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默写与总结

合集下载

浙教版初二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初二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总结姓名第1章 符号与粒子 一、写出元素符号或元素的名称:氦- 锰- 金- 铝- 氯- 硅- 铁-H - C - N - O - Na - Mg - P -S - K - Ca - Cu - Zn - Hg - I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水- 二氧化碳- 金刚石- 氧化铜- 硫-一氧化氮- 氧化铝- 五氧化二磷- 氯化氢- 氯气--硫化氢- 氧化钠- 氧化镁- 氖气- 氢氧化钠--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氧化钙- 碳酸钙-- 硝酸根离子三、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H 4- Fe 2O 3- Na 2S - FeCl 3 - Fe 3O 4 - ZnO - NaCl - MgCl 2 - KCl - CaCl 2- CuSO 4- K 2MnO 4—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瞧懂、理解)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 x B y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2、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个数 ×100%=物质的总质量某元素的质量×100%3、物质的质量分数=混合物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100%=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分数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100%(也就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五:1、 分子就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 的一种..微粒;原子就是 最小微粒2、 核电荷数= (带 电)= (带 电),相对原子质量= +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就是 ;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就是4、 H 2O 有那些意义(1)、 (物质);(2)、 (元素);(3)、 (分子);(4)、 (原子):(5)、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如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如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就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 ,如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复习资料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复习资料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1.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如录音机、随身听上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我们曾经用过的符号有:速度v、时间t、质量m、密度ρ、压强p、电流I、电压U、电阻R、冷锋、暖锋等,你可以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我们生活中,用过的符号有:厕所符号、电源符号、交通标志等。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2、模型:建构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到的事物。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有些模型可以是具体形象的,而有的模型则是抽象的(如一个数学或科学的公式)。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而原子是不可分的。

2、物质的构成:如右图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少数非金属的固体如碳、硅。

3、①原子的种类比较多,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从而使自然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质。

它们之间的互相组合就好比是26个英文字母可组合成无数个英文单词一样。

②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③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和石墨。

④原子是一种微粒,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通常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极,不同种类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1.3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②历程: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实心球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行星绕太阳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电子云模型2、物质构成:3、原子核的秘密: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

(完整版)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完整版)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完整版)浙江科学⼋年级下册第⼆章知识点第⼆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模型、符号的建⽴与作⽤1、模型(1)定义:通过⼀定的科学⽅法,建⽴⼀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解释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就是模型⽅法。

(2)作⽤:可以帮助⼈们认识和理解⼀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幅图、⼀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意。

2、符号:(1)代表事物的标记(2)符号的作⽤:(1)简单明了地表⽰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字语⾔不同引起的混乱注:模型与符号的区分:模型可以反映或代替客观对象;符号只能简单明了的表⽰事物。

⼆、物质与微观粒⼦模型1、分⼦与原⼦的区别和联系1、卢瑟福的α粒⼦轰击⾦箔实验:1、⼤多数α粒⼦穿透⾦箔,且不改变前进⽅向,说明原⼦核很⼩,原⼦中有很⼤的空间2、有⼀⼩部分α粒⼦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核带正电3、有极少数的α粒⼦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被弹了回来,说明原⼦的质量集中在原⼦核上2、第⼀个提出原⼦概念的⼈是道尔顿;第⼀个发现电⼦的⼈是汤姆⽣。

3、原⼦的结构核外电⼦:带负电荷原⼦质⼦:带正电荷原⼦核质⼦数+中⼦数=相对原⼦质量中⼦:不带电荷注:(1)核电荷数=质⼦数=核外电⼦数(2)根据核电荷数(即质⼦数)区分原⼦和元素;(3)在⼀个原⼦核中⼀定含有质⼦不⼀定含有中⼦(如氢元素)(4)同位素:原⼦中核内质⼦数相同,中⼦数不相等的同类原⼦的总称。

四、组成物质的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数)的⼀类原⼦的总称。

注:元素和原⼦的区别2、元素的分类1、⾦属元素2、⾮⾦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注:稀有元素:性质⾮常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元素或物质发⽣化学反应,在⾃然界的含量稀少的元素3、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空⽓、海⽔、盐酸)物质单质:由⼀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复习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复习

干 冰 升 华
你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吗?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 氧化碳可以灭火. 2.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H2O + CO2 = H2CO3 (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H2CO3 ==== H2O +CO2↑ (碳酸的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 Ca(OH)2的水溶液}反应: CO2 + Ca(OH)2 = CaCO3 + H 2O (1)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原因: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 (3)这是二氧化碳的特征性反应,据此可检验某气体 是否是二氧化碳.
1.下列灭火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D)
(1)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 是盖上锅盖(2)秸秆,柴草着火,最好用嘴吹灭 (3) 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4)电器着火,应当先 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5)汽油着火,应 立即用水浇灭(6)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 湿的抹布盖灭 A.135 B.246 C.136 D.235
空气的利用
1.氧气
1.生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潜水、医疗
急救等时,则需要用纯氧(或富氧空气)
2.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与燃料燃烧 后产生的高温火焰可来炼钢、金属切割
氧气:我們赖、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也离 以生存 不开氧气.
2氮气 冷冻剂
N2
化工原料 食品充氮防腐
3.二氧化碳
CO2
1.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2.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是一种致冷剂, 可用来保藏食品,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3.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一种 气体肥料 4.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工原料,可用于制纯 碱、尿素和汽水.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科学:第二章知识要点(浙教版八年级下)

科学:第二章知识要点(浙教版八年级下)

第2章知识要点:一、空气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二、氧气和氧化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铁在氧气中燃烧:(3)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4、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制取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 2O2 ====2H2O +O22KMnO4====K2MnO4 + MnO2 +O22KClO3 =======2KCl +3O2②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③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5、催化剂。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知识点归纳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A.模型1.模型: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2.模型方法: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3.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4.水的状态模型:由右侧模型可直接地得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的水分子也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B.符号1.定义:代表事物的标记2.意义: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A.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1.分子的构成1)一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篮球表示氧原子,白球表示氢原子,黑球表示碳原子,棕球表示氮原子,黄球表示硫原子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2.分子构成物质: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水的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的。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3.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例如:金属铝由铝原子构成、铅笔芯内的石墨由碳原子构成等B.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1)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m数量级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

氢分子是最轻的分子,其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27图示2.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组成某个分子的原子,肯定比分子更小,如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氢原子比氢分子小。

但并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某些原子比某些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A.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2.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1)原子呈电中性,原因是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2)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其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但它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的质量3)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B.揭开原子核的秘密1.原子核的构成1)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2)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2.夸克1)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2)夸克还可以再分C.带电的原子——离子1.离子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八下2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八下2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一、空气里有什么1、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实验:(1)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变浑浊,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未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较多。

(2)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可观察到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间更长,说明空气中含较多氧气。

(3)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可观察到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无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水蒸气。

由此可见:空气的成分和人呼出气体的成分有所不同。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测定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注:为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此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a、装置不漏气;b、导气管中先注满水;c、红磷应足量;d、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2)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

(3)讨论与思考①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残余的氧气?如果红磷的量不足,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答:红磷过量,燃烧才能比较完全地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完全消耗,原因是氧气含量低时,红磷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不能继续燃烧,所以红磷熄灭后瓶内仍有少量残余的氧气。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空气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②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答: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③导管事先未注满水,会引起测量结果如何改变?答:导管未注满水,燃烧冷却后进入的水有一部分留在导管中,所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减少,故测得氧气的体积减少,测量结果偏低。

(完整版)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docx

(完整版)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docx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模型(1)定义: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解释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就是模型方法。

(2)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 1)代表事物的标记(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注:模型与符号的区分:模型可以反映或代替客观对象;符号只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

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分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相同点(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分子的扩散运动;( 3)微粒间都有空隙 - 可压缩;( 4)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5)都能直接构成物质联系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组成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碳、硅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铁三、原子结构的模型1、卢瑟福的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1 、大多数α粒子穿透金箔,且不改变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间2 、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带正电3 、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3、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原子质子:带正电荷原子核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注:( 1)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2)根据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区分原子和元素;(3)在一个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元素)(4)同位素: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等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复习浙教版1、CO2的检验方法: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药品选用、现象、结论)3、首先测得空气组成成分的人;空气成分;4、空气中几种成分的利用;5、气体观察与闻的方法;6、氧气物理性质;7、硫、铁、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特征、化学方程式;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为什么要在瓶底铺少量细沙或水?为什么要把铁丝擦“光亮”?为什么绕成螺旋状?9、呼吸作用10.呼吸作用与燃烧的异同点;11.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的性质、氧化反应产物;12.氧气实验室制法(三种)、化学方程式、收集方法原理;13.用KMnO4制取氧气时注意的几个问题;14.催化剂15.氧气工业制法原理:16.燃烧、自燃、燃烧条件、灭火条件17.简易酸碱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18.“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及应用;19.化学方程式配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0.吸入、呼出气体成分变化;21.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组成22.呼吸原理23.体内与体外气体交换通过什么实现?肺泡内与血液气体交换通过什么实现?肺泡内气体交换的结果是什么?24.碱石灰的组成及作用25.光合作用原料、条件、产物、能量转变(有关光合作用的几个探究实验)26.二氧化碳物理性质27.二氧化碳溶于水再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酸性溶液的检验;28.氧循环、臭氧形成化学方程式、影响臭氧层的化学物质29.碳循环、“温室效应”产生原因及后果30.汽车尾气有害成分31.什么是可吸入颗粒物?有何危害?32.酸雨的形成及侵蚀建筑物的化学方程式;33.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34.将6.5g KClO3和MnO2的混合物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氧气。

待反应完毕后,冷却试管后称量,剩有4.58g固体物质。

计算:(1)制得O2多少克?(2)4.58g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35.制取五氧化二磷142克,需燃烧多少克磷?消耗多少克氧气?练习:1、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其产物既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又可以使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的是()A.CH4 B.H2 C.CO D.C2、下列方法均可以制取氧气,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加热高锰酸钾 B.分离液态空气 C.电解水 D.分解过氧化氢3、化学方程式2KClO3△== 2KCl+3O2↑表示的—种意义是( )A.氯酸钾是由氯化钾和氧气混合而成 B.氯酸钾是由氯化钾和氧气化合而成C.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D.氯酸钾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34、“非典”时期,各大酒店和商场等公共场所,大多用臭氧机消毒。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四、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章电与磁【知识梳理1】一、磁体:1、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极:每个磁体都有2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和北极(N)3、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

(退磁)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1、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2、方向(规定):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三、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也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内部相反)四、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1、特点: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地磁的N极在地理S极附近。

2、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

(宋代沈括第一个发现)五、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2、通电直导线磁场的特点:以通电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方向在与直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3、通电螺线管磁场:①磁场与条形磁铁很相似,也有南北极;②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会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磁极【知识梳理2】一、电磁铁:组成:通电螺线圈和铁芯;带铁芯的通电螺线圈优点:(1)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有无控制;(2)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控制;(3)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控制。

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电磁继电器: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

(1)工作过程: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达到控制作用。

(2)作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八下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浙教版

八下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浙教版

八下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浙教版八下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浙教版科学知识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们是我国中学教育体系中科学课程的一部分,并且在国家教育体系中有很大的重要性。

作为学生,我们要掌握并理解这些知识,以便为将来的学习和应用做好准备。

本篇文章将对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第一章:生物种类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生物种类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寄生和捕食等。

共生是两种生物种类之间互利共生的关系,如蜜蜂与花朵之间的关系;寄生是一种生物种类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上并因此得到益处的关系,如蚊子寄生在人体上。

捕食是一种生物种类通过吃掉另一种生物种类来获取营养的关系,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生物关系。

第二章:天文学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现象的一门学科。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行规律,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相变化等。

我们还学习了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以及彗星和流星的特点。

第三章:物质的本质和变化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变化。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我们还学习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

第四章:声的传播声音是一种可以通过空气、液体和固体传播的机械波。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传播特点和声音的形成、传播和接收过程。

声音的传播速度受到介质的影响,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第五章:光的传播光是一种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的电磁波。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光的特性和光的传播规律。

光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即光速。

我们还学习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等现象。

第六章:电流与电路电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它是由带电粒子的运动引起的。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组成。

我们还学习了电路中的电阻、电流的变化和电路的连接方式等。

第七章:电与磁的应用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电与磁的相互作用和应用。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磁性是指物质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其中铁质的磁体叫做磁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化是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因此,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磁场是指磁体周围存在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是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它们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磁感线不相交,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三、地磁场:地磁场是指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这个现象首先由我国宋代的XXX发现,磁针在指向真北方的同时,还会偏离一定角度,这个角度叫做磁偏角。

四、电生磁: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

通电螺线管的两端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

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叫做电磁铁。

当电路中有电流时,测电笔会发出声音或者亮灯,表示电路通电。

3、用电安全:①不要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电器;②不要在使用电器时接触水或者其他液体;③不要随意拆卸电器;④不要在电器过载时继续使用;⑤不要在电器损坏时继续使用;⑥不要在电器故障时自行修理,应该找专业人员维修;⑦不要在插头插座上拉扯线缆;⑧不要将电器插头插入不匹配的插座中;⑨不要在电器使用时离开现场。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默写与总结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默写与总结

1 ?使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 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 2.下列所岀示的代表符号的是 ,代表模型的是(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1.积比约为 2?英国科提岀了原子的概念。

(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 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

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 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 1个氢分子;★( 2)从中可知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为原子,原子再 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看,可再分,而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或相同),★所以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 5.物质通常由构成,分子由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直接构成的,如、、等。

(注:联系后面一节中可知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大类)6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7?自然界中分子种类繁多,分子的种类是由决定的。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能构成千万种分子。

&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 分子,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如分子;9 ?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种类有物质时原子的不同的。

★ 10?原子与分子的主要区别是:,这些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物质性质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构成A 原子质量小,分子质量大;B 原子体积小,分子体积大;C 分子能构成物D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E 原子是化学反§ 1-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A 地球仪;B t; Cp ; D 细胞模式图;E 地图;F S=vt; G W.C.; H O 23.读图:书本P 3图1-2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2) 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 ★( 3)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生了变化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10 CO2中的氧原子个数与个N2O5中氧原子的个数相同。
9.根据化合价写离子符号:钠离子,碳酸根离子;
10. 3SO42-表示,它共带个单位负电荷。
★11.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 ①氧元素②两个氧原子③氧气④两个氧气分子
⑤氧离子⑥两个氧离子。
§1-7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1.原子的质量很小,为了方便表示,就用一种相对原子质量方法来表示。若C-12原子的质量为M克,氧原子的质量为N克,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为。
★练习:多少克NH4NO3中含N元素的质量为70克?
§2-1空气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参见书本P35页图2-3)
(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物是体(固或液),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2)等反应结束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的现象是,集气瓶内水位最终约上升剩下容积的。
2.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
★(1)与硫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火焰,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火焰,生成一种具有的体。
★(2)与铁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铁在氧气为燃烧实验现象是,生成一种色体。做此实验之前在瓶底铺一层细砂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由此可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
★3.物质与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性。
(3)此实验说明:。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现代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中还有氦、氩、氙等这些,此外还有少量的、,以及其它杂质。
2.空气中各成分有重要的利用,请对应连线:
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氧气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
固态叫干冰,是一种良好的致冷剂;
(注意这个实验的一些操作注意事项:如试管口为何略向下斜?;实验结束时为何先移导管?等等。。。,参见课本后面的实验内容,自己整理。)
★9.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的反应。
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则可能发生;
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不及时散失,则可能引起。
★10.下列有关缓慢氧化,燃烧和自燃说法正确的是:
-1价:、、、;原子团、
+2价:、、、;
-2价:、S(显负价时);原子团、、
+3价:、Fe(显高价时);
-3价:原子团有。(一定要背出!)
(2)★根据化合价的知识完成下列符号组合成的化学式:
(横线上写化学式,横线下写化学式名称)
O
Cl
NO3
CO3
Na
Mg
Al
NH4
★4.小结常见化合价的一般规则有:
①化合物中氢总是价,氧总是价;②金属元素常显价;
★5.物质通常由构成,分子由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直接构成的,如、、等。
(注:联系后面一节中可知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大类)
6.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7.自然界中分子种类繁多,分子的种类是由和决定的。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能构成千万种分子。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现水最终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分别是和,它们的体积比约为,这是个变化(物理或化学)。
2.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3.读图P5图1-8水分子电解模型图:
(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
★4.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最复杂、步骤最多的是。
A铁生锈; B铜生锈; C橡胶的老化;D生物的呼吸作用; E稻草堆自然发热; F白磷自燃。
5.呼吸作用是个比较复杂的缓慢氧化,以葡萄糖为例,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是:。
6.★氧气的实验室制备:(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加热分解高锰酸钾:;②常温下分解过氧化氢:;
③非金属元素跟氧化合时显价,如SO2,跟氢化合时常显价,如H2S;④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⑤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最重要的一条规则);
⑥同种元素的化合价是可以变化的,如在FeCl2中铁显价;FeCl3中铁显价。
6.★标出下列物பைடு நூலகம்中N元素的化合价,请标在N元素的正上方上:
①N2; ②NO;③NO2;④N2O5;⑤HNO3;⑥NH4NO3
3.读图:书本P3图1-2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
(2)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
★(3)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发生了变化而已。
7.NaHSO4中S的化合价是,KMnO4中Mn的化合价为。
★8.化学式的意义:以CO2为例,(可读图P23图1-32)
①宏观上可代表这种物质;
②宏观上说明二氧化碳是由组成;
③微观上可代表分子;
④微观上可说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构成。
(注意:联系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的知识,⑤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0 CO2只代表,只有这层微观意义。
;也可以竖着(按读),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
★4.熟记1-20号元素,对应序号后写出其元素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表示物质的符号
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组成)的式子叫做,物质的化学式是由测定出来的,一种物质(指纯净物)只有个化学式。
§1-5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C可代表的化学意义有:宏观上表示这种元素;微观上表示个碳原子。而2C仅表示。
★(注意:联系化学式知识C宏观上还可表示碳这种物质)
2.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横行,代表个周期;同一周期中元素从左到右一般是按元素、元素和元素这样排列的;原子序数在数值上与相同。
3.元素周期表可以横着(按读),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依次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中的质量可以略不计,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注:联系后面讲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
(4)阅读P10页表格,不难发现下列规律: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有些原子中可以没有,不同的原子中一定不同;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或不一定)相等;
4.下列基本粒子中最小的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基本粒子是:;相同的原子中数一定相同。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中子 E电子 F夸克
学生:______科目:教师:______第阶段第次课时间:20__年___月___日____段
八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扫描
§1-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使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代表模型的是
A地球仪; B t;Cρ;D 细胞模式图;E地图;F S=vt; G W.C.; H O2
★2.常见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写出下列单质的化学式,
氦气氖气氩气(单原子分子) 臭氧氧气氮气氯气氟气
碘(双原子分子)铝铜铁金刚石碳磷(习惯如此)
★3.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根据化合物中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律书写;口决,正前负后,交叉法、约简)
(1)背出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用符号填写)
+1价:、、、;原子团
§1-3原子结构的模型
1.将下列科学家与其提出的相应的原子模型连线:
英国道尔顿 电子云模型(电子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
英国汤姆森 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英国卢瑟福 卫星模型(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围绕核运行)
丹麦波尔 西瓜模型(电子嵌在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原子球体)
现代科学家 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的单位)
2.根据元素的分类,将下列元素分别填入相应类别中:
金属元素
★元素 固态的非金属
非金属元素 液态的非金属
气体元素 常见气体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1铁;②钠;③硫;④碘;⑤溴;⑥汞;⑦氧;⑧氢;⑨氩;⑩氦。
★根据物质分类,将下列物质分别填入相应的类别中:
混合物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氧化物
其它化合物
①氯化钠溶液;②铁;③液氧;④水;⑤氯酸钾;⑥臭氧;⑦二氧化碳; ⑧石灰水。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我们发现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不断
的过程,以使它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3.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电荷)
原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电荷)
(电性) 原子核
(带电荷 ) 中子(中子电)
相关说明:(1)原子核带的电荷数又叫;
★(2)由于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原子中各粒子的关系:
★(2)从中可知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为原子,原子再
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看,可再分,而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或相同),★所以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5.科学上把具有相同(即)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如铁元素就是指的总称。元素是宏观、集合概念,(讲或不讲)个数。
6.原子核内相同,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
7.由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2311Na可知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中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