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课文内容理解

合集下载

三峡课文内容理解

三峡课文内容理解

《三峡》课文内容理解1、中心思想:通过写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写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2、结构:(总写)三峡的山(第1段)—-特点:连绵高峻(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密、高)正面描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正面描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以上写法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分写)三峡的水四季景色(第2-4段)第二段:夏季—-水大流急(水流湍急) 重点字:急——奔放美(一个字:急、险)写水势大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和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境相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表现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比喻、夸张)第三段:春冬——清荣峻茂,水位落差大重点字:清——清悠美(一个字概括:幽、秀)【写景由低到高,动静结合,善用形容词动词】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清澈)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动静结合)写出三峡水位落差大的句子: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第四段:秋天--凄清寂静重点字:凄凉——凄婉美(一个字:凄)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文中的两处侧面描写(写法)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表现了三峡两岸群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表现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4、三峡水的特点:①水流湍急(夏季)②水势盛大“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夏季)③水位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④清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春冬)5、引用渔歌的作用:①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②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6、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在一起?答: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秋季是水枯的时候。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 (3)处.在七百里的三峽之中,两岸群山绵延, 没有一点空白的地方.【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峽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樊篱一样,隐瞒住了蓝天和太阳.【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小.“重”“叠”“隐”“蔽”四字,侧重描述了山的高大.这句应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段,即“重叠岩嶂,隐藏天日.】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假如不是正午和三更的时刻, 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句解:这个句子应用了古汉语中“并提”的修辞手段,把本应写成两个句子,归并成一个句子了.懂得时应分为两个句子.即除非下昼,看不见太阳;除非三更,看不见月亮.这一句正面死力衬着了山的高大峻峭和江面的狭小.】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到了炎天,江水暴跌,漫上两岸的山陵,往返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句解:从正面描述炎天水势阴险.“阻绝”写出江水暴跌之快.】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如)有皇帝的敕令要紧迫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动身,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傍晚就到了江陵, 这中央有一千二百里,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句解:本句经由过程“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述,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活泼形象地描述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解释“三峽”夏水的流速之快.】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在春冬季候,白色的激流,碧绿的深水,盘旋着清波.【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以“素”润饰“湍”,以“绿”润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颜色各别,相映成趣.这句也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段.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岳上长着很多奇形怪柏,吊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句解:写仰视所见.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山川相配,组成了一幅峻拔超脱的丹青.】清荣峻茂(30),良(31)多趣味.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其实是趣味无限.【句解:以极为精练的说话,描述了水.树.山.草四种景物,各具特点,并由景到情.“良多趣味”,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由衷的赞叹】每至晴初(32)霜旦(33),林寒涧肃(34),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凌晨,树林山涧里就会一片清冷僻静,常有高猿长啸,属引(35)凄异(36),经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啼声持续不竭,声调悲凉怪异,空谷传响(37),哀转(38)久绝(39).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反响,哀思悠扬,很长时光才消掉.【句解:这里和上面欢乐晴明的氛围形成了光鲜的比较.写三峽的秋天气象,到处覆盖着悲寂.悲凉的氛围.】故(40)渔者歌曰:“巴东(41)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42)泪沾(43)裳(44)!”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峽巫峽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句解:用当地风行的渔歌作结,“泪沾裳”把天然景物与人的思惟情感融为一体,正面表示了三峽渔平易近.船夫的悲惨生涯】注释(1)自:这里有“在”的意思.(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现实只有四百多里.)(2)略无:完整没有.略,这里是完整.全体的意思.(3)阙:通“缺”.(4)嶂(zhàng):竖立像樊篱的山岳.(5)自非:假如不是.自:假如.非:不是(6)亭午:正午.夜分:三更.(7)曦(xī)月:日月.曦,凌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8)襄(xiāng)陵:漫上山陵.襄,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9)沿溯(sù):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10)绝:断.(11)或:有时.(12)王命:皇帝的敕令(圣旨).(13)宣:宣告,传播.(14)白帝:城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15)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16)虽:即使.(17)奔:奔驰的马.(18)御:驾着(19)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20)疾:快.(21)时:季候.(22)则:衔接高低文,带有稍微的转折意思,可不译.(23)素湍:白色的激流.素,白色的.湍,激流的水.(24)绿潭:碧绿的潭水.(25)回清倒影:盘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倒,倒映.(26)绝巘(yǎn):极高的山岳.巘,山岳 .(27)悬泉:从山崖上流下来的似乎吊挂着的泉水(大的叫瀑布).(28)飞漱(shù):激流冲荡.漱:冲荡.(29)其:代词,它们,指怪柏.(30)清荣峻茂:江水清亮,两岸山岳高大,山上草木旺盛.水清.树荣.山高.草盛.(31)良:其实,的确.(32)晴初:天刚晴.(33)旦:凌晨.(34)肃:这里是僻静的意思.(35)属(zhǔ)引:持续不竭.属(zhǔ),这里是持续的意思,动词.引,延伸.(36)凄异:悲凉怪异.(37)响:反响.(38)转:悠扬.(39)绝:尽,消掉.(40)故:是以,所以.(41)巴东:古郡名,辖境在今重庆市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42)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43)沾:打湿.(44)裳(cháng):衣裳.古今异义词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义:经常应用于选择复句的联系关系词)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今义:常连在一路,暗示另提一事)介词“于”【连词】承上启下(到了)3.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今义,固然.4.泪沾裳裳:古义:前人的下衣;今义:衣服.5.不以疾也疾:古义,快;今义:疾病.6.良多趣味良:古义,真,其实;今义,好.7.属引凄异属:古义,持续;今义,属于.8.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古义,几声,不是确数;今义:三声.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假如)②绝:沿溯阻绝(拒却)绝巘(写作‘山’字旁在一个奉‘献’的‘献’)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消掉)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断)群响毕绝:停滞认为妙绝:顶点③清:回清倒影(清波)清荣峻茂(水清)④属: 属引凄异 (属(zhǔ):动词.衔接)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吩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其实,的确)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仁慈)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病)通假字①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白这里指中止)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悠扬)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激流)⑥林寒涧肃(寒,清冷;肃,僻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特别句式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重点语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乘船)快.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水清,树荣(旺盛),山高,草茂,其实是趣味无限.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到了炎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搁了.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反响,哀思悠扬,很长时光才消掉.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假如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假如不是三更,就看不到月亮.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译:层层叠叠的山岳像樊篱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掩蔽了.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整没有空白的地方.。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之蔡仲巾千创作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 (3)处。

在七百里的三峽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峽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

】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窄。

“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

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

如果不是正午和三更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句解:这个句子使用了古汉语中“并提”的修辞手法,把本应写成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了。

理解时应分为两个句子。

即除非下午,看不见太阳;除非三更,看不见月亮。

这一句正面极力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和江面的狭窄。

】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跌,漫上两岸的山陵,来回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

“阻绝”写出江水暴跌之快。

】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峽”夏水的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

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这句也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

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

《三峡》课文原文、译文、字词及赏析

《三峡》课文原文、译文、字词及赏析

《三峡》课文原文、译文、字词及赏析【作者介绍】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时期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

散文家、地理学家。

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来以他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

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骑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务。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

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

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叛乱揭竿而起。

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

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

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东)。

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

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

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

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水经注】《水经》一书写于三国时期,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条。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a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a

三峡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在七百里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

】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窄。

“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

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句解:这一句侧面极力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和江面的狭窄。

】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来回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

“阻绝”写出江水暴涨之快。

】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峡”夏水的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

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

【句解:写仰视所见。

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峻拔超脱的图画。

】清荣峻茂(30),良(31)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课文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课文解析

《三峡》课文解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的七百里当中,两岸山峰相连,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自:这里有“于”“在”的意思。

略:无,毫无。

阙(quē):通“缺”,豁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的悬崖、叠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嶂(zhànɡ):像屏障似的高山。

自:如果。

亭午:正午,夜分:夜半。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①作者写山,抓住了山的什么特点?)【段析】第一段为第一部分:总写三峡山的特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交代三峡之长,说明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

“隐天蔽日”“不见曦月”,说明山高、山密,只能正午见日,夜半见月。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衬托山高峡窄,水流急。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隔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清风也没有这么快呀。

)[襄:冲上。

陵: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急宣:急速传达。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

]【段析】第二段以下为第二部分:写三峡水的特点。

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交通阻断,淹没山陵。

真可谓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之势。

这里属于侧面描写,烘托三峡夏水水流之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春冬的季节,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特的柏树,悬泉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湍(tuān):急流的水。

绝:极。

(yǎn):山峰。

飞漱:飞流冲荡。

《三峡》原文、翻译、课文赏析

《三峡》原文、翻译、课文赏析

《三峡》原文、翻译、课文赏析《三峡》原文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

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

绝巘(写作“山献”)(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中断。

(3) 嶂(zhàng):高的像屏障一样的山峰(4)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5)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上。

陵,丘陵,小山包(8)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

朝:早晨(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马。

御:驾着(13)不以:不如。

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

(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

素:白色的。

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

巘:高的山峰(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飞漱:飞流冲荡。

漱: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良:实在,很(20)晴初:天刚晴。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在七百里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

】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窄。

“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

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句解:这个句子使用了古汉语中“并提”的修辞手法,把本应写成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了。

理解时应分为两个句子。

即除非下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这一句侧面极力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和江面的狭窄。

】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来回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

“阻绝”写出江水暴涨之快。

】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峡”夏水的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

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这句也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

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

《三峡》知识重点整理

《三峡》知识重点整理

《三峡》知识点整理知识要点整理一.原文注释和翻译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e)处;注释;①自:在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③阙:同”缺”,中断翻译: 在七百里长地三峡中, 两岸群山连绵, 没有一点空缺地地方.原文:重岩叠嶂(d),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I)月.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地山峰②隐,蔽:遮盖③自:如果④亭午,正午.⑤夜分,半夜⑥曦,早晨地阳光,这里指太阳翻译: 重重叠叠地岩峰像屏障一样, 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 就看不见太阳; 如果不是半夜, 就看不见月亮. b5E2R。

原文:至于夏水襄陵,沿溯(U)阻绝.注释;①至于:到了②襄陵:上,漫上;丘陵③沿:顺流而下;④溯:逆流而上⑤绝:断翻译: 到了夏天, 江水暴涨, 漫上两岸地山陵, 上下航行地船只都阻隔断了.原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注释;①或:有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地距离③虽:即使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地快马,驾着风.奔,奔驰地快马.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⑥疾:快翻译: (如)有皇帝地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傍晚就到了江陵,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即使是骑着奔驰地快马, 驾着长风, 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p1Ean。

原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注释;①之时:地时节;时,季节,时节②素湍:白色地急流③回清:回旋着清波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地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地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地)影子.原文:绝巘(0)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U)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注释;①绝巘(Q :极高地山峰.绝,极;巘,山峰②飞.飞泻④其,它们,指怪柏⑥良:实在,地确③漱(U)冲荡⑤清荣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盛翻译: 极高地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地古柏,悬挂着地泉水瀑布, 从它们中间飞泻, 冲荡下来.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DXDiT。

三峡的课文解释

三峡的课文解释

三峡的课文解释: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

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在七百里的三峽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峽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

】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窄。

“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

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句解:这个句子使用了古汉语中“并提”的修辞手法,把本应写成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了。

理解时应分为两个句子。

即除非下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这一句侧面极力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和江面的狭窄。

】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来回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

“阻绝”写出江水暴涨之快。

】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峽”夏水的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

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这句也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

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

(全)八年级上册【《三峡》】课文注释+批注

(全)八年级上册【《三峡》】课文注释+批注

八年级上册【《三峡》】课文注释+批注三峡文|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翻译三峡①文|郦道元自②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④亭午⑤夜分⑥,不见曦月⑦。

①节选自《水经注》。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相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②[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③[两岸连山,略有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④[自非]如果不是。

⑤[亭午]正午。

亭,正。

⑥[夜分]夜半。

⑦[曦(xī)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译】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①,沿溯阻绝②。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③,暮到江陵④,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⑤御风,不以疾⑥也。

①[襄(xiāng)陵]指水漫上山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文本解读

《三峡》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郦道元(约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

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注》,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写下了其中著名的《水经注》,其中记录了上百条大小河流,包括三峡。

2.文题诠释本文题目《三峡》直接点明了作者写作的对象:三峡。

三峡,即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地处中国的腹地,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

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3.主旨《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山高岭连的地貌和不同季节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内容解读《三峡》是《水经》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

作者抓住了三峡景物的特点,描写三峡的形势和景色,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山的连绵不断、奇险高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水势凶猛,船行速度飞快。

“春冬之时”,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三峡》知识点整理

《三峡》知识点整理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三峡》知识点整理知识要点整理一.原文注释和翻译原文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注释 ; ①自:在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③阙:同”缺” , 中断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原文 2:重岩叠嶂( 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注释 ; 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②隐,蔽:遮盖③自:如果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⑥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翻译 :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 , 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 如果不是正午 , 就看不见太阳 ; 如果不是半夜 , 就看不见月亮 .原文: 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sù)阻绝。

注释 ; ①至于:到了②襄陵:上,漫上;丘陵③沿:顺流而下;④溯:逆流而上⑤绝:断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原文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 ; ①或:有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③虽:即使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

奔,奔驰的快马。

⑤不以:不如;以,认为, 如⑥疾:快翻译 : ( 如) 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 则 ) 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 傍晚就到了江陵 ,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 , 驾着长风 , 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原文 5:春冬之时,则素湍 (tu ān) 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 ; 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②素湍:白色的急流③回清:回旋着清波翻译 :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 ( 映出了 )( 山石林木的 ) 影子。

原文 6:绝巘( 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 ; ①绝巘( yǎn) :极高的山峰。

绝,极;巘,山峰②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课文内容理解
1、中心思想:通过写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写出三
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2、结构:
(总写)三峡的山(第1段)——特点:连绵高峻(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密、高)正面描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正面描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以上写法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分写)三峡的水四季景色(第2-4段)
第二段:夏季——水大流急(水流湍急)重点字:急——奔放美(一个字:急、险)写水势大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和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境相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表现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比喻、夸张)第三段:春冬——清荣峻茂,水位落差大重点字:清——清悠美(一个字概括:幽、秀)【写景由低到高,动静结合,善用形容词动词】
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清澈)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动静结合)
写出三峡水位落差大的句子: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第四段:秋天——凄清寂静重点字:凄凉——凄婉美(一个字:凄)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文中的两处侧面描写(写法)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表现了三峡两岸群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表现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4、三峡水的特点:①水流湍急(夏季)②水势盛大“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夏季)
③水位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④清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春冬)
5、引用渔歌的作用:①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②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6、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
在一起?
答: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秋季是水枯的时候。

夏、春冬、秋的记叙顺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

作者将春冬二季放在一道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皆有“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盎然情趣。

7、三峡建立的好坏:好:交通便利、可发电不好:自然环境被破坏,给人类带来安危。

8、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
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素湍”显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该句写景动静结合,形神皆备。

10、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①奇山:(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雄奇(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险峻②异水:(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奔放(2)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秀(3)林寒涧肃,哀转久绝凄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