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课堂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情感的主线,体会文字的魅力“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正行走于课改的道路上,走出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浮躁,寻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出路。回头看看自己五年走过的路,我不禁想到:人的思想是要与时俱进的,可是在不断更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语文有没有是亘古不变的?我想: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是不会变的,字词本身的魅力是不会变的。我们所要做的无非就是“新瓶装旧酒”,用现代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的方法将他们更好地呈现出来。所谓的活力课堂,我想大概的要求也就如此。
抓住作者的情感,让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脱颖而出,并不断凝聚升华,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太容易,请看《爱如茉莉》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课文结尾)文字投影: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指名学生读。学生读得动听而响亮。
师:如何来念好这句话呢?我们不妨先来看课文中的这么一个句子:文字投影:病房里,那簇茉莉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完后,你们觉得那一个字写的最传神?明确“钻”(点击“钻”字),茉莉的花香是钻到作者的心中,那么此时此刻,这个“哦”是发自于哪儿的呢?
生:作者的内心。
生:这是作者内心感情的流露。
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深呼一口气,就把它当成是淡淡的茉莉花香,然后,再把它轻轻的送出去。
学生深吸了一口气,再轻轻的发出:哦——
师: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两句“爱如茉莉”,该是先前哪种读法吗?
一生轻轻的读出“爱如茉莉”,另一生带着自己的情感,深深的发出感叹“爱如茉莉”。
生读。师评价:就这样渐缓渐慢,慢慢的就钻进了同学们的心里去了。
(从以上的实录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课前做了非常深入的钻研,从两个“爱如茉莉”、一个“哦”和一个句号品悟到了作者由心而生发出的感叹。教者已经做到了“入乎其内”,可是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先是吸气,再念:哦——,再读出两个“爱如茉莉”的变化,最后让学生把第一个“爱如茉莉”送出来,把第二个“爱如茉莉”送回心里。如此不行最后又让学生喃喃自语的念。这样的引导方式却让人觉得教师牵得也有点过,一切按照教师预设的程序进行,少有生成,是一种遗憾。)
片段二:
出示: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师:这儿仅仅赞美茉莉吗?还赞美了什么?
生:爱
生:父母之间的相互体贴、照顾。
生:真爱
师:真爱象什么?
生:茉莉
师:为什么?
生:真爱就象茉莉虽然平淡无其,却芬芳扑鼻。
生:真爱就象茉莉一样不引人注意,他就藏在普通的一句话中、一个动作中。
生:真爱是永恒的,真爱最能暖人心。就象茉莉的花香直钻人的心田。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回顾文中那如茉莉般爱的细节(音乐,课件展示,教师配乐朗读——)
爱是吃完后再告诉你的细心
爱是直奔医院的身影
爱是紧握的双手
爱是布满血丝的眼睛
爱是手脚麻木也不肯动的体贴
噢,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
师:真爱就包含在平凡的细节中。让我们一起再去回味这一个个爱的细节
生配乐齐读
(这一教学片段,教师没有过多的分析,仅仅让学生回答:这句仅仅赞美茉莉?为什么真爱象茉莉?接着就让学生和教师再次回味文中爱的细节。学生在这样宽松的语言氛围中畅所欲言。思维彼此碰撞,对于真爱如茉莉有了自己的理解。教师没有让他们读这两个“爱如茉莉”,而是创造性的指引学生回归全文中一个个爱的细节,学生在这种情景中真正感受到了爱如茉莉,对于文本中蕴含的深厚感情领悟更为透彻,情感升华到了沸点。这位教师在出乎其外上匠心独运)由以上两个教学片段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教学呈现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和途径能够让我们老师有章可循?
从书法说起——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就象书法家完成一幅作品,书法作品的要考虑布局怎样安排,哪里实,哪里虚;什么地方浓,什么地方淡。同样要想“出乎其外”,教师在钻研教材后,就该精心思考:布局——一节课的目标是什么;浓墨之处——一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虚处——如何创设表达的空间,引领学生领悟作品的表达方式,情感和思想;实处——如何针对学生的学情由浅入深引导他们把握文本。
从文本的处理思考起——
删枝去叶读文本,准确把握文本的主体。
文本蕴涵丰富,从言语内容、语言形式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揭示的思维理性,它展示个读者的是一棵枝繁叶茂的“信息大树”。面对文本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和建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解读文本应有自己独特的视野,应能沉心静气在纷繁中读出清楚,从复杂中读出简单,于繁茂中读出主干。手捧文本教师要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最终读出文章的主次和精髓,抓住主要内容和文章精要再次深入读下去,删枝去叶留住精华,在头脑中形成清楚明白的文本主题和内涵,并在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减少“繁枝碎叶”的影响和干扰,更不要被枝叶茂盛的外表所迷惑。如《北风和小鱼》一文,讲述了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的动人的故事,描绘了北风、青草、梧桐、小鸟、小鱼等个性鲜明的形象,蕴含了讽刺北风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深刻寓意,面对这样的文本,我们需要删去青草、梧桐、小鸟甚至小鱼这些“枝叶”,留下北风这样的“主干”,写青草、梧桐、小鸟是为了突出北风的强大,为北风的得意提供了理由,写小鱼是为了显示北风的狂妄可笑,为北风的最终得意不起来提供了佐证,由此留下的是北风的鲜明形象和变化过程——从得意到忘形到失败,北风的失败归于它的骄傲,它的自大,骄傲必将失败,道理就这么简单,一年级学生也只需要了解这么简单的道理,所以北风是文本的主体。
要善于探究“课眼”,寻找教学的主线。
“课眼”是一节课教学的眼睛,透过“眼睛”才能看到教的缤纷,领略学的精彩。“课眼”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片段,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