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及启示

合集下载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中的一位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作家和实践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生活为本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强调将生活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认为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生活中的一切经验和事物都可以成为学习的素材,这是一种以生活为本的教育思想。

这种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养成和生活的启迪,让学生在领悟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智慧。

二、注重情感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全人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他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培育和引导,才能使学生在行动中从容自信、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成为品德高尚、自信有为的人。

三、强调实践教育陶行知认为学校教育过于强调“传统文化”,而忽略了实践教育。

他主张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进行教育,在具体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这种教育方式主张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和经验总结,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陶行知提倡个性教育,主张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和引导,让学生找到自己个性的优势,并将其发扬光大。

他认为,没有个性就没有个人价值,教育的目的是贯彻培养学生的个性价值,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首先,陶行知的课程设计反映了“人本教育”的理念,即以学生为本和主体,关注学生的情感、精神和生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特点,以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为目的。

这对于现代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其次,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撑,可以有效地指导教育者在课程设计和实践中进行创新。

我们需要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财富,发现教育中的更多可能性和机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挖掘和品尝教育的甜美和酸涩。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启示

陶行知在借鉴和改造杜威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属于自己的卓有成效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拓者,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展示了他的教育理论的重要内涵。

他说教师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而且不是一时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

”陶行知教育理论经过他的乡村教育实验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凝练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

半个多世纪都过去了,它仍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仍然对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会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文不仅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如果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普及工作是让大众能获得良好教育,那么语文教学实践的建设和完善则是对教育本身的改进,使它更适合大众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是一座宝库,其理论博大精深。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文,使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奠定基础。

为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按照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指导,采取综合措施,创新语文教学的策略。

笔者认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很多启示,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拓宽语文教学实践渠道,改进语文教学实践摸式陶行知先生说:“问题自己解决得愈多,则经验愈丰富。

若是别人代我解决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却也被旁人拿去了。

若想经验丰富,必须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

”《语文课程标准》在概括语文课程基本特点时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所以,没有以实践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的语文教育和培养,学生习得的语文知识,就仅仅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未能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认识和语文情感并付诸实践,学生的语文情操未获得应有的进步。

简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对当代教育的启发。

简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对当代教育的启发。

简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对当代教育的启发。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家,他被公认为是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正是由于他的贡献,我们今日才得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财富。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他的严谨的学术精神和坚定的追求真理的信念。

首先,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本质,它不能只局限于传授知识,还应深入到人的思想、情感和品德之中,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他还重视教育的实践性,他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应该针对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将理论导入实践,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实际技能。

其次,陶行知强调了教育多样性的重要性,他把多元文化作为其中一个主要教育目标,认为教育不能只是传授一种知识,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多方位培养学生,使其具备健全的文化素养,并能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

此外,他还重视师生互动,他认为学生不应该被教育者看作是一种物品,而是双方要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更好地掌握与社会有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有全面的发展。

此外,他还重视学生自由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只是令其认可父母和老师的观点,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以自己的观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有独立的判断和行动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很大的启发。

首先,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其次,他强调多样性,呼吁教育者让学生学习多种文化,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

此外,他也提倡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社会。

最后,他还重视学生自由发展,强调学习的动机应该是独立思考,而不是接受父母或者老师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他的学术精神和坚定的追求真理的信念,它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可以说陶行知的精神将永远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唤醒人们重新认识教育的真谛和价值。

- 1 -。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2020112No.22 2020摘要: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只有实现创造教育,加速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能真正提升国民的创造力。

而小学教育是整体教育的基础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创造教育,又如何规范实施创造教育,是当前每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为我国的创造教育指明了方向。

文章就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展开全面分析和论述,旨在为小学创造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有效推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教育思想 小学教育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李英明(广东省中山市西区昌平小学 528400)陶行知先生是杰出的教育家,也是创造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开拓者,创造教育思想是其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小学教育阶段,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创造教育思想融会贯通,真正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贯彻素质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文章主要对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思考,为小学创造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概述1.创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先生曾说:“手脑一块儿干,是创造力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创造教育最本质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行为和思维得到有效统一,从而迸发创造力。

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偏颇一方,而懈怠另一方,这会对教育造成一定限制。

只有手脑并重,才能真正发挥价值,有效提升创造力。

这才是创造教育的真正目的。

2.创造教育的手段在小学教育中,创造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创造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而学生在进行创造的过程中,除了要有灵活的头脑,还要有充足的时间。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要实现学生的创造力解放,主要有六方面,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去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给他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对大自然、大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解放儿童的嘴,让他有说的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扩大他认识的眼界;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从容地消化所学的知识,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地去创造”。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宣汉县江口学校王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知识渊博,他用他的才华和毕生精力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

他虽然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创造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肺腑之言反映出他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于中国教育的精神,感化和教育中国一代又一代人。

陶行知的伟大高尚还在于他不追求高官厚禄,毅然多次放弃大学教授优厚待遇,而独创教育天地。

他把当时文化落后,贫穷的中国人民大众作为教育对象,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和学生们一起下田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

他提出:要使人人都受到教育,必须到民间去,到乡间去。

这也和当前希望工程扶助困难学生的目的相一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使全国人民在接受教育中受益。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有如下三方面。

一、“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他曾给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养创造力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现在国际社会已经处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先进的教育方法不断出现。

一方面教育要和国际接轨,运用高新技术使受教育者接受的信息广而多、新而快;另一方面教育仍然要注重基础教育,有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使我们因材施教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应祖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还说过:“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

”我们现代的教育也必须和陶行知所说的一样,要有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有各种各样不同、分门别类的人才。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现代的教育应该向三百六十行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使其最终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状元。

当然要使他们成为状元,一是要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二是要有适应行业的特点、技术和技能。

谈陶行知教育理论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谈陶行知教育理论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谈陶行知教育理论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理论应该说已经在当今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陶行知是一
位十九世纪中国教育家,他以“就人为本,以感受体验思维”为核心,结合多种思想,研制出一套教育思想,他对教育观点的反思与批判完全符合幼儿壮大的自然规律,也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大陆教育发展方式。

首先,陶行知教育理论主张以儿童为本,培养儿童的独立思维能力,让孩子在
行为、思想、情感、美育、安全及生理健康的发展中,围绕社会的深层需求,科学地实施教育,使他们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其次,陶行知教育理论强调以体验学习,取代命令式、强制性、盲从性的学习,让孩子自己认知和实践,让孩子主动、深入地参与,同时促进儿童的身心素质的发展,使其能够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和情感调节能力。

除此之外,陶行知教育理论还强调着重培养孩子的自尊感和独立精神,同时也
注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发挥共同的作用,使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天赋和潜能。

同时,他也反对一切伤害和侵犯孩子的行为,呼吁孩子先寻求理解,实行施行行为教育,而非只用惩罚作为孩子行为教育的唯一手段,这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道德观念,让孩子能够走上一条正确的价值发展的道路。

本质上,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成功处在一条尊师重教的思想轨道上,他的理论对
儿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它鼓励幼儿勤奋刻苦学习,探究自我,把理论付诸实践,构建准确、合理和理性的学习思维模式。

由此可见,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及借鉴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思想家和作家,他被誉为中国教育的“爱因斯坦”,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独到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出发,探讨其在当代教育中的意义。

陶行知是一位非常注重生活教育的教育家,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以生活为载体,以生活为中心,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主张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技能,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情感教育。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情感,因此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他倡导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社会情感,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二、注重实践教育。

陶行知认为,知识是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的,因此提倡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他主张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义务劳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三、重视生活教育。

陶行知主张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生存、自理和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

他提倡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常识,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为当代教育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陶行知的情感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情感沟通的能力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素质。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成为社会中的有益之人。

陶行知提倡的实践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肺腑之言反映出他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于中国教育的精神,感化和教育中国一代又一代人。

他提出:要使人人都受到教育,必须到民间去,到乡间去。

这也和当前希望工程扶助困难学生的目的相一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使全国人民在接受教育中受益。

陶行知先生知识渊博,他用他的才华和毕生精力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

他虽然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创造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有如下三方面。

一、因材施教,效果显着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他曾给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养创造力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他还说过:“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

”我们现代的教育也必须和陶行知所说的一样,要有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有各种各样不同、分门别类的人才。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现代的教育应该向三百六十行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使其最终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状元。

当然要使他们成为状元,一是要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二是要有适应行业的特点、技术和技能。

每一个学生的脾气、性格、爱好、家庭教育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对待每个学生都要仔细观察、了解他们,使他们在学校能受到良好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从中受益。

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给予鼓励和鞭策。

引导他们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就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有些学生只要教师指出缺点错误就能改正。

有些学生,特别是在家受父母过于宠爱的学生,你如果对他们态度暴躁、方法简单、言语粗俗,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

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在长期的儿童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中,他创立了自己的儿童教育理论,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是他儿童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教育思想概述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认识了儿童的创造力,就应进一步将其解放出来。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呢?他提出了“六大解放”的建议:一是解放儿童的眼睛。

陶行知指出,应该培养儿童对大自然进行观察,对大社会进行分析,在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中,陶冶性情,锻炼意志,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解放儿童的头脑。

陶行知认为,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必须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三是解放儿童的双手。

陶行知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的弊病是“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残害了儿童的创造力”。

要根绝这个弊病,就必须解放儿童的双手。

四是解放儿童的嘴。

陶行知认为,中国一般的习惯是不多说话,儿童没有言论自由,大人说什么,小孩就听什么,就照着做,久而久之,使儿童养成一种盲从陋习。

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儿童成长的。

他指出:“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五是解放儿童的空间。

陶行知认为:“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一个放大的鸟笼,”“我们要解放小孩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六是解放儿童的时间。

陶行知说:“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发挥他的创造力。

”二、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一)转变观念,明确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中长期重视基本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对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倡以自我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陶行知强调将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

他认为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际生活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

他认为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学生的人格品质是决定他们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他主张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等品质,让他们在独立、自主、民主的人格基础上成长。

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成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他人思维的人。

他主张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自主选择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陶行知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他认为教育应该立足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主张学校应该与社会联系密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醒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倡导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在当代,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也提醒我们,在教育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素养。

只有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修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也提醒我们,教育要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

学生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浅析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及启示

浅析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及启示

浅析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及启示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最早形成于1913—1919年,而在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和《儿童的创造教育》,则可以看作是其创造教育理论完善和系统化的标志,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顶峰。

纵观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丰富多彩,各有特色,但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体制,却是各个国家的共识。

陶行知先生早年提出和推行的创造教育理论,超前地提出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

虽然,我们今天所提的创造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与陶先生当年讲的创造教育有很多不同,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仍对我们今天在新的条件下推行创造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一、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1、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目的创造的教育目的是什么陶行知认为:一是培养“真善美的活人”。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教育者不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所谓“真善美”,是指勇于实践、实事求是、品德高尚、举止文明等,所谓“活人”,就是富有创造精神,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拓进取的现代人。

二是“培养老百姓的创造力”,“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使他们为自己创造,为社会创造,为民族创造”。

2、阐述了“创造教育”的内涵陶行知把“培养创造力”作为生活教育的宗旨之一,认为“只有发明工具、创造工具、运用工具才是真的教育。

”在《育才学校节略》一文中,陶行知更加明确的提出:“本校师生之友以集体力量从事五项创造工作:甲、创造健康之堡垒;乙、创造艺术之环境;丙、创造生产之园地;丁、创造学术之气候;戍、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他进一步提出:“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能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这些论述,比较清晰的勾画出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内涵。

3、强调了“创造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在许多讲话和文章中,多次论述了“创造”的重要性,把创造教育提高到很高的高度。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人物,其教育思想至今仍对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他提出的“创造的儿童教育”理念,旨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首先回顾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历史背景和核心理念,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环境。

接着,通过详细解读陶行知的相关著作和演讲,提炼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素和实践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2.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理念陶行知,这位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杰出人物,对儿童教育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

他坚信,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他认为,儿童天生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教育者的任务是激发这种潜能,引导儿童自主发展。

在陶行知看来,儿童教育应当以“生活即教育”为基本原则。

他主张教育应当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陶行知还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学不应当仅仅是教师的单方面传授,而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过程。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儿童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理念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对于当今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路径,即通过生活实践和教学合作来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3. 创造的儿童教育的方法和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构想,更是一种具有鲜明操作性和实践导向的教育模式。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启示——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有感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启示——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有感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启示 ——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有感发布时间:2021-07-15T10:33:20.70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作者:刘峥[导读]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刘峥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幼儿园摘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如“培养真善美的活人、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六大解放”等,从中国实际出发,反映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在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作为幼儿教师,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理论,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我们做幼儿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幼儿创造力启发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创造教育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育的作用在于启发人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提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1]p560这种人既是“真善美的活人”,又应是手脑双全的人:即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子去想。

因此,“手和脑在一块儿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他要求教育者应从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培养。

(二)创造教育以生活为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才可以求到教育。

教育从生活中的来的,虽然书也是求知的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

”[1]p375在创造教育方法上,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为什么呢?因为做是劳力上劳心,行动、思想、新价值的产生便是它的三个基本特征。

一边做一边想,必然产生新价值。

在他的“鲁滨孙漂流到荒岛”的事例中可很好解释这一点。

(三)实施创造教育必须实行“六大解放”“三大需要”“一大条件”陶行知认为,儿童多少有一些创造力,但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才能充分发展。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小学创造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小学创造教育的启示

造力。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 ,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就 陶行 知 倡 导 的创造 教 育 内容 极 为丰 富 ,概 况地 必 须 利用 儿 童的创 造 力 ,发 展 儿童 的创造 力 。其条 说 ,即创 造 的生 活教 育 , “ 人 生一切 所需 要 皆属 件 可 以 归纳 为 “ 大 解 放 ”和 “ 凡 六 一个 民主” 。这六 之”。人生需要什么,创造教育就教什么 ;是什么 大 解 放 是 : (1 )解 放 儿 童 的 眼 睛 ,不 要 让 儿 童 样的生活就教什么样的创造教育。其基本内容包括 “ 上 封建 的 有 色 眼镜 ,使 眼睛能 看事 实 ” ; 带 ( ) 放儿 童 的头脑 ,使 儿童 头脑从迷信 、成 2 解 以下几 个方 面 。 见 、曲解 、幻 想 中解放 出来 ; ( 3)解放 儿 童 的 双 1 .创 造健 康之 堡 垒 4)解 放儿 童 的嘴 , 健康教育是创造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14 年 手 ,让 小 孩 有 动 手 的 机会 ; ( 91 让 儿 童有 言 论 自 由 ; ( 5)解 放儿 童 的 空 间 ,让 他 陶行知就呼吁必须建立健康之堡垒,提出 “ 健康第 其 目的 在 于与疾 病作 斗争 。他 认为 “ 一分 预 们 “ 自由的对宇宙发问 ,与万物为友” ; ( ) 6 解 防胜 于 十个 医 生 ” ,提 出 “ 康 之 堡 垒有 三 道 防 放儿 童 的时 间 ,使 他们 做 一些 自己感 兴趣 的事情 , 健 有 时间思 考 。有 了这 六 大 解放 ,创造力 可 以尽量 发 线 ” ,还为 育 才 学校 拟 定 了 《 育才卫 生 二 十九
思 想 ,分析 了其 产 生过 程 、基 本 内涵 。 当前我 国中
小 实施创 造教 育 还 存在 一 系列制 约 因素 ,借鉴 陶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深刻启示-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深刻启示-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在教育的浩瀚海洋中,陶行知如同一座灯塔,他的思想指引着无数教师和学生走向更明亮的未来。

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深受其启发,不禁思考教育的本质与使命,尤其是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对于当今教育的意义。

一、知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陶行知的教育哲学强调“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这与杜威的“从做中学”思想虽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陶行知所提到的“做”,不仅仅是指外在的手工活动,更是内心深处对知识的真正把握与应用。

他提到的“劳力上劳心”,正是对教育内容深入思考的强调。

他认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思考和反思,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要义。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许多教学往往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陶行知提醒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若不在实践中参与、探索,便难以体会到知识的魅力与价值。

因此,教育应当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用心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模式“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

这一理念,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价值观的重塑。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将教师与学生割裂,教师一味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信息。

陶行知则倡导通过实践活动将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一理念尤其适用于当今愈发复杂的社会环境。

如今的学生面临的挑战更加多元,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若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陶行知强调的“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恰恰契合了时代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创与仿的辩证关系陶行知在开篇中强调的“仿我者死,创我者生”,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学。

教育的价值,不在于简单的模仿与重复,而在于创造与革新。

模仿固然重要,但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实践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陶行知希望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出独特的价值。

二十世纪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二十世纪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二十世纪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陶行知(1891-1946)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对于教育的观点和实践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主张以个体为中心,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他主张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仅关注知识和考试分数。

陶行知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潜能,教育的目标是帮助他们发现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实现个人价值。

陶行知强调素质教育,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慧能力和创造能力。

他提倡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

他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提出了一系列新颖而有效的教育方法。

他主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他主张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他主张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通过个体辅导和鼓励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陶行知提倡实践教育,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他主张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所学。

陶行知认为,实践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陶行知强调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促进了中国教育由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转变。

然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也存在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陶行知的教育主张过于理想化,难以在现实教育环境中得到有效实施。

此外,他的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教育方式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是否适应仍值得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及启示
摘要:陶行知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重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

研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了解创造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对当前教育改革,实现“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儿童教育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创造力六大解放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体系——以生活教育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其中,创造教育理论是其思想精华。

研究这一理论,对指导我国当前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思想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陶行知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

儿童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

他的这一思想被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证实。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儿童在游戏中都能表现其创造力。

例如,在成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泥巴、沙子等自然材料,到了儿童手里就可变成娃娃、椅子、小凳、杯子、山洞、城堡;几块积木,可以变成他们的手枪、篮子、公园和机器人……儿童的创造性还表现为其巨大的想象力。

他们可以想象自己和小花的对话
“小花口渴了,我给她浇浇水”,还可以提出诸如“天空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像小鸟一样飞呢?”等千奇百怪的问题。

(二)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
1.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

在他看来,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等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

因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2.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及时、正确的培养。

正如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所说:“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

”曹冲称象,牛顿自制小水钟,爱迪生孵蛋,等等,这些杰出的创造性人才,在其童年时期就表现出了独特的创造力。

然而,如果没有培养创造力的环境和教育,那么,即使是富有创造性的“小神童”,也很难成长为伟大的发明家。

牛顿如此,爱迪生也如此。

二、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启示(一)解放孩子的嘴和头脑——让幼儿插上腾飞的翅膀
陶行知说:“小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们问。

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孔子入太庙,每事问……但中国人一般习惯是
不允许多说话;小孩子只有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营造氛围和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不受约束地探究思考,孩子们也就喜欢说,有机会说,还能勇敢地说,甚至“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这样就能让孩子们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解放孩子的眼睛——拓宽幼儿视野
鲜活的图片,动态的视频,胜过一切表述性的语言。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触角应伸向主体和主体生活的大千世界,向我们的全部生活开放。

而教师有责任解放孩子的眼睛,帮助幼儿把“眼睛”擦得更亮,让幼儿学会看世界,学会观察生活。

教师要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活动机会,让幼儿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引导他们观察沿途的交通信号,观察街道上各种各样建筑物、交通工具,探索秋天田野的神秘,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了解花、草、鸟、虫的特征,等等,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增强幼儿的探索精神,点燃幼儿的创造火花。

例如,我在一次带领大班小朋友们参观秋天的果园活动后,让他们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的果园”。

结果,他们的画面上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果树,还有鲜艳的太阳、漂浮的云彩和飞翔的小鸟,有的甚至还画出了大人们忙碌采摘果子的身影,孩子们笑开花的小脸蛋和来回开往的大卡车,地上还放着一只只装满了的果筐。

(三)解放孩子的双手——创造力的开始
陶行知说:“解放学生的双手,就要让他们去做、去干。

”要解决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更多地组织幼儿动手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贯彻“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和方法,做到四个“尽可能”,即尽可能了解幼儿的活动兴趣,尽可能为幼儿准备较多的操作材料,尽可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尽可能把幼儿的兴趣延伸到生活中,做好学与用的结合,发展幼儿创造能力。

如我在开展“小小投篮手”活动时,只对学生讲了“球”制作的要求。

至于如何做和选用什么材料,我全没有讲,然后就鼓励幼儿自己找材料,亲手制作球。

结果各种奇思妙想的球出现了:用布做成的布球、用废旧报纸做成的纸球、用存钱铁罐做成的球、用软泡沫做成的球等。

后来,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和实验,孩子们用透明胶带将报纸裹起来,这样做成的“球”既结实又投得远,还可以反复利用。

在这样一个有趣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动手制作中获得了乐趣,懂得了知识,更是创造能力的展现。

(四)解放孩子的空间、时间——拓展幼儿的天地
善于培养学生个性的老师,常常会突破狭小的课堂空间,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多给孩子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做到爱心、耐心、细心、多指导、多鼓励;要多给孩子任意发展的自由,不要过分强调课堂秩序和班级常规管理,教师应该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因“淘气”、“顽皮”、“不听话”而造成的混乱,以足够的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荒诞的、离奇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