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时教案新课标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摩尔(mol)。
o掌握物质的量、质量、体积之间的换算关系,特别是利用摩尔质量进行计算。
o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o能够熟练进行物质的量、质量、体积之间的换算。
o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
o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o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o树立学生尊重事实、注重实验数据的科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摩尔质量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掌握复杂化学问题中物质的量的换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题分析,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和解题技巧。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的量的概念。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具:投影仪、黑板、白板笔-实验器材:烧杯、量筒、天平等-多媒体资源:课件、相关教学视频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2.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及时提醒和处理。
3.激励措施: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如课堂小测验成绩优异者可以获得小礼品或加分。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批改和反馈。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教案_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中学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教案〔2〕2、使学生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3、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4、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才能重点难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练习法教学过程:〖复习〗相对原子质量:以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课〗一、1mol任何粒子〔或者者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离子:相对原子质量练习、1molH的质量是:、1molFe的质量是:、1molO2的质量:、1molH2SO4的质量是:、1molFe2+的质量是:、1molFe3+的质量:、1molNaOH的质量是:、1molNa2O2的质量是:、1molCuSO45H2O的质量是:、二、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常用单位:g/mol、Kg/mol理解:⑴1mol物质的质量⑵数值上等于微粒或者者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⑶单位:g/mol〔克/摩尔〕、Kg/mol〔千克/摩尔〕练习、H的摩尔质量为、H+的摩尔质量为Na的摩尔质量为、Na+的摩尔质量为H2SO4的摩尔质量为、NaCl的摩尔质量为NO3---的摩尔质量为、HNO3的摩尔质量为三、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单位g或Kg)物质的量(单位mol)即:M=m n练习:1、24.5克H2SO4的物质的量是、2、11克CO2的物质的量是、3、molNa2CO3的质量是、4、molH2O的质量是、练习、1、Na的摩尔质量为〔〕A、23B、23gC、23molD、23g mol--12、含有3.011023个分子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A、5molB、0.5molC、50molD、0.2mol3、在以下物质中,其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A、gCO2B、gH2OC、3.2gO2D、49gH2SO44、假设mgH2含有n个氢分子,那么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A、2n/mB、n/mC、2nD、n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1molO的质量是32 g mol---1B、OH---的摩尔质量是17gC、1molH2O的质量是18g mol---1D、CO2的摩尔质量是44g mol---16、⑴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它的摩尔质量为,⑵molH2SO4的质量是、其中含有molO、molH,⑶0.01mol某物质的质量是1.08 g,此物质的摩尔质量为、7、当O2、SO2、CO2、的质量比为2∶4∶5时,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4∶5B、1∶2∶3C、11∶11∶20D、2∶2∶3。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6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我精心为您带来了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 ,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其中“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学生必做实验。
对于定量认识物质及化学变化,学生初中学习过基于质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并且掌握情况较好。
所以当学生接触“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概念,是比较难主动使用的。
所以教学过程,应该突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的建立,确实为化学研究链接微观和宏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学生初步掌握微粒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1、“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 一) 环节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任务 1]教师引导: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相关单位;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4. 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
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摩尔的概念、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方程式与物质的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 概念解释(10分钟)
解释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概念,并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
方法。
3. 实例演练(15分钟)
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实例演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讨论与分组练习(15分钟)
分组讨论物质的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如溶液的浓度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等,并
进行练习。
5. 实践操作(15分钟)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6.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的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物质的量的知识;
2. 思考物质的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做简单调研。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增强了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下节课可继续拓展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引入相关的计算方法。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学会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量,理解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加深对化学科学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物质的量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并与物质的质量、体积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10分钟)通过实例和图示,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的关系,并引出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
3. 实例演练(20分钟)给出一些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物质的量的表示式,以及计算物质的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一次具体的化学实验,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并进行计算。
5.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讲解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意义,并进行实例演练和计算。
6. 归纳总结(5分钟)经过学习,学生应总结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计算物质的量的方法,并理解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概念。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观察学生是否掌握了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反思:可以加强实验环节的设计与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学问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的规律推理、抽象概括的力量。
培育学生的计算力量,并通过计算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稳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熟悉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讨论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育学生敬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加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标准化,单位使用精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思索: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响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
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子反响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叙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生疏。
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答复: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根本单位物理量单位名称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发光强度坎[德拉] 物质的量摩尔叙述:在定量地讨论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粒(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
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讨论、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殊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根底。
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根底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留意这一变化。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提问:通过观看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熟悉是什么?答复: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目标: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掌握摩尔、原子量、分子量等概念,能够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量。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2. 摩尔与物质的关系
3. 原子量、分子量及摩尔质量的概念
4.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计算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差异,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学习:介绍物质的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并讲解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实验,学会如何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
4. 总结:复习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 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方式:
1. 完成练习题和实验报告,检验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参与讨论和答疑,考察学生对物质的量理解的深度。
3. 考试及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掌握程度。
延伸拓展: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研究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比如摩尔的应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消耗和生成等方面的研究。
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拓展物质的量的应用领域。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5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5篇)★第二课时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物质的量篇一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二课时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板书:1.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板书:2.称量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
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
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
(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板书:5.洗涤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
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就应本着学生学会实验操作为目的,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并注意细节问题。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两大部分,一、视频演示。
二、实地操作。
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总结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怎样操作和体会实验的快乐。
为此设计以下目标和重难点突破方法。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基础上,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耳听、目看、书写、脑思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实地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对待科学实验的品质。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实验操作体会获得成就的快乐。
三、重点: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五、重点突破方法:根据有效学习思想和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采用视频观法达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骤学习,然后进行实地演练进一步巩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实地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之深刻。
六、教学方法: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指导,让学生上课有据可依。
细节中采用视频观看、讨论总结、自学阅读、实验实地操作、小组间自评互评、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
七、学习方法:自学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互评自评法、合作学习法。
八、导学过程:溶液的概念: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理解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3. 能够根据物质的量计算质量、体积等数值。
教学重点:1. 掌握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理解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讲义、教具等。
2. 向学生出示实验器材图和化学反应现象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出示实验器材图和化学反应现象图,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些实验器材和化学反应有关系吗?”指导学生想一想实验器材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进行化学反应。
二、讲解(25分钟)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关系。
它是以摩尔为单位,记作mol。
1mol物质中所含粒子的数目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NA。
2. 摩尔摩尔是化学计量中粒子数目的单位,1mol氢原子的质量是1.008g,1mol氧分子的质量是32.00g。
因此,计算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质量和体积物质的量用的都是摩尔。
3.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一种物质量的度量单位,通常用于表达摩尔中所含物质的质量。
即物质中每一摩尔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用单位g/mol表示。
4. 摩尔体积摩尔体积是指1mol气体的体积,标准条件下为22.4L。
如某些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摩尔体积可以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计算。
三、实例分析(10分钟)老师向学生出示一个问题:“一个分子的KClO3需要分解为KCl和O2,需要使用多少克KClO3才能得到2mol氧气?”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四、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知识和技能?对化学反应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学生课后需要进行了解和巩固。
五、作业(5分钟)1. 编制2个摩尔质量数值的表格,其中包括一些常见的离子的摩尔质量。
人教新课标化学高一年级《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板书] 一物质的量[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
从中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设问]正如1kg有多重,1mol有多少个微粒呢?[板书] 2,物质的量的基准请大家从教材45页的第二段中找出答案。
[投影] 阅读提纲:1、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多少?2、多少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与1mol粒子中的粒子数目相同?3、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常数的值,该常数的符号为,其近似值为mol-1。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二课时](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二课时](精选3篇)第二课时教案: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大小的物理量,能够运用摩尔的概念进行物质量的计算。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包括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等。
3. 能够解决简单的物质的量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计量瓶、天平、试剂瓶等课件:物质的量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相关知识点的PPT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Step 2 学习新知1. 引入新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物质的量相关问题,例如:“如果我们要制作100g的盐水,我们需要多少克的盐?”2. 学习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讲解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的定义和公式:物质的量 = 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
- 对于给定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使用公式计算物质的量。
3. 学习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 定义摩尔的概念:1摩尔物质的量是指含有6.022×10^23个原子、离子或者分子的物质,简称1mol。
- 学习物质的量与摩尔的换算关系:物质的量 = 摩尔数 ×1mol。
- 使用对数运算与计算器或者Excel进行换算的方法。
Step 3 解答疑惑学生提出关于物质的量相关计算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示范。
Step 4 深化理解结合实验进行物质的量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实际问题。
Step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确保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Step 6 课堂扩展对学生进行物质的量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Step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Step 8 辅助学习推荐学生参阅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学习。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4)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5)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6)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技能。
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技能。
3、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2)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3)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方法] (1)对比—比喻—联想结合方法;(2)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引入] (投影)1、大米为什么通常用kg作单位,而不用米粒数来计量?火柴为什么要成盒销售?2、(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什么?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难以称量,当称量物质的实验操作时,微粒与可称量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过渡] 以上问题启发思考,使学生寻找假设桥梁,引入正题。
[阐述] 本章知识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引入基本概念] 18克水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但1个水分子却无法称;1把大米可以称量,1粒大米却无法称,但1粒大米质量可以计算,同理,1个水分子的质量也可以计算,通过物质的量进行换算。
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 一、物质的量[类比]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讲述]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物质的量教案1一、课题:高一化学-物质的量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授课教师:五、教学目的: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知道摩尔,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粒子的数目、摩尔质量中的任意一个求另一个。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物质的量、质量中的任何一个求另一个。
六、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摩尔质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求法已知质量求摩尔质量已知物质的量求粒子数七、教学难点对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八、教学过程1、通过复习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从宏观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的数量两个角度来分析该方程式,从而得到宏观与微观必然存在某种联系的结论,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物质的量”。
2、举出几个与物质的量作用相似的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发明。
如:12 个 = 1 打等。
3、讲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符号、单位。
4、物质的量的单位引出本课的第二个重点——“阿伏加德罗常数”;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由来,数值(强调其单位)。
5、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给出公式:n = N / NA6、运用上述公式做计算练习。
7、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注意“粒子”的概念。
物质的量教案2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第二标题。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
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__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学科:化学年级:高一单元:物质的量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大小的基本概念。
2. 熟练运用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摩尔、质量和体积的计算。
3. 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4. 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教学难点:1.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2. 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 准备教案及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例如一个苹果和一升水之间的比较。
2. 概念讲解:a. 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包括定义和单位。
b. 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例如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计算练习:a.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b. 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解答问题。
4. 实验操作:a. 进行一个涉及物质的量的实验,例如利用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进行中和反应。
b. 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c.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
5. 总结和应用:a. 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引导学生应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化学方程式中的问题。
6. 反思和评价:a.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物质的量的计算题和相关应用题。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教材;2. 实验器材:酸溶液、碱溶液、容量瓶、烧杯等;3. 学习资料:PPT 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计算练习和问题解答的准确性;3. 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4. 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课时一内容:物质的量概念的引入【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式质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相关术语的定义。
2. 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例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实验器材、板书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实验视频,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1. 实验中的物质量的变化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2. 实验中的物质量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二、概念解析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的概念。
然后通过示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1. 如果有一个苹果,我们可以用苹果的个数来表示,如一个苹果、两个苹果等。
那么,如果有一些水怎么表示呢?是否也可以用个数来表示?2. 由此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解释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含有多少个基本粒子(原子、分子)。
三、物质的量及相关术语的定义1. 引导学生回顾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并给出相对式质量的定义。
2. 给出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所含有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的个数。
3.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概念,解答疑惑通过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五、练习与应用1. 练习:完成课本上与物质的量相关的练习题。
2. 应用: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实验视频引入新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通过示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并且能够运用相关术语。
通过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解答疑惑,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教案标题: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
2. 掌握摩尔与质量、体积之间的转化关系。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摩尔。
2. 摩尔与质量、体积之间的转化关系。
教学难点:1. 运用物质的量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实例。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计量物质的量。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讲解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的定义和符号。
2. 介绍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概念。
3. 讲解摩尔与质量、体积之间的转化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示范。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些涉及物质的量的实际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四、实验探究(30分钟)1. 学生进行一项与物质的量相关的实验,如氢气制备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概念解决问题,并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辅助手段:1. 教学课件:包含物质的量概念、计量单位、转化关系等内容的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批改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的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如摩尔比、化学计量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新课标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
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
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 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
不能拆分。
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
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比,加以区别。
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但是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讲很陌生也很抽象。
再加上对高中化学的畏惧,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点。
因此教师应注意分散难点,多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习兴趣。
4.应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量、摩尔的定义,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明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对象的。
(2)明确粒子的含义。
它可以是分子、原子、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每一个物理量都有它的标准。
科学上把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数定为1mol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因此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1,在叙述和定义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计算时取数值“6.02×1023mol-1”。
5.关于摩尔质量。
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把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就能够把摩尔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
如一个氧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倍,又1mol任何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数,所以1mol氧原子质量是1mol碳原子质量的倍,即。
在数值上恰好等于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给物质的量的计算带来方便。
6.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
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理清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课题: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思考: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
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子反应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讲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
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回答: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物理量单位名称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热力学温度开[尔文]发光强度坎[德拉]物质的量摩尔讲述:在定量地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粒(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
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别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基础。
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基础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注意这一变化。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提问:通过观察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认识是什么?回答: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讲述:“物质的量”是不可拆分的,也不能增减字。
初次接触说起来不顺口,通过多次练习就行了。
板书:一、物质的量1.意义: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n 引入: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个。
“打”就是一定数目的物品的集合体。
宏观是这样,微观也是这样,用固定数目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
科学上,物质的量用12g12C所含的碳原子这个粒子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它就是“摩尔” 阅读:教材45页讲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这个常数的符号是NA,通常用它的近似值6.02×1023mol-1。
板书:二、单位�D�D摩尔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符号:mol2.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NA,近似值6.02×1023mol-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和6.02×1023是否可以划等号呢?不能。
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33×10-23g,可以求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因此注意近似值是6.02×1023mol-1。
提问:1mol小麦约含有6.02×1023个麦粒。
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学生思考:各执己见。
结论:不正确。
因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使用范围是微观粒子。
因此在使用中应指明粒子的名称。
6.02×1023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值,所以宏观物体不便用物质的量和摩尔。
例如,地球上的人口总和是109数量级,如果要用物质的量来描述,将是10-14数量级那样多摩尔,使用起来反而不方便。
板书:3.使用范围:微观粒子投影: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mol氧(2)0.25molCO2。
(3)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4)1mol是6.02×1023个微粒的粒子集合体。
(5)0.5molH2含有3.01×10 23个氢原子。
(6)3molNH3中含有3molN原子,9molH原子。
答案:(1)错误。
没有指明微粒的种类。
改成1molO,1molO2,都是正确的。
因此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用化学式表示。
(2)正确。
(3)错误。
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
摩尔只是它的单位,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4)错误。
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二者不能简单等同。
(5)错误。
0.5molH2含有0.5×2=1molH原子,6.02×1023×1=6.02×1023个。
(6)正确。
3molNH3中含有3×1=3 mol N原子,3×3=9molH原子。
投影:课堂练习2.填空(1)1molO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O;(2)3molH2SO4中约含有__________个H2SO4,可电离出_________molH+(3)4molO2含有____________molO原子,___________mol质子(4)10molNa+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Na+答案:(1)6.02×1023 (2)3×6.02×1023,6mol (3) 8mol,8×8=64mol(因为1molO原子中含有8mol质子)(4)10×6.02×1023 (5)2mol讨论:通过上述练习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出物质的量、微粒个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4.物质的量(n)微粒个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小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物质的量与粒子个数之间的关系:作业:教材P48一、二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