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气汤的比较
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对正常男性志愿者泻下作用比较
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对正常男性志愿者泻下作用比较吴中平;韩燕;朱文清;储成志【摘要】目的:比较大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在通便能力上的差异.方法:严格依《伤寒论》制备两方原液,12位受试者先后服用两方,观察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并收集粪便,记录腹泻时间、次数和体质量变化,测定粪便上清Na+、C1-、K+、Ca2、SO42、葡萄糖、蛋白和密度、隐血.结果:在调胃承气汤服用剂量减半的情况下,受试者不适程度明显较服大承气汤为重,但基本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在首次腹泻时间、6h、24 h内腹泻次数和体质量变化方面,调胃承气汤较大承气汤强30%~40%左右;Na+、K+、Ca2、SOi-浓度较原液明显降低,隐血试验为阴性.结论:调胃承气汤的泻下力较大承气汤峻烈,二方均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而无肠黏膜损害,其安全性均较高.【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3)007【总页数】3页(P973-974,994)【关键词】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泻下作用【作者】吴中平;韩燕;朱文清;储成志【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上海 201203;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5三承气汤是《伤寒论》阳明病篇攻逐燥热腑实的常用方剂,一般认为调胃承气汤缓下、泻下力最弱,大承气汤峻下、泻下力最强。
大承气汤组成及煎服法为“大黄四两,芒硝三合……煎取两升,分二服”。
调胃承气汤组成及煎服法为“大黄四两,芒硝半升……煎取一升,顿服”。
大黄服用剂量前者是后者的2倍,芒硝则是3.3倍,而二方中其他药物均无直接泻下作用。
因此,调胃承气汤泻下能力理应更强,但缺乏相关报道,故有必要从实验角度试作论证。
1.1 对象与材料1.1.1 对象招募12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志愿者,年龄(24.0±0.5)岁,体质量(65.3±3.5) kg,身高(173.2±2.1) cm。
14大承气汤(附:小承气汤、调卫承气汤)
14大承气汤(附:小承气汤、调卫承气汤)继续讲第2部分第1大类就是寒下,其实大家记个大承气汤就可以了,这个非常有名。
那么为什么叫大承气汤?因为大承气汤的治方的理论含义是它能够承胃气下行,承胃气,所以叫做承气,因为在承气汤系列里面它的力量最猛,可以说是无坚不破所以叫大承气汤,那还有其他的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很多,都是在大承气汤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
方子组成:大黄4两,用量不少,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
大承气汤这个方子最大的特色是煎药比较麻烦,为什么呢学?煎的四味药要分三拨儿来煎,首先要放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先煮枳实和厚朴,取五升煎掉一半的水以后,然后再放大黄,大黄再煮一会,这属于后下,煎去两升,微火一两沸。
再放芒硝微煮一下就可以了,这个属于冲服,基本上不怎么煮了,属于先煎后内na,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黄后芒硝冲服。
最后,得下,余勿服。
如果说已经泻下了,剩下的药就不要吃了,这是我们第二次讲不必尽剂,不用吃完,这个语气上来得更强烈一些。
好那么大承气汤的功效是什么呢?从这个方法来推一下吧,首先它的处方的君药是大黄,大黄的主要功效是什么?当然泻下作用是有的,你可千万不能看到大黄只记得泻下,还有活血作用,况且在这里写的是酒洗,如果是酒大黄活血作用会更强,还有呢,但这里不是酒大黄,是酒洗的生大黄,跟酒大黄是不一样的,酒大黄是炙过的,生大黄清热作用是蛮强的,所以它是清热能够泻下,能够活血,而且能够祛邪,荡涤体内的实邪,所以用它来干什么呢,用它来助胃气下行,推涤实邪的,把这些实邪推涤到体外,当然这个表现形式就是泻下了啊。
好,接下来是枳实厚朴,枳实厚朴是常见的一组对药,就是他们俩就像兄弟一样,就是用枳实就用厚朴,用了厚朴就用枳实。
它们俩个放在一起作用是什么?它们俩个共同点首先就是能够下气,就是能够使气机下行,你要泻下法则不就是让气机下行气机通畅吗,对不对啊?六腑以通为顺呢?这个通,通降,气机往下面走的,所以枳实厚朴能够使气机下行,这就是所谓的承胃气,就是能够帮助胃气下走,所以叫承气汤嘛,所以承气汤里面核心是枳实厚朴啊,这个体现他的这个治方思想,那么有了枳实厚朴来加强大黄本身的泻下作用,这个泻下作是不是已经很强了,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用这个芒硝呢?芒硝跟大黄跟枳实厚朴有什么区别呢?芒硝不是下气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芒硝能润、软坚,最重要的作用还是清热,所以大便如果非常的坚实的时候用芒硝效果会更好一些,所以芒硝在这里是清热软坚,来帮助泻下下的,那么这四味药在一起,我们就推测出来它有清热、荡涤实邪、软坚、下气的作用。
经方:调胃承气汤(食物堵在十二指肠)
经⽅:调胃承⽓汤(⾷物堵在⼗⼆指肠)调胃承⽓汤【原⽂】⽢草⼆两(炙)芒硝半⽄⼤黄四两(清酒洗)右三味,切,以⽔三升,煮⼆物⾄⼀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沸,温顿服之,以调胃⽓。
【作者】张仲景【出⾃】《伤寒论》【经典回顾】1、伤寒脉浮,⾃汗出,⼩便数,⼼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作⽢草⼲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温者,更作芍药⽢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汤;2、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
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与调胃承⽓汤。
3、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微,必先振栗汗出⽽解。
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解。
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汤。
4、伤寒⼗三⽇,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
若⼩便利者,⼤便当硬,⽽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其治也。
若⾃下利者,脉微当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汤主之。
5、太阳病,过经⼗余⽇,⼼下温温欲吐,⽽胸中痛,⼤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汤。
若不尔者,不可与。
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故知也。
6、阳明病,不吐,不下,⼼烦者,可与调胃承⽓汤。
7、太阳病三⽇,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汤主之。
8、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汤和之则愈。
【剂量】1、⼤黄和炙⽢草的⽐例是⼆⽐⼀,炙⽢草不可以⽤太重,如果⽤太重,⼤黄和芒硝会停在肠胃⾥⾯不⾛,因为炙⽢草把它固住了。
【组成】芒硝⽢草⼤黄【时机】1、下脘、建⾥这⾥有压痛就是调胃承⽓汤,⽤于⼗⼆指肠这⼀段。
2、“太阳病,发汗后,不恶寒,但热者”就是桂枝汤将肠胃⾥的津液发掉了(⿇黄汤不会,因为⿇黄汤是宣肺的),⾷物堵在⼗⼆指肠⾥;⾷物如果堵在⼩肠,就是⼩承⽓汤,⼤肠⾥就是⼤承⽓汤。
3、腹不满,于脐中⼼之腹底及上下左右有凝结⽽觉抵抗,且有压痛者,即本⽅之腹证也。
说明白7个承气汤的不同
说明白7个承气汤的不同
三承气汤合论
三承气之应用,别有异点。
如燥热结实,口渴便闭,舌苔燥黄者,用调胃承气汤;如湿热结实,腹胀便闭,舌苔黄膩者,用小承气汤;如热结颇甚,津液将竭,急须急下存阴者,则必用大承气汤矣。
又如热结旁流,于小承气汤加川连3克尤妙。
如肺伏痰火,胸膈痞满而痛,甚则神昏谵语,腹满便闭,用陷胸承气汤(生大黄、半夏、瓜蒌仁、风化硝、川连、枳实)加莱菔子15克,其效尤捷。
如发汗利小便太过,肠火炽盛,灼胃蒸脾,胃中燥而烦实则大便难,用三仁承气汤(火麻仁、光杏仁、松子仁,油木香、生大黄、大腹皮、炒枳实),亦治慢性之便秘。
如火郁便秘,不下则无以去其热,液枯肠燥,不润则适以速亡其阴,用养营承气汤(生地、知母、生白芍、油当归、生大黄、枳实、厚朴),惟既液涸阴枯,朴枳不要妄投。
如邪火壅闭,即堵其神气出入之窍,致昏不识人,谵语发狂,大热大烦,大渴大汗,大便燥结,小便赤涩等证俱见,用白虎承气汤(生石膏、知母、陈仓米、生大黄、玄明粉、生甘草)。
盖诊病难,用药更难,诊病之难难在变,用药之难亦难在变。
虽然,病之变也固难治,而用药欲随之变而变,岂非难之又难乎,苟不识成法,焉有准绳;拘守成法,何能治变。
必也守经通权,由常达变,则为医之能事毕矣。
故吾补叙四承气特恐学如有不及者,但知执古之常,不知穷今之变。
师古不泥於古,庶乎近焉。
承气养荣汤的功效与作用
承气养荣汤的功效与作用
生活中很多人对于药材的认识不足,现在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的补品越来越多,承气养荣汤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大家来了解一下承气养荣汤。
【别名】
养荣承气汤
【处方】
知母、当归、芍药、生地、大黄、枳实、厚朴。
【功能主治】
润燥兼下热结。
主瘟疫下证,以邪未尽,不得已而数下之,间有两目加涩,舌反枯干,津不到咽,唇口燥裂,热渴未除,里证仍在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各家论述】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以四物汤去川芎,重加知母,清养血液
以滋燥,所谓增水行舟也。
然徒增其液,而不解其结,则扬汤止沸,转身即干,故又以小承气去其结热,此为火盛烁血,液枯便秘之良方。
【摘录】
《瘟疫论》卷上
上文就是对承气养荣汤的相关知识的简单介绍,生活中也许我们不常吃到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药材的药理作用,总会对生活有所帮助的。
承气汤:大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复方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承气汤:大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复方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12克、厚朴八两(去皮,炙)24克、枳实五枚(12克)、芒硝三合(6克)。
小承气汤:大黄(酒洗)四两,厚朴(炙)去皮二两,枳实(大者,炙)三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二服。
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此于大承气汤去软坚下热的芒硝,又减行气消胀的枳实、厚朴用量,虽亦属里实的下剂,但较大承气汤则远有不及,尤其下热,更较不足,故名为小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生地黄、麦门冬各八钱(各24克),大黄三钱(9克),芒硝一钱五分(5克),玄参一两(30克)。
复方承气汤:大黄15(后下) 芒硝9克(冲服) 厚朴、莱菔子各30克枳壳、桃仁各9克赤芍 15克。
大黄15(后下) 芒硝9克(冲服) 厚朴、莱菔子各30克枳壳、桃仁各9克赤芍 15克。
我今天与我们在坐的各位就把承气汤类方的使用心得认真的分享一下,我们来看,承气汤类方主要是指以三个承气汤为主的,就是大承气、小承气、调味承气,兼有桃核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承气汤类方啊,他的使用是有一定依据,我们常讲,经典原文是它的依据,但是除了原文,我们在心里面还要形成一个什么概念呢?把六经辨证大法时刻不能丢,只有通过六经辨证的理论来运用这一类的处方,才能找到很强的抓手,用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得心应手。
我们说:六经是大法,方药是武器。
六经大法比如说太阳病里面我们讲太阳中风、太阳伤寒,阳明经病里面我们讲阳明经证阳明腑证,以及少阳经病我们讲少阳实证少阳虚证,这是三阳里面涉及最多的。
但是这里请大家注意,我们在临床中,一定不能忽视一个问题,六经之大法、六经之循行,它是纵横交错的,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如果你单单按条文去套用,你可能有时会很痛苦很迷茫,所以我讲,我们中医啊,许多年来,为什么滞后不前?发展的比较缓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疗效很成问题。
总之,只要我们把临床疗效提高,中医的复兴就会更好、更快。
浅析《伤寒论》三承气汤
浅析《伤寒论》三承气汤1摘要:《伤寒论》三承气汤不仅治疗阳明腑病,还可以治疗其他经病证,且三承气汤的治疗偏重有所不同,本文通过症状、病机、适应证、治法、方药、煎服方法等方面分别分析比较三承气汤,从而更有效的在临床上发挥三承气汤的作用。
关键词: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清泻;泄下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均出自于《伤寒论》[1],是治疗阳明腑证的主方。
但仲景对三承气的应用不仅限于阳明病,在太阳、少阴、厥阴等篇均有应用。
如太阳病篇,当太阳病因病程日久病邪入里化热、或因误治后伤津化热,导致胃肠燥热的病证,也可以用调胃承气汤治疗;厥阴病篇,用小承气汤治疗厥阴病下利证;少阴病篇也应用了大承气汤治疗“少阴三急下”证。
虽然同属攻下方剂,但由于所致病证的不同,三承气汤攻下的机理有所不同。
调胃承气汤主要治疗胃肠燥热,热邪偏重的病证,其作用偏于“清、泻”,以清燥热为主;大、小承气汤都偏于通过“泄、下”治疗有形实结之证,其中大承气主要治疗胃肠热邪与有形之邪互结形成燥屎,腑气不通较为重甚的病证,以泄热通气为主,小承气主要治疗实热结聚轻,虽有痞满,而燥热不甚的病证,以轻泄为主。
下面将分别从症状、病机、适应证、治法、方药、煎服方法等方面论述比较三个承气汤。
1.调胃承气汤在阳明病篇中调胃承气汤是治疗阳明热盛,热邪尚未与有形实邪互结,或实热互结尚轻,痞满不甚,主要症状有“蒸蒸发热”、“心烦”、“腹胀满”。
“蒸蒸”兴盛貌,提示热邪尚未与有形实邪相结,犹能向外蒸腾;“心烦”提示邪盛热扰心神,热重甚至出现谵语;“腹胀满”提示邪热已达阳明肠腑,热壅气机,腑气不通,“不吐、不下”也是由于腑气不通所致,但尚未逆而上行,由此可知“腹胀满”这个症状相对于大承气汤证的“腹满痛”较轻。
除阳明病篇,太阳病篇也有调胃承气汤的论述,如29条,阴阳俱虚的人用热药过多,阳复太过,更伤阴液,化燥化热,导致胃中燥热的谵语症;70条,阴虚之人伤津化燥,出现燥热初结;94条,里气被邪实闭郁而不畅;105条,太阳病日久病邪入里化热成阳明内实证;123条,病邪入里化热,又误治,致邪热郁结于里,以上病证均可用调胃承气汤泻热和胃,润燥软坚。
刘渡舟:桃核承气汤讲解
刘渡⾈:桃核承⽓汤讲解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如狂,⾎⾃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汤。
(112)桃核承⽓汤⽅:桃仁(五⼗个,去⽪尖),桂枝(⼆两,去⽪),⼤黄(四两),芒硝(⼆两),⽢草(⼆两,炙)。
上五味,以⽔七升,煮取⼆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微沸。
下⽕,先⾷温服五合,⽇三服,当微利。
这⼀条是讲太阳病蓄⾎的腑证。
太阳蓄⾎证有三个,⼀个是桃核承⽓汤证,⼀个是抵当汤证,再⼀个是抵当丸证。
这头⼀个就是桃核承⽓汤证。
“太阳病不解”,这是太阳的经证不解;“热结膀胱”,就⾔它的⾥证了,是表邪⼊到⾥了,热和⾎凝结了。
这个凝结,是开始凝结,所以叫初结。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热结于⾥了,我们现在说这个膀胱是指⼿太阳⼩肠。
热与瘀⾎初结,从病理上来讲它的势⼒不是强⼤的。
另外,热与⾎结,是热去结⾎,热的⼒量⽐较强⼀些,瘀⾎程度弱⼀些,是热重⽽瘀轻。
出现什么症状?“其⼈如狂”,语⾔动静,或是或⾮,⾔语⾏为有时正确,有时就很离奇,有点⼉狂妄不羁,但是还不是发狂,叫做如狂。
还有⼀些理智,还没⾄于打⼈毁物,不避亲疏。
为什么热与⾎瘀,就会出现如狂的症状?因为第⼀,热与⾎结是个实证,不是个虚证;第⼆,因为他有热,实证⽽且还有热,虽然是结于下焦,但是热与⾎结要影响⼼神,浊邪浊热上扰于⼼,就出现了如狂的证候。
因为⾎脉都属于⼼,热与⾎结要影响到⼼,⼼神被扰,他就狂妄、烦躁狂乱,说这⼈就如狂。
从病机上来看,因为热和⾎初结,势⼒还没成,所以有“⾎⾃下,下者愈”。
⾎⾃⼰就下来了,正⽓抗邪,热随⾎减,病就好了。
从哪⼉下?因为病在下焦,所以⼀般是从⼤便下⾎,妇⼥可能有⼀些像来⽉经,男性⼀般是从⼤便泻下,“下者愈”。
如果不下,热与⾎结没有⼀个⾃我作解的机会,那就要⽤药来攻逐了。
⽤药物攻逐的时候,张仲景提醒我们要注意⼀个问题,“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这个病从太阳病的经证来的,泻下的时候就要注意,经表之邪是不是完全都解除了,如果还有⼀些什么恶寒哪,还有⼀些什么表不解啊,那就“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应当先⽤药解外,发汗解太阳之表。
方剂比较表
加味乌药汤 香附10 乌药10、延胡索10 木香10、砂仁10、 生姜10
使 功用(同) 功用(异) 主治(同) 主治(异)
行气止痛力强 肝郁气滞,经行不畅之痛经,以胀痛为主
川芎茶调散与九味羌活汤比较表 川 芎 茶 调 散 组成 同 异 同 异 同 异 羌活,防风,白芷,细辛,川芎,甘草 荆芥,薄荷,茶叶 疏风解表止头痛 长于疏风止头痛, 清利头目 外感风寒头痛,恶寒发热,苔白,脉浮 风邪上攻之偏正头痛,头风,恶寒发热轻或无,口 不渴 外感风寒湿,兼里有蕴热之表寒 证,见恶寒发热重,无汗头身痛沉 重,口苦而渴 九 味 羌 活 汤 苍术,生地,黄芩
同 异 同 异
生姜、大枣 轻宣外燥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外燥证 外感凉燥证
清燥救肺汤 桑叶 9 石膏 8、麦冬 4 阿胶 3、 胡麻仁 3、 人参 2、甘草 3、杏仁 2、枇 杷叶 3 甘草 3 清燥救肺 温燥伤肺
杏苏散与桑杏汤比较表: 杏苏散 君 杏仁 9、苏叶 9 臣 桔梗 6、枳壳 6、前胡 9 佐 半夏 9、茯苓 9、陈皮 6、甘草 3 使 生姜、大枣 功 同 轻宣外燥 用 异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苦辛温润法 主 同 治 异 外燥证 外感凉燥证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 12 桂枝 6 薤白 9 厚朴 12 通阳散结力强,且能下气祛寒,散结消痞 胸痹气结较甚
3.枳实消痞丸与半夏泻心汤比较表 枳实消痞丸 半夏泻心汤 君 枳实 15 半夏 12 臣 厚朴 12 干姜 9,黄连 3,黄芩 9 佐 黄连 6,半夏 9,干姜 3,麦芽 6,四君子 人参 9,大枣,炙甘草 9 使 炙甘草 6 炙甘草 9 配伍特点(同) 辛开苦降,温清并用,补泻兼施 功用(同) 散结消痞,健脾和胃 功用(异) 寒大于温,消大于补,行气消痞力强,兼 温大于寒,行气消痞及补脾力较弱, 消食和胃 长于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同) 脾胃虚弱,寒热互结,升降失司之心下,心下痞,呕吐 主治(异)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热重寒轻之痞证 脾胃虚弱寒热互结,寒重热轻之痞证 4.天台乌药散、橘核丸、暖肝煎比较表 天台乌药散 橘核丸 君 乌药 橘核 臣 青皮,木香,小茴香,良姜 川楝子,桃仁,海藻,昆布,海带 佐使 槟榔,川楝子(巴豆) 木香,厚朴,枳实,肉桂,木通 功用(同) 疏肝行气,散寒止痛 功用(异) 长于行气止痛 长于软坚散结 主治(同) 寒凝肝脉,肝气不疏之疝气疼痛 主治(异) 寒凝肝脉, 气机阻滞之疝气 寒凝肝脉,气血郁滞之疝气 5.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小青龙汤比较表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君 苏子 麻黄。白果 臣 半夏,厚朴,前胡 杏仁,苏子,款冬花,半夏 佐 肉桂,当归,生姜,苏叶 桑白皮,黄芩 使 大枣,甘草 甘草 功用(同) 祛痰平喘宣肺解表 功用(异) 兼温肾纳气 化痰止咳力强,兼清肺热 主治(同) 肺气上逆咳喘 主治(异) 上实下虚之喘咳 风寒外束, 痰热内蕴之喘咳 竹叶石膏汤与白虎汤比较表 竹叶石膏汤 君 石膏 臣 竹叶、人参、麦冬 佐 半夏、粳米、炙甘草 使 炙甘草 功 同 清气分热,生津除烦 效 异 清余热,益气养阴,兼和胃降逆,清补兼施 主 同 气分热证 治 异 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胃失和降 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比较表 君 臣 佐 (使) 功 同 效 异 主 同 治 异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水牛角 30 生地 15 麦冬 9 玄参 9 生地 24 银花 9 连翘 6 竹叶 3 黄连 5 丹参 6 白芍 12 丹皮 9 清热凉血养阴 兼透热转气 长于凉血散瘀 热入营血见身热谵语,斑疹,舌绛,脉细数 热入营分尚未动血,见时有谵语, 热入血分, 谵语, 善忘如狂, 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 斑色柴黑,舌绛起刺
原味伤寒论40:阳明里热证,白虎汤、栀子豉汤、承气汤辨别来用
原味伤寒论40:阳明里热证,白虎汤、栀子豉汤、承气汤辨别来用原味伤寒论,中医二羊原创,100天学习伤寒论。
二羊伤寒论笔记,每日一篇。
继续读伤寒论,今天学的条文中,有一则白虎汤条文困惑,不能理解。
暂时结合前后文来理解。
学习原文、归纳原文,不强求解释,不猜测为什么?我只试图提取原文意思和要点,看看伤寒论到底告诉我们什么?伤寒论原文: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
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
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二羊笔记:1、三阳合病,一发病就能见到太阳、少阳和阳明的病症,几乎同时出现,症状有腹满(阳明)身重(大柴胡汤),难以转侧(太阳表有湿),口不仁而面垢(少阳),谵语遗尿(阳明)。
这个时候不是仅仅的太阳病,之前有三阳并病用小柴胡汤。
这里是合病,比较急,一发病就见到三阳症。
不能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发汗会加重病情则谵语,如果用下法呢,又可能出现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亡阳症候。
2、如果是自汗出,这个时候要与太阳中风的汗自出和太阳无大热、自汗出的麻杏石甘汤症相鉴别。
这里的白虎汤热应该比较厉害而且是里热,汗是大汗。
3、二阳并病,太阳阳并快好又出现阳明里热证,太阳证解了才能用大承气汤汤治疗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
3个承气汤,应用起来有何异同?
3个承气汤,应用起来有何异同?承气汤,有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伤寒论》中有多个条文论述过这3个方子。
提起承气汤,不少人都能想到它们是下法之剂,虽都名承气,但具体应用时并不尽相同。
让我们跟着今天的推文,再一起学习巩固一下这3个方子吧。
调胃承气汤01组成甘草(炙)二两,芒硝半斤,大黄(清酒洗)四两。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02方剂简介与条文《伤寒论》论述调胃承气汤的条文共有9条,其中第248条云:“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调胃承气汤是治疗阳明燥热内结的方剂。
方中大黄苦寒泄热去实,推陈致新;芒硝咸寒,润燥软坚,通利大便;炙甘草甘平和中。
三物相合,为泻下阳明燥热结实而不损伤胃气之剂。
03研究进展由于本方祛邪而不伤正,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
对于急性肺炎伴大便秘结者,采用调胃承气汤通腑泄热常可获效。
04医案选辑张某,男,81岁,2010年6月18日晚10点多其子急叩我门,说他父亲高热昏迷不醒,邀我去他家急救。
患者近10日胸痛、咳嗽,当地医生以扩冠、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显。
近两日高烧不退,体温高达40.5℃。
今日神志不清,神昏谵语,脉洪大,15日未行大便,家属已为其准备后事。
急则治其标,15日未大便,因考虑年高体弱,故用调胃承气汤先通便。
中医诊断:高热。
治则:通腑泄热。
处方:大黄56g,炙甘草28g,芒硝120g。
先煮取大黄、炙甘草15分钟,再放芒硝煮10分钟,将药液适温后用鼻饲管一夜分5次注入。
次日凌晨5点30分左右,便出十几枚坚硬粪蛋。
便后高热消退,神志清醒,嘱其饮小米粥调养。
处方如下。
云苓10g,半夏10g,炙甘草10g,白芍20g,制首乌20g,丹皮10g,橘红10g,炒杏仁10g,黄芩10g,大黄10g(后下),芒硝10g(后下),川芎10g,丹参30g,白术20g,砂仁6g。
增液承气汤与大承气汤在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中导泻作用比较
中 国 中 医 急症 2 0 0 8年 7月第 1 7卷 第 7期 JT M.u.0 8 v) 1 N . E C .12 0 , (.7, o7 1 1
・
临 床 研 究
・
增液承气汤与大承气汤在抢救急性有机磷 中毒 中导泻作用 比较
许 缤 侯静茹
要因素之 一 ,而导泻 是一 种排 出肠 道 中吸收农药 的有 入 芒硝 5~1g 冷 却后从 胃管 内注入 , 留 2 , 日 2 5, 保 h每
效 方法 , 但使 用阿 托 品治疗 后 影响肠 道 的动力 功能 , 因 此 导泻药 物 的选择 非常 重要 。增液 承气 汤与 大承气 汤 同为泻下 剂 。 我们 自 2 0 0 2年起 应用 增液 承气 汤 胃管 内 注入治疗 口服 有机磷 中毒 患者 , 与大承气 汤 比较 。 并 现 将 结果报 告 如下 。
( 心 ) 细生 地 2 g 煎 取药 液 10 , 据患者 体重 加 带 , 4, 5 ml根
=
CE 1 .o 931 881 ̄5.1 28 1 872 7 .1 9 . 1 9 0 8 .1 H 23 o ̄6.0 7 O 693 3.  ̄9 O 9 3 ̄3 3 9 . ±3 5 4 1 1 7 1 8 80 82 6
机分为两组 , 分别予增液承气汤及大 承气汤导泻 ; 观察两组 2 h 4 排便次数及患者相关酶学测定结果。 结果 两 组 2h 4 排便次数无显著差异 , 治疗组与对照组 入院后 即刻 、2 2 、8 1 、4 4 h的 C E、 K、 L L H比较差异均无 H C A T、D
显 著 性 ; 7h治 疗 组 C E高 于对 照组 ,K、 L 、D 与 对 照 组差 异有 显 著 性 , K、 L 、D 在 2 H C A TL H C A T L H低 于对 照 组 。 结 论 增 液承 气 汤 与 大 承气 汤在 口服 有 机磷 中毒 患 者 导 泻 作 用 上无 显 著 差 异 , 液 承 气 汤 更 有利 于 减 少 体 内 增
阳明类方三承气汤比较
阳明类方三承气汤比较□ 赵杰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三承气汤是指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三方,三方药物相似,主药相同,配伍及适应症略有差别,现集而述之。
承气者,为承顺胃气之下行之意。
感染性疾病发热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容易抑制肠道蠕动,造成大便停留于大肠中,水分被过度吸收而致便秘。
另外,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发热出汗,体液丢失,肠道主动吸收水分的能力增强,亦会造成大便干结。
大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肠内容物腐败产生毒素,更容易引起全身尤其是脑中毒。
三承气汤就是通过作用于上述过程的不同阶段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三承气汤皆以酒洗大黄为主药。
大黄性寒,味苦,具有泄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功效。
其主要成分结合型蒽醌在大肠被细菌酶水解后,可刺激肠黏膜及肠壁肌层内神经丛,促进结肠蠕动而致泄。
结合型蒽醌本身亦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
除此外,大黄还具有止血、利胆保肝、血液稀释等作用。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辨证尤为注意保护胃气,用酒洗大黄是以酒之温热缓和大黄苦寒伤胃之弊。
此外,煎煮大承气汤用水一斗,先煎枳实、厚朴至五升,再加入大黄煮至二升,然后去滓加芒硝一二沸,在小承气汤中,用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调胃承气汤煎煮方法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
三承气汤实际上煎煮大黄消耗水分达二至三升,用时较长。
且《伤寒论》大承气汤中所谓的大黄后下,其实是与枳实、厚朴先煎相较而言,和现代说的后下意义不同。
大黄属于刺激性泻下药,其主要泄下成分蒽醌类物质在不耐热,在煎煮过程中会有损失,久煎大黄是张仲景在煎煮承气类方中故意为之,乃避免药性过竣之意也。
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一致,配伍药物及用量均不同。
如调胃承气汤用芒硝半升,大承气汤用芒硝三合。
大承气汤厚朴用量达半斤之多,而小承气汤厚朴为二两。
三方症状皆可出现潮热、谵语、腹满,但仍有不同之表现,此与三方针对不同的病理变化有关。
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由大黄四两(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组成。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对比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对比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医学教育小编为您整理了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功用、主治、组成、方歌四方面的对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方剂:大承气汤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①“峻下剂”-痞、满、燥、实之阳明热结重证。
②热结旁流证。
③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组成:大黄(实)、芒硝(燥)、厚朴(满)、枳实(痞)。
方剂:小承气汤
功用: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主治:“轻下剂”-痞、满、实之阳明热结轻证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方剂:调胃承气汤
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缓下剂”-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组成:大黄、芒硝、甘草
方歌: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伤寒论偶感——承气汤系列的区别
伤寒论偶感——承气汤系列的区别#伤寒论浅识#承气汤系列是阳明病的攻下法的主要部分,如何用好承气汤,如何把握三个承气汤之间的差别非常关键。
症状上都有便秘,但是调胃单纯便秘,小承气汤有腹部大满,大承气汤有腹满而喘,手足汗出。
大承气汤轻易不使用,一定是大便干结才用,可以先用小承气汤试试看。
207.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大黄四两(清酒洗)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调胃承气汤之前讲过,可以泻热以调胃气,它和白虎汤作用用阳明经热不一样,它还是作用于腑,只不过此时不吐,不在上焦或者胸膈(栀子汤);不下,说明大便不通胃肠还是有热,热扰心神而心烦,而此时该泄热,石膏辛散,热从汗出,而大黄芒硝苦寒,热从便出。
此时虽然有大便不下,但是应该还不是很硬。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手足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去皮,炙) 枳实三枚(大者,炙)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手足汗出,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这是大便已经硬了用大承气。
有发热恶寒的还有表症就不能用大承气汤,如果是腹大满不通者,大便没有硬,用小承气汤。
大小承气汤,少了芒硝,减了厚朴枳实,减少了润下和行气的力量。
一个是说明小承气汤大便干燥不明显,第二说明硬结不如大承气汤。
三承气汤的比较!
三承气汤的比较!
三承气汤是治疗大便秘结很重要的方子,也是其他很多方子的基础,要学习清楚这三个承气汤的相同点,不同点,都应该在如何情况下使用,这是很重要的。
当然大承气汤为参照标准,如果说气滞不明显,热实互结较轻,或者说热邪郁于上部为主。
要使它引热下行,以泻代清,可以用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很重要的特点,大黄和甘草同煎,芒硝溶化,这体现的功效是缓治。
小承气汤,它是痞、满、实而不燥,燥实互结不重,所以大黄和减量以后的枳实、厚朴同煎。
起到轻下热结的作用。
用于阳明热结轻证。
所以这三个承气汤的比较,是大承气汤为代表的,寒下法的一个重点。
现在一般这类方,要照顾到一些配伍活血的,平和的活血行气药,所以像复方大承气汤,它增加行气活血作用,防止这类阳明腑实,导致肠道血瘀组织坏死,有这个作用,所以从这个配伍,除了大黄也能作用到血分,照顾到血分,但是加了像赤芍、桃仁这些,通畅血行,在这方面更好。
第四讲:承气汤对比——枳实、厚朴与大黄(4)
第四讲:承气汤对比——枳实、厚朴与大黄(4)承气汤对比——枳实、厚朴与大黄(煮法与服法)然后呢,调胃承气汤有的其它都没有的是甘草啊,甘草就是调胃承气汤要它温和一点,那另外两外药呢就是枳实跟厚朴了,那这个枳实跟厚朴调胃承气是没有的,小承气汤是少一点的,比如枳实小承气汤是3个,大承气汤是5个,那厚朴呢,小承气汤是几两啊,2两,这个大承气汤是多少啊,半斤啊,是8,但是呢在大承气汤里面的枳实厚朴啊要提早先煮,这两个要先煮,芒硝是一定都不煮的,因为像盐巴一样嘛,调进去就好了。
这个药物它枳实厚朴先煮的意义在哪里呢,就是说。
其实在这个样子的这个方剂的结构之中啊,几个基本要热的效果是很低的,泻热最强的药不是大黄,面是芒硝,所以以泻热情,小承气汤是泻热的部分去掉,只在通便,那这个大承气汤里面呢,枳实厚朴都用的重,但相对来讲它这要先煮,大黄是一定不会煮的太久的,大黄如果久熬的话就没有泻下的作用了。
这个当枳实厚朴的量加到这么大的时候,它就必须先煮,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说张仲景的药先后煮啊,我们临床上能够感觉到的是,你越是先煮的药,它的药性会越后出来,就是煮到它已经温和掉了,那有真的干,那你加了芒硝之后就让它一直稀的它再也不能干了,因为芒硝会跟那个肠子夺取水分,它不会让肠子拔河拔赢的,用芒硝在这边大便就一直不会干了,就不会结成燥矢了。
可是到了大承气汤症,那个燥矢已经结得硬邦邦了,硬邦邦的燥矢啊如果是粘在肠子上的话,像我们抽香烟的人啊,有的时候冬天比较干的日子,那香烟会干得沾在嘴唇上面,一拔下把嘴唇扯破了,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那这样子状态呢,,你一定要让大黄芒硝的力量先出来,先把这个大便弄得有一点润了,那这个枳实厚朴动肠道的力量才能够开始,不然的话你大便还干的,枳实厚朴先出来,这么重的话,会扯伤肠道,粘到的时候会扯伤的,所以有这样子的一个煮法上的差异。
那至于调胃承气汤和小承气汤在不同的条文里面服法都不太一样,有的场合分两次服,有的场合一口气就喝下去。
加味增液承气汤内服与贴脐外用治疗顽固性便秘的疗效比较
加味增液承气汤内服与贴脐外用治疗顽固性便秘的疗效比较谭晓琴;陈文静;程根生;何乐梅;张睿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7(036)020
【摘要】目的:比较加味增液承气汤内服及贴脐外用治疗顽固性便秘的疗效.方法:90例顽固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口服增液承气汤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加味增液承气汤贴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给药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顽固性便秘患者采用肚脐给药的方式效果与口服药物效果相当,但较口服药物具有临床给药方便,副作用小,患者满意率高的优势.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谭晓琴;陈文静;程根生;何乐梅;张睿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重庆401220;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重庆401220;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重庆401220;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重庆401220;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重庆4012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58.28
【相关文献】
1.增液承气汤加味治疗母猪顽固性不食
2.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便秘32例临床观察
3.增液承气汤加味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4.增液承气汤加味治疗美沙酮维持治疗中便秘的临床观察
5.增液承气汤加味治疗生产母猪顽固性便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实、脉迟、脉滑而数
病机
燥热内盛、里实初成
实邪痞结、腑气不畅
燥热内盛、腑气壅滞
治法
泄下燥热、调畅胃气
破滞除满、通便泻热
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用药
大黄
四两,清酒洗与甘草同煮
四两。清酒洗与枳厚朴同煮
四两,清酒洗,后煮
芒硝
半升,后入
三合,后入
厚朴
二两,炙去皮与大黄同煮
半斤,炙去皮,先煮
枳实
三枚,大者,炙,与大黄同煮
调胃承气汤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
全身症状
发热
蒸蒸发热(里热炽盛)
发热、发潮热日哺所发潮热(申时左右 Nhomakorabea-5点)
汗出
(省略了)
其人多汗
汗多,手足濈然汗出,手足zhezhe汗出(身上汗少,津液损耗;阳明主四肢)
恶寒
不恶寒,但热
不恶寒
精神症状
谵语、心烦、郁郁微烦
谵语、微烦、烦躁
谵语、微烦,心中懊侬而烦,烦不解,独语如见鬼状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
五枚,炙,先煮
甘草
炙,二两
栀子豉汤、大陷胸汤、大承气汤、阳明湿热发黄证
阳明燥热伤津:逼迫津液外越:多汗
下泄:下利清水、色纯青
其他症状
身重、短气而喘、微喘直视,喘冒不能卧、目宁不了了、睹不和
腹部症状
腹微满、腹胀满
腹大满不通
腹胀、腹满、绕脐痛腹满痛、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气不和则满,血不和则痛)
大便
不吐不下
大便硬、下利
大便难、大便硬、有燥屎不大便、大便乍难乍易自利清水,色纯青
小便
小便利
小便数
小便利或小便不利
饮食
能食
不能食
脉象
阴脉微、迟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