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杨顺国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作为一名教师将怎么样更好的对学生的成绩做出分析呢。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1一、试卷说明从总体看试卷,试题覆盖面广,能紧紧围绕知识点,重视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紧扣书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侧重点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的设计具有发展性。
题源于教材,试题难度适宜。
二、答题情况分析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1、选择题满分20分。
出错较多的是需要记忆的小题。
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
如最早原始人——元谋人。
2、第二题:非选择题,本试题总分30分,依旧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一些学生态度不端正,试卷存在大量空白,甚至无试卷。
一些同学只做选择题,或者后面空了许多题。
(2)一些同学不会审题甚至不仔细审题,答非所问。
如材料题题3问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许多同学答道家。
又如2题问商鞅的思想,许多同学答创新精神。
(3)不会做看表格题题,看表格题得分过少;(4)一些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甚至没有记忆,如分封制的作用等。
(5)错字较多。
如秦朝——奏朝。
三、建议1、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没有看题就放弃了。
所以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简便方法,是他们学习历史快乐起来。
2、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尤其是材料题,一定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
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七0一、七0二王顺成一、试卷评价1.总体评价:命题依据新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遵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际,杜绝难、偏、怪题,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
2.题型及特点: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选择题25个小题,共计50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重在对学生历史分析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对历史知识的整合也有一定的要求。
非选择题3个小题,共计50分。
试题以材料阅读题的形式呈现。
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观察、理解等能力,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分析、比较和概括知识的能力,对刚刚接触初中历史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3.考试内容:七年级试卷主要考查了有关中国古代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至秦朝))的相关内容,从而了解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况。
二、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25个、连线题和简答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1)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出现了小部分偏题,课本内容没有涉及,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2)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三个班相对而言较为平均,57和54班成绩略微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虽不能正确写出答案,但基本意思是对的。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如:“齐桓公”写成“齐恒公”,把“魏”写成“卫”。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3)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并不善于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选择题的得分率略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能力上还欠缺。
四、总结此次考试,成绩十分不理想,和我预期的完全不一样。
想想,又在预料之中,七年级第一次接触历史,也是我第一次教历史,难免学生不适应我的教法,还有我平时对学生不严格,有些放纵他们。
这次成绩不好,也是一件好事,让我以后不管有多累,都拿这次成绩鞭策自己,尽心尽力,尽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学好历史。
接下来,自己要做的就是不急不躁,结结实实的按照自己的思路,稳但不拖,在复习中不断地结合学生反思自己,及时的改变,科学的教与学的方法。
在联系中,有选择的去练,教会学生在扎实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做题技巧与方法的引导,人人会做题,能讲题,认着的做题习惯等。
每一次考试,不同的结果,不一样的反思,对于经验不足的自己都是一次不一样的理解,并有不同的认识和提高,我想这也是一种积累。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XXX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共10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连线题和材料分析题,基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一二单元。
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注重了双基,强调了综合运用能力。
选择题正确率为70%,其中重点班的34、35题相对成绩较好,普通班的36、37、38题较差。
60分占总人数的40%,总体不理想。
从考试当中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体现,反思原因应该是后期的复巩固不到位。
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学生的答题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基础知识不扎实、审题不仔细、研究方法过死、态度不端正。
其中,基础知识不扎实表现为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审题不仔细导致选择题错误;研究方法过死和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难以理解和解决;态度不端正表现为字迹马虎潦草、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等综合素养差的问题。
为了改进学生的研究状况,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备好一堂课,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导学案,讲解重点难点;强化基础知识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教材的分析力度,注重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多参与实例分析,增强解题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审题意识,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答题方法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更加广度和更加深度地进行答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从而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交流、多合作,让他们在互相影响XXX进步。
改写: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改进研究方式。
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究型、合作自主研究来实现。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七班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状况:思品社会合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
2、出卷目的、考试要求:重点考查同学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控状况,考查同学的读图析图技能,特别是在详细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3、试卷的基本特点:〔1〕1、突出学科本位。
七班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地理地图知识,既有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又有人文知识的初步概念。
因此,本次考试试卷在立意、选材、设问以及形式上都把加强对同学读图、析图技能的培育作为自己的主要功能。
〔2〕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中学同学的学习技能和教学的现状,试卷没涌现较大的偏题、怪题。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当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晰,简约明白,同学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果状况本次考试,我校七班级2个班,总体考试成果来看,2个班成果差不多。
三、数据统计分析1、数据抽样分析:〔客观题〕题号分值得分率题号分值得分率12分0.781102分0.65632分0.71942分0.40652分0.68862分0.56372分0.40682分0.43892分0.563错误主要内容:a比例尺的计算;方向的判定;c气候的描述方法;d 分析地图的技能;e缘由:对知识的迁移应用技能较弱;分析比较的技能不强。
主观题失分内容、缘由:a对河流流向的描述;b等高线地形图的识读;c地图的阅读分析技能;d举例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各班成果分析:班级考生人数平均分及格率七1班2335.578.3%七2班2235.477.3% 从上表各班成果平均分合格率来看,各班的差异较小,比较均衡;四、典型错误分析1、11题第(5)小题〔图见试卷〕图上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为:自西南向东北。
同学的主要错误答案是:西南---东北。
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
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试卷分析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好的试卷可以准确的反映出学生得学习情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篇1试题结构及特点:这次试卷的总成绩是100分,考察北京版教材第1课至第11课的知识。
题型分为三种:选择题(9分),填空题(11分),材料解析题(5分)。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态度,而材料解析题考察的是同学们对历史知识及材料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更注重对同学们进行能力的培养。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一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93.2%;一、二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100%。
三班及格率100%,优秀率68.2%。
同学们在选择题上得分较高,说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而填空题相对较弱,更多的情况是汉字书写错误,这就说明了同学们的语文功夫存在着欠缺。
材料分析题同学们答的很好,能用流利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失分很少,这就证明了教师在平常对学生们的能力培养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何改善?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
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
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不是浅尝辄止。
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
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比如有的同学说做题一快就忘了审题。
我们答题的目的是把我们会的知识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求答题的速度快慢。
所以对审题问题要高度重视。
告诉自己审题审题再审题。
2、加强大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
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缺补漏,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
课上现场让学生翻书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
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3篇(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3篇(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一、参考人数:参预此次月考的两个班共有106人,缺考二人。
二、成果统计:两个班的及格人数62人,及格率61.76%,优秀率25.49%。
最高分98,最低分24分。
总体来说,此次考试成果比第一次月考有所进步。
三、试卷分析:1、试卷类型:本次考试为闭卷,其中单选题25题,分值为50分;问答题4题,分值为50分。
2、试题特点:试卷题目中,简洁题约占75%,中档题20%,稍难题占5%,总体偏易。
依据本校初一班级的总体教学进度和同学把握水平,本次月考试卷留意对同学基本力气的考查,特别是同学的识记理解力气,适当考查同学从材料中猎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力气。
鉴于农村中学初一同学学问面较窄的状况,材料均直接从教材上选取,主要是考同学对课本的生疏程度和归纳概括力气,适当地涉及了对同学分析归纳力气的考查。
设问跨度较小,涉及学问点较少,主要以七班级历史下册1-14课的内容为主。
3、暴露问题:(1)基本概念记忆不精确。
同学基本历史概念把握不好,易混点区分不清。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许多个概念、学问点构成了我们所学的一本历史书。
试题对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问直答,没有设太多难点。
对分析力气的考查最终也归于基本概念,照旧是在比较浅的层面上提问。
整张试卷有80%都属于基础学问、基本概念的考查,但仍有许多同学做错,说明在记忆方面同学仍没有下足功夫,仅凭大致的印象和常识难以应付全部题目。
(2)历史思维力气欠缺问答题是同学的弱项,考试时失分很多。
历史学习要求同学能用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来思索问题,分析历史大事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个历史进展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大部分初一班级同学缺乏历史思维力气,且从材料中猎取信息,概括归纳力气差,在答题时表现为凌乱、啰嗦、不完整,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凭主观意向任凭答题。
2018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杨顺国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杨顺国今年七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题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二、各班成绩情况我校七年级80班参试61人,总分2784分,平均分45.6分,最高分87分,最低分12分,及格人数14 人,及格率 23.0 %;81班参试62人,总分2722分,平均分43.9分,最高分82分,最低分9分,及格人数9人,及格率14.5 %;82班参试60人,总分3036分,平均分 50.6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12分,及格人数17人,及格率28.3 %;83班参试60人,总3137分,平均分52.3分,最高分80分,最低分13分,及格人数22人,及格率 36.7 %。
三、答卷评述1、总得分偏低,优秀率不高。
原因有三点:一是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三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许多应该记住的知识点没有记住。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四、今后要采取的措施: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标签: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考试时间2011、11、17科目历史班级七年级三、四考试人数81二、成绩分析120-110分109-100分99-90分89-80分79-70分69-60分59分以下人1人12人19人10人11人28人等级统计:优良人数13人及格人数53人待及格人数28人三、试卷分析题号、题型(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查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做答情况、得分情况期中考试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
试题设置情景,联系现实现实考察了学生所学知识。
从总体上看,学生考得还可以,但也有部分学生考得不好。
其原因有三点:(一)因为写错别字失分较多。
(二)有一部分学生比较马虎,漏题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由于不理解题意失分较多,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这方面的锻炼。
四、试卷的总体评价命题方向(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难易程度、考查知识点、书写量等。
这份试卷的知识性、趣味性强。
重点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体现学习和运用两者并重。
书写适量。
五、试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无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反思+《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相关文章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2013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反思2›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反思2篇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质
量分析
本文对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并对试卷质量进行了评估。
试卷分析
试卷共分为两部分,A卷和B卷,每卷满分均为100分。
A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各占40%的分值,简答题占20%的分值。
其中选择题难度适当,考查了学生对历史名词和概念的理解;填空题部分题目为解析题,要求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解题,难度较大;简答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程度。
B卷为论述题,共20分,要求学生针对一篇历史文章进行分析和评论。
B卷难度适中,用语规范,考查了学生对历史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质量分析
根据本次考试的试卷分析结果,整张试卷难度适中,试题内容与学生所学知识点相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形式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答案的规范性。
但在填空题中有一小部分的解析题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历史运用能力有一定考验。
综上,本次考试试卷质量为良好水平。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1、学科命题的依据:(1)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
(2)以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1至11课内容为依据。
、学科试题结构:(1)采用闭卷形式,满分100分,以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和评价历史人物题的方式呈现。
考试结果按50分折算。
(2)各种题型比例。
单选题25个,每小题2分,共计50分;识图题一个,每空2分,共8分;材料分析题3个,第27题6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计30分。
2、试卷的主要特点:(1)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4)注重图表运用,试卷图文并茂。
用图表设置问题情景,能够传递多元的历史信息,给考生营造“活生生的历史”氛围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5题是古代货币图,26题是南北方房屋建筑图。
多角度、多形式的图片运用,既增加了试卷的信息量,又增加了考查的广度,生动了试卷。
二、试卷成绩情况1、七(1)班得分情况:(1)总人平:参考人数45人,人平41.49分。
(2)优秀人数:33人优秀率:73.33%(3)及格人数:43人及格率:95.56%(4)低分人数:0人低分率:0.00%2、七(2)班得分情况:(1)总人平:参考人数43人,人平38.50分。
(2)优秀人数:24人优秀率:55.81%(3)及格人数:37人及格率:86.05%(4)低分人数:1人低分率:2.33%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总结---杨顺国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总结杨顺国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
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体温,但慢班的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快班的尖子生相对还可以。
刚开始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如理想。
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
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因而在后半学期我专门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备课。
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第一年代历史学科,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我的老师曾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
”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
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
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
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分析试卷分析是七年级历史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考试成绩的好坏,试题质量的优劣、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依靠试卷分析解决。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分析范文一一、试卷概况本套试卷分选择题(40分),辨析改错题(12分)、列举题(11分)、材料题(25分)、活动与探究(15分)。
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上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时注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
无偏题怪题,难易程度恰当。
二、试卷特点1、从试卷内容上看,符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
如秦的统一,汉武帝的大一统。
2、试题角度新颖,表现在材料题上,如25题的(4)假如你是一位当时的官宦子弟,你可以在什么地方读书?,26题的(3)综合性较强。
3、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彩,从生活中的习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这种切入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
如:26题的第一,三小题。
4、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如对屈原的考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要求谈认识,体会,启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润物无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5、试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特点。
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回顾历史,联系今天,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如:材料题第26题引导学生关心时政。
6、试题图文并茂,,涉及文物、人物,且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注意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习惯。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杨顺国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杨顺国一、命题思想本试卷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初中历史教学教学的实际,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即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情分析1、题型:仿照新课改中考题型要求,分选择题、填空题、材料题、简答题四大类型。
题目设计精巧,推陈出新,问法灵活,考查全面,且图文并茂、形式活泼。
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
2、难度: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紧扣本阶段的教材重点进行出题,难度较大,开放性、探究性强,本校初一学生由于总体素质较差,尚不能完全适应这类题目。
3、范围:本次期末考试范围是历史七年级上册,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
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一致,试题覆盖面广,符合新课标要求。
三、题型分析和总体评价1、第一大题是选择题。
2、第二大题填空题。
3、第三大题连线题。
4、第四大题是材料分析题。
5.第五大题是简答题。
四,学生存在突出问题1、历史基础知识很不牢固,出现记忆混淆现象,如把秦始皇当成汉武帝,汉武帝的名字写成刘邦、刘秀,重要历史时间记忆错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混淆在一起等。
2、答题不规范,辨析题基本全部失分;改错题错误点指出不准确,把整句话抄写下来等。
3、出现非常多的错别字,例如:商鞅写成商秧(鞍、量),把休养生息写成“休生养息”。
4、读图能力差,把商鞅当成汉武帝、秦始皇、秦孝公等。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1、加强专业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培训,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注重与同科教师和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工作。
2、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历史期末考试考试质量分析通过三个多月的历史教学,迎来了期末考试,针对考试的情况对本次考试作深刻的分析,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力求让每个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以下是具体分析:考试得分情况为:七年三班,平均分为32.57分,四班平均分30。
36,五班32。
68,十班平均31.55,十一班平均分33。
43(年组历史平均分为33.94)优秀人数22人,优秀率11.1%,(年级优秀率为11。
8%)及格人数为53人,及格率为36.1%,(及格率为37。
8%)不及格人数21人,约占13.9%。
总体情况还好,优秀率、及格率同其它老师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差生人数还很多.大部分学生都不及格,高分也很少,基本如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
一、存在的问题及失分原因分析:(一)基础知识和掌握不到位,课堂上学的历史时间、事件等当时觉得比较清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理顺;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混淆不清。
无论是理解能力、运用能力,还是创新能力,都必须建立在双基掌握的基础上,部分学生平时听课效率不高,思考、理解不够,课后巩固不足,考试马虎,不求慎解是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不及格的几位同学当中,成绩较差,这影响了班级整体成绩,今后要多加关注.(二) 学生审题能力不强,缺少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审题,看到题目后马上作答,意识不到审题的重要性,结果所答非所问,答得不少,得分无几,甚至不得分。
有的审题了,但只看前面,不看后面,认真程度不够.比如商鞅变法的内容课堂上同学们记得都很好,但是反映到试卷上换了种题型,有些同学答得就不是太理想了。
(三)知识记忆不好,对知识的宏观把握不够,知识重组、应用能力较差。
历史试题灵活多变,但万变不离其中,即离不开书本知识,尤其是材料分析题,材料的运用但学生对书本原理的理解应用,往往只知其一,不能知其二,思考问题的角度单一,而且比较肤浅,导致失分。
(四)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有些学生对课本不熟、理解不深,迁移能力较差,导致答题错误,而且答题时不够深入,层次较浅.有些同学在做问答题时,太过脱离教材,单纯用自己的话答题仅局限于自己的某个单纯想法。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终考试学科组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终考试学科组质量分析七年级历史学科组一、成绩分析本次测试参加考试的学生有352人,其中及格人数为126人,及格率35.8%。
优秀50人,约占14.2%低分30人约占8%。
从数据上来看,学生考的很不理想。
二、试卷分析本次试题的难度不大,各种题型和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基本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符合课程标准。
试题紧扣教材内容,符合大纲要求,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题型主要有二类: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本次选择题客观性比较强,共有10分,学生得分率在80%,错题多的为3、4、10、题。
原因是学生对这些历史性概念比较模糊。
2、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计40。
11小题考的是帝王政绩,学生得分率较高,但有些概念东西学生模糊,如“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部分学生搞不清楚。
台湾管理与西藏混为一谈。
12小题考查的是科技工艺,本题是学生得分也不高,对于有些东西还是模糊,比如:京剧发明时代等。
13小题考查的是农耕,其中有些题就是课后练习,但学生失误大。
14小题考查的有:科技发展,航海壮举,皇权强化,本题学生失分较多,比如怎样理解“郑和航海的壮举”其实就是对郑和下西洋意义的理解。
但有部分学生却是束手无策。
四、今后的措施1、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向导,也是学习的动力。
历史课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历史课教案设计时,要特别重视在选择的题材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这一关键问题。
2、在设计历史课教案时,尤其要注重自主性。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课堂上要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自主选择与主动投入,着意于自我显示聪明才智、焕发创造的光彩。
3、实践重于理论。
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深入日常生活,充分利用课堂知识进行解释,结合现实生活,通过探索,实践,使课本运用于实际,实践解释理论。
二者相互结合,更能使学生很好的握这门知识。
4、课堂上要面对全体学生,根据多数学生的掌握知识的能力、程度去展开教学,切勿一味地极端化,造成所谓的课堂“贫富悬殊”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期中历史上册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及简答题等。
卷面满分一百分。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节制。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晰,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平均分50.8,优秀率仅0.3%,及格率为42%;对于七年级来说,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还有4人成绩低于20分。
学困12人,应在今后加强辅导。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烂熟。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结壮。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秦朝”写成“奏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靠,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语言组织纷乱,词不达意。
(4)学习行为不到位。
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
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投入精力不够,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用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合适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佳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
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
同时,要抓好学困生的教学。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统统答题的能力。
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撤,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够,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够,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