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冈石窟中表达的北魏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外美术史》考试试卷
论文题目——浅析佛教传入对中国建筑
的影响
——以云冈石窟为例
班级:建筑学1302班
学号:130101089
姓名:周昊
考试时间:2015年7月10日
任课教师:张译丹
浅析佛教传入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以云冈石窟为例
周昊13010108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佛教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石窟造像尤随着佛教的为丰富,壮丽。随着佛教的东传,在沿线的西域诸国中留下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寺院和佛教石窟,其中以绚丽地区的壁画与精美的造像为主。其中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关键词:佛教,云冈石窟,建筑,石刻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延绵1公里,为中国早期佛教史记壮观。顺应天然的形势,在绵延峭立的石壁上,凿做龛像,建立寺宇,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就像《水经注·漯水条》中述:“…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又如续高僧传中所描写的“…面别镌像,穷诸巧丽,龛别异状,骇动人神…”从上所述可看出这云冈灵岩石窟是后魏艺术的精华——中国美术史上一个极重
要时期中难得的大宗实物遗证。
根据着云冈诸窟的雕饰及刻法,佛像的衣褶容貌及姿势(图1),断定中国艺术约莫由这时期起,走入一个新的时期。从汉代遗刻中表现得亘古遒劲的人物车马花纹(图2),和六朝的佛像纹饰,浮雕的草叶,璎珞,飞仙等等比较,这两者截然不同。仅就刻法而论,前者简单顽冥,后者在质朴中,忽而柔和生动,相去悬殊。
图1 云冈造像图2 武梁祠汉代画像
一、洞的平面与建造年代
云冈诸窟中只是西部第一到第五洞,平面是椭圆形或杏仁形,与其它洞不同。洞窟本身就是一种建筑空间,云冈石窟的洞窟形制依开凿时间早晚而显出有规律的的变化,不拘泥于印度的“毗诃罗”和“支提”样式,成为中国式的建筑形式,各个时期均有所不同;而同一时期的洞窟,在主要盛行某种形制的同时,又有一些其他不同样式。大致说来,云冈的洞窟形制(建筑形式)划分为四大类,即大像窟、佛殿窟、中心塔柱式窟(塔庙窟)及四壁三龛式窟。
就平面及雕刻诸点论,可粗略的说:西部五大洞建筑年代最早,中部偏东诸大洞次之,西部偏西诸洞又次之。中部偏西各洞及崖壁外大龛再次之。东部在雕刻细工上,无疑排在最末(图3)。
离云冈全部稍远,有最偏东的两塔洞,塔居洞中心,注重于建筑形式方面,瓦檐,斗拱及支柱,都极其清晰明显,佛像反倒模糊无特长,时代估计和中部诸大洞差不多;尤其是释迦事迹图,仿佛中部第二洞中所有。
就塔洞论,洞中央之塔柱雕大尊佛像者早,雕楼阁者次之。
图3 云冈石窟平面图
二、石刻中所表现的建筑形式
(一)塔
云冈石窟所表现的塔分两种:一种是塔柱,另一种是壁面上浮雕的塔。
(1)塔柱是个立体实质的石柱,四面镂着佛像(图4),最初塔柱是模仿印度石窟中的支提塔,只是作为信仰的对象。这种塔柱立在中央,为的是让众僧可以绕行柱的周围礼赞供养。伯希和敦煌图录中认为北凉建造的第一百一十洞,就有塔柱,四面皆琢佛像。云冈东部第四洞及中部第二洞,第七洞,也都是如此雕琢在四面的,它毫无疑问是受敦煌影响的。
稍晚的塔柱,中间佛像缩小,柱全体成小楼阁式的塔,每面镂刻着檐柱,斗拱,当中刻门拱形浮雕佛像,即坐在门拱里面。虽然因为连着洞顶,塔本身没有顶部,但底下各层,实在是可以当做当时木塔很好的模型。
第一洞、第二洞(图5)两洞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一窟中央雕出两
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
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为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洞(图6),是云冈最大的石洞,前面断壁高约二十五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冠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十米,两菩萨立像各高六点二米。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2)浮雕的塔,遍见各洞内,种类也是最多的。除了上层没有相轮,仅刻忍冬草纹的,疑为浮雕柱的一种外其余举一两例:
一层塔(图7)——(一)上圆下方,有相轮五重。见中部第二洞上层,及中部第九洞。(二)方形,见中部第二洞。
三层塔(图6)——平面方形,每层间数不同。(一)见中部第七洞,第一层一间,第二层二间,第三层一间,塔下有方座,脊有合角鸱尾,刹上具相轮五重及宝珠。(二)见中部第八第九洞,每层均一间。(三)见西部第六洞,第一层六间,第二、三层各一间,每层脊有合角鸱尾。(四)见西部第二洞,第一、二层各一间,第三层二间。
以上1、2两种塔,虽然表现方法稍有不同,但所表示的建筑样式,除圆顶塔一种外,全是中国“阁楼式塔”建筑的实例。
图4 支提塔庙窟图5 第一、二洞
图6 第三洞三层塔图7 一层塔
(二)殿宇
墙壁上浮雕的殿宇共有两种,一种是刻殿宇正面模型,用每两柱之间的空隙,镌刻较深佛龛而居像(图8)。另外一种是浅刻释迦事迹图中所表现的建筑物。这两种殿宇的规模,虽然非常简单,但建筑部分,也非常清晰可观,和浮雕诸塔同样,有许多可供参考的价值,如同檐柱,额枋,斗拱,房基,栏杆,阶级等等。不过前一种既为佛龛的外饰,有时却不是十分忠实的建筑模型,檐下瓦上,有增加许多不是做结构的花鸟,后者因为在事迹图中,所以只是单间的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