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
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真题
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
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
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
周人的这一制度()A . 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B . 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C . 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D . 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2. 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
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
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 古代社会以农为本B . 政府注重精耕细作C .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 . 各地民俗趋向一致3. 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
由此可见,唐代科举()A . 沿用九品中正制B . 录取限制较为苛刻C . 存留察举制痕迹D . 考试程序趋向公正4. 下图是南宋会子铜版拓片,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
这一铜版佐证了()A . 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B . 宋代的印刷技术先进C . 南宋时期朝贡贸易发达D .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5. 萧公权在评述某思想家时指出:“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朝廷官吏视为邪说,东林首领顾宪成亦斥其不守礼教,一任心裁。
”该思想家应是()A . 董仲舒B . 朱熹C . 王阳明D . 黄宗羲6. 鸦片战争之后产生的《道光洋舰征抚记》等史著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遂北犯定海。
当代史学家茅海建在研究中英军事实力、军事行动后,认为“英军有着制胜的武力,绝非害怕林的武备”。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 . 时人记载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B . 历史原因的探讨很难有定论C . 历史研究应基于史料客观考证D . 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7. 十九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
2017-2018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考古发现的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
这主要说明( )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郑和航海活动遍布欧亚沿海B. 明太祖遣郑和远航海外诸国C. 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D. 郑和下西洋为追求经济效益 3.唐朝思想文化界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
他们各自从不同的思想立场出发,吸取和改造了佛老理论,从而使儒学具有了新的特色和更深的内涵。
这一运动( ) A. 促使三教开始融合 B. 实现了儒学官方化 C. 奠定理学思想基础 D. 加速了佛道的衰落 4.有学者认为:唐之王仙芝、黄巢冠以“天补平均大将军”之名,宋之王小波起事日“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明之李自成亦以“均田免粮”为号召,清季之粤匪则以《田亩制度》为蛊惑,固非偶然也。
古代农民起义的这些诉求集中反映出( ) A. 土地私有制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B. 统治者“不抑兼并”使经济严重衰退 C. 人地矛盾冲突推动国家政策转变 D. 实现“耕者有其田”有利于社会稳定 5.中国第一套完整、系统的新式教科书是1904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最新教科书》。
宁夏银川九中2017届高三毕业班高考(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2017届银川九中高三文科综合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24.“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A.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以达到仁B.以礼为工具恢复周王室的统治C.重建周礼的权威以纠正时弊D.利用礼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25.《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封建法典。
其中的《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外国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这一规定反映出唐律A.维护封建等级制度B.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D.法律至上和因地制宜原则相结合26.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
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
造成这种文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C.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D.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儒27.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28.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诸多封建盛世,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
晚清时期出现的“同光中兴”与之前的封建盛世最大的不同是A.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落B.西方国家开始侵略中国C.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起步D.出现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29.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30.1938年4月27日,蒋介石致电各战区:“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险。
【百所名校】2017-2018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 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 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2.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表中历史叙述属于历A. AB. BC. CD. D3.祝总斌指出:“由于人的种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与支配,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的外在体现,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从而从一个重要角度反映了封建王朝的盛衰兴亡”。
材料说明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A. 常常受到人为因素干扰B. 实际效果背离设计初衷C. 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D. 是王朝盛衰的根本原因 4.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代编修的《宋史》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不列陆九渊一派;元末张九韶所撰《理学类编》仍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
据此可知 A. “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 B. 陆九渊的“心学”缺乏理论基础 C. 王阳明混淆了“理学”和“心学”概念 D. 程朱和陆九渊的思想不可调和 5.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2017届宁夏银川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试卷 文科综合
2017届宁夏银川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文科综合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视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º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º。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1. 寒露日(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黄经A.15°B.195°C.105°D.285°2. 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至谷雨期间,有关我国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白昼渐短B.天气转阴C.温度渐升D.进入三伏3. 谷雨有“播谷降雨,预示着谷雨时节雨水充足,适合谷物生长”的意思。
这一说法比较适合我国的A.青藏地区B.华北地区C. 西北地区D.江南地区斑块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
形状指标是区域内各斑块总边长与最小斑块总边长的比值。
在一定区域内,若形状指标等于1,表明该区域的景观均一。
图1为1986-2013年厦门市三类建设用地景观平均形状指标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由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86-2001年,出现不同景观类型间相互竞争、相互交错的格局B.1986-2001年,农村平均形状指标迅速上升,农村景观均一性增强C.1993-2001年,城镇平均形状指标下降,城镇景观均一性下降D.1993-2001年,独立工矿平均形状指标上升,工业趋向集聚5.1986-1993年,厦门市城镇平均形状指标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逆城市化的出现B.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C.城市化快速发展D.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酱油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品,用大豆、麦、麸皮等酿造而成。
黑龙江省为我国主要的大豆产区。
图2为酱油生产流程图。
据此回答6、7题。
6.黑龙江是我国主要大豆产区,但酱油生产厂家不多,主要原因是A.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 B.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基础薄弱C.纬度较高,光热条件差D.交通设施落后,原料运输不便7.某酱油企业总部设在佛山,主要区位因素是A.接近消费市场B.气候干旱少雨C.交通网络完善D.土地租金低廉下图3中的a、b、c图各自代表是印度洋(300E—900E)、大西洋(700W—100W度)、太平洋(1400E ——1600W)中某一大洋的海底电缆分布状况。
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24.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
其根源是A.人口增长刺激人地矛盾B.政局动荡流民的大量出现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结果D.封建土地私有制趋于瓦解25.唐代御史若进言莅事不当,会被杖责;明代开始实行廷杖制度;而宋朝则无此类事情发生,号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由此可知A.两宋政治远比唐代清明B.宋朝重文轻武特征显著C.宋朝君主集权远逊唐明D.唐明两朝君权更为集中26.学者余英时认为:“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
其强调宋明理学是A.突出格物致知的目的B.确立三纲五常的地位C.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D.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27.元朝实行匠籍制度(匠户沦为国家奴隶),明政府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
这表明当时工匠A.从封建徭役中得以解放B.摆脱了官府对其人身控制C.封建义务由力役变银差D.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28.1897年创设的商务印书馆,最初经营的业务主要是印刷各种商业、商界的文件和账簿等,所以称为“商务”。
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商业得到知识分子和社会的认可B.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C.商战意识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D.传统自然经济已经瓦解29.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专门作出决议。
这说明共产国际A.视国共关系为中国头等要事B.意图干预中国革命道路C.直接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D.旨在实现国共和平共处30. 1937年10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的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
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
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
图1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42~47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写出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水24.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往往默许或公开承认宗族的司法权,宗族具有初级裁判权和一般惩罚权,族人不得不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
这说明了A .宗族是司法审判的第一审级B 。
宗族内部司法等级严密C .宗族司法高于国家地方司法D 。
宗族审判效率高于国家25.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2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表一).据此可以推知表一朝代 秦汉 唐 宋 元 明 清 次数37549387451351055344频率 0。
85次/年 1.7次/年 2。
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答案
银川一中2017届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历史答案40.(25分)(1)特点:流通商品以各地特色产品为主;中国在当时世界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以中国澳门为中心;链接欧、亚、美三大洲;葡萄牙商人主导商路。
(9分,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原因:新航路开辟,全球性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开放市舶贸易;中国传统手工业繁荣,西欧对中国传统商品的需求增加。
(6分)(2)影响:对中国:促进了传统封建经济的繁荣;客观上推动了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但它没有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革命性影响,没有带来像西欧那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6分)从世界范围来看,它为新航路开通后的全球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成为16、17世纪全球贸易的重要依托;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4分)41.(12分)示例一:观点: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改革不得当,中国社会发展成巨大的反对清王朝的力量,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论述:二十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推行一些列新政与预备立宪。
清政府所做的一切努力差不多都与它的初衷相反,新学堂的学生反叛政府;振兴商务使民族资产阶级日渐成长;“皇族内阁”的出现,使立宪派对清政府彻底绝望了,他们转而同情革命,使革命形势更趋成熟;当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最终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示例二:观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得当。
论述:新中国建立后,忽视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十年“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给人民、国家带来严重灾难,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得当,纠正“左”倾错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日益提高,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延长农民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地方政府财政资助。
2017届人教新课标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魏晋南北朝单元检测试题》【带解析汇报】
2017届人教新课标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魏晋南北朝单元检测试题》【带解析】1.《中国传统政治》记载:因为当时地方骚乱,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正官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送中央政府作为录用根据。
该材料分析了( )A.世卿世禄制的必要性B.察举制的弊端C.九品中正制的必要性D.科举制的弊端2.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
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 )A.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B.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C.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D.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3.《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沽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
”由此可知( ) A.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B.州郡中正官严格举荐人才C.中正官以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D.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加强4.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中正评议人物时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南朝时期,中央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中正的品第成了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世家大族完全垄断了中央的权力B.原选官标准被彻底废除C.中正官开始成为世家大族代言人D.中正官的权威日益下降5.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修撰一种簿状谱牒,按士族姓氏和郡望排列,同时详列士族家族成员的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考之簿世然后授任”,甚至“有司选举必稽谱籍”。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A.宗法关系是划分政治权力的依据B.全凭家世做官体现了政治的黑暗C.士族专权剥夺了中央选官的权力D.士族在社会政治上有强大的影响6.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且品题之风。
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
此材料反映( ) A.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行政性评价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干政府评价7.晋人张载在《榷论》中说,政府选拔人才时“碌碌然以取世资”,因此,一些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直将伏死嵚岑(高峻的山峰)之下”!这反映了该时期( )A.皇帝征召把儒士排除在外B.察举制未能选出经世之才C.庶族及寒门才俊备受压抑D.士人壮志难酬而消极出世8.“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主簿、功曹之类,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而且由中央到地方的高级长官亦由他们包揽独占,使一般平民不易有参加的机会。
2017届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稍有变动而已”。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秦朝分封制、宋朝宗法制B.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C.秦汉郡县制、宋朝行省制D.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2.有学者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
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
……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
”材料最能说明()A.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C.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D.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3.潘恩(1737-1809)在其《常识》一书中说:“政府呢,即使在其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在其最坏的情况下,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害。
”这一思想在美国宪法中主要体现为()A.三权分立 B.联邦主义C.主权在民D.共和主义4.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
会议关于国民革命的经验与教训的反思(见下表)与当时中国革命实践相背离的是()5.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
该事件应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6.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穿越历史时空,假设你和甲、乙、丙三位同学回到西周武王时代,请判断你们谁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你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后归附周武王B.甲同学曾随武王伐纣,立下汗马功劳C.乙同学出身于平民,但才能、人品俱佳D.丙同学属于西周姬姓王族成员,整日养尊处优2.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地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3.西汉时期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A.设尚书令、侍中 B.废除丞相C.设立中书省 D.实行科举制4.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几个宰相一起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分散相劝,防止宰相权重专权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5.假如你有幸游历古代希腊的城邦,你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有()A.公共场所的演讲和辩论B.奥林匹克运动会C.皇帝出行时壮观的场面D.美轮美奂的雕塑6.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是( )A.古希腊法律B.罗马法C.基督教会法D.雅典民主制度7.“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出自( )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8.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了一部联邦宪法,这就是1787年宪法。
下列各项与其无关的是()A.它使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它规定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C.它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D.它规定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9.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2017年 统考历史答案
银川市2017年普通高中高考模拟考试历史答案一、选择题(48分)二、材料题40.(25分)(1)内容:政治上实行轻徭薄赋,省刑减罚的政策;经济上必须让人民“有恒产”,分配土地给人民并确定经界;保证农时,百姓衣食足而知礼仪。
(6分)原因:战国时战乱不断,对社会经济破坏严重;诸侯国横征暴敛,百姓困苦不堪;孟子继承了儒家的“仁”传统和民本思想;小农经济的形成及其脆弱性。
(6分,任意三点得6分)(2)特点:强调主权在民,注重保证人权;强调法律至上,限制君主与政府权力;强调国家权力的分割与制衡;限制政府滥用权力,保护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
(6分,任意三点可得6分)共同点:仁政和宪政都是要限制行政权利的扩张,防止暴政的产生。
(3分)本质区别:“仁政”强调以君王为主体,注重伦理道德,是“人治”的体现;宪政强调主权在民,注重法律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
(4分)41.(12分)示例一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
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的出现,推动小农经济的形成。
各诸侯国之间战乱频繁,财力消耗巨大,商鞅通过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壮大了秦国国力,秦国逐步推行军功制、郡县制,冲击了宗法制、分封制和世官制。
19世纪3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由此推动了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
晚清时期,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其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示例二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促使西方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等史实。
示例三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古希腊,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哲学、建筑、戏剧等成就出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昌盛,如勾栏瓦舍、宋词、话本小说等;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促使其电影、音乐繁荣等史实。
示例四现代工商业发展推动社会生活的变迁。
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政治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12.校园周边所售某食品自开学以来,每包价格从4元涨到了5元,其销量却不降反升.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应该是①该食品质量上乘、适销对路 ②生产该食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③学生手中的零花钱越来越多 ④该食品的替代品价格增幅更大A 。
①③ B.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13。
当市场商品价格波动时,会造成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消费影响。
图5中正确的是14.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房价出现了非理性上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高房价不仅增加居民的购房压力,而且损害经济的健康发展。
高房价对经济影响的传导途径①居民用于购买住房的资金增加—-消费支出增加—-拉动经济增长②居民购买其他消费品能力下降——消费需求减少--货币流通速度放缓③房价严重背离价值——房地产市场占用资金过多——市场秩序遭到破坏④大量资本流入房地产市场——实体经济融资困难-—经济增长乏力A.①②B.①④C.②③ D 。
③④15.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71亿人、6。
98亿人、1。
78亿人、2。
16亿人、1.82亿人,比上一年有大幅度提高,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总参保率在97%以上,这是里程碑式的历史进步.可以看出①为缩小贫富差别,国家财政做出巨大努力 ②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质的提高③效率与公平在社会中的展示 ④社会再分配的能量充分释放A.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③④16。
提高公民意识,是近些年我国在人文思想教育中经常提到的一个口号,并以此作为公民精神的落实,显示其超越自我的精神。
这种公民意识突出表现为A 。
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的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价格OC。
提升社会生活的能力,学会有序参与 D.以积极热情的态度进行民主管理17.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通过立法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由此说明①党为国家发展制定路线、方针、政策②人民利益至上是党和国家的宗旨、目标③统治阶级意志与党的领导相呼应④行使立法权,完成共产党的使命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42~47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写出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水24.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往往默许或公开承认宗族的司法权,宗族具有初级裁判权和一般惩罚权,族人不得不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
这说明了A .宗族是司法审判的第一审级 B.宗族内部司法等级严密C .宗族司法高于国家地方司法 D.宗族审判效率高于国家25.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都主张“礼”、“法”并用2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表一)。
据此可以推知表一 朝代秦汉 唐 宋 元 明 清 次数 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频率 0.85次/年 1.7次/年 2.7次/年 5.31次/年 18.5次/年 18.9次/年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D.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27.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
清廷的上述做法A.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B.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C.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D.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28.下表是中国19世纪70—90年代进出口商品价值简表(表二),对此分析正确的是表二(单位:万海关两)年份进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出超或入超1871(同治十年)13695 7010 6685 入超325 1876(光绪二年)15112 7027 8085 出超1058 1881(光绪七年)16336 9191 7145 入超2046 1886(光绪十二年)16469 8748 7721 入超1027 1891(光绪十七年)23495 13400 10095 入超3305 1896(光绪二十二年)33367 20259 13108 入超7151 1901(光绪二十七年)43796 26830 16966 入超9864A.西方国家利用科技进步和流通的发展,对中国展开巨大贸易攻势B.外国商品输入的优势主要依靠鸦片贸易获得C.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已经无法抵挡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洪流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29.1914年12月教育部提出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规定“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
该规定是为了A.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B.顺应“共和民国”的宗旨C.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D.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30.前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
”这句话的依据是A.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B.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C.九一八事变标志“二战”远东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D.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局面正式形成31. 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调节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
这一变化A.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B.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巨大波动32.《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
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D.注重维护公共利益33.从工厂制到股份公司制,从个人所有及合伙制到行业垄断的形成,工业化又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A.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培育了科技为先导的经济理念C.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促进了近代化城市的逐渐兴起34.1950年在美国国内,成千上万的华裔和亚裔被怀疑为“间谍”。
他们甚至被禁止公开谈论自己的家乡,还有不少人因被指责“同情共产党”而受监禁、驱逐。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A.美国“冷战”政策的影响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C.美国对亚洲采取敌视政策D.两极格局在政治领域凸显35.部分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在法国大革命后认为,人只有回归基督教,才能找到精神的故乡。
这反映出当时A.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尚不成熟 B.法国大革命造成了思想混乱C.浪漫主义者过分的强调理性 D.部分民众对社会现实的失望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1529年,广州重开世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
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如表四)。
表四航线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备注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澳门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
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日本长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绸缎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
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菲律宾马尼拉—墨西哥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产品运到拉美,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
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大循环——“丝银之路”。
材料二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
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
利玛窦等传教士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话说澳门》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银丝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10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般地说,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
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是以社会改革形式完成的。
当社会其他方面调整速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变化时,当社会出现新的阶级力量,而社会原有的政治和统治形式却因为拒绝改革保持不变或改革不得当时,往往会在社会变革中急速形成变数,并发展成巨大的反对力量,这股反对力量往往同社会的其他被统治阶级联合或采取其他的合作形式,反对拒绝革新进步的统治阶级。
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
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
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
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他针对当时一方面国库粮食不充足;另一方面地方出现抛耕、荒耕的现实状况,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
他说:“流移者给以官庄(官田),匮乏者贷以官牛,陂塘沟洫修以官帑(公款),则民财裕而力垦者多矣。
”并下令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励垦荒者的积极性。
——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初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土地政策调整的积极影响。
(9分)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37年胡适出使美国,应邀于旧金山哥伦比亚广播电台做《中国处在目前危机中对美国的期望》的演讲:“虽然对于贵国人民希冀置身战争之外的愿望我是完全的同情,可是我不免有这个想法,那就是对方以消极的绥靖主义和没有建设性的和平政策为后盾,绝对不足以保障列位所深深希望的和平。
中国对美国所期望的——是一个国际和平与正义、实际与积极的领导者,一个阻止战争,遏制侵略,与世界上民主国家合作的策划者,促成集体安全,使得这个世界至少可使人类能安全居住的领导者……”此后的几年中,他四处演讲,以唤起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同情,并以正义力量介入战争。
史学家余英时评论说:“这至少说明,在日本政府的眼中,胡适的演讲活动已构成美、日关系的一大威胁。
可以想象,胡适平时与罗斯福和国务院高层领导人物之间的交谈,也必然强调与日本谈判并不可持,因为它绝不讲信义,这是他一贯坚持的看法。
无论如何,1941年11月26日美日最后谈判的破裂,与胡适在最后一分钟的强烈争持是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