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趣味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化学教学案例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享一些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案例一,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实验材料,醋酸、小苏打、酚酞指示剂、试管、试管架等。
实验步骤:1.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醋酸。
2.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小苏打。
3. 将两者混合,观察反应现象。
4. 在反应过程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醋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气泡产生;同时,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案例二,金属活动性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金属活动性实验,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活动性大小顺序。
实验材料,锌片、铜片、铁片、盐酸、铜硫酸、试管、试管架等。
实验步骤:1. 取一支试管,加入盐酸。
2. 分别将锌片、铜片、铁片放入盐酸中。
3. 观察金属与盐酸的反应情况。
4. 取一支试管,加入铜硫酸。
5. 将锌片、铁片分别放入铜硫酸中,观察反应情况。
实验结果:锌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观察到气泡产生;铜片与盐酸无反应;铁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在铜硫酸中,锌片与铜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铁片与铜硫酸无反应。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案例,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化学反应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希望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富有趣味性的化学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化学趣味制作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趣味制作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安全常识;
2. 掌握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硫酸铜水晶的制作:观察铜片在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过程;
2. 硫酸钠的合成:观察硫酸铜和氯化钠的反应过程;
3. 铁纱花的制作:观察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过程。
教学过程:
1. 引入:介绍化学趣味制作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上述三个实验制作,老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指导;
3.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思考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5. 总结反思: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些实验的共同特点和原理,并强调安全常识。
教学反馈:
1. 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进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
2. 学生进行实验报告,展示自己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3.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化学趣味制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
1. 化学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2. 实验操作指导书;
3. PPT和视频资料。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独立完成;
2. 观察记录和思考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3. 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初中课外有趣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课外有趣化学实验教案
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火焰的颜色是由于燃烧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产生的颜色而决定的。
材料:
1. 紫草酒精
2. 钳子
3. 火柴
4. 盐酸
5. 硫酸
6. 铜片
7. 铁片
8. 锡片
9. 镁片
10. 火焰颜色测试板
步骤:
1. 向一瓶50ml的紫草酒精中加入1ml的盐酸和1ml的硫酸,摇匀后即制得了彩虹火焰试剂。
2. 分别使用钳子夹取铜片、铁片、锡片和镁片,分别在火柴上点燃并将其放入试剂中。
3. 观察不同金属元素燃烧时产生的火焰颜色,并在火焰颜色测试板上找到相应的颜色。
4. 总结不同金属元素燃烧时产生的火焰颜色及其原因。
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小心操作火柴和试剂,注意安全。
2.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要避免接触皮肤。
3. 不得将试剂接触口腔或眼睛。
延伸探究:
1. 为什么不同金属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
2.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来区分金属元素的方法有哪些?
3. 除了金属元素,有哪些其他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特定的颜色?
本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神奇,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优秀初中化学教师教学案例分享
优秀初中化学教师教学案例分享化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科学学科,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本科知识的掌握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初中化学教育中,优秀的教师教学案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优秀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案例分享,希望能够给其他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启示。
实践教学法优秀初中化学教师普遍采用实践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实验时,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亲自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从中得出结论。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个性化辅导优秀初中化学教师注重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他们会在课堂上提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会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行个别辅导,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难关。
多媒体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优秀初中化学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他们使用课件、演示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结合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元素,生动地展示化学现象和理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视听感受,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实践案例教学优秀初中化学教师经常通过实践案例教学的方式,将抽象的化学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会将生活中与反应速率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如食物的变质、金属的生锈等。
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能力培养优秀初中化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除了传授化学知识外,他们还注意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例如,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会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总结和归纳,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
师生互动初中化学教案
师生互动初中化学教案年级:初中主题:酸碱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
2. 掌握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3. 能够解释酸碱中和的过程。
4. 能够进行简单的酸碱中和实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酸碱的定义及性质,酸碱中和的过程。
难点: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酚酞溶液、酚酞指示剂、酚红溶液、酚红指示剂等。
2. 教学课件:包含酸碱的定义、性质、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等内容。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关于化学反应的知识。
2. 提出本节课的主题——酸碱反应,并引入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
二、学习新知识(10分钟)1. 讲解酸和碱的定义,以及它们在水溶液中的性质。
2. 介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及选择原则。
三、进行实验演示(15分钟)1. 展示酸碱中和的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使用酚酞和酚红指示剂进行酸碱中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四、讨论和展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酸碱反应的机理及实验结果。
2. 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解释酸碱中和的过程。
五、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强调重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碱反应的应用及实验方法,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酸碱的定义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运用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观察。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对酸碱反应的认识,让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实验方法和应用技巧。
(完整版)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完整版)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初中化学教学案例:酸碱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与实验探究。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用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消除肚子里的酸味?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自己的答案,为引入酸碱中和反应打下基础。
2. 导入知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可使用以下实例:(1)让学生观察石灰水和盐酸混合后的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盐酸属于酸,而石灰水属于碱。
(2)通过观察中性溶液酸碱指示剂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酸碱中和实验,并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与观察,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实验材料:盐酸、石灰水、试管、酸碱指示剂、滴管。
实验步骤:(1)取两根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盐酸和石灰水。
(2)放置试管,观察现象并写下观察结果。
(3)向其中一根试管中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观察变化。
(4)总结观察结果,揭示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
4. 实验结果讨论: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总结出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拓展延伸: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胃药如何中和胃酸等实例。
6.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化学方程式。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入酸碱中和反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3. 讨论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案例分享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案例分享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们也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会分享几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展示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案例一:启发式学习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通常是教师在黑板前口述实验步骤和化学原理,学生们则按照教师的指示逐步进行实验操作。
然而,这种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厌倦感,效果也不够理想。
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一位化学教师尝试引入启发式学习法。
在化学实验课上,教师主动放权,鼓励学生们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他们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并思考实验结果背后的化学原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培养了实验技能,还提高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多媒体教学法在化学知识讲解中的应用针对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一位化学教师开始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法。
他使用PPT和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图像化、动态的讲解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化学概念和知识。
此外,多媒体教学法还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者互动讨论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增加了他们的参与感。
案例三:探究式学习法在化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在化学实践中,它也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位化学教师将课堂时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第二部分则是学生展示和交流。
在第一部分,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实验课题,并按照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答疑。
学生们通过实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并进行思考,最终得出结论。
在第二部分,学生们通过展示和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案例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为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实验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原子、离子、分子等基本概念,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会使用化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关爱生命,关注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原子、离子、分子的概念及物质构成的奥秘。
2.教学难点: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物质性质的解释。
四、教学策略1.情境导入:以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提高表达能力。
4.总结提升: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现象导入,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原子、离子、分子的概念。
3.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物质性质。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将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质构成的奥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有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享
有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享合作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分享一个有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案例名称:团队合作解决酸碱中和方程式问题案例描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习酸碱中和方程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设计了以下案例: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之间,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
2. 提供几个酸碱中和方程式的问题给学生,例如“NaOH + HCl → ?”、“H2SO4+ KOH → ?”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问题的难度。
3. 要求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共同合作,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需要找出尽可能多的酸碱中和方程式,并写在白板上。
4. 教师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监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在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找出的酸碱中和方程式后,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或者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案例效果:通过这个案例的设计,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此外,学生在小组展示时,也能够学习和借鉴其他小组的答案,促进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案例的拓展: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拓展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学习。
例如,可以将案例升级为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可以分角色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记录等工作,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
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还能够锻炼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结语:有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初中化学情景结合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情景结合教案模板
主题:化学反应中的观察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中的观察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观察现象和变化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的变化
教学准备: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酸性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玻璃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玻璃棒、白瓷坩埚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引出化学反应中的观察重要性,并激发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本质。
实验一: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
1. 将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
2. 将两个试管倾斜放置,缓缓混合两者。
3. 观察并记录混合后的现象。
实验二:酸性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1. 将少量酸性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2. 将少量硫酸铜溶液滴入试管中。
3. 观察并记录反应的现象。
实验三:硝酸银和氯化钠的反应
1. 将适量硝酸银溶液倒入试管中。
2. 将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
3. 观察并记录反应的现象。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化学反应中产生的不同变化,如沉淀生成、气体释放等。
学生应该注意观察时的细节和记录化学反应的变化。
作业:让学生回顾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展示:选取学生写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化学。
拓展: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其他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和变化,并进行记录和分析,以提高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的能力。
化学初中趣味拓展教案
化学初中趣味拓展教案
主题:变色实验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
2.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教学材料:
1.氢氧化钠溶液
2.硫酸铜溶液
3.玻璃试管
4.试管架
5.滴管
教学过程:
1.引入:向学生展示一种颜色可以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猜测可能发
生的反应。
2.实验步骤:
(1)将一些氢氧化钠溶液倒入一个玻璃试管中。
(2)用滴管将一些硫酸铜溶液滴入试管中。
(3)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出是什么化学反应导致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4.实验讨论:让学生讨论这种反应背后的化学原理,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发生颜色变化。
5.总结:总结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强调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
颜色的变化。
扩展活动:
1.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试剂进行类似的颜色变化实验。
2.讨论不同金属离子和酸碱溶液之间的反应,观察颜色的变化。
教学评价: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到颜色的变化,并能够简单分析出背后的化学原理。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经典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也是中学阶段必修科目之一。
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就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化学实验——制备氢气教学目标:1.了解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制备氢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1.讲解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2.讲解制备氢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3.学生观看老师演示制备氢气的实验过程。
4.学生自己进行制备氢气的实验操作。
5.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6.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
7.讲解氢气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评价:本案例通过化学实验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了制备氢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同时,通过讲解氢气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增强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案例二:化学知识点——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3.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
4.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
5.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6.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题目。
7.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教学评价:本案例通过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计算题目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案例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时期。
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化学的教学实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与热爱。
本文将介绍一些创新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案例,以期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践案例一:有机酸的发泡原理有机酸的发泡原理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
首先,准备一杯白醋和一小袋苏打粉,向白醋中加入少量的食用色素,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
然后,将苏打粉慢慢倒入白醋中,学生会观察到液体开始冒泡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观察和体验有机酸和碱反应产生气体的过程,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实践案例二: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教学中,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多样性实验。
首先,准备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铁钉、铜片和锌片,然后给每个学生一个玻璃测试管。
接下来,老师将每个测试管中分别放入不同的金属材料,并将其与酸、水和氧气接触。
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每个金属材料与不同物质的反应情况,从而推断金属的性质。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金属的反应特性,深入理解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实践案例三:化学反应动画演示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将化学反应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当讲解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可以播放一个有声有色的动画片,让学生观看并跟随动画的情节进行学习。
动画演示可以直观地展示反应过程中各个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使得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实践案例四:应用化学知识的小组项目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一个小组项目,让学生应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如何利用废物资源等。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问题应具有层次性、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的疑问给予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化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化学的魅力。例如,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现象,如面包霉变、铁锅生锈等,引发学生对化学变化本质的思考。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引入化学史、化学家的故事以及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时,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腐蚀等,引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吗?它们都与一个学科密切相关,那就是化学。”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走进化学世界》。
3.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是什么?化学研究什么内容?化学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不断调整和完善学习策略。
2.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找到提高的方向。
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使评价更具全面性和客观性。
4.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展示自己。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有趣讲课教案
初中化学有趣讲课教案
教学目标: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分类方式,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
1. 元素周期表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排列方式
3.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引入化学元素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二、激发兴趣(10分钟)
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或趣味视频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奥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讲解知识点(20分钟)
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排列方式,让学生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上的排列规律。
3.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介绍元素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四、巩固训练(15分钟)
1. 让学生进行元素周期表的练习,熟练掌握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分类方式。
2.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记忆。
五、总结拓展(10分钟)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展示一些元素周期表相关的有趣知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探究性作业,让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趣味性的活动和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和结构,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验活动和案例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情和好奇心。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认识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原子的基本组成,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4.定期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巩固所学知识,形成长期记忆。
5.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过渡到微观世界的探究。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原子的概念。
五、案例亮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引入、化学史故事等方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原子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问题导向,促进思考
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子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意识。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4.举例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原子在物质变化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原子内部电子的排布规律是什么?
b.原子序数与元素周期表有何关系?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如何作用的?
3.通过讲解化学史上著名的“汤姆逊发现电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欲望。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例 初三化学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例初三化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5篇初三化学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九年级化学教学案例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初三化学教学案例篇一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知识讲解指导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
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
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燃烧的条件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堂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案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燃烧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燃烧是一种什么现象?燃烧的条件有哪些?(2)教师简要介绍燃烧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教师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2)结合实例,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1)教师演示实验:将蜡烛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水中、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观察燃烧现象。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燃烧现象。
4. 数据分析(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
(2)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燃烧的条件。
2.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在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时,结合实例,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4.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案例评价本案例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化学创意课程教学案例——以“自嗨锅”主题为例
教学案例初中化学创意课程是我们团队研发的本阶段的重点课程类型,以主题式教学方式和项目化学习方式为主要形式。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本节课基于课标要求和学情,以“自嗨锅”为创意课程主题,通过合理的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再拓展和联系生活,旨在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笔者之所以选择“自嗨锅”作为本节课的主题,是因为:有机化合物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物质;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有机化合物的介绍很少;很多教师只花15分钟简单介绍一下概念,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理解。
因此,笔者决定用一种创新的方式来设计本堂课。
一、课程实施1.分析文字信息,形成科学概念。
师: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你们最熟悉的“自嗨锅”。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包材料。
学生选的有牛肉、粉丝等。
师:老师也对这包粉丝很感兴趣。
请打开包装袋,取出少许粉丝,用坩埚钳夹持并放在石棉网上,将酒精灯点燃,观察现象。
生1:粉丝烧焦变黑了……师:之前我们烧过面粉、葡萄糖、蔗糖等,发现它们都变黑了。
那么,既然它们燃烧的现象一样,它们是一种物质吗?生2:不是,这只能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师:一种物质点燃或加热后变黑,说明这种物质中含有碳元素。
刚刚燃烧的粉丝变黑了,则说明其中也含有碳元素。
资料:地球上含碳的化合物非常多,在已经发现的众多物质中,含碳的化合物占绝大多数。
人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
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作无机化合物。
师:请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通过动手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资料,学生对有机物和无机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政治课趣味教学案例
一、以乐观精神笑对人生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挑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细品此诗,我们会被乐观精神所打动。
当我们读到问你为何住在栖碧山,你却“笑而不答”,体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挑花流水窅然去”则表现出零落满溪挑花瓣,随水凄凉远逝去。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慨:“别有天地非人间”,为什么是非人间呢?诗人所在的人间又是怎样的呢?原来当年李白在朝为官,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却不料受奸人排挤,生性孤傲的他不愿沉沦于勾心斗角,便主动提出辞官离朝,玄宗准奏,这就是历史上的“放金归山”。
李白主动离开朝廷是实,但他的无奈天下有几人知晓?他的人生之路虽多坎坷,但当碧山的青与人间的浊同收眼底时,他笔尖流泻的却是超脱现实的浪漫之诗,展露的更是与众不同的闲适心境。
他虽愤世嫉俗却胸襟豁达,正是这种豁达的乐观精神,给李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山中问答》就是他辞官后陶醉于大好河山写下的佳作之一。
读罢此诗,我不由得想起了政治教材讲到的一个故事,桌子上有半杯水,悲观的人看到说:“唉,只剩半杯水了”。
乐观的人看到说:“啊,还有半杯水啊。
”从物理上讲质量一定的半杯水能反映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我有一个朋友,因小儿麻痹症一直用双拐走路,日子过得很艰难,后来他学会了开车,我们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协助他,便约几个离学校较远的同学一起坐他的车上学,按月给
钱。
每到月底给钱时,他总是忸怩的笑着谢过收下,不送人上学的时候,他便在楼下卷烟,我们若凑过去,他就会放下手里的活计,给我们讲笑话。
看他开心的样子,今天想来他是多么不容易啊——生活只给了他半杯水,但是他笑脸喝下去,这是多么动人的乐观精神啊……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遭到无奈,于是这个世界上便有了“抱怨”。
其实,我们应该懂得,抱怨不会让我们得到半点好处。
而我们生活还在每天24小时地流逝。
想想看,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是不是应该享受每一天,以乐观的精神面貌对每一天?
二、学会用心看现时社会
山中问答(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挑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我们只见镜中白发日蹉跎,可曾扪心自问,何时能如李白“栖碧山”“心自闲”!从问起句,设下悬念,笔锋一转,“笑而不答”。
在诗仙眼里却是“别有天地非人间”,仿佛这问者便是读诗之人,正在碧山草舍与太白曲漆而谈,其中谈然之味,香远四益。
此文章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w 这让我们忽然觉得现在社会味道太“浓”了。
大街小巷人人行色匆匆,从早到晚做着重复的工作。
如:重复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摇着笔杆,敲打键盘;重复地吃饭、食不知味,狼吞虎咽、不只知道到底在敷衍谁,到底为什么,上下班时间到处人头攒动,斑马线上红灯停绿灯行的大队人马仿佛快进的画面。
但是,画面进得太快就会花,自以为充实有意义而马不停蹄的一切便都会变得模糊,看不清楚了。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秉承“防人之心不可无”和“勤奋赚钱”的生存精神,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获得金钱、名声、地位——或者幸福。
可闭眼想想,这真是我们需要的吗?只有物质享受的幸福是真正的幸福吗?我们需要填饱
肚子,于是便挤破脑袋去赚“钱“——一种通用货币,殊不知,一块面包足以。
我们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于是想获得地位、名声,便用勾心斗角的战术或将神经绷成一条不知何时会断的线的精神状态,去想方设法踩在别人头上。
但是,却忘记了想要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
我们的诗仙却能够藐视这个切身外知物,他“栖碧山”能够“心自闲”,以世外桃源笑谈人间百态。
其实,做到这个点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困难,要知道李白也是在经历了与现在相同的世俗无奈后才找到心灵之所在的。
我们要退一步海阔天空。
现实生活中,豁达却远远少于迷惘,这是因为他们各自对生活的‘看’法不同。
后者用眼看,前者则用心看。
用眼看,只能看清事物的表面,所以判断仅仅以皮相判断,这样的判断往往十分肤浅。
而用心看,则能穿过障眼法般的表层,深入到事物的核心,这样的拿捏会准确得多。
面对败花残絮、孤苦无依、潺潺流水。
而李白却能用心看,看出它的“别有天地”,看出这是万物交替,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看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这“失”中看出了“得”,迷惘者若能有此等心境与“看”法,便也不会患得患失了。
愿这个问一答能如醒世之钟,让它激活人们被麻木的神经,激活被人们遗忘在灵魂深处的那份谈泊。
三、战胜残疾的巴雷尼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
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
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协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
母亲
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协助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但要言传还要身教。
即使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协助巴雷尼练习走路。
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补充了因为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
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残酷打击。
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