龙驹,又名“龙驹岛”。

现在的鸟岛也包括了海心山岛。

青海湖四面高山环抱。

北面为雄伟壮丽的大通山,东面为巍峨高峻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连绵的海南山,西面是4000~5000米的橡皮山。

山下是茫茫无垠的大草原,一直延伸到青海湖畔。

青海湖处于青海湖盆地的最低处,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人为污染,青海湖面积逐渐缩小,水质渐差,需大力加以保护。

2 有条件的可以展示有关青海湖的图片材料,给学生以视觉上的感受。

3 导入语设计:上一堂课,我们品味了周庄“小桥流水人家”般的江南水乡的韵味,那种韵味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今天,让我们随着当代作家冯君莉“一起上路”,去感受大西北的青海湖,去领略它所特有的情致。

(二)自读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借助书本的注释,理清字的笔画,读准字音。

(三)正音颠簸(bǒ)深湛(zhàn)恬(tián)雅眸(móu)子安谧(mì)肃穆(mù)魅(mèi)力蓼(liǎo)蓝哈(hǎ)达逶迤(wēiyí)潸(shān)然篝(gōu)火娓(wěi)娓动听脍炙(kuàizhì)人口虚无缥缈(piāomiǎo)(四)研读1 分析题旨,确立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明确:梦幻2 找出文中表示相关意义的句子。

明确:“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

”“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3 讨论文章的线索。

明确:由此可见,文章是以“梦幻”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从开头关于高原的梦,到扑进如梦幻般的景观,再到梦想如何保护青海湖的美丽的幽思,条理十分清晰。

4 讨论文章观察景物的方法。

(可与《周庄水韵》进行比较)明确: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5 讨论作者描写景物的思路。

(先找出相关的句子,再概括所描写的内容)明确:相关句子描写内容“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观赏草滩“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观赏湖水“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观赏乌云“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

”观赏万里晴空“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

”观赏草滩与山峦“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观赏海岛“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

”观赏结束(五)作业熟读全文,摘抄你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想想喜欢的理由。

第二课时(一)导入复习上一堂课所讲的内容。

(二)研读学生自己交流喜欢的段落、句子或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可从多角度阐述理由,内容、方法、修辞、情感等等,不求全面,但教师评点要力求准确)示例1:青海湖湖水蓝色的醉人。

(1)“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湖水蓝得“醉人”,用“醉人”表达了观赏者的心态,已陶醉其间,同时也表现出湖水蓝得可爱、迷人。

“纯正”、“深沉”,是与“海洋”和“天空”比较后给予作者的主观感受,更突现出湖水蓝的程度,浓浓的,毫无杂色。

(2)“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

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先用排比的句子,从多方面描述青海湖迷人的水色,再用比喻具体描述湖水,“水灵灵”,极富动态的感觉,活灵活现,“蓝晶晶”,指蓝得发亮,富有色彩感。

由此,湖水显得更为娇美可爱。

此外叠词的运用,也使得语言富有了一种音韵的美。

(3)第5段中有关数字的说明的作用。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明湖水为什么蓝得出奇,使读者能更全面地感知青海湖。

示例2:环境氛围的清新幽静,优美迷人。

(1)“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用“绿茵茵”、“黄灿灿”,不仅突出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

(2)“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

而我的脚下,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淡蓝”、“碧绿”、“深褐”、“银色”,组合成一幅色彩斑斓又意韵深远的画卷。

(3)“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出雨珠的可爱,以及雨后空气的纯净。

“甜丝丝”、“凉爽爽”,这里不仅是生理上的感觉,也是心理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心情舒畅、心旷神怡的甜蜜之感。

同时短句和长句的交叉运用,也形成音节的参差感。

示例3:鸟岛的神奇和鱼类的丰富。

(1)引用神话传说的作用。

为青海湖中的岛屿增添了一种神奇迷人的色彩。

(2)“只有这神奇、美丽、和平的得天独厚的地方,才能够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这是作者在介绍了鸟岛形成的客观历史因素以及独特的自然条件后由衷的赞叹,这种赞叹也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青海湖特有的魅力。

(3)“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

”句中的“金灿灿”“红艳艳”,表现出鱼的黄与红的色彩,鲜艳灿烂,光彩夺目。

示例4:作者的情感。

文章自始至终表现出对青海湖的幽美的喜爱,那是一种贴近自然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

作者非常希望这样的感受能有更多的人来分享,但又担心美丽的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为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这种矛盾的心理,也从环境保护的侧面表现出一个有识之士对青海湖的珍爱。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以“梦幻”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从三个方面描绘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展示了一幅如梦似幻的迷人画卷。

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感受青海湖的迷人魅力,同时关注文中流露出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目标1.感知青海湖“梦幻般”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从品读文章用词和修辞手法的角度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3.探讨“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问题,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之中。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电脑画面或图片介绍青海湖,要求学生先仔细观看,再用一句话或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画面留给自己的印象。

(二)教学切入点1.扣住标题中的“梦幻”一词设问切入:文章中有哪些词句与“梦幻”有关?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把握住文章的线索,整体感知青海湖的迷人魅力。

2.从作者的行踪及观察点切入:标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词,归纳作者观察的对象和具体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三)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圈点勾画法、设疑释疑法、要点归纳法、诵读品析法、合作探究法。

1.归纳文章描绘青海湖的几个角度。

2.说明引用神话传说的作用。

3.理解作者既希望更多人赏识青海湖又担心青海湖的美丽被破坏的矛盾心理。

(四)学法指导1.圈点勾画法:标出体现作者行踪及观察点的词句,整体把握文章的线索。

2.诵读品析法:标出描绘青海湖湖水、环境的语句,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思考作者的表达方式。

3.合作探究法:文章末尾给读者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如何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四、拓展延伸1.收集有关青海湖的资料,了解它的过去、现在,合理预测它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