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室内失控结果纠偏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室内失控结果纠偏探析
【关键词】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失控结果纠偏
临床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包括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试验法和自动化仪器法,由于纸片扩散法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是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的常规药敏方法。药敏试验的质控是通过对质控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测作为主要的质量保证程序来确保整个药敏过程的准确性。根据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为保证微生物检验报告的可靠性,提高药敏试验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必须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同时对室内质控结果还应进行规范化分析,以提高室内质控水平,充分保证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的效果。
1 结果与分析
1.1 严格按照检验操作规程[1]的要求,采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药敏纸片有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氨曲南、氨苄西林等,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质控菌株以鉴定整个操作过程,连续测定30d,每种药物的抑菌环直径只有少于3个结果超出范围,达到以上要求可执行每周一次检测,如发现一个不符合的结果,应立即寻找原因,如果发现诸如质控菌珠错误、含药纸片种类错误或标准菌珠被污染等明显错误,加以纠正后重新测定,找到原因后连续做5d质控,若5d数据均在质控范围,说明原因已找到,可改为每周质控,若连续5d数据中出现一个数据失控说明尚未找到真正失控的原因,应继续查找。在恢复每周质控前仍应有连续30d质控数据支持。如果不能发现原因,须立即改为每日
检测,直至问题解决。
1.2 根据上述方法要求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连续3个月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2011.7、8、9),发现2011.9月份(见附表),阿米卡星抑菌圈波动较大,超出质控范围,立即从培养基的质量、纸片的效期、冰箱和孵箱的温度、0.5号麦氏比浊管等方面入手排查原因。最后用表面电极法检测mh琼脂的ph值,发现ph〈7.2是阿米卡星抑菌圈缩小的原因针对上述原因重新按要求制作了mh平板,并严格校对ph7.2-7.4之间,连续30d试验,结果均在控。
2 讨论与改进
2.1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室质量的一个重要
措施[2],同样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病人的准备,采集时间应在发病早期,应用抗生素前或下次用药前(血药浓度相对较低);盛装细菌培养的标本必须使用密封、灭菌的容器,但不得使用消毒剂消毒灭菌;标本留取后应尽快送检,有些标本如淋球菌、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还需要保温送检等等。标本送达后实验室应严格核对发现不合格的标本应注明理由退回。
2.2 分析中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要加强人员培训和组织管理外,还应加强设备、试剂、培养基以及菌珠的标准化管理。①每天应对孵箱、冰箱进行温度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生偏差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其他如显微镜应保证清洁干澡无污染;②培养基应使用合格的mh琼脂,其平板厚度应一致为4mm,无
菌试验合格,2-8℃下可使用7d,使用前将平板放35℃孵育30min 去除平板表面多余的水分,保存过久或脱水严重的平板不应使用,要严格控制其ph为7.2-7.4,贴药敏纸片时应保证各纸片的中心距不少于24mm,与平板边缘的距离不少于15mm;③常规用于菌悬液的浓度为1.5*10e8cfu/ml,相当于0.5号麦氏浊度标准管,保质期6个月,使用前应充分混匀;④含药纸片药量高低是影响抑菌环大小的重要因素,在制备时应保证纸片的含药量一致并冷冻保存,保存过程中应保持干燥,使用前应平衡1-2h,防止纸片表面产生冷凝水,用毕应及时冷藏或冷冻保存,不得使用过期的纸片;⑤配制好的菌悬液应在15min内接种至mh平板,接种好的平板应在室温平放3-5min吸去多余的水份,然后再将纸片贴到平板上,贴好纸片的平板应在15min内翻转,置35℃孵箱中18-24h,平板最多2只叠放在一起以保证平板受热均匀,结果测量时应使用带表卡尺或精确度1/10mm的量具。
2.3 分析后质量控制包括鉴定与药敏结果的报告、解释、复核以及结果报告后的临床反馈,复核主要体现在菌种的复核以及药敏结果与菌种的吻合上,最后通过临床信息反馈可以验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以此进一步改进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密切联系临床,更好地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的参考价值。
总而言之,作为检验人员应时刻牢记质量是检验科工作的最终目标,做好微生物室内质控是微生物标本鉴定和药敏报告的质量保证。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认真做好室内质控,保证室内质控的所
有环节规范、有序、在控,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三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96.
[2] 孔海深,陈瑜.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检验医学高级教程,2010,6(1):1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