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课件
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 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_1

态度起点:多数同学学习态度端正,但有畏难情绪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与数据记录、分析论证、交流讨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理念。
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
听噪声,回答问题
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
观看图片、介绍隔音毡、木质吸音板、石膏板、隔音玻璃、泡沫塑料、发泡棉及隔声原理
小组完成活动
回答问题:声音的响度减弱了,音调没有变化
思考
猜想,预测
排出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
阅读教材23页“设计”环节内容,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通过活动体会盒子对响度有减弱作用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自然过渡到“猜想与假设”环节
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难度较高。通过这个环节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水平及合作学习水平,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信心。
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修正,培养合作、协调水平及良好的实验素养。
通过度析实验现象,提升分析问题水平和总结归纳水平
响度
材料
衣服
报纸
塑料袋
泡沫
棉花
距离
分析论证:
站在一定距离处,闹钟的响度越小,说明材料的隔声性能;刚好听不见闹钟铃声的距离越远,说明材料的隔声性能_______;所以,以上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什么样的材料隔声性能较好?
交流评价:
同学们,谁愿意展示你们的实验数据并简单说明?
随堂练习:
多媒体PPT展示2道题
方案一:人站在距声源一定距离处,比较放入不同材料时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苏科版八上物理1.5综合与实践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上物理 1.5综合与实践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5节《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2. 学习如何进行隔声性能的实验;3. 掌握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材料隔声性能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实验,准确地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2.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学会分析实验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包括不同材料的样品、隔音板、噪声源等);2.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测量工具(尺子、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的隔音场景,如图书馆、音乐室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解释隔声性能的概念。
3. 实验设计:讲解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5. 实验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8.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生活中的隔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隔声性能的概念2. 实验目的与步骤3. 实验数据分析4. 隔声性能与材料、结构的关系5. 实践应用6. 拓展延伸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合理的隔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噪声控制、音响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课件

吸声材料隔声材料的给合使用
• 吸声材料隔声材料的合理给合,发挥了两 种材料材质机理上的各自优势,从而提高 降噪效果,例如: 复合隔声墙板——往往在墙板中间填入部 分吸声材料,它既减弱了声音在二板间的 反复反射,又提高了复合墙全为整体结构 的隔声量。
三、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观察:把闹钟放入一只盒子中,听听它的指 针走动的声音,盖上盒盖,再听听指针走 动的声音;在盒中塞满泡沫塑料后盖上盒 盖,再听听指针走动的声音。
发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较
,而后
两次的声音也有
之分。即不同
的材料隔音效果并不相同,请你根据这一
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
提出问题
1、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猜想和假设: 给你报纸、海绵、棉花三种材料,
猜测一下隔音效果的好差,按由好到 差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设计要求:①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要用尽可能相 同的方式阻隔闹钟声音的传出。
②要能有确定声音等级的方法。
③因为要进行比较,所以要注意控制某些条件保 持不变。
设计方案: 把同一闹钟装入同一盒子中,取不同 的隔音材料装入盒中。从听到最响的位置开始, 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 置与声源间的距离。比较使用不同材料时这段距 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Hale Waihona Puke SUCCESSTHANK YOU
2019/9/20
吸声材料——共振吸声材料
共振吸声 结构材料的 微穿孔吸声 体组成了许 多并联的亥 姆霍兹共振 器。
二、隔声材料
隔声材料能用来阻断噪音的材料,而 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具有隔音作用,隔音量 遵循质量定律原则(隔音材料的单位密集 面密度越大,隔音量就越大,面密度与隔 音量成正比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学案 苏科版

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提出问题】物体的隔声性能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假设】物体的隔声性能可能与有关。
【设计实验】1、应选用(闹钟/音叉)做声源,因为,且响度会。
2、实验过程中,应改变,控制不变。
3、应采用方法来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A、站在同一位置,用耳朵听声音的响度;B、边听边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测出刚听不见声音处到鞋盒的距离。
4、不采用方法A的原因是:当两次响度时,人耳难以分辨。
物理方法:将不易比较的响度转换成容易测量的距离,这种方法称为。
5、比较方法:听不到声音时到鞋盒的距离越,该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
3.5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回来,这种现象叫。
【实验探究】一、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反射现象中的术语2、纸板可以呈现光的。
(一)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1、现象:只有在纸板处于时才同时显示两条光路。
2、结论:、和同一平面内。
3、可折叠的纸板:为了验证是否在内。
(二)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平面中的位置关系结论与分居在两侧;(三)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1、结论:等于。
2、改变入射角多次实验的目的:3、当光垂直镜面入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于;此时、和重合。
二、光的反射定律1、在同一平面内;2、分居在两侧;3、等于。
三、根据反射定律作图:1、先作线2、量取入射角θ,在法线另一侧2θ处描点;3、作出反射光线,注意箭头。
四、光路的可逆性1、现象:当入射光线逆着原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会逆着原光线的方向射出。
2、实验说明了。
五、人眼看到平面镜虚像的原理1、人眼是根据来判断物体的位置的。
2、☆反射光线的交于虚像点。
3、平面镜另一侧光线,所以反向延长线用。
4、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六、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七、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2、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
第一章综合探究: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课件PPT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这是听不见音乐的 地方
距声源处15米
第三次实验,实验材料有手机、鞋盒 、三本厚度相同的书、粉笔、卷尺
• 由于一开始我们选择了七本书,发现与报 纸、聚酯纤维的雨衣、化纤的校服外套的 厚度条件不符。
• 为了控制实验变量,即厚度相同,换成了 三本书。
这是听不见音乐的地方 距声源处19米
第四次实验,实验
• 隔声性能由差到好的顺序排列,报纸<化纤的校 服外套<书<聚酯纤维的雨衣
• 所以我们的实验结果是聚酯纤维的雨衣的隔声性 能最好,书其次,化纤的校服外套排列第三,报 纸的隔声性能最差。
• 在相同条件下,距离越远,隔音效果越差
• 实验结果竟与预测结果相差如此之大!
(1)只能改变每次实验所用的隔音材料
这是听不见音乐的地方
距声源处20米
距离声源相同距离,比较听到声音的响度.
这是听不见音乐 的地方
距声源处20米
材料 报纸 三本书 聚酯纤维的雨衣 化纤的校服外套
听不见声音的地方距声源处的 距离 30m
19m
15m
20m
实验与预测结果的比较
• 实验结果:15m<19m<20m<30m
隔声性能由差到好的顺序排列,报纸<化纤的校服外套<书<聚酯纤维的雨衣 实验结果:15m<19m<20m<30m 第一次实验,实验材料有手机、鞋盒、报纸、粉笔、卷尺
鞋盒的厚度相同 第三次实验,实验材料有手机、鞋盒、三本厚度相同的书、粉笔、卷尺
什么材料的隔声性能较好呢? 我们的猜测是:化纤的校服外套的隔声性能最好,聚酯纤维的雨衣其次,书排列第三,报纸的隔声性能最差。 手机(作为声源)(或机械闹钟) 噪声的防治有多种方法,其中“隔声”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现象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综合实践教案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苏科版物理教材的特色之一。
这种活动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较大的开放性,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科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参与社会问题决策的意识,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它可以作为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让学生在课外完成。
二、理论依据根据物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1、“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播放不同的声音,通过体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听闹钟在不同情况下的声音,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从身边的现象或生活实例找寻规律;用所学物理知识学会分析生活中一些实际应用。
3、“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主题(一)研究背景分析学校最近正在新建教学楼,每天挖土机、载重车等等声音不断,打扰了同学的学习和休息。
正好我们最近学习了“声现象”,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噪声污染与水、空气、垃圾污染一样,也是环境污染的一部分。
并在1979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境保护大会上,将噪声列为当代人类最不可容忍的灾难之一。
防治噪声有各种方法,其中“隔声”是控制噪声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
面对眼前的情景,我突然心中一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材料隔声性能好,于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给同学们提出了这个建议,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并一起订下了活动的主题——“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二)研究内容分析在“声现象”一章设置“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这一活动,重在让学生通过简易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了解技术设计的有关要素,逐步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复杂的多变量的问题,教材将此活动分为观察、预测、设计、比较、交流几个步骤,就是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1.5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施教日期:_______月_______日 共几课时 教学内容 1 1 课 型
1.5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第几课时
新授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对声音的隔声性能不同。 2.通过活动,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 3、培养乐于探索敢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如何辨别和了解材料的隔声性能。 难点: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学程预设 小组讨论:通过实验发现隔声性能最好的材料_____ 其次是_________再次是________最后是________。 问题讨论:隔声性能好的材料都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 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_______;不选另一种器材作声源的原因是 。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 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你不选另一个方案的理由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 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 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 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距离 隔声性能 材料 响度 隔声性能 【学习感悟】 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到困难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实践活动】课堂上,往往会受到教室内外噪声 的干扰。请你:⑴列出噪声来源的清单。 ⑵调查一下,同学对噪声的感觉程度。⑶提出控制噪 声的设想。⑷说一说自己在控制噪声中该怎么做? 完成课堂作业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 衣服 较响 锡箔纸 较响 泡沫 弱 衣服 较长 锡箔纸 长 泡沫 短
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知识点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1.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控制噪声的.2.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把声源用不同材料包裹好放进鞋盒里,小明逐步远离声源,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应该选用音叉做声源B.鞋盒可以有效地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相同C.实验中测得的距离越远,对应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D.该实验对周围环境的声音没有要求3.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泡沫塑料板、衣服、锡箔纸)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____.(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填字母).你不选择另一种方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至听不见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小5.“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的同时又对声音的传播有________作用,从而使听到的声音变小;临街的窗户采取双层玻璃结构,这样的隔声效果________(选填“好”或“差”).6.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1)小明和小强在家中开展探究,他们准备通过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_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手机铃声响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___(选填“远”或“近”),实验在家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时手机铃声响度应________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2)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①根据所得的数据可知,表面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声性能________(选填“好”或“差”),其原因是表面粗糙的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________(选填“强”或“弱”).②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教师详解详析1.响度在传播途中在人耳处2.B3.(1)机械闹钟(2)B凭感觉根据声音的响度判断隔声性能的好坏是不可靠的(3)泡沫塑料板、衣服、锡箔纸[解析] (1)做实验需要声源体能够较长时间发声并且响度稳定,音叉的发声会随着振动幅度的衰减而不断变小,故不适宜做声源,应选闹钟.(2)要比较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需要将隔声性能好坏转化为好测量的物理量来表示,如一段距离.(3)比较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距离越小,隔声性能越好;反之就越差.4.C5.阻隔好6.(1)调小大远保持不变(2)①好强②羽绒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你的方法中你将控制哪 些变量不变?
同样的声源、同样厚度的隔声 材料
1、将闹钟放在鞋盒的中间,并用衣服塞满鞋盒, 盖上鞋盒盖子,渐渐远离鞋盒,直到刚好听不到 声音为止,并测量出人与声源间的距离记为L1。 2、分别用报纸、锡箔纸、塑料袋、泡沫塑料等 其他材料按步骤“1”中的做法,测量出刚好听 不到声音时的人与声源间的距离,并分别记为 L2、 L3、L4、L5等。 3、分别比较L1、 L2、L3、L4、L5的大小,其中 最 (填“大”或“小”)的所对应的隔声 小 材料的隔声性能最好!
4、你学得小华做此实验应在 (选 “比较安静”或“比较吵”)的环境中进行。
探究活动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某探究小组同学想探究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 三种材料隔声性能的差异。现有衣服、锡箔纸、 泡沫塑料、小闹钟、音叉、刻度尺等器材,请你 帮助这位同学设计一个探究以上三种材料隔声性 能差异的实验。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 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 叉、机械闹钟。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机械闹钟 _______;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 想了下面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比较好的是_____ B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 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 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 泡沫、锡箔纸、衣服 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即,距离越近隔声性能越好!
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声性 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如下: 1、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 塑料袋、袜子; 2、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 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声音,记下此时 人离盒子的距离; 3、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 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Zx.xk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2.8 3.7 距离/米 2.1
塑料袋 5.2
袜子 1.2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 声音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 小 理。 2根据实的顺序为:验数据,待测材料隔声性能 由好到差 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觉得隔声性能比较 好的材料应具有怎样的特性呢?
综合实践活动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在此探究活动中,除了各种 隔声材料外,你觉得还需要 哪些器材?
学科网
闹钟(或其它声源)、鞋盒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 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方法一:人站在离声源的一定距离处,用 不同的材料将闹钟盖住,然后比较所听到 的声音响度的大小。 方法二: 方法二:用不同的材料将闹钟盖住,然后 不断地远离声源,一直到刚好听不到声音 为止,并测出此地离声源的距离,然后比 较距离的大小。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距离的大小比响度的大小更容易 确定,方法二的可操作性强,更 简单!
Zx.xk
材料 衣服
锡箔 泡沫Leabharlann 纸 短材料衣服锡箔 纸 较响
泡沫
距离 很长 较长
响度
很响
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